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用電線束總成》_第1頁
《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用電線束總成》_第2頁
《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用電線束總成》_第3頁
《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用電線束總成》_第4頁
《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用電線束總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次

前言.................................................................................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試驗和要求........................................................................3

5其他.............................................................................20

附錄A(規范性附錄)...............................................................21

前言

本標準依照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是對QC/T417.2-2001《車用電線束插接器第2部分試驗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摩托車部分)》

的修訂,與QC/T417.2-2001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名稱由原來的《車用電線束插接器第2部分試驗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摩托車部分)》改為《摩

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用電線束總成》,擴大了適用范圍,增加了高壓連接器和電線束的內容;

——第2章規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GB/T2423.5、GB/T4208、GB/T5337、GB11118.1、GB11121、GB

12981、GB17930、GB19147、QC/T1067.1-2017、QC/T1067.2-2017、QC/T1067.3-2017、GB/T25085,

取消了GB/T4942.2-1993、JB/T8139-1995、QC/T413-1999、QC/T417.2;

——第3章術語和定義增加了“電線束總成”、“連接器”、“護套”、“端子”、“導線連接”、“防錯結構”、

“線線連接器”、“連接器孔位編號”、“設備連接器(插頭)”、“設備連接器(插座)”10個術語定義;

——將“電線附件”改為“導線連接”、“插接件”改為“端子”、“插接器”改為“連接器”、“插接器

定位性”改為“防錯結構”、“插接器編碼”改為“連接器孔位編號”;

——第4章試驗和要求增加了電線束導線的技術要求和“機械沖擊”、“跌落”、“粉塵”、“溫度快速變

化”、“化學流體”5項試驗項目;

——第4章試驗和要求增加“端子插入殼體中的插入力”、“端子在殼體中的保持力”、“壓接連接器的

拉脫力”“絕緣電阻”和“鹽霧試驗”5項試驗項目的高壓連接器的技術要求;

——第4章試驗和要求水密性試驗項目增加了僅適用于車廂外的連接器的高壓水噴射試驗要求;鎖緊

22

裝置強度試驗項目的端子鎖緊裝置第11次插接后,在連接器拔出方向施加力由450N改為1000N;振動試

驗項目改為溫度振動組合,并增加了對試樣進行預處理的要求,溫度振動組合試驗參數擴大了頻率和加速

度的范圍;絕緣介電強度試驗項目修改了測量絕緣電阻前的放置時間;

——增加了規范性附錄A。

本標準參照采用了ISO8092.2:2005和QC/T1067.1-2017。

本標準不涉及專利。

本標準由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14)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天津摩托車技術中心、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技術研究

中心有限公司、四川金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濟南輕騎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

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發布情況為:

——QC/T417.2-2001。

I

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用電線束總成

1范圍

本部分規定了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以下簡稱“摩托車”)連接器和電線束的定義、一般性能要求以及

試驗方法。

本部分適用于摩托車的電線束和電氣設備用低壓連接器(電壓不高于60V)和高壓連接器(電壓高于

60V但不高于600V),包括線線連接器、設備連接器。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2423.5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二部分:試驗方法試驗Ea和導則:沖擊

GB/T2423.17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試驗Ka:鹽霧試驗方法

GB/T4208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

GB/T5337汽車電器、燈具和儀表名詞術語

GB11118.1液壓油(L-HL、L-HM、L-HV、L-HS、L-HG)

GB11121汽油機油

GB12981機動車輛制動液

GB17930車用汽油

GB19147車用柴油

GB/T25085道路車輛60V和600V單芯電線

QC/T1067.1-2017汽車電線束和電氣設備用連接器第1部分:定義、試驗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QC/T1067.2-2017汽車電線束和電氣設備用連接器第2部分:插頭端子的型式和尺寸

QC/T1067.3-2017汽車電線束和電氣設備用連接器第3部分:電線接頭的型式、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29106汽車電線束技術條件

3術語和定義

GB/T5337、QC/T1067.1-2017和QC/T29106中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電線束總成Electricalwireharnessassemblies

