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教材_第1頁
第八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教材_第2頁
第八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教材_第3頁
第八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教材_第4頁
第八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教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漢大學商學院江漢大學企業研究中心Macroeconomics宏觀經濟學主要內容:介紹失業與通貨膨脹的各種理論,以及通貨膨脹與失業的關系。重點:通貨膨脹的原因、失業理論第八章失業與通貨膨脹第八章失業與通貨膨脹失業的描述與解釋通貨膨脹的描述與分類通貨膨脹的原因通貨膨脹的影響和治理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第一節失業的描述一、失業的數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說,2010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68萬人。年末,全國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908萬,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中國的失業率到底是多少?似乎永遠是個謎,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和老百姓的實際感受似乎總是相差很遠,而且,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數據結果,結果差異之大讓人莫衷一是。按照近幾年來國家人口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官方數據,即便在危機發生后的08、09年,中國的城鎮登記失業率也始終在5%一下。但是,很多半官方和民間的研究機構根據自己調查的數據對中國的失業率進行了估算,實際的調查結果遠遠沒有官方部門那么樂觀。例如:08年12月16日,中國社科院公布的《社會藍皮書》稱,中國城鎮失業率約為9.4%,這一數據是保障部統計數字的兩倍還要多。二、失業的定義與分類

失業者是指在一定年齡范圍內,有勞動能力、愿意工作、正在找工作但仍沒有工作的人。國家統計局統計城鎮登記失業人口的標準則是:非農業戶口在一定的勞動年齡內有一定勞動能力、并要求就業,并在當地就業服務機構進行了登記的人員。失業人員新標準: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工作能力,無業且要求就業而未能就業的人員。按照新標準,“就業人員”指男16~60歲、女16~55歲的法定勞動年齡內,從事一定的社會經濟活動,并取得合法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人員。美國:1、第一次進入勞動力市場或再次進入勞動力市場找工作但連續4周未找到工作者;2、企業臨時辭退、但并未解職、隨時等待召回、但一周未領到工資者;3、被企業解聘和自愿離職者。工作年齡人口-不在勞動力者=勞動力勞動力:就業人口+失業人口失業率=失業人口/勞動力人口例:假定一國人口為一億,其中16—65歲者:8000萬人(工作年齡人口);人口-工作年齡人口比=0.8;在這8000萬人中,假設不在勞動力者:2000萬人;即勞動力為:6000萬人=就業人口5400萬人+失業人口600萬人失業率=10%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確定的7個失業率統計標準:1、U1:長期失業率2、U2:失去工作失業率3、U3:成人失業率4、U4;全職工作失業率5、U5:通常的失業率6、U6:包括一半部分工作者的失業率7、U7:包括喪失信心的工人的失業率出現誤差的原因:首先,保障部的數據沒有涵蓋廣大的農村人口,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進城務工的農民和剛剛通過城鎮化變為“城市人”的城郊人口都沒有納入到統計的范圍;其次,即便以現有人口管理制度下所謂的“城鎮人口”來說,“登記失業率’’又將大批無業城市勞動人口排除在統計數據之外,因為多數高收入失業人群和短暫失業者一般不去失業救濟部門登記,畢竟這種登記手續啰嗦而且救濟很難拿到。再次,90年代國企改革導致大批下崗人員,按照官方的統計方法,也不屬于政府定義的失業人員,因為這部分人與原單位名義上的雇傭關系依然存在。而且在目前的狀態下,下崗和失業實在看不出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別。有人曾經做過測算,如果當下美國采取中國統計局和社會保障部的統計方法,美國現在的失業率大概為2.9%,遠遠低于其官方統計的約10%的數字。在城鄉勞動力流動頻繁的今天,割裂城市和鄉村的失業統計恐怕很難對中國適齡勞動人群的就業狀況作出全面的估算。下面有一個資料粗略地對中國時下就業狀況做出一個估計。由此看來,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直到現在,中國的失業狀況并沒用隨著救濟的高增長有多大的改善,反而有惡化的趨勢,可能有人會說,幾年年初不是各地都爆發了‘民工荒’的問題嗎?是不是就業問題隨著救濟的復蘇而有所改善。眾所周知,中國近年來的救濟高速增長是建立在出口導向和政府投資的基礎上的,前者的基礎是勞動力差別的低廉和整個國民經濟在全球市場中世界工廠的地位,但隨著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市場需求低迷,使得中國更加依賴后者,天量投資的背后的支撐是政府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實際的效果之一就是我們看到的原材料價格和居民生活成本的提高。從企業的角度而言,在外部需求低迷和生產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下,企業難以提高勞動力的成本,而通貨膨脹背景下居民生活成本的提高使得農民工的所得進一步減少,外出打工的動力不足。因此,民工荒問題深層次上反映的并不是農民工本身的短缺,而更多的反映了在現有市場價格體系下,企業和工人難以在勞動力市場價格上找到一個交集和平衡點,出現這種問題,更多的說明了國家在應對危機時出臺的刺激政策盡管對經濟增長數字有效,但對企業減負的缺失、流動性過剩造成的通貨膨脹,無形中卻惡化了中小企業和勞動者生存空間。三、失業的種類和原因(一)自然失業率:

指充分就業下的失業率。自然失業率即是一個不會造成通貨膨脹的失業率指經濟中由于某些難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業。從整個經濟看來,任何時候都會有一些正在尋找工作的人,經濟學家把在這種情況下的失業稱為自然失業率,所以,經濟學家對自然失業率的定義,有時被稱作“充分就業狀態下的失業率”,有時也被稱作無加速通貨膨脹下的失業率。自然失業率為摩擦性失業率及結構性失業率加總之和。

1、摩擦性失業:是指由于經濟中正常的勞動力流動所引起的失業,也稱工作轉換中的失業。特點:行業廣且涉及人員多,失業期限較短,失業與空位并存。

原因:勞動力市場的動態屬性,信息的不充分及現行經濟制度的影響。政府的有些政策,如就業保障制度有時會加劇摩擦性失業。

2、結構性失業:指由于經濟結構的變動,勞動力供給和需求在職業、技能、產業、地區分布等方面的不適應所引起的失業。

特點是職位空缺與失業并存,一方面存在著大量失業勞動者,另一方面一些新行業的工作崗位空缺,找不到適合的勞動者。

結構性失業并不是勞動力需求不足,其根源在于勞動力的供給結構不能適應勞動力需求結構的變動,是由于一段時期內勞動力難以改變的技術結構、地區結構、職業結構不能適應經濟結構的變動。造成失業的原因很多,因此失業的結構與變動情況是觀察重點。3、周期性失業:由于總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業,一般出現在經濟周期的蕭條階段。周期性失業的原因主要是整體經濟水平的衰退;由于它是可以避免的,因而周期性失業也是人們最不想看見的。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失業就完全屬于周期性失業。每一個工人都從事著他們一直從事的工作,因此不存在摩擦性失業。與人們更傾向于手持貨幣而不是消費、企業被迫削減產出導致的失業相比,結構性失業同樣極不明顯。周期性失業與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等失業狀況不同,周期性失業的失業人口眾多且分布廣泛,是經濟發展最嚴峻的局面,通常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有所恢復。在中國經濟仍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中,中國目前及未來幾十年出現嚴重經濟衰退和周期性失業的機率很低。(二)充分就業:失業率為自然失業率時就實現了充分就業。1、我國農村剩余農業勞動力已達2億多人,每年大約有1000多萬人要求轉入城市產業部門就業。2、而城市本身就業壓力也很大。除每年新增就業人口800多萬人需要收納之外,目前國有企業大約有3000多萬冗員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面臨下崗、失業的威脅。四、我國失業問題現狀及影響(一)轉型時期我國失業問題現狀A、1978—1989年,在這個階段,我國經歷了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兩次失業高峰期。B、1989—1992年,是我國失業轉緩階段。

