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戲中大班幼兒親社會行為研究_第1頁
角色游戲中大班幼兒親社會行為研究_第2頁
角色游戲中大班幼兒親社會行為研究_第3頁
角色游戲中大班幼兒親社會行為研究_第4頁
角色游戲中大班幼兒親社會行為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II摘要在幼兒園,幼兒最喜歡游戲,它是幼兒的主要活動,而角色游戲是幼兒最愛的游戲之一。他們會運用周圍環境中的各種資源來選擇角色,表達對角色和角色所代表的社會關系的理解。幼兒可以在與他人來往中得到良好的感知體驗,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扮演各種不一樣的角色,來進行感受別人體驗世界的感覺,以便讓幼兒更容易地感知移情是怎樣一個過程,而親社會行為則是幼兒社會化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主要標志,也隨之得到發展。筆者運用觀察法和案例分析法,對幼兒角色游戲中出現的行為進行研析,通過對教師的訪談,了解了影響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因素,并據此提出了相應的教育對策與建議。關鍵詞:角色游戲;親社會行為;大班幼兒ⅡABSTRACTInkindergarten,childrenlovegamesthemost,astheyaretheirmainactivity,andcharactergamesareoneoftheirfavoritegames.Theywillusevariousresourcesintheirsurroundingenvironmenttochooserolesandexpresstheirunderstandingoftherolesandthesocialrelationshipstheyrepresent.Childrencangetagoodperceptionexperienceintheirinteractionswithothers.Inrolegames,childrencanplaydifferentrolestofeelthefeelingsofothers'experienceoftheworld,sothatchildrencanmoreeasilyperceivehowempathyisaprocess.prosocialbehaviorisanessentialsymbolintheprocessofchildren'ssocialdevelopment,anditalsodevelopsaccordingly.Theauthorusestheobservationmethodandcaseanalysismethodtoresearchandanalyzethebehaviorofchildreninrolegames.Throughinterviewswithteachers,theauthorunderstandsthefactorsthataffectchildren'sprosocialbehavior,andaccordinglyputsforwardcorrespondingeducational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Keywords:RolePlay;Prosocialbehavior;LargeclasschildrenⅢ目錄第1章引言 11.1研究目的及意義 11.2概念界定 11.2.1角色游戲 11.2.2親社會行為 11.3文獻綜述 11.3.1關于親社會行為結構維度的研究 21.3.2關于親社會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 21.3.3關于親社會行為培養策略的研究 21.3.4關于角色游戲中親社會行為的研究 3第2章研究設計 32.1研究對象 32.2研究方法 32.2.1觀察法 32.2.2訪談法 32.2.3案例分析法 42.3研究過程 4第3章研究內容與研究結果 43.1關于大班幼兒角色游戲中親社會行為的觀察分析 43.1.1大班幼兒合作行為分析 43.1.2大班幼兒分享行為分析 53.1.3大班幼兒安慰行為分析 63.1.4大班幼兒助人行為分析 73.2關于幼兒教師的訪談分析 73.3角色游戲中大班幼兒親社會行為特征 103.3.1親社會行為多由女孩發起 103.3.2親社會行為指向對象多為同性幼兒 103.3.3親社會行為多為幼兒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 10第4章影響因素 10Ⅳ4.1個體因素 104.2家庭因素 114.3幼兒教師因素 114.4社會因素 11第5章策略和建議 115.1創造良好健康的角色游戲環境 115.2家長要重視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 125.3教師要做好榜樣并進行適時引導 125.4進行積極的游戲評價 125.5進行良好的家園合作 12結論 13參考文獻 14致謝 15附錄 161第1章引言1.1研究目的及意義角色游戲是幼兒時期典型的游戲形式之一,具有教育性和游戲性相結合的特征。