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學概論總復習題及參考答案_第1頁
旅游學概論總復習題及參考答案_第2頁
旅游學概論總復習題及參考答案_第3頁
旅游學概論總復習題及參考答案_第4頁
旅游學概論總復習題及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總復習題及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現代旅游,是指()以后,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會化大眾旅游。A.工業革命B.第一次世界大戰C.第二次世界大戰D.上世紀50年代2.()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娛樂和享受人生價值的需要而進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動。A.休閑旅行B.享樂旅行C.自助旅行D.野外旅行3.()一書將旅游定義為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而引起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A.《普通旅游學綱要》B.《國家科學詞典》C.《現代觀光論》D.《旅游是現代人的特殊生活方式》4.關于古代旅游,中國的傳統看法是()。A.是一種外交活動;B.宗教朝圣C.經商D.旅游是王公貴族和文人墨客的風雅韻事;5.下列對旅游本質屬性表述不正確的是()。A.旅游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B.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層次消費活動C.旅游是一種自然現象D.旅游是一種以審美為特征的休閑活動6.下列對旅游六要素表述正確的為()。A.吃、穿、行、游、購、娛B.吃、穿、住、用、行、游C.住、穿、用、行、游、購D.吃、住、行、游、購、娛7.下列對旅游資源表述正確的是()。A.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親臨其境的自然和社會因素都統稱為旅游資源。B.為發展旅游業所開發利用的資源統稱為旅游資源。C.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親臨其境的自然和社會因素,并且可以為發展旅游業所開發利用都統稱為旅游資源。D.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親臨其境的自然因素,并且可以為發展旅游業所開發利用都統稱為旅游資源。8.根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的預測,到()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國及第四大客源國,將成為世界旅游市場的中堅力量。A.2025年B.2020年C.2018年D.2022年9.根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國、第四大旅游客源國和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A.2012年B.2015年C.2020年D.2025年10.按()劃分,現代旅游可分為國內旅游和國際旅游、洲際旅游、環球旅游等。A.旅游目的地B.游覽地域C.組織形式D.旅游活動的內容11.現代旅游作為一種廣泛的社會現象自19世紀40年代首先在()出現。A.美國B.英國C.德國D.法國12.旅游學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通過各種類型旅游者的日常旅游活動,了解他們的動機、需求和愛好,經過綜合分析,找出市場變化的規律性是()法。A.個案法B.社會統計法C.比較法D.觀察法13.古代旅行活動主要活躍在()等古文明的發源地。A.古埃及、巴比倫、古希臘、古羅馬、古中國;B.古埃及、巴比倫、古希臘、古羅馬;C.古埃及、巴比倫、古希臘、古中國;D.古埃及、巴比倫、古羅馬、古中國;14.古希臘的眾多的旅游者中,最著名是()他曾遍訪埃及、兩亞、希臘本土,里海沿岸及意大利等地。A.亞里斯多德B.希羅多德C.柏拉圖D.蘇格拉底15.公元9至10世紀時期,旅行家()曾到中國、印度等地經商旅游。A.希羅多德B.柏拉圖C.馬蘇第D.蘇萊曼16.旅行家馬蘇第曾游歷考察埃及、巴勒斯坦、印度、中國等地,著有()一書。A.《馬蘇第游記》B.《金色草原》C.《歷史》D.《利物浦之行手冊》17.1487年,迪亞士受()國王資助,率船隊沿非洲西海岸到達好望角。A.葡萄牙B.西班牙C.荷蘭D.英國18.1497年,()受葡萄牙國王資助,率船隊沿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開辟了前往印度的新航線。A.麥哲倫B.達伽馬C.哥倫布D.迪亞士19.1492年,()國王資助率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北美洲。