C、1992—1997年,這一階段是我國失業率快速上升時期,1997年底城市登記的失業率已達3.2%。

D、1997—至今,我國失業問題日益突出,就業壓力不斷加大。3、轉型時期我國失業問題的階段劃分首先,失業造成人力資源浪費的經濟代價;其次,社會代價;(二)失業的影響五、奧肯定律降低失業率1個百分點,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會提高3%。說明失業率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關系的規律,就是奧肯定律,也叫奧肯定理。第二節通貨膨脹的描述與分類一、通貨膨脹的定義物價水平普遍、持續上升稱為通貨膨脹。托賓:物品與勞物貨幣價格的普遍上升。D.萊德勒和M.帕金:是一貫價格持續上升的過程,也等于是一貫貨幣價值持續貶值的過程。——物價派1、通貨膨脹不是價格水平短期或一次性的上升,而是持續上升。2、通貨膨脹不是指個別商品價格水平的上升,而是指價格總水平。3、價格水平每年上升多少為通貨膨脹——難以判斷。價格總水平是用價格指數來衡量的。價格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消費價格指數CPIGDP折算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計算時依據批發物價,又稱批發物價指數。GDP折算指數=名義GDP實際GDP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通貨膨脹率=Pt-Pt-1Pt-1貨幣派:F.哈耶克:通貨膨脹指貨幣數量的過度增長,這種增長會合乎規律地導致物價的上漲。M.弗里德曼:無論何時何地大規模的通貨膨脹總是一個貨幣現象。1、按通貨膨脹的速度(程度)劃分(1)爬行的通貨膨脹(1-3%和1-5%)(2)溫和的通貨膨脹(3-6%和3-10%)(3)飛奔(奔騰)的通貨膨脹(兩位數以上)(4)超級(惡性)的通貨膨脹二、通貨膨脹分類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從1922年1月—1923年11月,物價水平上升了100億倍。匈牙利1945年月—1946年7月中國20世紀40年代的通貨膨脹是人類歷史上15次最有代表意義的超速通脹之一。超速通貨膨脹100,000,000,000,0001937193919411943194519471949年份(1937年1-6月=1)價格指數、貨幣發行指數價格指數貨幣發行指數1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100,000,000,00010,000,000,0001,000,000,000100,000,00010,000,0001,000,000100,00010,0001,000100101中國40年代超速通貨膨脹中國超速通貨膨脹解釋導致這次超速通貨膨脹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戰爭環境使當時國民黨政府財政支出壓力增大,面臨嚴重入不敷出的財政不平衡危機,因而有動機通過濫發鈔票來增加收入;另一方面,30年代中期進行的法幣改革,為政府通過發行鈔票應對財政危機提供了現實可能,最終把內外交困的國民黨政府推上了超速通貨膨脹的不歸路。2、按通貨膨脹的原因劃分(1)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2)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3)結構性通貨膨脹3、按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劃分(1)公開的通貨膨脹(2)隱蔽的通貨膨脹(3)抑制的通貨膨脹4、按照對價格影響的差別分類(1)平衡的通貨膨脹(2)非平衡的通貨膨脹5、按通貨膨脹的預期劃分(1)完全預期的通貨膨脹(2)不完全預期的通貨膨脹2009年8月:房價上漲、股市上漲、油價上漲、水價上漲、鐵礦石價格上漲——這些都勾畫除了通貨膨脹的形態。但是面對同樣的經濟形勢,經濟學家對形勢的爭論:索羅斯說——全球通貨膨脹壓力明顯,經濟復蘇進程緩慢;克魯格曼發文稱:唯一需要恐慌的就是通貨膨脹恐慌本身;中國社科院的研究員認為,通脹不存在,通縮在繼續;摩根大通的分析師卻表示擔憂:下半年通脹可能卷土重來;謝國忠(《財經》特約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言之鑿鑿:最黑暗時刻尚未到來,2010年通脹伴隨衰退;學院派學者則表示樂觀,認為擔心通脹為時過早,此時討論通脹啼笑皆非。第三節通貨膨脹的原因三個方面的解釋貨幣數量論總需求與總供給經濟結構因素變動的角度一、通貨膨脹的貨幣數量論解釋通貨膨脹表示流通中貨幣過量增長。結果一是物價水平上漲,二是單位貨幣貶值。什么因素決定貨幣價值?回答是貨幣的供求關系。假定貨幣供給被中央銀行決定。決定真實貨幣需求量因素之一交易動機;名義貨幣需求與物價正相關。由于物價水平與貨幣價值存在反向關系,所以名義貨幣需求與貨幣價值存在反向關系。經濟含義:物價上升時,人們仍需要利用貨幣作為交換媒介;如果實際交換物品和勞務數量不變,或變動幅度小于物價上升幅度,人們對名義貨幣需求量會上升。貨幣供求解釋的圖形表達(圖1)貨幣價值501001000200∝MsMdM*物價水平(P)貨幣量(M)E貨幣供給增長的影響(圖2)貨幣價值501001000200∞Ms1MdM1物價水平(P)貨幣量(M)Ms2M240025E1E2上述分析實質是從貨幣數量過多角度解釋通貨膨脹,理論性表達就是貨幣數量論(quantitytheoryofmoney)。根據貨幣數量論,經濟中存在的貨幣供應量決定了貨幣價值和物價水平,因而貨幣量增長是通貨膨脹主要原因。現代貨幣學派代表人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通貨膨脹永遠而且到處是一種貨幣現象”。交易方程式之一交易方程式(equationofexchange)用一個定義式表達貨幣與價格之間聯系。貨幣流通速度(velocityofcirculation),表示一年內一個國家貨幣存量被用于購買經濟中的產出量的平均次數。用M代表貨幣供應量,GDP表示名義產出量,則有交易方程式:V=GDP

