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青山區(qū)中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3-2024學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青山區(qū)中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3-2024學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青山區(qū)中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3-2024學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青山區(qū)中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3-2024學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青山區(qū)中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青山區(qū)中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觀察下面圖片所示內容反映的歷史發(fā)展趨勢是A.中央集權的弱化B.重文輕武C.地方權力的加強D.皇權的強化2.我國古代史上結束分裂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朝代有()①秦朝②西漢③西晉④宋⑤隋⑥唐⑦元⑧明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③⑤⑦ D.①④⑦3.下圖中所反映的經濟建設成就是我國工業(yè)發(fā)展史上的奇跡之一,使長春市成為我國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工業(yè)城市。該成就出現(xiàn)于A.20世紀50年代B.20世紀60年代C.20世紀70年代D.20世紀80年代4.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他的代表作有膾炙人口的《受戒》和《大淖記事》等,請問這位作家是A.阮元 B.鄭板橋 C.魯迅 D.汪曾祺5.“世界厭倦了流血,它在尋找解脫苦難的辦法。我為印度獨特的方式而驕傲,它教會世人如何擺脫暴力引起的混亂。”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卡德納斯改革 B.印度獨立 C.凱末爾革命 D.非暴力不合作運動6.比較是掌握歷史知識的基本技巧之一。近代歷史上,清王朝先后與列強簽訂了《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等一系列條約。下列關于這兩個條約的共同點敘述正確的是:①條約的簽訂都有日本參與②都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③都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④都加重了中國人民的經濟負擔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A.薩拉熱窩事件B.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zhàn)C.德國突襲波蘭D.太平洋戰(zhàn)爭8.1876年,李鴻章說:“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他強調興辦(

