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有什么樣的作品就有什么樣的讀者,反過來,有什么樣的讀者也就有什么樣的作品。“陽春白雪”有人需要.“下里巴人”也一樣有人需要。作為一個作家,你的生活屬性必然決定著你作品的用性。你要是常年生活在一個極其孤獨的小天地里,那你就不可能寫出轟轟烈烈、情緒飽滿、黃鐘大呂似的史詩般的時代文學;而如果你要是時時關注著社會的變遷和老百姓的生活,那你同樣不可能一直只寫那些無病呻吟、故弄玄虛的消閑和游戲之作。對一個作家來說,生活本身、題材本身并不決定作品的優劣,決定作品優劣的東西應該是對生活的態度和對文學的理解。我們總是埋怨讀者的水平太低,埋怨知音難覓,以至想把自己的作品留到下個世紀供人們去研究。下筆之前,我們總是想著應該如何突破,如何超越,如何讓專家們耳目一新,如何在文學史上留下一筆。這種既有的觀念已經變得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成為我們的下意識,時時刻刻在左右著我們的思維和寫作。面對著自己以往的作品,連我自己也感到說不出的震驚。為什么與這塊土地血肉相連的自己,會把自己的眼光時時盯在別處?又是在什么時候自己對自己以往的責任、理想和憂患意識放棄得如此徹底而又不屑一顧?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又是什么促使自己變成了這樣?我們似乎很少有人這樣去想去做:我這一部作品就是要寫給最普通最底層的老百姓看,寫給這近十億的農民和工人看。面對著市場和金錢的誘惑,我們的承受能力竟也顯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擊。或者放棄了自己的尊嚴和職責;或者把世界看得如此虛無和破碎;或者除了無盡的憤懣和浮躁外,只把寫作作為一場文字游戲……寫作如果變成這樣的一種傾向,那么老百姓的生活也就不再顯得那么重要;處處都有生活,處處都有素材,處處都能產生語言游戲的歡欣和情欲,時代和生活也就沒了任何意義。于是我們的作品離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遠,讀者群也越來越小。到了這種地步,我們卻又拿出“邊緣化”“多極化”的理論,以印證文學的倍受冷落和讀者群的減少勢在必然。面對著國家翻天覆地、前所未有的改革和變遷,無動于衷,冷靜得出奇的一些作家們卻仍然高高在上地把自己封閉在“象牙塔”里,依然故我地做著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文學夢。或者一覽眾山小地顯示著自己的清高,或者把自己貶為微不足道的碼字匠。也許這才是文學跌入低谷無法自拔的最致命的原因。作家不是救世主,但作家絕不可以遠離時代和人民。不關注時代和現實、沒有理想和責任的作家,也許可以成為一個出色的作家,但絕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一個簡單得再不能簡單的道理:文學不關注人民,人民又如何會熱愛文學?如果我以前沒有真正想過我的作品究竟是要寫給誰看的,那我現在則已經真正想過和想定了,我的作品就是要寫給那些最底層的千千萬萬、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看,永生永世都將為他們而寫作!(摘編自張平《〈抉擇〉代后記》)材料二:趙樹理是“五四”以來新文學傳統的異端,他早年曾接受過新文學的影響,但很快就發現新文學傳統的圈子過于狹小,無法真正提供農民所需要的精神食糧。他是屬于中國民間傳統中比較有政治頭腦和政治熱情的農村知識分子,他把民間傳統作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自愿當個“文攤文學家”,完全出于自覺的選擇。這一方面取決于他來自山西民間社會的家庭背景和浸淫過民間文化熏陶的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他在戰爭年代感覺到了農民將會在未來的政治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民間文化傳統也應該風云際會,獲得復興。所以他始終想繞過新文學傳統,將民間文化直接與實際的政治工作結合起來。他把自己的小說解釋為“問題小說”,所謂“老百姓喜歡看,政治上起作用”,都包含了這種意思。他所說的“起作用”,不僅僅是利用通俗方法將國家意志普及遠行,也包含了站在民間的立場上,通過小說創作向上傳遞民間的聲音。