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鑒賞答題模式詩歌鑒賞答題模式1分析詩歌形象詩歌中的形象包括人(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寫景詩中的意象)、物(詠物詩中的物象)。分析詩歌形象詩歌中的形象包括人(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2(一)景物形象提問方式: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景物的?提問變體:這首詩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畫面?是如何展示的?(一)景物形象提問方式: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景物的?31、準確說出表現手法和寫景角度。
2、抓住主要景物具體描述畫面,要適當展開聯想和想象。
3、概括畫面特征或分析思想感情。表現手法、角度+畫面+特征、情感答題步驟:1、準確說出表現手法和寫景角度。表現手法、角度+畫面+4木蘭花宋祁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問:這首詞的上半闕是如何描寫純色的?試對此進行分析。答: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寫景由近到遠,富有層次感。(表現手法、角度)東風乍起,春波綠水,波光粼粼,如細皺紗紋,綠楊初醒,嫩綠淺翠,遙望一片輕煙薄霧,杏花怒放,如噴火蒸霞。(畫面)這些景描繪出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表達了詩人對春的的熱愛和珍惜。(特征、情感)木蘭花宋祁答: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寫景由近到遠,富有層5(二)人物形象提問方式:請簡要的分析某形象提問變體:1、詩中塑造了一位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詩中刻劃了的某形象有怎樣的特征?(二)人物形象提問方式:請簡要的分析某形象6
1、概括人物形象:格式一般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是什么)
2、結合詩句分析人物性格(結合表達技巧)(展開)(為什么)
3、總結形象意義。就是分析形象中詩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蘊涵的哲理。答題步驟:形象+列例證+意義(情感)1、概括人物形象:格式一般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是7訴衷情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難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問:詩中塑造了一位怎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答:全詞塑造了一個身處江湖,未忘憂國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詞中人物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閑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如何展現?)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作者身老未忘憂國,暮年之志不已的愛國精神及報國無門的感慨。(意義)《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訴衷情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8(三)事物形象方法同人物形象早梅
張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問: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本詩展現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的形象。(形象)“寒”字點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表現出早梅的孤單;“白玉條”之喻、疑梅為雪之錯覺,鮮明地表現出早梅冰清玉潔之質。(列例證)作者以梅自喻,展現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情感)《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三)事物形象方法同人物形象早梅答:本詩展現了早9意象和意境《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意象和意境《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10全國語文高考卷:《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漢樂府古曲《折楊柳》,此曲抒寫的是離別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種習俗,一個場景,一種情緒,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借以表達戀戀不舍的心情。《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全國語文高考卷: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漢樂府古曲《折楊柳》,此曲11意象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意的組合。即詩中的形象,它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詩中所寫的景和物,還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詩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單一的,有的是多個的。《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意象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意的組合。即詩中的形象,它不僅包12《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意象:詞人的悵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來表達的《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意象:詞人的悵惘心境正是由“缺月13《竹里館》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由“竹林”、“孤琴”、”幽篁”“長嘯”、“明月”等構成了清幽絕俗的意境。《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竹里館》由“竹林”、“孤琴”、”幽篁”“長嘯”、“明月”等14《憶江南》白居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花”、“江水”兩個意象就足以說明白居易的快樂生活。《雨霖鈴?寒蟬凄切》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傳達出來的是傷別情懷。《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憶江南》“江花”、“江水”兩個意象就足以說明白居易的快樂生15意境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意象的選擇只是第一步,是詩的基礎;組合意象創造出“意與境諧”的詩的藝術境界才是目的。意境與意象在本質上有一定的聯系,它們都是主觀與客觀統一的產物,都是情與物的結合體。但它們又有區別:從形式上看,意象與詞句相關,意境則與全篇對應。《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意境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16《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這些意象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畫面: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送別友人的深情摯意。