幼兒通過扮演角色來表達自己對這個角色的理解,表達對這個角色所代表的關系的理解,感受他人所經歷的生活。游戲是幼兒最主要的活動,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并且游戲可以讓幼兒各方面能力得到均衡發展,角色游戲就是通過語言和行動來達到這一目標。在幼兒園階段,幼兒教師的責任是幫助幼兒培養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會讓幼兒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發展幼兒的各方面,這對幼兒以后的人際交往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親社會行為得到很好的發展會使幼兒在生活中與他人的關系也朝好的方向發展,所以親社會行為的良好發展對于提高幼兒各方面都有重要意義。研究的目的是觀察幼兒的親社會行為,了解其發展狀況,并探究教師訪談中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提出針對幼兒的教育建議,以促進其在角色游戲中的親社會行為發展。1.2概念界定1.2.1角色游戲角色游戲是指兒童運用材料,以模仿和想象等不同的方式,創造性地展現和還原現實生活的一種活動形式[1]。艾里康寧認為角色游戲是幼兒在特殊環境中扮演特定角色的一種活動。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職能,幼兒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表現出成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及其相應的社會活動。這種活動形式可以促進幼兒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發展,并有助于提高幼兒對社會的認知和理解水平。1.2.2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是指所有的與侵犯等否定性行為相對立的行為,如同情、慈善、分享等。楊萍認為親社會行為是自愿做出有利于他人,自己有所損失的行為[2]。1.3文獻綜述研究者在中國知網上進行了大量文獻檢索,以“角色游戲”和“親社會行為”作為關鍵詞,共搜到3397篇有關“角色游戲”的文章和2708篇有關“親社會行為”的文章,這些文章包括了碩博論文、學術期刊、重要會議、報紙、圖書和學術輯刊等多個類型的文獻。通過這些文獻資料,研究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有關角色游戲和親社會行為地理論和實踐研2究。1.3.1關于親社會行為結構維度的研究趙章留、寇彧(2006)于《兒童四種典型親社會行為發展的特點》中提出親社會行為包括四種經典的行為,分別是幫助、合作、分享、安慰,這四種行為是兒童親社會行為的主要類型[3]。鄧詩穎(2013)于《學前兒童家庭教養方式、依戀類型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中把親社會行為劃分為合作行為、分享行為、安慰行為、助人行為和公德行為[4]。我國的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親社會行為進行了分類,本研究主要概述了以上兩類。1.3.2關于親社會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周燕(2014)于《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中,認為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分為四個方面,第一,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第二,受幼兒自身認知水平影響;第三,同伴交往使親社會行為有所發展;第四,周邊環境中他人的社會行為會對幼兒產生影響[5]。滕忠萍(2021)于《幼兒親社會行為多維影響因素及“三性”培養策略》中提出,影響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因素包括個人、家庭、幼兒園和社會,首先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會隨著年齡增長有差異;其次,家庭成員的行為會對幼兒起到榜樣作用;再次,師幼關系和同伴關系影響幼兒親社會行為;最后,媒體也會產生影響[6]。