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靈整合康復技術(CMIR)服務規范》送審稿_第1頁
《智靈整合康復技術(CMIR)服務規范》送審稿_第2頁
《智靈整合康復技術(CMIR)服務規范》送審稿_第3頁
《智靈整合康復技術(CMIR)服務規范》送審稿_第4頁
《智靈整合康復技術(CMIR)服務規范》送審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本文件規定了智靈整合康復新技術的服務原則、機構要求、服務對象、服務模式、服務流程、人員職責的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在各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醫養結合機構、護理院、家庭開展的精神障礙康復服務,其他非醫療機構開展此項服務可以參照此標準執行。2規范性引用文件無3術語和定義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智靈整合康復新技術智靈整合康復新技術是一種針對患者身體機能運動與認知間的聯系采取的治療措施,是一套針對兒童孤獨癥、學習障礙、社交困難、老年人群認知障礙(阿爾茨海默病等)及亞健康人群的易于操作和執行的非藥物治療、非大型器械的康復技術,包括:精神運動康復技術八步法;顱骶治療八步法;神經反饋訓練三步法;其他三種療法(音樂療法、神經營養、太極拳);一種家庭健康指導(家庭治療)。3.1.1精神運動康復PsychomotorTherapy精神運動康復是一種主要用于基因、發育或機能紊亂及退變等各種原因引起的機體運動功能障礙所采取的非藥物治療、非大型器械的康復理論與方法,它是針對患者身體與腦部功能運動之間的聯系采取的雙向治療措施,是以身體為媒介,通過一些特定的教具和游戲、運動、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對情緒、肌張力、記憶功能、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功能、身體圖式和身體意象、時空組織功能以及執行功能等六4大精神運動功能,對服務對象病理精細定性和定量評估,同時對服務對象及家屬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工作環境、個人喜好等情況進行精細深入了解,制訂出一套符合服務對象從病理到心理的治療方案。3.1.2顱骶治療CraniosacralTherapy是一種非入侵式的手法觸診療法,通過觸摸人體中軸的不同部位,改變腦脊液流動的節律和流量,直接調節腦和脊髓的功能狀態,使中樞神經系統與身體其他系統恢復正常聯系和自然運動。可用以評估(診斷)和修正(治療)人體中軸顱骶系統的失衡和約束,治療機體的多種疾病和創傷,以及解除情感或心理障礙的困擾。3.1.3神經反饋訓練NeurofeedbackTraining3.1.4其他三種方法TheOtherThreeTreatments其他三種方法包括:太極拳、音樂治療、神經營養等。3.1.4.1太極拳:我國傳統養生運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中國傳統的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論為核心思想,具有頤養性情、強身健體多種功能。可以提高身體的協調性,調整情緒,改善肢體血3.1.4.2神經營養:NeuronutritionTherapy對神經有確定營養作用的中西醫藥物:包括維生素、銀杏葉提取物、氧療等治療方法。3.1.4.3音樂治療:MusicTherapy把音樂作為媒體使用的醫學治療方法,根據醫生的處方,音樂家、護士、臨床心理治療師作為團隊,共同治療,消除被治療者的心理障礙,增加或者恢復其心理健康。