《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送孟浩然之廣陵》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這些意象組合17《青玉案》賀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三個意象組成一個整體,藝術地回答了“試問閑愁都幾許?”它不是三個意象的簡單相加,而是形成了一個感人的藝術境界:閑愁像無邊無際的如煙青草,似狂飛亂舞的滿城飛絮,若凄清迷茫的黃梅時雨。《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青玉案》這三個意象組成一個整體,藝術地回答了“試問閑愁都幾18一般來說,詩像不像詩,有無詩味,主要看意象;詩美不美,有無意蘊,主要則看意境。由詩味到詩美,實際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過程。離開了意象,就無以談意境。因此,在詩詞中,起點是意象,終點卻是意境。《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一般來說,詩像不像詩,有無詩味,主要看意象;詩美不美,有無意19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詩歌鑒賞答題模式》204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4答題步驟:《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21詩歌鑒賞答題必備相關術語環境特點:明媚、蕭瑟、寂靜、清冷、清幽、燦爛、悲涼、凄清、廖廓、遼闊等。情感特點:喜悅、激動、哀傷、憂愁、悲苦、孤寂、消極、曠達、灑脫、悲憤等答題步驟:描畫面+點氛圍+析情感《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必備相關術語《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22絕句二首(其一)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絕句二首(其一)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23桃花溪張旭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礬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結合詩中意象,分析這首詩的意境。答題:前兩句描繪了詩人向漁人問訊的情景。“漁船”“桃花”“流水”“清溪”等意象,令人聯想到“桃花源”,表達了詩人向往世外桃源的心情。《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桃花溪答題:前兩句描繪了詩人向漁人問訊的情景。“漁船”“桃24常見意象的寓意【花草樹木類】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菊:隱逸、高潔、脫俗梅:傲雪、堅強、不屈不撓蘭:高潔牡丹:富貴美好草:生命力強、生生不息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綠葉:生命力、希望、活力黃葉: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松柏:傲岸、堅強、生命力竹:氣節、積極向上梧桐:凄苦柳:送別、傷感、春天的美好《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常見意象的寓意【花草樹木類】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25【飛禽走獸類】子規:悲慘凄惻猿猴:哀傷凄厲鴻鴿:理想追求魚:自由愜意(孤)雁:孤獨思鄉消息鷹:剛勁自由事業的成功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瘦)馬:奔騰追求漂泊烏鴉:小人俗客庸夫沙鷗:飄零傷感《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飛禽走獸類】子規:悲慘凄惻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瘦)《26【風霜雨雪類】海:遼闊力量氣勢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洶涌;人生的兇險、江湖的詭譎江水:時光的流逝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小雨:春景希望生機暴雨:殘酷熱情春風:曠達歡愉希望東風:春天美好西風:落寞,惆悵衰敗狂風:作亂霜:人生易老社會環境惡劣雪:純潔美好環境的惡劣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飄泊石灰天陰:壓抑愁苦寂寞天晴:歡愉光明《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風霜雨雪類】海:遼闊力量氣勢狂風:作亂《詩歌鑒賞答題模式》27【顏色器物類】白:純潔無瑕喪事紅:熱情奔放青春喜事綠:希望活力和平藍:高雅憂郁黃:溫暖平和紫:高貴神秘黑:黑暗絕望莊重神秘玉:高潔脫俗珍珠:美麗無瑕簪纓(冠):官位名望《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顏色器物類】白:純潔無瑕紫:高貴神秘《詩歌鑒賞答題模式》28酒:歡悅得意、失意愁苦英雄:追慕、自愧自嘆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撻古跡:懷舊明志、昔盛今衰(國家)、衰敗蕭條破曉:初現、希望深夜:愁思、懷舊鄉村:思歸、厭俗、田園風光、生活氣息、純樸、美好、安逸、寧靜草原:遼闊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榮熱鬧、富貴奢華仙境:飄逸、美妙、潔凈、忘塵、厭俗月亮:人生的圓滿、缺憾思鄉思親朝陽:希望、朝氣、活力夕陽: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人生或事物正午:熱烈、熱情、奔放、惡勢力對社會、對人的摧殘天地:人類的渺小、人生的短暫、心胸的廣闊、情感的孤獨、《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酒:歡悅得意、失意愁苦城市(市井):繁榮熱鬧、富貴奢華《詩歌29語言特色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平實質樸、樸素自然、含蓄雋永、清新明麗、形象生動、絢麗飄逸、婉約細膩、幽默諷刺、雄渾、豪邁奔放、陰郁頓挫、慷慨悲壯、平和沖淡、曠達飄逸。《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語言特色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詩歌鑒賞答題模304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4答題步驟:《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31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答:此詩32卜算子李之儀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結合具體的詞語,簡要分析這首詞的語言風格。答案:這首詞以口語起入,明白如話,樸素中見真情。“思君”“此恨”“相思”等詞把“我”的感情表露無遺;“只愿”“定不負”等詞語體現了“我”情深意切的真情。《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卜算子李之儀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33分析關鍵詞型(一)一詞領全詩型提問方式:某詞詩全詩的關鍵,為什么?提問變體:某詞有統攝全篇的作用,請具體分析。答題步驟:圍繞主旨與結構逐句分析1、該詞對突出主旨、抒發情感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分析關鍵詞型(一)一詞領全詩型提問方式:某詞詩全詩的關鍵34葛溪驛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天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問: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
