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流動1_第1頁
人力資源流動1_第2頁
人力資源流動1_第3頁
人力資源流動1_第4頁
人力資源流動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力資源流動2024/3/24人力資源流動[1]出國留學

2015年度與2014年度的統計數據相比較,我國出國留學人數和留學回國人數均有進一步增加。出國留學人數增加6.39萬人,增長了13.9%;留學回國人數增加4.43萬人,增長了12.1%。隨著年度回國人數與出國人數的增長,兩者之間的差距呈逐漸縮小趨勢。年度出國/回國人數比例從2006年的3.15:1下降到了2015年的1.28:1。從1978年到2015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404.21萬人。其中126.43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277.78萬人已完成學業;221.86萬人在完成學業后選擇回國發展,占已完成學業群體的79.87%。人力資源流動[1]出國留學

其中,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日本、西班牙、中國分列留學目的國前十位。根據中國教育在線與教育優選聯合發布的《2015年出國留學發展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以上排名前十的國家中有六個國家為中國國際學生占比第一,截止報告數據統計后消息,中國留學生超過摩洛哥,居法國國際學生首位。中國學生已經成為國際學生流動中的主力,中國也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留學生輸出國。人力資源流動[1]人力資源流動[1]出國留學本科以下留學人數增長迅猛研究生進入平臺期2014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為45.98萬人,較2013年增加了4.59萬人,增長約11%。從1978年至今,累計出國留學總人數達到了351.84萬人。近十年來,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翻了兩番,出國留學的人群日益壯大,并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長速度,但近兩年來增長趨勢放緩。人力資源流動[1]出國留學據教育部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增長率大幅下降,僅為3.58%,出國留學的人數增速放緩。圖表3綜合了2003至2013年間,出國留學人數增長率詳細數據。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在2003-2004年曾出現過負增長,但從2005年至今一直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長。其增長率在2009年達到近十年的最高值27.53%,之后每年都有小幅度的下降,2013年的增長率的下降幅度較大,只有3.58%。綜上所述,中國出國留學人數仍然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但是其增長幅度明顯下降,增速趨緩。人力資源流動[1]人力資源流動[1]人力資源流動[1]出國留學其中,中國出國留學讀本科以下人數猛增。譬如,中國赴美讀本科的人數從2005-2006學年9309人,增至2013-2014學年110,550人,人數上漲超十倍,遠高于同期留學生總數增長水平。而與此同時,中國赴美研究生留學人數雖然仍保持增長,但增速度明顯放緩。中國赴美研究生留學人數占比從2005-2006學年的76.10%,下降到了2013-2014學年42.17%。研究生階段留學的人數增長已經進入平臺期。人力資源流動[1]人力資源流動[1]出國留學日前,中國教育在線組織的《低齡留學調查問卷》調查結果,也呼應了留學生低齡化趨勢,超過三分之二的被調查者在高中及高中以下階段就已經有了出國留學的意向。在擁有出國留學意向的學生中,初中以下階段學生占比22.58%,初中階段學生占比32.26%,高中階段學生占比22.58%。人力資源流動[1]人力資源流動[1]出國留學FAME專業和STEM專業最受青睞報告指出,FAME專業(金融、會計、管理、經濟)和STEM專業(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最受國際留學生的歡迎。主要因為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薪資豐厚。尤其是商科專業,近十年來一直是大部分國際留學生的首選。但根據QS在2013年的調查報告表明,相比于2009年,國際留學生對商科專業的偏好有多下降,減少了近9%,而其他如STEM專業,國際關系等卻都有所上升。究其原因,主要受就業情況的影響。在英美兩國的畢業生十大高薪專業排行榜中,前十名幾乎都是STEM專業。尤其是工程學,包括化學工程、能源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工程、航天工程等專業的畢業生,在入行時拿到的年薪遠遠超過其他專業。

