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卓越班)人才培養方案_第1頁
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卓越班)人才培養方案_第2頁
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卓越班)人才培養方案_第3頁
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卓越班)人才培養方案_第4頁
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卓越班)人才培養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專業(卓越班)人才培養方案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及熟練的化驗分析監測能力,能夠在農業、土地、肥料、環保、農資等部門或單位從事農業資源調查評價和管理利用、科學施肥、農業環境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資源與環境、英語、計算機、社會責任教育計算機應用、社會責任實踐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英語、計算機、資源利用、環境監測與化學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具備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具有較好的人文用前景及發展趨勢;和分析問題的能力;29、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基本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本科生計算機應用能10、具有閱讀和翻譯本專業外文資料的基本能力,達到國家規定的本1、土壤肥料方向:學習與掌握土壤養分測定、養分管理和科學環保施肥技術、肥料制造加工與營銷技術,具備相應的操作與管理能力,面向肥料企業、農業生產企業和農業技術推廣部門。2、農業環境保護方向:學習與掌握環境監測、環境管理、污染治理和環境評價技術,具備相應的操作與管理能力,面向環保管理部門、環境監測企業和環境評價企業。四、素質與能力分析表(表一)1.基本素質與能力1.1政治素質概論I-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1.2人文科學素質中國文化概論、文學鑒賞、美學概論、應用文寫作1.3身心素質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生安全教育、軍事理論教育、體育I-IV1.4分析運算能力高等數學C、計算機專業應用31.5英語應用能力大學英語I-IV1.6計算機應用能力大學計算機基礎、VFP程序設計、計算機專業應用、AUTOCAD1.7利用現代化手段獲取信息能力遙感與信息技術、科技論文寫作1.8組織管理、語言表達、人際交往以及在團隊中發揮作用的能力企業管理、社交禮儀、演講與口才2.學科基礎知識及應用能力2.1化學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2.2生物學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微生物學2.3農學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農業氣象學、作物栽培技術、植物保護技術3.專業基礎知識及應用能力3.1土壤肥料科學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土壤學、地質地貌學、植物營養與肥料工程、專業綜合實習3.2環境科學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農業環境學、環境監測、環境監測實習、環境質量評價4.專業核心知識及應用能力4.1土壤肥料科學核心知識與應用能力土壤學、土壤農化分析、植物營養與肥料工程、土壤資源調查與評價、施肥原理與技術、專業綜合實習4.2環境科學核心知識與應用能力農業環境學、環境監測、環境監測實習、專業綜合實習45.專業實踐技能與動手能力儀器分析、土壤農化分析綜合實習、環境監測實習、專業綜合實習5.2野外調查能力植物學教學實習、測量學實習、5.3科學研究能力植物營養研究方法實習、科技論文寫作、專業綜合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6.創新創業能力6.1創新能力資環專業導論、計算機專業應用、創新創業論壇、專業綜合實習、科技論文寫作6.2創業能力大學生創業教育、大學生就業指導、農業項目投資評估7.個性化發展能力7.1專業能力拓展土壤污染與防治、水土保持學、價、農業生態學等1.學制:標準學制4年,修業年限3-6年。2.學分:最低修讀165學分,其中課內教學環節必須修滿128學分,實踐教學環節必須修滿37學分。