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冊期中復習(湖北武漢)_第1頁
詩歌鑒賞-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冊期中復習(湖北武漢)_第2頁
詩歌鑒賞-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冊期中復習(湖北武漢)_第3頁
詩歌鑒賞-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冊期中復習(湖北武漢)_第4頁
詩歌鑒賞-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冊期中復習(湖北武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8詩歌鑒賞

1.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題目。

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下列對本詩的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氐娜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詩人晚年隱居時創作的一首五絕。一個“獨”字貫穿全詩,刻畫了一個高潔脫俗

的隱者形象。

B.全詩用字造句、寫景寫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來,就寫出了清幽的氛圍與淡泊的心

態,達到“詩中有畫”的高超境界。

C.“明月來相照”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

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

D.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竹林中彈奏、舒嘯之狀,表達了詩人因仕途坎坷而內心落寞、無限

惆悵之情。

2.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句寫詩人從故園回望來時的路,感嘆路途遙遠艱辛。

B.第二句寫詩人思鄉之淚怎么也擦不干,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

C.第三句“逢”字點出了題目,在旅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

D.第四句表達詩人掛念親人,又擔心親人掛念自己的復雜情感。

3.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

勸學詩(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下列關于本詩內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句“易老”“學難成”寫出了青春年華容易逝去,而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

B.第二句“不可輕”表明我們要珍惜每一寸光陰,莫讓可貴的時光白白地溜走。

C.三四句通過夢未醒、梧葉已落來比喻求學之難,告誡青年人要努力學習。

D.本詩告訴我們青春易逝,學問難成,且珍惜這年少光陰,莫輕易錯過。

4.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下列對本詩內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句照應詩題,寫詩人在夜晚聽到了不知從何處傳來的笛聲。

B.第二句寫夜晚非常的寂靜,笛聲伴隨著春風傳遍了整個洛陽城。

C.第三句寫聽到曲子的人都很傷感,紛紛去折取楊柳,表達憂思。

D.這首詩借春夜聞笛的經歷與感受,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5.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

逢入京使

[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下列對本詩內容情感的理解,不走確的一項是()

A.“故園”一句寫返鄉途中歸心似箭,無奈長路漫漫,親人遠離。

B.“雙袖”一句表現思親之情,也為下文的捎書回家“報平安”做鋪墊。

C.“馬上”兩句寫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相逢的故人捎回平安的口信給家人。

D.這首詩抒寫了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愿意讓親人掛念的復雜情感。

6.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題目。

送韋城李少府①

[唐]張九齡

送客南昌尉,離亭西候②春。

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

別酒青門③路,歸軒白馬津。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注釋】①少府:縣尉的別稱。②西候:古代主賓之禮中,主人出于對賓客的尊敬,自坐東

位,而讓客人坐西位。西位為尊位。③青門:泛指城門。

下列對詩句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無頤的一項是()

A.首聯敘事,“送客南昌尉,離亭西候春”,交待了送別的地點和時節。

B.頷聯寫景,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傳達出詩人對于送別友人的傷感之情。

C.頸聯敘事,“別酒青門路,歸軒白馬津”,交代送別友人的過程和行蹤。

D.尾聯抒情,“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顯得氣度恢宏,積極樂觀。

7.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下列對本詩內容和情感的理解,不足卿的一項是()

A.詩的開頭兩句,寫登城時所見的月下景色。正是這月光下的霜雪,觸發了征人的情感。

B.在這萬籟俱寂的晚上,夜風送來了凄涼幽怨的笛聲,更加喚起了軍人的思鄉之情。

C.此詩前兩句寫的是夜色,第三句寫的是笛聲,將畫面美與音樂美融為一體。

D.詩的最后一句,是以戰士群體的情態行為展現其心理,寫出了他們的內心渴望。

8.下列對詩歌內容情感的理解,不IP池的一項是()

送柴侍御

[唐]王昌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A.“沅水通波接武岡”,點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語調流暢而輕快,“流水''與"通波”蟬聯而

下,顯得江河相連,道無艱阻。

B.“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龍標、武岡雖然兩地相"接”,但畢竟是隔山隔水

的“兩鄉”,不由得讓作者生發出世事無常的傷感。

C.這首詩運用想象,青山一道,云雨相同,共睹明月,地遠心近,寫出了人分兩地、情同

一心的深情厚誼。

D.“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將詩人對朋友的寬慰和別

后的思念,滲透在字里行間了。

9.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在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下面選項中,對本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景又寫事,渲染了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皦骸弊直砻鲾橙藖韯輧疵?,后半句借日

光顯示守軍的威武雄壯。

B.頷聯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誼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戰斗的殘酷,直接描寫了戰場上車轂交

錯、短兵相接的斗爭場面。

C.頸聯寫部隊夜襲的場面,“臨易水”既表明交戰地點,又暗示將士們具有“壯士一去不復還”

般壯懷激烈的豪情。

D.傳說燕昭王曾把大量黃金放在臺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天下士。尾聯引用典故寫出將

士們誓死報效國家的決心。

10.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少年行①

王維

一身能擘②兩雕?、?,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④,紛紛射殺五單于⑤。

【注釋】①本詩是王維早期的作品,當作于安史之亂發生之前。②擘:張,分開。③雕弧:

飾有雕畫的良弓。④白羽:指箭,尾部飾有白色羽翎。⑤五單于:原指漢宣帝時匈奴內亂爭

立的五個首領。漢宣帝時,匈奴內亂,自相殘殺,諸王自立分而為五。這里比喻騷擾邊境的

少數民族諸王。

A.“擘兩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開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馬功夫嫻熟,能在疾馳的馬

