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a272f型羅拉支架加工工藝設計題目:A272F系列高速并條機一三排羅拉支架加工工藝系不:機械工程系專業:班級:姓名:學號:指導老師:完成時刻:目錄序言 1第一章課題簡介 2第二章零件的作用及工藝性分析 32.1零件工藝性分析 32.2工藝規程設計 32.2.1確定毛坯類型 32.2.2基準面選擇 32.2.3工藝路線的擬定 32.2.4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 32.2.5確定切削用量 3第三章夾具設計 3第四章小結 3參考文獻 3序言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設計是在我們學完了大學的全部基礎課、技術基礎課以及大部分專業課程后進行的。這是我們在進行畢業之前對所學各課程的一次深入的綜合性的總復習,也是一次理論聯系實際的訓練,因此,它在我們四年的大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我而言,我期望能通過這次課程設計對自己以后將從事的工作進行一次適應性訓練,從中錘煉自己分析咨詢題、解決咨詢題的能力,從而更好的以主動向上的態度來對待工作能溶入到實踐中去。我們做畢業設計目的是:1、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本專業的一樣工藝技術咨詢題的獨立工作能力,拓寬和深化學生的知識。2、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思路,設計構思和創新思維,把握工藝設計的一樣程序.規范和方法。3、學生正確使用技術資料.國家標準,有關手冊.圖冊等工具書。進行設計運算.數據處理.編寫技術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4、學生今昔功能調查研究。面向實際。面向生產。向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學習的差不多工作態度.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第一章課題簡介本課題的來源:xxxxx有限公司,為“A272F系列高速并條機一三排羅拉支架”加工工藝及工裝的設計。A272F型系列高速并條機適應于75mm以下的纖維的純紡與混紡,在紡紗工藝過程中,位于梳棉工序之后,梳棉纖維條通過本機4根羅拉不同轉速之差產生的牽伸力并合與牽伸,能夠提升纖維的條長片段平均度、纖維的伸直度,使不同品質纖維的混合更趨平均,為獲得良好的細紗制造必要的條件。羅拉支架是并條機上的支撐羅拉部件,其加工表面較多,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比較高,且結構較為復雜,加工難度大,生產綱領為年產量7200件。本課題設計內容要緊包括以下兩部分:1、羅拉支架上塊、前塊、后塊的加工工藝規程的設計,圖號分不為:178M4.2000.01、178M4.2000.02、178M4.2000.03。2、專用機床夾具的設計。第二章零件的作用及工藝性分析A272F型系列高速并條機適應于75mm以下的纖維的純紡與混紡,在紡紗工藝過程中,位于梳棉工序之后,梳棉纖維條通過本機4根羅拉不同轉速之差產生的牽伸力并合與牽伸,能夠提升纖維的條長片段平均度、纖維的伸直度,使不同品質纖維的混合更趨平均,為獲得良好的細紗制造必要的條件。一三排羅拉支架是A272F型紡織機上的一個重要組成組合零件,它是由前塊、后塊、上塊組合的一個組合件。