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基礎學案植被_第1頁
廣東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基礎學案植被_第2頁
廣東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基礎學案植被_第3頁
廣東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基礎學案植被_第4頁
廣東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基礎學案植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基礎學案(植被)1.植被與環境的關系【真題體驗1】(2017年全國卷Ⅰ)下圖為我國東部地區某城市街道機動車道與兩側非機動車道綠化隔離帶的景觀對比照片,拍攝于2017年3月25日。數年前,兩側的綠化隔離帶按統一標準栽種了常綠灌木;而如今,一側灌木修剪齊整(左圖),另一側則雜樹叢生,灌木零亂(右圖)。拍攝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據此完成下題。1.當地的自然植被屬于()A.常綠闊葉林B.落葉闊葉林C.常綠硬葉林D.針葉林大小(2023.浙江卷)某研學小組計劃在澳大利亞西部開展一次野外考察。下圖1為該團隊初擬的四條活動線路,圖2為澳大利亞三種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2.若想在沿途欣賞到三種典型自然植被景觀,則應選擇線路()A.①B.②C.③D.④【真題體驗2】植被對自然環境的適應性(1)植被不適應環境:分布稀疏、沒有分布說明該地區環境條件較差,主要從氣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原因。(2)植被適應環境:能生長、生長旺盛說明這些植被具有適應該地區環境(尤其是惡劣環境)的能力。如下表植被形態對環境的適應性根系發達耐旱;耐貧瘠;抵抗強風葉片厚、有蠟質層反射陽光、減少蒸騰,抗旱葉子細小防蒸騰;防熱量散失莖粗壯儲水量大傾斜當地風力大簇狀或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強風、保暖、耐土壤貧瘠花色鮮艷吸引動物為其傳播花粉生長速度快當地氣候暖季短或雨季短氣候(2023·山東高考)在亞歐大陸與美洲大陸北部,有一條橫貫東西、面積廣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帶,因其生態系統結構簡單而被稱為“綠色荒漠”,但卻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庫之一。完成下面小題。3.導致亞寒帶針葉林帶成為“綠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熱量 C.水分 D.土壤4.亞寒帶針葉林碳儲量較高的主要原因是(

)A.生長季較長B.有機物積累多 C.土壤肥力高 D.物種多樣性高海拔地形——植被分布海拔坡度坡度坡向地形坡向蒙古族將靠近山林的優質草原稱為杭蓋草原。杭蓋草原地形和緩,多由緩丘和河谷組成。緩丘上牧草蔥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類打洞、啃食等對草原多有破壞,而杭蓋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卻很輕。杭蓋草原是古時游牧民族最喜愛的牧場。據此完成下題。5.相對于周邊坡度較大的草原,杭蓋草原的緩丘牧草生長更好,是因為緩丘上A.降水較多B.蒸發較弱 C.溫度較高 D.徑流較少(2023·全國文綜甲)下圖為“某區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圖”。該區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蝕,谷地持續接受沉積。山坡多生長森林,谷地中草甸廣泛發育。據此完成1~3題。6.奠定該區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構造運動 D.風沙作用7.導致山坡與谷地植被分異的主要因素是()A.氣溫B.降水C.土壤溫度 D.土壤水分8.如果地質構造穩定、氣候無明顯變化,谷地植被變化趨勢為()A.與地帶性植被差異縮小,草甸比例上升B.與地帶性植被差異縮小,草甸比例下降C.與地帶性植被差異擴大,草甸比例上升D.與地帶性植被差異擴大,草甸比例下降(2022·湖南地理)我國西北某內流河下游河岸地帶發育著荒漠植物群落,胡楊為主要建群種,該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該植物群落屬性及影響因子隨離河岸距離增加的變化情況(其中土壤容重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呈負相關,土壤電導率與土壤含鹽量呈正相關)。