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課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1頁
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課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2頁
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課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3頁
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課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4頁
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課件-高一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非洲與美洲重難點:重點:古代非洲與美洲的文明。難點:古代非洲與美洲的文明。時空坐標兩個特性:古代非洲文明與美洲文明的獨特性兩大啟示: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文明交流能夠促進文明發展非洲基本概況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據說,這一名稱源于今突尼斯南部的一個伯伯爾部落。其涵義,一說即陽光灼熱……撒哈拉大沙漠橫貫非洲北部,成為劃分大陸自然、人文環境的天然分界線撒哈拉以北主要是溫和的地中海型氣候地帶,以南則由熱帶雨林和稀樹草原占優勢。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將非洲分成三部分:1.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包括東非、西非、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及諸島,因這一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黑色人種,又稱“黑非洲”)2.歐洲的非洲—“歐洲的延伸”的大陸北緣3.亞洲的非洲—尼羅河流域。一、古代非洲文明班圖人遷徙路線圖1.非洲文明的開端(1)地位:非洲是古代農業一個重要的發源地。(2)主要居民:西非班圖人(3)文明成果①農業: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農作物;②畜牧業:馴養牛,引進綿羊和山羊等;③冶鐵業:掌握了冶鐵技術。(4)活動區域:班圖人的活動區域逐漸擴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區,到11世紀,班圖人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農業、畜牧業和冶鐵技術也傳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區。

由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土著居民主要是黑膚色的班圖人,故又有黑非洲之稱。班圖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班圖”意為人或人民,班圖人因說班圖語而得名),又稱班圖尼格羅人,主要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少部分信仰基督教。2.古代東非文明(1)阿克蘇姆王國①興起: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亞地區興起。②鼎盛:4世紀,進入鼎盛時期,一度成為地區強國。

阿克蘇姆國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從事農牧業,國際貿易也很興旺,每年從紅海的國際貿易獲得巨額收入。

——朱寰主編《世界上古中古史》

中國、羅馬、波斯、阿克蘇姆,是3世紀時世界四大強國。

——基督教作家馬尼阿克蘇姆金幣(黑非洲最早鑄幣的國家)阿克蘇姆方尖碑(2)桑給巴爾、蒙巴薩、摩加迪沙①興起條件:農業的進步、環印度洋貿易的發展和伊斯蘭教的傳入。②時間:10-15世紀③表現:東非沿海地區桑給巴爾、蒙巴薩和摩加迪沙等一系列國家的興起。④文明成就:廣泛使用奴隸,經濟上以種植瓜果蔬菜的園藝業為主,對外貿易發達,城市繁榮。(摩加迪沙)是一個大得沒邊的城鎮。它的居民有很多駱駝和綿羊,他們每天要殺上百頭駱駝。它的居民是有能力的商人。這座城市有無與倫比的手工制作的布匹,這些布匹以這個城市命名,被運到遠至埃及和其他地區。印度、波斯和中國等地黃金、象牙和奴隸東非瓷器、紡織品等各種手工業品兼收并蓄的混合型文明阿拉伯商人3.古代西非文明(1)主要國家:8-15世紀,加納、馬里、桑海等國家先后興起。

馬里帝國,經濟繁榮,國家富強。1324-1326年,曼薩·穆薩(馬里國王)率領龐大隊伍去麥加朝覲。隊前有500名手執金杖的奴隸開道,隊后有80頭駱駝,滿載黃金,聲勢浩大。曼薩·穆薩沿途施舍,慷慨大方,揮金如土。途徑開羅時,他賞賜埃及官吏的黃金,竟然引起開羅黃金價格暴跌,可見所賜黃金數量之巨。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古代編》(3)馬里①版圖擴大:征服加納后,進一步擴張,逐步把塞內加爾河和尼日爾河流域納入版圖,成為非洲最強大的國家。(2)經濟狀況:擁有豐富的黃金資源,控制著穿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黃金交易,極其富有。它們也出口象牙和奴隸,買進馬、布匹和鹽。馬里國王穆薩②經濟繁榮:繼承并擴大了加納的貿易,城市和文化相當繁榮。③文化重心:廷巴克圖成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不少學者來此講學和訪問。