這才是趙樹理擁有的一般民間藝人所不可取代的特性。他在抗日民主根據地和解放區創作的重要作品,雖然也表現出特定政治環境下的農村生活,但那是用民間的山泉洗過一遍的生活,顯現出民間的本色。作為農民的代言人,他本能地發現,在農村,對農民最大的危害,正是農村“基層干部是混入了黨內的壞分子”(周揚語)。《小二黑結婚》寫農民的自由戀愛,卻先寫一個三仙姑,一個因為愛情得不到滿足而裝神弄鬼的女巫,接著是農村流氓竊取村政權為非作歹,壓制青年農民的自由戀愛如金旺那樣的地痞流氓,小元那樣的舊勢力跟屁蟲,小旦那樣隨風轉的地頭蛇,以及小昌那樣“輪到我來撈—把”的壞干部……他的小說的矛盾沖突大都是圍繞這樣一批農村舊勢力和新政權結合的壞人而展開的,這是站在農民的立場上才會發現的問題。他的創作曾被一些用所謂階級斗爭的眼光來“深刻”看問題的人批評為“模糊了階級觀點”,但如果從當時的農村實際生活斗爭來看,趙樹理的小說何止深刻,可以說是相當尖銳地揭示了抗日根據地農村新的階級斗爭和農民的愿望。自覺的民間立場形成了趙樹理特有的敘事美學和藝術風格,他說:“我寫的東西,大部分是想寫給農村中識字人讀,并通過他介紹給不識字人聽的。”他時刻想的是“自己供給的精神食糧群眾能不能吃進去”。必須了解趙樹理特殊的創作對象和創作觀念,才能真正了解他創作的美學意義。一般來說,文學藝術“為工農兵服務”是五六十年代作家所共同遵循的創作方向,但像趙樹理那樣,把自己的文學對象具體規定為“農村中識字人”(大約不會超過中學畢業的文化程度)和“不識字人”,應該說是很少見的。(摘編自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了文學創作要面向群眾,都重點強調文學要立足于農民,二者有相同的關注點和針對性。B.材料一認為作品與讀者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因而作品的好壞取決于讀者的生活態度和對文學的理解。C.面對時代的變遷,作家們有的自我封閉,有的自命清高,還有的妄自菲薄,這是文學走向困境無法自拔最致命的原因。D.趙樹理的作品在“政治上起作用”,指的是他用文學作品既能夠宣傳推廣國家意志,也可以向上傳遞民間的聲音。2.根據材料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將自己封閉在小天地中的作家寫不出史詩般的文學作品,這表明作家的生活背景對作品的創作有很大影響。B.“作家不是救世主,但作家絕不可以遠離時代和人民”,這體現出張平對作家職責的定位,即要有服務時代和人民的意識。C.趙樹理把自己的文學對象具體規定為“農村中識字人”和“不識字人”,由此可見他所謂的“問題小說”缺少深刻性。D.趙樹理時刻想著“自己供給的精神食糧群眾能不能吃進去”,可見他努力避免“無的放矢,不看對象”的黨八股文風。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先提出作品的評價標準,然后結合自己和他人的創作認識,批判了錯誤的文學觀念,最后表達了自己為人民寫作的決心。B.材料一列舉了作家們面對市場和金錢的誘惑的種種表現,是為了證明作家的承受能力脆弱,創作離百姓生活越來越遠。C.材料二善于運用引用的論證方法,例如用趙樹理的話語闡述其創作理念,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使讀者更易理解。D.材料二作者提取了“文攤文學家”“問題小說”“為工農兵服務”這些趙樹理的創作要素,用來證明他是“五四”以來新文學傳統的異端。4.材料一中使用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這兩個成語,請結合文本解釋它們的含義,并分析其作用。(4分)5.材料二說“自覺的民間立場形成了趙樹理特有的敘事美學和藝術風格”,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額爾古納河右岸①遲子建我是個鄂溫克女人。尼都薩滿是我父親的哥哥,是我們烏力楞的族長。我有一個姐姐,叫列娜。那年秋天,列娜病了。她躺在狍皮褥子上昏睡著。父親請尼都薩滿來給列娜跳神。他一邊舞蹈一邊唱著,尋找著列娜的“靈魂”。后來他突然倒在地上。他倒地的一瞬,列娜坐了起來朝母親要水喝,還說她餓了。而尼都薩滿蘇醒后告訴母親,一只灰色的馴鹿仔代替列娜去一個黑暗的世界了。母親拉著我的手走出希楞柱②,我在星光下看見了先前還是活蹦亂跳的小馴鹿已經一動不動地倒在地上了。