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WS 400-2023 血液運輸標準_第1頁
(高清版)WS 400-2023 血液運輸標準_第2頁
(高清版)WS 400-2023 血液運輸標準_第3頁
(高清版)WS 400-2023 血液運輸標準_第4頁
(高清版)WS 400-2023 血液運輸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1.020CCSC05WSWS400—2023代替WS/T400—2012IWS400—2023本標準為強制性標準。本標準代替WS/T400—2012《血液運輸要求》,與WS/T400—2012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更改為強制性衛生行業標準;——更改了本標準的范圍(見第1章);——刪除了“血液”和“運輸過程的質量監控”的定義(見2012年版的3.1、3.3);——更改了“血液運輸”的定義(見3.1,2012年版的3.2);——更改了部分全血及成分血運輸溫度要求(見4.1,2012年版的4.3);——更改了對溫控車輛的性能要求(見4.3.1,2012年版的4.2.1);——更改了對血液運輸箱的性能要求(見4.3.2,2012年版的4.2.2);——更改了溫控車輛和血液運輸箱監控要求(見4.5,2012年版的4.4);——更改了血液運輸箱保溫性能確認方法(見附錄A,2012年版的附錄A);——更改了血液運輸箱和溫控車輛箱體溫度的測定方法(見附錄B,2012年版的附錄B)。本標準由國家衛生健康標準委員會血液標準專業委員會負責技術審查和技術咨詢,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管理服務指導中心負責協調性和格式審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療應急司負責業務管理、法規司負責統籌管理。本標準起草單位:上海市血液中心、安徽省血液中心、浙江省血液中心、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湖北省恩施州婦幼保健計劃生育中心、江蘇省無錫市中心血站、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中心血站。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林俊杰、徐蓓、邱穎婕、馬慶、胡曉玉、朱發明、謝玨、石思蓉、劉曉、謝進榮。本標準于2012年首次發布,本次為第一次修訂。1WS400—2023血液運輸標準本標準規定了供臨床輸注的血液運輸要求。本標準適用于血站和醫療機構之間、血站之間、醫療機構之間的血液運輸。本標準不適用于造血干細胞等特殊血液成分的運輸。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標準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標準。GB1598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T18354物流術語WS/T203輸血醫學術語QC/T449保溫車、冷藏車技術條件及試驗方法3術語和定義GB/T18354和WS/T203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血液運輸bloodtransport利用載運工具、設施設備及人力等運力資源,使血液在不同機構或同一機構不同分支機構之間產生位置移動的活動。注:分支機構指血站外設的采血場所或供血場所,醫療機構的分院。4血液運輸要求4.1運輸溫度4.1.1采集后的全血:維持在2℃~10℃。如需制備室溫條件的血液成分,應在室溫條件(18℃~25℃)下運輸。4.1.2全血及紅細胞類成分血(不包括冰凍紅細胞):應維持在2℃~10℃。4.1.3血漿類成分血:應維持在冰凍狀態。4.1.4血小板類成分血、粒細胞類成分血:應維持在20℃~24℃。4.1.5冰凍紅細胞:應維持在冰凍狀態。4.2運輸方式4.2.1采用溫控車輛或盛裝于血液運輸箱內借助飛機、火車、汽車或其他各種運輸工具實施運輸。4.2.2同一溫控車輛在運輸不同保存溫度的成分血時,應按溫度要求進行分隔。采用血液運輸箱運輸的,不同運輸溫度的全血及成分血應分箱運輸。不應在同一運輸箱內混裝其他無關物品。4.3運輸設備4.3.1溫控車輛4.3.1.1溫控車輛是用于血液運輸的專用車輛,其技術要求應符合QC/T449的要求,應具有獨立制冷(制熱)系統,車廂內溫度應能自動調控、實時顯示、自動報警。2WS400—20234.3.1.2車廂箱體應整體密閉,內壁的表面應光潔平整無裂痕,易于清潔和消毒。4.3.1.3車廂內各測量點的平均溫度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值應不高于3℃。4.3.1.4車廂內應有溫度顯示裝置,顯示溫度與實際檢測溫度差值應在±1℃以內(冷凍運輸差值應在±2℃以內)。