3.1.5家庭健康指導FamilyHealthGuidanceProgram制定家庭健康指導計劃,通過培訓家庭成員使其參與,為服務對象提供的輔助治療手段。4服務原則4.1公平、安全原則;4.2預防為主,預防與干預相結合。54.3遵循自愿、有利、不傷害原則。5機構要求5.1培訓中心、醫療機構、護理院/養老院等機構設施應符合附錄1的要求。其他機構或居家康復場地可以酌情參考。5.2智能整合康復新技術工作人員應經過學習和崗位培訓,具備從事智能整合康復新技術的知識和技能,遵守相關法律規范和服務倫理。6服務人員經過智靈整合康復新技術培訓的醫務人員、相關人員(包括康復治療師、音樂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社會服務人員等)。7服務對象7.1兒童神經心理行為發育障礙(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學習困難等特殊學習障礙兒童,包括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協調習得障礙、閱讀障礙、拼寫障礙、書寫障礙等);7.2老年認知障礙(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帕金森綜合癥等);7.3婦科疾病(痛經、盆腔炎、不孕不育、產后康復等);7.4心身疾病(抑郁、焦慮等);7.5亞健康人群(睡眠障礙、厭食等);7.6健康人群預防保健。8服務模式根據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采取團體、一對一及多學科團隊服務模式開展服務。8.1多學科團隊人員組成及職責6多學科團隊人員包括但不限于醫務人員、智靈整合康復新技術治療師、心理咨詢師、音樂治療師、康復治療師、社會服務人員等。8.1.1醫務人員對服務對象進行評估,制定服務計劃,為服務對象和家庭成員提供咨詢服務,提供團隊成員的技術指導。8.1.2智靈整合康復新技術治療師經過智靈整合康復新技術專業培訓、考核合格的醫師、護士、康復師等,負責為服務對象提供干預和治療計劃和實施治療方案。8.1.3心理治療師評估服務對象及家庭成員的心理狀況、緩解心理問題、提供心理干預的方法;緩解團隊人員的心理壓力。8.1.4音樂治療師具有音樂治療專業資質,對服務對象及家庭成員開展音樂康復治療。8.1.5康復治療師進行康復預防;持續進行康復評估;進行多層次的物理療法、作業療法、心理療法、言語矯治等康復治療。8.1.6社會服務人員經過智靈整合康復新技術培訓的社會服務人員,對服務對象進行心理溝通和家庭干預。9服務流程9.1接待兒童由門診醫師診斷符合上述疾病診斷標準,且兒童家長提出干預治療的要求,康復干預人員可以參與診斷過程并給予患兒家長智靈整合康復新技術(CMIR)理念宣教,保證患兒家長充分理解、知曉。成人服務對象提出申請,與服務對象建立友善情感聯系,使其熟悉干預過程及方式。康復干預人員會運用面部表情、動作、姿勢、眼神、聲音、觸碰等與服務對象進行語言和非語言溝通。79.2識別與評估9.2.1服務團隊應依據病史和下列條件進行識別:9.2.1.1明確服務對象存在認知障礙或神經心理行為發育不良;9.2.1.2服務對象或者家庭成員具有干預和治療的需求;9.2.1.3有需求的健康及亞健康狀態的人群。9.2.2智靈整合康復新技術(CMIR)評估9.2.2.1評估者:為經過智靈整合康復新技術(CMIR)培訓的服務人員,服務對象及家長也要參與到評估過程中。9.2.2.2評估時機:首次干預前須經智靈整合康復新技術(CMIR)評估,干預過程中視具體情況制定評估的頻度和時間,原則上1~3個月評估一次,以便調整干預方案。9.2.2.3評估方法:定量腦電圖、相關量表(附錄2)、精神運動評估等。