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國教資英語主觀題必背簡答題、教學情境分析題高頻考點匯總
模塊一英語教學基本理論
高頻考點1外語教學常用方法
1.聽說法(TheAudiolingualMethod)
以一型操練為中心,通過口語訓練形成自動化的習慣,達到脫口而出的效果,進而學會語言的一種教學
法。
(1)特點:以句型為中心,反復操練;限制母語和翻譯的使用;嚴格糾正錯誤。
(2)優點:敢于使用所學語言進行交談;有助于形成語言規范和語言習慣。
(3)缺點:過分重視模仿和機械性操練;脫離語境。
2.交際法(The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Approach)【2021上高中?教學情境
分析】【2020下高中?教學情境分析】
交際法是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旨在培養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的一種教學法。
(1)特點:主張教學過程交際化,注重培養交際能力;允許存在語言錯誤;話語是教
學的基本單位。
<2)優點:重視實際需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3)缺點:功能、意念項目界定不明確:無法保證語法項目編排的體系性。
3.情境教學法(TheSituationalLanguageTeachingMethod)【2020下高中?教學情境分析】【2022上初中
?教學情境分析】
情境救學法是通過設計一些有意義的場景,為語言學習和操練提供實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
法。
(1)特點:重視口語教學:通過情境引入新知識并且在情境中進行操練;課堂教學語
言使用目的語。
(2)優點:直觀性、趣味性、生動性。
(3)缺點:學生被動接受語言材料的輸入;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語言交際的實際
需要。
(4)創設情境的手段:利用教學材料?;借助現代化媒體;創設各種有趣的活動;利用
直觀教學手段:利用課外生活:積極評價。
(5)創設情境需注意的問題:情境創設要真實、開放、貼近生活;情境創設要符合學
生的認識結構水平:問題的提出要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不應過多地指責學生在語言中
出現的錯誤。
4.全身反應法(TPR—TotalPhysicalResponse)
全身反應法是用身體活動學習語言的一種教學方法。
(1)特點:注重聽的技能,不強迫學生開口;理解先于輸出:以“聽一做動作”為主要教學形式.
(2)優點:吸引學生注意力,課堂氣氛活躍;不強迫學生說話,“成少學習壓力。
(3)缺點:課堂組織和管理存在困難:不適用于講解抽象單詞和句子。
5.任務型教學法(The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Method)
強調“在做中學”.它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
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調動他們己有的目的語資源,使他們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用
目的語。
(1)特點:任務貫穿教學全過程;任務的焦點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注重交際問題的解決。
(2)優點:完成任務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語言知識和技能的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3)缺點:語言結構難易程度不同,不利于學生掌握;不強調隨時糾正錯誤,不利于培養口語的準確
性。
高頻考點2教材的處理
1.教材處理的原則
(1)有利于教學目標達成
(2)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3)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教材處理的方法(也可參考課標)【2017下初中-簡答】
(1)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和補充。
(2)替換教材內容和活動。
(3)擴展教學內容和活動步驟。
(4)調整教學順序和教學方法。
<5)總結教材使用情況。
高頻考點3語言知識教學教學
1.語音教學原則【2017T初中-教學情景分析】
(1)準確性原則
教師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從發音方式、發音部分等方面入手,保證學生掌握準確的發音,形成正
確的發音習慣。
⑵長期發展原則
語音教學不只是入門階段的教學任務,而且是貫穿于中小學各個階段的教學任務。教師應根據各個階段
的教學內容、任務和要求,對語音教學常抓不懈、貫徹始終。
⑶綜合性原則
語音教學并不是孤立的發音教學,教師應該將音素、音標、單詞、句子及語義、語用等各個層面結合起
來,把語音教學融入有意義、有情景的語言練習和任務性的語言訓練中去,將語音同口語交際、互動等圍繞
意思展開的語言活動結合起來,應注意語義與語境、語調與語流相結合,不要單純追求單音的準確性。
