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40分)
1.“科舉的積極作用,在于打破了出身門第的局限。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即便有官員想徇私舉薦,也不
可能實現其目的。”這主要說明科舉制()
A.有利于社會公平B.促進了經濟發展C.推動了民族交融D.加強了中央集權
2.“貞觀之治”時期,唐太宗鼓勵士人參加科舉考試,嚴格考察官吏政績;“開元盛世”時期,唐玄宗選
賢舉能,裁撤冗官。據此可知,造就唐朝盛世局面的其中一個因素是統治者()
A.虛心納諫B.重用賢能C.輕徭薄賦D.發展經濟
3.唐朝詩壇氣象萬千,名家輩出。其中,符合“飄逸灑脫”“浪漫情懷”“狂放脫俗”特征的唐代詩人是
()
A.駱賓王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4.下列《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材圖片,共同反映的是唐朝的()
日本借人渡海入唐的唐玄宗時流入中國的唐朝墓葬出十?的
《弘法大加行狀繪詞》日本和同開珠東羅馬金幣
A.政治制度B.經濟措施C.對外交往D.民族交融
5.唐玄宗統治前期“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康俱豐實”,而后期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造成
這樣極大反差的轉折點是()
A.開元盛世B.安史之亂C.黃巢起義D.朱溫叛唐
6.錢穆在《國史大綱》中寫道:“宋王室的一個歷世相傳的家訓,厥為優待士大夫,永遠讓文人壓在武人
的頭上.”這反映了宋朝的治國策略是()
A.強干弱枝B.分解相權C.民貴君輕D.重文輕武
7.如圖為宣化遼代墓葬中發現的壁畫《備茶圖》,盡管遼地并不產茶,但壁畫中描繪的茶具與烹茶程序,
皆體現出唐宋茶法在遼地的影響。這一發現最能證明宋遼時期()
A.農業生產發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民族矛盾的加劇
D.海外貿易的興盛
8.對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歷史信息,解讀最確切的是,該時期()
政權戰和
北宋與遼40余年100多年
北宋與西夏不到10年100多年
北宋與金2年左右0年
南宋與金大致14年近100年
A.經濟重心,逐漸南移B.漢族政權,頻繁更替
C.沖突不斷,戰禍連年D.有戰有和,以和為主
9.《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首都開封店鋪林立,“門面廣闊,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這反
映了宋代()
A.都市商業的繁盛B.民族交往的加強C.文化藝術的繁榮D.海外貿易的頻繁
10.兩宋和遼、西夏、金時期,幾個民族政權對峙。中國的再一次統一,是在()
A.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
1L元代分省建制,有其積極的作用,但也因此而失去了唐宋以來政區劃分的有利天險。比如合并河南、河
北為一,而失去黃河之天險;合并江南、江北為一,而失去長江之天險;合并湖南、湖北為一,而失去洞
庭之天險。上述材料評價的是元代的()
A.世襲制度B.郡縣制度C.科舉制度D.行省制度
12.假如你是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場景中的一位市民,你可能做的事情是()
A.在“瓦子”里看蹴鞠表演B.在劇場中看京劇演出
C.在書攤上購買《紅樓夢》D.在紫禁城游皇宮內苑
13.唐宋之前,中國圖書只有手抄本,同一種圖書的復本相當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圖書數量逐漸增多,
圖書出版業慢慢興盛起來。引起這一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造紙術的推廣B.印刷術的革新C.對外往來密切D.文化交流頻繁
14.“廢中書,罷丞相”“廢行省,設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八股取士”。上述歷
史事件均發生在()
A.漢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15.這支隊伍滿載著中國的優質絲綢、精美瓷器、上等茶葉和漆器等各類物品,訪問過今天的越南、馬來西
亞、斯里蘭卡和坦桑尼亞等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材料描述的可能是()
A.鑒真東渡B.玄奘西行C.鄭和下西洋D.甘英出使大秦
16.全面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建筑藝術精髓,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堪為我國古代宮殿建筑典
范的是()
A.隋趙州橋B.遼大明塔C.明紫禁城D.清大戲臺
17.從設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檢司,從戚繼光蕩平倭寇到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從冊封達賴、班禪到設置駐
藏大臣。如果給上述史實提煉一個主題,較為合理的是()