9.3告知智靈整合康復新技術工作人員應具體告知、充分溝通,保證服務對象及家庭成員充分知曉,意見一致后,協助服務對象或家庭成員簽署《智靈整合康復新技術服務知情和意愿確認書》,參見附錄3。9.4制定計劃9.4.1根據服務對象評估結果,制定智靈整合康復新技術干預計劃。9.4.2根據服務對象首次評估結果,制定再評估計劃。9.4.3制定服務對象延續干預計劃。9.4.4過程中出現緊急情況參見相關醫療文件。9.5干預9.5.1場景需要精心的選擇,不能給服務對象太多刺激,光線不要太強,可參考服務對象的喜好。空間布置要適合服務對象的具體情形。9.5.2建立康復干預人員與服務對象的情感聯系。9.5.3每次干預均須有文字記錄。9.5.4干預后向服務對象或其家人反饋情況,布置家庭任務并追蹤任務完成情況。9.6再評估8根據服務對象具體情況確定評估時間及內容,原則上1~3個月再評估一次。9.6.1評價主體9.6..1.1服務對象本人;9.6.1.2服務對象家屬;9.6.1.3康復干預人員。9.6.2評估內容9.6.2.1癥狀改善情況;9.6.2.2再次使用定量腦電圖、相關量表(附錄2)、精神運動評估等評估工具對服務對象癥狀改善情況評估;9.6.2.3是否需要為服務對象和/或家庭成員提供有關醫療、機構等信息支持;10技術操作基本要求10.1精神運動康復技術操作規范(老年部分)開始訓練之前,需確認場地安全,確定訓練者的安全性,并做好熱身運動。10.1.1第一步:粗大運動評估及訓練粗大運動功能評估10.1.1.1.下肢功能的評估。1)定義針對受檢者步行能力和狀態以及對步行能力進行宏觀分級,了解受檢者步行能力的評定0級:無功能患者不能走,需要輪椅或2人協助才能走。I級:需大量持續性的幫助需使用雙拐或需要1個人連續不斷地攙扶才能行走或保持平衡。II級:需少量幫助能行走但平衡不佳,不安全,需1人在旁給予持續或間斷的接觸身體的幫助或單拐、手杖等以保持平衡和保證安全。III級:需監護或語言指導能行走,但不正常或不夠安全,需1人監護或用語言指導,但不接觸身體。IV級:平地上獨立在平地上能獨立行走,但在上下斜坡,在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或上下樓梯時9仍有困難,需他人幫助或監護V級:完全獨立在任何地方都能獨立行走2)計時起立-行走測試(Timesupandgotest):主要用于評估老年人的移動能力和平衡能力。受試者著舒適的鞋子,坐在有扶手的靠背椅上,身體緊靠椅背,雙手放在扶手上。當測試者發出“開始”的指令后,受試者從靠背椅上站起,待身體站穩后,按照盡可能快的走路形態向前走6米,然后轉身迅速走回到椅子前,再轉身坐下,靠到椅背上。測試者記錄被測試者背部離開椅背到再次坐下(靠到椅背)表明步行自如(評級為正常);10~19秒:表明有獨立活動的能力(評級為輕度異常);20~29秒:表明需要幫助(評級為中度異常);≥30秒:表明行動不便(評級為重度異常)。3)起坐試驗:坐在有扶手的椅子上,不用雙手輔助,5次起坐時間≧12s為下肢功能障礙。10.1.1.2.上肢功能的評估:上肢功能的評估:受檢者取椅子或輪椅坐位,先由主檢者示教,①上肢前曲;②上肢外展;③手掌碰枕后;④手掌碰后背。①、②兩個動作測試時后背不能靠在任何物體上,肘關節伸直,腕部抬起。評4分135。。③、④動作測試時,患者盡量取端坐位,手掌碰到要求的部位。評分標準:0分,無活動;1分,動作小;2分,手觸及面、頭部或臀部;3分,手指觸及枕部或脊柱。粗大運動訓練設計不同姿勢訓練關節、不同的運動路徑、讓患者用不同的動作完成運動路徑、通過各種障礙接力、接力傳球等方式訓練患者的身體姿勢變化能力、平地及階梯行走觀察關節的運動控制能力,上下肢粗大肌群的訓練。1)上肢粗大運動訓練:端球行走,雙手端球在平地上和臺階上行走;投籃;啞鈴訓練,從輕到重逐漸增加重量;單杠雙杠引體向上;推重物平移;站位和坐位傳球(適合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及其他阻抗運動等。