A.麥哲倫B.達伽馬C.哥倫布D.迪亞士20.1519年,()受西班牙國王資助率船隊橫渡大西洋,穿越太平洋,完成了首次環球航行。A.麥哲倫B.達伽馬C.哥倫布D.迪亞士21.《水經注》的作者是()。A.張騫B.郭守敬C.徐霞客D.酈道元22.中國近代旅游業最早產生于我國()。A.北京B.上海C.天津D.廣州23.中國近代旅游是指()。A.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這一歷史時期的旅游B.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這一歷史時期的旅游C.1919到1949年這一歷史時期的旅游D.1840年鴉片戰爭到1981年這一歷史時期的旅游24.下列和托馬斯?庫克無關的有()。A.運送了570人從萊斯特前往拉夫巴勒參加禁酒大會B.組織了350人的消遣觀光團去利物浦旅游C.組織了有16.5萬多人參加的“倫敦水晶宮”世界博覽會。D.成立登山俱樂部25.早期的旅游指南指的是()一書。A.《利物浦之行手冊》B.《大唐西域記》C.《徐霞客游記》D.《金色草原》26.國際上經濟統計資料表明:當一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美元時,將產生國際旅游的動機;超()美元時,將產生洲際旅游的動機。A.1000、3000B.800、3500C.1500、3000D.800、300027.()在自己的書中糾正了過去對長江源頭的錯誤說法,尤其是對巖溶地貌的考察研究,至今仍有很大的科學價值。A.司馬遷B.李白C.徐霞客D.酈道元28.19世紀70年代洋務運動時期,出現了()。A.休閑旅游B.留學熱潮C.保健旅游D.修學旅游29.近代飯店是在()發展起來的。A.明代末期B.清代初期C.清代中期D.清代末期30.()學校正式成立,標志著我國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旅游專門人才的開始。A.上海旅游高等??艬.北京旅游學院C.杭州大學D.南開大學31.()年開始,我國推出“中國主題游”,向世界首次推出經過整體包裝的極具中國特色的旅游產品。此后每年都有宣傳的主題。A.1990年B.1991年C.1992年D.1993年32.()將旅游者定義為是出自尋求愉悅的目的而前往異地并在該地做短暫停留的人。A.魏向東B.謝彥君C.鄒春洋D.王敬武33.下列幾種人不為國際旅游者有()。A.在海上巡游過程中??磕硣前对L問的人員,即使其停留時間不足24小時B.不論是否簽定合同而到另一個國家從事某一職業的人C.為工商業務原因而出國旅行的人D.為出席國際會議或作為各國公務代表而出國旅行的人34.短途國際旅游者是在另一個國家訪問不超過()小時的人。A.10小時B.12小時C.24小時D.36小時35.國際游客不包括()A.試圖向目的國移民或在該國謀求就業者;B.以外交官身份或軍事人員身份進行訪問者;C.任何上述人員的隨從人員;D.外國輪船船員或飛機機組成員今選在某國短暫停留者;36.()是指在本國某一旅游目的地旅行超過24小時而不足1年的人。A.國內過夜旅游者B.國內不過夜旅游者C.國外過夜旅游者D.國外不過夜旅游者37.以異地逗留時間長短作為評判是否為國內旅游者的國家是()。A.法國B.加拿大C.英國D.美國38.國內過夜旅游者是指我國大陸居民離開長住地在境內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設施內至少停留一夜,最長不超過6個月的國內游客;A.3個月B.6個月C.9個月D.12個月39.當一國人均國民中產總值達到()美元時,居民將普遍產生國內旅游動機。達到時.將產生到鄰國旅游的動機;超過10000美元時,將產生全球旅游動機。A.800—1000美元B.1000—3000美元C.3000—5000美元D.5000—8000美元40.可支配收入尤其是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不僅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有條件外出旅游,而且也決定了其在旅游活動中的消費水平41.()帶薪休假制度的起源地。A.澳大利亞B.美國C.英國D.法國42.日本《勞動基本法》規定,出勤率在()以上或連續工作()個月以上者,每年可享受10天的帶薪休假。A.80%、3個月B.70%、6個月C.80%、6個月D.60%、3個月43.美國學者斯坦里?帕洛格將人類的心理進行分類,其中()特征是思想謹小慎微,多憂多慮,不愛冒險,喜好安逸輕松,活動量小,喜歡熟悉的環境和氣氛。A.自我中心型B.多中心型C.中間型D.近自我中心型44.下列關于旅游流,表述錯誤的是()。A.是指在一個區域上由于旅游需求的近似而引起的旅游者集體性空間位移現象B.旅游目的地統計的分析和判斷并引導其地區流向提供依據C.同時也反映了旅游者的流動規律和特征,為分析和研究旅游市場的動態變化提供重要依據D.分析和研究旅游流的規律和特征,必須掌握好旅游流的流向和留序兩個基本因素45.旅游流中,能反映某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出游人數的數量和規模的因素是()。