A.國家的鞏固與發展B.文化的碰撞與交流C.政治的成熟與穩定D.外交的開放
與危機
18.《盛世滋生圖》是一幅描繪乾隆時期蘇州繁華的市井風情的繪畫作品。下列歷史敘述與圖中情景一致的
是()
A.農業生產緩慢B.邊疆治理穩固C.城市商業興盛D.社會矛盾加劇
19.清朝翰林官徐駿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貍”。雍正帝因此將其革職,又派人查他的詩
集,以誹謗朝廷的罪名將其治罪。這反映清朝前期()
A.大興文字獄B.實行八股取士C.建立廠衛制度D.推行閉關鎖國
20.京劇臉譜各具特色,悲劇人物西楚霸王項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雖不失莊重,卻也預示著兵敗垓下,
自刎烏江的命運;關羽“面如重棗”,自然畫紅臉;包拯“鐵面無私”,則黑臉非他莫屬。由此可知,京
劇臉譜()
A.真實再現歷史場景B.滲透人們的價值取向
C.客觀評價歷史人物D.刻畫善變的人物性格
二、非選擇題(共60分)
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隋朝建立后,統一南北,結束了長時間政權分立的局面。隋朝開通了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創立了科舉制,
對后世有深遠影響。繼起的唐朝,前期政治開明,經濟發展,在民族關系、對外交流、科學技術、文學藝
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樹,呈現出繁榮富強的盛唐氣象,成為當時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強大國家。但唐中
期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衰。至唐末五代,中國再次陷于割據勢力膨脹、社會動蕩不安的局面。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從根本上來說,隋朝“開通大運河”、“創立了科舉制”共同目的是什么?
(2)“繼起的唐朝,在民族關系、對外交流、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樹”。請你任意選擇
一個方面說明其取得的建樹。
(3)根據材料,指出唐末五代時期的時代特征。
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隨著城市的繁榮,宋代的市民階層不斷壯大,他們對休閑娛樂產生了濃厚興趣,戲曲由此發展起來。宋代
之前,戲曲演出多在皇宮、大戶人家;民間藝人多是走江湖賣藝式的街頭表演。自宋代開始,出現了固定
的演出場所、專業的戲班,促進了我國戲曲的飛躍發展。
(1)根據材料-,概括宋代戲曲發展的原因。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宋代戲曲的變化。
(3)請舉出一例河南傳統的地方戲曲品種。
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最終結束了中國境內長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統國家,對西藏實施行政管轄。版圖
超出漢、唐。明朝大力加強君主專制,一度出現強盛局面。但明朝政治上的僵化和腐敗,導致統治危機不
斷加深。明朝最終在農民大起義和東北滿族進逼的雙重夾擊下崩潰。清朝入關后,經過一百多年的勵精圖
治,發展為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力強大的統一多民族國家。
——摘編自《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
(1)根據所學知識回答,與漢唐時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2)根據材料,指出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3)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請你列出一條元朝和清朝的相同之處。
24.隋一一唐一一五代十國一一宋一一元一一明一一清。請結合本期所學,任選一個朝代,寫一篇80-120
字的小短文,對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要求:題目自擬,突出其主要的發展脈絡,史實正確;條理清晰,
語句通順,表述完整)
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清代《龍舟女會圉》描繪了五月初五界龍舟的活動
材料二:中國的節日可以上溯到遠古時期,商周以后不少節日上升為禮俗,變成祭奠的祭祀儀式。到秦漢
時期,節日基本定型。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由于各民族文化的溝通,促進了節日文化的交流,節日文
化內容也不斷得到充實。宋元以后,有的節日內容已成為禮儀性、娛樂性的活動。傳統節日不但有悠久的
歷史和豐富的內涵,還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包括生產活動、衣食住行、禮儀、天象、宗教、娛樂等。
一一摘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1)材料一表現的是哪一個中國傳統節日?
