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歷史選考模擬及答案_第1頁
2021新高考歷史選考模擬及答案_第2頁
2021新高考歷史選考模擬及答案_第3頁
2021新高考歷史選考模擬及答案_第4頁
2021新高考歷史選考模擬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新高考選考歷史模擬題

1.對比圖1、圖2長城與城防分布的變化,可推知秦朝

權力高度集中

2.漢代皇帝的敕令如果上升為法律,必須有嚴格的立法程序。未經立法程序制定的敕令,

通常沒有法律效力,只是單純的行政命令,適用一次即宣告失效。這體現出漢代

A.奉行依法治國的原則B.敕令缺乏法律效力C.皇權受到一定的制約D.形成

完備的法律體系

3.下圖是某學者綜合考慮“社會穩定”“經濟業績"''科技進步”“思想發展”和“疆域

變化”等因素繪成的《中國歷代興衰圖》(局部)。以下對①、②、③、④各朝代在圖中高點

疆域廣闊

C.③一社會動蕩、思想停滯、科技落后D.④一社會穩定、經濟停滯、思想活躍

4.王陽明說;“求諸心而得,雖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為非也求;諸心而不得,

雖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為是也”。“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學,天下之公學也,非朱

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逼溲哉摰闹饕饬x在于

A.鼓勵獨立的理性思考和價值判斷B.掀起了明清時期的思想解放運動

C.宣揚了王陽明的平等和叛逆思想D.否定了孔子、朱子等儒學的權威

5.學者李伯重認為,明清時代江南一些市鎮出現了甲.期“工業化”,“(手)工業在經濟

中所占的地位日益重要,甚至超過了農業所占的地位。”下列選項可以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A.蓋邑布(無錫棉布)輕細不如松江

B.其地(桐鄉)人多而田少,往往佃于他處

C.(塘棲)官道舟車之要沖,絲縷粟米皆聚貿于此

D.(嘉定)僅種木棉一色,以棉織布,以布易銀,以銀汆米

6.在北洋海軍的建設中,李鴻章寧愿花費巨資從外國購買輪船,也不愿意從福州船政局

購買;左宗棠西征前,寧可在蘭州設立制造局,委托商人從國外購買軍火,也不肯把訂單交

給金陵機器局或江南制造局。這種現象說明

A.外國軍備價格低廉B.洋務派已完全淪為列強在華代理人

C.國內市場相對混亂D.洋務運動缺乏堅強領導和統一規劃

7.據統計,某時期京師大學堂購買的西方教科書中,社會科學和人文類421部,約占總

數的73%,自然科學、應用科學類153部,約占總數的270-/0。譯學館所藏教學用書中自然

科學、應用科學為253部,約占45%,社會科學和人文類300部,約占55%。這種情況

A.為維新變法運動奠定一定基礎B.說明向西方學習進程逐步深入

C.延續以往重文輕理的文化傳統D.反映出廣大民眾迫切渴求西學

8.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過了《世界大勢與中國共產黨》、《民主的聯合戰線》、《中

國共產黨加入第了國際》、《工會運動與共產黨》、《國際帝國主義與中國和中國共產黨》、《

少年運動問題》、《婦女運動》等決議。這說明此時的中國共產黨

A.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B.成為國民革命運動的中流砥柱

C.找到實現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D.依據國內外形勢制定革命政策

9.1938年,抗日軍政大學發布的《招生簡章》規定,入學資格“不分黨派,不分信仰,

不分性別……如有各地抗日救國團體的介紹更可優予取錄”,申請人在“各報名地初試,延

安本校復試”。這一規定旨在

A.提高邊區人民文化素質B.推動抗日救亡運動興起C.促成民主聯合政府建直D.適

應民族戰爭形努需要

10.羅馬法學家吉拉爾從下表所示的三個角度來論證《十二銅表法》的真實性。其研究

過程表明

角度具體論述

歷史學羅馬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多有《十二銅表法》的記載,且常引用其律文

法學《十二銅表法》的內容適用于公元前5世紀農村公社解體后的自然經濟社會,而

不適用于公元前2世紀末手工業和商業已有了相當發展的羅馬共和國時代

語言學《十二銅表法》條文所用的文字都是當時的古拉丁文,與公元前2世紀所習用

的拉丁文體裁大不相同

A.綜合多種歷史敘述可確認歷史事實B.完整的歷史文本記錄最真實

C.多角度多領域的研究互證更加可信I).文學作品中的記錄更為準確

11.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把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現稱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

