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題一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_第1頁
2-主題一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_第2頁
2-主題一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_第3頁
2-主題一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_第4頁
2-主題一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3/282_主題一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時空觀念明線索·記易主題總述本階段歷史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史前時期和夏商周時期。史前時期主要講述了中國境內早期的人類活動,從社會形態上看屬于原始社

會時期。此階段主要特征有:政治上:從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員共同勞動,平均分配,財產共有;

堯舜禹時期實行禪讓制。經濟上:以石器為主,從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隨著生產工具的進步,原始農

業、原始畜牧業和原始手工業產生,人類開始了定居生活。民族關系上:傳說中的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結成聯盟,逐漸形成華夏族,他們

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夏商周時期是指從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

前的歷史。這一時期,早期國家產生、發展,社會發生巨大變革。主要表現

在:政治上:由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夏朝開創了世襲制,西周建立的分封制、宗

法制對古代中華民族的政治觀及倫理觀產生了深刻影響。春秋戰國時期,隨

著周天子地位的衰落,諸侯爭霸、兼并戰爭不斷,以商鞅變法為代表的各國改

革推動了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權制的確立。軍事上:春秋爭霸、戰國兼并戰爭不斷,出現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經濟上:商周時期,青銅制造業發達;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農具和牛耕技術的推廣,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成為可能,如都江堰;新興的地主出現,封建地主土

地所有制即封建經濟逐漸確立。思想文化上:商朝創造了以青銅器、甲骨文為代表的奴隸制文明;春秋時期的

孔子創辦私學,“學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戰國時期,形成了“百家爭鳴”

的局面,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民族關系上:春秋戰國時期,中原華夏族與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族通過戰

爭和交往,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滲透核心素養通過《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遺

址圖》、商周示意圖、春秋戰國形勢示意圖,構建歷史時空觀念;通過考古發

現的化石、遺物和歷史傳說等史料,提取歷史信息,培養史料實證意識;通過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變法,認識到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從而滲透唯物史觀。研考點·學易

代表時間、區域主要特征意義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距今約70萬—20萬年1.會直立行走2.使用①打制石器3.過群居生活4.會使用②火北京人的發現對研究古人類進化歷史具有重要意義。③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原始農耕生活

河姆渡居民距今約7000年④長江流域1.?、莞蓹谑椒课?.種植⑥水稻3.使用工具骨耜4.飼養豬狗和水牛5.會制作陶器、玉器和樂器,會雕刻歸納原始農業出現的重要標志有:

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發展意義: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半坡居民距今約6000年⑦黃河流域1.?、喟氲匮ㄊ椒课?.種植⑨粟3.使用⑩磨制石器4.飼養豬狗和水牛5.會制作陶器遠古的傳說

炎帝黃帝五六千年前黃河流域

炎黃部落聯盟逐漸形成

華夏族,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

人文始祖傳說與史實的聯系:這些遠古傳說,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脊虐l現又印證了我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發展水平

堯舜禹推舉部落首領的制度:

禪讓制考點1北京人、原始農耕文化、炎帝、黃帝的傳說(識記)「3年1考」考點2夏商周的更替、分封制(識記)「3年1考」夏商西周時期(約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1年),主要特征:早期國家的

產生和發展朝代時間建立者亡國之君重大事件及意義文明成果夏約公元前2070年禹桀1.禹建立夏朝:標志著早期國家的產生2.啟繼父位:標志著世襲制代替禪讓制①青銅器、甲骨文(具體內容參考中國古代史主題五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商約公元前1600年湯紂1.商湯滅夏;2.盤庚遷殷西周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周武王周幽王1.武王伐紂2.周厲王時“國人暴動”3.政治制度:②分封制③目的:為穩定周初政治形勢,鞏固疆土④內容: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諸侯有較大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納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⑤作用:初期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但后來強大的諸侯對周王室形成威脅歸納夏、商、西周三朝⑥滅亡的共同原因:最后的統治者荒淫無道,實行殘暴統治導致人民的反抗,最終滅亡。⑦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考點3春秋戰國的戰爭及社會變化(識記)、商鞅變法(理解、運用)「3年1考」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主要階段特征:社會變革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的表現

