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事跡范文5篇_第1頁
張桂梅事跡范文5篇_第2頁
張桂梅事跡范文5篇_第3頁
張桂梅事跡范文5篇_第4頁
張桂梅事跡范文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張桂梅優秀事跡范文5篇張桂梅的事跡深深地感動著我們,為了祖國的將來、民族的盼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張桂梅優秀事跡范文有哪些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張桂梅優秀事跡范文,歡迎查閱!

張桂梅優秀事跡范文篇1

作為在云南待了大半輩子的東北人,張桂梅對待同學成果時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強和堅韌。

1974年10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隨姐姐從東北來到云南,支援邊疆建設,此后的時間里,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

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后張桂梅放棄了大理優越的工作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華坪縣。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并擔當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

1997年4月,張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需馬上住院治療。但為了不耽擱初三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她偷偷把檢驗結果藏起來,直到7月份把同學送進中考考場后,才住院接受手術。

得知張桂梅身患重病,縣婦聯主席和工委女工委主任同時探望了她。幾天后的縣婦代會上,全體代表為這個“外來的姑娘”捐款。有人借錢捐款、有人把給孩子買衣服的錢捐了、有人捐了自己回家的路費……縣領導說:“張老師,你放心,我們再窮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手捧著這山鄉的情義,張桂梅的淚水奪眶而出:“華坪給了我其次次生命,我想為華坪做些事。”這一堅持,就是20多年。從那時起,張桂梅的生命就和華坪、和教育扶貧連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后,張桂梅沒有再組建家庭,沒有親生兒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業。2022年,她一邊在民族中學當老師,一邊兼任“兒童之家”院長,成了眾多孤兒的“媽媽”。2022年,維持“兒童之家”的資金面臨短缺。為緩解窘境,張桂梅到華坪各部門籌措資金,“求人很丟人,但假如孩子們生活得不好,我這個義務院長更丟人。”

2022年至2022年的寒暑假,張桂梅在昆明為孩子們籌措到兩萬多元。對此她說,一切辛苦都值了。

張桂梅優秀事跡范文篇2

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了很多貧困家庭的盼望,用自己的赤誠愛心托起了很多孤兒和困難學子的人生幻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么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大愛無聲。她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續寫著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張桂梅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張桂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無比喜愛和無限忠誠,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的為民情懷和堅決信仰。其事跡陶冶了我們的情操,凈化了我們的心靈,深化了我們的情感,真可謂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肅然起敬。

黨總支王從愛書記要求,全校廣闊黨員干部要仔細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心系群眾的高尚品德;學習她注意學習、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工作態度;學習她厲行節省、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淡泊名利、牢記宗旨、忠誠于黨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敢闖敢干、敢為人先、敢于擔當的開拓精神;學習她堅決信念、執著堅決、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在當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要把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作為重要載體,組織廣闊黨員干部廣泛深化學、聯系實際學、結合工作學。要把張桂梅同志作為一面鏡子,仔細開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系于民。

張桂梅優秀事跡范文篇3

為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表彰先進、弘揚正氣,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激勵和引導廣闊黨員、干部忠實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砥礪奮進,黨中央打算,授予周永開、張桂梅同志和追授于海俊、李夏、盧永根、張小娟、加思來提·麻合蘇提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張桂梅,女,滿族,中共黨員,1957年6月誕生于黑龍江牡丹江市,1975年12月參與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

參與工作以來,她就像一個不知疲乏的永動機,用初心和信仰書寫著一名共產黨員一輩子對黨忠誠、一輩子為民奉獻、一輩子堅韌執著、一輩子于己克儉的大愛情懷,無怨無悔、無私無我地在平凡崗位上奉獻著自己、燃燒著自己,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美篇章,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工”“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最美鄉村老師”“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云南省優秀共產黨員”“興滇人才獎”等40余項榮譽稱號。

張桂梅同志把全部身心投入到邊疆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和兒童福利事業,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是華坪兒童之家130多個孤兒的“媽媽”。她堅持用紅色文化引領教育,培育同學不畏艱辛、吃苦耐勞的品行,引導同學牢記黨恩、回報社會。她堅持每周開展1次理論學習、重溫1次入黨誓詞的組織生活,發揮黨員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她常年堅持家訪,行程11萬多公里,掩蓋同學1300多名,為學校留住了同學,為同學留住了用學問轉變命運的機會。她吃穿用特別簡樸,對自己近乎“摳門”,卻把工資、獎金捐出來,用在教學和同學身上。她以堅韌執著的拼搏和無私奉獻的大愛,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張桂梅優秀事跡范文篇4

學校是建起來了,如何留住孩子卻成了難題。

為留住這些同學,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去有些同學家的路太難走,連車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往。一個假期甚至兩個假期,即便馬不停蹄,張桂梅也只能走訪完一屆同學的家庭。盡管如此,她依舊堅持,“無論如何,我肯定要親自到每一名同學的家里去看看。”

一次家訪,到了山下,司機告知張桂梅,車上不去了。同學的家在山頂,僅有一條不到半米寬的山路,路的一邊是萬丈懸崖,走路的話需要6個小時。為了節約時間,張桂梅搭乘鄉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當時坐在車上,我都不敢低頭,摩托車略微歪一點,就會跌入懸崖粉身碎骨。”想起當時的場景,張桂梅至今心有余悸。

同學下山來接她,在半山相遇時,張桂梅第一句話就問她,“你為什么要回這兒來啊?你怎么還老想回這兒啊?這地方你怎么回來的啊?”女孩低著頭淡淡地說,“老師,我不回來,我上哪兒去啊?”張桂梅無言以對。

張桂梅優秀事跡范文篇5

張桂梅“全國先進工、中國十大女杰”,華坪縣女子高中的創辦者,華坪縣孤兒院院長,少年丟失母親,青年喪父,中年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身患重病卻始終堅持上課……這就是我對她最初的了解,或許許多人對張桂梅的了解都只停留在這,或許許多人都不理解,莫非她不要命了嗎?她畢竟為了什么?但是隨著宣講的不斷深化,隨著心靈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我找到了答案,“她是一名共產黨員”她是那些貧困山區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孤兒的“媽媽”。我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慚愧,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張桂梅始終在平凡的崗位,干著不平凡的事,在磨難面前她英勇的挺直了腰桿,生活的磨難沒有擊垮她,病魔更沒有讓她倒下,她擔負起了一個宏大母親的責任。她用赤誠的愛心托起了很多孤兒和困難女子的人生幻想,這一刻我打心眼里鄙視她,她無愧于“全國先進工、中國十大女杰”等一身榮譽。

“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掌握在三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的工資接濟困難同學,給沒有學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