我還記得第二天鹿群回到營地的時候,那只灰色的母鹿不見了自己的鹿仔,它一直低頭望著曾拴著鹿仔的樹根,眼里充滿了哀傷。從那以后,原本奶汁最旺盛的它就枯竭了。直到后來列娜追尋著它的鹿仔也去了那個黑暗的世界,它的奶汁才又泉水一樣涌流而出了。那一年,北部的營地被鋪天蓋地的大雪覆蓋,馴鹿找不到吃的,我們不得不向南遷移。途中,由于連續兩天沒有打到獵物,要被活活地餓死了。我們不得不靠近額爾古納河,用冰釬鑿開冰面捕魚來吃。黃昏時,我們在額爾古納河上燃起舞火,吃烤魚。我們把狗魚喂給獵犬,將大個的哲羅魚切成段,撒上鹽,用樺樹枝穿上,放到篝火中旋轉著。很快,烤魚的香味就飄散出來了。在那個夜晚,姑姑告訴我,河流的左岸曾經是我們的領地,那里是我們的故鄉。三百多年前,俄軍侵入了我們祖先生活的領地。祖先們被迫渡過額爾古納河,在右岸的森林中開始了新生活。眾多的氏族都在歲月的水流和風中離散了。在勒拿河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放養馴鹿。我從來沒有見過哪種動物會像馴鹿這樣性情溫順而富有耐力,它們雖然個頭大,負載著很重的東西,但非常靈活。它渾身是寶,皮毛可御寒,茸角、鹿筋等名貴藥材,可換來我們的生活用品。羅林斯基是個俄國人,他每年都會到我們這里來,他上山給我們送來的是酒、面粉、鹽、棉布以及子彈等東西,下山帶走的則是皮張和鹿茸。他很喜歡列娜,每次上山,總要給她單獨帶一樣東西,刻著花紋的銅手鍋啦,或是小巧的木梳子。列娜離開我們的那一年,正是打灰鼠的季節。那時母親的身體和精神都不太好,已經好幾天沒有走出希楞柱了。所以當尼都薩滿說那一帶灰鼠少了,要搬遷的時候,父親是反對的。我看見父親和尼都薩滿發生正面沖突。想著尼都薩滿能在跳神的時刻讓灰色的馴龐仔死去,我很擔心他會用那樣的辦法在一夜之間把父親弄得無聲無息了。我把這想法對列娜說了,列娜說,今晚咱們跟著他睡,這樣就能看著他,不讓他跳神。第二天早晨,我們醒來時,尼都薩滿已經起來了,他在煮鹿奶茶。香味舔著我們的臉頰,我和列娜在那里吃了早飯。列娜接連打著呵欠,面色發黃,她悄悄告訴我,她一夜沒睡,她怕尼都薩滿半夜起來跳神,所以一直在黑暗中睜著眼睛看著他。我們按尼都薩滿的意愿,離開了舊營地。搬遷的時候,白色的瑪魯王③走在最前面,其后是馱載火種的馴鹿。再接著是背負著我們家當的馴鹿群。男人們和健壯的女人通常是跟著馴鹿群步行的,實在累了,才騎在它們身上。列娜平時愛騎一頭白花的褐色馴鹿,可那天她要把鞍橋搭在它背上的時候,它一銼身身閃開了,不肯為她效力的樣子。這時那只奶汁干枯的灰馴鹿自動走到列娜身邊,溫順地俯下身,列娜什么也沒想,順手就把鞍橋搭在它身上,騎上去。列娜騎著的馴鹿開始時是走在我前面的,可走著走著,它就落在了后面。列娜在我前面的時候,我見她的頭老是一點一點的,似乎在打瞌睡。我們從太陽當空的時候出發,一直把太陽給走斜了,才到達新的營地。那里是一片茂密的松林,已經能看見在樹叢中竄來竄去的灰鼠了,尼都薩滿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就在大家把馴鹿身上的物品卸下來,男人們準備搭建希楞柱,女人們劃拉了干枯的樹枝,把火籠起來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列娜不在營地。我呼喊她的名字,可是不見回音。父親一聽說列娜不見了,就去找她騎乘的那頭灰色馴鹿。馴鹿在,不過它落在隊伍的最后面,垂著頭,看上去很哀傷。父親和哈謝意識到列娜出事了,連忙各自騎上一只馴鹿,沿著原路去尋找列娜。母親看著列娜騎過的馴鹿,大約想起了它的鹿仔曾代替列娜從這個世界消失了,如今列娜從它身上失蹤了,一定不是什么好兆頭,她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戰。我們在營地盼著列娜歸來。把天給盼黑了,把星星和月亮盼出來了,直到深夜,父親和哈謝騎著馴鹿才回來。他倆找到早已冰涼的她,就地把她葬了。父親說,他找到列娜的時候,她緊閉著眼睛,嘴角還掛著笑,好像在做一個美夢。她一定是睡熟了,才從馴鹿身上掉下去,跌到柔軟的雪地后,接著睡下去。她是在睡夢中被凍死的。此時那頭灰色的馴鹿又有奶了,它的奶對母親來說就像噩耗一樣,她每天都要蹲在它身下狠命地擠奶,恨不能立刻把它擠得干枯。灰馴鹿終日哆嗦著腿忍受著。春天的時候,羅林斯基騎著馬來到我們的營地,當他知道列娜已經不在了的時候,臉立刻就陰沉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當他帶著一捆又一捆的灰鼠皮離開營地的時候,我見他把一樣東西掛在了一棵小松樹上。