)A.軍事工業(yè) B.民用工業(yè) C.新式海軍 D.新式學堂9.主席在2018年上合青島會上說:“各國只有加強團結協(xié)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開放包容、共贏共享的伙伴關系,才能實現(xiàn)持久穩(wěn)定和發(fā)展。”以下史實中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①薩拉熱窩事件②北約、華約對峙③歐盟的建立和發(fā)展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研究1840-1949年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的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從某個時期開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這一轉變,開始于()A.五四運動 B.中國共產黨成立 C.中共二大 D.南昌起義11.揚州是我們美好生活的家園。揚州這個地名最早出自于A.《揚州畫舫錄》 B.《史記》 C.《資治通鑒》 D.《禹貢·尚書》12.學習歷史要注意歸納與總結。下圖是陳老師上課時的板書設計,請你為該板書內容設計一個恰當?shù)闹黝}A.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B.改革開放C.中國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D.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13.每周一的早晨,我們都要舉行升國旗儀式。把五星紅旗定為新中國國旗的會議是()A.中共一大 B.十一屆三中全會C.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D.遵義會議14.1922年,蘇聯(lián)成立。最初加入蘇聯(lián)的加盟共和國包括A.俄羅斯聯(lián)邦B.烏克蘭C.外高加索聯(lián)邦D.白俄羅斯15.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是()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16.歷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通過下圖所示文物,我們可以了解哪一時期的歷史A.商朝B.秦朝C.西漢D.唐朝17.下表是清朝前期康熙到嘉慶年間土地與人口變化表。據(jù)此可以推知()年代人口(億)耕地面積(萬畝)康熙六十年0.25673564雍正十二年0.27389013乾隆十八年1.02770811嘉慶十七年3.61679152A.人地矛盾越來越嚴重B.康乾盛世促進了農業(yè)的發(fā)展C.傳統(tǒng)經濟政策受到西方入侵的影響D.土地兼并問題日益突出18.太平天國運動遇到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次農民戰(zhàn)爭都不曾遇到過的新情況。這個新情況是A.反封建的同時還擔負起反侵略的歷史使命 B.敵人長期封鎖C.中央軍隊與地方武裝聯(lián)合絞殺 D.內部變亂導致分裂,由勝轉衰19.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后啟青銅銘文,現(xiàn)代漢字由它演變而來。材料中的“它”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隸書20.20世紀初,上海閘北一家蟲鳥店曾經貼出一副對聯(lián):“三鳥害人,鴉雀鴇;一群賣國賊,鹿獐螬”。此時,發(fā)生了()A.中國參加“一戰(zhàn)” B.《二十一條》簽訂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21.2017年5月14日,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指出:古絲綢之路跨越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古絲綢之路跨越的“兩河流域”誕生了()A.埃及文明 B.巴比倫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臘文明22.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拉開帷幕。各國代表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享合作成果。其中的“一帶”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古代,絲綢之路是()A.鄭和下西洋的主要通道B.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梁C.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D.連接中國南北的交通大動脈23.2015年10月,因發(fā)現(xiàn)了青蒿素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是()A.鄧稼先 B.袁隆平 C.楊利偉 D.屠呦呦24.2006年2月27日,當局執(zhí)意拋出“終統(tǒng)論”,再次試圖挑釁兩岸關系、分裂國家,這一行徑遭到普遍反對。下面對問題的認識,正確的是:①“一國兩制”是兩岸統(tǒng)一的最佳方式②祖國統(tǒng)一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③曾經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統(tǒng)治,抗戰(zhàn)勝利后回到祖國懷抱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③④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1921年,列寧實施__________,促使國民經濟穩(wěn)步發(fā)展;1933年,美國實施____________,逐步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26.讀“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在(地名)爆發(fā)的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次農民大起義。項羽率領起義軍在中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劉邦抓住有利時機,率軍直抵秦都,秦朝統(tǒng)治者被迫投降。27.“逢十紀念”是中國和世界各國的傳統(tǒng)。60年前,在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朝鮮和蘇聯(lián)歷史上都出現(xiàn)很多大事,請根據(jù)提示做答。開啟新中國工業(yè)化道路,奠定新中國的工業(yè)基礎。________標志著歷時三年多的朝鮮戰(zhàn)爭以朝中人民的勝利而告結束。________蘇聯(lián)開始解決斯大林模式遺留問題,但成效不大。________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jù)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4世紀,一場重視繼承古代文化遺產,追求個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運動到來了,人文主義開路。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相繼取得了璀璨而輝煌的成就,群星閃爍。燦若霓虹。﹣﹣摘編自《圖說天下,世界歷史系列》材料一中“思想解放運動“是指哪運動?試舉一例英國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時隔五百年后,在英國倫敦因一思想的誕生使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一思想是什么思想?材料二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借越權力,為非法權力。﹣﹣摘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材料二所示文獻標志著該國建立了什么政權?穿越時空的隧道200多年后的該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說明該國什么制度的建立,最早推行該制度的國家是哪個?材料三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條法律是公共意識的表現(xiàn),法律對所有的人,無論是實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人權宣言》根據(jù)材料二,概括《人權宣言》的核心內容。而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的文件是什么文件?材料四1903年12月17日上午,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兄弟帶著他們的飛機來到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一片沙灘上,飛機上的奧維爾緊緊抓住操縱桿。伴隨著發(fā)動機的轟鳴聲,螺旋槳開始旋轉,飛機向前滑動,越來越快,最終升空。﹣﹣摘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據(jù)材料三回答,材料中的“飛機”使用的動力機是什么?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怎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29.(6分)歐洲文明歷史悠久,曾輝煌一時,在世界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的發(fā)展跌宕起伏,影響深遠。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材料一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模范,而不是我們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shù)人手中。——伯里克利在陣亡將士國葬典禮上的演說材料一中“我們的制度”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材料中的“全體公民”指那些人?他們可以通過參加什么最高權力機構來決定國家的重大問題材料二