A.旅游流流向B.旅游流流量C.旅游流流動D.旅游流流速46.()提出的“主要城市間旅游流雙向運動”模式,特別強調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不僅僅構成客源地,而且作為國際和全國性的旅游目的地,還發揮著許多不同的或互補的作用。A.D.PearceB.LundgrenC.CampbellD.Mariot47.()是影響旅游流流向、流量和流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A.交通工具B.經濟能力C.空間距離D.閑暇時間48.被譽為世界“購物天堂”的我國的城市是()。A.香港B.上海C.廣州D.澳門49.旅游體驗的核心是()。A.情感性B.娛樂性C.綜合性D.參與性50.()指人們為了獲得某種知識、技能而主動地參與到一項活動之中,在事件發生的過程中增長見識。A.娛樂體驗B.教育體驗C.逃避體驗D.生存體驗51.()是人們做出旅游決策并付諸實施時,對旅游效果產生的一種心理預期A.旅游體驗B.旅游動機C.旅游期望D.旅游效用52.關于旅游期望與旅游體驗之間的比較,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旅游體驗<旅游預期,旅游者會感到興奮,滿足程度大大提高,并會產生重游的欲望;B.旅游體驗=旅游預期,旅游者會感到滿足,但不一定有重游的欲望;C.旅游體驗>旅游預期,旅游者會感到失望,產生不滿足感,并會埋怨甚至投訴。D.旅游體驗<旅游預期,旅游者會感到失望,產生不滿足感,并會埋怨甚至投訴。53.()書中認為“旅游資源是在現實條件下,能夠吸引人們產生旅游動機并進行旅游活動的各種因素的總和,它是旅業產生和發展的基礎?!盇.《旅游學導論》B.《旅游地理學》C.《旅游資源鑒賞與開發》D.《中國旅游資源景觀欣賞》54.旅游資源中,屬于非物質的、精神的有()。A.名川大山B.森林河流C.文化藝術D.珍稀動物55.按照旅游資源成因可以將旅游資源分為()。A.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B.觀光游覽型旅游資源和參與型旅游資源C.休療保健型旅游資源和文化型旅游資源D.情感型旅游資源和購物型旅游資源56.下列不屬于可再生資源的是()。A.動植物旅游資源B.旅游紀念品C.土特產品D.地質地貌旅游資源5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38972—2003)依據旅游資源的性狀,即現存狀況、形態、特性相特征,將其劃分為()個“主類”、()個“亞類”和()個“基本類型”三個層次。A.6、31、155B.8、31、155C.8、30、155D.8、31、15658.旅游資源的()直接影響到區域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和旅游地的前途和命運,影響開發后的吸引力方向和開發規模。A.評價B.規劃C.開發D.利用59.()是旅游資源質量和水平的反映。A.旅游資源的特征B.旅游資源的結構C.旅游資源的價值D.旅游資源的特色60.在對旅游資源進行評價時,它所處的()是評價中的重點內容之一。A.經濟環境B.自然環境C.人文環境D.政治環境61.旅游資源開發的重點是()。A.建設和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完善各類旅游服務B.增強可進入性C.加強宣傳促銷,開拓客源市場D.旅游景區、景點的規劃設計62.旅游資源遭受損害和破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屬于人為因素的是()。A.河流污染B.風蝕C.水災D.白蟻對古建筑的破壞二、多選題1.從歷史的角度看人類旅游活動的演變,大致經歷了三個大的發展階段,包括()。A.古代旅游B.享樂旅行C.近代旅游D.休閑旅游2.現代旅游的根本內驅力是()。A.匱缺補償B.自我實現C.人的基本需要D.娛樂消遣3.在西方,古代旅行只局限于()。A.是一種外交活動;B.宗教朝圣C.經商D.旅游是王公貴族和文人墨客的風雅韻事;4.人們之所以喜歡旅游,就是因為旅游能夠滿足人們對、、的欣賞和享受。A.自然美B.藝術美C.生活美D.建筑美5.新旅游的六要素包括()。A.資源、環境B.文化、科技C.交通、旅游D.余暇、金錢6.旅游者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是()。A.自由支配的收入水平B.有一定的余暇時間C.有旅游動機D.購買權利7.現代旅游活動的特點()。A.大眾性B.審美性C.異地性D.審休閑娛樂性8.大眾旅游出現的條件有()。A.旅游景點的增多B.集體旅游形式的出現C.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求知欲D.現代社會休閑、消費主義心態的日趨增強9.按旅游活動的內容劃分,可以將現代旅游劃分為()。A.農業旅游B.豪華旅游和大眾旅游C.演藝旅游、工業旅游D.文化旅游、生態旅游10.旅游學研究對象有()。A.要研究旅游業發展的運行機制與發展規律。B.要研究旅游現象的基本矛盾及運動規律。C.要研究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旅游環境變化規律。