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子衿》原文、翻譯及賞析7篇譯文及注釋篇一譯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就此斷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城樓上啊。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長啊!子衿詩經全文篇二《詩經·鄭風·子衿》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詞句注釋⑴子衿:周代讀書人的服裝。子,男子的美稱,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領。⑵悠悠:憂思不斷的樣子。⑶寧(nìng):豈,難道。嗣(yí)音:寄傳音訊。嗣,通“貽”,給、寄的意思。⑷佩:這里指系佩玉的綬帶。⑸挑(táo)兮達(tà)兮:獨自走來走去的樣子。挑,也作“佻”。⑹城闕:城門兩邊的觀樓。白話譯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把音信傳?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曾去找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城樓上。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樣長!《詩經·鄭風·子衿》作者簡介《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據說《詩經》中的詩,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可分成風、雅、頌三類。“風”包括周南、召南、邶、{、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于祭祀的歌詞。一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絀,詩味不多。《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說,《詩經》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而《詩經》的語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漢語概貌的最重要的資料。《詩經·鄭風·子衿》鑒賞篇三【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②?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④,在城闕⑤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注釋】①衿:襟,衣領。②嗣音:傳音訊。③佩:指系佩玉的綬帶。④挑兮達兮:獨自走來走去的樣子。⑤城闕:城門兩邊的觀樓。【賞析】《子衿》是詩經里的名篇,從其內容上來講,用來表達思念的千古名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就出自此詩;從其寫作手法來講,短短數字,卻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從而把女主人公對戀人的思念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此后心理描寫手法在文學作品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子衿一詞,最早追溯于此詩,意思是“你的衣領”,指女子對心上人的愛稱。后來成為了對知識分子、文人賢士的雅稱,這只要源于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雄才大略,“新瓶盛陳酒”用子衿來形容自己渴求賢才的心情。而子衿最初表達的是熱戀中的姑娘對戀人的思念之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難以忘記你的青色的衣領,那樣的整潔干凈,它時時牽動著我悠悠的心,自從上次別離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可你的樣子和衣著我還依稀的記得。“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縱然我不曾主動去找你,難道你就此隔斷音信?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不知出于什么緣由讓兩人失去了聯系,女子對男子未來看她而又些許的埋怨。而女子出于矜持和羞怯沒有去找他,在她自己看來似乎是情有可原的。“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難忘你青色的佩帶,上次相見時,它是那么的干凈整潔,現在不知它還是否緊貼在你的身旁。“縱我不往,子寧不來?”縱然我不曾主動去會你,難道你就不能主動來?看到這句,不由的笑了,女孩兒的心思你千萬別去猜,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女人都是口是心非,明明心里想念人家,就是嘴上不說,潛臺詞就是都和你在一起了,我心里怎么想你都不知道嗎?哈,有時候女孩就是太矜持了,愛就要大聲說出來嘛,你不說他怎么知道啊,你不知道男孩都是直線邏輯嗎?你那曲曲折折的小想法他可猜不透呢。“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左等右等,你就是,你還是不來,我又不能去找你,只好每天吃力的登上城門兩邊那高高的觀樓眺望遠方,期望有天可以看到你熟悉的身影。思念至深,一天不見,怎么感覺隔了三個月那么久啊。全詩共分為三節,每節短短四句,每句四言,用區區四十九個字便把女子的思念之心刻畫的淋漓盡致,這全靠作者對心理活動描寫的挖掘。如果說前兩段重點是描寫女子的心理活動的話,那么最后一段則是情感的升華,寥寥幾筆就把女子焦急難耐等待戀人的心情刻畫的如印眼簾。“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雖是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突出了女子對戀人的思念,也成為男女之間用來表達相思之情的千古唯美詩句。