(4)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指語音訓練的重點應該放在有標記的語音特征上,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發音困難采用相應的
教學方法。
(5)趣味性原則
為避免語音訓練的乏味性,教師可以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采月恰當的教學方式,如游
戲、比賽、英語說唱、英語童謠、英語繞口令及TPR活動等,讓學生寓學于樂;還可以借助圖片、動畫等教
具,使語音教學趣味化。
(6)交際性原則
交際性原則指在語音教學中應將語音置于特定的交際語境之中,讓學生體會語音的交際含義,在交際中
使用學到的語音知識,掌握正確的語調、重音、節奏等,從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交際意圖。
⑺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原則指把語音教學融入有意義、有情景的語音練習和任務性的語言訓練中去,讓學生大量接觸真
實的、自然的語言,在實踐中學,邊學邊用。
(8)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原則指使用多樣化語言教學手段,提供不同形式教學材料,讓學生接觸不同口音。
2.詞匯教學原則【2017下高中-教學情景分析】
⑴詞匯選擇原則(Word-choiceprinciple)
教師在選擇詞匯時應考慮三點:所選詞匯必須是經常出現的詞匯,并且對學生來說比較重要:所選詞匯
必須能夠用于其他活動,比如游戲、閱讀、聽力、談話等;所選詞匯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具備其他詞
匯的一些特點,通過詞匯的學習可以使其他詞匯的學習變得輕松。
(2)系統性原則(Systematicprinciple)
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要注意給學生展示詞匯之間的系統性、聯系性,使學生掌握詞匯在各個方而變化
和轉化的規律。系統性主要關注詞匯的形音聯系、形義聯系、結構聯系、語義和用法聯系等。
(3)運用原則(Applicationprinciple)
詞匯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講授層面,教師必須給學生創設具體運用詞匯的條件和語境讓學生使用詞匯,在
運用中加深對詞匯意義的理解,掌握詞匯的用法和功能,進而恰當得體地運用詞匯表情達意。
(4)展不原則(Presentationprinciple)
展示新詞時,應當將其直觀化、情景化和趣味化。
3.詞匯教學(練習)方法(補)【2017下高中-教學情景分析】
⑴描述并畫圖:兩人一組,一位學生手拿一張圖,另一位學生手拿一張紙和一支筆。手持圖片的學
生描述圖片內容,其同伴根據描述畫出圖片。畫圖的學生用英語確認細節,直到畫出的圖和原圖一樣。
(2)記憶游戲:bombgame,fingergame,whisper,hotpotato等。
⑶詞語聯想:教師說出一個關鍵詞,激發學生聯想,然后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說出或寫出所知道的與
該詞相關的詞匯。
(4)詞語搭配:教師給出一組詞,讓學生通過詞匯的搭配,組成詞塊進行記億,如adifficultproblem
o
⑸歸類:教師要求學生對所給詞匯按照要求分類。
4.語法教學原則
(1)系統性原則(Systematicprinciple)
系統性原則是指要根據教材的內容編排和學習節奏,按步驟系統地進行教學。
(2)交際性原則(Communicativeprinciple)
交際性原則是指教師應當創設情境和上下文等交際語境,讓學生在實際交際中學習和使用語法。
(3)整體性原則(Integratedprinciple)
整體性原則是指語法教學中要將方法、應用、內容和能力等整合在一起。包括:歸納法
與演繹法相結合;隱性教學和顯性教學相結合;聽,說,讀,寫與語法教學相結合.
(4)多樣性原則(Varietyprinciple)
多樣性原則是指活動組織、話題選擇、語法展示手段等方面多樣化。
5.語法教學方法(P178)
(1)演繹法(Thedeductivemethod)
在演繹教學中,教師首先直接講解語法規則并列舉說明,然后讓學生進行各種替換練習、句子練習等訓
練。
優點:講解清楚,易于理解,適合高年級學生
缺點: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強,易遺忘知識: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
(2)歸納法(Theinductivemethod)[2018下高中-簡答】【2021上高中-教學情境分析】
在歸納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首先接觸含有語法規則的語境,然后根據上下文的信息歸納出語法規則。
優點:增加學生和語言的接觸,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注意力
缺點:對學生和教師的要求高;要求學生必須能夠主動學習
6.語法練習方法(P178)
⑴機械性練習(Mechanicalpractice)
機械性練習強調語法的準確性,其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通過多次機械操練,準碰無誤地記憶語法范句,