D.要研究旅游業發展的影響評價與協調發展。11.旅游現象中的基本矛盾有()。A.旅游供給與旅游需求之間的矛盾B.旅游目的與旅游行為之間的矛盾C.旅游期望與旅游感受之間的矛盾D.旅游動機與旅游體驗之間的矛盾12.古代旅行活動主要活躍在()等國。A.古羅馬B.古中國C.古巴比倫和古希臘D.古埃及13.古希臘的()是當時世界著名的宗教勝地。A.愛琴海B.奧林匹斯山C.特爾斐D.提洛島14.從16世紀中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繼位,到18世紀工業革命前,歐洲的旅游活動又有了新的發展,()成為新的時尚。A.休閑旅游B.享樂旅游C.教育旅游D.保健旅游15.人類古代旅行的特點有()。A.商人開創了旅行的道路B.多種旅行活動并存C.古代旅行的參加人員規模較大D.出現了大批的旅行家及旅行專著16.工業革命對近代旅游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具體表現在()。A.產業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發展B.產業革命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性質C.產業革命為近代旅游孕育了社會需求D.產業革命使大規模的人員流動成為可能E.產業革命帶來了階級關系的新變化17.現代旅游興起的原因有()。A.相對持續的和平大環境;B.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C.政府行為的促動;D.國家間的合作聯系日益增加;18.現代旅游的主要特征有()。A.游客的大眾性B.地理的集中性C.旅游的季節性D.增長的持續性19.現代旅游大眾性的主要內容有()。A.旅游階層越來越廣泛B.參加旅游的人數越來越多C.旅游已被廣大企業作為激勵員工的重要手段D.經濟的收入的提高20.中國古代旅行的主要形式有()。A.帝王巡游B.官吏宦游C.買賣商游D.文人漫游21.20世紀初三大旅行代理業務公司有()。A.美國的“運通”公司B.比利時的“鐵路臥車公司”C.德國的觀光俱樂部D.英國的通濟隆公司22.下列屬于玄奘的著作有()。A.《大唐西域記》B.《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C.《金剛經》D.《佛國記》23.旅游者的概念性界定一般包括()三個要素。A.旅行范圍B.空間C.時間D.旅行目的24.以下幾種人不在國際旅游者之列有()。A.不論是否簽定合同而到另一個國家從事某一職業的人B.到國外定居者C.為工商業務原因而出國旅行的人D.居住在邊境地區而日常越境到鄰國工作的人25.下列人員可以計算為國際游客的有()。A.為了娛樂、醫療、宗教儀式、體育活動、家庭事務、會務、學習或過境進入另一國家者;B.外國輪船船員或飛機機組成員今選在某國短暫停留者;C.停留時間不足1年的外國商業或公務旅行者,包括為安裝機械設備而到達的技術人員;D.負有持續時間不足1年使命的國際團體雇員或回國進行短期訪問的旅行僑民。26.一般地,人生時間可分()。A.工作時間B.生活時間C.閑暇時間D.可自由支配時間27.在現代社會中,根據閑暇時間的分布狀況,一般將其分為()部分。A.每日閑暇時間B.每周閑暇時間C.公共假日D.帶年薪休假28.美國著名的旅游學教授羅伯特?麥金托什把旅游動機劃分為()。A.身體方面的動機B.文化方面的動機C.人際方面的動機D.地位和聲望方面的動機29.按旅游者的年齡,可以分為()。A.少年旅游者B.青年旅游者C.中年旅游者D.老年旅游者30.按旅游出行目的進行劃分,把旅游者分為()。A.娛樂消遣型旅游者B.差旅型旅游者C.個人及家庭事務型旅游者D.獎勵旅游者31.娛樂消遣型旅游者的特點是()。A.外出旅游的季節性強B.外出旅游的自由度高C.對住宿條件要求較高D.對價格的高敏感性32.差旅型旅游者的特點是()。A.出行頻繁,重游率較高B.出行不受季節性的限制C.選擇自由度較小,甚至沒有D.對服務質量要求高,對價格不敏感33.旅游流的決定因素有()。A.旅游客源地B.旅游目的地C.旅游交通是決定D.旅游者34.關于Campbell模型的內容表述正確的有()。A.Campbell模型描述了從一個城市中心向外輻射的不同的旅游流運動形式B.是根據旅行的重要程度和停留期間的活動內容,將旅游流的運動方式予以分類C.對于“休閑者”來說,休閑活動本身構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元素,其旅行以輻射的形式分布在城市周圍D.對于“度假者”來說,移動式的旅游構成這一旅游活動的主要部分,并且會在途中做數次停留,其旅行一般是線性的,沿高速公路呈環狀分布35.Lundgren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的類型包括()。A.中心城市型旅游目的地B.周邊城市型旅游目的地C.周邊鄉村型旅游目的地D.遠距離自然環境旅游目的地36.下列對旅游者流動規律表述正確的有()。A.遠距離流動占主導地位B.旅游者流動相對集中于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之間C.流向政治、經濟、文化中心D.