延巴克圖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駱駝商隊必經之地,也是伊斯蘭文化向非洲傳播的中心。它享有“荒漠中的女王”之美稱。西非諺語:鹽來自北方,黃金來自南方,白銀源自白人的國度,但神的教誨和智慧的珍寶只能在延巴克圖找到。

——《延巴克圖·一個全球城市的興衰》

15、16世紀,桑海國家在國王松尼和阿斯基亞統治時期,達到全盛的高峰,國家面積超過了昔日的加納和馬里。在政治方面劃分行政區,軍事上建立常備軍,統一度量衡,加強了中央集權。國家統治階級推崇伊斯蘭教,廷巴克圖有桑科爾大學,大學里研究《古蘭經》,還專門研究法律、文學、歷史、天文和數學等科學,成為當時非洲內陸伊斯蘭教文化中心。桑海盛行奴隸制,由于奴隸處境困苦,經常反抗。——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東非和西非國家的差異東非:城市國家;園藝業和環印度洋貿易發達,受伊斯蘭教影響;西非:多為內陸帝國,政治上注重擴張征服、實行中央集權,經濟上發展對外貿易;文化上受伊斯蘭教影響。4.南非文明-津巴布韋(1)建立:11世紀末,班圖人建立。(2)鼎盛:14-15世紀,進入鼎盛時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區都被納入它的統治之下。(3)文明概況:巨石建筑大津巴布韋的建筑風格絲毫也沒有古代歐洲任何時期的痕跡,因此它只能是出自非洲原居民之手。——考古學家戴維·蘭道爾麥基弗“津巴布韋”一詞源于邵納語,意為“石頭建筑”或“石頭城”。大津巴布韋是一個圍墻圍成的圓表區域,內有房屋和庭院。圍墻高9米,厚約5米,頂部砌著大石塊。沿山谷向下延伸,在約24萬平方米的范圍內散布著許多石頭建筑,包括一座圍墻圍著的廟宇和稍小一些的建筑物遺跡。區域國家時間特征東非阿克蘇姆公元前后興起,4世紀進入鼎盛時期信仰基督教;從事農牧業;國際貿易興旺(位于紅海沿岸)

受地理環境相對封閉的限制,非洲文明相對孤立封閉,且社會發展程度相對落后;但在靠近商業要道的東非和西非地區,對外貿易繁榮,與外界文化交流相對頻繁。桑給巴爾、蒙巴薩和摩加迪沙等10-15世紀廣泛使用奴隸,經濟上以種植瓜果蔬菜的園藝業為主,環印度洋貿易的發達,城市繁榮;伊斯蘭教傳入。西非加納、馬里和桑海8-15世紀城市和文化相當繁榮;中央集權;對外貿易發達;鼓勵文化發展南非津巴布韋11世紀末建立,14-15世紀進入鼎盛時期石頭城(巨石建筑群)古代非洲文明中非交流源遠流長