并達到能脫口而出的水平,而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范句并不重要。
常見的練習形式:替換操練(Substitutiondrills),即簡單的單個單詞替換、多個單詞替換等;轉換操練
(Transformationdrills),如把主動語態轉換為被動語態。
(2)意義性練習(Meaningfulpractice)
在意義性練習中,一般是教師提出一些要求,讓學生做出回答,答案控制在要操練的句型和情境
范圍之內,是可以預料的。其目的是要求學生通過操練能在一定情景中用英語表意。
常見的練習形式:看圖片編對話、根據提示翻譯句子等。
⑶交際性練習(Communicativepractice)
交際性練習是指學生在適當的情景中自由使用所學的語法項目進行交流的活動。它強調以交際為目的的
意義輸出或理解,師生、生生間的氣氛應是和諧的。
常見的練習形式:講故事、情景對話、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
高頻考點4語言技能教學
1.聽力教學模式
(1)自卜而上模式(TheBottom-upmodel)
該模式強調在聽力理解之前,設置適當的聽力技能訓練及詞匯、語法知識的講解。例如:在開始聽材
料前,講解該材料中的生詞、連讀、不完全爆破等知識。
(2)自上而下模式(TheTop-bottommodel)
該模式重視背景知識的作用,在聽力活動之前不講解詞匯、語音等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利用背景知識對
所要聽的材料內容進行預測。
<3)交互式模式(TheInteractivemodel)
該模式為前兩種模式的有機結合,是聽力教學的理想模式,即根據具體材料和學生基礎安排聽的技能訓
練,同時安排激活背景知識和對所聽內容的預測活動。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克服語言上的障礙,還能克服文
化障礙,有助于深層次理解所聽材料。
2.聽力基本技能
聽力基本技能及教學活動
辨音能力識別不同的音素:標出重音、韻律、意群等:模仿:重復
交際信息辨別能力聽并圈出信息;聽并選出適當信息;聽并匹配釋義;聽并討論
大意理解能力選擇恰當主題;構思內容梗概;主題匹配
填寫圖表;判斷正誤;回答問題;根據聽力材料給句子排序;關鍵
細節理解能力點提問;聽完故事給圖片排序:聽寫;畫圖
就相關單詞短語進行提問;詞語替換:根據語境進行提問,幫助學
詞義猜測能力生了解關鍵單詞
推理判斷和預測能力判斷說話人的意圖、態度:判斷談話者之間的關系:預測下文
記筆記的能力聽寫填空,復合式聽寫;完成圖表;填寫表格
3.短文聽寫【2020下高中?簡答】
⑴短文聽寫是一種有效的聽力訓練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擴充詞匯量,提高其單詞拼
寫、句法分析、聽力、理解、記筆記和書面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種兼顧語言輸入與輸
出的訓練方式。
<2)三個基本步驟:聽前預測;聽中速記:聽后檢查。
〈3)優點:短文聽寫能夠兼顧語言輸入與輸出的訓練,在考查學生綜合語篇理解能力的基礎上,檢測學
生在詞匯、語法等方而的學習效果,有助于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4)缺點:短文聽寫的形式不夠靈活,在提升學生的自主語言輸出水平方面作用有限,難以體現英語
教學的人文性特點。
4.口語教學原則(補)
(1)平衡流暢性原則(Fluency)和準確性原則(Accuracy)
流暢性強調語言表達的完整、流利。準確性強調語言表達形式及內容的精確。在口語中,應首先強調流
利性,兼顧準確性,平衡二者關系。
(2)以語言意義為中心原則
在口語活動中,學生的注意力應集中于語言意義,而不僅僅是語言形式。
(3)情境化原則
為了培養學生使用得體的語言表達思想,教師應適當創設跨文化交際的情境,以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
意識和能力。
(4)激勵性原則
口語能力只能通過說的實踐才能逐漸提高。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多地為學生開口說英語創造機會,鼓勵
學生大膽開口,幫助學生克服緊張、怕錯的心理。
(5)發展口語策略原則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口語策略的講解和訓練,以保證學生在口語活動中尤其是遇到困難時,能夠順利地進
行意義表達和思想溝通,培養學生連貫表達的能力和習慣。
5.口語練習活動
(1)控制性或機械性活動(Controlledandmechanicalactivities)
閱讀、背誦、模仿、重復、結構性對話、分角色朗讀、復述活動等
(2)半控制性或半機械化活動(Semi-controlledorSemi-mechanicalActivities)
發現活動;重建活動;解決問題活動等
⑶開放性或創造性活動(Openorcreativeactivities)
模擬真實情境進行角色扮演、辯論、問卷訪談,使用卡片進行對話等
6.閱讀教學模式
⑴自下而上模式(Thebottom-upmodel)
該模式著重強調來自讀物的信息,認為閱讀過程是一種通過解碼、編碼和轉換等手段,對信息進行處理
的過程。認為學生對材料的理解是從字母到單詞,再到句子,從而理解全文。該模式重視詞匯教學,包括讀
前講授單詞和閱讀過程中對詞語用法的分析。但此模式培養的學生往往習慣于始于解碼止于解碼的分析性閱
讀,缺乏高層次的理解.
