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綿陽市綿陽中學英才學校中考歷史模擬題(一)_第1頁
2020年四川省綿陽市綿陽中學英才學校中考歷史模擬題(一)_第2頁
2020年四川省綿陽市綿陽中學英才學校中考歷史模擬題(一)_第3頁
2020年四川省綿陽市綿陽中學英才學校中考歷史模擬題(一)_第4頁
2020年四川省綿陽市綿陽中學英才學校中考歷史模擬題(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年綿中英才模擬試題歷史部分一、選擇題(2分/題,共40分)21.綿陽江油市青蓮鎮李白故里如今已經是九寨旅游環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下列選項中李白可能經歷的是A.認真研習八股文參加科舉考試明B.到船塢看鄭和下西洋所使用的船C.用交子買到活字印刷版的書籍D.津津有味吃著西域傳過來的葡萄22.秦漢時期,面對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沖突,為了保衛自己的文明體系,帝國先后采取“用制險塞”的隔絕固守、“導途鑿空”的外拓與互通并舉的舉措。這表現在()A.聯絡月氏、北擊匈奴、通婚和親B.北討匈奴、通使西域、開鑿靈渠C.修筑驛道、收復河套、開發象郡D.修筑長城、通使西域、開辟絲路23.中國古代的“盛世”王朝,除了統治者的勵精圖治外,開明開放的政策也極其重要,下列能體現“盛世”開明開放的是()①遣唐使訪華②鑒真東渡③文成公主入藏④雅克薩之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4.鐘南山院士說:“武漢本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在歷史上,武漢也有“首義之城”的美譽。下列史實中能支持這一觀點的是()A.湖北織布局B.辛亥革命C.武漢會戰D.武漢長江大橋25.20世紀初,當歐洲逐漸籠罩在戰爭陰云之下的時候,列寧曾熱情地稱贊“現在中國的政治生活沸騰起來了,社會運動利民主主義高潮正在洶涌澎湃地發展”這里列寧稱贊的是()A.辛亥革命使中國社會氣象一新B.十月革命使中國人民看到曙光C.中共成立使中國革命煥然一新D.國共合作推動了大革命的興起26.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寫道:“毛澤東是位杰出的共產黨領袖……他制定出了新的革命策略,拒絕了只能依靠城市無產階級進行這一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原則。”下列圖片與這一內容直接相關的是()A.中共一人B.南昌起義C.井岡山會師D.遵義會議27.“大義當前,不容反顧,只求于教亡主張貫徹,有濟于國家,為功為罪,一聽國人處置。”這表明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是為了()A.陰謀奪權B.炫耀武力C.投靠日本D.逼蔣抗日28.1947年的最后一天,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本月憂患最深……各方告急與失敗之報,幾如雪片飛來,蓐食宵衣,兢兢業業,未敢或懈,自省俯仰無愧,信道益篤,成敗利鈍,一惟聽天命而已。”造成蔣介石“憂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解放軍粉碎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B.人民解放軍的反攻作戰取得節節勝利C.人民解放軍在東北地區發動戰略決戰D.人民解放軍做好準備百萬雄師過大江29.互聯網歌謠改編:東北有個楊靖宇,其別名叫“忠良將”;東北有個張學良,其別名叫兵諫蔣:東北有個王進喜,其別名叫“鐵脊梁”;東北有個楊利偉,其別名叫“震宇航”.有關這四位人物及業績的搭配不正確的是()A.楊靖宇——著名的抗日將領B.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C.王進喜——優秀的縣委書記D.楊利偉——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30.右圖為1955年萬隆會議期間,各國代表爭相請周恩來簽名的情景。該情景出現的原因是()A.中國國力強大B.與會各國贊成社會主義C.周恩來“求同存異”方針得到泛贊同D.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席位31.下列各項史實和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選項史實結論A雅典實行民主政治促使城邦人人權利平等并參與選舉B日本進行大化改新促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C中古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反映了城市心態的市民文化興起D馬可波羅訪華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32.布克哈特說:“精神枷鎖打破后,意大利人通過航海事業和科學研究發現了新世界,通過對自然美的欣賞和自我感情的欣賞發現了自己。”對“發現了自己”的理解正確的是()A.人性的復蘇B.理性的勝利C.教權的退場D.君權的消亡33.明治初年,著名思想家福澤諭吉說,嘉永年間美國人跨海而來,仿佛在我國人民的心頭燃起了一把烈火,這把烈火一經燒起來便永不熄滅。其中“烈火”指的是()A.向美國復仇的怒火B.實現日本富國強兵C.想稱霸世界的決心D.求科技進步的愿望34.某歷史學家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戰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勝利。以下行動能體現建立利維護“戰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①慕尼黑會議②簽署《聯合國際宣言》③諾曼底登陸④雅爾塔會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5.人的主觀感望與歷史的客觀結果往往不一致。下列不能作為這一論點的論據的是()A.哥倫布遠航——美洲落入侵略苦海B.卡斯特羅反美——古巴建立人民政權B.拿破侖對外戰爭——摧毀歐洲封建制度D.亞歷山大東征——東西方文明交融36.據《泰晤士報》和法國《解放報》報道、法國44歲男子提爾里24年來從未工作過一天,但卻靠著政府的福利救濟一直過著神仙般的滋潤生活。材料體現了()A.社會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滋生懶惰心理B.社會保障制度非常優越C.福利制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D.法國貧富差距有待縮小37.經濟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下列符合這趨勢的事件有①上海APEC會議的召開②蘇聯解體③科索沃戰爭④世界貿易組織⑤歐盟的建立A.