從嚴寒地區流向溫暖地區或從溫暖地區流向嚴寒地區37.世界三大海濱旅游區包括()。A.地中海B.加勒比-墨西哥灣C.東南亞沿海D.夏威夷群島38.旅游體驗的特點有()。A.綜合性B.高參與性和親歷性C.價值性D.情感性39.PineII根據體驗者的參與程度把體驗()。A.娛樂B.教育C.逃避D.審美40.旅游者旅游體驗的質量可以用()來衡量。A.滿足感B.淡漠感C.失望感D.焦慮感41.旅游資源中,屬于物質的、有形的客觀實體有()。A.名川大山B.森林河流C.文化名城D.珍稀動物42.旅游資源的作用和地位主要表現為()。A.旅游活動的基礎和前提B.刺激旅游需求的內在動因C.旅游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D.旅游資源的特性控制著旅游活動的周期43.旅游資源分類的標準有()。A.成因B.屬性C.功能D.時間44.根據旅游資源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旅游資源區分為()。A.觀光游覽型B.參與體驗型C.購物型D.休閑娛樂型45.按照旅游資源的功能分類可以將旅游資源分為()。A.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B.觀光游覽型旅游資源和參與型旅游資源C.休療保健型旅游資源和文化型旅游資源D.情感型旅游資源和購物型旅游資源46.旅游資源的特點是()。A.價值上的觀賞性B.類型上的多樣性C.時代性D.吸引上的定向性47.旅游資源評價的原則是()。A.靜態原則B.效益估算原則C.定性與定量評價原則D.客觀實際原則48.旅游資源評價環境包括()。A.自然環境B.經濟環境C.社會環境D.旅游資源的環境容量和承載力49.定性評價方法包括()。A.三三六評價法B.六字七標準法C.美感質量評價法D.體驗性評價法50.旅游資源開發的原則有()。A.市場導向原則B.“科學開發、合理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C.游客參與原則D.突出獨特性的原則51.下列屬于現實的旅游資源的是()。A.雅魯藏布大峽谷B.九寨溝C.泰山D.塔克拉瑪干沙漠52.大多數自然風景都采?。ǎ┑拈_發方式。A.分期開發B.一次性開發C.多次開發D.滾動式開發53.在旅游資源保護方面開發應遵循的原則有()。A.既要尊重經濟規律,又要尊重自然客觀規律的原則B.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使用誰付費、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C.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并舉的原則D.“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原則54.旅游資源遭受損害和破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屬于自然因素的是()。A.水災B.風蝕C.河流污染D.白蟻對古建筑的破壞55.為了對旅游資源加以保護,我國頒布的法律法規有()。A.文物保護法B.環境保護法C.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D.森林法三、填空題1.19世紀中期,的成立標志著世界近代旅游業的誕生。2.是指人們在閑暇時間里所從事的各種自由活動,它是當今社會人們的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被譽為現代社會的“安全閥”。3.是人類想感知到現有的生活環境中看不到、聽不見的遠方世界。4.慶典期間所進行的活動發展為奧林匹克運動。5.公元1096—1291年客觀上促進了交通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交流,為進一步活躍和發展東西方旅行活動奠定了基礎。6.為日后近代旅游活動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7.世界上第一次以一個組織的形式出現,并與運輸業直接掛鉤而開旅游業先河的人,被譽為世界旅游之父是。8.中國第一家旅行代理機構的誕生,標志著中國近代旅游業的興起。9.和兩個旅游機構的建立,標志我國現代旅游業的誕生。10.宗教云游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和。11.和兩個旅游機構的建立,標志我國現代旅游業的誕生。12.旅游流的三個基本因素是、和。13.是誘發旅游動機和旅游行為的和事物的總和。14.旅游資源評估的內容包括、和三個方面。15.旅游資源開發必須遵循、和三大效益統一的原則。四、判斷題1.單純旅游的出現標志著旅游的誕生。()2.享樂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娛樂和享受人生價值的需要而進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動。()3.人民大眾成為旅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現代旅游和古代旅游的主要差別之一。