(2)自上而下模式(Thetop-bottommodel)
該模式著重強調發揮已有知識在閱讀過程中的作用,認為閱讀是一個語言心理的猜測過程,主張在閱讀
過程中重視背景知識的導入,同樣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自己的知識對上下文進行預測,然后通過閱讀檢驗、修
訂自己的預測。
(3)交互補償模式(Theinteractive-compensatoryapproach)
該模式為前兩種模式的結合,認為閱讀材料中的信息和讀者的思維活動對理解又本內容起了同時發
生、同樣重要的作用,屬于比較科學的閱讀教學模式。
7.閱讀基本技能
【2021上高中?簡答】【2019上高中?教學情景分析】【2018下高中?教學情景分析】
一種快速閱讀技巧,其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在設計略
讀活動時,可采取以下三個步驟:
略讀(Skimming)j.通讀文章的起始段和結尾段。
2.細讀其他段落的主題句。
3.瀏覽一些與主題句相關的信息詞。
?種快速閱讀技巧,其目的是從較長的文字資料中查尋特
定的細節內容。
尋讀的主要活動:在規定的時間內查找要求的具體信息、
信息圖表填充、選擇填空、補全圖片信息等。
在設計尋讀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尋讀(Scanning)
要有明確的時限規定,促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任
務。
要引導學生借助關鍵詞快速鎖定尋讀目標,切忌從頭逐字
地尋找,導致尋讀技巧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教師的指令要清楚,不能過于簡單,否則會造成學生不清
楚做什么的局面,從而影響閱讀效果。
通過上下文及所了解的詞匯結構知識來推斷詞性和詞義可
猜測詞義(Word-guessing)以采取以下三種方法來猜測詞義:根據定義線索猜測詞義;
利用同義詞和反義詞猜測詞義:利用構詞法猜測詞義。
借助邏輯、語法、文化等線索,對文章的主題、體裁、結構
及相關的詞匯進行預測。
預測(Predicting)
對文章主題(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科普等)和休裁(記
敘、描寫、說明、議論)的預測,可以借助文章的標題。
透過字里行間領悟文章的言外之意及作者的語氣、態度的技
巧。推理的注意事項:
①忠于原文,切忌用自己的觀點取代作者原意。
推理(Inferring)
②注意作者遣詞造句的特點和傾向,客觀推測作者的立場、
觀點和寫作意圖。
③由同一己知事實可推出不止一個正確的結論。
識別指代關系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識別像it,he,them,that,these,those
(RecognizingtheReference)這樣的代詞的指代關系,以把握作者的思路。
8.寫作教學模式
⑴重結果的寫作教學模式(Theproduct-orientedapproach)
重結果的寫作教學模式是一種注重寫作成品的教學方式,其主要特點是一稿寫作。但是,
重結果的寫作不等于傳統的教師布置課外作業,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然后教師批改的方式。
重結果的寫作同樣有控制性練習,多采用模仿寫作的方式,突出文本形式的準確性’寫作通
常由范本分析到自由寫作,最后是教師批閱。
⑵重過程的寫作教學模式(Theprocess-orientedapproach)
重過程的寫作教學模式是將寫作內容與過程并重的寫作,寫作一般由寫前準備、打草稿、同伴或者小組
編輯、修改幾個環節組成。寫前階段主要是確定預期讀者、寫作目的和寫作模式,采集信息和規劃寫作'初稿
階段是提倡小組合作和教師指導:修改階段強調互評和小組評議。因此,重過程的寫作是一種需要幾經易稿
的寫作。
⑶重內容的寫作教學模式(Thecontent-orientedapproach)
重內容的寫作教學強調寫作內容的豐富性,主張通過不同渠道采集素材,以豐富寫作內容。它看重寫前
的準備,鼓勵在確定寫作目的后,學生通過讀書、調查、上網檢索信息等方式獲取素材;修改階段除語言之
外也尤其應該注意內容的刪減和增補。
9.寫作教學過程(教學活動)【2019下高中-簡答】
⑴明確寫作要求,激發寫作動機。
(2)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思維導圖(Mindmapping)。
⑶列提綱(Outlining)。
(4)寫初稿(Draining)。
(5)修改,包括自改(Self-editing)和互相修改(Peer-editing).
