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1運動療法KINESIOTHERAPY一.運動療法基礎1.運動學基礎(1)運動平面與運動軸Plane:sagittalfrontal(coronal)horizontal(transverse)Axis:sagittalfrontalvertical(2)解剖位anatomicalposition(palmforward)中立位(3)關節的運動方向orientationofmovementofjointFLEXIONEXTENTION額狀軸矢狀面;ADDUCTIONABDUCTION矢狀軸額狀面;ROTATIONINTERNALEXTERNAL;INVERSIONEVERSION(4)生理運動和附屬運動physiologicalmovement:關節在生理允許范圍內進行的一種被動運動.分主動與被動運動,如屈伸內收外展accessorymovement:在生理范圍之外,解剖范圍之內的一種被動運動.如關節的分離滑動(5)關節的穩定性與靈活性關節的形態結構決定其功能,功能又影響其形態結構;穩定性高則靈活性差,反之亦然2.運動力學基礎Lever:平衡(hipatlantooccipitaljoint)省力(risingontiptoes)速度elbow;后二種力點和重點在支點的同側3.生理學基礎(1)興奮性、收縮性、伸展性34%--89%與外力不呈直線、彈性(并不立即恢復原來長度)Motorunit(1:100—1:2000)(2)肌肉的收縮形式據收縮的長度變化分為:isometricisotoniccontraction據收縮的方向分為:向心性收縮concentriccontraction;離心性收縮eccentriccontraction(3)肌肉的協同作用原動肌:直接完成動作的肌群.起主要作用的稱主動肌,起次要作用的稱副動肌拮抗肌:與原動肌作用相反的肌群固定肌:固定原動肌附著骨的肌群中和肌:中和原動肌產生的不必要的作用二.運動療法分類據動力來源分: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據能源消耗分:放松性力量性和耐力性運動據部位分:局部與整體運動據是否使用器械分:徒手與器械運動據肌肉收縮形式分:等長等張等速據組織形式分:個人和集體運動三.運動療法的治療作用及其臨床應用1.治療作用:適量運動有良好作用維持和改善運動器官的動能;增強心肺功;促進代償功能的形成和發展;提高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增強內分泌系統的代謝能力;增強免疫能力;減肥;不同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量的影響2.臨床應用神經系統疾病;運動器官疾病;內臟器官疾病;代謝障礙性疾病;其它四.關節活動技術主動運動:改善循環,松解粘連,牽拉攣縮的組織,提高ROM主動助力運動:器械練習如體操棒、肋木和肩肘踝關節練習器、懸吊和滑輪練習被動運動:關節可動范圍運動、關節松動技術和持續性被動運動五.關節松動技術1.定義:是指治療者在關節活動允許范圍內完成的一種針對性很強的手法操作技術.具體應用時常選擇關節的生理運動和附屬運動作為治療手段2.基本手法擺動:屈伸外展內收滾動:近遠端骨關節面接觸點同時變化滑動:遠端骨表面的同一點接觸近端骨表面的不同點旋轉:移動骨表面的一點繞軸作圓周運動分離和牽拉:兩骨的分開3.手法分級據手法的幅度分四級4.治療作用促進血液、關節液流動,改善患處營養,加強組織修復,防止因活動減少引起的關節退變;通過抑制脊髓和腦干致痛物質的釋放來提高痛閾,緩解疼痛;保持和增加軟組織的伸展性,改善關節的活動性5.臨床應用關節活動受限;關節疼痛肌肉的緊張及痙;禁忌證:惡性疾病未愈合的骨折六.軟組織牽拉技術是指拉長攣縮或短縮軟組織以改善軟組織的伸展性,降低肌張力,從而提高ROM的治療方法;同時有預防或降低肌肉肌腱受傷的功能。1.牽拉種類手法牽拉:牽拉的方向,速度,持續時間。一般10-15秒,重復3-4次。機械裝置被動牽拉:小強度長時間,大于20分鐘自我牽拉2.臨床應用適應證:軟組織攣縮,粘連或疤痕引起的肌肉,結締組織和皮膚縮短,ROM下降禁忌證:感染,新近骨折,軟組織和神經損傷,神經吻合術后1月內,嚴重的骨質疏松3.注意事項先評估,了解關節受限原因;放松體位;先熱療;避免過度牽拉七.肌力訓練技術肌力是肌肉在收縮時表現的能力,以肌肉最大興奮時所能負荷的重量來表現.1.主動助力運動:適于肌力低于2級;徒手助力運動和懸吊助力運動2.主動運動:肌力大于3級3.抗阻力運動:等張抗阻訓練:向心,離心運動,阻力大,重復次數少,有利于發展肌力;阻力中等,重復次數多,有利于發展耐力。漸進性抗阻訓練:(progressiveresistenseexercisePRE):10RM(repeatedmaximum),1/210RM10次,3/410RM10次,10RM10次。每周調整。4RM,6RM,8RM.;等長抗阻訓練(isometricexercise);5-10秒收縮,20次,20秒休息。角度影響。等速運動(isokinetics):Cybex,Biodex,Kin-com4.注意事項心血管反應;掌握好運動量(痙攣時);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八神經生理治療技術神經發育療法Neurodevelopmenttreatment,NET;主要有Bobath技術,Brunstrom技術,Rood技術和PNF技術這些技術具有以下共同特點:以神經的發育學和生理學為基礎,應用多種感覺重復強化訓練,按照頭-尾,近端-遠端的循序,將治療變成學習和控制的過程;在治療中強調先作等長練習,后做等張練習;先練習離心運動,后練習向心運動;先對稱性運動,后不對稱性運動。