答: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露、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頸聯直寫身體之病、懷鄉之愁、憂國之思,點明“亂”的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尾聯用襯托手法,借梧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點。《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葛溪驛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答:本詩以“亂“為詩眼,35(二)煉字型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二)煉字型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36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釋含義+描畫面+點意境、析情感《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釋含義+描畫面+37
南浦別
白居易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釋含義)。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描畫面)。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析情感)。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問: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南浦別
白居易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釋含義)。離38考慮古代詩歌推敲字詞的特點,關注重點詞語1、名詞:名詞往往是特定意象的特稱。名詞的連用常常會營造出一定的意境。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2、動詞:一個動詞往往能夠使整首詩活起來,而且動詞往往有多重含義。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個“見”字把詩人無意看山而見山,悠閑自得的形象表現了出來。《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考慮古代詩歌推敲字詞的特點,關注重點詞語1、名詞:名詞往往是393、形容詞:這些詞語往往從各個角度對中心詞進行修飾限制,對渲染氣氛、表現心情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紅”“綠”“火”“藍”等詞語把江南的美景寫得色彩絢爛,美不勝收。
4、副詞:往往也起修飾限制作用,在很多情況下也是鑒賞的重點。如“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一個“忽”字把漫不經心而忽然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的情緒變化表現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的耐人尋味之處。《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3、形容詞:這些詞語往往從各個角度對中心詞進行修飾限制,對渲405、數量詞:可以準確地表情達意。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的“一片飛花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一片”飛花落下都要減掉一層春色,“萬點”飛花飄落更使人煩惱愁悶。抒發了詩人因傷春而滿腹愁怨的感情。
6、疊詞:詞語的重疊往往能使意境深化。典型的是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將詩人寂苦無告的心境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5、數量詞:可以準確地表情達意。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的41(二)煉句型詩歌句意題型的考察,選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這類句子或者是含蓄地交代詩歌主旨,或者是描寫生動形象有趣,或者是揭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義深刻的句子。一句詩可能是寫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寫人的。寫人的方法包括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等。理解一句詩一定要聯系上下句并結合全詩進行。同時賞析古代詩歌,也離不開對遣詞煉句的揣摩,離不開對詩眼的分析,。所以這個考察點是建立在上一個考點的基礎上的。《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二)煉句型詩歌句意題型的考察,選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42做概括題一定要提煉,找出共性的內容進行抽象,不能照抄,不能簡單翻譯。答題時要分二步:第一步找出概括對象的典型意象及特點,第二步抽出意象的共同特點加以概括。與上述各題不同的是,概括要求字數精煉,作為思維過程的第一步就不要寫出來,只是在思考時要注意到即可。《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做概括題一定要提煉,找出共性的內容進行抽象,不能照抄,不能簡43登金陵鳳凰臺李
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并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慨。這首詩頷聯(描寫了“吳宮花草,晉代衣冠”的衰敗景象,(第一步))概括介紹了六朝古都(金陵、南京)昔盛今衰的史實。(第二步)頸聯(抓住關鍵詞“山、青天、水、白鷺洲”這些代表南京自然景色的詞語,(第一步))描繪了金陵美麗的自然風光。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顯而易見,古今對比,寄寓作者人事滄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登金陵鳳凰臺李
白這首詩頷聯(描寫了“吳宮花草,晉代衣冠44【總結歸納】①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②分析詩句在寫景或抒情或寫人方面的表達作用。③有時還可簡要說明藝術效果。《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總結歸納】①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詩歌鑒賞45煉句要決要注意結合比喻、雙關、借代、比擬等修辭方法來闡明句子的含意。要注意詞語的語表義和語境義、情韻義。要注意某些句子表意委婉的特點,發掘它的深層含意。《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煉句要決要注意結合比喻、雙關、借代、比擬等修辭方法來闡明句子46溫馨提示:
賞析古代詩歌,離不開對遣詞煉句的揣摩,離不開對詩眼的分析。解答這類題,要先分析所煉字、句在詩中的含義,再分析它的表現手法,最后分析它對表情達意的作用。《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溫馨提示:賞析古代詩歌,離不開對遣詞煉句的揣摩,離不開對詩47語言的風格(1)樸素與綺麗
綺麗詩風的語言特點:綺錯、婉媚、浮華、艷麗、纖巧。
樸素詩風的語言特點:清淡質樸、洗煉暢達、不事雕琢,言簡意深。《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語言的風格(1)樸素與綺麗
綺麗詩風的語言特點:綺錯48(2)直白與含蓄直白詩風比起一般的樸素詩風,更顯樸素、平淡。詩人在詩歌中運用了近乎口語的語言,并且有的詩還溶入了俗語俚詞、民歌之類,所以這種詩又被稱為白話詩(近于打油詩)。此類詩風的語言特點:淺易如話、素樸真率、通俗凝練。
含蓄詩風中所慣用的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善用典故等手法。此類詩風的語言特點:委婉、蘊藉、精煉、耐人尋味,但也不失樸素之風。《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2)直白與含蓄直白詩風比起一般的樸素詩風,更顯樸素、49(3)沉郁與豪邁在眾多詩人中,有憤世嫉俗者,有報國無門者,有屢試不第者,有屢遭貶謫者,有為民請命、哀嘆民生者,他們的詩表達自我的哀怨,切中社會現實,反映階級現象。代表詩人如杜甫、韓愈、李商隱等。