M 交易方程式之二把名義GDP表示為真實產出數量(Q)與一般物價水平(P)的乘積,交易方程式改寫為:V=PQ/M 它表明一國貨幣流通速度等于真實產出數量與一般價格水平乘積除以貨幣存量。交易方程式之三貨幣數量論的又一表達:P=VM/Q 采取這一表達,原因在于古典經濟學家通常相信,貨幣流通速度大體是穩定的。另外他們還相信,在充分就業條件下,經濟增長步幅也是穩定的。因而貨幣供應量變化會表現為價格水平變動。現代貨幣學派(modernmonetarism)改造和發展了古典經濟學這一傳統。他們的核心觀點是:貨幣供應量增長在短期內決定產出水平,在長期決定物價水平。貨幣數量論的經驗研究從貨幣數量角度解釋價格變動的一個前提,是假定貨幣流通速度大體穩定。這一假定是否符合實際?經濟學家對此進行大量經驗研究,發現各國不同時期貨幣流通速度有的確實比較穩定,有的雖然存在長期下降趨勢,但是短期內波動不大。給定流通速度大體不變或趨勢比較平穩的條件,貨幣學派強調的貨幣供給量與價格水平關系,在長期確實具有成比例對應關系。我國貨幣流通速度下降經濟貨幣化解釋經濟貨幣化指以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的經濟活動在整個經濟活動中所占比例。成熟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早已經完成了貨幣化進程,發展中國家經濟或計劃經濟貨幣化程度較低。過去二十多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同時經歷體制轉型。自給經濟轉變為交換經濟,計劃協調的經濟逐步融入市場經濟,意味著經濟運行需要更多貨幣媒介手段。貨幣增長既要滿足真實產出和價格上升對媒介手段的需要,另外要滿足經濟貨幣化進程對貨幣額外增加需要。僅看名義GDP增幅與貨幣增幅關系,就會發現二者出現越來越大差距,形成貨幣流通下降現象。二、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當總需求從AD1移動到AD2時,經濟均衡點從E1移動到E2,真實產出從Y1上升到Y2,一般物價水平從P1上升到P2。居民消費,投資需求,政府支出,投資增長等,都可能成為原因。另外,預期變動也可能導致通貨膨脹自我實現。產出(Y)AD1P2P10ASY1AD2Y2(P)E1E2E4E3E1E2PP4P3P2P1OQ1