經濟上:①鐵農具和牛耕技術出現并推廣作用:1.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2.都江堰工程。(具體內容參考中國古代史主題五)

軍事上:爭霸兼并戰爭不斷

春秋五霸:②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主要爭霸戰爭如晉楚③城濮之戰

戰國七雄:④秦楚齊燕趙魏韓。主要兼并戰爭如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秦趙⑤長平之戰

⑥戰爭影響。利: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疆域不斷擴展,為統一奠定了基礎;中原華夏族在同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推動了各國的變法改革。弊:小諸侯國備受戰爭之苦,給社會和人民帶來災難和痛苦

政治上:商鞅變法

⑦目的:為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

⑧內容

政治: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嚴明法度,禁止私斗經濟: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統一度量衡軍事: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⑨作用:使秦國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思想文化上百家爭鳴(具體內容參考中國古代史主題五)

(對應本主題“教學活動建議”,見P5“研活動·行易”欄目)對比歸納1.以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居民為例,比較南北兩種原始農耕文化的不同。原始居民時間工具生產生活區域建筑原始農業原始手工業原始畜牧業河姆渡人距今約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長江流域干欄式房屋水稻制作陶器,玉器和樂器豬狗等半坡居民距今約六千年磨制石器黃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制作彩陶,會紡線、織布、制衣豬狗等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農耕生活出現差異的原因:由長江流域和

黃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氣候不同造成的。3.春秋戰國時期,整個社會處于動蕩與巨變之中,兼并戰爭、制度變革和思想學術的繁榮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請以史實具體說明這一時期的巨變。經濟上:鐵農具和牛耕技術的推廣,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新興的地

主階級產生。政治上:以商鞅變法為代表的各國改革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逐步確立了封建

制度。軍事上:王室衰微,諸侯崛起,爭霸、兼并戰爭不斷,如春秋時期的城濮之戰,戰

國時期的長平之戰,等。思想上:各種學說蓬勃興起,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促進了思想和

學術的繁榮。1.觀察下面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研教材·圖易(1)圖1、圖2分別是哪兩個原始居民的住房?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圖1:半坡居民圖2:河姆渡居民原因:南北方自然環境氣候的不同。(2)圖3、圖4是河姆渡遺址的考古發現,從圖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答案說明河姆渡人已經會種水稻,并且能做出陶器。(3)了解古人類生產生活的主要依據有哪些。答案考古發現的遺址、遺跡、遺物和化石等。2.觀察下面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該圖反映的是西周的哪一制度?該制度建立之初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案分封制。加強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

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3.觀察下面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圖1、圖2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狀況?答案說明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鐵農具,人們已經掌握了驅使牛的方法,

牛耕技術廣泛使用。(2)圖1、圖2的出現及推廣對當時農業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答案鐵農具和牛耕技術的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

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閱讀觀察類【活動建議】釋讀《春秋戰國形勢圖》及與山西相關的知識。命題角度此條活動建議內容主要強調春秋和戰國時期地圖上的具體變化,尤其是與山

西有關的史實,涉及的主要知識點有分封制、三家分晉和春秋戰國時期的主

要戰役。考查的方式一般會通過選擇題、簡答題或者填圖,涉及的核心素養

主要有時空觀念,考查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研活動·行易觀察下面的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A、B、C、D所代表的諸侯國名稱。戰國初期三家分晉指的是

哪三家?答案A秦國B楚國C齊國D燕國韓趙魏三家分晉(2)戰國時期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是哪次戰役?此次戰役有何影響?答案長平之戰。長平之戰后,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國的進攻,為秦統一

六國奠定了軍事上的勝利。命題點一商鞅變法1.(2018山西,18,2分)(節選)富強是中華民族的不懈追求,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

共同使命。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是以

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戰國策·秦策三》試真題·練易(1)材料一提到了商鞅變法的哪些措施?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2分)答案措施:統一度量衡;廢除井田制;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

除徭役;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等。(答出任意一點得1

分)作用:秦國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物質基礎;等。

(答出任意一點得1分)命題點二分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