14世紀,一場重視繼承古代文化遺產,追求個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運動到來了,人文主義開路、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相繼取得了璀璨而輝煌的成就,群星閃爍,燦若霓虹。——摘編自《圖說天下?世界歷史系列》材料二中的“思想解放運動”指的是什么運動?據(jù)所學知識,這場運動開始于哪里?代表了當時哪一社會階層反對封建統(tǒng)治、要求自由的愿望?材料三(1)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近來以國王權威擅自廢除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出自英國的哪一重要文件?使英國確立了什么樣的政體?法國大革命中的《人權宣言》宣告了什么基本原則?材料四1750-1914年間,歐洲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優(yōu)勢地位轉變?yōu)槭澜缧缘陌詸啵?9世紀末,歐洲勢力控制了大部分亞洲和幾乎整個非洲地區(qū)……三個歷史進程——革命、工業(yè)化及帝國主義——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歐洲人……何以逐漸地控制了世界。——[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著《新全球史》根據(jù)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歐洲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優(yōu)勢地位轉變?yōu)槭澜缧缘陌詸唷钡恼魏徒洕蛩亍2牧衔逦鳉W六國在20世紀50年代創(chuàng)建了共同市場,從那時起到21世紀開始之際,歐洲統(tǒng)一進程成就顯著。1957年建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1965年成長為歐洲共同體,1991年簽署《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后進而發(fā)展成歐洲聯(lián)盟……自愿采用一種共同貨幣……提出繼續(xù)發(fā)展共同的外交與防務政策……即使如現(xiàn)在這個樣子,也已經成為經濟與政治合作的前所未有的模板,歐洲已經為之大變。在經歷了延續(xù)幾個世紀的戰(zhàn)爭歲月以后,歐洲大陸已經到達一個歷史的轉折點,很難想象幾個主要國家之間再有戰(zhàn)爭。——[美]R·R·帕爾默《現(xiàn)代世界史》材料五中的“共同貨幣”指的是哪一種貨幣?根據(jù)材料五說明“很難想象幾個主要國家之間再有戰(zhàn)爭”的主要原因。30.(7分)現(xiàn)代的旅游是由古代的游歷等活動演變而來,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時期人物游歷及成就春秋孔子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思想,他的核心思想是:①西漢張騫出西域,到達很多國家,加強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聯(lián)系。②玄奘西游天竺,研習佛法,并將沿途的風土人情等介紹到中國。明朝鄭和七下西洋,到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其意義是:③(1)以上表格中,①、②、③處分別填寫什么內容?“一帶一路”是對古代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以上人物中曾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做出貢獻的是誰?河南省是旅游大省,境內有很多人類文化遺產,請你推薦其中一個著名景點并說明推薦理由。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D【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和材料可知,題中圖片信息反映了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由六部分理朝政、清雍正帝設置軍機處,它們反映的歷史發(fā)展趨勢是皇權高度膨脹。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2、C【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xù)滅掉六國,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期諸侯割據(jù)混戰(zhàn)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581年楊堅建立隋朝,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滅亡南方的陳,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因此①⑤符合題意,由此可排除沒有①⑤的ABD選項,只有C選項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本題以實現(xiàn)從長期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朝代為切入點,屬于組合型選項題,優(yōu)先使用排除法可快速得出答案。3、A【解析】根據(jù)圖片內容可知,這是我國生產的第一輛汽車,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了第一輛汽車。一五計劃的時間是1953年到1957年,所以A項符合題意,故選A。4、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蘇省高郵市,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受戒》和《大淖記事》是他的代表作。故D符合題意;阮元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經史、數(shù)學、天算、輿地、編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造詣,被尊為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故A不符合題意;鄭板橋是清朝著名的畫家,故B不符合題意;《受戒》和《大淖記事》不是魯迅的代表作,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5、D【解析】

根據(jù)所學可知,圣雄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反抗英國殖民統(tǒng)治,其特點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它打擊了英國殖民統(tǒng)治,鼓舞人民士氣。結合材料“世界厭倦了流血,它在尋找解脫苦難的辦法”“我為印度獨特的方式而驕傲”可知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故D項正確。卡德納斯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是20世紀初墨西哥革命后的護憲運動發(fā)展到頂點的標志,A項錯誤。印度獨立是通過暴力的方式,B項錯誤。凱末爾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土耳其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瓜分、捍衛(wèi)民族獨立主權和建立民族國家為目的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C項錯誤。AB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點睛】本題考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結合材料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特點進行分析即可。6、D【解析】

依據(jù)題干《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都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都有日本參與,都有賠款的內容,加重了中國人民的經濟負擔,①②④符合題意;《辛丑條約》沒有破壞中國的領土完整,③不是二者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排除含有③的ABC三項;故選D。7、B【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導火線,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zhàn)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標志,德、意、英卷入戰(zhàn)爭表明戰(zhàn)爭規(guī)模的迅速擴大,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導致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各國之間矛盾尖銳,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所以B符合題意,A不符合題意,CD項二戰(zhàn)時期的,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睛】要注意區(qū)分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過程及影響。8、B【解析】