楊牟茜、余麗麗(2015)于《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研究述評》中提出,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因素包括生物學因素、個體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其中,生物學因素中有激素、大腦協同功能和遺傳基礎,個體因素包括個性心理特征、情緒和反社會行為,外部環境因素包括家庭、情境、人際關系、大眾傳媒和社會文化環境[7]。綜上可以看出,影響幼兒親社會行為發展的因素包括多個方面,除幼兒自身的認知水平之外,家庭教養方式也會對幼兒親社會行為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師和保育員在幼兒園的行為是幼兒親社會行為的榜樣。1.3.3關于親社會行為培養策略的研究羅華(2017)于《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策略》中提出了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策略:利用視頻認識親社會行為;區域游戲體驗親社會行為;日常生活實踐親社會行為;家庭教育養成親社會行為[8]。田素娥、匡明霞(2012)于《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策略》中提出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策略:用小事強化親社會行為;文學作品啟發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意識;提升保教人員示范行為,促進親社會行為發展;利用家園社區活動展示最后效果[9]。周敏敏(2018)于《論兒童親社會行為及其培養》中提出親社會行為的培養要從學校3和家庭兩個方面入手:在學校中要適時開展親社會方面課程,在家庭中父母應該為孩子創設良好的環境并為孩子樹立好榜樣[10]。總而言之,親社會行為培養主要體現在幼兒園和家庭雙管齊下:在幼兒園中,由老師通過墻飾、課程、自己的行為、各種游戲來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讓幼兒逐漸養成進行親社會行為的意識;在家時通過父母有意識的培養和教導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1.3.4關于角色游戲中親社會行為的研究周技佩(2021)于《角色游戲中培養中班幼兒親社會行為的行動研究》中指出,親社會行為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走動,幼兒教師有此重大使命,并觀察幼兒游戲分析影響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因素[11]。孫佳晴(2016)于《角色游戲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策略》中提出,角色游戲是最受幼兒歡迎的游戲,是社會的寫照,可以通過開展角色游戲,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12]。李紅燕(2015)于《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中提出,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形成離不開角色扮演,在他們發展過程中,利用他們的喜愛開展游戲,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形成速度會加快[13]。總的來說,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認知、情感、個性及社會性等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而角色游戲因為它特有的特點和特定的場景,為親社會行為準備了很好、很適合的發展環境,讓幼兒可以快速發展,因此,角色游戲是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發展的最好媒介之一。第2章研究設計2.1研究對象本研究考察了某幼兒園的2個大班共40名幼兒,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出現的親社會行為,并采訪了2個大班的4名教師。2.2研究方法2.2.1觀察法在此次研究中,在不干預班級活動的基礎之上,通過自然地觀察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出現的親社會行為,探索其產生的原因。2.2.2訪談法本文以4名教師為對象進行訪談,由筆者事先確定好訪談提綱,在角色游戲這一特定情境中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訪談。