(2)根據兩則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推動中國傳統節日不斷發展的因素。
(3)請你再列舉出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科舉的積極作用,在于打破了出身門第的局限。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即便有官員想
徇私舉薦,也不可能實現其目的。”可知,材料強調了科舉制打破了出身門第的局限,防止徇私舉薦,有
利于實現社會公平;科舉制度,擴大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參政;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故A
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經濟方面的內容,排除B項;科舉制打破了出身門第的局限,不能說明其推動了
民族交融,排除C項;材料信息沒有說明科舉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排除D項。
故選:Ao
本題主要考查了科舉制度的影響,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科舉制度的影響。
2.【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唐太宗……嚴格考察官吏政績”“唐玄宗選賢舉能,裁撤冗官”可知,造就唐朝盛世
局面的原因是統治者都重視人才,重用賢能,故B正確;題干主要體現了統治者重視人才,重用賢能,不
能說明統治者虛心納諫,排除A;題干體現了統治者重視人才,重用賢能,沒有涉及輕徭薄賦,排除C;
題干體現的是統治者重用賢能,沒有涉及經濟方面,排除D。
故選:B。
本題考查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造就唐朝盛世局
面的原因是統治者都重視人才,重用賢能。
3.【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詩人李白詩歌飄逸灑脫,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
被譽為“詩仙”,B項正確;駱賓王詩歌辭采華贍,格律謹嚴,排除A項;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
期,詩風淳樸厚重,反映當時歷史的真情實況,其詩被稱為“詩史”,他被譽為“詩圣”,排除C項;白
居易的詩歌直面社會現實,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唐代詩人的代表,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唐代詩人的代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圖一描繪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圖二反映了日本借鑒中國貨幣制作本國貨幣,圖三反映了
唐與東羅馬的交流,因此題干圖片共同反映了唐朝的中外交往,C項正確;政治制度、經濟措施、民族交融
都未體現,排除ABD項。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唐朝的中外交往,需要考生掌握唐朝對外交往的表現。
本題主要考查唐朝的中外交往,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唐玄宗統治前期“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縻俱豐實”,而后期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造成這樣極大反差的轉折點是安史之亂。開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廷日趨腐敗。755
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
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
尖銳。唐朝的中央集權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B符合題意:開
元盛世是唐朝的鼎盛時期,排除A;黃巢起義給唐朝統治者以致命打擊,排除C;朱溫叛唐與題干信息“造
成這樣極大反差的轉折點”無關,排除D。
故選:B。
本題考查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安史之亂的過程與影響。
6.【答案】D
【解析】據題干“宋王室的一個歷世相傳的家訓,厥為優待士大夫,永遠讓文人壓在武人的頭上”可知,
這反映了宋朝的治國策略是重文輕武,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政
策。
故選:D。
本題考查宋代的重文輕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宋代的重文輕武,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7.【答案】B
【解析】A.材料未涉及農業生產,排除A。
B.根據題干”壁畫中描繪的茶具與烹茶程序,皆體現出唐宋茶法在遼地的影響。”可知,材料體現的是少
數民族地區出現漢族人飲茶的方法,反映了漢族與契丹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故B項正確。
C.宋遼之間有戰有和,材料沒有宋遼之間民族矛盾加劇的信息,排除C。
D.宋朝海外貿易的興盛,但材料沒有提及海外貿易,排除D。
故選:B?
本題考查宋、遼、西夏的并立與和戰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分析與理解。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掌握宋、遼、西夏的并立與和戰的相關知識。
8.【答案】D
【解析】題干反映的是遼宋夏金之間有戰有和,以和為主,經濟重心逐漸南移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A項;
遼、西夏和金都是少數民族政權,所以不能反映漢族政權,頻繁更替,排除B項;
根據題干可知遼宋夏金之間以和為主,沖突不斷戰禍連年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
根據題干可知,北宋與遼之間戰爭的時間是40余年,和平的時間是100多年;北宋與西夏之間戰爭的時間
是不到10年,和平的時間是100多年;北宋與金之間戰爭的時間是2年左右,和平的時間是0年;南宋與
金之間戰爭的時間大致是14年,和平的時間是近100年。對表格所反映的歷史信息是這一時期各政權之間
有戰有和,以和為主,D項正確。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了宋朝時期的民族政權并立以及民族關系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宋朝時期的民族政權并立以及民族關系
等知識。
9.【答案】A
【解析】“門面廣闊,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說明北宋商業交易規模大,反映了宋代商業的繁
盛。故A正確;題干反映宋代交易的規模大,商業繁榮,沒有涉及民族之間的交往,排除B;題干體現的
是宋代商業的繁榮,不能說明文化藝術方面的成就,排除C:海外貿易的頻繁與“北宋首都開封店鋪林立”
這一信息不符,排除D。
故選:A?