它位于傳動軸的下方,要緊作用是支撐羅拉,同時保證羅拉做旋轉且無跳動的圓周運動。一三排羅拉支架中φ25用于安裝羅拉與另一端羅拉支架相聯結的孔,我們把它們分不進行分析:2.1零件工藝性分析一、前塊的工藝性分析2.1前塊零件圖一三排羅拉支架前塊(零件圖如圖2.1所示)位于組合件的最上方,要加工的有:刨其表面達到粗糙度要求。銑寬3mm、深2.5mm的槽,銑寬14mm深10mm的哈呋槽,锪φ11深5mm的孔、φ14深16mm的孔,攻M6-7H的螺紋,鉆R5的通孔及2-φ5的孔,定位和加緊下面會詳細介紹。二、后塊的工藝性分析一三排羅拉支架一方面要與前塊相連,一方面與紡織機上板固定,因此,后塊作為組合零件中相當關鍵的零件之一。2.2后塊零件圖先以下面為基準164與45.5,加工的有:φ13、2-φ5的孔以及2-M3-6H的螺紋孔,保證尺寸164.6與45.5相垂直。以寬度68.6為基準,要加工的有:寬49.5mm高2mm的燕尾槽,2-M8-6H的螺紋,2-φ12的通孔及2-φ5的通孔保證尺寸164.6與68.6相垂直。三、上塊的工藝性分析由于上塊要與連桿、壓力棒相連,一方面要與前、后塊相連,以下面119.9與35.3成30度的夾角,此零件要加工的面:銑哈呋面,鉆2-φ7的沉孔φ11深8mm的孔,φ5的通孔,攻M6-7H的螺紋孔以及φ12的通孔,銑寬3mm深2mm的凸槽。上塊零件圖四、組合件的分析組合部件圖此組合件由前、后、上塊組合的,φ25為支撐羅拉的孔,由于此孔在兩個零件上,如果單獨加工,較困難,精度無法保證,因此,此組合件上的2-φ25、φ12都在組合以后加工的,能更好的保證精度要求而且加工方便。組合加工的有:2-φ25、φ12的通孔,φ37、φ26軸承座沉孔,及φ32.5寬4mm的內割槽。2.2工藝規程設計2.2.1確定毛坯類型由于一三排羅拉支架組合件結構相對復雜,它材料是球墨鑄鐵QT700,要緊是用來支撐羅拉,在工作過程中可不能承擔交變載荷及沖擊載荷,能保證零件工作可靠,零件的年產量已達7200,為批量生產水平且零件輪廓尺寸不大。2.2.2基準面選擇基準面選擇是工藝規程設計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準面選擇得正確與合理能夠使加工質量得到保證,生產率得到提升。否則,加工工藝過程中會咨詢題百出,甚者造成零件大批報廢,使生產無法正常進行。(1)粗基準的選擇粗基準選擇原則:即當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時,應以這些不加工表面作粗基準,若零件有若干個不加工表面時,則應以與加工表面要相當位置精度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準。關于本零件來講,如拿后塊來講,因為零件六面都要加工刨,論粗基準選擇選擇哪個面作基準都能夠,然而考慮到后塊底面要與紡織機上板連接,要求精度比較高,則應選上面作為粗基準,利用六點定位原理,上面為基準能夠約束Y、X旋轉、X方向的平移。在用另一側面做為基準,就能夠約束零件,達到完全約束。(2)精基準面的選擇要緊應該考慮基準重合的咨詢題。當設計基準不重合時應該進行尺寸換算,在那個地點就不重復了。2.2.3工藝路線的擬定制定工藝路線的動身點,應當是使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術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證。在生產綱領已確定為大批量的條件下,能夠考慮采納萬能性機床配以專用夾具,并盡量使工序集中來提升生產率。除此以外,還應當考慮經濟成效,以便使生產成本盡量下降。工藝路線方案一1)后塊工藝方案:Ⅰ刨六面。