(6)i]正(Revising)。
(7)校對(Proofreading)。
高頻考點5語言觀、語言學習觀和教學觀
一、語言觀
語言觀是人們對整個語言體系的基本看法。系統的語言觀包括對語言的起源、語言的性質、語言的特征、
語言的結構、語言的功能、語言的發展及語言的運用等問題的認識。
從現代外語教學發展的歷史來看,至少有三種不同的語言理論和有關語言本質的觀點影響了外語教學思
路和方法的形成,它們分別是結構主義語言觀、功能主義語言觀和交互語言觀。
1.觀點:將語言看作一個由結構上相互聯系的各成分組成的、用來傳遞意義的系統(asystemof
structurallyrelatedelementsforthetransmissionofmeaning)
2.語言系統的成分(因素):
語音單位(音位)
語法單位(詞組、從句、句子)
語法操作(增添、移位、合并或改變成分)
詞項(功能詞和結構詞)
3.語言學習的目標:掌握語言系統的各種成分。
4.基于該理論的語言學習方法,
(1)聽說法(theAudio-lingucilMethod)
(2)全身反應法(TotalPhysicalResponse)
(3)沉默法(theSilentWay)
(二)功能主義語言觀[TheFunctionalViewofLanguage]
1.理論基礎:交際功能為基礎的教學大綱。強調語言的語義和交際層面(semanticandcommunicative
dimension),而不只是語言的語法特征。
2.觀點:認為語言不僅是一個語言學系統,還是一種做事的手段(ameansfordoingthings)。
3.語言學習的目標:知道如何用語法規則和詞匯來表達概念并執行功能。
4.基于該理論的語言學習方法:
(1)交際法(the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Approach)
(2)自然法(theNaturalApproach)
(三)交互語言觀【TheInteractionalViewofLanguage]
1.觀點:基于互動特征的交互語言觀強調語言教學過程既要體現語言的結構性和工具性,又要體現
語言的交互性。在交互語言觀中,語言被認為是人與人之間進行社會交往的工具。
2.語言學習的目標:不僅需要了解語法、詞匯的內容,還要知道它們在交際(communicativecontext)中
的使用規則。(學會發起并維持與他人的對話)
3.基于該理論的學習方法:
⑴任務型教學法(the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Method)
⑵父際法(communicativeapproach)
二、語言學習觀
語言學習觀是指人們對語言學習理論、目的、模式、規律、方法和策略的認識、看法和觀點。系統的語
言學習觀包括對語言理論、學習理論的認識,也包括對語言學習的諸多要素的認識。本節闡述的語言學習觀
僅限于外語學習觀。
語言學習理論主要研究語言學習的本質、要素、過程、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關于學習理論的研究有很多,
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三大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BehavioristTheory】[Skinner]
1.觀點:學習的過程是刺激一反應—強化(stimulus—response—reinforcement)的過程,所以強調語言
學習過程中的模仿、強化和重復。
2.教學活動:教學中的機械練習就是基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進行的。
【聽并重復】
(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CognitiveTheory][NoamChomsky]
1.觀點:學習者依賴自身的內部狀態,通過對外界情況進行知覺、記憶、思維等一系列認知活動來進
行學習,強調學習過程是學習者重新組織認知結構的過程。
2.教學活動:教學中的觀察一發現模式就是基于認知學習理論形成的。
[教師讓學生在理解一些規則的基礎上自己創造句子】
(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ConstructiveTheory】[Piaget]
1.觀點: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的,而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
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即通過人與人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
2.學習過程包含兩方面的建構:一是對新信息的意義的建構,二是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
3.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協作*會話*噫義建構”
【教學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老師需要創造環境和學生交流,從而培養富
有發明精神、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學生。】
三、教師的語言教學觀
教師作用觀
?:-指教師對自己課堂教學角色的認識與運用。
?改變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方式;
?:?積極幫助學生發展探究知識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幫助學生建構意義,組織內容,獲取知識和尋求幫助的策略。
致肺方法觀
?:?指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
?:?優化教育教學方式,提倡任務型語言教學;
。創造性地設計各種語言實踐活動:
?:?促進學生用英語交流;
。在“用”中學習語言,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精
神.