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詩經·鄭風·子衿》鑒賞篇四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譯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就此斷音信?[出自]春秋《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注釋:青青子衿(jīn):青衿,指漢民族服飾。現在則解釋為戀人的衣領。但是,實際上是指扮作春神的年輕人所著的青衿。因此,這句是召喚春神的話。子:男子的美稱。悠悠:此指憂思深長不斷。我心:焦急等待著春神的少女之心。縱:縱然。不往:不能去,指凡人成不了神仙之意。寧:怎能。嗣音:寄個信來,指春風送信。嗣(似sì):《釋文》引《韓詩》作"詒(貽yí)",就是寄。音:謂信息。這兩句是說,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就這樣斷絕音信了嗎?佩:指男子腰中佩玉的綬(絲)帶。挑兮達兮:來到。“挑”諧“到”音。“達”諧音“踏ta”。城闕:城門,由東門迎春神。是男女慣常幽會的地方。聞一多《風詩類鈔》:"城闕,是青年們常幽會的地方。"一日不見:表示戀慕之情的慣用語。譯文1: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就此斷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城樓上啊。一天不見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長啊!譯文2:輕輕地撫摸著你送給我的衣帶,我的心里全是你。縱使我不能去(約會),你為什么不等我?輕輕地撫摸著你送給我的玉佩,我的腦里全是你。縱使我不能去(約會),你為什么不來找我?(我)站在城門口,踮起腳來眺首遠望(你)啊。一天沒見到你,好像已經過去了三個月啊。【概要】女子思念情人。賞析一: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他的戀人。全詩三章,采用倒敘手法。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么漫長。近人吳闿生云:“舊評:前二章回環入妙,纏綿婉曲。末章變調。”(《詩義會通》)雖道出此詩章法之妙,卻還未得個中三昧。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目前。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于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表現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劃男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令人生出無限想像,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內心獨白,則通過夸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心理描寫手法,在后世文壇已發展得淋漓盡致,而上溯其源,本詩已開其先。所以錢鐘書指出:“《子衿》云:‘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子寧不來?’薄責己而厚望于人也。已開后世小說言情心理描繪矣。”此詩由三章構成。第二章是第一章的重復。也就是說,在第一章中把“青衿”作為春天顏色的象征,用呼喚的口吻表達少女盼望春神來臨的心情。這種心情是全篇的主題。第二章以重復第一章的形式寫成,但期待的心情比第一章更為強烈。第三章是個轉折,表示春神終于來到城門之上。這里綜合表明了少女相思之情。尤其前兩句是少女從內心深處發出的歡呼聲。而且起著由前半部的靜態轉為后半部的動態的中繼作用,從而使詩歌變得更加生動感人。由此可見,這是一首對春神的戀歌,也可以說是一首迎春神歌。北國的冬天寒冷而漫長,春日姍姍來遲。從當地人的心理出發,這個少女的心情是很有代表性的。賞析:《詩經。鄭風》中的那首著名的“子衿”其背后就有另有一層深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這首詩從表面上看,似乎是說一個女孩兒在等待情人時的那種焦急,煩悶與無限思慕之情。從詩中分析,她的情人應該是一個出身于貴族之家的青衣少年,青色的衣襟,青色的玉帶,一幅風流籍然之態。全詩委婉熱烈,重章疊句,回環復沓,一唱三嘆,清晰明快,瑯瑯上口,猶如一股純真的音符在心田跳動,極富有音律美,堪稱千古名篇。應該說,這位熱戀中的青春少女很有才情,應該受過良好的教育,似乎也應該出身于一個有文化的貴族家庭。這一對少男少女還很浪漫,經常相約在城闕之上,一邊遠眺風景,一邊互訴衷腸。可是不知什麼原因,這位少年有幾天沒有來了,少女非常思念他,詩中帶有“埋怨”與“相思”“撒嬌”的口氣了: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縱使我不去,你難道就不問候我嗎?縱使我不去,你難道就不過來了嗎?以前,我們步態輕疾,在城闕之上;現在,我一天見不到你,就像隔了三個月一樣的漫長~~~我估計,那位青衣少年聽到心上人這番深情而熱烈的告白,也不禁會怦然心動的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堪稱流傳極廣的思慕之名句,連曹操著名的《短歌行》中都直接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以表示自己作為政治家“惜才愛士”的寬廣心胸,以及對“天下賢才”的思慕之情。如果說,鄭風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美人版;那麼,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便是英雄版了。看來,曹孟德不僅精通法家商韓之術,也很有儒家的文化底蘊呢,比“孫劉”要“風雅”多了~~~玄德也就只能對孔明說“如魚得水”了。那麼這首“子衿”真的只是一首“相思”之詩嗎?其背后又有什麼令人深思的內涵呢?毛詩序上說:子衿,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修焉。說實話,我第一次看毛詩對“子衿”注釋,也是一頭霧水,仔細一品味,才恍然大悟,不僅有“曲徑通幽”“峰回路轉”之感了。在西周時期,國家辦“公學”設“學校”,吸納年輕的貴族子弟入學“識文字”“讀尚書”“學周禮”作用是在教化子民,培養君子棟梁。