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教學設計_第1頁
《出塞》教學設計_第2頁
《出塞》教學設計_第3頁
《出塞》教學設計_第4頁
《出塞》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出塞》教學設計教學分析:《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作品。是一首描寫古代軍旅生活的詩歌,明月和邊關是戍邊將士生活的兩個典型景物。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自學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秦、邸、”2個生字。2.指導學生朗讀、背誦這首詩,默寫《出塞》。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教學方法:講授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同學們,誰記住了本單元的主題?為什么稱為“赤子情懷”,這首古詩表達了赤子怎樣的情感呢?我想通過第一課的學習,大家一定會有所了解。二、講授新課1.讀古詩,有韻味。(1)讀正確、通順。①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古詩《出塞》。打開書104頁。板書;讀古詩。自由讀兩遍這首古詩,注意在讀第一遍時可以查字典、看注釋讀準字音;讀第二遍時注意讀準停頓,把古詩讀通順。指名讀。②這首古詩有好幾個多音字,你能讀準字音嗎?你能結合注釋,提醒大家注意它的讀音嗎?(2)讀出古詩的韻律。同學們,這首詩是幾言詩?誰還記得七言詩怎樣讀,才能讀出古詩的韻律?(前四后三)板書;有韻味。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自己讀,指名讀。2.知作者,解詩題。想一想,讀好了古詩,接下來做什么?(了解作者及題目的意思。)板書;知作者,解詩題。哪位同學能帶領大家學習?引導學生答出;(1)出塞:到邊防線上去戎守邊疆。(2)王昌齡:唐代詩人,善寫七絕,多邊塞詩。教師準備資料: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今陜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屬山西)人。唐代詩人,開元進士。他在當世就以詩著名,被稱為“詩家夫子”。其詩尤以七絕見長,多寫當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其中《從軍行》(七首)《出塞》(二首),特別有名。他和李白的七言絕句是這一詩歌體裁的最高水平。3.明詩意,悟詩情。(1)明詩意。①了解了詩的作者和詩歌的題目的意思,接下來你打算怎樣學?(可通過看注釋、查字典、小組學習、與老師交流等方法學習)②自學古詩。③請同學匯報,教師相機指導。詩的第一句,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落筆,描繪了從秦漢對就存在著的明月邊關的景象:注意詩中的“關”,此處指邊關。首句是將兩種不同事物(明月,邊關)分屬于兩個不同的時代(秦,漢),應解作“還是秦漢時的明月,還是秦漢時的邊關”,不要講成“秦月照漢關”。這句詩的意思是:明月照耀著邊關,自秦漢時一直如此,至今沒有什么變化,而邊患依舊沒有消除。第二句是哀嘆遠離家鄉的士兵不能回歸故鄉和家人團聚。第三、四句:但使:要是。飛將:漢代飛將軍李廣。這兩句是說,假如有李廣那樣的名將戎守邊關,匈奴的軍隊就不敢越過陰山南下入侵了。④請1——2位同學說詩意。(2)悟詩情。①學古詩,僅僅知道意思是遠遠不夠的。你還要怎樣學?引導學生認識到通過想像,體會詩歌的意境。②教師引導:凡是歷史上膾炙人口的詩歌,都有著獨特的思想藝術魅力。王昌齡這一首《出塞》被稱為有名的邊塞七絕,歷來評價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我們就展開想像,品一品,這首詩的絕妙。請你邊讀邊想像,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③品讀悟情、a秦時明月漢時關。引導學生展開想像:一輪明月,照耀著邊疆關塞。教師引導:明月、邊關簡單的敘述與勾勒,沒看出怎么絕妙呀?再讀讀,看你有什么新發現?引導學生關注,秦時明月漢時關教師補充資料:出示: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漢(公元前206——公元23年)作者的朝代——唐朝(618——907)作者王維(698——756),請你根據這組數字,估算一下邊關受匈奴外敵的侵擾有多少年?你感受到什么?你再讀這句時應該怎樣讀?教師小結:正像同學所體會的那樣,詩人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三字加以修飾,使這幅月臨關塞圖,變成了時間中的圖畫,給萬里邊關賦予了悠久的歷史感。都讀讀,讀出時代的久遠。b萬里長征人未還。你還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想像:秦漢時的邊關,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戰爭一直持續不斷。已有多少士卒血灑沙場,至死未歸;又有多少戰士仍然戍守著邊關,不能歸來。看到這,你怎樣讀?還是這句詩,讓你仿佛聽到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匈奴人不斷燒殺搶掠的馬蹄與戰馬的嘶鳴聲、百姓痛苦的呻吟聲、戍邊戰士們的怒吼、兩軍交戰武器碰撞的聲音、詩人對邊關戰士發自內心的深深的同情之聲。教師小結;詩人就是這樣,把我們帶到萬里以外的邊塞,引進漫長的歷史河流中去回憶、體驗、思考。戰爭給秦、漢以來近千年歷代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感受到這些,你會怎樣讀?c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教師引導:既然戰爭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劇。那么,怎樣來制止、結束這個悲劇呢?你還聽到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希望有像飛將軍李廣那樣的名將來率領廣大戰士打敗敵人,奪取勝利,使敵人從此不敢再來侵犯。教師引導;你體會出作者抒發的戍邊戰士鞏固邊防的愿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你怎樣讀這兩句詩?還有不同的讀法嗎?說說為什么這么讀?(引導學生體會出:這兩句詩帶諷刺,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有弦外之音,使人尋味無窮。