此類詩風的語言特點:沉郁蒼涼,節奏舒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語和對話)。
如杜甫的《兵車行》中“爺娘妻子走相送”“牽衣頓足攔道哭”等句利用俗語,增加了詩歌的真實性。《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3)沉郁與豪邁在眾多詩人中,有憤世嫉俗者,有報國無門者,有50豪邁詩風的語言特點,主要體現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包括邊塞詩),這類詩歌語言特點往往與詩人的心胸抱負有很大的關系。詩人們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時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心懷滿腔熱情(如李白在年青時就立下不小的志愿“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邊塞當作求取功名的出路(如高適);或因國難當頭而主動請纓愿死疆場(如蘇軾)。所以在他們所寫的詩歌中充滿豪言壯語,顯示一種豪情。
此類詩風的語言特點:鏗鏘有力、筆力豪健,節奏明快、音調高昂。
《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豪邁詩風的語言特點,主要體現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包括邊塞詩),51常見的用來描述語言特色的詞語
①清新清秀清健清幽平淡淡雅古樸質樸樸素樸實自然淺顯通俗優美華美華麗工麗文麗絢麗典雅新奇鮮明生動形象直率率真準確簡潔簡練凝練洗練明快傳神《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常見的用來描述語言特色的詞語①清新清秀清健清幽平淡52②高昂奔放豪放熱情恢弘輕靈
飄逸蒼勁勁健強健雄健雄奇雄偉雄壯雄渾渾厚俊爽曠達奇崛峭拔③深沉低沉沉郁頓挫孤寂委婉含蓄風趣幽默詼諧朦朧隱晦細密悲慨悲壯悲涼蒼涼舒緩纏綿悱惻俊寒清冷孤峭清瘦
④多用口語明白如話有如民歌活潑曉暢筆調婉約色彩豐富富有韻律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
詩畫一體
《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②高昂奔放豪放熱情恢弘輕靈飄逸蒼勁勁健強健53如何解答語言風格型試題?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請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如何解答語言風格型試題?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54規范答題模型:
(1)用兩三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的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規范答題模型:(1)用兩三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詩歌鑒賞55長干曲四(其一)崔顥“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問題:品評這首詩的語言特色。答:(1)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指出語言特點2分)(2)“何處住”,“在橫塘”,自問自答的對話描寫,語言樸素而明快,體現了一種純樸自然的美。(結合語句具體分析得2分)(3)表達了詩人對純樸率真的船家女的喜愛之情。(指出表達感情得2分
《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長干曲四(其一)崔顥《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56這種類型設題方式是
(1)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什么特色?(2)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其答題思路是:(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這種類型設題方式是(1)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什么特色?《詩歌鑒57答題格式是
總體評價+結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內容上的藝術效果+所表現的詩人的感情(2004年江蘇卷)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的題目征人怨(柳中庸)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1、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答題格式是總體評價+結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內容上的藝術效果+所58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慷慨悲涼,(步驟一)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塞等邊塞地名,寫征人的戍邊生活。“馬策”即馬鞭。“刀環”,刀柄上的銅環。馬策,刀環雖小而微,足以引起對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聯想,(步驟二)我們不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與荒涼,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轉戰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躍然紙上。(步驟三)《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慷慨悲涼,(步驟一)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59分析技巧型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答題步驟:明手法+列例證+析情感《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分析技巧型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1、準確指出60表達技巧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藝術構思《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表達技巧修辭手法《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61修辭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設問二、比擬五、夸張八、反問三、雙關六、對偶九、對比《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修辭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設問《詩歌鑒賞答題模式》62一、比喻(一)定義、分類及作用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態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一、比喻(一)定義、分類及作用《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63劉禹錫《望洞庭》“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析】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里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析】“如眉”,以眉喻月,繪出了三月時月亮的形狀并體現出了它的清秀。“鏡”,以鏡喻蘭溪之水,寫出了蘭溪水之清澈明靜,亦反襯出月光的明潔。《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劉禹錫《望洞庭》“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詩歌鑒64二、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古詩詩賞,主要是擬人。