革稱為“黎明之曙光以后繼起的光照萬物的太陽”。黑格爾之所以這樣評價是因為宗教改革

A.創立了許多新的宗教派別B.進一步推動了歐洲的社會變革

C.提出了許多新的宗教觀點D.使社會各階層破除了宗教迷信

12.1701年,英國頒布了《王位繼承法》,其第三條規定:“凡生于英格蘭、蘇格蘭或愛

爾蘭所屬自治領或領土之外的人……對于國會平民院提出的彈劾,不得憑恃英王赦免進行抗

辯。”該規定的日的是為了

A.取消外邦人的公民權B.廢除國會彈劾權C.進一步限制英王權力D.擴大

議會立法權

13.有歷史學家感慨:“為什么工業化浪潮不是在法國之后穿過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

爾及利亞呢?是地中海太寬闊了嗎?果真如此,那么為什么又能橫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開

花?”這主要說明

A.海洋國家比大陸國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B.地緣是推動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因素

C.工業化進程主要發生于歐洲與美洲地區D.國情是影響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因素

14.下表是蘇俄(聯)20世紀20年代經濟發展狀況表。據此可知

年份發展狀況

1922-1923年工業品價格猛漲,引發市場混亂,觸發銷售危機

1924-1926年農民暴動食品價格上漲,導致工人不滿

1927-1928年農產品收購危機

A.新經濟政策的實施過程步履維艱B.余糧收集制的擴大導致農民不滿

C.農業集體化的確立引發農民暴動D.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使工農受損

15.1961年,肯尼迪就任美國總統后,提出“一手抓橄欖枝、一手抓箭”的戰略,向發

展中國家派出由教師、醫生、護士、農業專家和工程師等組成的志愿者組織一一“和平從”,

借以在亞非拉籠絡人心并控制這些地區。這表明肯尼迪政府

A.放棄了冷戰遏制政策B.致力于世界和平與發展

C.推行極端的戰爭政策D.仍然推行冷戰遏制戰略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55分

16.(14分,下列畫像石拓片反映了漢代的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圖1鼓樂食饗(左)樓閣(右)

圖2車騎征戰、舞樂百戲(上)投壺(下)

題材一題材二

圖7周公輔成王

圖8西門豹除巫治鄴(上)二桃殺三十(F)

題材三題材四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四個題材反映的漢代社會生活狀況,并綜合分析其成因。

(14分)

17.(16分)《戊戌奏稿》是1911年康有為逃亡日本后出版的其在戊戌變法期間的各種

奏疏??涤袨榈挠嘘P奏疏,尤其是對開國會、設議院具體主張的奏疏,其真偽在學術界頗有

爭議。學術界有許多學者認為康有為在變法時期有許多偽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百日維新失敗后,康有為所著《戊戌奏稿》中所收錄的代替闊普通武所擬的《請定立憲

開國會折》(所署時間為戊戌年六月)稱:

“臣竊聞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國民共議一國之政法

也。蓋自三權鼎立之說出,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入主總之,立定憲法,

同受治焉。人主尊為神圣,不受責任,而政府代之?!薄胺蛏蠋焾蛩慈?,外采東西強國,

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

據第一歷史檔案館光緒=十四年(戊戌年)七月三日軍機登錄檔所載:“內閣學士闊普通

武折,請設議院由……恭呈慈覽。”闊普通武所上原折,至今仍完好無損。該折云:

“奴才竊思欲除壅蔽,英如仿照泰西,設立議院。……擬請設立上下議院,無事講求時

務,有事集群會議,議要由總理衙門代奏,外省由督撫代奏??尚姓?,酌用;不可行者,置

之。事雖議于下,而叮否之權仍操之自上,庶免泰西君民爭權之弊?!?/p>

另,《戊戌奏稿》中之《請定立憲開國會折》在戊戌年軍機登錄檔與軍機錄副、宮中檔

里均未見此折。但在《康南海自編年譜》中卻記載:

“內閣學士闊普通武嘗上疏請開議院,上本欲用之。吾于日本變政考中,力發議院為泰

西第一政,而今守舊盈朝,萬不可行。”又云:“復生(譚嗣同)、敦谷(林旭)又欲開議院,

吾以舊黨盈塞,力止之。”

根據材料和有關知識,指出《戊戌奏稿》中《請定立憲開國會折》是偽作的理由,并評

述康有為對開國會、設議院態度的變化。(16分)

18.(12分)下表是中國GDP和各產業附加值及勞動生產率年平均增長率。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時間

項目年平均增k1952年?1978年1978年?1995年1995年~1999年

--0長率

GDP6.1%9.9%8.3%

農業2.1%5.1%3.7%

工業11.5%12%10.3%

嬴務業

5.5%11.8%8.2%

勞動生產率3.5%7.1%7.3%

——摘編自《建國以來經濟發展記錄(1949-2001》>

運用材料和正確方法,繪制中國CDP和各產業附加值及勞動生產率年平均增長率的折線

圖,并對三個時間段的數據變化分別加以說明。(12分)

19.(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美國的第一次移民高潮發生在1820年至1860年,這期間移民總數高達500萬,移民主

要來自西歐、北歐、被販賣到美國的非洲黑奴和少數來美國淘金的中國人。第二次移民高潮

是從1861年到1880年,約有500萬移民來到美國。內戰之后美國迎來了工業化的高峰期,

勞動力需求旺盛,1864年國會通過了《鼓勵外來移民法》,為從歐洲招募熟練工人來美國工

作,一些企業還組團赴歐洲招聘。第三次高潮從1881年到1920年,這一階段美國政府多次

立法吸引來自歐亞非和拉美等地的移民,移民人數猛增到2350萬。

經過三次移民高潮,到1920年,美國的人口總數首次超過1億。在移民潮中,美國坐

享其成,無需教育和培訓就從歐洲得到成千上萬的熟練工人。據統計,1871?1892年間,

來自西歐和北歐的移民中,有大約23%是熟練工人,他們帶來了鋼鐵、紡織等工業技術,成

為美國工業革命的重要技術力量。

移民改變了美國的命運,巨大的移民浪潮豐富了美國的文化,同時引發了排外逆流。

一一摘編自《美國移民的歷史》等

談談你對美國歷史E移民浪潮的理解。(13分)

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5:CCAAD6-10:DBDDC11-15:BCDAD

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55分)

16.(14分)

狀況:題材一:表現了貴族的奢侈享樂生活與尚武之風,反映了人們對富足生

活的熱愛和向往。題材二:描繪的是一二牛一人犁耕法和商業的繁榮,反映了生產

力進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題材三:反映了尚學重教的風氣.以及儒學的傳播和儒

家思想受到尊崇。題材四:宣揚尊崇正統、忠君、守禮、盡責的思想,以鞏固君主

專制,國家強化對地方的社會治理。(8分)

成因:西漢時期國家統一,政治穩定,中央政府強大,國家治理能力不斷提高。

(2分)

社會發展,經濟繁榮,國家重視對農業技術的改進。(2分)漢代實現了思想統

一,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官學教育體系,促進了文化教育的

繁榮。(2分)

17.(16分)

理由:

從史料來源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闊普通武所上原折是第一手史料,為本

人撰寫,在軍機有明確記錄檔,且原折至今仍完好無損;康有為《戊戌奏稿》是逃

亡日本后整理的,在戊戌年軍機登錄檔與軍機錄副、宮中檔里均未見此折。(2

分)

從內容看:二者主張顯然不同。闊普通武所上原折雖然主張開議院,但其內容

與康有為完全不同,并且仍然認為皇帝應該掌握大權;康有為代替闊普通武所擬

的《請定立憲開國會折》明確提出立憲法開國會,實行三權分立,是一種近代資本

主義政體。(2分)

從康有為的自述來看:在《康南海自編年譜》中康有為明確說明奏折是闊普

通武所上,并且也有明確反對開議院的表述,說明康有為在維新變法期間根本不

主張設議院,更不可能主張開國會。(2分)

《奏稿》中所收錄的《請定立憲開國會折》,決非康有為在百日維新期間所

作,乃是逃亡日本之后補綴的,是偽作。(2分)

評述:隨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壯

大,西方先進思想的進一步傳播,康有為提出了一系列變法主張。(2分)

甲午戰后,康有為積極呼吁“設議院”、“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大開

國會”,以此推動變法進行。(2分)

百日維新中,康有為為了減少變法阻力,出于斗爭策略的需要,放棄了維新派

開國會、實行君主立憲的部分主張,反映了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軟弱性與妥協性。

(2分)

變法失敗后,康有為頑固堅持?;柿觯鲝埓箝_國會、立行立憲、限制君權,

妄圖以立憲取代革命,以此阻止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同時敦促清廷盡

快實行立憲。(2分)

18.(12分)

(說明:三個時間段標注正確,得1分;百分比設置合理得1分;項目中三個率

標注齊全.正確得3分。學生可加圖注,也可有其他繪制方法,只要表意準確即可

相應得分)

說明:1952年~1978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和工業化的實施我國生產關系得

到了調整,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升。農業和工業生產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

工業生產更是突飛猛進,與之相對應的服務業水平也大大提高,帶動社會勞動力

生產率有了顯著的增長。在此基礎上,我國GDP水平以年均6.1%的水平高速增長。

(3分)

1978年~1995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

進一步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推動我國各項產業、勞動生產率和GDP水平高速增

長。(2分)

1995年~1999年,隨著中國經濟體量持續增大以及國際經濟競爭的不斷加劇,

中國經濟有關指標發展有所放緩,但仍然高位平穩發展。(2分)

19.(13分)

理解:美國政府鼓勵移民.移民來源地區廣泛,吸引大量移民涌入。(2分)移

民浪潮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熟練技術工人和廣闊市場,推動

了美國歷次工業革命和技術革命的深入開展,促進了美國工業化的進程和經濟的

迅速發展,為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和世界超級大國奠定物質基礎。(4分)

移民也帶來了開放多元的思想文化,美國能夠吸收來自歐洲、非洲亞洲和拉丁美

洲等地的文化,增加了文化的多樣性,使美國形成了多元的移民文化,給美國社會

帶來創新活力,對美利堅民族性格的形成產生深刻影響,為美國的崛起和騰飛提

供了精神支持。(4分)

但是,移民也給美國社會帶來了長期深遠的負面影響,出現了白人至上、種族

歧視、宗教對立、文化沖突等社會問題,使美國社會的文化認同始終存在著不同

族群間的矛盾與沖突。(3分)

(若有其他觀點和解釋,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1?【解析】本題必備知識涉及秦代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通過兩幅圖片切入,考查時空觀念

與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題干中長城與城防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戰國時期各國邊界上所修的防

御設施在秦朝時基本被拆除,同時秦朝北部邊防線上長城的分布也發生了變化,可知此為秦

朝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故C正確。圖1到圖2反映了由從分裂到統一,并不能推知秦朝的

