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老師個人工作計劃
一、高職院校進行鋼琴教學改革的原因
當前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普遍存在著畢業時不會彈唱、不會伴奏、缺乏音樂表現力及協作演奏能力等問題,種種不良現象強烈要求我們站在時代的高度認真審視高職鋼琴教學的現狀與問題。改變目前學校普遍單純以教師培養出多少名鋼琴比賽獲獎者、多少名能參加畢業演奏會者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標尺,致使教師、學生片面追求大曲子,忽略教學法的學習,基本功、伴奏等能力培養的現狀,認識到高職學生大多數學習能力差、學習動力不足,而單一的教學模式、剛性的教學計劃、缺乏激勵作用的傳統教學評價都是導致不能收到良好教學效果的原因。高職院校進行鋼琴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職院校鋼琴教學改革的內容
(一)改變教學理念
首先,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保姆式”教學。這種教學在當前的鋼琴教學中體現得最為突出,它從源頭上遏制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及創新意識。其次,改變剛性教學計劃、教學進度。鋼琴學習是一種特殊技能技巧學習,學習過程中會出現極為明顯的個體差異與不確定性因素,用刻板、僵化、剛性的教學計劃統領全過程教學,實質上是以犧牲學生的個體差異、個性發展為代價。第三。改變重技輕藝的傾向。以曲子大、技巧難、程度深來肯定學生的彈奏并給予高分,實質上是與“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相悖,與音樂藝術的本質特征相悖。第四,改變單科教學現象。傳統的高職鋼琴教學缺乏與社會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融合,導致學生視野狹窄。高職鋼琴教學改革首先要改革教學理念,理念轉變了,思路到順了,很多問題就會隨之迎刃而解。
(二)改編教材,調整教學內容
目前,高職院校沒有自己的鋼琴教材,而是使用諸如“拜厄”、“車爾尼”等初級的專業鋼琴教材和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師范院校試用教材《鋼琴基礎教程》。這些教材弊端一是培養周期長,不適合高職院校的二年或三年制學習;二是基本技術技巧、鋼琴樂曲等內容安排比例失調,缺少有些像歌曲伴奏與彈唱這樣實用性的教學內容,不能突出高職教育是培養實用性技術人才的特色。因此,盡快編出一套適合高職鋼琴教學的教材是我們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大多數人只看到了鋼琴課“一對一”教學模式的弊端,其實還存在著許多其他的問題。比如以獨奏為主,缺乏合作合奏模式,學生的協作演奏能力得不到培養;先示范后講解,限制了學生探索學習的精神與動力;以個體分散練習為主的形式,一則紀律難以維持,二則缺乏指導性、監控性,練習難以落實,學生練習容易走彎路,作業很難按時按質完成;教師示范原速多,慢速少,導致學生學習新曲目時一開始就模仿教師原速彈奏,效率低,效果差;老師獨立講課多,合作講課少,校內老師講課多,校外專家講座少,導致優秀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不能大面積推廣等等。
(四)改變教學評價
大部分高職藝術院校的鋼琴考試內容只有練習曲、奏鳴曲,沒有即興伴奏、彈唱等內容。成績來源則采用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相結合給出一個學期成績,甚至一次期末考試定“乾坤”的分值評價方式。評價內容與方式不合理、不科學。
(五)改善教學設備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鋼琴以獨立的小琴房為主要擺放方式。這種現狀不適應也滿足不了多班級、分班集體授課的需要,更不能保證重奏、合奏等教學內容的落實。因此,按學生人數比例合理購置鋼琴、增加擺放兩架鋼琴的琴房、增添數碼鋼琴教室是保證鋼琴教學改革成功的首要條件。
三、高職院校鋼琴教學改革的途徑
(一)既要明確培養目標,又要明確課程目標
培養高素質的群眾音樂文化工作者和基礎音樂教育工作者,即實用性技術人才是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掌握鋼琴演奏基本技能,提高運用基本技能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運用基本技能進行即興歌曲編配、彈唱是高職鋼琴教學的課程目標。關于這兩個目標,學校領導、教學管理部門、教師、學生要統一認識,才能確保教學不“出軌”。
(二)確立“以人為本”、“以審美為核心”的教學理念
首先,變剛性教學計劃為彈性教學計劃。重視學生的興趣與接受能力,充分尊重與保護學生對技術技巧與藝術風格、音樂表現的感受力、領悟力,允許學生有對音樂的不同理解、不同看法。其次。變裸的知識、技巧的傳授為情感的交流與對話,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教學曲目的選擇力求立意美、音韻美,讓美來吸引學生步入主動學習的殿堂。教學方法中則牢牢地把握情感原則,重視情感分析、情感交流、情感表達,從而把鋼琴課變成藝術美的鑒賞、表現和創造的過程。
(三)合理安排各項教學內容,并使教學內容與未來工作內容掛鉤首先,教材中除安排傳統的鋼琴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術技巧外。還必須安排有伴奏譜的彈唱、即興伴奏等。歌曲以基礎音樂教育教材中的曲目及群眾喜聞樂見的歌曲為主,突出實用性。其次,彈唱與伴奏歌曲譜例要重視五線譜、簡譜=者并重,并有譜有詞。第三,開設電子琴講座或選修課。為有志于農村基礎音樂教學或群眾音樂文化工作者搭建平臺。第四,開設鋼琴教學法講座或選修課,為有志于普及國民鋼琴教育工作者提供便利。
(四)豐富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模式
(1)借鑒文化課課前預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先探索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以與老師交流、共同學習的形式來完成教學。
(2)有數碼鋼琴教師的,盡量在教室練習,便于監控和輔導。
(3)大量增加合奏合作練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協作演奏能力。
(4)教師的樂曲示范速度要分原速和慢速兩種。
(5)鋼琴教師應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在彈唱與歌曲伴奏的示范中有彈有唱,使學生明確人聲與琴聲的關系。
(6)變一名為兩名老師合作教授集體課。一個主講,一個觀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