我發現那棵樹在一閃一閃地發光。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一面小圓鏡子,它一定是羅林斯基帶給列娜的禮物!鏡子里反射著暖融融的陽光、潔白的云朵和綠色的山巒,那小小的鏡子似要被春光撐破的樣子,那么的飽滿,又那么的濕潤和明亮!列娜消失的那天晚上,我心里難受,就是哭不出來。我沒有想到凝聚到這面小小的圓鏡子里的春光,竟然把我淤積在心底的淚水給淘了出來,我放聲大哭著,把樹上的鳥都驚飛了。(摘編自遲子建同名小說)【注】①小說以一位年屆九旬的邪溫克族最后一位酋長女人的自述口吻,講述了其民族的百年歷史和文化變遷。選文背景是19世紀初。②希楞柱:鄂溫克人住的圓錐形的帳篷。③鄂溫克族人將其祖先稱為“瑪魯”,視其為族人的保護神。搬遷時走在隊伍最前面的白色公馴鹿是被選出來馱神像的“瑪們王”。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選文部分圍繞列娜,描述了中俄邊界鄂溫克人與馴鹿相依為生,為了生存不時遷移的游獵生活。B.鄂溫克人信奉瑪魯神和薩滿教,搬遷時由“瑪魯王”馱著瑪魯神像走在隊伍最前面,遇到重大事件要聽從薩滿的意旨。C.列娜善良、天真,她怕尼都薩滿半夜跳神傷害父親而徹夜未眠,這一點贏得俄國商人羅林斯基的喜歡,他常單獨給她小禮物。D.鄂溫克人生存環境惡劣,有嚴寒天氣的威脅,更有異族對他們生存領地的侵占,導致眾多氏族離散,生活艱難。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以年屆九旬的“我”的口吻來講述一個民族生存現狀,不僅增強了故事的可信度,而且使故事顯得既親切感人又滄桑久遠。B.小說客觀真實地描寫了鄂溫克族人的生活狀態,人物與場景描寫細膩,用筆冷靜,充分表現出現實主義的創作特色。C.列娜平時騎的褐色馴鹿不為她效力,于是她換騎了灰色馴鹿,后來還在馴鹿上打瞌睡,這些情節為后文列娜的死埋下了伏筆。D.選文用詞精妙,例如“香味舔著我們的臉頰”中的“舔”,“一直把太陽給走斜了”中的“走斜”,這些用語都自然貼切,生動傳神。8.馴鹿在鄂溫克人心中占有怎樣的地位?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9.文中結尾部分描寫了鏡子里反射著的飽滿明亮的春光景象,這樣寫表現出作者怎樣的創作意圖?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仲尼相魯,景公患之,謂晏子①曰:“鄰國有圣人,敵國之憂也。今孔子相魯若何?”晏子對曰:“君其勿憂。彼魯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君不如陰重孔子,設以相齊。孔子強諫而不聽,必驕魯而有齊,君勿納也。夫絕于魯,無主于齊,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魯之齊景公不納故困于陳蔡之間。(節選自《晏子春秋》)材料二:墨子稱:“景公問晏子以孔子而不對,又問三,皆不對。公曰:‘以孔子語寡人者眾矣,俱以為賢圣也。今問于子而不對,何也?’晏子曰:‘嬰聞孔子之荊,知白公謀,而奉之以石乞。勸下亂上,教臣弒君,非圣賢之行也。’”詰之曰:“楚昭王之世,夫子應聘如荊,不用而反,周旋乎陳、宋、齊、衛。楚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孫勝以為白公,是時魯哀公十五年也,夫子自衛反魯,居五年矣。白公立一年,然后乃謀作亂。亂作,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雖欲謗毀圣人,虛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曹明問子魚曰:“觀子詰墨者之辭,事義相反,墨者妄矣。假使墨者復起,對之乎?”答曰:“茍得其禮,雖百墨吾亦明白焉。失其正,雖一人猶不能當前也。墨子之所引者,矯稱晏子。晏子之善吾先君,吾先君之善晏子,其事庸盡乎?”曹明曰:“可得聞諸?”子魚曰:“昔齊景公問晏子曰:‘吾欲善治,可以霸諸侯乎?’對曰:‘官未具也,臣亟以聞,而君未肯然也。臣聞孔子圣人,然猶居處倦惰,廉隅不修,則原憲、季羔侍;血氣不休,志意不通,則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勤,則顏回、冉雍侍。今君之朝臣萬人,立車千乘,不善之政,加于下民者眾矣,未能以聞者,臣故曰官未備也。’