42.2.3案例分析法本研究通過對觀察對象進行自然觀察時得到的案例進行分析總結,深入了解幼兒在角色扮演中的親社會行為的現狀及其原因,使結果更加全面、客觀。2.3研究過程本研究利用自然觀察的方法,對大班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展開了研究,對大班教師展開了訪談,并在訪談的結果基礎上,對大班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展開了分析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引導策略,以使大班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得到更好的培養。第3章研究內容與研究結果本研究共觀察到15次角色游戲,其中出現8例經典案例,156次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的類型總結如下:表3.1親社會行為的類型分布情況合作行為安慰行為分享行為助人行為總計發生次數(次分比(%)9272341100由上表可知,各類行為出現次數不一,助人行為出現最多,此行為比較容易被發現,幼兒也比較能察覺到他人需要幫助,合作行為出現少則因為幼兒還缺少合作的意識,相較于助人行為,幼兒比較缺乏分享意識,并且不知道別人傷心時需要安慰,所以這兩類行為出現也少。3.1關于大班幼兒角色游戲中親社會行為的觀察分析3.1.1大班幼兒合作行為分析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常常會出現爭搶一個游戲材料的情況,誰也不會先放手讓給對方,這時候比較好的策略就是引導孩子有合作的意識,即一起玩兒,或者輪流玩兒。案例1陽陽看著然然脖子上掛的攝影師助理的角色牌有點兒不高興,眼睛里已經有了淚水,而然然一直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并沒有注意到陽陽的情緒。陽陽看了一會兒然然,然后她走過去對然然小聲說:“我只當過一次,你已經當過很多次了,這次換我來當好嗎?”然5然看見陽陽眼里的淚水有點兒猶豫,她還沒玩夠,不太把角色牌想讓給別人,這時陽陽小聲說:“你當一會兒,然后換我可以嗎?”然然說:“那我先來,一會兒我叫你。”陽陽雖然有點兒不高興,但也同意了,這時然然突然想到了一個好點子,對陽陽說:“這個客人來照相的時候我當助理,下一個客人來的時候你來當,可以嗎?”陽陽很喜歡這個提議,終于笑了,然然也因為終于解決了問題而露出笑臉。案例2夢夢問淇淇:“你今天想當什么?”夢夢說:“我想當銷售員,你呢?”淇淇說:“我也想當銷售員。”兩個小女孩都想當銷售員,可是店里只有一個名額,這時夢夢對淇淇說:“我當過好幾次了,這次換你來當吧,我今天就當顧客吧。”于是,夢夢把自己的角色牌遞給了淇淇,兩個女孩玩得都很開心。在上面這兩個案例中,案例1是大多數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都會遇到的難題,他們會在滿足自己或者滿足別人犧牲自己這兩個選擇上糾結,但恰恰相反,其實,合作并不是需要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的行為,其實合作可以讓雙方都滿意,達到雙方共贏的局面,像夢夢和琪琪那樣,雙方進行商量,兩個人輪流扮演角色,兩個人都很滿意。當他們決定,通過合作而讓兩個人都達到彼此的目的,這時出現的喜悅心情會讓幼兒意識到輪流和等待也不是那么難以接受,反而很有價值,這時幼兒會更加親社會。3.1.2大班幼兒分享行為分析大班幼兒在多數情況下愿意和同伴進行分享,主要是因為年齡增長,智力水平發展到了一定地步,理解能力提高,也知道了分享并不意味著自己就會損失什么。案例3林林正在燒烤區烤串,看到慢慢每個區域都轉了一圈,都看了看,還是沒決定去哪個區域玩,于是他朝著慢慢說:“慢慢,慢慢,到我這里來,我們倆一起烤串,等會客人該來了。”慢慢聽完去了林林的燒烤區,他們烤完三串的時候,林林給慢慢分享自己周末的經歷:“周末我爸爸帶我去吃了燒烤,燒烤不止能烤肉,還能烤菜呢,比如韭菜、青椒、金針菇這些都可以烤,還有很多別的蔬菜也可以烤,都可好吃了。”而慢慢也向林林分享了自己周末的經歷。案例4蛋糕店里只有桐桐一個人,今天的客人太多了,桐桐都忙不過來了,客人也等得很著急,開始催了,這時貝貝來了,也想加入桐桐,幫她一起賣蛋糕,于是貝貝問桐桐:“我可以和你一起賣嗎?”桐桐說:“真的嗎?太好了,那你來收錢吧,我去那邊裝蛋糕。”這時佳佳也來了,也想一起玩兒,于是對桐桐說:“我也可以加入嗎?”桐桐說:“可以啊,我們剛好差一個做蛋糕的,你想做蛋糕嗎?”佳佳很高興,說:“想想想,我想做蛋糕。”桐桐說:“那你來吧,你來做蛋糕,我來裝蛋糕,貝貝賣蛋糕,我們今天一定能賣出去很多蛋糕!”6案例3中林林向慢慢分享了自己的游戲區和周末的經歷,解決了慢慢的問題,把慢慢的情緒調動起來,讓慢慢可以輕松地享受游戲時間,林林的這種分享行為讓慢慢很開心,林林得到慢慢的反饋也會開心,這就容易促使幼兒分享行為次數的增加,從而社會性得到很好的發展。