Ⅱ磨六面。Ⅲ刨寬50H7,高2-0.5×45度的燕尾槽。Ⅳ磨燕尾槽。Ⅴ鉆φ12的通孔,M8的螺紋底孔φ6.5,锪φ18沉孔鉸2-φ5的孔,攻M8-6H的螺紋。Ⅵ銑寬7mm高3mm的凹槽。Ⅶ鉆2-φ5H7深8mm的孔攻2-M3-6H、M12的螺紋。Ⅷ鉆φ1.5H11深4mm的孔,鉆φ25、φ12的半圓孔。2)前塊工藝方案:Ⅰ刨六面。Ⅱ磨六面。Ⅲ鉆φ9、φ5的孔及沉孔φ14深16mm、鉸φ5的孔。Ⅳ鉆φ5的孔,锪φ14的沉孔,攻M4-7H、M6-7H螺紋。Ⅴ鉆φ5的孔,锪φ14的沉孔,攻M4-7H的螺紋。Ⅵ鉆φ7的通孔,銑寬14深10的凹槽。Ⅶ鉆φ25、φ12的半圓孔。3)上塊工藝方案:Ⅰ刨六面。Ⅱ磨六面。Ⅲ銑哈呋面,銑寬15mm深18.5mm的槽。Ⅳ磨哈呋面。Ⅴ銑與頂面成30度的斜面。Ⅵ磨與頂面成30度的斜面。Ⅶ鉆2-φ7、φ5的孔,鉸φ5的孔,锪φ11深8mm的沉孔,攻M6-7H的螺紋。Ⅷ鉆φ2、φ1.5的通孔,鉆φ5D8的孔,鉆φ25的半圓孔。Ⅸ攻M6-6H的螺紋。4)組合件工藝方案:Ⅰ磨組合件的上表面和與上表面成60度的面。Ⅱ鉆φ5的孔,鉸φ5的孔。Ⅲ擴φ29、φ36、φ37的軸承座孔。Ⅳ半精鏜、精鏜φ14、φ30的孔。Ⅴ車φ23.5的內割槽。工藝路線方案二1)后塊工藝方案:Ⅰ刨六面。Ⅱ磨六面。Ⅲ刨寬50H7,高2-0.5×45度的燕尾槽。Ⅳ磨燕尾槽。Ⅴ鉆φ12的通孔,M8的螺紋底孔φ6.5,锪φ18沉孔鉸2-φ5的孔,攻M8-6H的螺紋。Ⅵ銑寬7mm高3mm的凹槽。Ⅶ鉆2-φ5H7深8mm的孔攻2-M3-6H、M12的螺紋。Ⅷ鉆φ1.5H11深4mm的孔。2)前塊工藝方案:Ⅰ刨六面。Ⅱ磨六面。Ⅲ鉆φ9、φ5的孔及沉孔φ14深16mm、鉸φ5的孔。Ⅳ鉆φ5的孔,锪φ14的沉孔,攻M4-7H、M6-7H螺紋。Ⅴ鉆φ5的孔,锪φ14的沉孔,攻M4-7H的螺紋。Ⅵ鉆φ7的通孔,銑寬14深10的凹槽。3)上塊工藝方案:Ⅰ刨六面。Ⅱ磨六面。Ⅲ銑哈呋面,銑寬15mm深18.5mm的槽。Ⅳ磨哈呋面。Ⅴ銑與頂面成30度的斜面。Ⅵ磨與頂面成30度的斜面。Ⅶ鉆2-φ7、φ5的孔,鉸φ5的孔,锪φ11深8mm的沉孔,攻M6-7H的螺紋。Ⅷ鉆φ2、φ1.5的通孔,鉆φ5D8的孔。Ⅸ攻M6-6H的螺紋。4)組合件工藝方案Ⅰ磨組合件的上表面和與上表面成60度的面。Ⅱ鉆φ5的孔,鉸φ5的孔。Ⅲ鉆鉸2-φ25、φ12的孔。Ⅳ擴φ29、φ36、φ37的軸承座孔。Ⅴ半精鏜、精鏜φ14、φ30的孔。Ⅵ車φ23.5的內割槽。上述兩種工藝方案特點在于:方案一是在兩個零件未組合之前就加工2-φ25、φ12的通孔。而方案二是在組合以后加工2-φ25、φ12通孔,兩相比較的話能夠看出:φ25為支撐羅拉,周密度專門高的一個孔,如果要是在未組合之前就加工的話,必須需要較高精度的夾具及機床,還要有高水平工人進行操作,經濟性差,往往有一點錯誤,精度就無法保證。而第二種加工就禰補了第一種加工的不足,組合起來用一般的機床就能夠了,操作簡單方便,經濟性好。因此,決定將第二種方案作為加工工藝方案。因此,其加工工藝方案確定為:1)后塊工藝方案:Ⅰ刨六面。Ⅱ磨六面。Ⅲ刨寬50H7,高2-0.5×45度的燕尾槽。Ⅳ磨燕尾槽。Ⅴ鉆φ12的通孔,M8的螺紋底孔φ6.5,锪φ18沉孔鉸2-φ5的孔,攻M8-6H的螺紋。Ⅵ銑寬7mm高3mm的凹槽。Ⅶ鉆2-φ5H7深8mm的孔攻2-M3-6H、M12的螺紋。Ⅷ鉆φ1.5H11深4mm的孔。2)前塊工藝方案:Ⅰ刨六面。Ⅱ磨六面。Ⅲ鉆φ9、φ5的孔及沉孔φ14深16mm、鉸φ5的孔。Ⅳ鉆φ5的孔,锪φ14的沉孔,攻M4-7H、M6-7H螺紋。Ⅴ鉆φ5的孔,锪φ14的沉孔,攻M4-7H的螺紋。Ⅵ鉆φ7的通孔,銑寬14深10的凹槽。3)上塊工藝方案:Ⅰ刨六面。Ⅱ磨六面。Ⅲ銑哈呋面,銑寬15mm深18.5mm的槽。