據此完成6~8題。離河岸距離(m)群落屬性影響因子群落結構群落蓋度(%)海拔(m)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g/cm3)土壤電導率(mS/cm)50喬—灌—草30.339165.731.410.36200喬—灌—草34.009175.041.500.59350喬—灌—草40.339144.421.500.37500喬—灌—草46.6791418.511.412.56650喬—灌—草74.3391319.271.370.40800喬—灌—草68.6791315.231.381.02950喬—草45.009127.781.400.501100喬—草40.339163.061.580.661250喬—草34.339152.321.621.9811.隨離河岸距離的增加,變化趨勢與群落蓋度總體相似的影響因子有()①海拔②土壤含水量③土壤有機質含量④土壤含鹽量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③④12.淺根系草本植物在該植物群落中分布廣泛,主要得益于()A.胡楊涵養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競爭力強C.地下水埋深淺D.草本植物耐鹽堿能力強13.在離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該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土壤有機質減少B.喬木與灌木水分競爭C.土壤含鹽量增加D.草本與灌木水分競爭【真題體驗3】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1)林冠層:截留雨水;降低雨滴的落地速度,減弱雨水對地面土壤的侵蝕。(2)枯枝落葉層:滯緩地表徑流,促進水分下滲;抑制土壤蒸發;減少土壤濺蝕;防止表土沖刷等。故枯枝落葉層的蓄水減沙效益顯著。(3)根系:固土,阻擋水流運動。(2018·海南地理)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對下圖所示區域的水土流失進行了大規模治理,重點實施了退耕還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區,林草植被得到較好恢復。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區(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極低的干土層),人工連片種植的樹木普遍生長不良,樹干彎曲,根基不穩,枝葉稀疏,總也長不大,被當地人稱為“小樹”。(1)分析當地出現“小樹”的環境條件。(6分)(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區域植樹造林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結果。(6分)(3)說明“小樹”現象對于生態建設的啟示。(4分)【課后鞏固1】(2023·廣東五地模擬)植物性狀是指植物在演化過程中采用特定的生態策略來實現生存效率的最大化,從而產生的一系列植物屬性,如葉片大小、枝干形態等。性狀變異能提高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云貴高原某喀斯特天坑因環境封閉,形成獨特的小氣候,與坑外地表相比具有更豐富的植物多樣性。某團隊在該天坑不同坡向布設樣帶調查植被性狀的變異程度。下圖示意該天坑樣帶分布。據此完成1~2題。1.植被類型最豐富的是()A.樣帶甲B.樣帶乙C.樣帶丙 D.樣帶丁2.樣帶甲的植被葉片普遍偏厚,主要為了適應()A.強烈光照B.夜間冷害C.異常高溫 D.干旱缺水(2023·河北石家莊部分重點高中聯考)大氣降水被林冠截留后直接落到地面的部分稱為穿透雨。下圖示意比利時某試驗林場不同配置的單元內年穿透雨量占降雨量的比例。讀圖,完成3~4題。3.其他條件保持不變時,與穿透雨率呈正相關的有()①降水強度②降水時長③植被覆蓋度④地形坡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歐洲赤松與椴樹混合林的穿透雨率說明()A.歐洲赤松生長形勢較椴樹更好B.歐洲赤松林冠茂密程度高于椴樹C.椴樹在和歐洲赤松競爭中處于劣勢D.椴樹涵養水源效果比歐洲赤松好(2023·山東濰坊模擬)2022年6月2日,我國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建成,86座光伏電站替代了原有的柴油發電站,散布在公路沿線生態防護林帶中(下圖)。完成5~6題。5.圖中生態防護林帶的最主要用途是()A.