()4.旅游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的自然現象,也是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產物,因此旅游的產生、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密不可分。()5.旅游消費是比一般的生活更高級的消費形式。()6.旅游資源構成旅游活動的主體。()7.大眾旅游是指其參加者的范圍已擴展到普通的勞動大眾,但仍是是少數特權階層的專利品。()8.現代旅游興起后的相當長的時期內由旅行社組織和安排的規范化大眾旅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9.旅游,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審美活動。()10.度假出游是觀光旅游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未來的旅游主題,以后必將成為旅游的主流。()11.旅游是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產生的,而是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12.從某種意義上講,“大旅游”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近代旅游的興起和發展。()13.依靠人文旅游資源吸引游客的國家和地區,旅游接待量的季節性波動比較大。()14.消遣型旅游受季節性制約多一些,事務型旅游幾乎不受季節性影響。()15.當一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00美元時,居民將普遍產生國內旅游的動機。()16.目前世界各國旅游業的發展模式趨向多元化和個性化。()17.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原因開始是處于外交和經濟上的需要。()18.中國近代旅游是指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誕生這一歷史時期的旅游。()19.中國現代的旅游歷史是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旅游發展過程。()20.短途旅游者是指到一個國家做短暫訪問,逗留時間少于24小時的游客(不包括海上巡游過程中來訪的游客)。()21.凡在我國旅游住宿設施內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國人、華僑、港澳臺同胞稱為國際旅游者。()22.可支配收入尤其是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不僅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有條件外出旅游,而且也決定了其在旅游活動中的消費水平。()23.旅游需要就是促發一個人產生旅游意愿及到何處去、做何種旅游的內在驅動力。()24.娛樂消遣型旅游者是以娛樂、消遣求得精神放松,享受臨時變換環境多帶來的愉悅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25.差旅型旅游者季節性比較強。()26.個人及家庭事務型旅游者對旅游價格十分敏感,對旅游消費精打細算,在旅游過程中較少利用旅游目的地住宿設施及其他服務項目。()27.旅游流流向反映了旅游目的地與旅游客源地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和途徑。()28.在旅游活動中,旅游者的出游隨旅行距離的增加而減少,人們出游大都遵循先近后遠的原則,旅游流向以遠距離為主。()29.旅游者旅游活動的參與程度與體驗效果直接相關,參與程度越高,體驗效果越好;反之,則越差。()30.旅游滿意度的高低主要通過比較旅游期望和實際感知的差異獲得。()31.旅游滿足程度的大小,與旅游期望大小無關。()32.旅游資源應存在于旅游目的地,而不是從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間的其他地方。()33.旅游資源既有物質的,也有非物質的,既有有形的,也有無形的。()34.旅游資源越豐富,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需求強度并不會相應的增大。()35.自然旅游資源今后還可不斷地創造與更新。()36.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名勝古跡和列入“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的自然保護區不屬于國家級旅游資源。()37.旅游資源只具有美學特性,就可以吸引游客,觀賞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