①②③B.③④C.①④⑤D.①③⑤38.在19世紀初到20世紀初的500多場戰爭中70%都有大國的參與。二戰后的幾十年來,不僅沒有發生全球性的戰爭,有大國參與的局部戰爭不到三分之一,很多都是小國之間的沖突域內戰。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大國()A.忙于醫治戰爭創傷B.沒有結成軍事集團C.軍事實力普遍削弱D.受到聯合國的約束39.當今的世界格局仍處一個過渡期,權力從傳統強國歐美向新興大國轉移,并擴散至其他地區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進入“碎片化”時代的征兆。這反映了()A.多極世界格局已經形成B.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C.美國已喪失世界霸主地位D.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40.科技進步影響著人們的生產方式。“手機支付,微信紅包”與下列哪一生活方式屬于同一科技革命的成果()A.機器轟鳴,火車奔馳B.車馬勞頓,家書萬金C.網絡購物,在線買票D.樓上樓下,電報電話二.非選擇題(共60分)41.(30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的失敗使國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志之士如康有為、梁啟超等痛定思痛,開始探索新的救國之道。他們認為,中國要生存、要強大,應該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樣維新變法,學習西方,于是,就有了1895年的"公車上書”材料二由辛亥革命所喚起的中國社會的希望,同民國初年中國社會的黑暗之間形成一種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產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運動。材料三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顧維鈞曾回憶道:“"以前我們也曾想過最終方案可能不會太好但卻不曾料到結果竟是如此之慘。”材料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材料五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直接推動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中國革命就有了新的領導核心力量,這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區別于舊民主主義革命最根本的特征。(1)材料一中“新的救國之道”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公布上書”發生的原內。(4分)(2)材料二中“巨人的波潮”指什么?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都有誰?(4分)(3)根據材料三開結合所學回答:巴黎和會的實質是什么?并舉一例證明。(4分)“結果竟是如此之慘”是指什么?(2分)(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回答:五四精神有何時代價值?(2分)(5)歷史學習常常需要認識歷史事件的因果聯系,以揭示歷史發展的進程。請結合上述材料寫一段包含“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四個事件的短文,體現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8分)材料六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6)舉出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我國在經濟、科技和國防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各一例。(6分)4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30分)材料一: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的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的不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含義材料二:20世紀30年代則是蕭條、危機和戰爭的10年.德國和日本的新領導人決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領土合約……——(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以及分別以他們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意識形態、文化乃至科學技術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競爭狀態。——徐藍《試論冷戰的爆發與兩極格局的形成》材料四:2017年11月8日至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北京舉行會晤。中美元首會談為雙邊未來做出頂層設計,在地區和全球層面合作達成多項合作成果和共識……2018年4月4日,短短一天,中美雙方圍繞貿易問題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4日凌晨,美國政府宣布對原產于中國的1300余種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涉及500億美元的中國對美出口額。當日下午,中國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同樣涉及美國對中國的500億美元的出口額。(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修肯底德陷阱”在19世紀初20世紀末的歐洲得到印證的史實。(2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蕭條和危機”具體是指什么事件?(2分)面對“蕭條和危機”,“德國和日本的新領導人決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領土合約”指的是什么?(2分)而美國是如何有效反應?(2分)(3)材料三體現了當時形成怎樣的世界格局?(2分)兩大集團既非戰爭亦非和平的對峙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