教學教材觀
?:?指教師對教材的認識與運用。
?:?教材是相對靜止和穩定的,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環境對教材進行取舍、調整和補充。
模塊二教學實施與評價
高頻考點5課堂提問
1.課堂提問的作用【2022下初中-簡答】
⑴增進師生交流;
⑵集中學生注意力;
⑶引起學生興趣;
(4)促進思維發展;
⑸鍛煉表達能力;
(6)檢驗學習效果。
2.問題的分類【2019上初中-教學情景分析】
(1)封閉性問題(Closedquestions)與開放性問題(Openquestions)
封閉性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回答時只需借助再認或再現。
開放性問題:有多個不同的答案,注重解決問題的過程,回答時需按照一定邏輯,借助相應的證據對自
己的答案進行解釋和驗證。這類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展示性問題(Displayquestions)與參考性問題(Referentialquestions)
展示性問題:教師己經知道答案或者答案能在相關工具書中找到。學生作答時只需憑借表層理解、短時
記憶,或是快速查找課文,便能找到答案。過多的展示性問題會限制學生自由思考,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
的發展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2)參考性問題:教師不知道答案或者沒有預設的答案的問題,提問目的是讓學生發散思維、獲取更
多的信息。這類問題可以使課堂對話更具有交互性,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層理解,從而能用所學知識
進行真實的、具有獨創性的語言輸出,促進語言習得。
3.課堂提問注意事項
(1)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圍繞目標)
(2)課堂提問要有啟發性(引導學生)
(3)課堂提問要有趣味性(靈活多樣)
(4)提問要有廣泛性(面向全體)
<5)課堂提問要有積極性(鼓勵引導)
高頻考點6課堂糾錯
1.課堂糾錯原則
(1)合理把握糾錯時機;
(2)合理變換糾錯主體。
2.課堂糾錯技巧【2018上初中-教學情景分析】【2017上初中-教學情景分析】
(1)直接糾錯法(Explicitcorrection)
學習者出現錯誤時,教師打斷其語言訓練或實踐活動,對其錯誤予以正面糾正(說出正確的語言形式,
并讓學生改正)。課堂用語通常有Youshouldsay.../No,youshouldn'tsaythat./Readafterme./Payattention
to.../Oh,youmean…/Wedon'tsay...inEnglish.Wesay…等。
(2)間接糾錯法(Implicitcorrection)
①重述法(Recasting)
對學生的表達進行部分肯定之后的糾正,以學生的語言表達為基礎,對部分成分或詞語進行修正,并保
持原表達的意思不變,對于糾正學生口語中的語法錯誤比較有效。
②重復法(Repetition)
教師發現學生的語言錯誤后,可以要求學生重新回答,并使用Oncemore./Pardon?/Repeatplease.等對學生
加以引導。
③強調法(Pi叩ointing)
教師重復學生的話,有意重讀和拖長出錯部分的發音或用升調以示強調,從而使學生發現明顯錯誤所在
位置的方法。
④啟發法(Elicitation)
教師通過以下方式啟發學生糾正錯誤:
(1)就學生的錯誤部分提問,如“Howdowesay.JnEnglish?",同時放慢語速或稍做停頓;(2)以目光
或手勢示意該學生繼續回答問題;(3)提供幾個相關選項供學生選擇;(4)如果該學生依然不能說出正確的
答案,則請另一位學生提示或回答。
⑤追問法(Pumping)
當學生沒能準確回答問題而又未犯語法錯誤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繼續回答,直到他做出更合理的、更符
合邏輯的回答。
⑥澄清法(Clarificationrequest)
教師因不明白學生說的話或發現學生的言語出現形式錯誤而發出明確的信息要求學生糾正,通常使用
What?/!"msorry?/Pardonme?/Whatdoyoumeanby...?之類的課堂用語。
⑦兀語言反饋法(Metalinguisticfeedback)
學生出現言語錯誤時,教師并不直接說出正確答案,而是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技犬上的分析和描述,如指
出詞類誤用、時態錯誤等,常見的課堂用語有Canyoufindyourerror?/No,not....Wedon'tsay...inEnglish./Do
wesaythatinEnglish?等。這種方法更適合高中生,尤其是高水平學習者。
高頻考點7課堂管理
1.座位管理【2020下初中-教學情景分析】
(1)基本的課堂座位設計
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的活動主要在教室的前面,學生只與教師進行目光接觸和交流,所有的學生都面向
教師,學生的座位是縱橫排列的。這種設計有利于教師的教學活動,如講解和演示等。教師能較好地調節和
控制學生,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師,適合進行課堂提問和布置課堂作業。
(2)特殊的課堂座位設計
特殊的課堂座位設計是以學生為中心、以課程為中心的一種座位排列模式。這種模式一般是需要學生對
教學內容進行集體討論時才采用的。學生和教師一樣而對其他人,也就使得學生與學生之間有接觸和交流的
機會。這樣的座位排列的方式有矩形、環形和馬蹄形。
(3)暫時性的課堂座位設計
暫時性的課堂座位設計是根據教學內容臨時性的需要將座位進行暫時性調整,以有利于教學活動。
2.小組活動的注意事項【2019上初中-簡答】
(1)合理安排小組人數;
(2)考慮學生實際水平,按層次分組;
(3)掌握好討論的時間:
(4)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一
3.課堂人際互動的形式【2017上高中-簡答】
(1)教師與學生全體之間的互動
這是最常見的課堂人際互動類型。教師在教學導入、講授重點知識技能、課堂提問、教學評價、課堂練
習等環節多使用此類人際互動形式。
