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底棲硅藻培養技術規程_第1頁
海水底棲硅藻培養技術規程_第2頁
海水底棲硅藻培養技術規程_第3頁
海水底棲硅藻培養技術規程_第4頁
海水底棲硅藻培養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DB21/XXXXX—XXXX海水底棲硅藻培養技術規程本文件規定了海水底棲硅藻培養的術語和定義、設施設備、藻種來源、培養方法、日常管理、敵害生物防治。本文件適用于鮑、海參、海膽等海洋經濟動物育苗及養殖所需的底棲硅藻培養。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2213水產養殖術語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DB21/T2777海洋浮游微藻分離和篩選技術規程3術語和定義GB/T22213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底棲硅藻是生長在海洋潮間帶海灘、礁石、大型海藻表面、池塘底部、水池水槽等底壁的一類單細胞微藻,通常具有固著或附著能力,肉眼觀底棲硅藻群體為一層黃褐色油泥狀物。常見的種類有闊舟形藻、舟形藻、月形藻、菱形藻、卵形藻等。3.2單種底棲硅藻不排除細菌存在條件下的單一純種底棲硅藻。4設施設備4.1培養池培養車間頂棚一般為透光率50%~80%的玻璃鋼瓦,內設培養池,池深不超過100cm,以60cm左右為宜,培養池上方設可調式遮光簾。小型培養可使用玻璃缸或無毒塑料槽作為培養容器。4.2附片透明波紋板、聚乙烯網片或薄膜均可作為增加底棲硅藻附著面積的附片。以波紋板為最佳,板規格一般為38cm×42cm,將附片每20片插入“目”字形配套插筐或插架使用。2DB21/XXXXX—XXXX4.3充氣有條件的可以采用充氣培養。配有充氣泵、充氣管和氣石。培養池中的氣石數量以0.5個/m2為宜,可連續充氣。5藻種來源5.1野外采集天然混合藻種野外采集天然藻種一般采自本地的海區,由多種底棲硅藻組成。常見的采集方法有以下幾種:采集當地海區生長的鼠尾藻等大型藻類、養殖海區或池塘浮筏上懸掛的附著基,加入適量潔凈海水反復搓洗后用大網目篩網過濾掉雜質,再用260目篩絹過濾收集藻液;用海綿或紗布抹取海水育苗室池槽內壁、流水管道表面等黃褐色油泥狀物,再用260目篩絹過濾收集藻液;刮抹采集退潮時潮間帶海灘表層或礁石表面黃褐色油泥狀物,用潔凈海水淘洗掉泥沙,再用260目篩絹過濾收集藻液。將收集的藻液于顯微鏡下觀察,內含豐富的舟形藻、卵形藻等優質底棲硅藻,即可作為天然混合底棲硅藻藻種。5.2分離純化單種底棲硅藻藻種對野外采集的天然混合藻種進行分離純化可得到單種底棲硅藻藻種,分離純化方法采用DB21/T2777方法。5.3引進單種底棲硅藻藻種可以從某些海洋微藻專業保種單位引進已經分離純化好的優質單種底棲硅藻藻種。6培養方法6.1按照藻種適宜的生態條件進行培養底棲硅藻適宜的生態條件見附錄A。6.1.1溫度根據海洋經濟動物育苗養殖的季節不同,底棲硅藻的培養溫度可在適溫范圍內靈活選擇。6.1.2光照強度一般為自然光照,光強時采用遮光簾控制光照強度,連續陰天時可以采用日光燈等補光。6.1.3鹽度及pH值正常海水的鹽度及pH值一般能滿足底棲硅藻的生長繁殖需要,無需格外調整。6.2培養用水的處理水質條件應符合GB11607要求,底棲硅藻培養用海水需經過砂濾沉淀后再用300目篩絹過濾后使用,單種底棲硅藻培養用水還需提前用次氯酸鈉液消毒處理,處理濃度按次氯酸鈉液(一般有效氯含量8%左右)500~1000ml/t海水,6~24小時后以相應的硫代硫酸鈉中和好才可以使用。6.3營養鹽添加3DB21/XXXXX—XXXX培養用海水需添加一定量的營養鹽成為培養液,配方見附錄B。6.4接種6.4.1接種時間應根據海洋經濟動物育苗生產計劃來決定底棲硅藻的接種與培養時間,一般在計劃采苗前的1.5~2個月開始接種。6.4.2接種方法將處理干凈的波紋板附片筐均勻擺放在培養池內,保持附片水平放置,注入培養用海水,水位高出附片筐10~20cm左右,添加營養鹽施肥,將剛過濾好的藻種均勻潑灑于池中接種,數小時后,待底棲硅藻完全附著可翻轉附片筐再接種附片的另一面。注意單種底棲硅藻接種操作時所用工具、容器等均需消毒后使用。6.5培養、收獲及擴大培養接種后次日,將附片筐豎立,培養3~5天后換水1/2,并補充營養鹽,再培養3~5天,見附片已經呈較深的黃褐色,生長狀況正常,密度達到峰值,應及時將藻種從附片上抹下來收獲。將收獲的藻液過濾兩遍后作為藻種再循環接種(接種比例按附片面積1:10~1:20)以擴大培養。夏季高溫期間要增加換水次數及換水量。注意單種底棲硅藻培養操作時所用工具、容器等均需消毒后使用。7.1調節光照強度培養期間應嚴格控制光照強度。每日早晚及中午根據自然光線的強弱調節遮光簾,使藻種處于適宜的光照強度范圍。7.2翻轉附片筐每日觀察底棲硅藻附片,發現上層顏色較深,底層顏色淺時,及時翻轉附片筐,使色淺的附片充分受光。7.3生長繁殖情況檢查每日觀察底棲硅藻附片,顏色均勻,由淡黃色逐漸變深黃褐色為正常;輕輕晃動附片,沒有藻體脫落為正常。如有成片脫落現象,應及時查找原因:是否因時間過長未及時收獲、是否因光線過強藻種提早老化、是否橈足類等敵害生物侵害,找出原因及時處理。8敵害生物防治8.1橈足類的防治培養用海水應經過300目篩絹嚴格過濾后才可使用。一旦發現橈足類,可以施敵百蟲或菊酯類殺蟲劑1~3ppm殺滅,6~8小時后全量換水,并補充營養鹽繼續培養。8.2綠藻等雜藻的防治4DB21/XXXXX—XXXX培養期間應嚴格控制光照強度。一旦發現附著板有少量綠藻等雜藻污染,需遮光降低光照強度,并翻轉附片筐,使附片上有綠藻的部分在水層底部,抑制綠藻等雜藻繁殖。5DB21/XXXXX—XXXX附錄A(資料性附錄)底棲硅藻適宜的生態條件表A.1天然混合底棲硅藻適宜的生態條件表A.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