“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析】這首詩一反前人寫法,不以楊柳的細柔形象來形容美人身材苗條,而是用擬人的手法,讓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出現,栩栩如生地刻畫出楊柳的婀娜多姿。《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二、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65“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析】詩歌細膩生動地描繪了春夜雨景,并以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悅之情躍然紙上。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韓愈《晚春》)【析】詩人用擬人手法描繪了一幅生機無限的晚春圖。“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還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艷爭芳,似乎要將春留住;連本來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莢也不甘寂寞,來湊熱鬧,因風起舞,化作雪飛。《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66三、隱語(諧音)、雙關在有些詩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為了表達出一種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隱語、雙關的修辭手法。例1:“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李白《春思》)【析】這是一首較為著名的描寫男女情長的詩,寫出了在秦地的思婦內心的獨白。詩人語義雙關,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又以“絲”(思)、“枝”(知)諧音,連接異地男女之間的思念情懷。
《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三、隱語(諧音)、雙關在有些詩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為了表達出67四、借代(一)定義: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二)類別: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體。(三)作用: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四、借代(一)定義: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詩68“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析】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析】詩中以“杜康”代酒。
《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詩歌鑒69五、夸張(一)定義: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二)作用: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析】愁生白發,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白發竟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愁思的深重。《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五、夸張(一)定義: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70六、對偶(一)概念: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二)作用: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六、對偶(一)概念:《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71“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析】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可以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詩歌鑒72七、設問(一)概念: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二)作用:開頭以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魯威作)【析】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七、設問(一)概念: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詩歌鑒73八、反問(一)概念: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二)作用: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題烏江亭》)【析】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八、反問(一)概念: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詩歌鑒賞答74九、對比對比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
《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九、對比對比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75“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析】以戰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詩歌鑒賞答題76答題步驟一、指出使用的修辭手法二、結合詩句分析修辭手法是如何運用的三、指出所用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答題步驟一、指出使用的修辭手法《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77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在詩歌鑒賞考察中主要是抒情《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表達方式記敘《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78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詩歌鑒賞答題模式79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激情、快意或秋緒,即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文章筆法。“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呤留別》的中心句)【析】作者在敘事描寫的基礎上,以火山噴發般的激情,大聲疾呼,抒發了自己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80(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的是情感,表現的是情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樂、哀、愁,但我們絕不會把這種情緒看成是一種思想。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觸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結情(情→景):③緣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無情):《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的是情感,表現81觸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雖有某種情感,但卻是隱含的,不顯露的,而由于受到當前情景的觸動而使之得以激發,引發作者將其表達出來。