緩解視覺疲勞B.調節當地氣候C.保護沿線公路D.改善環境質量6.該公路沿線生態防護林帶內建設光伏電站的主要目的是()A.為沿途路燈供電B.為汽車提供充電服務C.為周邊居民供電D.為防護林帶灌溉供電(2023·河南名校聯考)植被作為重要的下墊面要素,對地方性環流產生顯著影響。下圖示意森林地帶大氣運動狀況。據此完成7~9題。7.森林影響下的圖示環流強度最大的季節是()A.春季B.冬季C.夏季D.秋季8.在森林附近地區,空氣濕度較大,主要是由于()A.夜晚森林輸送大量水汽B.白天森林輸送大量水汽C.森林氣流抬升暖氣團D.森林氣流抬升冷氣團9.森林茂密的山區,山谷風轉換的時間和強弱分別為()A.時間提前,勢力減弱B.時間滯后,勢力減弱C.時間提前,勢力增強D.時間滯后,勢力增強(2022·泰安一模)白河為黃河源區的典型彎曲河流,考察發現,河灣凸岸的景觀呈環形條帶狀分布,一般分布有卵礫石灘、灌木、濕生植被、草本植被等,且高矮分明。右圖為“白河某彎曲河段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0、11題。10.白河河灣中,草本植被最可能位于()A.①處B.②處C.③處D.④處11.研究表明灌木植被的樹齡與河灣凸岸頂端的距離呈正相關,其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力高低B.河灣坡度大小C.地下水位差異 D.淤積時間早晚12.(2023·廣東深圳調研)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生物避難所通常是指在氣候變惡劣的條件下動植物能夠存活的區域。生物避難所能在冰期保護原有及遷入物種免遭劫難,受保護物種在冰期后以此為起點,借風力、流水、動物等媒介擴散并演化出亞種和新物種。末次冰盛期長白山和朝鮮半島是溫帶針闊混交林最重要的兩個避難所。下圖示意中國東北溫帶針闊混交林末次冰盛期避難所分布及擴散路線。(1)簡述末次冰盛期溫帶針闊混交林樹種可以在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之間擴散的有利條件。(6分)(2)分析溫帶針闊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由長白山大規模向朝鮮半島擴散的原因。(8分)(3)末次冰盛期結束后,溫帶針闊混交林樹種多樣性顯著提高,對此作出合理解釋。(6分)【課后鞏固2】(2023·浙江高考)遼河口濕地生長著一種耐鹽堿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堿蓬。翅堿蓬在維護濕地生態系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長與潮灘濕地水體鹽度顯著相關。下圖為遼河口潮灘植被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遼河口潮難植被演替的總體趨勢是(

)A.翅堿蓬—蘆葦—光灘 B.翅堿蓬—光灘—蘆葦C.光灘—蘆葦—翅堿蓬 D.光灘—翅堿蓬—蘆葦2.針對遼河口翅堿蓬退化,較可行的生態修復措施是(

)A.潮灘上建水庫蓄淡水 B.修建防潮大壩圍墾潮灘C.調控遼河入海徑流量 D.人工大面積種植翅堿蓬(2021·湖南)野火是在自然狀態下發生的火。近年來,世界各地野火頻發,給人類生命財產安全和自然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蒙古東部地區(如圖)野火發生頻率高且區域差異大。據此完成3~5題。3.該地區主要野火類型是()A.落葉林火B.針葉林火C.草原火 D.荒漠草原火4.從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測下列區域野火發生頻率最高的是()A.東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5.該地區野火發生最活躍的年份以3~4年為周期,其最為可能的影響因素是()A.氣溫變化B.降水變化C.植被生物量 D.游牧活動熱帶云霧林一般分布在一個狹窄的海拔范圍內,有持續性或季節性云霧覆蓋,主要分布在亞洲、美洲和非洲的熱帶地區的一定海拔的山頂或山脊。據此完成6、7題。6.形成熱帶云霧林的兩個必備條件是()①足夠強的日照②足夠低的氣溫③足夠大的坡度 ④持續充沛的水汽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7.與低海拔熱帶雨林相比,熱帶云霧林樹木相對矮小,植株密度較大,樹冠緊湊,主要是因為分布區域()①風力較大②土層較薄③云霧量大 ④面積較小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2023年湖南卷)非洲冰鼠是嚙齒類食草動物,夜伏晝出,不冬眠,不囤積食物,常通過曬太陽或蜷縮等方式應對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處的緩坡上,某科研團隊對非洲冰鼠群體的活動規律進行觀測。