Ⅳ磨哈呋面。Ⅴ銑與頂面成30度的斜面。Ⅵ磨與頂面成30度的斜面。Ⅶ鉆2-φ7、φ5的孔,鉸φ5的孔,锪φ11深8mm的沉孔,攻M6-7H的螺紋。Ⅷ鉆φ2、φ1.5的通孔,鉆φ5D8的孔。Ⅸ攻M6-6H的螺紋。4)組合件工藝方案Ⅰ磨組合件的上表面和與上表面成60度的面。Ⅱ鉆φ5的孔,鉸φ5的孔。Ⅲ鉆鉸2-φ25、φ12的孔。Ⅳ擴φ29、φ36、φ37的軸承座孔。Ⅴ半精鏜、精鏜φ14、φ30的孔。Ⅵ車φ23.5的內割槽。2.2.4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一三排羅拉支架組合零件材料為QT700,生產類型為大批量生產,采納鑄造毛坯。按照原始資料及加工工藝,分不確定各加工表面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1)刨六面其加工長度為137.1mm,要求下表面粗糙度為0.8um,上表面粗糙度為1.6um,因為粗刨能達到的精度要求為5~2.5um,專門明顯達不到要求的精度。由于下一道工序是磨,查得精磨為5~0.32um,能達到精度要求,因此采納粗刨,現在加工余量2Z=3.2mm,以達到加工要求。(2)磨六面查《機械制造工藝手冊》確定工序尺寸及加工余量精磨達到的精度要求是5~0.32um,因此采納精磨:2Z=0.8,公差為-0.05mm。(3)銑槽銑削公稱余量Z=2.5mm。由于毛坯及以后各道工序的加工都有加工公差,因此,所規定的加工余量事實上只是名義上的加工余量。實際上加工余量有最大加工余量和最小加工余量之間。本設計中組合零件為大批量生產,應采納調整法加工。因此在運算過程中,應以調整法加工方式確定。2.2.5確定切削用量工序Ⅰ:刨六面。本工序用運算法來確定切削用量。1、加工條件:加工要求:粗、精刨前塊六面。機床:牛頭刨床。刀具材料:YG8。2、運算切削用量(1)粗刨六面。1)已知毛坯長度方向加工余量為3mm,最大加工余為5mm,考慮到要進行精刨,精磨。必須六有一部分余量。則最大在此工序上加工余量為3.2mm,分兩次加工。2)進給量f,按照《金屬機械加工工藝手冊》(表14-19),當刀桿尺寸為30mm×45mm時ap≤8則進給量f=(3.0~2.4)按牛頭刨床講明書取:f=2.67mm/r3)運算切削速度按《金屬機械加工工藝手冊》,切削速度運算公式為:v=162/t0.2ap0.1f0.4式中:T—耐用度Ap—切削深度F—進給量其中:ap=1.5f=2.67t=60則:v=162/600.21.50.12.670.4=46.48(m/min)按機床講明書與46.4相接近的轉速為45r/min及49.5,現選用45r/min。如果選用49.5則刀具容易受熱磨損太大。則選取:v=45r/min工序Ⅱ磨六面1、加工條件:加工要求:末流面達到精度要求0.8um。磨輪材料:黑色碳化硅,寬50mm,見《機械制造工藝手冊》(表10-231)。機床:平面磨床(M7130)用磨輪圓周精度精磨削深度進給量公式:st=3.46k1k2k3/sBv查《機械制造工藝手冊》得:sB=12~25毫米/行程取:sB=25。工件運動速度V=12m/min則單行程進給量:Z=0.019mm查修正系數:k1=1.04k2=1.0k3=0.62則:st=3.46k1k2k3/sBv=3.46×1.04×1.0×0.62/25×12=0.0114(mm)查《工藝手冊》進給量應該取:st=0.012(mm)工序Ⅲ鉆孔。由于此組合零件中鉆孔的比較多,為了便于查找我就在那個地點一一列出。此零件中需要鉆的孔有:φ1.5、φ2、φ4、φ4.5、φ5、φ7、φ9、φ11、φ12、φ14、φ25。