用于連接車輛電器件的導線、線線連接器和設備連接器的組件。電器線束包括導線的干線、支線、分

支點、接點和端子等。

3.1.1

干線mainstem

電線束中兩根或兩根以上電線包扎在一起的部分,如圖1所示。

3.1.2

支線lateral

電線束中電線的末端沒有包扎的部分或單根電線,如圖1所示。

3.1.3

分支點embranchmentpoint

1

電線束中干線與干線或干線與支線中心線的交點,如圖1所示。

3.1.4

接點Juncture

電線與電線的連接點,如圖1所示。

3.1.5

端子terminal

實現電氣連接的金屬件,包括用于插接的插頭端子(圖2)、插座端子(圖3)和用緊固件形成電氣連

接的電線接頭(圖4)。

圖1電線束示意圖

3.2

連接器connector

由端子、護套及其附件組成的可實現電氣連接的組合件。

3.3

護套housing

固定并保護端子的非金屬件。

3.4

導線連接cableattachment

導線和端子之間持久的連接,例如:壓接、刺破連接、焊接等。

說明:

2

1——導體壓接;5——刺破連接;

2——導線;6——連接槽;

3——導線連接;7——連接槽或絕緣支撐(如果沒有8);

4——絕緣支撐或密封件把手;8——絕緣支撐。

圖2插頭端子

說明:

1——導體壓接;5——刺破連接;

2——導線;6——連接槽;

3——導線連接;7——連接槽或絕緣支撐(如果沒有8);

4——絕緣支撐或密封件把手;8——絕緣支撐。

圖3插座端子

說明:

1——導體壓接;2——導線;

3——導線連接;4——絕緣支撐。

圖4電線接頭

3.5

防錯結構polarizationfeature

連接器上防止發生錯誤連接的裝置或結構。目視和/或機械和/或感光裝置,防止具有相同數量端子、

不同編碼的同一族連接器進行連接。

3.6

連接器孔位編號connectorcavitynumber

連接器上可視的、有規則的、對孔位進行標示的編號。

3.7

3

線線連接器in-lineconnector

在導線間形成電氣連接的連接器。

3.8

設備連接器(插頭)deviceconnector(male)

與設備內部進行連接的輸出端連接器。

3.9

設備連接器(插座)deviceconnector(female)

與設備連接器(插頭)進行連接的輸入端(線束端)連接器。

3.10

鎖緊裝置Lockingdevice

在連接器中使它們的配對部分維持機械自動鎖緊狀態和人工開啟的裝置。

4試驗和要求

4.1樣品預處理

在所有試驗開始前,都應將樣品放置到室溫(23±5)℃,相對濕度45%~75%的環境下保持24小時。

4.1.1試驗條件

所有試驗都應在室溫(23±5)℃,相對濕度45%~75%環境下進行,除非另有規定。連接器應配套試

驗,所有孔位都應進行試驗。

每個試驗順序(見表2)都應從新試樣開始,且試樣的制作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

電線束導線應符合GB/T25085和附錄A的技術要求,或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電線束導線的顏色、規

格可優先選用附錄A的內容。所使用的電線束導線應記錄在試驗報告中。

各項試驗及各試驗樣品不能相互影響。例如在高溫箱里試驗樣品相互間要保持一定距離,不能相互接

觸及堆放。

在整個試驗過程中,不允許在插頭端子和插座端子表面上涂抹潤滑油或其它附加物。生產過程中遺留

的潤滑劑除外。

4.1.2試驗誤差

試驗誤差以標稱值的百分比表示(表1)。

表1試驗誤差

試驗誤差

溫度±3°C

電壓±5%

電流±5%

電阻±5%

長度±5%

時間±5%

力±5%

頻率±5%

4

表1試驗誤差(續)

試驗誤差

流速±5%

相對濕度±5%(需控制時)