階級矛盾有所緩和,排除A項;秦統一后加強了對北方少數民族的防范,不能推知秦朝邊

疆危機日益嚴峻,排除B項;秦長城的建造反映的是維護統一、加強中央集權而非加強君主

專制,排除D項。

2.【解析】本題以漢代皇帝敕令的效力切入,主要考查核心素養中的歷史解釋。由“未經立

法程序制定的敕令,通常沒有法律效力,只是單純的行政命令,適用一次即宣告失效”,可

知漢代皇帝的敕令受到制度、立法程序等因素的制約,故選C項;中國古代政治帶有濃厚的

人治色彩,排除A項;材料提到未經立法秩序制定的敕令缺乏法律效率,但也有成為法律

的可能,排除B項;僅通過敕令就認為漢代法律已完備,表述不準確,排除D項。

3.【解析】本題以新穎的圖畫形式設置情景,綜合考查考生對古代歷史各時期發展概況的理

解。圖中①的時間所在的位置是唐朝統治的盛世時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是我國古代

史上的鼎盛時期之一,當時疆域遼闊、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社會文化開放包容,思想發展,

故選A項:②所在的時間位置是北宋時期,此時還有遼等少數民族政權與宋并立,所以疆

域不算遼闊,宋朝經濟繁榮尤其是商業,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臻于完善,科技十分發

達,排除B項;③所在的位置是南宋與金對峙時代,這一時期社會動蕩、以朱熹為代表的理

學思想達到成熟時期,所以思想發展,指南針廣泛應用于航海,科技發達,排除C項;④是

清王朝統治繁盛時期,社會穩定,經濟不斷發展,但是因為實行“文字獄”和八股取士導致

思想僵化,排除D項。

4.【解析】本題涉及的必備知識為王陽明的思想主張及評價,主要考查核心素養之歷史解釋。

由材料“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為是也”及“學非朱子、孔子之私”可知王陽明認為

孔子所言未必正確,所以不能以其是非為標準,應以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內心判斷為準繩,故

選A項;B項表述不準確,排除;王陽明的言論并沒有體現叛逆思想,排除C項;心學是對

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并未挑戰儒學權威,排除D項。

5.【解析】本題通過設置學術情景,考查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考生應具備史料實證等素養。

據材料“明清時代江南一些市鎮出現了早期‘工業化(手)工業在經濟中所占的地位日

益重要,甚至超過了農業所占的地位”,李伯重的判斷依據是江南市鎮私營手工業發達,經

濟地位重要,選項D體現嘉定紡織業興盛,推動商品貿易發展,故正確;選項A強調無錫

和松江棉布質量的對比,排除;選項B體現人地矛盾尖銳,農業租佃關系發展,不能體現出

手工業的重要地位,排除;選項C描述塘棲位于交通要地,商貿繁榮,與手工業無關,排除。

6.【解析】本題涉及的必備知識為洋務運動,體現了對核心素養中歷史解釋的考查。材料強

調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李鴻章和左宗棠不能互相配合、支持,體現了該運動缺乏統一的領導、

規劃,故選D項;“花費巨資”體現武器價格并不低廉,排除A項;洋務派購買外國軍火不

能反映成為列強的代理人,排除B項;洋務派購買外國軍火不能反映國內市場混亂,排除C

項。

7.【解析】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要求考生進行歷史解釋。材料中“社會科學

和人文類”書籍所占比重超過“自然科學、應用科學類”,說明向西方學習進程逐步深入,

不僅僅學習器物,故選B項;材料沒有反映出社會科學和人文類書籍對政治運動維新變法的

影響,排除A項;對“社會科學和人文類”書籍的重視,是救亡圖存的需要,并非延續以

往重文輕理的文化傳統,排除C項;材料京師大學堂購買的西方教科書并非滿足普通民眾對

西學的渴求,排除D項。

8.【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核心素養之歷史解釋。材料中這些決議涉及到第三國際、工會運動、

聯合戰線、少年、婦女等內容,說明中共二大根據國內外形勢制定自己的目標,內容全面、

豐富,故選D項;中共一大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排除A項;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