2)下肢粗大運動訓練:蹲起訓練(需要借助扶欄或訓練師輔助雙腿重物抬高訓練;行走或慢速跑步訓練;臺階行走訓練;雙手扶桿踮腳訓練;直腿抬高訓練;站立雙腿重心轉移輪換訓練。10.1.2第二步:精細運動評估與訓練評估:1)釘子、墊圈插板:是將金屬小釘子插入插板上的洞里,以評定對裝配、包裝和機械操作等手工操作的適應性和技巧性。測試30s內插入的個數,左右手交換3次,取平均數進行評分。2)把握和圓筒木柱插板:把握共有4個測試動作:①握皮球;②抓起皮球;③抓起鉛筆;④抓起毛線針。評分標準分能與不能。圓筒木柱插板是讓受試者將放在木板上的5個木制圓筒放入洞穴里,并記錄所需時間。開始時,受試者將手掌放在木板上,完成課題后手掌放回原地,左右手相互交替各3次,取3次平均值進行評分。評分標準:0分,不能完成;1分,完成時間30s;2分,完成時間15-30s;3分,完成時間8-14s;4分,完成時間<8s。訓練:主要通過張開/捏緊拳頭、彈鋼琴、對指運動、投塑料片或硬幣、疊杯子、造型模仿、穿珠子等訓練方式,選擇道具時應選擇孔比較大的珠子、書寫能力等訓練,改善患者眼-手協調,注意力專注力以及手指的靈活性。10.1.3第三步:感官和身體感知及訓練1)嗅覺:可以使用日常生活情景之中的物品,如使用精油或氣味瓶注意:在接觸了3-5種氣味之后,感覺器官就飽和了)。使用精油之前,應了解當前治療是否有禁忌。患者閉上眼睛,將精油瓶放在他的鼻子下方,稍微等一會兒,給點兒提示,或幫助他進行回答,然后再慢慢換一瓶,可以結合使用相關的根據不同病人的愛好,選擇不同的治療種類。如果病人偏愛柑橘類水果,使用一種檸檬味道(精油、氣味瓶或一點壓榨的果汁問他是否認出來了。如果他沒認出來,請給他一些提示:一種柑橘類水果、酸的、小小的、黃色或綠色的。一旦他認出來了,給他看圖片或真實的水果。吃飯時,請他在品嘗前,先聞聞食物、菜肴的味道,會增強記憶,并通過刺激唾液腺,增強食欲。在洗漱時,使用有香味的產品,提供幾種,讓他辨認味道,記錄他的偏好等等。2)聽覺:刺激聽覺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播放他以前和現在愛聽的音樂,優先選擇那些與他個人或共同回憶有關的音樂。辨別聲音:可以播放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雨聲、動物聲音,日常用品聲音。另一種方式是請他關注周圍的聲音。身邊的人的語言陪伴,也會對病人有好處,每個嗓音、每個聲響刺激著大腦,讓關系、言語或非言語溝通成為可能。3)視覺:視覺和目光受到光線在不同顏色、對比、光彩下的影響,另外,視覺也同空間有關,比如深度、距離、大小等,還同時間有關,比如移動和速度。讓患者根據顏色,對顏色進行挑選搭配;請他觀察水果、蔬菜,評價雜志的封面或藝術書籍,可以使用投影儀,向患者展示照片,讓病人把注意力集中在顏色、對比、光彩等上面,同時記錄他的觀點。如果有醫療床,改變床的位置,換環境,對墻壁進行裝飾,可以用家庭照片、度假照片來裝飾天花板,另外不時地更換照片。4)撫觸撫觸按摩通過刺激皮膚、放松身體、情緒和精神緊張。足底刺激可以刺激足底觸覺神經、這些神經在站立時對保持身體平衡和支撐發揮著作用。10.1.4第四步:空間感知評估與訓練空間訓練:1)方位的強化,向老人的身體左右側投球,以自己身體作為參考進行空間定位訓練。2)2)對外部物體的定位,指出在近處、遠處、旁邊的物品,訓練空間概念。設計訓練路徑,讓老人在物體之間穿過或繞過,訓練其空間協調性。3)詢問“某物體在您什么方位”,或在紙上指出物體方位,也可通過走迷宮的形式訓練老人定位和協調性。4)設定前方距離,擺兩個立錐作為門柱,老人向2個門柱中央投球,投入為正確,再用腳踢球,踢入球門為正確。5)雙手分別向一定距離的箱子里投球(讓老人感知球的大小、重量、箱子的遠近距離再換另外一只手,重復一次。