此類詩一般先寫景后抒情。“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的《登高》)《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觸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雖有某種情感,但卻是隱含的,不顯82【析】前四句寫登高見聞,常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觸景生情,抒寫了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頸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像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在這里,客觀景物引發了創作主體一系列相關的感情,這諸種感情交織融會為一種復雜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終與景物融為“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意境。《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析】前四句寫登高見聞,常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詩人仰望茫無邊際83以景結情(情→景):在詩詞的收尾處以飽含深情的寫景句子收束全詩。這類詩詞的情先脫穎而出,爾后再以景襯情。此情是由景所觸,只是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規順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蘊藉。“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秦觀《浣溪沙》)《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以景結情(情→景):在詩詞的收尾處以飽含深情的寫景句子收束84【析】這是一首寫早春晨景的詞,“漠漠輕寒”是作者的感受,渲染了樓上孤寂的氣氛。接著句句寫景,最后一句,寫飛花似夢,細雨如愁,作者巧用反比,以情喻景,借景寫情,此時詩境之中,情景渾然玉成,臻至一個情景高度統一的意境整體。《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析】這是一首寫早春晨景的詞,“漠漠輕寒”是作者的感受,渲染85緣情布景:乃是因情選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難分。景物一旦著上了詩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憶江南》)《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緣情布景:乃是因情選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86【析】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顯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其中也盡寓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次句點明江南風景之“好”,并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做杭州牧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然后便緣情布景,以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江南水鄉,春日融融、水綠如藍、江花勝火。《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析】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顯又圓活的“好”87寓情于景(有景無情):只寫景不抒情,憑借景物、人、事傳情達意。寓情于景是意境創造的一種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觸媒和載體,情則是景的命脈和靈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觸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則因人、因時、因境而異。此類詩看似句句寫景,卻是句句抒情,情蘊涵于景,情景融為一體。《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寓情于景(有景無情):只寫景不抒情,憑借景物、人、事傳情達88“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做相思淚。”(范仲淹的《蘇幕遮》)【析】此詞抒寫鄉思旅愁,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碧云天,黃葉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秋色連波”二句,落筆于高天厚地之間的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秋波:秋色與秋波相連于天邊,而依偎著秋波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這里,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山映斜陽”句復將青山攝入畫面,并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同時,“斜陽”又點出所狀者乃是薄暮時分的秋景。“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則隱寓其中。埋怨“芳草”無情,正見出作者多情、重情。這首詞的寫景和抒情結合得就很自然。《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89情景與哀樂的四種關系:①以樂景寫樂情②以哀景寫哀情:③以樂景襯哀情④以哀景寫樂情《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情景與哀樂的四種關系:①以樂景寫樂情《詩歌鑒賞答題模式》90以樂景寫樂情“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析】即使詩中沒有“最愛”二字,那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間已充滿了愛意。“鶯爭”“燕啄”“綠楊”“白沙”,從動態到色彩,無處不體現詩人對西湖的情有獨鐘。《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以樂景寫樂情“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91以哀景寫哀情:“碧幕霞綃一縷紅。槐枝啼宿鳥,冷煙濃。小樓愁倚畫闌東。蓼昏月,一笛碧云風。往事已成空。夢魂飛不到,楚王宮。翠綃和淚暗偷封。江南闊,無處覓征鴻。”(陳亮《小重山》【析】這首詞的上片寫景,一縷紅、啼鳥、冷煙、黃昏月、一笛風,創造出濃重的凄冷的氣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與下片曲折抒發的忠憤相呼應,構成了全詞的悲切婉轉的情調。《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以哀景寫哀情:“碧幕霞綃一縷紅。槐枝啼宿鳥,冷煙濃。小樓愁92以樂景襯哀情“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唐謝渾《謝亭送別》)【析】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以樂景襯哀情“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93以哀景寫樂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采薇》)【析】依依楊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卻是黯然離別之際;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鄉之時!