5學生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完成各教學環節學習,修滿專業規定的最七、全學程時間安排總表(表二)學項目項年期二三四合計12345678軍訓(含軍事理論)22入學教育和專業導論課堂教學7專業實習、課程實習或教育實習142畢業實習6622畢業論文(設計)88復習考試1111117機動134假期6868686全學程總周數八、實踐性教學環節(表三)實踐教學項目入學教育11機動軍訓(含軍事理論教育)21集中社會責任教育實踐2第2、4、6學期后暑期由校團委統一安排6植物學教學實習11第2學期野外調查與觀察,地點:校園內外土壤農化分析綜合實習22第5學期野外采樣與室內分析,地點:農業資源利用實驗室環境監測實習22第5學期校外采樣,農業資源利用實驗室測定測量學教學實習11第6學期地理信息科學實驗室、校園內植物營養研究方法綜合實習11第6學期農業資源利用實驗室、種植科技園專業綜合實習99第6學期分段集中野外考察地點鷂落坪及鳳陽周邊;分組在本校和實習單位進行產學研合作,地點包括:中國農科院、江蘇農科院、安徽農科院、蚌埠市及周邊縣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宿州農科所、安徽萊姆佳肥業、金正大集團、徽隆集團五禾豐肥業、馬鞍山科技小院。與評價實習22第7學期野外調查、采樣、室內分析及制圖,地點:農業資源利用實驗室畢業實習66第8學期實訓22第8學期地點包括:蚌埠市及周邊縣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安徽萊姆佳肥業、徽隆集7畢業論文(設88合計九、課程設置及學時、學分比例表(表四)學時占總學時(學分)比例通識教育課程平臺專業教育課程平臺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基礎課程4核心課程3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土壤肥料農業環境保護個性化拓展課程模塊人文素質3專業拓展3學時:54(理論42學時,實驗12學時,實踐1周)學分:4(理論2學分,實驗1學分,實踐1學分)課程簡介:土壤學是本專業學生進入專業課程學習前必修的一門先導8境學.生態學等有著密切關系。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闡明土壤資源與食物安全.人類健康.環境質量.生態平衡等之間的關系,通過教學,使學生對土壤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有較全面.系統的認識和了解,對土壤學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為學習后續的專業課程奠定基礎(本課程的1周教學評價(考核)方式:理論,平時20%,期末考試80%;實驗與實習,平時20%,操作與實驗實習報告80%。。學時:72(理論54學時,實驗18學時,實習2周)學分:6(理論3學分,實驗1學分,實習2學分)營養與施肥的基本理論知識(植物必需營養元素的營養功能,植物營養元學習后續課程(植物營養研究法、配方施肥技術等)奠定基礎(本課程的2教學評價(考核)方式:理論,平時20%,期末考試80%;實驗與實習,平時20%,操作與實驗實習報告80%。。9學時:72(理論24學時,實驗48學時,實習2周)學分:6(理論1學分,實驗3學分,實習2學分)教學方法或手段:理論,課堂(黑板)講授;實驗與實習,野外采樣教學評價(考核)方式:理論+實驗,平時20%,期末操作與口試80%;實習,平時20%,分析操作與實習報告80%。學時:54(理論36學時,實驗18學時,實習2周)學分:5(理論2學分,實驗1學分,實習2學分)教學評價(考核)方式:理論,平時20%,過程(學生討論和分組自主備課講課)40%,期末考試40%;實驗,平時20%,實驗結果及實驗報告80%;實習,平時20%,分析結果及實習圖件80%。學時:54(理論18學時,實驗36學時,實踐2周)學分:5(理論1學分,實驗2學分,實踐2學分)教學方法或手段:理論,課堂(黑板)講授;實驗,野外采樣和實驗教學評價(考核)方式:理論,平時20%,期末考試80%;實驗,平時20%,操作及其實驗報告80%;實習,平時20%,操作及實習報告80%。版社,2010年。學時:36(理論36學時,實驗0學時,實習1周)學分:3(理論2學分,實驗0學分,實習1學分)教學評價(考核)方式:理論,平時20%,期末考試80%;實習,操作過程考核50%,實習報告與總結50%。2011年。十二、教學進程表(表五)類別編號課程名稱學分總學時學時分配各學期學時分配考核方式理論實踐12345678教育平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3試1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8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3試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I2試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Ⅱ4試公民素質教育1查大學英語I-IV試4試大學計算機基礎3試4試形勢與政策2查專業教育平臺學科基礎課程高等數學C試普通化學3試分析化學2試3試基礎化學實驗I-Ⅱ4試生物化學4試植物學3試植物生理學3試專業基礎測量學2試微生物學3試作物栽培技術26試課程遙感與信息技術試地質地貌學2試儀器分析2試農業環境學2試專業核心課程土壤學3試土壤農化分析4試植物營養學4試土壤資源調查與評價3試環境監測技術3試植物營養研究方法2試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平臺基礎課程大學生創業教育1查大學生就業指導2查資環專業導論1查核心實訓課程創新創業論壇1查農業項目投資評估1查計算機專業應用1查創新創業成果學分認定創新創業實踐學分的認定見有關文件專業方向模塊肥料生產與營銷28查施肥原理與技術26查農業固體廢物處理與利用26查土壤污染與防治2查農產品安全與檢驗2查個性化拓展課程模塊人文素質中國文化概論查突發事件及自救互救查社交禮儀1查專業拓展Photoshop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