人力資源流動[1]出國留學研究發現,就讀STEM專業的國際留學生有85%來自亞洲。其中從印度赴美的留學生中,有80%的學生選擇STEM專業,這一比例遠遠超過商科等其他專業的學生比例;伊朗的國際留學生也主要就讀STEM專業,比例高達77%;尼泊爾的國際留學生對STEM專業也非常熱衷,約61%的留學生選擇STEM專業。相比之下,中國、沙特、韓國等地的留學生在專業選擇方面相對更多樣化。人力資源流動[1]出國留學中國留學生專業以商科、理工科為主,商科有所降溫從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專業分布統計結果來看,中國留學生的專業分布以商科、STE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為主。人數較多的專業包括:工商管理(22.19%)、工程技術(15.66%)、數學與計算機科學(8.57%)、社會科學(8.04%)、醫學(7.62%)、生命科學(6.66%)、藝術與應用藝術(5.66%)。近年來,學習工商管理的留學生不斷下降,占全體本科畢業出國留學的學生比例從2010屆的45.1%下降到25.5%,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而選擇工程科學、工程技術、計算機與信息科學、數學與科學技術的學生比例在增加。2014屆本科畢業出國留學的學生中,有近半數(48.6%)的學生選擇就讀STEM類專業。人力資源流動[1]出國留學——美國中國赴美留學人數近些年來一直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美國也成為中國留學生的第一留學目的國。與此同時,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國際留學生中的占比也不斷增加。圖表5中可以看出,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國際留學生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2007年的11.6%增長到了2013年28.7%。據美國《開放報告》顯示,一直到2008年,美國國際留學生最大生源國是印度,中國僅排第二,而在2009年,中國上升到第一位。隨著赴美留學人數的增加,美國各大名校錄取要求不斷提高,錄取率逐年下降,錄取難度加大。2014年1月30日加州參議院通過的參議員賀南德茲提出的SCA5法案,在華裔和中國留學生群體中引起了軒然大波,該法案提出將在加州限制亞裔學生入學,如果該法案實施,那么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的難度將進一步增加。人力資源流動[1]人力資源流動[1]出國留學——英國2012年4月,英國正式關閉了國際學生畢業后在英國工作兩年的PSW簽證體系。但從近兩年中國赴英留學趨勢看來,政策的改變對于中國學生赴英國留學并沒有太大的影響。中國赴英留學人數近兩年繼續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長率有所下降。人力資源流動[1]出國留學——英國人力資源流動[1]出國留學——英國英國是中國留學生第二大留學目的地,從圖表14中可以看出,自2008/2009學年以來,中國赴英國留學的人數不斷攀升。據英國高等教育統計署資料顯示,2012/13學年,第一次在英國高校注冊的中國留學生人數達到了56535人,與2008/2009學年相比,人數增長了近一倍。在中國赴英留學人數持續增長的同時,其增長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第一次在英國高校注冊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增長率從2008/2009學年的37.29%下降到了2012/2013學年的5.62%。中國赴英留學的人數增長率下降,增長幅度漸趨緩和。人力資源流動[1]出國留學——澳大利亞2009年大批澳洲私立職業院校倒閉的風波對中國赴澳留學趨勢產生了沖擊,從2010年起,中國赴澳留學人數一直在下降。近兩年,澳洲接連推出多項留學新政,方便國際學生赴澳留學,如2012年推出簡化簽證審理辦法(SVP)、2013年初推出國際生畢業后工作簽證政策(PSW)等。2013年中國赴澳留學人數回升。人力資源流動[1]人力資源流動[1]出國留學——加拿大加拿大一直是中國留學生的主要留學目的國,近些年來,中國赴加留學的人數平穩增長。為了進一步推動國際學生赴加留學,加拿大于2014年1月發布“教育國際戰略”,確定“到2022年,赴加留學科研人員比現在翻一番,達到45萬人次”。中國赴加拿大留學人數從2004年起一直呈上升的趨勢,到2012年,中國赴加拿大留學的新生人數達到了25346人,比2004年增長了近2.5倍。人力資源流動[1]人力資源流動[1]人力資源流動[1]各國吸引中國留學生中國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留學的人數所占比重最大。基于中國龐大的留學行業市場規模,其它國家也在不斷的推出新的政策及獎學金,以吸引中國留學生。2014年正值中國與法國建交50周年,為了吸引更多高質量的中國留學生,法國出臺了多項政策簡化簽證辦理,其中包括向高素質人才發放“人才護照”。此項措施將為高素質大學畢業生、創業者、投資者、企業代表和高端人才提供為期4年的居留證。另外,學生將獲得與其學制年限相同期限的居留證,不再需要每年辦理。人力資源流動[1]人力資源流動[1]人力資源流動[1]來華留學高等教育國際化浪潮日益高漲,中國高校每年能吸引多少來華留學生?377054。這個由教育部近日給出的數字,同比增長5.77%,占全球留學生份額的8%。而過去10年間,來華留學生總人數的不斷增長,中國攀升為世界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2005至2014年間,來華留學生人數增速一直保持在高速增長通道上,年平均增速為13.19%。與此同時,來華留學人數增速出現放緩趨勢。其中,2013年和2014年增速分別為8.58%和5.77%,連續兩年增速下降。從生源上分析,亞洲是全球大洲中來華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大洲,2014年共有225490位留學生進入中國學習,近10年累計來華學生數超過170萬。與此同時,亞洲來華留學生增速近兩年連續出現下滑,2014年增速僅為2.58%,為10年最低水平。但好消息是,東南亞國家異軍突起,為來華留學市場注入了活力。人力資源流動[1]來華留學1.總量方面,來華留學人數近兩年來增速放緩,連續兩年增速下滑。2.來源地方面,發達國家來華留學人數呈現增速下降、停滯或者負增長局面,發展中國家來華留學人數占比增加。3.學歷類型方面,學歷生人數持續保持兩位數以上高速增長,其中碩博生人數增速明顯高于本科生;非學歷生人數增速總體保持震蕩下滑趨勢。4.生源流向方面,一線城市人數開始增長停滯或增長放緩,二三線城市逐漸后來居上。5.資金來源方面,政府獎學金資助人數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自費生人數占比仍然保持90%以上,但增速下滑明顯。人力資源流動[1]人力資源流動[1]來華留學來華留學生源排名前十的國家中,7個來自亞洲,1個來自美洲,2個來自歐洲,非洲國家與榜單無緣。其中,韓國仍然占據來華留學生源國榜首,美國位居第二,俄羅斯超越日本位列第四,法國超越越南排名第十。前十生源國家來華留學生數量占總來華學習人數的54.05%,超過半數。人力資源流動[1]美洲和大洋洲出現負增長