在西方殖民者到達非洲之前,中國同非洲就有著源遠流長的交往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唐朝人杜環留下了中國人到達非洲的明確記載,鄭和下西洋把中非交往推向高潮。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隨著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運往非洲,這些物品加強了中非人民的友誼,并直接把中國文化遠播到非洲的土地上。鄭和的船隊也載著非洲的物產歸來,同時把非洲的文化帶回中華國土。隨同帶來的有麒麟和花福鹿,即非洲的長頸鹿和斑馬,這是中國罕見的動物。近代中非同樣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和壓迫,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非在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化上交流互鑒。中非友誼更加牢固。漢武帝曾遣使前往黎靬(亞歷山大城)唐朝杜環(第一個到非洲并且留下記載的中國人,經歷寫成《經行記》元朝汪大淵可能到過今摩洛哥和東非沿海地區,撰寫《島夷志略》明朝鄭和曾到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促進了中非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非洲“黑人兄弟”發揮重要作用新時代中國提出真實親誠理念,形成中非友好合作關系。二、古代美洲文明地理環境對印第安文明發展進程產生的影響:1.美洲位于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遠離歐亞大陸,印第安文明長期處于獨立形成、獨立發展的狀態,與外界文明缺乏交流。2.美洲三大文明中心多處于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的高原地帶,風暴、寒潮、龍卷風、火山等極端天氣導致其始終處于對自然的恐懼之中,從而造成非常極端的宗教信仰,愚昧的文化更導致整個文明長期落后。1.美洲文明的創造者——印第安人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獨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陸沒有的農作物,包括馬鈴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在農業和貿易發展的基礎上,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創造了瑪雅、阿茲特克和印加文明。印第安人,是對除因紐特人(又稱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統稱,并非單指某一個民族或種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國。——《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

考古證明,約9000年前,墨西哥中部高原的印第安人就開始對玉米進行栽培……植物學家認為,把野生玉米培育成農作物,是農業發展史上最困難的試驗。他們根據其生活所在地的地理環境培植出種類繁多的農作物,如馬鈴薯、甘薯、木薯、山藥、豆類、南瓜、葫蘆、花生、西紅柿、黃瓜、辣椒、可可、煙草、棉花、橡膠等,印第安人培植了100多種植物,與整個歐亞大陸所培植的植物一樣多,這是一個非凡的成就,為人類做出了極其偉大的貢獻。——程洪《論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點》2.瑪雅文明(1)區域: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島(2)歷程:4至10世紀非常繁榮,15世紀中期衰落。(3)成就①農業:發展了以種植玉米為主的農業。②政治統治:建立了眾多城市國家,氏族首領、貴族和祭司構成了統治階級,一般氏族成員成為平民,從事農業和手工業。③城市和建筑:城市建筑精美,有些城市的中心面積可能達到15平方千米,城內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廟宇。

瑪雅人最著名的建筑。與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不同,瑪雅人的金字塔不是墳墓,而是神廟。瑪雅人先用土壘起高臺,在臺上修建廟宇,臺周修建石階,祭司通過石階接近眾神,眾神通過石階下訪人類。④手工業:制造出精美的陶器⑤文化:發明獨特的表意文字,復雜的歷法紀年,采用20進位制,知道“零”的概念。瑪雅文明被稱為“美洲的希臘”,瑪雅從來不像中國、埃及等文明擁有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全盛期的瑪雅地區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然而瑪雅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及習俗傳統上卻屬于同一個文化圈。4至10世紀期間,瑪雅文明非常的繁榮,但隨后便衰落下去,其原因尚不清楚。