早期治療,綜合治療,多方參與。腦損傷后常出現的異常姿勢和反射典型痙攣模式:上肢、下肢聯合反應:一側肢體的運動引起對側肢體的肌緊張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緊張性迷路反射:又前庭反射仰臥-伸肌緊張俯臥—屈肌緊張共同運動:活動一關節帶動鄰關節或整個肢體九.運動再學習療法motorrelearningprogramMRP強調早期練習,反復練習,練習越多,功能重組越有效,而缺少練習可致繼發性神經萎縮或形成不正常的神經突觸。MRP由七部分組成:上肢功能,口面部功能,仰臥到床邊坐起,坐起平衡,站起與坐下,站立平衡,步行十.運動治療處方對準備接受或參加運動療法的患者,通常由專科醫生進行必要的臨床檢查和功能評定后,根據所獲得的資料和患者的健康狀況,年齡,性別,平時對運動的愛好及對運動的耐受能力,為患者選擇一定的運動項目,規定適宜的運動量并注明在運動療法中的注意事項。1.運動治療項目type耐力性endurance:跑步步行游泳;力量性strength;放松性relex;矯正性:脊柱畸形,內臟下垂2.運動治療量(1)運動強度intensity心率HR,最高心率maximalheartrate,靶心率或適宜心率targetheartrate,submaximal,heartrateMHR=210-AGETHR=180(170)-AGESHR=195-AGEMHR達到標準:運動中出現不適癥狀,ST段下移,運動負荷增加而BP下降10mmHg,HR已到該年齡的MHR機體耗氧量oxygenconsumption最大耗氧量VO2max強度大小:大約70%,中等50%-60%小約40%運動強度intensity代謝當量metabolicequivalent(MET),亦稱梅1MET=3.5ml/kg.min主觀感覺法(2)運動頻度frequency大運動量,隔日;中小運動量,每日(3)單次運動時間duration三部分:準備,練習,結束;THR時間長于10MIN3.注意事項掌握好適應證;循序漸進;持之一恒;個別對待;及時調整;局部與整體結合;動靜結合減重訓練作業療法occuptionaltherapyOT定義OT:職業治療職能治療是為復原患者功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從日常生活活動、職業勞動、認知活動中選擇一些作業,對患者進行訓練,以緩解癥狀和改善功能的一種治療方法按作業名稱分:木工編織粘土皮工制陶手工藝電氣裝配與維修日常生活活動治療性游戲認知書法繪畫園藝計算機操作按治療目的和作用分類用于減輕疼痛的作業;用于增強肌力的作業;用于改善關節活動范圍的作業;用于增強協調能力的作業;用于增強耐力的作業;用于改善整體功能的作業;用于調節精神和轉移注意力的作業常用OT一、促進身體活動功能的訓練根據機體障礙的性質、范圍、程度,有針對性采用適當的作業活動增大關節范圍,增加肌力,改善運動協調性和靈活性,提高耐力,改善對運動控制。(一)用于增強關節活動范圍的作業活動增強肩關節活動范圍的作業治療方法有掛線作業、打捶作業、穿梭作業等。(1)掛線作業:在木框上掛線的活動,可改善肩關節外展內收、內外旋和前屈功能(2)打捶作業,利用上肢的一上一下慣性運動,改善肩關節前屈、上舉、內外旋,增強肌力和協調性。(3)穿梭作業:肩關節處于o位時,利用長梭子、穿梭緯線織物,可改善肩內外旋和前臂旋前、旋后功能。(4)其它:油漆、打蠟及擦窗等
改善手功能的各種訓練活動柱狀或圓盤狀插件練習橡皮筋游戲、及多種電子游戲等(二)用于增強肌力的作業活動肌力減退的原因:常常是因為骨折、術后、或某些疾病長期廢用引起的肌萎縮造成的肌力減退。早期可選擇一些增強肌力的活動方法:木工、粘土、搬運提舉作業等。這些活動是靠患肢進行重復性活動,可增強肌力及耐力,作業強度可用力臂長度,上下活動幅度和重量來調節。(三)用于改善協調性的作業活動訓練上肢的肩、肘關節粗大運動和手指關節微細運動的協調功能。方法包括改善粗大運動協調性作業、改善微細運動協調性作業、改善粗大與微細運動協調性作業等。1.改善粗大運動協調性作業(1)砂磨板作業(2)拉鋸作業:用橫把或豎把的雙(單)手拉鋸鋸木,根據鋸臺高低,分別取適宜體位。2.改善微細運動協調性作業微細運動是指手指的伸屈、內收、外展、對掌、抓握等運動功能。(1)方片組裝:利用對掌動作組裝塑料方片,拼成立體圖案。(2)鑲嵌作業;將不同顏色馬賽克小瓷片粘貼在鐵板上。這需要用于指拾起小瓷片,作很精確的協調動作。3.改善粗大與微細運動協調性作業選擇從軀干到肢體,從近端關節到遠端指間關節在內的協調運動作業活動(1)塑型作業:增強上肢肌力,改善手指的協調性和精確能力。如把塑料泥作成線條狀、盤狀、板狀、圓柱狀和球形,分別訓練拇屈、伸肌、外展肌、對掌肌、骨間肌、指屈肌、伸肌的肌力、協調性等運動功能。(2)粘土造形作業:需要比較粗大運動的協調性,具有增強上肢伸肌的肌力作用。(四)改善平衡功能失調的作業方法:套圈作業、滾球作業、推獨輪車作業等。訓練重心轉移及修正1.套圈作業要根據患者軀干保持平衡的能力,確定其在坐位還是在站立位進行。2.滾球作業滾球是木制的。在投球時,身體向前邁出幾步的動作,要求身體保持動態平衡;在完成投球動作停步時,則要求保持靜態平衡。這一動一靜地保持身體平衡動作訓練,有利于平衡功能的恢復。還有如獨輪車(五)用于增強耐力的作業活動選擇符合患者興趣的作業,逐步增加訓練難度和訓練時間,注意勞逸結合。