本題考查宋代的社會生活,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宋代的社會生活,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現象反映宋代都市商業的繁盛。
10.【答案】B
【解析】元朝的統一,結束了五代十國、遼、宋、夏、金以來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
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故B正確;隋朝的統一結束了南北朝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排除A:明清都
不是結束分裂完成統一的朝代,排除CD。
故選:B。
本題考查元朝的建立和統一,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元朝的建立和統一,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元朝。
11.【答案】D
【解析】世襲制度一般指的是王位世襲制,其開端是夏禹傳子,排除A項;
郡縣制度推廣到全國是在秦朝時期,排除B項;
科舉制度創立于隋朝,排除C項;
根據“元代分省建制”并結合所學可知,元代時,將全國分為中書省直轄區、宣政院轄地,以及10個行中
書省。省下有路、州(府)、縣,路歸省管。中書省直轄地區,稱作“腹里”,包括河北、山東、山西,
以及河南和內蒙古的一部分,由中書省直接管轄,不屬于任何行省。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國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省制的開端,影響深遠,D項正確。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元朝的行省制度以及影響。
12.【答案】A
【解析】《清明上河圖》生動記錄了北宋都城東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東京
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瓦子”是宋代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蹴鞠是北宋時期
的娛樂活動。故A正確:京劇、《紅樓夢》出現在清朝,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排除BCD。
故選:Ao
本題考查宋代的社會生活、《清明上河圖》,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宋代的社會生活、《清明上河圖》,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瓦子”是宋代
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蹴鞠是北宋時期的娛樂活動。
13.【答案】B
【解析】唐宋之前,中國圖書只有手抄本,同一種圖書的復本相當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圖書數量逐漸
增多,圖書出版業慢慢興盛起來。引起這一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印刷術的革新。隋唐時期發明了雕版印刷
術,北宋發明活字印刷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A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B?
本題考查印刷術,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印刷術,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4.【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明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在中央,廢除了以往長
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書省;在文化上,科舉采用八股取士,C項正確:漢朝有丞相,排除A項;唐朝采
用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負責起草政令,排除B項;清朝設立軍機處,排除D項。
故選:Co
本題考查明朝加強君權的措施和影響。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掌握明朝加強君權的措施和影響。
15.【答案】C
【解析】這支隊伍滿載著中國的優質絲綢、精美瓷器、上等茶葉和漆器等各類物品,訪問過今天的越南、
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和坦桑尼亞等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材料描述的可能是鄭和下西洋。
1405年-1433年,鄭和率船隊7次下“西洋”,規模之浩大,在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鄭和所率的船隊,滿
載著中國的優質絲綢、精美瓷器、上等茶葉和漆器等各類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銀貨幣。這些物品有的是用
于慷慨送禮,展現大國風度,發展相互之間的友好關系;有的是用于貿易,互通有無,互補互利。鄭和的
船隊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
亞、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家,
鄭和的船隊都曾訪問過。AB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Co
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6.【答案】C
【解析】A.趙州橋,是一座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城南汶河之上的石拱橋,因趙縣古稱趙州而得名,始
建于隋代,由匠師李春設計建造,不是宮殿建筑,排除A。
B.遼大明塔始建于遼代中期,傳為感圣寺內的佛舍利塔,不屬于宮殿建筑,排除B。
C.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朝皇宮,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體現了古
代城市建筑和宮殿的典型風格,是東方建筑藝術的結晶,它全面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建筑藝術精髓,被
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堪為我國古代宮殿建筑典范,C項正確。
D.清大戲臺是宮廷戲臺,不是宮殿建筑,排除D。
故選:Co
本題考查紫禁城的相關內容,掌握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紫禁城的相關內容,有
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7.【答案】A
