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車站工程施工部署方案_第1頁
軌道交通車站工程施工部署方案_第2頁
軌道交通車站工程施工部署方案_第3頁
軌道交通車站工程施工部署方案_第4頁
軌道交通車站工程施工部署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軌道交通車站工程施工部署方案車站下穿蟠龍路,分別從南北兩端向中間進行順序施工,基坑采用鉆孔灌注樁加內支撐的支護形式。(一)施工部署總體思路車站施工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車站圍護結構施工,第二階段為基坑開挖與支護,第三階段為車站主體結構施工、防水施工和土方回填,第四階段為車站附屬結構施工。(二)車站施工部署車站施工流程:圖4.3車站施工流程圖(三)圍護結構施工本工程圍護結構采用直徑1000mm鉆孔樁加三道內支撐方案。第一道支撐采用混凝土支撐,截面700×900mm,第二~三道為Φ609,t=16mm鋼支撐(北盾構端頭第二道支撐為800×1000砼支撐),樁間距1200mm。按照“合理分段,平行施工”的方式,由南北兩個工作面同時向中間施工。地鐵車站鉆孔樁施工采用旋挖鉆,當孔底為硬巖不能順利成孔時,利用沖擊鉆配合施工。鋼筋籠采用兩點吊裝,Φ300mm導管灌注混凝土。南端工作面往北施工往北施工南端工作面往北施工往北施工北端工作面往南施工圖4.4圍護結構施工組織示意圖(四)基坑開挖與支護施工基坑土石方按“豎向分層、縱向分段、逐層開挖、逐層支護”的方式自車站南、北兩端雙向同時進行施工。每一工作面擬配備3臺普通挖掘機(一臺長臂挖掘機、一臺小挖機配合)分臺階接力開挖,每層開挖到支撐位置后停止開挖,及時澆筑鋼筋混凝土支撐(架設鋼支撐),待支撐強度達到設計80%以后,再進行下一層的開挖(標準段第一道支撐采用700×900鋼筋混凝土支撐(1道),水平間距9米;第二道支撐采用φ609、t=16mm的鋼管,水平間距3米,端頭井位置為通過支撐;第三道支撐采用φ609、t=16mm的鋼管,水平間距3米)。當開挖至基底硬巖不能直接開挖時,采用液壓破碎機對巖層先行破除,然后進行開挖。南端開挖面往北施工往北施工南端開挖面往北施工往北施工北端開挖面往南施工圖4.5基坑開挖施工組織示意圖圖4.6基坑開挖施工順序示意圖(五)車站主體施工按照“水平分段、逐層由下向上平行順筑”由北端向南端進行流水施工,水平及垂直運輸采用6臺630塔吊,安裝于車站主體西側。主體結構分段長度在18m~24m,共分24段;主體結構隨基坑開挖順序分層分段進行,采取分段平行流水作業(yè)方法。下層施工完成后,可跟進進行上層結構的施工流水作業(yè)。模板支架拆除在結構頂板砼達到設計強度后進行。車站結構每節(jié)段分5次澆筑(底板、負二層邊墻、負二層中板、負一層邊墻、頂板)。頂板達到設計強度后,及時分段施作頂板防水層和頂板回填,回填后的場地可作為臨時棄土、材料堆放場地或恢復路面交通。表4.7施工隊伍任務劃分表序號施工步序內容施工步序示意圖1施工圍擋;施工鉆孔灌注樁,澆筑墻頂冠梁、第一道鋼筋砼支撐,布置井點降水管,降水達到設計要求。2由上至下分層開挖基坑,開挖至支撐以下0.8米后架設各道支撐開挖至基坑底面標高0.2~0.3m時,采用人工開挖至基坑底。3組織基槽的驗收、施作接地網,待接地網驗收通過后立即進行基坑底部處理,鋪設墊層,防水層,防水層保護層,澆筑底板,把井點管改成泄水孔;待底板、側墻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第三道鋼支撐。4鋪設邊墻防水層,施作地下二層側墻、中柱及地下二層中板、中縱梁,并在邊墻處留施工縫;待中板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拆除第二道鋼支撐。5鋪設邊墻防水層,施作地下一層側墻、中柱及頂板、頂縱梁,施工頂板防水層,完成車站主體結構施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