經常轉換姿勢,或交替做其它工作是使關節得到休息二、日常生活活動訓練日常生活活動(ADL)是指人在獨立生活中反復進行的、最必要的基本活動,包括進食、更衣、用廁、出入衛生間、轉移及家務活動等。首先要評定。原則:由易到難,由協助到獨立。幾種常進行的訓練如下:(一)活動與轉移訓練1.床上運動訓練翻身運動訓練:健側患側臥—坐轉換訓練:由仰臥位先翻身至側臥位,然后將下肢移動到床沿,坐起,臥下。截癱可仰臥位坐起。坐—站轉換運動訓練:站起,坐下。床上轉移-仰臥轉向側臥偏癱患者:轉向健側有困難。訓練時先用健腿插在患腿下方,托起患腿,再用健手握住患手,先上舉到患側,然后突然擺動向健側,利用慣性將軀體翻向側方,同時用健腿托在患腿下方,幫助患腿完成轉移。床—椅轉移運動訓練:包括床上與座椅、床上與輪椅間的往返轉移等。以偏癱病人從床上到輪椅轉移為例,其步驟是:將輪椅置于病人一側;病人取床邊坐位,兩足沿床邊移動,靠近輪椅,雙足踏地,兩足分開;健手握住床欄,身體前傾,重心移向健側腿站立;健手握輪椅扶手,以健側為軸心轉體,坐于輪椅上。調整坐姿,然后以相反的順序從輪椅轉移到床。輔助轉移-滑板四肢癱患者在上肢肌力不足,難以支撐軀體并挪動轉移時,可以采用滑板(牢固的塑料板或木板)墊在臀下,從滑板上將軀體滑動到輪椅,或滑動到床上。輔助轉移-助力患者如果上肢肘關節屈肌力3~4級,但手腕無力時不能通過滑板完成轉移,則可以用手摟住輔助者的頭頸或背部,身體前傾;輔助者頭置于患者一側腋下,兩手托患者臀部,同時用雙膝關節固定患者的兩膝,使用腰部后傾的力量將患者臀部拉向自己的軀干,使患者的膝關節伸直并穩定,然后側身將患者轉移到床上,或從床轉移到輪椅上。2.室內活動訓練室內活動側重于病人在室內的轉移,包括轉移的方式、范圍、用具和環境等,如步行、上下樓梯、助行器和輪椅的使用等,家庭用具的高度、空間大小及房屋面積也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應盡可能清除有礙于室內活動的設施。個人的ADL訓練一般可在日常生活環境中進行訓練,對特定的動作進行分解,必要時可使用輔助裝置,如穿鞋夾、穿襪器等。1.飲食訓練進食和飲水是綜合而又繁雜的過程,與咀嚼和吞咽、姿勢和體位、體能和情緒都有密切的關系。(1)進食活動訓練(2)飲水活動訓練2.更衣訓練穿脫衣物和鞋襪需要許多技能才能完成,包括平衡協調能力、肌力、關節活動范圍、感知和認知的能力等。訓練時要給于充足的時間和指導,大多數病人可獨立進行。(1)穿脫上衣訓練:穿衣時病人取坐位,分清襯衣前后左右位置;用健手幫助,先將患肢套進衣袖井拉至肩峰;將上衣另一只袖口從身后拉向健側,健手穿入袖中,整理好后系上紐扣。脫上衣時先解開紐扣;以健手脫至肩部;先把健手從袖口中脫出,繼而幫助脫出患手。穿套頭衫時,則按患手—健手—套頭順序進行(2)穿脫褲子訓練平衡較好者坐—站方式,平衡不好者用坐—臥方法訓練穿脫衣褲。(3)穿襪與穿鞋訓練取坐位,一腿放于另一腿上,將正確的鞋襪套人足上,穿好整理,系好鞋帶,必要時使用穿襪器、提鞋器協助進行。注意:衣物上的扣件盡可能少,有利穿脫,用帶有彈性的袖口和腰帶、尼龍扣替代拉鏈和衣扣,操作起來簡便省時;對嚴重殘疾者,衣著以保暖為主,避免為裝飾而穿著多層、繁雜的服飾;更衣困難者應借助拉衣鉤、紐扣器、穿襪器等自助用具完成各項活動。3.用廁訓練
最基本的要求,至少能做到坐位與站立平衡、握持扶手、身體轉移等。用廁有坐式或蹲式,盡量讓病人采用坐式,兩者訓練方法基本相同。步驟:病人站立位,兩腳分開;一手抓住扶手,一手解開腰帶,脫下褲子;身體前傾,借助扶手緩慢坐下(或蹲下);便后處理,進行自我清潔;一手拉住褲子,一手牽拉扶手,身體前傾,伸髖伸膝,站立后系上腰帶。4.大、小便控制大、小便失禁會帶來許多新的問題,處理得當會給病人減輕很多痛苦。作業治療師應該教給病人和家屬有關的知識(如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導管的使用方法等),同時,應就病人穿衣、用廁的環境提出建議和改進的方法,使其能方便地使用洗手間的一切清潔用具。5.個人衛生
洗臉、梳頭、剪指甲洗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對病人來說尤其重要。洗澡可以取坐位和站立位的淋浴,也可使用浴缸。
使用浴缸浴時步驟如下:準備好洗浴用物和用水后,坐在緊靠浴缸的椅子上,脫去衣物;用雙手托住患側下肢放入浴缸,隨之放入健側下肢;也可用健側手抓住浴缸邊緣或扶手,將身體轉移到浴缸內,再沿浴缸槽緩慢坐下,截癱者可用雙臂支撐,從輪椅中擺動到浴缸內。洗滌時,可借用手套巾、長柄浴刷、環狀毛巾擦洗;洗畢,出浴順序與前面步驟相反。(三)家務活動訓練訓練前應先對病人的能力進行評估,如活動范圍、移動能力、安全性,教會病人用替代的方法對特殊缺陷進償。例如,固定在墻上或櫥上的開瓶器、持刀器、針扳等。必要時對家庭設施進行適當的改裝。烹調配餐:如配備蔬菜,切割魚、肉,敲蛋,煮飯和洗滌等。清潔衛生:如洗衣、使用掃帚、拖把,擦門窗,其它:如使用家用電器,洗熨衣服,上街購物(四)社區活動訓練親友參與,選用易懂易學的康復技術,簡單易行的訓練方法,因陋就簡的康復輔經常持久的進行訓練。在社區可經常進行室外運動訓練,此項活動是讓病人了解室環境。如觀察斜坡、臺階及障礙物;識別路標、指示牌、安全標志;訓練自我保護的意識和方法,安全跌倒與爬起的技術等,這對截肢、截癱者尤其重要。氣功三調:調姿調心調息;動靜結合;關于外氣;遠距離治療;放松功太極拳按摩作用:解痙改善循環糾正錯位止痛;適應證禁忌證;手法種類麥肯基力學療法懸掛減重訓練懸掛減重訓練是指通過器械懸吊的方式,部分減輕患者體重對下肢的負擔,以幫助患者進行步行訓練、平衡訓練和日常生活活動訓練等。