人力資源流動[1]人力資源流動[1]來華留學——美國美國長期作為來華留學生的第二大生源國,從2005-2014年的10年間,累計來華求學人數接近20萬,2014年來華求學人數為24,203人,增速為-4.38%,是繼2009年后第2次出現負增長。從增速表現來看,近10年間的前4年為高速增長期,平均增速為24.02%,后6年為調整期,平均增速為3.61%。很明顯,經濟因素影響美國來華留學生數量,2008全球金融危機直接導致了2009年來華留學人數的大幅萎縮。環境空氣質量問題也是負面因素之一。人力資源流動[1]人力資源流動[1]來華留學——大洋洲大洋洲來華留學生人數在全球大洲中最少,近10年間累計來華學習人數為34,209人,但2014年增速大幅提升,來華學習人數達到6,272人,增速高達32.24%。圖表八所示,相比較美洲,大洋洲的來華求學人數增速波動更大,最高可達2008年的58.63%,最低可至2009的-4.69%,且基本為逐年交替變化,來華留學人數影響因素不可控。人力資源流動[1]來華留學——歐洲人力資源流動[1]來華留學——歐洲2014年,歐洲來華留學生人數達到67,475人,增速9.64%。2005-2014年,10年累計來華留學生人數接近41萬。歐洲來華留學人數增速一直強勁,數年增速均保持在兩位數水平,平均增速19.71%。2009年起,增速雖然也出現下滑,但總體水平仍然維持在10%左右。隨著中國影響力的加強,中歐之間的經貿水平和文化交流深入,歐洲繼美國之后掀起中國熱。歐洲來華留學人數進入穩定增長期。人力資源流動[1]俄羅斯經濟不景氣,來華留學生人數增速放緩

人力資源流動[1]來華留學——俄羅斯俄羅斯作為來華留學人數TOP10的國家,來華學習人數持續保持增長,2014年來華學生數為17,202人,2005-2014年10年總來華人數接近11萬。如圖表十所示,近10年俄羅斯來華留學生人數增速總體下滑,2013年增速為10年最低,僅為6.33%。這與俄羅斯近年經濟下滑,人民幣堅挺和盧布貶值有直接關系。人力資源流動[1]中國影響力擴張,非洲來華留學生數量快速增長

人力資源流動[1]來華留學——非洲2014年,非洲來華留學生人數為41,677人,10年累計人數接近18萬。近年非洲來華留學人數增長勢頭迅猛,平均增速為34.69%,其中2005年為增速最低年份,為26.12%,2007年為增速最高年份,為58.28%。隨著中國國力的快速提升,在全世界的影響力放大,傳統上與中國關系密切的非洲再次掀起一場中國熱,來華留學生人數快速增長。人力資源流動[1]亞洲生源增長趨于平穩,東南亞成為新興力量

人力資源流動[1]來華留學——亞洲亞洲是全球大洲中來華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大洲,2014年共有225,490位留學生進入中國學習,近10年累計來華學生數超過170萬。與此同時,亞洲來華留學生增速在最近兩年連續出現下滑,2014年僅為2.58%,是10年最低水平。但好的消息是,隨著傳統來華留學生源大國日本,韓國等國家來華學習人數增長停滯,進入調整期后,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較深的東南亞國家異軍突起,為來華留學市場注入了活力。人力資源流動[1]韓國來華求學人數增長停滯,進入飽和調整階段

人力資源流動[1]來華留學——韓國韓國作為輸送來華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國家,2005-2014年間,每年來華求學人數均不低于5萬,最近7年平均每年來華求學人數不低于6萬,10年間累計來華學生數量為621,941人。2009年至2014年間,韓國來華求學人數多為負增長,僅2012年反彈,增速為1.68%。從2007年韓國來華留學生超過6萬人,到連續7年人數保持在62,000人左右;從占據來華留學生人數1/3,到現在不足20%,韓國來華留學明顯進入飽和調整階段。人力資源流動[1]日本來華求學人數負增長,中日交惡影響明顯

人力資源流動[1]來華留學——日本日本作為曾經排名第三的來華留學生輸送大國,10年間來華學習人數平均增速為-1.78%。僅有2007,2010,2011,2012四年實現正增長,2013年出現大幅跌落,增速為-18.46%,同時被泰國超越,跌出前3。2014年再次負增長,增速為-12.59%,被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