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以哀景寫樂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94托物言志詩人要通過描寫的物來表明心跡,以及人生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感悟。“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王安石《北陂杏花》)【析】杏花,絢麗而脫俗,傍水杏花,更是風姿綽約,神韻獨絕。本詩寫臨水開放的杏花,是一首詠物詩,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潔人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倔強個性的體現。《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托物言志詩人要通過描寫的物來表明心跡,以及人生的態度和對人95用典故(1)因事緣情(用現實之事):(2)詠史抒懷(借歷史或典故):《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用典故(1)因事緣情(用現實之事):《詩歌鑒賞答題模式》96因事緣情(用現實之事)①敘事性作品:如《兵車行》《石壕吏》②抒情性作品:用行為舉止(多為細節)來抒情。《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因事緣情(用現實之事)①敘事性作品:如《兵車行》《石壕吏》97“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唐代張籍《秋思》)【析】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于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98詠史抒懷(借歷史或典故):借古諷今或借古抒懷。借古人抒發自己的抱負,表面回憶歷史,敘述古人,實則抒發自己對人事物的認識。“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析】本詩借諸葛亮的故事,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詠史抒懷(借歷史或典故):借古諷今或借古抒懷。借古人抒發自99描寫方式在詩歌鑒賞時考描寫,主要是從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角度來命題。正面描寫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析】此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描寫方式在詩歌鑒賞時考描寫,主要是從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角100側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描寫是側面描寫。“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從軍行》)【析】此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側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描寫是側面描101考試重心高考主要在正面描寫的幾個角度上命題1、虛實結合2、動靜結合3、點面結合4、細節描寫《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考試重心高考主要在正面描寫的幾個角度上命題《詩歌鑒賞答題1021、虛實結合
所謂“虛”,是指詩詞中表現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識之中的部分。所謂“實”,是詩詞中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等感覺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1、虛實結合
所謂“虛”,是指詩詞中表現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識103“虛”的三類內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②已逝之景之境。③設想的未來之境。虛實結合的作用“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虛”的三類內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歌鑒賞答題模式》104“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析】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并不在眼前,也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詩歌鑒賞1052、動靜結合“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查慎行《舟夜書所見》)【析】前兩句寫靜,后兩句寫動,給人美妙的遐想。“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析】以動寫靜,花落、月出、鳥鳴的動,突出了春澗的幽靜。《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2、動靜結合“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1063、點面結合
寫景狀物時,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必須寫主體物周圍的聯系物,點面結合,烘云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杜甫《蜀相》:由諸葛亮的祠堂寫到這位蜀漢賢相的一生事業。其頸聯云:“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兩句之所以顯得格外厚重,就是因為它所包容的內容異常豐富:前一句,抵得一篇《隆中對》,后一句,抵得兩篇《出師表》;從三顧茅廬到白帝托孤,他與先主劉玄德的君臣遇合,從七擒孟獲到六出祁山,他治蜀的政績和北伐的功業;“天下計”言其宏圖,“老臣心”表其忠貞。類似這種手法,可以稱之為點面結合。指出一點,隱括全面。《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3、點面結合
寫景狀物時,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必須寫107細節描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析】通過“燕子”的細節,抒發了古今盛衰的感慨;《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細節描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108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高考考察詩歌的描寫手法時,還經常就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命題,因為許多描寫都是有層次性的,要由遠而近或由下而上,出題者的提問方式一般是“詩人是如何寫景的?”等《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高考考察詩歌的描寫手法時,還經常就描109“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析】頭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第一句描寫了秋山高遠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寫了秋山中的一個特定場景,在白云浮動的天空下有幾戶人家隱約可見。后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生機勃勃,鮮艷奪目,清新剛勁,形象鮮明,給人一種秋光勝似春光的美感。《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110白描用簡練的墨色線條來勾勒畫面,賦形寫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不著顏色的畫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數指人物和花卉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析】對草原景象的白描,顯得簡潔有風骨,寫出了草原的壯美,點染出牧民的生活。