至春秋時期,王室衰微,各諸侯國的執政者,或忽視教化,或自命難保,無心于教育,公學就荒廢了,至孔子時期,私學興起,孔子是大教育家“有教無類”辦“私學”傳播文化也是最成功的,以至于“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從《詩經》中“子衿”的排列順序來看,應該成詩于春秋中期,也就是公學荒廢之后,私學興起之前的這一段“青黃不接”時期。從當時鄭國的內外形勢來看,國家已經十分衰落了,已淪為晉楚等軍事大國的政治附庸與戰略前沿。鄭雖非大國,但地緣戰略價值極其重要,誰控制了鄭國,誰就等于控制了中原,尤其是北方的晉國虎視眈眈,修筑虎牢城,駐有軍隊,挾控鄭國險要之地。意思也很明顯:你不聽話,我可以隨時派兵打進來。鄭國上層早就是風聲鶴唳,朝不保夕,猶如驚弓之鳥了,誰還有心思興學重教?因此十五六歲的年輕貴族子弟不入公學,無所事事,放了閑羊了,且處于青春萌動期的少年,也就自然而然的和鐘意的少女談情說愛,挑兮達兮,步態輕疾,打打鬧鬧,男孩多情,少女懷春,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心,悠悠我思,纏纏綿綿,難舍難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當然,這種情況也不僅僅是鄭國所獨有,其他諸侯國的情況也很類似,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子衿”中的少男少女,也就是十四五歲的年紀,戀情雖說很純真,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點“早戀”了。不過,那個時代自然沒有“早戀”這個感念,古時女子十五歲“及箕”就可以出嫁;男子十八歲冠禮,便可以迎娶。現代社會晚婚晚戀,那個時候早婚早戀,也很正常。所以毛詩還是非常人性化的,對這一對兒小情侶,也沒有太多道德上的指摘,這也是“人之常情”嘛~~毛詩對此詩的注釋,更多的是勸諫國家當政者,應該尊師重教,要勸學,要修學校,要把年輕的貴族子弟們組織起來學習,要培養國家棟梁之才,不能任其自流,不能成天的放縱他們與少年女郎“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啊。年輕人不教育,不培養,讓他們失學,國家還有前途嗎?又怎麼能不衰落呢?另外一層含義,也是規勸年輕人,尤其是青春萌動的男孩子,“求偶”是正常的,但是更應該立志于“求學”,這兩者都是正常的需要,“求偶”與“求學”兩者皆不可廢,而“求學”重于“求偶”,不能只是“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沉浸在兒女私情之中,荒廢學業。所以說呢,毛詩本身所具備的修政勸世之意,不要說放在那個時候是良善的,就是放到現在,也未嘗沒有教育意義。《詩經·鄭風·子衿》的藝術特點篇五《詩經·鄭風·子衿》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觸發的真情實感,這種創作態度,使其具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力。無論是在形式體裁、語言技巧,還是在藝術形象和表現手法上,都顯示出我國最早的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鄭風·子衿》藝術特征的重要標志,也開啟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關于賦、比、興的意義,歷來說法眾多。簡言之,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來作比喻。興則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賦、比、興三種手法,在詩歌創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創造了詩歌的藝術形象,抒發了詩人的情感,賦運用得十分廣泛普遍,能夠很好地敘述事物,抒寫感情。如《七月》敘述農夫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法。賦是一種基本的表現手法,賦中用比,或者起興后再用賦,在《詩經·鄭風·子衿》中是很常見的。賦可以敘事描寫,也可以議論抒情,比興都是為表達本事和抒發情感服務的,在賦、比、興三者中,賦是基礎。《詩經·鄭風·子衿》中比的運用也很廣泛,比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擬物手法表達感情的比體詩,如《豳風鴟》、《魏風碩鼠》、《小雅鶴鳴》,獨具特色;而一首詩中部分運用比的手法,更是豐富多彩。《衛風碩人》,描繪莊姜之美,用了一連串的比:“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分別以柔嫩的白茅芽、凍結的油脂、白色長身的天牛幼蟲、白而整齊的瓠子、寬額的螓蟲、蠶蛾的觸須來比喻美人的手指、肌膚、脖頸、牙齒、額頭、眉毛,形象細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兩句動態描寫,又把這幅美人圖變得生動鮮活。《召南野有死》則不從局部比喻,而以“有女如玉”作比,使人由少女的美貌溫柔聯想到美玉的潔白、溫潤。以具體的動作和事物來比擬難言的情感和獨具特征的事物,在《詩經·鄭風·子衿》中也很常見。“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王風黍離》),以“醉”、“噎”比喻難以形容的憂思;“巧言如簧”(《小雅巧言》)、“其甘如薺”(《邶風谷風》),“巧言”、“甘”這些不易描摹的情態,表現為形象具體的“簧”、“薺”。總之,《詩經》中大量用比,表明詩人具有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能夠以具體形象的詩歌語言來表達思想感情,再現異彩紛呈的物象。《詩經·鄭風·子衿》中“興”的運用情況比較復雜,有的只是在開關起調節韻律、喚起情緒的作用,興句與下文在內容上的聯系并不明顯。如《小雅鴛鴦》:“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興句和后面兩句的祝福語,并無意義上的聯系。《小雅白華》以同樣的句子起興,抒發的卻是怨刺之情:“鴛鴦在梁,戢其左翼。之子無良,二三其德。”這種與本意無關,只在詩歌開頭協調音韻,引起下文的起興,是《詩經·鄭風·子衿》興句中較簡單的一種。《詩經》中更多的興句,與下文有著委婉隱約的內在聯系。或烘托渲染環境氣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題旨,構成詩歌藝術境界不可缺的部分。