此又晏子之善孔子者也。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此又孔子之貴晏子者也。”曹明曰:“吾始謂墨子可疑,今則決不妄疑矣。”(節選自《孔叢子·詰墨》②)【注】①晏子:晏晏,名嬰,字仲,謚平,世人多稱平仲。為春秋時期齊國國相。②《孔叢子》是一部記述孔子及其家族后裔的言語行事的書,魯國孔鮒撰。孔鮒,字子魚,秦末儒生,孔子八世孫。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3分)涂黑。居期年A孔子去B魯之C齊D景公E不納F故困G于陳蔡之間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字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當,文中指抵擋,與《登泰山記》中“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一句的“當”意思相同。B.陰,文中指私下里,與《醉翁亭記》中“佳木秀而繁陰”一句的“陰”字意思不同。C.荊,古代常指九州中的荊州,也是春秋戰國時楚國的別稱,文中此處指楚國。D.稱,文中指提及,與《屈原列傳》中“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一句的“稱”字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齊景公擔心孔子做魯相對齊國不利,晏子就設計讓孔子既不被魯國重用,又不被齊國接納,使其困于陳蔡之間。B.墨子引用晏子和景公的對話,說孔子曾經鼓動楚國臣子以下犯上,弒殺國君,孔鮒認為這是誹謗,用事實進行了駁斥。C.齊景公想稱霸諸侯,晏子認為還不具備條件,他認為即使孔圣人也需要弟子們的勸勉,齊君要稱霸也應有相應的輔佐官員。D.曹明說自己當初覺得墨子詆毀孔子的言論有點可疑,經孔鮒有理有據地陳述,就不再懷疑孔子了。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孔子強諫而不聽,必驕魯而有齊,君勿納也。(2)官未具也,臣亟以聞,而君未肯然也。14.孔鮒認為墨子是在“謗毀圣人”,孔鮒的理由有哪些?請結合材料二簡要分析。
(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題岳陽樓①白居易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此地唯堪畫圖障②,華堂張與貴人看。【注】①元和十四年春天,貶居江州長達四年的詩人,奉命移任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官職雖有升遷,職所卻更加僻遠,赴任途中經過岳陽樓,題寫了這首詩。②圖障:畫幅,畫幛。唐人喜畫山水為屏障,并張掛在庭堂上。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先寫眼前看到的景象,后寫登上岳陽樓觀景,既照應了標題,后一句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B.頷聯上句寫草木與洞庭湖水色相接,下句寫夕陽照耀下的湖水紅波蕩漾,遼遠開闊的景色一直延伸到長安附近。C.頸聯寓情于景,悲涼凄苦的啼猿,渺小孤獨的旅雁,正是詩人長途仕宦、行旅艱難的形象寫照,景中蘊含了豐富感情。D.本詩在用詞上樸素平易,抒情委婉含蓄,雖然沒有杜甫《登岳陽樓》中表現出的恢宏氣象,但也自有不凡的格調。16.清朝學者何焯在《白香山詩集》中評點此詩:“落句怨憤極矣。”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常從不同的角度寫“愁”的情緒,例如李白的“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愁怨的長度,而李煜在《虞美人》中用“________,________”兩句,把愁怨比喻為春水,不僅寫出愁怨的長度,還突出了它時間上的連綿不絕,有力度還有深度。(2)《種樹郭橐駝傳》中,借郭橐駝的種樹之道,說明了“養人”的道理,指出為官治民不能“好煩其令”,事無巨細地作出要求,如同“他植者”那樣早晚撫視、頻繁看護,甚至“________,________”,如此這般只會“害民”。442(3)小剛想給即將分別的同窗好友寫贈言,回想一起度過的三年學習時光,就想引用有關修身勵志的先秦諸子之言或者昂揚激情的盛唐詩句來激勵同窗好友,于是寫下了“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梧桐屬落葉喬木,原產于中國。樹身高大挺拔,向上可達二十多米,樹皮平滑翠綠,樹葉濃密,顯得一片郁郁蔥蔥,因此又名“青桐”。“一株青玉立,千葉綠云委”,白居易的這兩句詩,把梧桐碧葉青干、桐蔭婆娑的景趣描寫得可謂是(