《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白描用簡練的墨色線條來勾勒畫面,賦形寫意,不事烘托,不施色111答題步驟一、判斷運用了何種表達方式二、結合詩句分析是如何運用這種表達方式的三、指出運用這種表達方式的表達效果《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答題步驟一、判斷運用了何種表達方式《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112表現手法一、象征:二、聯想和想象三、抑揚四、襯托五、對比六、用典七、照應八、虛實《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表現手法一、象征:《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113象征(一)定義: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二)條件與特征: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征。在文學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體事物來暗示作者的思想、態度與感情的方式。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實體,卻代表另一種東西。《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象征(一)定義: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114(三)作用:1、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三)作用:《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115例如:龍象征皇上最高權力;鳳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長治久安的象征;猿聲是旅人離分時的傷感的表現;鶴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則代表著幸福;鴛鴦是愛情的象征;大雁給分離的情人帶來消息;知了象征復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寫秋天的詩中出現;楊柳表示別離;蘭花是純潔的象征;牡丹是富貴的標志;“梅”象征高潔、清秀、淡雅、素樸;“菊”象征高潔、傲霜斗雪的堅強,被稱為“隱逸之花”;“蘭芷”象征名貴、孤芳、清高等等。《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例如:龍象征皇上最高權力;鳳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長治久安116皎然《尋陸鴻漸不遇》“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導山中去,歸來每日斜。”【析】“籬邊菊”象征陸鴻漸具有高潔的節操。《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皎然《尋陸鴻漸不遇》“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117聯想和想象聯想:由一事物聯系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析】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征義。《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聯想和想象聯想:由一事物聯系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118想象: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的《望洞庭》)【析】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于紙《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想象: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119抑揚1、欲揚先抑2、欲抑先揚“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析】這首詩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抑揚1、欲揚先抑《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120襯托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正襯;正襯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襯體作主體的陪襯,突出主體。“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琵琶行》)【析】用環境描寫烘托音樂的魅力,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回味空間。《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襯托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正襯;正襯通常就叫烘托121反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旅夜書懷》)【析】詩中以“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壯闊景象,來襯托“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所營造的的冷寂、孤獨藝術氛圍。《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反襯《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122對比對比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對比對比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123“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析】以戰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詩歌鑒賞答題模式》上課課件140“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詩歌鑒賞答題模124答題步驟一、準確指出詩歌所使用的表現手法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醫院護理工作計劃實施方案
- 電子商務部門年中總結
- 小古文原創課件
- 木工坊課程分享會
- 《顧客抱怨處理》課程
- 江蘇省無錫市洛社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考物理試題模擬題及解析(全國卷I:)含解析
-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形體與舞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潮安縣2025年數學四年級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場地調查技術規范
- 赤峰學院《生物統計學模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醫療救助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 水電站110kV變電站接地電阻計算書
- 2025屆江蘇南京市鹽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
- 江蘇省靖江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中考數學最后沖刺模擬試卷含解析
- 鼠疫的防治專題知識講座課件
- GB/T 44013-2024應急避難場所分級及分類
- 影像進修匯報
- 公路工程施工監理規范
- 2024年唐山市2024屆高三二模英語試卷(含答案)
- 口腔科治療臺水路消毒
- 壓力容器安全風險管控清單(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