6)設計訓練路徑,使用呼啦圈、傳球、定點扔沙包、套圈,揮舞彩帶訓練眼手協調性,也可以坐在地板上訓練,訓練老人的空間協調意識。7)身體圖示感知訓練:在一張紙上畫出自己畫像,指出鼻子、手、腳等身體部位的準確位置。8)指出某個物品在什么地方,移動至某處。或指示“請您向左轉,走到房間的左邊,坐下來”等。都是通過動態的訓練使個體對空間進行組織并達到適應的目的。10.1.5第五步:時間感知與訓練1)畫一根時間軸,標上需要從事的活動的不同階段,并附有患者自己的照片。讓患者和您一起畫這根時間軸,他會更樂意接受這項幫護。2)對之前提到的照片或圖像進行編號。這樣幫助訓練患者時間和順序。第一步:先找到內衣并穿起來;第二步:找到褲子并穿起來;第三步:找到上衣并穿起來。3)時間感知訓練詢問老人:您知道今天是哪一天嗎,現在是幾點鐘?”。4)抽象的時間可以具體的表示,用可視化手段讓個體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如計時器或沙漏就是很好的工具,可讓個體直觀的感受到時間的長短和消失。5)運用節奏來加強對時間的感知。我們以一定的節拍,拍手或擊掌、敲鼓等,通過調整節拍的快、慢,拍手時間的長、短來使個體建立對時間的感知。10.1.6第六步:繪畫與書寫、記憶與訓練繪畫訓練:給出題目,讓老人畫一幅畫,或者畫出自己的畫像。繪畫功能退化較遲,可以通過繪畫訓練記憶和空間等感覺;還可以臨摹一幅畫,從簡單到復雜,從線條到平面,再到立體。書寫訓練:寫一句完整的句子;寫一段文字;寫一篇短文。如不能完成,可以抄寫一段文字,并說出文字的含義。記憶訓練:1)強化記憶訓練:具體方法有圖形再認法、信息重復會加深記憶,或者圖文結合記憶法。2)注意力訓練:可以進行猜拳游戲、音樂欣賞、找不同游戲、種植花草可以陶冶情操等。3)執行能力訓練:在某一陌生環境尋找正確路線的游戲的訓練方式,拼圖游戲、給予指令完成某項游戲。4)語言能力訓練:具體方法包括語句和事情復述訓練(制定任務如看書復述內容)、看圖識圖訓練以及朗誦古詩文訓練等。5)計算能力訓練:即訓練患者的計算能力,簡單的算術題等。6)推理策略訓練:在一段文字中尋找規律,尋找數字間的規律等。10.1.7第七步:平衡感知評估與訓練1)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被視為平衡功能評估的金標準。該量表要求受試者做出包括由坐到站、獨立站立、獨立坐下、由站到坐、床椅轉移、雙足并攏站立、閉眼站立、上臂前伸、彎腰拾物、轉身向后看、轉身1周、雙足前后站立、雙足交替踏臺階、單腿站立等14個項目,每個項目根據受試者的完成情況評定為0~4分,滿分為56分。得分越低表明平衡功能越差,跌倒的可能性也越大。2)Tinetti步態和平衡測試量表(TinettiBalanceandGaitAnalysis):包括平衡和步態測試兩和坐下共計9個條目,滿分16分,步態測試包括起步、抬腳高度、步長、步態連續性、步態對稱性、走路路徑、軀干穩定和步寬共計7個條目,滿分12分,Tinetti量表總滿分28分。測試得分越低,表明跌倒的風險越高。結果評定標準:<19分為跌倒高風險,19~24分為存在跌倒風險。完成量表的測試約需5~10分鐘。平衡感訓練:雙腿交叉站立;單腿獨立;圓餅上站立;頂物行走;雙人或多人圍成一圈用桌布抖球,使其不能滾落。10.1.8第八步:放松訓練放松放松是指身體與心理的松弛狀態,有多種方式可以達到放松狀態,重要的是找到適合患者的方法。準備:放松是在安靜的環境中,通過穩定和舒適的姿態進行的,應調整至柔和的光線和適宜的溫度。在放松過程中,如果患者有需要,他可以隨時改變姿態,根據他的意愿,他可以睜著眼睛或閉上眼睛,在放松治療過程中注意室內溫度,可以提前準備一條毯子。通過呼吸開始放松:每次吸氣時,肌肉收縮,呼氣時,肌肉放松。讓訓練者感覺自己的呼吸,并辨別出因此而起伏的身體部位有哪些。