作,開展國民革命運動,排除B項;土地革命時期,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一一井岡山道路,

排除C項。

9.【解析】本題以抗日軍政大學《招生簡章》切入,考查歷史解釋素養。由材料“不分黨派,

不分信仰,不分性別……如有各地抗日救國團體的介紹更可優予取錄”可知這一規定擴大了

人才選取范圍,有利于推動全民族抗戰的發展,適應了民族戰爭的形勢,故選D項:材料

強調抗日軍政大學發布的《招生簡章》,與提高邊區人民素質無關,排除A項:抗日救亡運

動興起于九一八事變后,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B項;民主聯合政府提出于抗戰后期,

排除C項。

10?【解析】考查的必備知識是羅馬法。是從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切入,考查考生史學研究

的基本方法和素養。引導考生從羅馬法學家吉拉爾的治學和研究方法中獲得啟示,立意新穎

高遠,是對史料和史學方法的整理辨析、價值判斷、探究互證,體現了“考中學考、以考學

考”的高考命題理念,具有濃郁歷史味道,契合高考“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評價要求。

從題干中吉拉爾的三個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看,對歷史事物從不同的視角和領域進行綜合考

量、探究和互證,得出的結論更能夠貼近歷史真實,故C項正確。多種歷史敘述不等于歷史

真實,故A不正確。B、D兩項的表述本身錯誤。

11?【解析】考查的必備知識是宗教改革運動,考查的是與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相比,宗

教改革更為深刻的歷史作用。旨在考查考生獲取信息、理解掌握、對比分析、知識與信息整

合的能力,體現了對歷史解釋這一核心素養的考查。解答本題的關鍵對是題干中“黎明之曙

光以后繼起的光照萬物的太陽”這一觀點的理解,它說明宗教改革比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現

對社會的影響更為深遠,因為它進一步推動了思想解放,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有利于歐

洲資本主義的成長,推動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和民族國家的形成,促進歐洲社會變革運

動的廣泛開展。故B項正確。宗教改革創立了許多新的宗教派,也提出了許多新的宗教觀

點與主張,這是改革的內容,而非影響和作用,不足以支撐黑格爾的觀點,故排除A、C項。

D項本身的表述與題意不符。

12?【解析】考查的必備知識是近代英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成就。旨在考查考生閱讀理解、精

準獲取信息、整合信息、演繹推理等關鍵能力,培樹考生法律至上、法治意識、法治理念等

核心價值。材料中的關鍵和主旨是:英王不得憑恃赦免權對國會下院提出的彈劾進行抗辯,

可知《王位繼承法》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限制英王權力,故選C。A、B、D三項明顯與材料

主旨不符。

13.【解析】考查的必備知識是工業革命的擴展。命題立意的切入點是旨考查考生對工業革

命擴張深層原因的理解,考查考生閱讀材料獲取信息能力、信息的整理運用和辯證思維能力,

集中體現了對時空觀念這一核心素養的考查。題干材料表明:工業革命迅速跨過大西洋擴展

到北美,是由于先進制度的吸引與引領,實質上考查的是社會制度與經濟變革的內在聯系。

當時北美已確立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有利于工業革命的開展,故D項正確。工業革命

沒有擴展到北非,主要原因不是地緣因素,而是由于當地落后制度的阻礙,故B項錯誤。A、

C兩項的表述不全面、不準確,故排除。

14?【解析】考查的必備知識是蘇俄的新經濟政策。題干中表格材料選取的是1922?1928

年間蘇俄新經濟政策實施期間出現的問題與弊端,考查考生全面、辯證地看待歷史現象的能

力和時空觀念,引導考生突破思維定式。從表格內容可知,它描述的是新經濟政策在不同時

段的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弊端與問題,表明當時蘇俄推行新經濟政策充滿曲折,步履維艱,故