PartialWeightSupport,PWSPartialWeightBearing,PWB1958年:懸吊療法【適應證】主要適用于由于上運動神經元綜合征導致的下肢神經癱瘓,康復目標是恢復獨立或輔助步行能力的患者,包括脊髓損傷、腦血管意外和腦外傷后偏癱、Parkinson氏綜合征、外周性下肢癱瘓、多發性硬化癥、腦癱。也可試用于下肢骨關節炎和手術后、截肢的步行訓練。從功能訓練的角度可以用于協調和姿勢控制障礙訓練、步行訓練、直立位作業訓練、平衡訓練、轉移訓練等。由于患者身體有減重吊帶的保護,可以降低患者對跌倒的恐懼心理,從而有利于各種直立訓練活動的早期進行。【禁忌證】脊柱不穩定。下肢骨折未充分愈合或關節損傷處于不穩定階段。患者不能主動配合。運動時誘發過分肌肉痙攣。體位性低血壓。嚴重骨質疏松癥。慎用于下肢主動收縮肌力小于2級,沒有配置矯形器者,以免發生關節損傷。【儀器設備】懸吊桿升降控制,即懸吊桿可上下移動,而懸吊繩和固定帶不動。懸吊繩升降控制,即懸吊桿不動,而懸吊繩可上下移動。上述兩種模式都可以采用電動和手動的方式。懸吊臂有單臂和雙臂兩類。兩種減重訓練儀都可以配置測力裝置,并顯示各個狀態時身體減重量。訓練時可以根據患者的需要,采用地面行走或活動平板行走。懸吊帶的著力點一般在腰部和會陰部,不宜在腋下或大腿。常規操作向患者說明懸掛減重訓練目的、過程和配合事項。檢查懸掛減重機電動或手動升降裝置,確認處于正常狀態。如果使用活動平板訓練,必須使平板速度處于最慢(最好為靜止狀態)。確定懸吊帶無損傷,各連接部件無松動或損傷給患者佩帶懸吊帶,注意所有連接部位牢靠。將患者送到減重懸臂下,連接懸吊帶。采用電動或手動方式,通過減重懸臂將患者的懸吊帶上拉。根據患者能夠主動或在協助下邁步的情況,確定減重程度。讓患者站在訓練場地或活動平板上,保持身體穩定2~3min,使患者適應直立體位。開啟平板活動開關或從患者站立的地面,由患者主動或輔助的方式向前邁步。活動平板的速度逐步加快到患者可以適應的最快節奏。達到訓練時間后逐步減速,最后停止。準備好坐椅或輪椅,逐步降低懸吊帶,讓患者坐下。解除懸吊帶。關機,讓患者休息3~5min,完成治療過程。常用治療方案減重程度:一般為0~40%體重左右。訓練時間:30~60min/次,每次治療分為3~4節,每節時間不超過15min,各節之間適當休息。嚴重患者每節時間可以縮短到3min,休息5min。訓練頻率:門診治療1~2次/周,住院3~4次/周。療程:8~12周。【注意事項】懸吊固定帶要適當,不能誘發患者痙攣。也要注意避免局部過分壓力而導致壓瘡。男性患者特別注意吊帶不能壓迫睪丸。懸吊重量不能落在腋下,以免造成臂叢神經損傷。吊帶一般也不宜固定在大腿,以免影響步態。減重程度要適當,一般減重不超過體重的40%。過分減重將導致身體擺動幅度增大,下肢本體感覺反饋傳入減少。而減重不足將導致患者步行困難。懸吊裝置必須可靠,避免吊帶松動或滑脫而導致患者跌倒。訓練過程中必須有醫務人員在場進行指導和保護。避免活動平板起始速度過快或加速過快,造成危險。步行時患者可以佩帶矯形器。平衡訓練人的平衡一方面依靠一外感受器、本體感受器和特殊感覺器官(如眼及前庭)的整合,另一方面依靠運動系統和固有姿勢反射的整合。平衡訓練分為:靜態平衡、動態平衡平衡練習要求自動調整姿勢以保持平衡。適應證中樞性癱瘓所致感覺、運動功能受損(如腦損傷或病變、脊髓損傷或病變)其他神經疾患所致感覺、運動功能受損(如外周神經損傷或病變)前庭器官病變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礙下肢骨折、軟組織損傷或手術后的平衡功能障礙禁忌證嚴重認知損害不能理解訓練目的和技能者骨折、關節脫位未愈者嚴重疼痛或肌力、肌張力異常而不能維持特定級別平衡者儀器設備提供支持面不穩定的設備;提供坐位平衡訓練的設備;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訓練的設備;提供視覺反饋改變的設備;提供較大難度的平衡訓練設備;提供專門平衡訓練的設備支持面不穩定的設備:治療球;泡沫筒提供坐位平衡訓練的設備:坐椅;治療臺;治療球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訓練的設備:平行杠;平衡板;體重秤提供較大難度的平衡訓練設備:滑板;踩踏板;水療泳池提供專門平衡訓練的設備:靜態平衡訓練儀;動態平衡訓練儀操作程序1.影響訓練的因素支持面:選擇支持面的寬、窄及其穩定性和可動性體位:由比較穩定至不穩定的體位順序大致為:前臂支撐俯臥位;前臂支撐俯臥跪位;前傾跪位;跪坐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狀態靜態平衡訓練:即在任一體位并采用加負載的方法刺激姿勢反射的方法;依靠肌肉協調等長收縮維持平衡;從比較穩定的體位開始,逐步過渡至較不穩定體位動態平衡訓練法:在支撐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的各種體位下,逐步施加外力完成的方法有:調整肌張力;改變姿勢或體位兩種維持平衡的方式移動的方式:自我移動;外在移動自我移動的訓練難度相對較低,但較外在移動的訓練更具功能性附加的運動模式:附加前后方、側方等方向的搖擺可進一步增加平衡訓練難度,其中包括上肢各種姿勢(上肢外展、前屈、雙手胸前交叉等)下的軀干旋轉頭的姿勢改變(旋轉、側屈)PNF技術中的剁劈、提舉等軀干旋轉動作對干擾的預知性:預知干擾時,預知的輸入導致對運動反應的預先正反饋;未知的干擾則使患者被迫應答干擾的力量:應考慮干擾力量的大小、速度、方向及作用位置感官刺激的傳入途徑:視覺;前庭;本體感受器、觸覺不同的傳入途徑可改變平衡訓練的難度運動策略:踝策略;髖策略;跨步策略;保護性抓握2.