每個人感覺的不一樣,我們可能會感覺到腹部、胸部,但也有可能感覺到鼻子、喉嚨、肩膀,有時甚至是身體最遠端的部位如手或腳等。所有的回答都是對的,因為呼吸讓整個身體都動了起來。當患者呼吸時,可以觀察他活動的部位,如果他沒有指出來,每次他回答時,可以問問他:“你感覺到另一個地方活動沒有?”,通過反復的詢問,可以讓患者感覺豐富起來。之后,請他做一次深呼吸,然后體會自然呼吸的感覺。包裹式按摩:老人平躺在治療床或者地毯上,保持放松和安靜狀態,調整呼吸,訓練師雙手清潔后,溫度適宜,雙手微彎成持物狀,從頭部開始,由上至下,按順序輕輕包裹并按壓身體的一側,再按壓另外一側,每個部位對按壓3-5秒,全身按壓結束后,放松5-10分鐘,訓練過程中,可以播放適當的背景音樂。10.2精神運動康復技術干預和治療流程(兒童部分)10.2.1治療前評估10.2.1.1、評估者為經過精神運動康復治療培訓的醫護人員,患兒及家長也要參與到評估過程中。a.評估時機:首次精神運動康復評估需要3小時,以后每一年評估一次,在過程中收集定量化信息(如量表測評還要定性觀察,必要時拍下視頻。b.每月評估一次,簡要了解患兒的進展狀況,以便調整治療方案。10.2.1.2、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評估內容包括:d.自閉癥癥兆識別:兒童發育量表、自閉癥早期癥狀概覽表、M-CHAT、Carse.促進社交互動的基本能力f.有兒童參與的精神運動評估g.感覺運動評估:軀體識別測試評分、伯爾杰斯-勒茲動作模仿測試、夏爾羅普-安特維爾運動協調量表評分、弗洛倫斯.古迪納夫的小人畫像測試評分、加利福勒-格朗瓊手指識別測試、昆特面部運動測試評、德-阿咯斯提尼地面路徑測試10.2.1.3、學習障礙兒童評估內容包括:a.既往史a.運動功能:觀察是否有精神運動機能發展的潛在遲緩,或者運動和姿勢的靈活欠缺。b.執行力:觀察在做某一件事時,是否有障礙和困難。c.情緒肌張力:觀察潛在的發育成熟障礙和肌張力調節障礙,比抽搐、肌張力過高、肌張力過低d.身體圖式與身體意象:主體是否存在身體意識的缺失。e.時空組織能力:通過時間或空間的組織能力觀察到精神運動障礙。f.記憶力:觀察主體記憶力是否良好,是否可以獨立或者在媒介的幫助下記住事物10.2.2制定計劃10.2.2.1、和患兒及家庭第一次交流后(一般30-45分鐘就結果跟患者及家長反饋,包括治療計劃及目的。10.2.2.2、精神運動康復評估時提供一個長期和短期指標。10.2.2.3、經常用游戲的方式來治療,涉及精細動作、平衡能力、兒童張力等游戲。10.2.2.4、允許患兒根據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可以和患者建立更好的關系。10.2.3實施干預10.2.3.1、干預的時間安排:每周1~2次,每次45分鐘。10.2.3.2、場景需要精心的選擇,不能給患兒太多刺激,光線不要太強,可參考患兒的喜好。對于注意力缺陷的孩子,空間布置有要求,避免干擾的物質,桌面整潔,只有一支筆,道具都整理起來。使用計時器、沙漏等,讓孩子了解時間的概念,讓孩子對時間的感知有意識。10.2.3.3、先是建立治療師與患兒的情感聯系,讓患兒熟悉治療方式。治療師會運用面部表情、動作、姿勢、眼神、聲音、觸碰等與患兒進行非語言溝通。10.2.3.4、每次治療選取3-4個游戲項目進行治療,游戲應動靜結合。10.2.3.5、治療搭配代幣獎勵制度,以提升患兒動機。10.2.3.6、治療結束后與患兒計算當次所獲代幣,鼓勵患兒分享心得并給予獎勵。10.2.3.7、每次治療都用平板和文檔記錄完整的情況。10.2.3.8、治療后由治療師向家長反饋情況,布置家庭任務并追蹤。10.2.3.9、治療師每次治療結束后書寫個案表現,每月開展個案討論。評價:a)每年一次完整的精神運動評估(同治療前)。b)每月1次自身對照的定性觀察,如治療過程中行為表現、沖動抑制等10.3顱骶治療操作流程(八步法)顱骶治療八步法10.3.1.