依據(jù)題干中的時間(1876年)、人物(李鴻章)和“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以及所學可得知,為此,他強調興辦民用工業(yè)。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又提出了求富的口號,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B符合題意。軍事工業(yè)與題干“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不符,A不符合題意。新式海軍、新式學堂的創(chuàng)辦不是針對“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的,CD不符合題意。所以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睛】準確把握基礎知識,熟記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目的、口號、內容及意義等。9、B【解析】

依據(jù)題干“各國只有加強團結協(xié)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開放包容、共贏共享的伙伴關系,才能實現(xiàn)持久穩(wěn)定和發(fā)展。”,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火線,故①不符合題意。北約、華約對峙反映了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zhàn)對抗,故②不符合題意。歐盟的建立和發(fā)展反映了二戰(zhàn)后歐洲國家的團結與聯(lián)合,故③符合題意。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反映了中國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加強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合作與交流,故④符合題意。故選B.③④。10、B【解析】

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此以后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B項符合題意;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A項不符合題意;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確的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C項符合題意;南昌起義打響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11、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揚州歷史的準確識記。“揚州”作為地名已很古老,最早出現(xiàn)在大禹時代。大禹將當時的中國劃為九州,其中一個州就是揚州。中國最古老的歷史文獻《禹貢·尚書》中就有記載:“淮海惟揚州”。故選D。考點: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禹貢·尚書》·《尚書·禹貢篇第一》(課標外)12、B【解析】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是改革開放的開端;我國的改革最早從農村開始的,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我國在城市改革的重點是國有企業(yè)改革;設立經濟特區(qū)也是發(fā)生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故選B。考點:人教版八年級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13、C【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大會制定了《共同綱領》,大會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會確定五星紅旗為新中國的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北平改名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新中國采用公元紀年.大會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14、ABC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成立,簡稱“蘇聯(lián)”。當時加入蘇聯(lián)的有俄羅斯聯(lián)邦、外高加索聯(lián)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四個加盟共和國。所以ABCD符合題意,故選擇ABCD。15、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史實,十一屆三中全會形成了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實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點。使我國進入了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為主要任務的歷史新時期。考點: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的歷史轉折16、A【解析】

仔細觀察圖片可知,圖片是商朝的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朝青銅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zhèn)國之寶“的美譽。因而通過題干圖片文物,我們可以了解商朝的歷史。故正確答案為A。BCD均與題干圖片無關,故選A。17、A【解析】

依據(jù)表格給出的數(shù)據(jù)表明人地矛盾越來越嚴重。清朝前期統(tǒng)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使經濟發(fā)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人口的數(shù)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長。到康熙時,全國人口總數(shù)已達1.5億。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fā)展到1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1/1.人口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許多問題。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漸突出,隨之而來的是進一步開荒墾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地力下降。龐大的人口也造成傷害壓力,影響了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所以A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BCD三項均從表格中體現(xiàn)不出來,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18、A【解析】依據(jù)所學知識分析選項可知,BCD三項都不算是農民運動面臨的新問題,內部變亂導致分裂,在中國農民戰(zhàn)爭中屢見不鮮,比如隋末瓦崗軍中李密殺掉翟讓導致最后的分裂而失敗;中央與地方武裝的聯(lián)合圍剿,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就是在東漢政府和各地豪強地主的聯(lián)合絞殺下失敗的;滿漢地主階級勾結鎮(zhèn)壓,嘉慶年間的白蓮教起義主要就是靠各地的漢族地主武裝去鎮(zhèn)壓的。因此BCD項都可以排除。A項反封建的同時還擔負起反侵略的歷史使命,是近代中國開始受到西方列強入侵以后,是以往任何一次農民戰(zhàn)爭都不曾遇到過的新情況。故選A。

點睛:太平天國運動是在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下失敗的。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清政府認識到太平天國是心腹之患,是與之對立的政權,要維護清朝統(tǒng)治,必須滿足洋人利益,依靠洋人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西方侵略者也認識到,只有維護清朝統(tǒng)治,才能保證不平等條約的實施。因此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中外反動勢力正式勾結起來,共同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19、A【解析】