)。梧桐樹木材輕軟,__①__,傳說中很多古琴都是用梧桐木做成的。梧桐樹皮可以用來造紙或者做成繩索,種子炒熟可食用或榨油。__②__,它的葉子、花、根和種子都可以入藥,可治腹瀉、疝氣、須發早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梧桐樹樹形優美,且易于修剪整形,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可用于園林觀賞。梧桐生命力很強,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并能吸收有害氣體,還能抵抗煙塵、隔離噪音,__③__,可廣泛應用于城市綠化和廠礦區環境凈化。在傳統文化里,梧桐因有引鳳的傳說而具有傳奇色彩。“(
,
)”,從這個俗語就可知道,梧桐是象征著祥瑞的。18.請根據語境,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的一個成語和一個俗語。(3分)(1)填入的成語是:
(1分)(2)填入的俗語是:
,
(2分)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長期以來,兒童文學中的動物形象通常是作為工具性價值和“他者”存在的,動物處于依附和從屬的地位,不是具有自主行為和自我意識的主體。如今,越來越多的作家和研究者重新認識并發掘了動物在兒童文學中的重要作用,賦予它們與人類同等地位,人與動物之間的對立關系亦出現了更多松動與消解。例如葉廣芩最新出版的《猴子老曹》,動物被視作“同伴物種”,重新構建起一種人與動物互相尊重與平等交往的關系,向少年兒童讀者傳遞一種獨特的生態文明。作者塑造了具有感恩、善良、自尊等良好品格的猴子形象,同時也傳遞出作者對于生命和生存的思考和觀照。葉廣芩通過對秦嶺自然環境的描寫,搭建起一幅富有生機活力和靈氣韻味的生態圖景,野生動物在圖景中時隱時現,呈現出活潑、健康、獨立和野性的生命狀態。比如秀兒與爺爺在雪中穿過秦嶺大梁時,“走著走著,秀兒聽到路邊雜樹林里有聲響,風雪中眼見著一個黃色黑斑的身影倏地一閃,沒了蹤影”。《猴子老曹》是一本寫給孩子們看的秦嶺生態說明書,也是思考人與自然關系、禮贊生命和生存的思政課教科書,更是一部文化底蘊深厚、情節高潮迭起、童趣盎然的故事書。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根據語境加以修改。可增刪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21.文中畫橫線的語句,如果刪去,并不影響文意的連貫暢通,然而表達效果卻不如原文,請你簡要分析。(5分)22.用一句話概括這則材料的主要內容。(不超過45個字)(2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從語言文字運用Ⅱ的材料可以看出,現在很多作家都在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禮贊生命和生存。2000年時,為了強調人類在地質和生態中的核心作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保羅·克魯岑提出了“人類世”的概念。他認為,人類已經成為影響環境演化的重要力量。“人類世”雖然是地質學上的名詞,但卻提供了人與自然關系研究的新視角。讀了以上材料,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你有怎樣的思考和認識?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語文參考答案詳解及評分說明A卷選擇題答案一、現代文閱讀(15分)(一)現代文閱讀I(9分)1.(3分)
D(A項“都重點強調文學要立足于農民”錯,材料一并沒有特指立足于農民,所以“有相同的關注點和針對性”也有誤解;B項“取決于讀者的生活態度和對文學的理解”錯,原文是針對作家來說,而不是讀者;C項“這是文學走向困境無法自拔最致命的原因”錯,可能變成必然,原文是“也許這才是……的原因”)2.(3分)