選A。而B、C、D三項均與題干主旨不符,故排除。

15.【解析】考查的必備知識是對二戰后美國推行的冷戰政策的精準理解,是對核心歷史概

念和本質的綜合考查,考查考生透過現象探究和認識其本質的能力。材料中,美國總統肯尼

迪提出“一手抓橄欖枝、一手抓箭”的和平戰略,向亞非拉地區派出“和平隊”,這一做法

是表面現象,是一種作秀手段,是假和平,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加強對這些地區的控制,是美

國繼續推行冷戰遏制政策的表現,故D項正確。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

二、非選擇題

16.【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唯物史觀、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以漢畫像石圖片切入,探尋漢代社會生活

狀況及成因。漢畫像石是雕刻在墓室、棺槨、墓祠、墓闕上的石刻藝術品,滿足了當時“事

死如事生”的精神需求,以圖像藝術的形式生動地展現了漢代歷史文化的變遷。題材一中鼓

樂食饗、樓閣、舞樂百戲,描繪了貴族的奢侈生活,車騎征戰則與當時鞏固邊防、軍功爵制

相關,蘊含了尚武精神,體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向往。題材二中的牛耕圖和集市圖

反映了生產力進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題材三中孔子見老子反映了尚學重教的風氣,講經圖

則反映了儒學地位的提升及儒家思想受到尊崇。題材四中周公輔成王、二桃殺三士宣揚了尊

正統、守臣禮,忠君盡責等觀念,西門豹治鄴等歷史故事的出現體現了當時對地方治理的重

視。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漢代的社會生活狀況與當時政

治穩定、經濟繁榮、思想統一密不可分,可從這幾個角度進行分析原因。

17.【解析】

本題按照《課程標準》“學業質量一一學業質量水平”4-3級的要求對題目進行設計,

重點考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史料實證”的能力。

在知識的考查上,對于康有為偽造一事,前有《孔子改制考》和《新學偽經考》,在

學術界早已有定論。在《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一一學業水平考試與命題建議”之“典型試

題及說明”中,對康有為偽造一事也進行了考查,其目的仍然通過相應的歷史史實,考查學

生的史料實證能力。

在指引導向上,通過本題,引導學生關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關注《課程標準》,特別

是《課程標準》中的“學業質量水平等級要求”,還要關注《課程標準》所提供的“典型試

題及說明”。

附錄1:《課程標準》“學業質量——學業質量水平”4-3級的要求:

“能夠比較、分析不同來源、不同觀點的史料;能夠在辨別史料作者意圖的基礎上利

用史料;在評述歷史時,能夠對材料進行適當的取舍:在對歷史和現實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

中,能夠恰當地運用史料對所探究問題進行論述;能夠符合規范地引用史料?!?/p>

附錄2:《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一一學業水平考試與命題建議''之"典型試題及說明”,

試題1:

材料11899年1月,康有為在回憶“公車上書”時說:“再命大學士李鴻章求和,

議定割遼、臺,并償款二萬萬兩。三月二十一日電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

啟超)鼓動各省,并先鼓動粵中公車,上折拒和議,湖南人和之時以士氣可用,乃合

十八省舉人于松筠庵會議,與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晝二夜草萬言書,請拒和、遷都、變法

三者……并日繕寫……遍傳都下,士氣憤涌,聯軌察院(都察院)前里許,至四月八日投遞,

則察院以既已用寶(光緒帝批準和約),無法挽回,卻不收。”許多論著據此認為康有為發起和

組織了“公車上書”,并將之視為資產階級改良派走上政治舞臺的標志。

——摘編自《康南海自編年譜》等

材料2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史學界對康有為的說法提出了諸多質疑。茅海建

詳細查閱清朝軍機處《隨手檔》《早事檔》《上諭檔》《電報拗《洋務4當》秋電》《交發檔》《宮中翎艮

電旨》等檔案,提出:“從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兩個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

或電奏的次數達154次,加入的人數超過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電奏反對者(反

對簽訂和約)已過其半數;在京城,翰林院、總理衙門、國子監、內閣、吏部官員皆有大規

模的聯名上書:舉人們的單獨上書也達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數達到了1555人次;舉人們