4.3.1.5車廂保持清潔狀態。4.3.1.6車輛應有與其用途相關的標識。4.3.2血液運輸箱4.3.2.1運輸箱按控溫方式分為蓄電池控溫和蓄冷劑控溫兩種。4.3.2.2外觀和內壁應符合以下要求:a)箱體在蓋合后整體密閉,能防塵、防雨、防滑;b)箱體外觀和內壁表面光潔平整無裂痕,能防止液體滲漏,易于清潔和消毒。4.3.2.3箱體材料應符合以下要求:a)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箱體不變形;b)內部材料不自發產生有害氣體。4.3.2.4運輸箱和蓄冷劑的使用參照廠商使用說明書。運輸箱和蓄冷劑應保持清潔狀態。4.3.2.5應在投入使用前對運輸箱的保溫性能進行確認,保溫時長應符合預期使用要求(確認方法見4.3.2.6運輸箱應有相應的標識,標識應完整、清晰,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內容:a)血站或醫療機構名稱;b)最大承重質量;c)放置方向、防摔、防曬、防雨;d)最多疊放層數;e)血液的品名、運輸溫度。4.4運輸記錄全血及成分血運輸過程中應有可供追溯的記錄,記錄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a)運輸箱或溫控車輛編號;b)血液的品名、數量、規格;c)血液啟運地和運輸目的地;d)運輸過程溫度記錄;e)血液運輸日期、時間、運輸人員簽名;f)血液接收日期、時間、接收人員簽名。4.5監控4.5.1過程監控4.5.1.1運輸血液前檢查運輸設備的性能和運行狀態,應符合以下的要求后,方可運輸:——溫控車輛和蓄電池控溫的運輸箱,車廂或箱體內的顯示溫度(空氣溫度)符合本標準第4.1條的要求;——蓄冷劑控溫的運輸箱,蓄冷劑的配置和使用符合廠商的使用說明或確認結果。4.5.1.2從以下方式中選擇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方式確定運輸過程的溫度(運輸設備內的空氣溫度或全血及成分血表面溫度)符合本標準第4.1條的要求:——運輸全過程的實時溫度記錄(使用溫度記錄儀的按生產廠商使用說明進行記錄——抵達時的溫度。選擇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方式確定抵達時的溫度:.記錄運輸設備的顯示溫度;.使用表面溫度測定儀檢測全血及成分血表面溫度(按生產廠商使用說明進行檢測)。——運輸時間在運輸箱保溫性能確認的時長范圍內。4.5.1.3運輸箱在使用過程中外表面出現流水狀凝露,應對該運輸箱的外觀、密閉性等進行檢查,必要時重新進行保溫性能的確認(確認方法見附錄A)。3WS400—20234.5.2設備性能和生物學監測4.5.2.1監測頻次:每月一次。4.5.2.2監測數量:隨機抽檢4個(不足4個的全部監測)。4.5.2.3監測項目應包括以下兩項內容:a)溫度監測。隨機抽取溫控車輛或運輸箱進行檢測,應符合本標準第4.1條的要求(測定方法見附錄B);b)生物學監測。按照GB15982規定的方法,對血液運輸車輛內壁或運輸箱的內壁進行生物學監測,內壁表面菌落數應小于或等于10CFU/cm2。4WS400—2023(資料性)血液運輸箱保溫性能確認方法A.1材料經計量合格的溫度記錄儀;盛裝適量液體的密閉袋若干袋;運輸箱配套蓄冷劑。A.2測定方法A.2.1根據運輸箱的適用范圍、實際運輸路線不同季節的溫度特性(見本標準A.2.5條和A.2.6條進行運輸箱保溫性能的確認。A.2.2蓄電池控溫運輸箱和蓄冷劑控溫運輸箱測定前按廠商說明書要求進行預處理或蓄冷劑配置。A.2.3運輸箱內應放置模擬物品(密閉袋其規格和裝量應與擬運輸的血液一致。A.2.4運輸箱內放置包括但不限于5個溫度記錄儀,分別位于模擬血液的上、下、相鄰兩側、幾何中心等位置(除幾何中心外,溫度記錄儀應放置于各面中心位置)。確認數據采集的間隔時間不應大于5min。A.2.5將運輸箱放置在大于或等于43℃的外環境或根據當地極端氣溫出現的概率設定確認溫度,記錄箱內任意一點的溫度高于血液運輸溫度要求上限的時間。A.2.6將運輸箱放置在小于或等于-10℃的外環境或根據當地極端氣溫出現的概率設定確認溫度,記錄箱內任意一點的溫度低于血液運輸溫度要求下限的時間。A.2.7運輸箱保溫性能確認的時長應大于該運輸箱實際應用的最長時間。5WS400—2023(資料性)血液運輸箱和溫控車輛箱體溫度的測定方法B.1材料經計量合格的溫度計或溫度記錄儀。B.2血液運輸箱箱體溫度測定方法在血液運輸箱的幾何中心位置設立溫度測點。使用溫度記錄儀測定時,數據采集的間隔時間不應大于5min。B.3溫控車輛箱體溫度測定方法根據溫控車輛的長度和有效容積設置溫度測點,不應少于5個,分2層或3層布置,均應分布在全血及成分血可能存放的位置。使用溫度記錄儀測定時,數據采集的間隔時間不應大于5min。6WS400—2023參考文獻[1]GB/T28842—2012藥品冷鏈物流運作規范[2]GB/T34399—2017醫藥產品冷鏈物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