下圖示意連續幾日觀測的平均結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與夏季活動規律差異明顯,主要影響因素是()A.晝夜長短B.天敵數量 C.太陽輻射 D.食物數量9.北京時間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曬太陽的地點最可能位于該山地的()A.東北坡B.西北坡 C.東南坡D.西南坡10.當地表積雪覆蓋時間較長時,觀測到非洲冰鼠曬太陽時間增多,地面覓食時間減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①食物儲備充足②冬季食物需求減少③需要調節體溫④構筑雪下通道覓食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在美國洛基山、澳大利亞大分水嶺、新西蘭南阿爾卑斯山東坡的亞高山帶林線以上都有云杉、冷杉組成的帶狀樹林的景觀,即樹林沿等高線呈平行條帶狀分布,與盛行風向垂直。研究表明:帶狀樹林的種子來自迎風坡,經風力搬運而來;背風坡山頂往下一定范圍內降水量一般是隨海拔降低而遞減;帶狀樹林的形成得益于適量的積雪,最高處的一排樹林形成之后,在合適的條件下,下一排樹林發育。圖9的a圖示意帶狀樹林的分布,b圖為洛基山帶狀樹林的景觀。盛行風帶狀樹林 盛行風帶狀樹林雪落方向帶狀樹林雪落方向帶狀樹林帶狀樹林帶狀樹林積雪帶狀樹林帶狀樹林積雪帶狀樹林第一排積帶狀樹林第一排積雪第二排針葉林帶 雪第二排針葉林帶林線第三排林線第三排ab圖圖9除風向和積雪外,指出山地林線以上還能夠生長樹林的其它重要條件。(6分)分析適量的積雪對促進山地林線以上樹木生長發育的作用。(6分)(3)說明帶狀樹林向下坡方向逐條拓展的形成過程。(8分)參考答案【真題體驗1】BC【真題體驗2】BB[第3題,由材料“在亞歐大陸與美洲大陸北部,有一條橫貫東西、面積廣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帶”,可知亞寒帶針葉林生長在高緯度的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區,氣候寒冷,自然條件惡劣,進而推測在該區域其他樹種難以生長,物種單一,只有耐寒的針葉林能夠大量生長,從而形成了生態系統結構簡單的“綠色荒漠”,故選B。第4題,由所學知識可知,生態系統中的碳儲量包括生物體內的碳儲量和土壤中的碳儲量。由材料“橫貫東西、面積廣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帶”,得出亞寒帶針葉林數量眾多,生物體內碳儲量較高;又因該區域緯度高、氣溫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代謝速度慢,土壤中的碳儲量較高。整體來看,亞寒帶針葉林生態系統中有機物積累多,碳儲量較高,故選B。]DC[第6題,圖中顯示,砂礫巖地層受到擠壓,發生彎曲,形成褶皺構造,且砂礫巖地層傾斜方向與地表彎曲方向一致,故奠定該區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構造運動,選C。【7題D】從圖中可以看出,山坡地勢較高,而山谷地勢較低,造成地下水水位不一,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分較多,形成沼澤化土壤,形成草甸植被,故D正確;山坡和山谷氣溫、土壤溫度差異不是造成植被分異的主要因素,AC錯誤;山坡和山谷地區降水量差異較小,B錯誤。故選D。【8題B】由材料“該區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蝕,谷地持續接受沉積”可知,如果地質構造穩定、氣候無明顯變化,谷地地區沉積物不斷增厚,地勢抬升,由上題分析可知,地下水水位將會不斷下降,土壤水分減少,谷地植被與當地地帶性植被差異將會不斷縮小,非地帶性植被草甸比例下降,故B正確,排除ACD。故選B。11.B12.A13.B[第11題,讀表可知,隨離河岸距離的增加,群落蓋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變化規律不明顯,①錯;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②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增,由材料“土壤容重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呈負相關”可知,隨離河岸距離的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大致先增后降,③對;土壤電導率變化規律不明顯,由材料“土壤電導率與土壤含鹽量呈正相關”可知,土壤含鹽量變化規律不明顯,④錯。故選B。