參加官員領銜的上書為7次,加入人數為135人次o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為所

稱‘不收'其上書的當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員舉人的上書共計十五件。由此可以證明,康有為

組織的十八行省公車聯名上書,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為才昧沒有去送。”

——摘編自茅海建《戊戌變法史事考二集》

問題

(1)評析材料1、2論點所依據的不同類型史料的價值。

(2)根據材料1、2,概述士大夫階層對甲午中日戰爭失敗的反應。

18?【解析】

本題設定的考查目標是學業質量水平4-2,重點考查“時空觀念”的能力。高考歷史圖

表是以數字表格或圖像、圖線變化為信息載體,通過一定的數量關系來反映歷史事物的數量

特征、變化規律及內在聯系的題目。它不僅融閱讀、判斷、理解及闡釋事物本質與內在聯系

為一體,將形象理解和抽象思維巧妙結合起來,而且因其材料精練、內涵豐富、信息量大而閱

讀量小等特有優勢,成為高考綜合能力測試的重要體現方式。

按照《課程標準》“學業質量一一學業質量水平”4-2級的要求,學生不僅要學會如何解

讀歷史圖表的有效信息,還要“能夠根據需要并運用相關材料和正確方法,獨立繪制相關

圖表,并加以說明?!耙酝挠柧氈?,我們重視了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本次試題的設計,

重在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即讓學生自己繪制圖表,并嘗試說明。這也是《課程標準》要求

的必備能力之一。

附錄1:《課程標準》“學業質量一一學業質量水平”4-2級的要求:

“在對歷史和現實問題進行獨立探究的過程中,能夠將其置于具體的時空框架下;能夠選

擇恰當的時空尺度對其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在此基礎上作出合理的論述;能夠根據需要

并運用相關材料和正確方法,獨立繪制相關圖表,并加以說明。”

附錄2:高考歷史圖表類型:

一、扇形統計圖

扇形統計圖,又稱為圓餅圖,是以圓內扇形的面積大小來表示某一歷史事物數值大小及

其變化的一種平面圖形。它主要用來顯示某一歷史事物的總體或內部結構及其變化,較能直

觀生動地反映各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比例。其中用百分數表示的數值是相對數值,而不是絕

對數值。

短不等的條(柱)形來反映數值大

丈映不同歷史事物間的變化,又能整

明國有企業■集體企業門城市個體及其他企業

體反映某一歷史事物的發展趨勢或規律。

1.圓柱統計圖

4(H)0

2.條狀統計圖

曲線統計圖是利用曲線的升降起伏變化來反映歷史事物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水平及發展

規律的統計圖。復線式曲線圖還可通過對同一時間段內不同歷史事物發展狀態及趨向進行比

較,進而考查其不同的原因。曲線統計圖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

1.單線數據圖

此型數據圖主要通過單曲線來表示某一歷史事物發展的軌跡和趨向。

國內空尸號值(萬£堤無)國內生產總值〈萬億瞿元)田內生產總面(萬億美元)H店生產6面:萬仁美元)

2.雙(多)線對比圖

此型數據圖是通過兩(多)條對比性的曲線將不同類事物或與某類事物相關的事物組合

在一起,進行對比,考查他們之間的關系及相關問題。

折線統計圖是通過線段的轉折變化來反映歷史事物變化的統計圖。它與曲線圖的不同之

處在于它所表示的歷史事物發展過程沒有漸進的過渡性,因而表達不同時間段內的變化它顯

得更明確和直觀。

來說

數據

涵的

同內

示不

中表

表格

通過

它主要

式,

達方

據表

種數

的一

常用

是最

表格

數字

。

特征

物的

史事

明歷

時間

盧布

值(千

)產

數(人

工人

企業

7954

11600

99

1860

51937

187

42000

1879

【解析

19.

系。

內在聯

崛起的

和美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