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課件-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_第1頁
植物學課件-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_第2頁
植物學課件-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_第3頁
植物學課件-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_第4頁
植物學課件-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植物分類的基礎知識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植物分類的方法,基本階層系統,種的概念,掌握物種學名及檢索表的基本知識。

一、什么叫植物分類?根據一定的依據來辨別植物的類別、名稱、性能和對植物的描述,就是植物的分類。二、植物分類的方法人為分類:按照自己的方便和意圖,選擇一個或少數性狀(形態、習性、用途)作為分類的依據,而不考慮植物間的親緣關系和演化關系。明朝李時珍(1518~1593)的《本草綱目》共收集植物藥達1195種,分為草、木、谷、果、菜5部,每部又分若干類,共分60類。瑞典分類學家林奈(1707~1778)根據有花植物雄蕊的有無、數目及著生情況,分為24個綱。系統發育分類(自然分類):根據植物之間的親疏程度,作為分類的標準,它是從19世紀后末期開始的,力求客觀地反映植物界的親緣關系和演化發展。德國植物學家A.EnglerandK.Prantal,1897年的《自然植物科志》。英國植物學家J.Hutchinson在1926年和1934年的《有花植物科志》。植物分類的目的和意義:由植物多樣性決定提供了一個信息存儲系統具有實際應用意義三、植物分類學的資料來源植物分類學既是最基礎的學科(提供了一個保證系統),又是最頂點的學科,因為它具有廣泛的資料來源,最具有綜合性。常用資料來源:形態學、解剖學、地理分布和生態學、染色體、植物化學、繁育系統、化石、孢粉、胚胎、分子生物學、超微結構和微形態學等。四、分類學的基本階層系統(一)植物分類的基本階層界、門、綱、目、科、屬、種。現以稻為例,說明它在植物分類上的各級單位。

界植物界RegnumVegetable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科禾本科

Gramineae

屬稻屬Oryza

種稻OryzasativaL.(二)種、亞種、變種、變型、品種種:是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是分類學的基本單位;種以居群的方式存在;一個種的所有個體,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態結構,同一種的個體間能進行有性生殖,生出完全能育的正常的后代;種占有一定的分布區。亞種:種內的變異類型。在形態構造上有顯著的特征,地理上有一定的大的地帶性分布區域。變種:種內的變異類型。沒有明顯的地帶性分布。變型:形態性狀變異比較小的類型,如毛的有無、花的顏色等。品種:栽培植物的變種或變型,多基于經濟意義和形態上的差異,不是植物分類學中的一個分類單位。五、植物的命名法則同物異名和異物同名現象。學名:對每一種生物制定的國際上統一使用的科學名稱。雙名法:1753年林奈首創。每一種植物的名稱,由兩個拉丁字組成,第一個字是屬名,名詞,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為種名,形容詞;后面再寫出定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縮寫,第一個字母要大寫。例如:稻OryzasativaL.人參PanaxginsengC.A.Mey.糯稻OryzasativaL.var.glutinosaMatsum羽衣甘藍Brassicaoleracea

var.acephala

f.tricolor學名附帶的一些縮寫字:豬毛蒿ArtemisiascopariaWald.etKit.et或&表示命名人有二人。若三人以上命名,則只寫第一人姓氏,后加al.藏報春PrimulasinensisSabineexLindl.ex表示:自,從,根據即Sabine為命名人,Lindl.為發表者。白頭翁Pulsalillachinensis(Bunge)RegelBunge定名,放在Anemone屬內。Regel作了修訂,保留種加詞。Rhododendronsp.杜鵑花屬中的某一種。Rhododendronspp.泛指杜鵑花屬中的幾個種。《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1867年8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一屆國際植物學會議上通過。以后有多次修訂。異名:符合《國際植物命名法規》以外的植物拉丁名,統稱異名。六、植物檢索表(一)定距檢索表(等距檢索表)在這種檢索表中,相對立的特征,編為同樣號碼,且在書頁左邊同樣距離處開始描寫。每一組性狀編排時,向后(右)退一格。如此繼續下去,描寫行越來越短,直至追尋到科、屬或種的學名為止,最終查出植物的名稱。

1.無真正的菌絲體;如有菌絲體,一般不具橫隔壁…

…………..藻菌綱1.有真正的菌絲體,菌絲內具橫隔壁。

2.具有性生殖階段。

3.有性生殖產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生于子囊內…

………….子囊菌綱

3.有性生殖產生擔孢子,擔孢子生于擔子上…

……..擔子菌綱

2.只發現無性繁殖,有性生殖還不明了…………

…………

…………

………….半知菌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