(1)查《機械制造工藝手冊》鉆φ1.5的孔和φ2的孔一樣,工件材料:QT700則進給量:S=0.05~0.07毫米/轉取:S=0.06毫米/轉選用刀具材料:W18CR4V切削速度的運算公式:V=14.2×D0.25/T0.125×S0.55(m/min)查得:T=60mmS=0.06mm/n則:V=14.2×1.50.25×600.125×0.060.55=48.9(m/min)主軸轉速選擇:V=400r/min(2)查《機械制造工藝手冊》鉆φ4.5的孔和φ5的孔一樣,工件材料:QT700則進給量:S=0.05~0.07毫米/轉取:S=0.06毫米/轉選用刀具材料:W18CR4V切削速度的運算公式:V=14.2×D0.25/T0.125×S0.55(m/min)查得:T=60mmS=0.06mm/n則:V=14.2×4.50.25×600.125×0.060.55=39.8(m/min)主軸轉速選擇:V=400r/min(3)查《機械制造工藝手冊》鉆φ12的孔,工件材料:QT700則進給量:S=0.05~0.07毫米/轉取:S=0.06毫米/轉選用刀具材料:W18CR4V切削速度的運算公式:V=14.2×D0.25/T0.125×S0.55(m/min)查得:T=60mmS=0.06mm/n則:V=14.2×140.25×600.125×0.060.55=24.4(m/min)主軸轉速選擇:V=280r/min(4)查《機械制造工藝手冊》鉆φ14的孔,工件材料:QT700則進給量:S=0.05~0.07毫米/轉取:S=0.06毫米/轉選用刀具材料:W18CR4V切削速度的運算公式:V=14.2×D0.25/T0.125×S0.55(m/min)查得:T=60mmS=0.06mm/n則:V=14.2×140.25600.125×0.060.55=16.8(m/min)主軸轉速選擇:V=280r/min(5)查《機械制造工藝手冊》鉆φ25的孔,工件材料:QT700則進給量:S=0.05~0.07毫米/轉取:S=0.06毫米/轉選用刀具材料:W18CR4V切削速度的運算公式:V=14.2×D0.25/T0.125×S0.55(m/min)查得:T=60mmS=0.06mm/n則:V=14.2×250.25×600.125×0.060.55=12.4(m/min)主軸轉速選擇:V=280r/min為清晰表達,以下為鉆孔切削用量表:表一鉆孔切削用量表直徑(D)主軸轉速(r/min)切削速度(m/min)進給量mm切削深度mmφ240048.90.120.2φ440039.80.10.24φ4.556039.80.120.2φ556035.20.190.3φ737532.80.250.35φ937532.50.30.25φ1228024.40.20.2φ1428016.81.00.06φ2528012.42.00.02(6)鉸孔。在此零件中加工多處φ4、φ5的孔,我就把這兩種列出來。鉸φ5的孔為,查《機械制造工藝手冊》(表10-8),鉸φ5的孔用于手鉸,進給量為0.6mm/n,即:S=0.6mm/n。查《機械制造工藝手冊》(表10-84),T=0.05mm,則:切削速度:V=17.2(m/min)(7)锪孔。锪φ18、φ14、φ11,組合零件中锪孔全部為平頭锪鉆,查《機械制造工藝手冊》(表10-90)。锪φ18的孔,工件材料:QT700,進給量S查得:S=0.10~0.15(mm)取:S=0.12(mm)不加冷卻液的切削速度:V=12~25(m/min)取:V=16.8mm/min。锪φ14,進給量S=0.1~0.15(mm)取:S=0.10(mm)不加冷卻液的切削速度:V=20(m/min)(8)攻絲。攻絲在組合件中也比較多。在那個地點都列為一塊,攻絲M6-7H:查《機械制造工藝手冊》(表10-157)。選用螺紋絲錐高速鋼:W18CR4V切削速度運算公式:V=CV×Dx/Tm×Sy其中工件材料為QT700,切削系數CV,當直徑D≤10時;CV=0.83,X=2.3,Y=0.5,m=0.5。