C(“缺少深刻性”錯,原文說“趙樹理的小說何止深刻,可以說是相當尖銳地揭示了……”)3.(3分)
C
(原文是“‘為工農兵服務’是五六十年代作家所共同遵循的創作方向”,這并不能證明趙樹理是“異端”)(二)現代文閱讀Ⅱ(6分)6.(3分)B(“這一點贏得俄國商人羅林斯基的喜歡”錯,文中說羅林斯基喜歡列娜,但沒說原因)7.(3分)D(“充分表現出現實主義的創作特色”欠妥,選文不僅有客觀自然的描述,也有魔幻傳奇的色彩,帶有魔幻現實主義特色)二、古代詩文閱讀(9分)(一)文言文閱讀(6分)11.(3分)A(《登泰山記》中“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一句的“當”字意思是“在”或“對著”,與文中“抵擋”意思不同)12.(3分)A(“使其困于陳蔡之間”不是晏子的計策)(二)古代詩歌閱讀(3分)15.(3分)B(“一直延伸到長安附近”理解錯誤,詩中“近長安”是虛寫不是實寫)B卷選擇題答案1.D2.C3.D6.C7.B11.A12.A15.BA、B卷非選擇題答案一、現代文閱讀(20分)(一)現代文閱讀I(10分)4.(4分)①“陽春白雪”一般泛指高雅的文學藝術,在本文中作者用來指反映時代大主題的精深高雅的文學作品;“下里巴人”一般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本文用來指面向民間、反映普通人生活的通俗文學作品。②作者用這兩個成語,意在對比說明讀者需要不同風格的文學作品。(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5.(6分)答案示例:①“自覺的民間立場”是趙樹理形成特有的敘事美學和藝術風格的基礎。②“自覺的民間立場”體現在特殊的創作對象和創作觀念兩個方面。他把創作對象選擇為普通農民,反映處于變革時代中農民的喜怒哀樂。他的創作觀念是將民間文化與實際的政治工作相結合,通過文學作品宣傳普及國家意志,并向上傳遞民間的聲音,由此形成了獨特的敘事美學。③他時刻想著“自己供給的精神食糧群眾能不能吃進去”,所以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創作,讓文化層次低的人也能看得懂,如此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山藥蛋派”風格)。(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二)現代文閱讀Ⅱ(10分)8.(4分)①鄂溫克族是一個游牧民族,與馴鹿相依相生。馴鹿為他們馱載重物,也為他們換來生存物資,而他們也跟隨著馴鹿的生存需要而進行遷移。②馴鹿被鄂溫克族當成有靈性的動物,是鄂溫克族生命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鄂溫克族人把選出來馱祖先神像的馴鹿尊稱為“瑪魯王”,搬遷時讓它走在隊伍最前面;族人也愛惜馴鹿,輕易不騎乘。他們認為馴鹿有時也會和人的生命互相替代。(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9.(6分)答案示例①作者用鏡子反射美好的春光景象這一構思,是為了形象化地再現列娜的純真善良,讓讀者對列娜這一形象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②圓鏡子里的春光景象,引發了“我”對姐姐的懷念,以致“放聲大哭”,作者用這樣的情節表現出內斂的鄂溫克人情感爆發的一面。③作者對鏡中春光景象詩意化的描寫,暗示了死亡并非終結,而是另一種生命延續的主題,呈現了鄂溫克人坦然面對生死的生命哲學。(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二、古代詩文閱讀(26分)(一)文言文閱讀(14分)10.(3分)ADF