速度±5%

聲音±5%

壓力±5%

真空度±5%

4.1.3試驗順序

每個試樣組的試驗順序應按照表2進行(順序從上到下)。試樣組A、B、C、D、E、F、G、H、I、K、L

中的試驗項目適用于非密封連接器。試樣組A、B、C、D、E、F、G、H、I、M、N中的試驗項目適用于密封

連接器和防濺連接器。

每個試樣組應至少有20套單線連接器試樣,或10套2線、7套3線、5套4線連接器試樣等。

混合類型的多線連接器,每個類型應至少具有20對連接器試樣需進行試驗。

各連接器應配有全套端子。除非在試樣方法中另有規定,每套多線連接器中至少對4對端子進行測量,

單線、2線和3線連接器中的所有的端子進行試驗。

4.1.4端子樣品準備

所有試驗均應使用帶有導線連接的端子,導線壓接應符合QC/T29106的要求,樣品尺寸應符合按規定

程序批準的工程圖樣的要求。

表2試驗順序和性能要求

試驗項目試樣組a/順序

性能條款

項目名稱試驗條款ABCDEFGHIKLMN

非密封連接器XXXXXXXXXXX

密封連接器XXXXXXXXXXX

外觀檢查4.2.1XXXXXXXXXXXXX4.2.2

端子插入殼體中的插入力

4.6.1X4.6.2

(含高壓連接器)

端子在殼體中的保持力(含

4.7.1X4.7.2

高壓連接器)

壓接連接器的拉脫力(含高

4.4.1X4.4.2

壓連接器)

防錯結構4.15.1X4.15.2

第1次插拔力4.3.1X4.3.2

接觸電阻(電壓降)4.8.1XXXXXXX4.8.2

第1次和第10次拔出力4.3.1X4.3.2

電流循環4.17.1X4.17.2

絕緣電阻(含高壓連接器)4.12.1XX4.12.2

絕緣介電強度4.13.1XX4.13.2

溫/濕度循環4.10.1X4.10.2

溫度振動組合4.11.2X4.11.3

熱老化4.18.1X4.18.2

5

表2試驗順序和性能要求(續)

試驗項目試樣組a/順序

性能條款

項目名稱試驗條款ABCDEFGHIKLMN

化學流體4.23.1XX4.23.2

溫升4.14.1X4.14.2

機械沖擊4.19.1X4.19.2

接觸電阻(電壓降)4.8.1XXX4.8.2

鎖緊裝置強度4.5.2XXX4.5.3

端子在殼體中的保持力(含

4.7.1X4.7.2

高壓連接器)

水密性4.9.1.1Xb4.9.1.2

絕緣電阻(含高壓連接器)4.12.1XXbX4.12.2

高壓水噴射4.9.2.1XXb4.9.2.2

絕緣電阻(含高壓連接器)4.12.1X4.12.2

絕緣介電強度4.13.1XXX4.13.2

溫度快速變化4.22.1X4.22.2

鹽霧試驗(高壓連接器)4.16.1X4.16.2

接觸電阻(電壓降)4.8.1XXXXX4.8.2

跌落4.20.1XX4.20.2

粉塵4.21.1X4.21.2

外觀檢查4.2.1XXXXXXXXXXXXX4.2.2

注a:見4.1.3。

注b:后續試驗應在所示試驗后1小時內進行。

4.2外觀檢查

4.2.1試驗

用肉眼對所有連接器和端子進行目測檢查。檢查人員應具有正常視力和正常顏色分辨能力,位于最佳

目測距離處,并在合適的光照下進行檢查。

4.2.2要求

4.2.2.1電線束總成應符合本標準的要求,并按經規定程序批準的圖樣及技術文件制造。干線和保護套管

長度宜不小于100mm,并為10的倍數。如:100mm、110mm、120mm等。支線長度宜不小于30mm。線束

接點之間,接點與分支點之間距離宜不小于20mm。電線與端子連接處需裝絕緣套管時,絕緣套管長度不

得小于20mm。電線束總成基本尺寸極限偏差應符合表3規定。

表3基本尺寸極限偏差單位為毫米

極限偏差

基本尺寸

干線支線卡扣位置護套(保護套管)

≤200+10;-5+10;-5+5;-5

+10;-5

>200~500+15;-5+15;-5+5;-5

>500~1000+20;-5+20;-5+5;-5

+20;-10

>1000~2000+30;-10+30;-10+5;-5

>2000~5000+30;-10+30;-10+5;-5

+30;-30

>5000+40;-20+50;-20+5;-5

6

4.2.2.2連接器殼體表面應無裂紋和明顯變形;端子表面應無銹蝕、無毛刺、無斷裂或裂紋;配套連接器

的配合部分不應有影響連接性能的變形。

端子與電線束導線壓接時,在導體卷筒和絕緣卷筒之間應能看見絕緣層和導體。導體應伸出導體卷筒,

但不能影響端子的插接。絕緣卷筒固定住的導線表面絕緣層無壓傷、無裂紋、無掛上,壓接部位無壓傷、

無裂紋。所有線芯被導體卷筒包住,線芯不應有損壞、斷裂(見圖5)。端子體無變形、無壓傷;端子鎖止

彈片無變形;端子接觸彈片無變形,間隙適中。

注釋

1線芯(芯線壓接,導體可見)