當直徑D>10時;CV=27.6,X=0.78,Y=0.5,m=0.5。在(表10-167)中查得螺紋直徑為8時,切削速度V=9.8(m/min)把M6、M8、M12,代入公式得:9.8=CV×Dx/Tm×Sy=0.83×80.78/600.5×S0.5則能夠求出進給量S=0.6mm)攻絲M12-7H:查《機械制造工藝手冊》(表10-157)。選用螺紋絲錐高速鋼:W18CR4V切削速度運算公式:V=CV×Dx/Tm×Sy其中工件材料為QT700,切削系數CV,當直徑D≤10時;CV=0.83,X=2.3,Y=0.5,m=0.5。當直徑D>10時;CV=27.6,X=0.78,Y=0.5,m=0.5。在(表10-167)中查得螺紋直徑為6時,切削速度V=12.1(m/min)把M6、M8、M12,代入公式得:12.1=CV×Dx/Tm×Sy=0.83×80.78/600.5×S0.5則能夠求出進給量S=0.4(mm)攻絲M47H:查《機械制造工藝手冊》(表10-157)。選用螺紋絲錐高速鋼:W18CR4V切削速度運算公式:V=CV×Dx/Tm×Sy其中工件材料為QT700,切削系數CV,當直徑D≤10時;CV=0.83,X=2.3,Y=0.5,m=0.5。當直徑D>10時;CV=27.6,X=0.78,Y=0.5,m=0.5。在(表10-167)中查得螺紋直徑為6時,切削速度V=10.2in)把M6、M8、M12,代入公式得:10.2Dx/Tm×Sy=0.83×80.78/600.5×S0.5則能夠求出進給量S=0.5mm)通過查表運算,可求出其他的切削用量,如表二所示:表二攻螺紋切削用量表螺紋直徑切削(m/min)進給量(mm)切削深(mm)M410.20.50.2M610.40.60.3M89.80.50.2M1212.10.40.1還有一部分螺紋為手工攻絲,如:N3、M2,在此就不多講明了。工序Ⅳ銑。(1)銑平面,工件材料為QT700,刀具選用的是圓盤銑刀,圓盤銑刀在平面比較寬的時候用鑲齒刀。關于一樣相對窄的平面用整體直齒。因為本零件尺寸較小,因此選用整體直齒。查《機械制造工藝手冊》(表10-106)。切削速度公式:V=75.5D0.2/T0.15t0.5S0.4B0.1Z0.1(m/min)其中:T:刀具耐磨度t:切削深度D:銑刀直徑B:銑削寬度Z:每齒進給量刀具材料:YG8,查(表10-1080,得銑刀每齒進給量S=0.5~0.64mm取:S=0.6mm切削深度:t=3mm銑刀耐磨度:T=90min,直徑D=50mm,B=20mm,S=0.6mm,Z=6。則公式:V=75.5D0.2/T0.15t0.5S0.4B0.1Z0.1=75.5×500.2/900.15×30.5×0.60.4×200.1×60.1≈324.78(m/min)按照《機械制造工藝手冊》(表10-109),選取V=335(m/min)(2)銑槽。用高速三面刃圓盤銑刀:W18CR4V刀具磨損量為T=60,齒數Z=30,銑刀切削深度t=5。切削速度公式:V=31.4D0.2/T0.15t0.5S0.4B0.1Z0.1(m/min)能夠查出:V=32(m/min)則:32=31.4D0.2/T0.15t0.5S0.4B0.1Z0.1=31.4×600.2/50.15×50.5×S0.4×30.1×300.1求得:S≈0.236(m/min)按照《機械制造工藝手冊》取:S=0.25(m/min)工序Ⅴ車內割槽。