案例4中在貝貝和佳佳來詢問可以加入桐桐的游戲時桐桐給出了積極的回答,很愿意分享自己的游戲給小伙伴,桐桐的這種分享行為使貝貝和佳佳都感到了被肯定的快樂,產生積極的情緒和滿足感,而這種情緒也會感染到桐桐,從而鼓勵幼兒進行分享。教師應該對角色游戲中的分享交流環節給予足夠的重視,引導幼兒在分享和交流過程中向同伴分享自己的快樂,傳達自己的積極情緒,從而促進親社會行為的發展。3.1.3大班幼兒安慰行為分析大班幼兒已經知道了在別人傷心時要去安慰一下,也逐步有了主動去安慰別人的意識。案例5今天小夢是火鍋店的廚師,浩浩和糖果則是服務員,這時候皮皮、頭頭和丫丫過來了,說想要吃火鍋,于是小夢去準備調料,浩浩和糖果準備餐具,過了好一會兒火鍋還沒準備好,皮皮有點兒不開心了,糖果來對皮皮說:“您再稍等一會,馬上就好。”這時,小夢端著鍋過來了,把鍋放到桌子上時沒注意,把碗弄到地上了,剛好砸到了丫丫的腳,碗是塑料做的,不疼,但是丫丫卻哭了起來,小夢以為把丫丫砸疼了,連忙安慰丫丫:“不哭了不哭了。”糖果看到也趕緊過來輕拍丫丫的后背安慰她,這時只見丫丫一抬頭,笑了,臉上也沒有眼淚,原來她是裝的,這下幾個小朋友送了一口氣,都笑了。案例6在超市中,叮叮是超市的收銀員,可樂和小寶在逛超市,他們兩個逛了玩具區、文具區和生活區,過了一會兒他們倆都選好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于是來找叮叮交錢,這時候小寶發現自己的錢不夠,急得都哭了,這時候叮叮安慰他說:“沒事沒事,要不然你再去看看換一個東西吧。”可樂也安慰他說:“我還有錢,我可以把我的錢給你用,你下次再還我。”最后叮叮選擇自己去換一樣東西,最后可樂和叮叮快快樂樂地離開了。在案例5中,糖果是用行動來安慰丫丫,小夢是用語言來安慰丫丫,雖然丫丫是裝哭,但是小夢看到丫丫哭就安慰她,而糖果看到小夢安慰丫丫接著也過來安慰她,這充分說明幼兒喜歡模仿,從而證明了親社會行為是一種可以通過他人的模仿而傳遞下去的行為。案例6中在小寶遇到問題時叮叮和可樂都來安慰小寶,并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安慰小寶,讓小寶的心情變好,這說明叮叮和可樂都可以察覺到小寶的情緒,并及時做出安慰行為,而小寶通過同伴的安慰心情好轉,說明通過小朋友們之間的互動,可以促進其親社會行為發展。73.1.4大班幼兒助人行為分析在角色游戲中,最常出現的行為就是助人行為,此行為是比較容易被發現的,得到贊揚的幼兒更多地做出受表揚的行為,從而助人行為次數的出現會增多。案例7到了吃水果的時候了,然然聽見老師說吃水果,直接就從區里跑了過去,都忘了脖子上還掛著照相機,還是沐沐提醒她:“然然,你照相機還在脖子上沒摘呢。”然然聽見低頭一看,真的沒摘,不好意思地笑了,摘的時候好像后面卡住了什么東西,一直摘不下來,沐沐去幫她,發現是頭發和照相機繩子纏一起了,于是幫然然解開了,然然回頭對沐沐道謝,沐沐也說沒關系。案例8在小醫院里,肖肖當醫生,小雅當護士,這時有病人來看病,肖肖拿聽診器對病人進行檢查,檢查完后對病人說需要輸液,讓小雅去拿輸液需要的東西,小雅去拿時發現因為上次使用完沒有及時收拾好導致輸液管纏在一起了,小雅一個人解不開,肖肖發現小雅很久沒回來,便去查看,發現小雅解不開輸液管,于是說:“小雅,我幫你吧。”說著肖肖上前去和小雅一起去解,最后兩個小朋友解開了輸液管,為病人輸液。案例7在角色游戲區,案例中然然和沐沐之間互相幫助的事件經常發生,說明幼兒很愿意幫助其他小朋友,幫助小朋友會讓自己很開心,這種情感促進了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案例8中肖肖是通過語言和行動來幫助他人,也是肖肖發現小雅需要幫助而主動提出幫助,這時一種主動行為,說明肖肖是個很愿意主動幫助別人的孩子,當他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感到高興,得到表揚,就會多多去幫助別人,從而促進安慰行為的發生,而且在平時生活中肖肖也總是會去幫助其他小朋友。3.2關于幼兒教師的訪談分析訪談時間:2023.3.27下午5:30-6:30訪談地點:教師辦公室訪談對象:L教師、M教師、R教師、X教師問:您認為親社會行為包括哪些?L教師:主要有安慰、助人、合作和分享。M教師:我和L教師的看法一樣。問:在選擇游戲伙伴上孩子會受性別影響嗎?L教師:我觀察了,我班幼兒中班開始就有男孩兒總是會找男孩兒玩、女孩兒愛幾個人一起玩的現象,比賽時多會尋找同性朋友。同性別的孩子行為較為相似,比如男生更喜歡去室外玩游戲,而女生更愿意在屋里玩;男生愛玩打仗的游戲,而女生則喜歡玩兒比較8安靜的游戲,比如拼圖畫畫之類的。R教師:我觀察發現,角色游戲區的孩子們更多的是尋找同性的小伙伴來玩。同性別的孩子反而更容易成為朋友,因為只要是玩游戲的時間,就總能看到女生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而男生則會選擇積木或者打仗一類的游戲。