訓練的基本方法訓練順序:穩定支持面至不穩定支持面;最穩定體位進展到最不穩定體位;從靜態平衡進展到動態平衡;從簡單動作到復雜動作訓練強度:因無更多的阻力和負荷,故無特殊要求訓練時間:由患者的疲勞程度所決定.若不能保持開始訓練時的平衡水平則停止訓練訓練頻度:原則上訓練頻度越高則效果越.應盡可能使平衡反應成為習慣性動作3.基本原則從靜態平衡(I級平衡)訓練開始過渡到自動動態平衡(II級平衡)過渡到他動動態平衡(III級平衡)逐步減少人體支撐面積和提高身體重心在保持穩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頭頸和軀干運動從睜眼訓練逐步過渡到閉眼訓練訓練時注意患者安全,避免發生意外損傷4.訓練分類(根據體位)坐位平衡訓練站立位平衡訓練坐位平衡訓練I級平衡訓練指不受外力和無身體動作的前提下保持獨立坐位姿勢的訓練,患者通過協調軀干肌肉以保持身體直立;開始時需要有人在身旁保護,逐步過渡到無保護獨立坐位II級平衡訓練指患者可以獨立完成身體重心轉移、軀干屈曲、伸展、左右傾斜及旋轉運動,并保持坐位平衡的訓練;可以采用拾取身體周圍物品、或坐位作業的方式進行III級平衡訓練指可以抵抗外力保持身體平衡的訓練;由治療者施加外力破壞患者坐位的穩定,誘發頭部及軀干向正中線的調正反應站立位平衡訓練I級平衡訓練:指不受外力和無身體動作的前提下保持獨立站立姿勢的訓練,患者用下肢支撐體重保持站立位,必要時治療師幫助;開始時兩足間距較大,以提高穩定性;在能夠獨立站立后逐步縮小兩足間距,以減小支撐面,增加難度II級平衡訓練:指患者可以在站立姿勢下,獨立完成身體重心轉移、軀干屈曲、伸展、左右傾斜及旋轉運動,并保持平衡的訓練;開始時由治療師雙手固定患者髖部,協助完成重心轉移和軀體活動,逐步過渡到由患者獨立完成動作III級平衡訓練:指在站立姿勢下抵抗外力保持身體平衡的訓練;患者可以采用平衡板訓練、站立作業訓練等5.利用設備的動態平衡訓練平衡板上的訓練:患者在平行杠內保持站立姿勢;雙下肢重心的轉移訓練大球或滾筒上的訓練:患者雙手分開,與肩同寬,抓握體操棒,治療師與患者手重疊協助握棒動作,并使腕關節保持背伸位患者用患側下肢單腿站立,健側足輕踏于大球球體,治療人員用腳將大球前后滾動,患者下肢隨之運動,但不得出現阻礙大球滾動的動作健側下肢支撐體重,患足置于大球上,隨大球的滾動完成屈伸運動6.專門設備的平衡訓練平衡儀訓練(靜態)患者站在平衡儀平臺上雙上肢自然下垂,掌心朝向體側通過觀看平衡儀屏幕上的各種圖形,按圖形要求完成立體重心的調整;注意室內安靜,保證患者精神集中水中平衡訓練1級:雙足分立,保持良好的姿勢列線雙上肢于肩水平外展,掌心向前完成雙上肢向胸前合攏的動作2級:雙足間距離縮小,直至并攏,完成動作3級:單腿站立,完成動作4級:閉眼,完成動作5級:雙手佩戴劃水板,增加阻力完成動作7.運動系統疾患的平衡訓練軀干的平衡訓練主要針對腰痛等脊柱疾患腰痛患者的平衡問題:姿勢擺動過;平衡反應差;平衡策略發生改變(以髖和腰為支點保持直立平衡而非正常人以踝為支點)髖的平衡訓練主要針對預防老年人失衡跌倒所導致的髖部骨折以不采用跨步和抓握策略預防跌倒為主要訓練內容同時從穩定支持面漸進至不穩定支持面,以增加練習難度具體訓練:單腿站立平衡單腿站立同時頭部旋轉單腿站立同時上肢完成矢狀面、額狀面和水平面運動單腿站立,上肢、頭部和眼同時運動單腿站立,軀干向對側屈曲和旋轉(同側手夠及同側踝)單腿站立,軀干向同側伸展和旋轉(同側手向前方、側方及頭后部及物)踝的平衡訓練主要針對踝關節扭傷及其鄰近肌肉的拉傷以恢復本體感覺為主要內容具體訓練:睜眼,患側下肢單腿平地站立,30s閉眼,患側下肢單腿平地站立,30s睜眼,患側下肢單腿枕頭上站立閉眼,患側下肢單腿枕頭上站立患側下肢單腿站立時健側下肢晃動的方法(先屈曲、伸展,后外展、內收;逐漸增加晃動的速度和范圍)策略水平的平衡訓練即建立相對于支持面基礎成功地控制重心的運動策略,如:站立時的踝策略;站立時的髖策略;在支持面基礎變化、重心移至基礎之外的跨步策略和保護性抓握列線訓練目的:通過再訓練幫助患者建立最基礎的姿勢位置,以適應各種活動的完成;以最少的肌肉活動保持良好姿勢,最大程度地建立穩定運動策略目的:幫助患者建立多關節協調運動,有效地應答坐位和站立位時的姿勢要求;包括恢復運動策略和建立補償策略兩個方面常用方法:建立協調踝策略;建立協調髖策略;建立協調跨步策略8.增強前庭功能的平衡訓練支持雙足并攏站立過渡至雙足無支持并攏站立,并逐漸延長時間步行練習、行走中轉頭雙足分立,逐漸縮短雙足間距離使支持面基底變窄,并活動上肢增加難度軟墊站立行走中轉圈訓練,逐漸縮小轉圈半徑前庭損害時,平衡訓練可采用誘發眩暈的體位或運動的方法注意事項訓練前要求患者學會放松,減少緊張或恐懼心理;若存在肌肉痙攣問題,應先設法緩解肌肉痙攣加強安全措施:選擇與患者平衡功能水平相當的訓練;初始時應選擇相對較低水平的訓練;逐漸從簡單向復雜過渡;訓練環境中應去除障礙物;提供附加穩定的措施(步態皮帶、治療師的輔助、平行杠等);加強患者安全教育;特別要注意患者穿軟底、平跟、合腳的鞋;對于由于肌肉骨骼損害或神經肌肉損害所致的平衡功能障礙,應注意加強損害水平的康復治療;有認知損害者應改良平衡訓練方法;訓練首先應保持頭和軀干的穩定;動態平衡訓練時,他人施加的外力不應過強,僅需誘發姿勢反射即可;若訓練中發生頭暈、頭痛或惡心癥狀時,應減少運動量或暫停訓練物理療法一、物理療法的定義:應用物理因子治療病、傷、殘的方法稱為物理療法(Physicaltherapy,pt)。
二、物理療法的范圍:利用各種物理能,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物理能。