【解析】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元政府設置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務,設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臺
灣;明朝時,戚繼光蕩平倭寇,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清朝時冊封達賴、班禪和設置駐藏大臣,這些措
施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與發展,選項A符合題意。文化的碰撞與交流、政治的成熟與穩定和外交
的開放與危機在題干中無法體現,排除BCD項。
故選:Ao
本題主要考查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元朝設立宣政院和澎湖巡檢司、戚繼光抗倭、鄭成
功收復臺灣、冊封達賴、班禪和設置駐藏大臣的相關史實。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的相關史實。
18.【答案】C
【解析】《盛世滋生圖》完整地表現了氣勢宏偉的古城蘇州市井風貌,反映了城市商業興盛,故C正確;
題干反映了蘇州繁華的市井風情,沒有涉及農業生產,排除A;題干中的蘇州不是我國的邊疆,排除B;
社會矛盾加劇與“蘇州繁華的市井風情”這一信息不符,排除D。
故選:C。
本題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盛世滋生圖》反映城市商業興
盛。
19.【答案】A
【解析】清朝翰林官徐駿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貍”。雍正帝因此將其革職,又派人查
他的詩集,以誹謗朝廷的罪名將其治罪。這反映清朝前期大興文字獄。清朝統治者非常注重從思想領域嚴
密控制知識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經常從知識分子的文章、詩詞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
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了大批冤獄,很多人因此被處死,連親屬、師友都受到迫害。人們把這種做
法稱為“文字獄”。清朝的文字獄規模之大,次數之多,遠超前代。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許多
人才,致使知識分子從此再不敢過問政治,也不敢表露個人的思想,連遣詞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遭到
殺身之禍。文字獄的推行,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BCD不符合題
意,排除。
故選:Ao
本題考查清朝文字獄,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清朝文字獄,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0.【答案】B
【解析】據“悲劇人物西楚霸王項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雖不失莊重,卻也預示著兵敗垓下,自刎烏
江的命運;關羽‘面如重棗’,自然畫紅臉;包拯'鐵面無私’,則黑臉非他莫屬”可知,京劇臉譜通過
刻畫的臉譜來體現人物的特征,滲透了人們的價值取向,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表述錯誤,不符合題
意,排除;選項D表述片面,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京劇臉譜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京劇臉譜的相關史實。
21.【答案】【小題1】共同目的:鞏固隋王朝的統治。
【小題2】示例: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被尊為各族的“天可汗”;日本遣唐使把唐朝先進的制度、
文化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聞名世界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艷麗,達到了很
高的技術水平;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氣象萬千,名家輩出等等。
【小題3】時代特征:割據勢力膨脹,社會動蕩不安。
【解析】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內容,科舉制的相關內容,唐朝時期的民族關系,唐末五代時期的時
代特征,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內容,
識記科舉制的相關內容,識記唐朝時期的民族關系,理解唐末五代時期的時代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
史解釋素養。
22?【答案】【小題1】城市的繁榮;宋代市民階層的壯大;民眾的娛樂需求。
【小題2】由僅供少數人娛樂到普通市民都能觀看;由街頭表演到在瓦子、勾欄等固定的演藝場所演出;由
民間藝人到專業的戲班等。
【小題3】豫劇、曲劇、越調、墜子、道情等。
【解析】本題以一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宋代戲曲發展的原因及其變化、河南傳統的地方戲曲品種等知
識。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掌握宋代戲曲發展的原因及其變化、中國古代戲曲的發展演變等史實。
23.【答案】【小題1】拓展:與漢唐時期的疆域相比,今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
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
【小題2】根本原因:政治上的僵化和腐敗。
【小題3】相同之處:都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都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都以北京為都;疆域都比較遼
闊等等。
【解析】本題以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與漢唐時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的拓展、明朝滅亡的
根本原因、元朝和清朝的相同之處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與漢唐時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的拓
展、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元朝和清朝的相同之處等知識。
24.【答案】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結合所學,從題干中任選一個朝代,從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和對
外關系等方面進行論述,突出其主要的發展脈絡。只要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即可。
可參考以下示例:如選擇隋朝,擬定題目為短暫而輝煌的隋朝。隋朝是個神奇的朝代,雖然在歷史上僅僅