而對于角色游戲區一般限制六個人,所以先選擇的孩子是真的想玩兒,而后來的孩子則觀察游戲中是否有他們的好友,同性孩子則傾向于留在一起。由此可見,班里出現的親社會行為大部分可以分為安慰行為、助人行為、合作行為和分享行為四種。班里幼兒開始出現喜歡與和自己性別一樣的孩子一起玩,男孩喜歡幾個人一塊兒玩,而女孩更多的是安靜的玩,女孩玩時經常會聊天,聊各種自己見過或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類似的事情,男孩之間因為玩兒的是打仗等需要動的游戲,所以同伴之間的交流會變少。雖然異性幼兒之間也會產生友誼,但是性別一樣的孩子之間的友誼會更加容易產生并且持續下去,而且這種友誼也會更加牢固和穩定。問:您對角色游戲中幼兒親社會行為的要求會不會因為性別的不同而有所差別?M教師:對于男生和女生要求是一樣的。但在游戲場景中,期望就不一樣了。男生比較活潑,女生比較文靜。下意識地,我們對男生的期望值會降低。比如,希望男生在角色游戲中不要出現攻擊性行為或告狀行為,多一些親社會行為。角色游戲中男生會較多出現沖突行為或者告狀行為,而女生之間一起玩會相對容易一些。X教師:我們期望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每一種親社會行為上都能夠得到平衡地發展,其實他們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在進行角色游戲的過程中,我發現男孩也非常愿意幫助別人,與別人合作,但他們的細心程度還是比不上女孩。女孩會低頭撿起掉在地面上的材料,會注意到其他人的情緒上的變化,并給予安慰。有時候,她們還會分享給后進來的小朋友自己的角色。而當男孩覺得玩膩了,厭倦了,就會離開自己的角色,去玩別的小游戲。因此我們一般都喜歡找班里的女孩幫忙,比較靠譜。女孩在老師的期望、關心、肯定和鼓勵下,就會增加女孩與同伴的親社會行為。在大班階段,教師更愿意將任務分給女孩,當女孩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表揚、認可和鼓勵時,自然就會愿意多多做出這些受到表揚的行為,親社會行為也會隨之增多。男孩雖然和女孩一樣樂于助人,但是還是不及女孩細心,女孩會關注到其他小朋友的情緒并給予幫助,但男孩顯然不能及時感受到。綜上,這影響了幼兒之間親社會行為的發生。問:您認為影響親社會行為出現的因素是什么?R教師:由于兒童的性格和性別存在差異,所以我們可以讓外向的兒童來引導內向的兒童,這樣有利于社會的行為也隨之增多,外向的兒童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和溝通能力,因此在同伴中比較容易得到欣賞,也容易得到教師的垂青和看重。內向的兒童需要其他同齡人和老師的指導。男孩與女孩都具備一定的親社會能力,但在角色游戲中,男孩與女孩的親社會行為存在一定的不同。在同樣的年紀里,女孩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同情心都要比男孩強得多,男孩對責任的重視程度也更高。9X教師:我想應該是幼兒園的環境和家庭環境的原因。在幼兒園,孩子們可以遇到伙伴,和伙伴們一起度過快樂的一天,一起嬉戲。在幼兒園可以享受到輕松愉快的氛圍,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幼兒都可以享受到快樂。在熟悉的地方,孩子們的身體和精神都會更加放松,這樣,他們的行動就會更自然,更真實,所以他們所做出的大多數行為都是正面的。反之,在一個不熟悉、比較緊張、比較壓抑的情況下,他們會更緊張,更害怕,更加缺乏安全感,會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藏起來,會表現出很多的消極情緒,就不會有那么多的親社會行為。在家里,父母要及時注意到幼兒良好行為的出現,并及時進行鼓勵,這對增強幼兒的親社會行為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從而提升幼兒的社會性水平。家長的教養方式和家庭教育理念也會對孩子的良好行為形成產生影響,溺愛的家庭對孩子的關愛太多,對孩子的約束太少,導致孩子在家里說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在幼兒園里,孩子一旦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會情緒失控,從而導致孩子的不良社交行為,從而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綜上可知,兩位老師認為影響幼兒在角色游戲中親社會行為發生的原因多為幼兒自身因素以及幼兒園和家庭因素,當幼兒自己本身比較外向,受自身性格影響,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去參加活動,就會出現較多的親社會行為,在同伴間也會更加受歡迎,性格內向的幼兒一般不會主動去和人交談,也不會主動加入活動,自然親社會行為出現的次數就會少,這種情況就需要性格外向的幼兒來帶動他,讓他逐漸融入活動,融入同伴之間,增加親社會行為的次數,促進社會性的發展。