背上自如地變換各種姿勢。

B.詩人將主人公置于孤危險惡的戰爭情勢之中。少年以“一身”對“千重”之敵,竟能左右馳

突于敵陣之中,如入無人之境,其過人的膽略和武藝已分明可見。

C.詩中出現的雕弧、金鞍和白羽,均是以著色之筆略加點染,這里的物為人增色不少,人

與物互相輝映、相得益彰。

D.以浪漫的筆調謳歌了崇尚事功、舍身報國的任俠精神,表達作者對這些少年空有一身本

領卻不被重用的惋惜之情。

11.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下列對本詩內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句中,“誰家”與“暗飛聲”說明作者不知笛聲從何處而起。

B.笛聲由“暗”轉明,逐漸變噫亮,最終“滿洛城”的人都能聽到。

C.此夜,玉笛吹奏的是《折楊柳》,這是一首敘述離別之情的曲子。

D.作者寫大家都起了思鄉之情,其實是借此抒發自己的個人情懷。

12.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

晚春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下列關于本詩內容情感的理解,不氐現的一項是()

A.第一句中寫“草樹知春不久歸”,可見本詩描寫的是暮春時節的景色。

B.第二句寫花木珍惜這春天最后的美好時光,爭芳斗艷,盡情舒展著生命的本色。

C.第三、四句寫楊花榆莢在春風中紛紛飄落,像雪花飄落一樣漫天飛舞。

D.詩中說楊花榆莢“無才思”,只知漫天飄飛,包含了作者對生活中有著楊花特點的這一類

人的嘲諷之情。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送別

唐/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陡。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注釋】歸臥:隱居?陲:邊緣。

13.下列對詩句中加點字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下馬軼君酒飲:使……喝B.問君何所之之:哪里

C.但去莫復問但:只D.但去裹復問莫:不

14.下列對這首詩歌中表達的情感的理解,子.硬的一項是()

A.對友人的關切。B.對俗世的厭棄。C.對隱居的向往。D.對官場的不舍。

參考答案:

I.D

【詳解】本題考查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理解。

D.“表達了詩人因仕途坎坷而內心落寞無限惆悵之情”有誤,這首詩描寫了清幽寧靜的美景,

高雅絕俗的雅趣,抒發了詩人寧靜、淡泊、閑適的情懷;

故選D。

2.A

【詳解】本題考查詩歌鑒賞。

A.“從故園回望來時的路”錯誤。第一句意思是: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這首詩是詩人離故

園往西去,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故選A。

3.C

【詳解】本題考查詩歌的情感理解。

C.三四句意思是:還沒從美麗的春色中一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里沙沙作

響了。通過夢未醒、梧葉已落來比喻時間易逝,告誡青年人要努力學習。此項“比喻求學之

難”說法有誤;

故選C。

4.C

【詳解】本題考查故事內容的理解。

C.有誤,"折柳”指的是“《折楊柳》這首曲子“并非是"折斷楊柳”,所以選項錯誤;

故選C。

5.A

【詳解】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情感的理解。

A.“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意思是: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鄉的汨沾濕

雙袖模糊面容。聯系“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可知,詩人遠涉邊塞,路逢回京使

者,托帶平安口信,以安慰懸望的家人,其中既包含了對家鄉的思念,又包含了渴望建功立

業的豪情,有樂觀豁達之胸襟,故選項“寫返鄉途中歸心似箭”錯誤。

故選Ao

6.B

【詳解】本題考查古詩的理解。

B.“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的意思是:美麗野花盡收眼底,林中鳥鳴猶感清新。選取花鳥

之“物”,先以“野花”好像要凋零,寫春之將盡,承接首聯含有送別不舍的離情,暗含悲傷;

下句“林鳥”,詩人卻以自己的積極昂揚的心態和情感,賦予鳥鳴啼叫清新悅耳的特點,積極

昂揚。因此,頷聯并未含有悲傷之感。

故選B。

7.A

【詳解】考查詩歌鑒賞。

A.“月光下的霜雪”有誤,“沙似雪”“月如霜”運用比喻的修辭,把城下的白沙比作雪,把城

外的月光比作霜;

故選Ao

8.B

【詳解】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B.“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的意思是:沅江的波浪連接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

別的傷感。這里體現的是作者對友人的離開深感不舍,是離別的傷感,因此“不由得讓作者

生發出世事無常的傷感”表述不正確,

故選B。

9.B

【詳解】B"直接描寫了戰場上車轂交錯、短兵相接的斗爭場面”有誤。頷聯分別從聽覺和視

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切的戰地氣氛。時值深秋,萬木搖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聲嗚嗚咽

咽地鳴響起來。顯然,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正在進行。“角聲滿天”,勾畫出戰爭的規模。敵

軍依仗人多勢眾,鼓噪而前,步步緊逼。守軍并不因勢孤力弱而怯陣,在號角聲的鼓舞下,

他們士氣高昂,奮力反擊。戰斗從白晝持續到黃昏。詩人沒有直接描寫車轂交錯、短兵相接

的激烈場面,只對雙方收兵后戰場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極富表現力的點染:廛戰從白天

進行到夜晚,晚霞映照著戰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大地上呈

現出一片紫色。這種黯然凝重的氛圍,襯托出戰地的悲壯場面,暗示攻守雙方都有大量傷亡,

守城將士依然處于不利的地位,為下面寫友軍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鋪墊。

故選B。

10.D

【詳解】D.“表達作者對這些少年空有一身本領卻不被重用的惋惜之情”錯誤,詩中塑造了一

個威風凜凜、馳騁沙場、武藝超群、剛猛頑強、勇于殺敵、戰功顯赫的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