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廣東省順德區高三下學期教學質量檢測(二)歷史試題_第1頁
2024屆廣東省順德區高三下學期教學質量檢測(二)歷史試題_第2頁
2024屆廣東省順德區高三下學期教學質量檢測(二)歷史試題_第3頁
2024屆廣東省順德區高三下學期教學質量檢測(二)歷史試題_第4頁
2024屆廣東省順德區高三下學期教學質量檢測(二)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學年順德區普通高中高三教學質量檢測(二)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考生號、試室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的相應位置填涂考生號。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卷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某戰國竹簡有如下記載:“雖貧以賤,而信有道,可以馭眾、治政、臨事、長官……故興善人,必熟問其行,焉觀其貌,焉聽其辭。既聞其辭,焉少小穀(官職)其事,以程其功。”這一記載()A.表明宗法分封制度崩潰 B.滲透儒道思想理念C.反映私學興起解放思想 D.體現官僚政治特征2.西漢穎川太守韓延壽欲改易婚喪之風,先與地方長老商定,后由官府頒行,民眾遂聽令遵循。這可說明當時()A.社會道德倫理水平提高 B.政府注重禮法并施原則C.民間力量增強政令效能 D.社會風氣影響政治走向3.魏晉小說“粗其梗概”,主人公甚或無姓無名,而以甲乙丙丁代指。唐朝小說則“敘述宛轉”“闊其波瀾”,女性主角大量增多,出現聶隱娘跟隨尼姑學成高強武藝并自主擇婿、紅線女盜取藩鎮貼身錦盒而威懾其罷戰等精彩故事。這一變化反映了()A.世俗趣味加強 B.社會走向動蕩 C.女性地位提升 D.盛世氣象形成4.西夏文人骨勒茂才所編《番漢合時掌中珠》,是一部西夏文和漢文對照字典。下圖為其書影,出現了荔枝、龍眼、甘蔗等作物名稱。由此可知,該字典()A.表明了當地的農業生產狀況 B.證明了新大陸高產作物的引進C.反映了民族間的交往與交流 D.體現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5.朱熹主張“格物”應“窮天理”,不可“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間”。明末清初學者方以智則強調“律歷、聲音、醫藥”乃至“草木蟲蠕”皆可“格物窮理”。據此可知,方以智的思想()A.蘊含唯物主義色彩 B.傳播近代科技知識 C.承襲陸王心學 D.背離程朱理學6.1861年,太平天國既承認列強治外法權及長江自由航行權,又拒絕其聯手滅清、分土而治提議。對此認識正確的是,太平天國()A.仍為傳統農民起義的模式 B.反映了近代國人尋求國家出路的曲折性C.是對封建制度的修修補補 D.解決了變局下農民戰爭向何處去的問題7.下圖為法國某雜志發表于1898年1月的政治漫畫,畫中“Chine”意為中國,桌前由左至右依次為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德皇威廉二世、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代表法國的瑪麗安娜及代表日本的武士。對該漫畫解讀正確的是()A.面餅被列強分割,意指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B.中國官員指甲尖利,顯現其妖魔化中國的傾向C.英德怒目相視而法俄暗通款曲,表明兩大軍事集團已形成D.日本退居桌旁,暗喻其試圖借列強無暇東顧之機獨霸中國8.下表為1850-1936年中國國民收入的相關數據,據此可知,中國()年份農業(單位:億元)工礦交通業(單位:億元)服務業(單位:億元)國民收入總計(單位:億元)年平均增長率(%)人口(億)1850——————181.644.15188799.8714.492907143.43-0.644.001914128.0124.8034.72187.641.004.551936166.4140.6051.51257.981.455.11A.小農經濟仍占主導地位 B.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C.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展 D.近代經濟發展相對緩慢9.1941年,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在延安出版,該書吸納斯大林歷史理論,對下層民眾寄予深刻同情,對統治階級則多冠以“腐朽、殘暴、壓迫”等詞匯。毛澤東評價其讓我黨對中國歷史“有了發言權”。這說明,該著作()A.配合了邊區土地改革的進行 B.