存在了三十八年,但如一道流星劃過,雖然短暫,卻足以光耀千秋。其結束了南北朝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
實現了統一。在政治上創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加強了中央集權,從創立之始,就被以后的每一個朝
代所沿用,貫穿了整個浩瀚的歷史長河。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至今都在造福于人民。毫不夸張地講,大唐的輝煌,隋朝在各
方面為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選擇唐朝,擬定題目為繁榮與開放的唐朝;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中央集
權制度的完善時期。這一時期在民族關系方面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系融洽,促進了民族的交
融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唐朝實行對外開放政策,與日本、印度等亞洲各國展開文化的雙向交
流,不僅促進了亞洲各國的發展,也促進了自身文化的繁榮;在政治上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得以完善,國
家統一,政局穩定,經濟繁榮,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清明治世局面;在文化方面,詩歌、書法、
繪畫、樂舞等領域成就輝煌,所以說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朝代。如選擇五代十國,擬定題
目為分裂割據的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907年,梁王朱溫接受唐哀帝“禪讓”,
建立后梁,定都開封府,占有中國北方大部地區,五代十國開始。此后相繼出現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
四個朝代。這五個定都于中原地區的政權,被合稱為“五代”.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
過楊吳、桀燕等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南漢、荊南(南平)、
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被統稱為十國,這是唐末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所以說五代十國時期是分裂割據的時
代。如選擇宋朝,擬定題目為經濟高度繁榮的宋代;11世紀和12世紀的宋代以來,中國的經濟在工業化、
商業化、貨幣化和城市化方面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方。在農業上,由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推廣到東南地區,
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在手工業方面,造船業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在商業上,城市中商業繁榮,經
商時間和地域不受限制,出現早市和夜市,鄉鎮出現新的商業區一草市。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了世
界上最早的紙幣一交子。海外貿易超過前代,南宋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說宋代經濟
高度繁榮。如選擇元朝,擬定題目為疆域空前遼闊的元朝;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定都大都,元朝
疆域空前遼闊,超越了漢朝和唐朝。元朝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較長時期的分裂局面,建立行省制度,實現
了元朝對全國的有效管轄,加強了內地與邊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聯系,鞏固了國家統一,開創了我國省
級行政區劃的先河,對后世影響深遠。元朝的統一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如選擇
明朝,擬定題目為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的明朝;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在
中央,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廢除了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軍事上,把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
府,分散兵權,皇帝直接掌握軍事大權。在地方上,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互不統屬的三司,分散地方上的
權力。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掌管侍衛、緝捕、邢獄和保護皇帝,明成祖設立東廠,成為皇帝的爪牙和耳目。
在這一時期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進一步鞏固。如選擇清朝,擬定題目為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清朝;在政治
方面,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這便于皇帝獨掌朝政,使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性課件開頭介紹
- 運輸服務合同模板
- 三方產品分銷合同范本
- 綜合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 普法宣講【法律學堂】第十八章 行政答辯狀-ldfjxs004
- 四川省南充市廣安市廣安中學2025屆初三調研考試(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陶瓷酒瓶采購合同
- 上海杉達學院《實時操作系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圖學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陜西雇傭合同
- 人工智能在智能安防中的應用
- 無人機操控 教學設計公開課教案教學設計課件
- 水上交通工程的施工方案
- 洞察時代潮青春勇擔當
- 安全工器具及電氣工器具管理制度(2篇)
- T-CERS 0018-2023 水力發電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實施規范
- 護理問診的方法與技巧
- (試卷)2024貴州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物理
- 戰地救護課件
- 國內主要仲裁機構規則比較
- DB43T 2534-2022 電力氣象服務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