Q2

Qf

QASAD4AD3AD2AD1圖12-1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總需求增加包括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需求國外需求-50510152025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年份價格變動率%我國80年代以來發生了四次通貨膨脹。依照凱恩斯理論,在經濟處于蕭條時期時,總需求增加在對總收入產生的影響的同時也會對價格總水平產生影響,但通常影響較小。當經濟處于潛在或充分就業狀態是,總需求增加就不一定能帶來總收入的增加。因為總供給增加會遇到生產能力的限制。結果,總需求增加導致價格總水平上漲,就是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三、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給定短期總供給曲線AS1,均衡產出與價格水平組合為Y1與P1。假如某種外生因素變動使成本提升,總供給線向左上方移動到AS2,新產出、價格組合成為Y2和P2,造成成本推進通貨膨脹。石油價格上升導致的成本上升,是成本推進通貨膨脹的最重要因素。價格水平產出(Y)ADP2P10AS2Y2Y1AS1(P)工資推進通貨膨脹:過高的工資所導致的物價水平上漲。利潤推進通貨膨脹:壟斷企業和寡頭企業攫取高額利潤導致的物價水平上漲。以上兩種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見圖12-2。PP3P2P1OASE3E1E2ADAS1AS2AS3Q3

Q2

Q1

QfQ圖12-2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廠商成本由不同部分構成,因而成本推進通貨膨脹同樣可能有不同種類。例如,由于自然災害,農業大幅度減產,會使農產品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和價格上升。20世紀70年代石油價格上升,是成本推進通貨膨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成本推動主要包括利率工資推動P687四、結構性通貨膨脹那么計劃經濟是否就不存在通貨膨脹呢?例如,波蘭70—80年代之間經歷的通貨膨脹就是需求拉動的,由于AD〉AS所引起的。P615之所以判斷09年之后會發生通貨膨脹,其核心原因:第一個是09年上半年的3.37萬億的銀行信貸,貨幣發行后一直到產生效果差不多要兩三個季度以后(這有一個傳導時間);第二個更主要的因素是國際進口通貨膨脹,那是最可怕的。菜價的瘋狂上漲剛剛退去,一路飆升的豬肉價格又映入眼簾(但從10月中起,豬肉的價格開始下跌),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2011年7月4日的數據顯示,豬肉均價達到24.95∕公斤,而商務部公布商務預報也表明,全國豬肉價格上漲4.5%,這是該監測數據連續第十周上漲,并且累計漲幅已經超過兩成,實際上從5月初開始,全國豬肉價格就呈井噴式上漲。國家統計局7月9號公布的統計數據此輪豬肉上漲的核心原因不是供求關系變化,也不是成本推動。其核心原因:就是貨幣發行過多第一次1985年的情況是:幾年內貨幣增長63%左右第二次通脹1988年,貨幣增發,幾年之內174%第三次是1993年,中央宣布個人工資翻番,有很多基建上馬,就開始印發鈔票,又搞通脹,93年通脹是13%,94年通脹是21.7%2007年第四次通脹的時候,當年政府十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六次提高利率,而且每一次提高利率當天股價都漲,這是非常奇怪的現象,為什么?這次是第五次通脹,也是超發鈔票,去年年底為止73萬億,今年更多了,現在已經76萬多億通貨膨脹要控制住就要控制貨幣的發行量。能否控制住通脹,就看能否控制住貨幣量。第四節通貨膨脹的影響超速通貨膨脹必然會帶來災難性惡果。這時預期自我實現機制決定了通貨膨脹必然會加速進行,政府則不得不增加印鈔維持局面。經濟好比一輛在荒原中不斷自我加速的汽車,除非有外部提供的強大制動力使汽車減速,它將在某個時點落入懸崖或撞向絕壁,導致貨幣體系崩潰,經濟系統瓦解,甚至政府更迭。超速通貨膨脹必然是惡性通貨膨脹。一般通貨膨脹的影響收入再分配效應:對債權方不利而對債務方有利。對依靠固定收入維持生活的人不利:領取救濟金,退休金和依靠轉移支付生活的居民,最容易受到通貨膨脹危害。效率損失:“菜單成本(menucosts)”、價格誤讀、增加風險和不確定性。通貨膨脹的治理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控制貨幣供應量。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控制總需求。收入指數化政策控制收入再分配作用。對惡性通貨膨脹要“重病用猛藥”,采取各種收入、價格管制措施,引入物品數量配給制,甚至包括貨幣改革措施。當然,對戰爭帶來的惡性通貨膨脹,首先要結束戰爭。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發現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之間存在一種穩定的負相關關系后提出了該曲線的原始模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