《鄭風野有蔓草》寫情人在郊野“邂逅相遇”: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清秀嫵媚的少女,就像滴著點點露珠的綠草一樣清新可愛。而綠意濃濃、生趣盎然的景色,和詩人邂逅相遇的喜悅心情,正好交相輝映。再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起興,茂盛的桃枝、艷麗的桃花,和新娘的青春美貌、婚禮的熱鬧喜慶互相映襯。而桃樹開花(“灼灼其華”)、結實(“有其實”)、枝繁葉茂(“其葉蓁蓁”),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出嫁后多子多孫、家庭幸福昌盛的良好祝愿。詩人觸物起興,興句與所詠之詞通過藝術聯想前后相承,是一種象征暗示的關系。《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興,很多都是這種含有喻義、引起聯想的畫面。比和興都是以間接的形象表達感情的方式,后世往往比興合稱,用來指《詩經·鄭風·子衿》中通過聯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創作手法。《詩經·鄭風·子衿》中賦、比、興手法運用得最為圓熟的作品,已達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諧的藝術境界,對后世詩歌意境的創造,有直接的啟發,如《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毛傳”認為是興,朱熹《詩集傳》則認為是賦,實際二者并不矛盾,是起興后再以賦法敘寫。河濱蘆葦的露水凝結為霜,觸動了詩人思念“伊人”之情,而三章興句寫景物的細微變化,不僅點出了詩人追求“伊人”的時間地點,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濱的圖景,而且烘托了詩人由于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迫切地懷想“伊人”的心情。在鋪敘中,詩人反復詠嘆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凄涼傷感心情,凄清的秋景與感傷的情緒渾然一體,構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詩經·鄭風·子衿》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節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奏感,是構成《詩經·鄭風·子衿》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四字句節奏鮮明而略顯短促,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讀來又顯得回環往復,節奏舒卷徐緩。《詩經·鄭風·子衿》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于圍繞同一旋律反復詠唱,而且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詩經·鄭風·子衿》中的重章,許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詩章重疊,只變換少數幾個詞,來表現動作的進程或情感的變化,三章里只換了六個動詞,就描述了采莒的整個過程。復沓回環的結構,靈活多樣的用詞,把采苡的不同環節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為補充,在意義上形成了一個整體,一唱三嘆,曼妙非常。方玉潤《詩經原始》卷一云:“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馀音裊裊,若遠若近,若斷若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除同一詩章重疊外,《詩經·鄭風·子衿》中也有一篇之中,有兩種疊章,如《鄭風豐》共四章,由兩種疊章組成,前兩章為一疊章,后兩章為一疊章;或是一篇之中,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如《周南卷耳》四章,首章不疊,后三章是重章。《詩經·鄭風·子衿》的疊句,有的在不同詩章里疊用相同的詩句,如《豳風東山》四章都用“我徂東山,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開頭,《周南漢廣》三章都以“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結尾。有的是在同一詩章中,疊用相同或相近的詩句,如《召南?江有汜》,既是重章,又是疊句。三章在倒數第二、三句分別疊用“不我以”、“不我與”、“不我過”。《詩經·鄭風·子衿》中的疊字,又稱為重言。“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小雅伐木》),以“丁丁”、“嚶嚶”摹伐木、鳥鳴之聲。“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依依”、“霏霏”,狀柳、雪之態。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和重言一樣,雙聲疊韻也使詩歌在演唱或吟詠時,章節舒緩悠揚,語言具有音樂美。《詩經》中雙聲疊韻運用很多,雙聲如“參差”、“踴躍”、“黽勉”、“栗烈”等等,疊韻如“委蛇”、“差池”、“綢繆”、“棲遲”等等,還有些雙聲疊韻用在詩句的一字三字或二字四字上。如“如切如磋”(《衛風淇奧》)、“燔之”(《小雅瓠葉》)、“爰居爰處”(《邶風擊鼓》)、“婉兮孌兮”(《齊風甫田》)等等。《詩經·鄭風·子衿》的押韻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個韻部,隔句押韻,韻腳在偶句上,這是我國后世詩歌最常見的押韻方式。還有后世詩歌中不常見的句句用韻。《詩經》中也有不是一韻到底的,也有一詩之中換用兩韻以上的,甚至還有極少數無韻之作。《詩經·鄭風·子衿》的語言不僅具有音樂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詩經》時代,漢語已有豐富的詞匯和修辭手段,為詩人創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詩經》中數量豐富的名詞,顯示出詩人對客觀事物有充分的認識。《詩經》對動作描繪的具體準確,表明詩人具體細致的觀察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如《莒》,將采?