1、自然的物理療法:空氣、日光、氣候、海水、礦泉水、泥、沙、石蠟。
2、人工物理療法:力、電、光、聲、磁、熱、冷、按摩、針灸、負壓療法等。三、人工物理療法分類一)電療法:分以下四類:Ⅰ類直流電療法1、直流電療法2、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療法3、電水浴療法Ⅱ類低頻電療法頻率0-1000Hz1、感應電療法2、電興奮療法3、電睡眠療法4、間動療法5、經皮電神經刺激療法6、超刺激療法7、痙攣肌電刺激療法8、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9、直角脈沖脊髓通電療法10、功能性電刺激療法Ⅲ類中頻電療法頻率1000-100,000Hz1、干擾電療法2、調制中頻電療法3、等幅正弦中頻電療法4、波動電療法5、音樂電療法Ⅳ類高頻電療法頻率>100,000Hz1、共鳴火花療法(達松伐電療法)2、中波療法3、短波療法4、超短波療法5、分米波療法6、厘米波療法7、毫米波療法8、射頻療法二)靜電及離子化空氣療法三)光療法1、紅外線療法2、可見光療法3、紫外線療法4、激光療法四)超聲療法(超聲霧化療法、超聲藥物透入療法)五)磁療法1、靜磁場療法2、動磁場療法3、磁處理水療法(磁化水)六)水療法1、浸浴(全身、半身浸浴)2、藥物浴3、全身氣泡浴4、漩渦浴5、噴射浴等七)石蠟療法八)冷療法四、物理療法的治療作用機制:物理療法作用于機體,引起機體各種反應,以調節生理功能,影響機體病理過程和抑制病因,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其作用機制的共同特點是:1、直接作用2、神經反射作用3、體液作用五、物理療法的治療作用1、抗炎作用2、鎮痛3、抗癌4、促進組織再生5、促進疤痕軟化吸收,緩解粘連過程6、促進心、腦血管疾病后遺癥的恢復;促進骨、關節、肌肉、周圍神經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的恢復。六、物理療法的療效與治療療程物理療法是無創傷、無痛苦、無不良反應、無毒副作用,治療作用廣,易被患者接受,療效確切,可增強藥物療效,縮短病程。一般急性病3-5次,慢性病10-20次為一療程,每日或隔日一次。一、電療法(一)、直流電療法、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療法與電化學療法1、概述:電荷流動方向不隨時間而改變的電流叫直流電。以直流電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直流電療法。應用直流電將藥物離子導入人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療法。利用直流電極下的化學反應治療腫瘤的方法稱為電化學療法。2、治療作用(1)直流電的治療作用①調整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功能在直流電作用上,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得到調整,植物神經功能趨于平衡。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③改善組織營養和代謝④產生電解產物陽極à產酸,陰極à產堿,電化學療法利用這種電化學作用改變腫瘤組織的微環境,促使腫瘤變性壞死。⑤促進骨生長(2)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的治療作用:
具有直流電與藥物的雙重作用
3、治療技術(1)襯墊法(2)電水浴法(3)藥物離子導入法(4)電化學療法采用直流電療機,電極為數條粗細不等的鉑金絲,先局部麻醉,接陽極將鉑金絲的裸露部分插入瘤內。陰極插入瘤的周圍,電壓4~10v電流40-80mA、120~180/分,直至腫瘤變黑、壞死、縮小。4、臨床應用周圍神經損傷、神經炎、神經痛、神經功能紊亂,各種類型關節炎、瘢痕、粘連、慢性盆腔炎。(二)、經皮電神經刺激療法
1、概述:經皮神經刺激療法(TENS)也稱為周圍神經粗纖維電刺激療法(主要是刺激感覺纖維)是通過皮膚將特定的低頻脈沖電流輸入人體刺激神經達到鎮痛的方法。
2、治療作用:主要是用于對機體的鎮痛作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骨痂生長。3、治療技術(1)低頻率(1-10H2)(2)較大波寬(100-300US)(3)小電量(小于20MA)(4)采用兩個電極對置或并置痛點、激痛點、穴位、神經節段、20-30分/次,每日1-2次。急性疼痛3-5天、慢性疼痛18次/1療程。4、臨床應用(1)適應癥:神經痛、頭痛、關節痛、肌痛、術后傷口痛。(2)禁忌癥:戴有心臟起搏器者、頸動脈竇區慎用。(三)、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1、概述:以低頻脈沖電流刺激神經肌肉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NMES),又稱電體操療法。2、治療作用(1)刺激神經肌肉引起肌肉節律性收縮,延緩患肌萎縮。(2)改善局部肌肉血液循環和營養代謝。(3)防止肌纖維化、硬化和攣縮。(4)促進神經再生、恢復神經傳導功能。3、治療技術:采用三角波和方波的低頻脈沖電療法,采用波寬(0.2~0.5MS)和頻率(0.66~1H2)陰極點狀電極放置于患肌的運動點上,陽極置肢體近端或軀干。電流量以引起肌肉明顯收縮為宜。