你能把詩中含著的意思讀給大家嗎?總結學法;你是怎樣體會出句子深層的含義?(先看字面上的意思。再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子的深層含義。)4.總結全文,感情朗讀(1)品味了這首詩,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感?(2)你會怎樣讀,表達出詩人這復雜的情感?自己讀,指名讀,背誦。三、總結學法,拓展閱讀(1)總結學法:回憶我們剛學的古詩,我們怎么學的?(2)你能試著用剛剛學到的方法分小組選讀其中一首古詩,試著品一品這首詩,感受詩人的情感嗎?從軍行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涼州詞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3)集體交流,匯報四、布置自學你能用這種方法自學下面兩首古詩嗎?自己記寫生字,提出不懂的問題。五、布置作業背誦古詩、寫生字。教學反思:《出塞》一課的教學,我做了以下一些嘗試:1.著眼大——古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古詩,不能限于對古詩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詩句意思的疏通,更應引導學生在歷史文化的背景下對古詩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學,我力求將其放在一個廣闊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引導學生加以解讀,幫助學生較為全面地理解詩歌的內在感情。如,我從前段時間學習的邊塞詩《塞下曲》入手,引出邊塞詩的興起,邊塞詩人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從而讓學生歸納出邊塞詩歌的主要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印象,也擴展了知識面。2.意境深——本節課教學,從“秦時明月漢時關”中“秦、漢”入手,讓學生充分感受時間的久遠,創設明月這個意象,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再聯系“萬里”這個表示空間的詞語,讓學生在這種空曠蒼涼的背景下理解“人未還”當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中所包蘊的巨大歷史悲愴、無限深沉嘆息的時候,“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ft”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詩歌的蒼涼意境學生也就得到了初步領略。3.情感濃——以前兩句詩的教學為例,我引導學生從征人和親人兩個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如引導學生從征人角度感悟時,在學生初讀理解詩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導學生感悟:征人在邊關的生活可能是怎樣的?假如你是征人,面對這樣的生活,你會作何感嘆、作何感想?在學生悟到征人們一個樸素的愿望是“回家”后,教師引讀——是啊,千百年來的千百萬征人的盼回家啊,可是結果如何呢?學生回答“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這個過程有效地加深了學生對詩歌感情的理解。這樣的例子還有:你是白發蒼蒼的老父母,你在盼什么?可是結果如何——讀——從秦漢到大唐,一千多年盼兒歸啊——柔弱無助的妻子在盼什么?可是結果如何——從中原到塞北,關山萬里盼夫歸啊——注重抓住情感的共鳴點。邊讀邊悟,學生的理解不牽強,且水到渠成。4.延伸遠——《出塞》的前兩句寫得高度凝練,沒有涉及征人具體的生活事件,這對學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較大困難。為了突破難點,本課教學做了大膽嘗試,補充了王昌齡的一首同題詩和另外一首邊塞詩《從軍行》,通過對補充詩歌的理解實現對前兩句詩的理解,也增加了課堂容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為小學生進入中學語文學習做了一定的鋪墊。《萬年牢》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8個生字。2.通過課文的研讀,體會父親做事認真,做人實在。3.學習作者敘述清楚、有條理的表達方式。教學重點:聯系上下文,通過對三處“萬年牢”的理解,體會父親做事認真、為人實在。教學難點:理解第三個“萬年牢”的含義。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揭示課題萬年牢看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1.閱讀學習提示,明確學習本文的要求。2.布置自學要求:(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2)想想課文圍繞父親做糖葫蘆講了哪幾件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做事認真、實在?(3)課文幾處寫到了課題——萬年牢,想想是什么意思?3.檢查字詞。多音字:把、悶、削。詞語:走街串巷、掉皮損傷、晾曬、竹簽、耽誤、甩糖風、摻假、賺錢(能認讀,并結合句子理解詞義)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哪兩件事)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1.課文三處寫了萬年牢,請找出有關語段讀一讀,并想想這“萬年牢”分別指什么?2.第一處的萬年牢指的是什么?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蘆做得均勻,越薄越見功夫,吃一口讓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蘆不怕冷不怕熱不怕潮,這叫萬年牢。”(1)為什么叫萬年牢?(2)這種糖葫蘆,父親是怎么做出來的?(讀第二小節,通過找重點詞句體會父親十分講究選料;讀第三、四小節,體會父親在制作糖葫蘆中對蘸糖、甩糖風等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茍。)(3)齊讀出示的句子后,教師小結:正是因為父親做糖葫蘆認真仔細,工藝高,質量好,所以他的糖葫蘆才能經久不衰。3.第二處的萬年牢指什么?齊讀句子:“公平買賣走正道,顧客點頭說聲好,回頭再來這是寶,做生意講實在是萬年牢。”(1)什么叫正道?(2)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