依據(jù)題干“現(xiàn)代漢字由它演變而來”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漢字的形體指漢字的書寫體態(tài),現(xiàn)代漢字由甲骨文演變而來的,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上承原始刻繪符號,后啟青銅銘文,A項符合題意;金文、小篆、隸書是漢字以后的演變形式,BCD三項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20、D【解析】

從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賣國”“鹿、獐、螬”,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陸宗輿、章宗祥、曹汝霖,這是五四運動時期的一副對聯(lián),反映了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反映的是五四運動中聲討賣國賊。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1、B【解析】

依據(jù)所學可知,埃及文明位于尼羅河流域,巴比倫文明位于兩河流域,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希臘文明屬于西方文明。ACD和題文的內容無關,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22、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絲綢之路的有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西漢張騫通西域的基礎上,西漢開創(chuàng)了絲綢之路。古代的“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fā),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qū),運到西亞,再轉運歐洲。“絲綢之路”成為橫穿歐亞的陸上交通要道。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選擇C。【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23、D【解析】

依據(jù)題干“2015年10月,因發(fā)現(xiàn)了青蒿素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鄧稼先是兩彈一星的元勛,故A不符合題意。袁隆平因培育雜交水稻而聞名,故B不符合題意。楊利偉是中國第一位飛天航天員,故C不符合題意。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理由是她發(fā)現(xiàn)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故D符合題意。故選D。24、C【解析】

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一國兩制”是兩岸統(tǒng)一的最佳方式;祖國統(tǒng)一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1895年,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占了,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回歸。所以曾經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統(tǒng)治,抗戰(zhàn)勝利后回到祖國懷抱;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確,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在結束了國內戰(zhàn)爭之后,為恢復被戰(zhàn)爭嚴重破壞了的經濟,蘇俄于1921年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為應對嚴重的經濟危機,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tǒng)后,立即實行新政,《全國工業(yè)復興法》是整個新政的核心和基礎。新政開創(chuàng)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guī)模干預經濟的先河。26、(1)大澤鄉(xiāng)一或1(2)巨鹿(3)咸陽【解析】

依據(jù)題干“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結合所學知識,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為(1)公元前209年,在大澤鄉(xiāng)(地名)爆發(fā)的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2)項羽驍勇善戰(zhàn),率領起義軍在巨鹿之戰(zhàn)中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3)劉邦抓住有利時機,率軍直抵秦都咸陽,公元前207年,秦朝統(tǒng)治者被迫投降。27、一五計劃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赫魯曉夫改革【解析】

(1)依據(jù)所學可知,1953---1957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2)依據(jù)所學可知,20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侵略者打到鴨綠江邊,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城市,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安全,所以,中國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決定。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了這場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3)依據(jù)所學可知,1953年赫魯曉夫上臺開始進行改革。赫魯曉夫主要針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經濟、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在農業(yè)方面,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降低交售定額,擴大農業(yè)企業(yè)的自主權;大面積開墾荒地,大力推廣種植玉米。但是改革并未觸及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本身,而只是小修小補,成效不大。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jù)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文藝復興;牛頓;馬克思主義。(2)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體;福利制度;德國。(3)自由、平等;《獨立宣言》。(4)內燃機。(5)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培養(yǎng)勇于探索,不屈不撓的品質。【解析】

(1)依據(jù)材料信息“14世紀,一場重視繼承古代文化遺產,追求個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運動到來了,人文主義開路”可以看出,材料一中“思想解放運動“是指文藝復興。英國科學家牛頓提出了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被譽為“科學之父”1848年,馬克思主義誕生,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銳利思想武器,使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2)依據(jù)材料信息“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借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出自《權利法案》,《權利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證,英國建立起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政體。200多年后的英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說明英國福利制度的建立,最早推行福利制度的國家是德國。(3)依據(jù)材料信息“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條法律是公共意識的表現(xiàn),法律對所有的人,無論是實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可以看出,《人權宣言》的核心內容是自由、平等。1776年頒布的《獨立宣言》,宣揚獨立、自由、平等,被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4)依據(jù)所學可知,材料中的“飛機”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它使用的動力機是內燃機。(5)開放性題目,應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培養(yǎng)勇于探索,不屈不撓的品質。29、(1)文藝復興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公民大會。(2)人文主義。意大利資產階級(3)《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4)政治因素: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經濟因素:工業(yè)革命、第二次工業(y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