2各股導線

3導體卷筒

4導體和絕緣層(導體和絕緣層應可見)

5絕緣卷筒(絕緣壓接)

圖5導線與端子的壓接連接

4.2.2.3按照表2試驗順序,試驗完所有樣品組后,連接器不應產生影響使用性能的膨脹、腐蝕、色變、

觸點鍍層磨損、物理變形、開裂和積水等缺陷。

4.3插拔力

4.3.1試驗

配套連接器按照4.3.1.1或4.3.1.2的規定,進行插拔試驗時,應以50mm/min-150mm/min范圍內的一

個恒速進行插拔。當僅有端子進行插拔力試驗時,試驗過程中應確保插拔力沿端子的中心線進行。施加的

速度應記錄在試驗報告中。

4.3.1.1連接器無鎖緊裝置

將連接器進行10次插拔,測定第一次插入力、第一次拔出力和第10次拔出力。

4.3.1.2連接器有鎖緊裝置

將連接器進行前10次插拔,每次插拔均操作鎖緊裝置。測定第一次插入力、第一次拔出力和第10次

拔出力。第11次插拔應按照4.5.1.2要求進行鎖止裝置強度試驗。

4.3.2要求

4.3.2.1單線片式連接器的插拔力應符合表4規定。

表4單線片式連接器插拔力

連接器型式基本尺寸mm第1次最大插入力N第1次最大拔出力N第10次最小拔出力N

2.827274

4.830307

有鎖緊裝置

6.345459

8.0595912

7

表4單線片式連接器插拔力(續)

連接器型式基本尺寸mm第1次最大插入力N第1次最大拔出力N第10次最小拔出力N

有鎖緊裝置9.5676715

2.853536

4.8676715

無鎖緊裝置6.3808018

8.0909024

9.510010030

4.3.2.2單線柱式連接器的插拔力應符合表5規定。

表5單線柱式連接器插拔力

連接器型式基本尺寸mm第1次最大插入力N第1次最大拔出力N第10次最小拔出力N

Φ2.125254

有鎖緊裝置

Φ2.330305

Φ3.5353512

無鎖緊裝置

Φ4.0454515

4.3.2.3多線連接器的插拔力應符合用戶或制造廠的特殊要求。

4.4壓接連接器的拉脫力

4.4.1采用適當的試驗裝置,以50mm/min-150mm/min范圍內的一個恒速進行試驗,施加的速度應記錄在

試驗報告中。若端子具有一個電導線絕緣卷筒,應使其在機械方面無效。多根導線與單個端子壓接連接時,

在每根導線上單獨施加表6規定的力。

高壓連接器導線壓接金屬箍的,采用適當的試驗裝置(見圖6),以50mm/min-150mm/min范圍內的一

個恒速進行試驗,測量金屬箍從壓接位置移開需要的峰值力,施加的速度應記錄在試驗報告中。當電線兩

端都壓接金屬箍時,每個金屬箍都應試驗。夾具齒縫寬度等于導線外徑。如果壓接后金屬箍的直徑小于導

線外層絕緣層直徑,需把外層絕緣層去掉。

表6壓接連接器的拉脫力

導體標稱截面面積端子材料厚度最小拉脫力

(mm2)mm(N)