莒的動作分解開來,以六個動詞分別加以表示:“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也。”“掇,拾也;捋,取其子也。”“以衣貯之而執其衽也。以衣貯之而其衽于帶間也。”(熹《詩集傳》卷一)六個動詞,鮮明生動地描繪出采莒的圖景。后世常用的修辭手段,在《詩經》中幾乎都能找:夸張如“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衛風河廣》),對比如“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衛風氓》),對偶如“?則異室,死則同穴”(《王風大車》)等等,不一而足。總之,《詩經·鄭風·子衿》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文心雕龍物色》)。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過,但不如國風中數量眾多,富于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簡述之,賦、比、興是其手法句式的章法以四言為主,采用雅、頌不同的語言風格。子衿詩經全文篇六子衿詩經全文《國風·鄭風·子衿》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全詩三章,每章四句。下面是子衿詩經全文,請參考!此詩寫單相思,描寫一個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當看到顏色青青的東西,女子就會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領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門樓,就是想看見心上人的蹤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見,她便覺得如隔三月。全詩采用倒敘的手法,充分描寫了女子單相思的心理活動,維肖維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難得的優美的情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描寫相思之情的經典作品。子衿詩經全文《詩經·鄭風·子衿》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詞句注釋⑴子衿:周代讀書人的服裝。子,男子的美稱,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領。⑵悠悠:憂思不斷的樣子。⑶寧(nìng):豈,難道。嗣(yí)音:寄傳音訊。嗣,通“貽”,給、寄的意思。⑷佩:這里指系佩玉的綬帶。⑸挑(táo)兮達(tà)兮:獨自走來走去的樣子。挑,也作“佻”。⑹城闕:城門兩邊的觀樓。白話譯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把音信傳?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曾去找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來來往往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城樓上。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樣長!《詩經·鄭風·子衿》作者簡介《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據說《詩經》中的詩,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可分成風、雅、頌三類。“風”包括周南、召南、邶、{、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于祭祀的歌詞。一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絀,詩味不多。《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校攜手同筑夢+雙向奔赴育花開+高二下學期第二考家長會
- 2025年電動學生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生物碘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環保型不黃變啞光地板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特大門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燃料電池集流板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遼寧大學《FORTRAN語言程序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場面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環境中的科學與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2025屆初三3月第一次模擬英語試題含答案
- 知識產權合規管理體系解讀
- 專題12:賓語從句 -2023年中考英語考試研究(解析版)(上海專用)
- GB/T 2624.5-2024用安裝在圓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壓裝置測量滿管流體流量第5部分:錐形裝置
- 消防施工方案范本完整版
- 2024年大學英語四級單詞表不含高中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都附屬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無聽力原文及音頻)
- 【MOOC】老子的人生智慧-東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售后服務組織架構及人員崗位職責
- 智能交通監控系統運維服務方案(純方案-)
- 廢舊鋰電池回收利用技術課件
- 區域醫學檢測中心的建設與管理V3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