(原句標點應為:居期年,孔子去魯之齊,景公不納,故困于陳蔡之間)(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四處及以上不給分)13.(8分)(1)(當)孔子極力勸諫魯君而(魯君又)不采納他的建議時,孔子一定會認為魯君驕縱傲慢而來齊國,國君您不要接納他。(4分。大意1分,“強”“驕”“納”各1分)(2)賢能的官員還未完備,我多次把這事報告給您聽,可您總不認為這是對的。(4分。大意1分,“具”“聞”"然"各1分)14.(3分)①墨子所舉晏子涉及孔子的言論與事情發生的時間有出入。楚惠王任用白公勝時,孔子已經回到魯國五年了,白公勝與石乞作亂時,孔子已死百天。②而晏子一向是贊賞孔子的,不會否定孔子的德行,可見墨子毀謗孔子所借用的晏子言論是憑空捏造的。(答出一點給1分,答出兩點給3分,意思對即可)(二)古代詩歌閱讀(6分)16.(6分)答案示例:①此地雖風景壯闊美麗,但因偏遠,貴人們不會來此,只能畫在屏風上,放到華堂之上欣賞。②洞庭湖的壯美風景對華堂貴人而言是賞心悅目的,但對此刻的詩人而言,卻能觸動去國懷鄉之愁、漂泊無依之嘆。③身份變化的對比,揭示出華堂貴人與天涯遷客境遇與心情的極大反差,表達了詩人宦途坎坷的悲苦與憤懣之情。(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7.(6分)(1)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2)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3)示例:①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
(《〈論語〉十二章》)②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將進酒》)③男兒本自重橫行
天子非常賜顏色
(高適《燕歌行并序》)④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⑤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9分)18.(3分)(1)淋漓盡致(2)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家有梧桐樹,招得鳳凰來(成語1分,俗語2分。如有錯別字不給分。只要符合語境,意思對即可)19.(6分)①可用來制作樂器②梧桐還有藥用價值③具有很強的城市環境適應性(每句2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11分)20.(4分)修改后的句子為:葉廣芩最新出版的《猴子老曹》,把動物視作“同伴物種”,重新構建起一種人與動物相互尊重與平等交往的關系,向少年兒童讀者傳遞一種獨特的生態文明思想。(本語句有兩處語病,①“動物被視作‘同伴物種’”是被動句,不符合語境,應改為主動句。②“向少年兒童讀者傳遞一種獨特的生態文明”成分殘缺,應在“生態文明”的后面補出賓語中心語“思想”。改對一處給2分)21.(5分)①從內容上說,畫橫線的語句是作者為前文所說的“野生動物……呈現出活潑、健康、獨立和野性的生命態”而找的一個例子,使觀點更有說服力。②從表現手法上說,在議論說明性的文字中添加這樣一段細節描寫,使得文字更加靈動而富有變化,更有表現力。③從文段主旨上說,這樣的描寫增加了秦嶺自然環境的神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管道工程法律法規政策學習與應用考核試卷
- 紡織品批發商物流配送網絡優化考核試卷
- 紡織品供應鏈管理考核試卷
- 漁業資源養護與海洋資源全球合作機制加強考核試卷
- 電視節目的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體驗考核試卷
- 植物油加工廠的智能化生產調度優化考核試卷
- 硅冶煉廠的工藝優化與產能提升考核試卷
- 煤炭行業技術創新與研發考核試卷
- 滌綸纖維在防油地毯材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眼科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設備考核試卷
- 侵占財產起訴狀
- 2023年某路橋工程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
- 靜壓樁機安裝拆卸方案
- 電腦故障維修
- 2023山東春季高考數學真題(含答案)
- 煤礦機電運輸提升安全知識考試題庫(帶答案)
- 2022年初中歷史課程標準電子版
- 平面四桿機構的急回特性
- 考研經驗分享課件
- iFix培訓手冊的資料
- 夜空中最亮的星二部合唱簡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