4、臨床應用(1)適應癥:下運動神經元傷病引起的馳緩性癱瘓:廢用性肌萎縮。(2)禁忌癥:上運動神經元傷病的痙攣性癱瘓:(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多發性硬化癥)戴有心臟起搏器者。(四)、等幅中頻電療法
1、概述:應用頻率為1000~2000H2的等幅正弦電流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等幅中頻電療法。由于這種電流處于音頻段,又稱音頻電療法。2、治療作用(1)消炎消腫作用(2)鎮痛作用(3)軟化瘢痕硬結和松解粘連(4)調節血管功能(5)促進周圍神經和中樞神經功能恢復
3、治療技術:一般音頻電療儀輸出等幅中頻電流頻率2000~4000H2、電極以并置或對置。每次20分鐘,每日一次,20次為一療程。
4、臨床應用(1)適應癥:術后粘連、瘢痕、血腫機化、肩周炎、腱鞘炎、靜脈炎、聲帶肥厚、腸粘連、盆腔炎、神經痛。(2)禁忌癥:惡性腫瘤、急性炎癥、出血性疾病。(五)、調制中頻電療法
1、概述:中頻電流被低頻電流調制后,其幅度和頻率隨著低頻電流的幅度和頻率的變化而變化的電流稱為調制中頻電流。應用這種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調制中頻電療法。2、治療作用(1)調制中頻電流含有1~150H2低頻電流與2~8KH2中頻電流。(2)低頻電流有不同的頻率與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梯形波)(3)調制方式(連、間、斷、變調)(4)不同調幅度(0%~100%)(5)電流的動態變化大(6)其主要治療作用:鎮痛、促進局部組織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引起骨骼肌收縮、鍛煉肌肉、防止肌肉萎縮、調節自主神經功能、消炎作用等。3、治療技術:將兩個電極對置或并置于治療部位,電流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每次15分鐘,每日一次,20次為一療程。
4、臨床應用:適應癥:神經炎、神經痛、周圍神經損傷、(胃腸張力低下)胃下垂、腸粘連、頸椎病、腰椎病、骨關節炎、關節炎、腰背肌筋膜炎。(六)、干擾電療法
1、概述:以兩路不同頻率的中頻正弦交流電流交叉輸入人體,在電力線交叉的部位形成干擾場,產生差頻變化為0~100H2的低頻調制中頻電流,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2、治療作用:由于干擾電場在人體內部產生低頻調制中頻電流,因此干擾電療法兼有低頻電與中頻電的作用,作用較深。(1)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對滲出、水腫和血腫的吸收。(2)鎮痛作用(3)能鍛煉有神經支配的肌肉(4)調節植物神經功能(5)促進腸管的蠕動3、治療技術
采用4個或6個電極,將兩路或三路電流交叉輸入治療部位。每次25分鐘,每日一次,20次為一療程。
4、臨床應用(1)適應癥:關節炎、肩周炎、扭挫傷、肌筋膜炎、術后粘連、胃下垂、習慣便秘。尿潴留、骨折延遲愈合。(2)禁忌癥:與等幅中頻電療法相同(七)、短波與超短波療法
1、概述:短波的波長100~10m,頻率為3~30MH2。應用短波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短波療法。超短波的波長10~1m,頻率0~300MH2。應用超短波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超短波療法。2、治療作用:(1)改善血液循環。(2)鎮痛。降低感覺神經的興奮性,改善血液循環,有利于致病物質的排除。(3)消炎。中小劑量高頻電的溫熱作用可使炎癥消散。(4)降低肌肉張力,緩解痙攣。(5)促進組織生長修復。(6)提機體免疫力。(7)治癌作用。3、治療技術電容場法:將超短波的電容電極對置或并置于病患部位。(1)無熱量:適用于急性炎癥早期,顯著水腫、血液循環障礙。2)微熱量:適用于亞急性和慢性炎癥。3)溫熱量:適用于慢性炎癥和慢性疾病。4)熱量:適用于惡性腫瘤的高熱療法。急性炎癥8~10分鐘,每日一次,5~10次為一療程,慢性炎癥或慢性疾病10~15分鐘,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惡性腫瘤高熱療法每次治療40-60分鐘,每周1-2次,5-15次為一療程。4、臨床應用(1)適應癥:主要適用于急、慢性感染性炎癥和非感染性炎癥、肺部炎癥、消化系統炎癥、泌尿系統炎癥、生殖系統炎癥、骨關節炎癥。神經炎、神經痛。高熱治療皮膚癌、乳腺瘤、直腸癌、肺癌。(2)禁忌癥:高熱、昏迷、肺結核。妊娠、局部金屬異物,活動性出血,心肺功能衰竭,戴心臟起搏器者。二、光療法(一)紅外線療法