第12題,材料信息表明,該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淺根系草本植物很難直接獲得地下水,但該地胡楊為主要建群種,具有較強的涵養水源作用,從而為淺根系草本植物提供水源,A正確,C錯誤;草本植物根系較淺,因此水分競爭力并不強,排除B;該區域地下水較深,鹽堿化現象并不嚴重,因此草本植物耐鹽堿能力強不是其廣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排除D。第13題,干旱地區植物得以生存主要取決于水分條件,由于喬木與灌木的根系較深,在缺水地區存在明顯的水分競爭,喬木比灌木水分競爭能力更強,使得在離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該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B正確;在離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喬木與草本植物均能生長,因此土壤有機質減少、土壤含鹽量增加不是導致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排除A、C。草本根系較淺,與灌木的水分競爭中,灌木競爭能力更強,因此灌木消失不是草本與灌木水分競爭的結果,排除D。]【真題體驗3】(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樹木生長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層,影響樹木根系發育和下扎。風大,易動搖樹木根系。(2)樹木生長不良(形成“小樹”)。樹木(“小樹”)影響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長,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減弱(不利于當地自然植被的恢復)。樹木(“小樹”)會蒸騰更多水分,樹木根系吸水會使地下土層更干,導致區域環境更干燥。(3)在生態建設過程中,應尊重自然規律,因地制宜(宜林則林,宜草則草)。(2分)在生態脆弱地區,應減少人工干預。(2分)【課后鞏固1】1.D2.D[第1題,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不易儲存,水分是制約植被生存的重要因素。樣帶甲和樣帶乙位于陽坡,蒸發旺盛,水分條件差,植被類型較少;樣帶丁地處陰坡,蒸發較弱,水分條件較好,且坡度較緩,利于水分的儲存;與樣帶丙相比,樣帶丁還經過一小段陡崖,有崖面植被,類型更豐富。故選D。第2題,樣帶甲地處陽坡,蒸發旺盛且坡度大,不易儲水;土層淺薄,土壤缺水,而葉片較厚能夠儲存水分,抵御干旱,D正確。葉片薄厚和光照無關,A錯誤;該地位于云貴高原,緯度較低,海拔較高,故不會出現異常高溫,夜晚溫和,不易受冷害影響,B、C錯誤。故選D。]3.B4.B[第3題,植被林冠層有截留雨水的作用,降水強度越大,林冠攔截降水的比例越低,①正確;降水時長并不影響降水的穿透性,②錯誤;植被覆蓋度越高,對降水的攔截越強,③錯誤;地形坡度越大,上坡位的林冠和下坡位的林冠存在空隙較大,有利于降雨穿透,④正確。故選B。第4題,由圖可知,在單一林中,歐洲赤松林的穿透雨率低,椴樹林的穿透雨率高,混合之后穿透雨率仍然保持與單一歐洲赤松林相似(略高)的水平,說明歐洲赤松林冠茂密程度遠高于椴樹,歐洲赤松林主導了混合林的降水再分配,B正確;歐洲赤松林截留降水更多,可能與林冠茂盛程度有關,林冠茂盛一定情況下取決于樹種,不能直接比較不同樹種的長勢,也不能說明種間競爭差異,A、C錯誤;歐洲赤松穿透雨率占比較椴樹低,說明歐洲赤松林冠比椴樹茂盛,但不能說明椴樹涵養水源效果比歐洲赤松差,D錯誤。故選B。]5.C6.D[第5題,圖中生態防護林帶主要布局在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沿線,主要是為了防止風沙掩埋公路,C正確;生態防護林帶可以緩解司機開車視覺疲勞,調節當地局地小氣候,改善當地環境質量,但這些都不是主要用途,A、B、D錯誤。第6題,根據材料“86座光伏電站替代了原有的柴油發電站,散布在公路沿線生態防護林帶中”,可知防護林的灌溉需要動力維持,當地太陽能豐富,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為防護林帶灌溉供電,D正確;圖中顯示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并沒有路燈,不用為沿途路燈提供能源,A錯誤;該地區人口稀少,新能源汽車目前在當地普及少,為汽車提供充電服務不符合實際,B錯誤;該地區人口稀少,并不是為周邊居民供電,C錯誤。]7.C8.B9.B[第7題,讀圖可知,森林溫度低,盛行下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