在幼兒園中教師應盡量為幼兒提供舒適、輕松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心情放松,從而能全身心沉浸在角色游戲中,這樣出現的親社會行為大多是正向的,對幼兒身心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的教養方式與教育觀念也是極為重要的,平時父母對幼兒的教養方式應該是民主型,既不過度控制幼兒,也不一味寵溺幼兒,要為幼兒做出榜樣,在幼兒做錯時給予批評,在幼兒做出正確行為時及時給予表揚,強化其親社會行為,提高他們的社會性。問:您是通過什么方式來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的?M教師:我會在適當的時候進區去給幼兒提供他所需要的。角色游戲進行過程中,我會觀察幼兒是怎樣利用分工合作來完成一個角色游戲,不同的游戲角色之間有哪些差別和聯系。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如果有必要,我會提醒他們,要記住與同伴進行合作,要積極向同伴分享游戲材料與游戲空間,要對有需要的小朋友伸出援助之手,要學會用不暴力的溝通方式解決問題。R教師:在進行角色游戲的過程中,如果孩子們展現出了對同伴和集體有利的行為,我會適時地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表揚。經過加強訓練,被稱贊的孩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在角色游戲進行整理的時候,我會加入談話,針對出現較少的親社會行為,加強幼兒對該行為的認識,知道怎樣做才是表現出這類行為,能夠付諸于實踐。綜上,兩位教師會通過適時引導和強化行為等方法來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還會在10一日生活中的談話環節設置活動,對幼兒的親社會行為進行表揚,強化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如此幼兒就會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更多親社會行為,加深幼兒對親社會行為的印象。3.3角色游戲中大班幼兒親社會行為特征3.3.1親社會行為多由女孩發起通過觀察發現,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發生親社會行為。在角色游戲中,相同性別的幼兒之間的親社會行為,大多數都是由女孩來發起親社會行為,例如,邀請同伴來和自己一起玩,男孩更喜歡一個人玩,很少向其他人提出邀請。其次,在同齡幼兒中,女孩發起親社會行為的次數明顯高于男孩。3.3.2親社會行為指向對象多為同性幼兒在幼兒園中,大班幼兒親社會行為的指向主體以同性為主,其次才是異性。大班幼兒擁有的同性朋友數量多于異性朋友,而且他們更愿意和同性朋友一起玩耍,但和異性朋友一起玩耍也并不排斥。3.3.3親社會行為多為幼兒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親社會行為會引發正向的情感體驗。美好、讓人心情愉悅的感情是每個人都希望感受到的,而親社會行為正是會為幼兒帶來這樣的感受,幼兒喜歡這種感受,就會多多做出得到這種感受的行為,這樣的循環讓二者之間產生了一種化學反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極大地提高了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出現頻率。第4章影響因素4.1個體因素在幼兒的每個階段,親社會行為的發展都有不同的特點,而且,隨著他們的年齡的增加,他們的親社會行為會變得更加突出。此外,由于幼兒受到自身的認知水平的制約,他們常常只關注自己的觀點,而不能去接納他人的觀點,這也會影響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的養成。除此之外,同伴關系對其親社會行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同伴間的互動。在與同伴互動的過程中,兒童能夠通過諸如謙虛、合作等行為來學習,獲得他們對親社會行為產生的體驗感,逐漸地讓他們的親社會行為得到發展。同時,還應結合幼兒的認知發展階段及社會發展水平,來決定游戲的主題。在某種程度上,兒童在角色游戲中所能學習到的東西,取決于他們所選擇的游戲主題。不同題材的角色游戲,其表現形式也不11盡相同。所以,創造合適的游戲情境,并對游戲素材進行適當的布置,可以使游戲內容更加豐富,同時也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社交環境。