評估:傾聽節律(必做)指顱骶節律從異常運動狀態到靜止狀態的過程,正常顱骶節律為6-12次/min。傾聽頭部(30秒)傾聽肩部(30秒)傾聽盆部(30秒)傾聽足部(30秒)10.3.2.誘導靜止點(必做)直腿抬高(2分鐘)雙手伸直托住腳踝,將下肢慢慢抬離床面10-15度,保持2分鐘。10.3.3.軀體橫向筋膜釋放技術盆底筋膜釋放(2分鐘必做)胸廓下口筋膜釋放(2分鐘)胸廓上口筋膜釋放(2分鐘)舌骨筋膜釋放(2分鐘)10.3.4.軀體縱向筋膜釋放技術骶尾復合體刺激術(2分鐘)腰骶牽引(2分鐘)彈簧拉伸式(2分鐘)天平擺動式(2分鐘)海浪波動式(3分鐘必做)10.3.5.腦顱骨釋放技術額部(2分鐘必做)頂骨(2分鐘)枕骨(2分鐘)顳骨(3分鐘)蝶骨(3分鐘必做)10.3.6.面顱骨釋放技術鼻骨(2分鐘)顴骨(2分鐘)上頜骨(2分鐘)下頜骨(2分鐘)10.3.7.顱骨整體釋放技術額枕雙調整(3分鐘必做)頂顳雙調整(3分鐘)枕顳雙調整(3分鐘)10.3.8.誘導靜止點(必做)第四腦室壓迫技術(CV43分鐘)治療時長30-60分鐘10.4、神經反饋訓練操作流程(三步法)10.4.1、定量腦電圖評估采集服務對象的腦電波數據,通過分析軟件對服務對象腦功能做出評估,形成定量腦電圖檢測報告。10.4.2、制定神經反饋訓練方案并執行神經反饋訓練根據服務對象的腦電波數據,針對服務對象的大腦功能短板,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案。每次訓練標準時長45-60分鐘,特殊情況可縮短為30分鐘。10.4.3、復測腦電波及訓練方案調整經過三個月的神經反饋訓練后,復測腦電波,根據新的數據對訓練方案做出調整。10.4.4腦波儀佩戴規范(1)佩戴前先將額頭汗漬、化妝品擦干凈;(2)腦波儀的下沿在眉毛上方一點;(3)腦波儀中間的金屬觸點位置放于眉心中間(設備中間的白色標記位于眉心正中間(4)腦波儀在頭后方扎好,松緊適度;(5)將夾子夾在左耳垂;(6)檢查完畢后用眼鏡布將腦波儀上三個金色觸點和耳夾觸點輕輕擦干凈。(7)腦波儀不用時將耳夾夾在腦波儀黑色帶子上,將腦波儀放回盒子保存好。10.4.5數據采集過程規范(1)手機等產生電磁干擾的物品不得帶進檢查室或關機狀態;(2)用濕紙巾和干紙巾擦去額頭的汗漬、水漬、化妝品等以免影響感應器靈敏度;(3)被檢查人處于常態(如劇烈運動、睡覺后、餐飲后不宜做檢查穩定情緒,不亂動、不說話;(4)檢查時其他人員不得進入檢查室,以免干擾;(5)檢查時不要與被檢查人員搭話;(6)保持室內適當溫度,不能太熱或太冷;(7)餐飲30-60分鐘后方可進行檢查;(8)檢查前暫停服用對檢查數據產生影響的任何藥物和酒精飲料;(9)提前了解被檢查人的身高、體重、血型;(10)檢測腦波儀設備是否工作正常。10.4.6神經反饋訓練過程規范(1)按要求佩戴好腦波儀;(2)檢測腦波儀設備是否工作正常;(3)檢測訓練場地有無50Hz交流電電磁干擾;(4)手機等產生電磁干擾的物品不得帶進訓練室或關機狀態;(5)用濕紙巾和干紙巾擦去額頭的汗漬、水漬、化妝品等以免影響感應器靈敏度;(6)餐飲30-60分鐘后方可進行訓練;(7)被檢查人處于常態(如劇烈運動、睡覺后、餐飲后不宜做訓練穩定情緒,不亂動、不說話;(8)訓練時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訓練室,以免干擾;(9)保持室內適當溫度,不能太熱或太冷。(10)訓練時使用筆記本電腦供電,外接電源從插座處拔下;(11)訓練完畢后用眼鏡布將腦波儀上三個金色觸點和耳夾觸點輕輕擦干凈。(12)腦波儀不用時將耳夾夾在腦波儀黑色帶子上,將腦波儀放回盒子保存好。10.5.1太極拳:多采用24式教程.