——斯塔夫里阿諾斯《世界通史》瑪雅太陽歷羽蛇神瑪雅文字3.阿茲特克文明(1)發展:14世紀,興起于今墨西哥地區。16世紀初,阿茲特克人國家進入鼎盛時期,控制了整個墨西哥谷地及周邊部落,人口有600余萬。1521年為西班牙人毀滅。(2)成就①政治統治:上層階級壟斷官職,掌握軍隊,被征服者由原來的部落首領管理,但需向阿茲特克人繳納貢賦。②農業:農業是經濟基礎,發明了“浮動園地”,擴大了耕地面積。“浮動園地”是一些在湖底叢生的雜草上面鋪墊上湖土、由生長的雜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島。每次播種之前,農民們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鋪在“浮動園地”上,因此其表面隨著一次次耕種而不斷增高。“浮動園地”使阿茲特克人口和財富不斷劇增。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③城市建設:阿茲特克人國家的都城特諾奇蒂特蘭位于湖中島上,面積約10平方千米,人口20萬-30萬。它有3條堤道與陸地相連,并有引水渠供應全城淡水,渠上架設了多座橋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縱橫交錯,承擔著城市的交通和運輸。城內最著名的建筑是太陽金字塔。④文化:使用圖畫文字記錄重要事件;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銀首飾都非常精美特諾奇蒂特蘭城1325年起阿茲特克人在特斯科科湖南部的沼澤島上建城,這座都城的面積達13平方公里,人口有30萬之多,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4.印加文明(1)興起發展:12世紀,印加人以庫斯科為都城建立國家,13世紀,逐漸崛起。15世紀末16世紀初,印加國家發展到鼎盛時期,形成疆域達到100萬平方千米、人口約600萬的帝國。(2)政治統治①它的最高統治者是國王,世襲繼承,擁有行政、立法和軍事大權。②印加帝國將全國劃分為四大政區,每個政區設立一個長官,由貴族充任。政區之下。再按照人口多少設置各級官員。③為征稅和征兵,政府編制了詳細的人口調查表。④帝國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統,用于傳遞政府的命令和情報,以及調動軍隊。帶圍欄的印加之路路段,仍遺留在鄉間。⑤政府還將征服地區的部分或全部居民遷移到新地區,以防止他們反抗。(3)社會經濟:土地、礦藏和牲畜歸國家所有。(4)特點:高度集權的統一大帝國(5)文化:宗教:太陽神;文字:結繩記事;歷法:太陽歷、太陰歷;醫學:麻醉劑、人體解剖(6)滅亡: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滅亡。印加馬丘比丘城遺址古印加結繩記事印加帝國享有“美洲的羅馬”之稱,它以有一套完整的國家體系而聞名于世。印加國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印加沒有書面語言,它們采用結繩紀事。維拉科查印加宗教中的創世神1983年,印加文明的馬丘比丘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馬丘比丘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古城是在海拔約2400米的山頂挖掘出來的,兩側都有高約600的懸崖,峭壁下是烏魯班巴河。專家們預測,古城成千上萬的花崗巖石來自于600米以下的山谷里,但當時的印加人連車輛和畜力都不會使用。石塊之間沒有灰漿,沒有水泥,更沒有任何粘合劑,卻拼得天衣無縫、牢固無比。區域文明時間政治統治成就中美洲瑪雅文明15世紀中期衰落建立城市國家以種植玉米為主的農業;城市國家;城市建筑精美,祭祀的金字塔廟宇;精美的陶器;獨特的文字;復雜的歷法紀年;采用20進位制,知道“零”的概念阿茲特克文明14世紀興起,16世紀進入鼎盛時期結構松散的王國經濟基礎是農業,上層階級壟斷官職,被被征服者由原來的部落首領管理,“浮動園地”;特諾奇蒂特蘭的城市建設,太陽金字塔南美洲印加文明12世紀建立,13世紀逐漸崛起,15世紀末16世紀初發展到鼎盛時期統一大帝國中央集權制、統治機構體系完善;土地國有、貴族政治、結繩記事;完善的道路系統、詳細的人口調查古代美洲文明根據史料探究美洲文明消亡的原因材料一:16世紀西班牙人征服時,許多珍貴的瑪雅文字寫本被當作“魔鬼的作品”焚毀,祭司遭受擄殺,僅有部分作品傳之后世。——《世界通史》(王斯德)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材料二:流感不像鋼刀那樣寒光閃閃,但印第安人都躲不開它。天花比所有的槍炮消滅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這些地區荒蕪。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軀,嚙噬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一切都散發出腐臭的氣味。——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疾病、瘟疫等災害材料三:關于秘魯和中美洲之間的相互關系,完全可以說,人們已經承認,在從形成時期(約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這段漫長的時期內,所有證明這些地區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或接觸的實物或記錄,都是不可靠的。……人類學家博厄斯認為:“人類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