優點:此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充分掌握者課堂交往的主動性。學生可以在單位時間內獲得大量的信息,
并以群體的形式向教師進行反饋。
缺點:互動針對性較差,容易忽略某些學生的問題。
(2)學生個體與學生全體之間的互動
當教師提出問題或要求,學生個體在全班學生面前進行示范、表演或發表觀點時,其他學生與之呼應所
發生的互動。
優點:所有學生均處在積極思考狀態,最易激起思維的火花
缺點:課堂秩序可能因此變得混亂,課堂節奏容易失控。
(3)教師與學生個體之間的互動(補)
教師在教學導入、傳授重點知識技能、課堂提問、教學評價、課堂練習等環節多使用此種形式。
優點:充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課堂節奏,增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意識:教師對學生
的評價和態度(包括贊揚、批評、友好、疏遠等),為其自我評價和自我體驗提供了基本線索。
缺點:課堂時間畢竟有限,教師難以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容易產生以偏概全的情況,不能準確地
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在這種課堂情境中,容易產生教師充當'‘演講者的角色而學生只能被動地吸
收信息的情況,不能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4)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之間的互動(補)
一般存在于課堂練習和課堂討論過程中,同桌或組員之間就教師講授的內容和布置的作業進行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不再是簡單的傳輸過程,而是學生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的參與過程。
優點:這種互動模式能夠切實維護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
熱情,使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生生互動的有效進行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認知
和智能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學生社會和人格層面的成長。
缺點,在這種互動形式過程中,學生的合作學習容易偏離正確的軌道,而教師不能及時糾正;小組內部
產生分歧,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最終導致優生更優,而水平一般的學生不能充分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影
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思維導圖【2018上高中?簡答】
⑴思維導圖是一種使用圖形來組織和表達發散性思維的工具。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
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建立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要素之間的記憶鏈接。
⑵用途: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組織學習內容、整理知識框架等,以提升學習效率:教師
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制作教學計劃、整理教學設計、展示教學內容等,
以提升教學效率。
⑶注意事項
①要注意相關性:思維導圖所歸納、總結的知識都應圍繞某個主題展開。
②要注意靈活性:思維可視化的形式應依據不同問題的性質而自由變化,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思路和風
格。
③要注意適度性:思維導圖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教師不能完全依賴它。
5.教師角色【2017上高中-教學情景分析】
(1)知識的傳授者(Knowledgeimparter)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傳授給學生豐富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
(2)學習的指導者(Instructor)
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獨立學習。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
學習策略和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承認并尊重學生間的不同,給予學生平等的學習機會,指導不同主體從多
方面評價學生的發展。
(3)教學活動的組織者(Organizer)
在教學活動時,教師作為教學行為的組織者,要給學生指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并告訴學生如
何開展活動、活動結束后如何組織評價反饋等。
〈4)課堂教學的調控/控制者(Controller)
教師對課堂活動加以控制,使開展活動的時間與教案預計的時間基本吻合,使課堂教學始終處于有序、
有效的狀態。
⑸評價者(Assessor)
教師作為評價者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糾正錯誤和組織反饋。
(6)促進者(Prompter/Facilitator)
當學生在發言、回答問題、完成任務等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提供有邦助的信息0
(7)課堂活動的參與者(Participant)
教師應保持與學生的平等身份,參與交際,共同完成活動任務。