起勢、左右野馬分鬃、白鶴亮翅、左右摟膝拗、手揮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攬雀尾、右攬雀尾、單鞭、云手、高探馬、右蹬腳、雙峰貫耳、轉身左蹬腳、左下勢獨立、右下勢獨立、左右穿梭、海底針、閃通臂、轉身搬攔捶、如封似閉、十字手、收勢。10.5.2音樂治療:音樂治療分為主動音樂和被動音樂兩種方式。主動音樂治療需要服務對象主動參與演奏樂器或演唱歌曲;被動音樂治療只需患者聆聽音樂,不需要演奏或演唱。1)選擇患者比較喜歡的時間段進行,持續30~60min;團體治療建議每周≥3次,每次持續時間30~60min,根據所選的音樂形式而定。懷舊音樂,多選用耳熟能詳的老音樂或者對個體有特殊意義的音樂,每周2-3次或者可以每天一次,每次三十分鐘以上。2)唱歌訓練(每周1次,持續6個月選取個體熟悉的老歌曲或者簡單的旋律重復的歌曲。3)可以根據環境和情景的需要,選取不同的音樂給予個體治療,大部分選取舒緩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避免選取激越的音樂。演奏樂器。1)建議家庭成員參與,對家庭成員及照料者進行多次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利用照料服務對象所有可能時間進行干預和治療。2)家庭成員和照料者心理疏導,換位思考,關心和愛護服務對象,對病情了解,對疾病發展過程了解,對疾病發展可能出現的癥狀有所了解,并給予關懷和愛護。3)陪伴,給予服務對象陪伴。附錄1(資料性)智能整合康復新技術(CMIR)環境要求機構類別培訓中心三級醫院二級醫院一級醫院、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院/養老院設施設備病區模式可以有可以有康復區域病床(房)模式可以有可以有可以有活動室必須有必須有必須有必須有病房采光標準>120(lx),明亮、清新、柔和室內面積30-50平方米,根據人數按每人2平方米設置室內溫度20-25°C天花板裝飾彩圖可以有可以有可以有可以有顏色設置根據服務對象的個性喜好,調整房間顏色,安靜溫馨內墻面鏡面裝飾可以有可以有可以有可以有地面防滑地墊必須有必須有必須有必須有家具可調節高度的按摩床、凳子或椅子數張教具必須有必須有必須有必須有房間噪音房間無噪音,應排除噪音和50Hz交流電電磁干擾。薄被和枕頭必須有必須有必須有必須有地面平整無障礙必須有必須有必須有必須有室內輔助把手必須有必須有必須有必須有備注可根據服務對象的喜好,提供個性化的環境布置及教具附錄2(規范性附錄)1.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2.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3.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4.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量表(Barthel指數)5.認知障礙自評表(AD8)6.畫鐘測驗(ClockDrawingTest,CDT)7.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附錄C(規范性附錄)兒童孤獨癥譜系異常常用量表目錄1.發育類評定量表1)兒童心理行為發育預警征象篩查問卷(WSCMBD)2)年齡與發育進程問卷-第3版(ASQ-3)3)丹佛發展篩查測驗(DDST)4)0~6歲兒童智能發育篩查測驗量表(DST)5)瑞文智力測驗(RIT)6)0-6歲兒童發育行為評估量表(兒心量表-Ⅱ)7)格塞爾發育診斷量表8)貝利嬰幼兒發展量表(BSID)9)格里菲斯發育評估量表中文版(GDS-C)10)韋氏智力量表11)0-3歲嬰幼兒發育量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