運算切削速度公式,按《機械制造工藝手冊》(表10-1)切削速度公式:V=CV/TmApXvfyK其中:CV=242,(表10-4)查T=1.5~2.0,取T=1.8mm,(表10-8)中能夠查出進給量f=0.4~0.5,取:f=0.45mm/N,切削深度Ap=3mm修正系數:K=1.04求得:V=CV/TmApXvfyK=242/1.80.2×30.15×0.450.35×1.04=53.8(m/min)已知內割槽直徑D=32.5mm確定主軸轉速:ns=1000V/∏D=1000×53.8/3.14×32.5≈527(r/min)按機床講明書與527527r/min相接近的轉速有615r/min和405r/min,轉速太大,工件容易發熱,則我們選用405r/min作為轉速。即:V=405(r/min)再反上去能夠算出切削速度V=48.2(m/min)第三章夾具設計為了提升勞動生產率,保證加工質量,降低勞動強度,需要設計專用夾具。一、咨詢題的提出通過考慮,決定設計鉆2-φ25孔的一套專用夾具,φ25孔用來支撐羅拉,它是羅拉支架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要保證它的精度,且它又在兩個零件上。如果不使用專用夾具加工,給生產帶來困難,而且精度也無法保證。第二套夾具是鉆φ7、沉孔2-φ11的孔。因為他們所在的位置在與底面成600的面上,不容易加工。為了提升生產率,我決定設計這兩種專用夾具。2-φ25鉆削夾具設計1、定位元件的選擇圖3.12-φ25鉆削工序圖因為φ25及與底面成600的面上的孔要在組合以后才能加工,因此要選把零件組合。通過認真觀看能夠看到后塊底面有一個燕尾槽,我們能夠用它定位的話,就能夠約束五個自由度,再用另一端面定位,就專門容易達到完全定位。2、夾緊裝置的設計夾緊裝置在夾具上是專門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在加工φ25的孔時,有扭力,使工件移動,使加工不準確,因此必須有夾緊裝置。金屬切削機床夾具的夾緊裝置類型多樣,要想提升加工效率,就應該合理選用對應的加緊機構,如手動、氣動、液壓或機械傳動夾緊。由于此零件上方要放置一鉆套,如果采納氣動或機動的話,就會使加工距離過大,且費時。故依舊選擇人工夾緊。經濟性好,效率高。由于此零件需要定向夾緊。認真考慮后,定向壓塊壓緊螺釘壓緊最適合加工此零件,決定選用定向壓塊壓緊螺釘壓緊結構。由于此工序是在加工加工表面之后進行的,表面有一定的精度要求,要保證其精度要求,就要在定向壓塊壓緊裝置前端加上一頂塊。頂塊材料選用銅。其結構如下圖:3、切削力及夾緊力運算如圖:按照《機械加工工藝手冊》(表10-64),查得鉆孔的扭矩和動力公式為:P=43.4DS0.8[公斤力]M=21.4D2S0.8[公斤力毫米]其中:D:切削直徑S:進給量已知選用刀具材料:W18CR4V,D=25mm,進給量S=2.0mm代入公式能夠運算出:P=43.4DS0.8=43.4×25×20.8=1890(N)M=21.4D2S0.8=21.4×252×20.8=931.5(N/mm)既然算出來扭矩和動力,下一步要算出夾緊力。我們用定向壓塊壓緊螺釘壓緊裝置。所給的夾緊扭矩公式:M=Q[rtg(ψ+φ)+ξf1](kgf.mm)公式中:M:夾在螺旋夾緊機構上的夾緊扭矩Q:夾緊力r:螺紋的平均半徑ψ:螺紋升角tanψ=np/2πrφ:螺紋摩擦角tanφ=f,一樣f=0.178,則φ=100f1:支承表面的摩擦系數,一樣f=0.15~0.3ξ:支承表面摩擦力矩的運算力臂,隨支承表面的形式而改變,其表按《金屬切削機床夾具設計手冊》表3-22查。先預選用M20的螺紋,查得:螺紋的平均半徑r為9.19,螺紋螺距P為2.5,螺紋升角ψ為2029,,ξ為1/3D0,f=0.2。則能夠運算扭矩:M=Q[rtg(ψ+φ)+ξf1]=Q[rtg(ψ+φ)+ξf1]=1890[9.19tg(2029,+100)+3×0.2]=5144(N)能夠選擇M20的螺紋做為夾緊裝置的夾緊結構。