4.2家庭因素家庭是幼兒最初形成親社會行為的場所,家人舉止能給幼兒作出表率,父母教育理念也會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通過觀察發現,在角色游戲中,助人行為出現次數較其他三類行為來說較多,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日常生活中父母重視引領幼兒的助人行為。而角色游戲中出現合作行為次數較少,與父母不重視、不經常引導幼兒進行此類行為有關。因此,家長的引導與幼兒自身的社會經驗是影響親社會形成的重要因素。4.3幼兒教師因素教師是除家人以外,在幼兒生活中第一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的人。所以,教師在幼兒的親社會行為養成中起著重要作用。角色游戲的主題要適時地進行更新,一旦幼兒對角色游戲不感興趣,教師就應該及時地豐富、延伸、更換游戲主題,利用媒體等媒介來豐富幼兒的生活閱歷。因此,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老師的一言一行、游戲主題的選擇,都會對幼兒的親社會行為產生影響。4.4社會因素大眾媒介也會影響到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兒童的天性就是模仿,因此,在他們身邊的其他人的社會行為必然會對他們親社會行為的發展造成影響。如今,大眾媒介的傳播非常廣泛,例如,兒童會模仿電視中人物的親社會行為,并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所以,在選擇角色游戲主題的時候,一定要慎重,要做好嚴格把關,游戲主題要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第5章策略和建議5.1創造良好健康的角色游戲環境幼兒在游戲中表現出親社會行為,教師應及時指出并給予肯定;如果他們不自覺地做出了一些不太友好的舉動,老師可以指出他們的錯誤,并提出一些相對應的親社會行為。老師們不但要讓幼兒明白親社會行為的合理,而且還要告訴他們角色游戲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則。在布置角色游戲環境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多鼓勵,讓幼兒主動去參與環境的布置,積極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讓幼兒在創造環境中,發展親社會行為。125.2家長要重視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家長在家庭中要通過自己的行為,讓幼兒耳濡目染養成親社會行為的意識,成人的親社會行為具有很大的表率作用。家長在家中除了照料幼兒的飲食,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之外,還要與幼兒園建立更多的聯系,與教師合作開展家庭協作,家長還可以積極地向幼兒園老師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或是對孩子在家的整體表現進行解釋,以便讓孩子有更好的行為習慣,這對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形成是有利的。5.3教師要做好榜樣并進行適時引導在幼兒園,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注意,因此,平時教師要盡量表現出好的一面。在不知不覺中,讓幼兒親社會行為的意識得到強化。在游戲過程中,若有必要,教師要提醒孩子,記住與同伴進行合作,要積極向同伴分享游戲材料與游戲空間,要對有需要的小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學會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老師也要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一言一行進行多加注意,老師可以對幼兒的親社會行為給予正面的反應,并對其進行褒獎,從而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5.4進行積極的游戲評價當幼兒出現正向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進行贊揚并肯定,通過贊揚會讓幼兒記住好的行為,也會促使其他孩子去主動做出好的行為;教師也要注意,是否有不好的行為發生,這類行為出現時要提醒幼兒,避免幼兒進行模仿,這樣幼兒的社會性就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要多進行積極的游戲評價,培養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