鞏固了全民族統一抗戰的局面C.推動了我黨文化戰線的斗爭 D.完成了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10.1951—1953年三個春節期間,北京市密集開展了軍民聯歡、實物慰問、寄送慰問信、慰勞傷病員等一系列擁軍優屬工作。這()A.解決了軍烈屬人員的生活困難 B.有助于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C.啟動了新中國社保體系的建設 D.創新了擁軍優屬工作的形式11.圣勞倫佐文化遺址存于公元前1500年—前900年,其具有如下特征:據上表可推知,當時圣勞倫佐()·農業出現之前有已經定居生活,培育玉米是用莖稈釀酒宴饗而非生計·長途販運不會顯著提高商品價格,大量羽毛制作的羽冠、頭盔更具有奢侈品性質A.興建大型公共建筑 B.注重興修水利工程 C.尚未具備文明形態 D.土地兼并現象嚴重12.1438年,法國國王查理七世頒布詔令,規定國王和諸侯舉薦圣職人選,教會不應反對這反映了()A.教會選舉的民主 B.宗教改革的影響 C.分權制衡的實踐 D.王權強化的趨勢13.1701年,英國毛紡織利益集團推動議會通過法案,禁止進口棉花作為制衣原料。但該法案并未遏制消費者對棉布的熱衷,英國棉紡織業反而進一步發展壯大。這反映了()A.技術進步擴大市場需求 B.經濟轉型進程加快C.壟斷組織阻礙產業升級 D.自由經濟理念盛行14.普魯士于1717年、1763年和1825年三次頒布法令,規定兒童必須入學接受教育,否則政府將對家長處以罰金。上述做法()A.推進了國家現代化的發展 B.得益于教育體系的完善C.延滯了馬克思主義的興起 D.順應了工業革命的潮流15.下表為蘇聯以機器人為主角的三部科幻電影:上表三部電影()電影名稱上映年劇情梗概《火星女王艾麗塔》1924蘇聯宇航員飛赴火星,發動火星居民發起社會主義革命。《吉姆·里爾的機器人》1935在流水線上工作機器人被用于鎮壓工人運動。但工人們更改了機器人的程序,讓其反攻向工廠主。《守門員》1936機器人在足球比賽中擔任守門員,笑料百出。A.有利于扭轉反法西斯戰爭的劣勢 B.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C.助力了自動化等高新技術的突破 D.折射出蘇聯社會的精神取向16.1962年中印武裝沖突后,印度隨即向美國求取緊急軍事援助,并向美國表示“就對中國的政策而言,印度當然不是不結盟”,而印美利益“不是相似,而是完全一樣”。這說明,印度當時()A.在冷戰背景下與美國利益趨同 B.尚未實現民族獨立C.尋求建立遏制中國的戰略共識 D.退出了不結盟運動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①1800年以前的兩個世紀里,中國從日本和歐洲獲得近48000噸白銀,還從馬尼拉獲得10000噸白銀,加上東南亞地區和自身獲得的白銀,共計60000噸,占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美]弗蘭克《白銀資本》②(徽商陳拱明)赍二百金,抵清(水)江,買山砍之,得數十巨木以歸。……提二萬金,……直趨清(水)江,……木簰筏相接以萬萬計。——[明]張大復《梅花草堂集·光祿陳公傳》③自清(水)江以下至茅坪二百里,兩岸……棟梁之材,靡不備具。坎坎之聲,鏗訇空谷。商賈絡繹于道,編巨筏放之大江,轉運于江淮間者,……商旅幾數十萬。——據[清]愛必達《黔南識略》④中國古代大象活動區域的變化——[英]伊懋可《大象的退卻:一部中國環境史》⑤20世紀50年代發掘的清水江流域宋墓,出土的發簪、條脫等隨葬品,均為銅質而非銀質。這也為苗族銀飾始于明代,作了一個重要旁證。⑥在銀飾的使用上,黔東南或清水江流域最為厚重,臺江、凱里、雷山等地區銀飾種類紛雜,盛裝銀飾甚至高達五十余種。——⑤⑥整理自臺北輔仁大學制品服裝研究所《苗族紋飾》(1)利用材料②到⑤,闡釋材料①與材料⑥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2)若要使上述內在聯系邏輯更加嚴密,你認為還需要補充哪些內容的史料?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日本對華地圖盜繪一覽表(部分)制圖年月地圖名稱制圖機構1872臺灣南部之圖外務省1874.4臺灣全島之圖海軍水路寮1874.10清國渤海地方圖陸軍參謀局1874.10陸軍上海地圖陸軍文庫1875.10北河總圖:通州-北京兵學寮、學課部1876.4遼東大連灣圖陸軍文庫1877.7清國沿海諸省海軍水路局1879.1直隸山東兩省全圖、福建省全圖參謀本部1879.5江蘇省全圖參謀本部1879.10廣東省全圖參謀本部1894.9滿洲全圖參謀本部——整理自許金生《盜測中國:近代日本在華秘密測量史概述》等提取材料信息,得出結論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評析。(要求:提取至少2條信息,推論合理,表述清晰。)