4、定位誤差分析(1)定位元件尺寸及公差的確定。夾具的要緊定位是后塊燕尾槽,該定位槽尺寸與公差現規定為與本零件在工作時的尺寸與公差相同。(2)運算φ25孔的中心線與端面平行度誤差。燕尾槽的尺寸為50,公差為正負0.012。由于在制造夾具時燕尾槽不可能達到完全要求,需要有一定的偏差,但保證在公差范疇就能夠了,燕尾槽的支撐塊公差尺寸為正負0.015,則:Bbax=0.012-(-0.015)=0.017即最大側隙能滿足零件的精度要求。5、夾具設計及操作講明如前所述,在設計夾具時應該注意提升勞動生產率。本工序為粗加工,切削力較大,為了夾緊工件,就需要足夠的夾緊力。選把工件的燕尾槽扣緊夾具中的頂塊,本夾具設計有兩個螺紋頂塊,加工時要旋檸兩個螺紋夾緊工件。6、夾具的三視圖:(附零件圖)圖3.22-φ25鉆削夾具總裝圖附夾具裝配圖及夾具零件圖。鉆φ7、沉孔2-φ11鉆削夾具設計本工序為鉆φ7、沉孔2-φ11孔,由于此加工在斜面上,斜面又在與上面成60度的斜角上,如果沒有專用夾具的話,加工過程中容易顯現移動,把鉆頭弄斷,甚者工件報廢。因此,要有專用夾具,由于這幾個孔也是在組合以后加工的,認真觀看后,專門容易發覺在后塊中有一燕尾槽,如果用這燕尾槽定位的話就能夠約束五個自由度,再用一側面定位就達到完全定位。和上一夾具一樣制造一個和地面有斜60度的斜面。其三視圖如下圖:運算和上面一樣:按照《機械加工工藝手冊》表10-64,查得鉆孔的扭矩和動力公式為:P=43.4DS0.8[公斤力]M=21.4D2S0.8[公斤力毫米]其中:D:切削直徑S:進給量已知選用刀具材料:W18CR4V,D=11mm,進給量S=0.2mm代入公式能夠運算出:P=43.4DS0.8=43.4×11×20.8=346(N)M=21.4D2S0.8=2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文學理論(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體育職業學院《招投標及合同管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省長沙市雅禮集團2024-2025學年初三第5次月考試題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2025的場地租賃合同樣本
- 2025技術授權借貸合同范本
- 2025攪拌車租賃合同范本
- 2025簡約標準的房屋租賃合同
- 2025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國內競爭性招標合同
- 2025年企業安全生產知識競賽試題100題及答案
-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人教版必修二全冊知識點梳理匯編
- 鋼筋安裝三檢記錄表
- 軟件工程導論課件(第六版)(張海潘編著)(1-13章)
- 動作經濟原則手邊化POU改善
- 自有房產未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證明
- 2023-2024學年廣東廣州天河區明珠中英文學校數學三上期末聯考試題含答案
- 林木常見病害的防治-常見林木病害及其控制技術
- 智能倉儲管理實戰手冊
- 醫院化驗單模板 血常規
- 中考英語時態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 中國各地特色皮蛋
- 提高住院病歷完成及時性持續改進(PDCA)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