(8)資源提供者(Resource-provider)
教師可以提供教學活動所需要的背景知識、答案、范例、機會等。
〈9)語言環境的營造者(Creatoroflearningenvironment)
教師要以身示范,在課堂上盡可能使用英語教學:要采用多媒體技術提供有益于學生理解目的語的社
會文化資源。
(10)研究者(Researcher)
教師不僅要必須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將課堂教學與科學研究結合起來,從而完成自己的教育教
學。
(11)教學活動的反思者(Reflector)
高頻考點8教學評價
i.教學評價的類型
⑴診斷性評價
①診斷性評價是為了讓教師在課前了解學生的情況,更好地組織課堂而采取的評價方式,是一種“事
前評價”。
②作用:確定學生的學習準備程度;根據診斷性評價的結果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安置;診斷個別學生
在發展上的特殊障礙,并以此作為采取補救措施的依據。
③注意事項:任務的設置要明確具體且具有可操作性;課堂教學過程中時間比例分配要合理;要切
實掌握學生的學習準備程度而非流于形式。
⑵形成性評價【2018下初中-簡答】【2019下高中-教學情境分析】
①形成性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作出的發展性評價,
是一種“事中評價
②作用:調整學習活動:強化學生的學習:檢驗學生階段性學習的效果;為教師提供反饋信息。
③方法:量化評價法(調查表、評價量表)、質性評價法(優秀作品、概念圖、錄音或錄像.成長記錄、
教師觀察、訪談,讀書筆記,項目演示等)
④原則:
?科學性原則:評價的內容要豐富多樣,并注意不同評價所占比重的合理性。
?導向性原則:評價時既要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又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從而為學生
的長遠發展提供方向。
?多元化原則:評價的主體不僅要有教師的評價,還要有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
?激勵性原則:給予學生的反饋應當盡可能具有建設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情感性原則:教師要將情感教學目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推動學生在教學活動口發展情感,從而促進學
生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統一。
?可行性原則
⑤注意事項:課堂內外相結合;重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要客觀全面,并貫穿教學始終。
⑶終結性評價
①終結性評價是指在活動后為判斷其效果而進行的評價,一般在學期或學年結靈時進行,如期末考試、
結業考試等,是一種“事后評價”。
②注意事項:評價要全面且形式多樣;要注重教學結果;要注重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
高頻考點9教學反思
1.教學日志【2017下高中-簡答】
教學日志是教師記錄自己進行的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活動實施的效果、影響課堂教學的關鍵細節等情況,
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理解和反思,從而不斷更新觀念、增長技能,促進專業發展的方法。
撰寫教學日志應注意以下事項:
⑴要注意親歷性:教學日志所描述的事件必須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以保證教學日志的獨特性與原創性。
<2)要注意敘事性:記述一個教學事件從發生、發展到對結果進行反思的過程,因此要以教學事件為載
體。
(3)要注意啟示性教學日志記錄教學事件不能只是關注事件本身,而應注意教學事件所承載的思想
(4)要注意典型性,教師應當對各種教學事件進行精心選擇和甄別,選擇有價值的事件進行記錄。
(5)要注意即時性:課后立即寫教學日志是較理想的,因為現實的教學活動還鮮活地存在于大腦里,
很多當時的認識、感受和情景還沒有遺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嬰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 項目一任務二思考與練習答案
- 急救護理學緒論
- 個人房屋租賃協議模板
- 2025國內貨物買賣合同模板「」
- 小學梅花魂教案
- 廣州短期裝修工程合同
- 2025合同能源效益提升宣傳口號標語
- 2025汽車銷售合同模板
- 合同糾紛處理手冊
-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第17課 短文兩篇 教案+學案+素材
- 2025年四川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MOOC】《學術交流英語》(東南大學)章節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消防培訓課件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 2025年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含進度表)
- 《心衰中醫護理方案》課件
- 《班級植物角我養護》(課件)-二年級上冊勞動浙教版
- 【培訓課件】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講稿專家版《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大講堂之 第八講 供奉中國與中華民族內聚發展(遼宋夏金時期)
- 消防維保質量管理及保證措施
- 【MOOC】大學物理 I-(力學、相對論、電磁學)-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痛經的中醫療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