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45年8月9、10日,中共中央機關報延安《解放日報》連續編發9篇關于美國投擲原子彈的報道,內容為“戰爭的革命”“促使日本迅速投降否則將以原子炸彈摧毀日本”等。——《解放日報》1945年8月材料二《解放日報》當時發了幾篇關于美國在廣島、長崎丟原子彈的新聞稿,引起了毛主席的批評。隨后,《解放日報》報道開始強調“原子炸彈不是萬能的武器”“不能靠原子炸彈結束對日戰爭”“關于原子彈的恐怖性,曾有過大量的夸張,所謂炸后七十年間這塊土地不會生長草木之說,全為無稽”等內容。——據《胡喬木回憶毛澤東》等材料三問:如果美國使用原子彈(轟炸中國)呢?答: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并不可怕。當然,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的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毛澤東與美國記者安娜·斯特朗的談話,1946年8月6日材料四問:主席還是認為原子彈是紙老虎嗎?答:我不過講講而已……我們是不要打仗的……如果別的國家要打,全世界可能遭殃。問:主席并不是認為核戰爭是件好事?答:對,根本不要打核戰爭。——毛澤東與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談話,1965年1月9日(1)結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學知識,根據《解放日報》關于原子彈前后報道的變化,推測毛澤東可能從哪些方面批評《解放日報》。(2)根據材料三、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毛澤東對原子彈看法變化的原因。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20世紀70年代以來,后殖民主義思潮逐漸興起,其強調在殖民統治結束之“后”,殖民地人民包括知識精英在內仍使用宗主國或西方話語體系觀察、分析本民族文化,從而在精神深處被殖民化了。同時,西方國家盡管在政治和經濟上失去了合法統治地位,但卻利用高度發達的信息傳播手段或文化霸權對原殖民地進行文化滲透,使原殖民地人自覺或不自覺接受了西方的價值觀念,從而矮化其民族文化,使其自居于落后、野蠻等邊緣地位。由此,后殖民主義希望喚起人們的文化主體意識,并肯定國家發展模式的多元化。——據俞可平等《關于后殖民主義問題的學術討論》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構思一幅以“后殖民主義”為主題的漫畫。(要求:無需作畫,用文字描述,從不同角度寫出三個設計元素,并解釋元素與后殖民主義相關理論的關系。)

2023學年順德區普通高中高三教學質量檢測(二)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考生號、試室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的相應位置填涂考生號。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卷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題答案】【答案】D【2題答案】【答案】C【3題答案】【答案】A【4題答案】【答案】C【5題答案】【答案】A【6題答案】【答案】B【7題答案】【答案】B【8題答案】【答案】A【9題答案】【答案】C【10題答案】【答案】B【11題答案】【答案】A【12題答案】【答案】D【13題答案】【答案】B【14題答案】【答案】D【15題答案】【答案】D【16題答案】【答案】C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題答案】【答案】(1)聯系:馬尼拉大帆船貿易使大量美洲白銀流入中國,這為黔東南或清水江流域盛裝的銀飾提供不了重要基礎;明代徽商抵清(水)江,買山砍樹,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2)補充:不同的銀飾器物、明清時期的對外貿易狀況、明清時期的貨幣制度等內容。【18題答案】【答案】信息:日本1872年已經開始了盜編中國地圖,側重繪制中國沿海地區與東北地區的地理信息,說明日本在發動甲午戰爭前已經做了大量侵略中國的準備,揭露了日本蓄謀已久的侵華野心。評析:明治維新后,日軍為獲得中國軍事地理情報,不斷派員來華進行諜報活動。甲午戰爭期間,日軍趁機大規模測繪中國東北地區,揭開對華專業盜測的序幕。日俄戰爭爆發后,日軍又一次大規模測繪東北等地,并且確立實測中國兵要地圖的具體目標。民國時期,日軍成立專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