0.2240

0.25-0.4

0.3555

0.570

0.750.25-0.590

1115

1.5155

0.35-0.5

2195

2.5235

0.4-0.6

3260

4320

0.5-0.8

5355

60.6-1.0400

100.8-1.2600

注1:沒有列入本表中的導體標稱截面面積的導體對應最小拉脫力應用插值法確定。

注2:端子材料厚度為推薦使用厚度。

8

圖6金屬箍拉脫力試驗

4.4.2要求

拉脫力應不小于表6規定(多根導線與單個端子壓接時,每根導線應分別符合表5的規定)。壓接金

屬箍高壓連接器將金屬箍從壓接位置移開的力至少150N。

4.5鎖緊裝置強度

連接器的鎖緊型式有殼體鎖緊和端子鎖緊。

4.5.1試驗

根據需要對連接器和端子進行4.5.1.1或4.5.1.2規定的試驗。

4.5.1.1連接器殼體鎖緊裝置

采用一個夾具,將受試的連接器固定并不應使其殼體變形。將鎖緊裝置插接到位后,在連接器拔出方

22

向施加力1000N,穩定保持100s。

4.5.1.2端子鎖緊裝置

在4.3.1.2規定的第11次插接后,在連接器拔出方向施加力N,穩定保持s。

4.5.2要求

殼體鎖緊和端子鎖緊的連接器,在連接器拔出方向施加N的靜態拉力,保持s而不脫落或損

壞。

4.6端子插入殼體中的插入力

4.6.1試驗

用可連接最小和最大尺寸導線測試端子插入殼體型腔的插入力時,用試驗夾具按照插入方向定位端子,

位置盡可能靠近導線的絕緣筒(試驗中的端子按照預期鎖緊)。采用50mm/min-150mm/min范圍內的一個恒

速插入殼體。施加的速度應記錄在試驗報告中。

4.6.2要求

9

端子按照規定要求壓接上導線后,插入殼體型腔中。若端子壓接導線導體標稱截面面積不大于1mm2

時,則其插入力最大值為15N;若端子壓接導線導體標稱截面面積大于1mm2時,則其插入力最大值為30N。

高壓連接器若端子壓接導線導體標稱截面面積不大于2mm2時,則其插入力最大值為30N;若端子壓接導線

導體標稱截面面積大于2mm2時,則其插入力最大值為75N。對于密封連接器或防濺連接器,應將密封件施

加的力考慮在內。

4.7端子在殼體中的保持力

4.7.1試驗

采用一合適的試驗裝置,進行端子保持力的試驗。在連接器前面或后面,沿軸向施加一恒定力,保持

2

100s。施加的力應記錄在試驗報告中。

4.7.2要求

每個端子插入殼體型腔中,并插接到位后,在端子與導線連接的軸向方向施加60N(高壓連接器導線導

體標稱截面面積大于8mm2為100N)的恒定力,并保持s,端子不得從殼體中卸出或損壞。

根據插拔力、材料和設計的要求,可要求更大的保持力。密封連接器,密封施加的力應包含在內。

4.8接觸電阻(電壓降)

4.8.1試驗

4.8.1.1總則

確定所用導線或裝置導體電阻。按照圖7和圖8所示測量兩測量點1之間的電阻R測量,減去電阻值R電線1

和R電線2或R裝置后得到接觸電阻RC。

4.8.1.2在毫伏水平下的測量

試驗電壓不應超過DC或AC峰值(開路)電壓20mV,試驗電流不應超過50mA。

4.8.1.3在規定試驗電流下的測量

測量應在5A/mm2的電流強度下,達到熱平衡后進行,除非另有規定。如果試驗導線被焊接測量點上,

不應影響端子的連接。

尺寸單位為毫米

注釋

1測量點

2僅作為參考點

a建議距離

b電阻R電線1

10

c接觸電阻RC(包括導體附件電阻)

d電阻R電線2

e電阻R測量

圖7線線連接器接觸電阻試驗

尺寸單位為毫米

注釋

1測量點

2參考點

a建議距離

b電阻R裝置

c接觸電阻RC(包括導體附件電阻)

d電阻R電線

e電阻R測量

圖8連接至裝置的連接器接觸電阻試驗

4.8.2要求

每對端子應插接到位。初次插接后接觸電阻最大為5mΩ。經過10次插拔、電流循環、溫濕度循環、

振動和鹽霧試驗后,接觸電阻最大為10mΩ,或為初次測量值的150%,由用戶選擇。

4.9防水性能

4.9.1水密性

組裝配有全套端子的連接器,應用連接器密封系統允許范圍的最大和最小外徑導線,且導線末端應密

封。將試樣(配對連接器)在溫箱中預處理4h,試驗溫度按表7規定的類別。

表7工作環境溫度和試驗溫度單位為攝氏度

類別工作環境溫度試驗溫度(±2℃)

1-40~+7085

2-40~+85100

3-40~+100125

4-40~+125155

5-40~+155175

4.9.1.1試驗

4.9.1.1.1密封連接器防水要求

11

將預處理后的試樣立即浸入由5%Nacl溶液和0.1g/l潤滑劑構成的液體中,液體溫度應為(23±5)℃。

其中,液體應著色,以便在電氣試驗后,可以用肉眼檢查液體浸入試樣的情況。

按圖9所示將試樣浸沒1h,測量液體中試樣的漏電情況。測量位置在每個端子和電極之間。對于多

線連接器,測量應在每兩個相鄰的端子之間,如圖10所示。

尺寸單位為毫米

注釋

1、2、3測量點

4試樣

5電極

圖9水密性試驗

圖10相鄰端子之間的漏電測量示例

4.9.1.1.2密封連接器防濺要求

將預處理后的試樣立即進行GB/T4208規定的防濺試驗IPX1。若用戶和供應商之間存在爭議,應按照

GB/T4208的IPX4進行試驗。建議在水中添加一種顏色,以便于分辨水浸和冷凝之間的不同。

4.9.1.2要求

4.9.1.2.1密封插接器防水要求

密封連接器按照4.9.1.1.1進行試驗后,在施加電壓為48V時,漏電不應超過50μA,并應無水浸入。

并應按表2的順序完成試驗。

4.9.1.2.2密封插接器防濺要求

密封連接器按照4.9.1.1.2進行試驗后,應無積水,應按表2的順序完成試驗。

4.9.2高壓水噴射

4.9.2.1試驗

12

高壓水噴射試驗僅適用于車廂外的連接器,按照GB/T4208的IPX9K進行試驗。

4.9.2.2要求

按照4.9.2.1進行高壓水噴射試驗后,應按表2的順序完成試驗。

4.10溫/濕度循環

4.10.1試驗

采用配套連接器的線線連接器(見圖7)進行溫濕度循環試驗。若用戶要求,也可以使用與裝置連接的

連接器(見圖8)進行試驗。

將配套的連接器放入合適的試驗箱中,按照下列試驗順序進行24h循環變化,按照圖11共進行10次

循環試驗。溫度類別根據環境條件按表7規定。

a)保持試驗箱內溫度(23±5)℃,相對濕度45%~75%,保持時間為4h;

b)在0.5h內,將試驗箱內溫度升至(55±2)℃,相對濕度為95%~99%;

c)保持試驗箱內溫度(55±2)℃,相對濕度95%~99%,保持時間為10h;

d)在2.5h內,將試驗箱內溫度降至(-40±2)℃;

e)保持試驗箱內溫度tc(-40±2)℃,保持時間為2h;

f)在1.5h內,將試驗箱內溫度從(-40±2)℃升至表3規定的相關試驗溫度(±2℃);

g)保持tc在表7規定的相關試驗溫度(±2℃),保持時間為2h;

h)在1.5h內,將tc降至室內溫度(23±5)℃。

在一次循環結束時,試驗可中斷。中斷期間,試樣應保持在a)規定的環境條件下。中斷時間應記錄在

試驗報告中。

注1在d)、e)、f)、g)和h)規定期間,相對濕度不受控制。

注2如果試驗箱內溫度達到分類規定的試驗溫度需要1.5h以上,可將f)段規定的時間延長,在這種

情況下,a)段規定時間可以相應減少。

13

注:陰影區表示溫/濕度容許公差。

注釋

a一次循環e試驗溫度(見表3)

b(45~75)%t時間(h)

c(95~99)%T溫度(℃)

d未受控制濕度Y試驗室內相對濕度

圖11溫/濕度循環

4.10.2要求

按照4.10.1對試樣進行試驗后,應按表2的順序完成試驗。

4.11溫度振動組合

4.11.1試驗

按照圖12所示方法,將配套連接器安裝在振動臺上進行振動。所用的按照方法(見圖12中的方法1

或2)應記錄在試驗報告中。

a)方法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