1、概述:紅外線是不可見光,是光波中波長最長的部分,位于紅光之外,故稱紅外線。紅外線可分為兩部分:波長1000um~1.5um為遠紅外線(長波紅外線),1.5um~260um為近紅外線(短波紅外線)應用紅外線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紅外線療法。2、治療作用紅外線輻射于人體時主要產生溫熱效應,可使較深層組織溫度升高,血管擴張,血流加速,降低神經興奮性,因而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組織代謝、促進組織再生、炎癥消散、鎮痛、解痙的作用。3、治療技術治療時裸露病患部位,燈距30~50cm。1~2次/日,15~20次為一療程。4、臨床應用(1)適應癥:軟組織損傷(24小時后)慢性炎癥、褥瘡、皮膚慢性潰湯、肉芽組織水腫、大面積燒傷創面的干燥。(2)禁忌癥:惡性腫瘤、高熱、急性炎癥、活動性出血、活動性結核。(二)、紫外線療法1、概述:紫外線在光譜中位于紫光之外,故稱為紫外線,應用紫外線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紫外線療法。紫外線分為三段:A段:長波紫外線,波長400~320nmB段:中波紫外線,波長320~280nmC段:短波紫外線,波長280~180nm2、治療作用(1)殺菌(2)消炎(3)鎮痛(4)脫敏作用(5)影響細胞生長(6)促進維生素D3的形成(7)調節機體免疫力(8)光致敏作用(9)紫外線照射血液充氧療法3、治療技術紫外線燈(高壓泵燈,主要產生中長波紫外線,低壓泵燈,主要產生短波紫外線)。紫外線治療照射劑量皮膚紅斑的強度分為6級:(1)亞紅斑量〈1MED(2)閾紅斑量3~5MED(3)弱紅斑量2~3MED(4)中紅斑量4~6MED(5)強紅斑量6~8MED(6)超紅斑量〉9~10MED,隔日一次,3~10次一療程。4、臨床應用(1)適應癥:佝僂病、骨軟化癥、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支氣管炎、肺炎、傷口感染、軟組織感染、癤腫、高脂血癥、肺心病。(2)禁忌癥:惡性腫瘤、肺結核、紅斑性狼瘡、日光性皮炎(三)、激光療法1.概述:激光是一種因受激而輻射出的光能,故稱為激光,應用激光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激光療法。2.、治療作用(1)低強度激光具有改善組織血液循環、減少炎性滲出、提高免疫功能,有消炎、鎮痛、促進組織修復,調節神經功能等作用。(2)中能量激光具有止癢、鎮痛、消炎、消腫、促進傷口愈合作用。(3)高能量激光對機體組織有損傷作用,強激光聚焦作用時主要產生高熱效應,使蛋白質凝固、炭化、汽化,也可使組織止血、粘著,焊接或切割、分離。(4)激光光敏可用于對腫瘤的診斷定位和殺滅腫瘤細胞。3.治療技術激光器種類很多,醫療常用激光器有氦—氖(He—Ne)激光器,砷化鎵半導體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紅寶石激光ye—G激光、氬離子激光、準分子激光。4.臨床應用1)適應癥軟組織炎、口腔潰瘍、關節炎、支氣管哮喘、神經炎、神經痛,帶狀皰疹。低強度激光血管內照射治療高脂血癥、冠心病、腦梗死、腦損傷。2)禁忌癥皮膚結核、活動性出血、心肺腎功能衰竭、腦出血。三、超聲波療法
1、概述:超聲波是每秒振動頻率在20KH2以上的機械振動波。以超聲波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超聲波療法。在超聲波治療的同時以超聲波將藥物透入的療法稱為超聲透入療法。2、治療作用超聲波的機械振動作用于人體時可引起微細的按摩作用、溫熱作用和多種理化作用。其治療作用有:解痙、鎮痛、促進水腫消散、組織再生、骨痂生長、軟化瘢痕、硬結,調節神經和血管功能。
3、治療技術采用1—3MH2高頻超聲及30~50KH2低頻超聲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有:(1)接觸法;(2)水下法;(3)水囊法。4、臨床應用(1)適應癥:神經痛、軟組織損傷、注射后硬結、血腫機化、瘢痕增生、血栓性靜脈炎。(2)禁忌癥:惡性腫瘤、急性炎癥、活動性出血。孕婦下腹部、眼。四、磁療法
1、概述:應用磁場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磁療法。
2、治療作用(1)鎮痛作用(2)消腫作用(3)消炎作用(4)鎮靜作用(5)治癌作用3、治療技術
(1)靜磁場法:磁場強度恒定不變,采用磁片或磁珠敷貼。(2)動磁場法:①旋轉磁場法②電磁場療法(3)磁處理水將水緩慢通過磁水器進行處理,病人每天飲用1500~2000ml4、臨床應用(1)適應癥:軟組織扭挫傷、血腫、淺表性毛細血管瘤、骨關節病、神經痛、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癥、嬰兒腹瀉。尿路結石(磁處理水)等。(2)禁忌癥:高熱、出血傾向、孕婦、極度虛弱、戴有心臟起搏器患者。言語治療一、概述:言語治療是以提高病人的言語理解和表達能力為主要目的,提高聽理解力、閱讀理解力、言語表達力、語言書寫力和手勢表達力。(一)適應癥:凡是有言語障礙的患者都可以接受言語治療。(二)治療原則
1、早期開始早發現、早治療、療效好。
2、及時評定言語治療前應進行全面的言語功能評定,了解言語障礙的類型及程度,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3、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治療內容及時間的安排要適當,避免患者疲勞。
4、及時給予反饋、反復強化、糾正錯誤。
5、患者主動參與(三)治療形式(1)“一對一”訓練(2)自主訓練(3)小組訓練,又稱集體訓練(4)家庭訓練(四)治療環境1、環境要求安靜避免噪聲、室內照明、溫度、通風等要適宜。2、器材和儀器錄音機、錄聲帶、呼吸訓練器;鏡子、壓舌板和喉鏡、單詞卡、圖卡、短語和短文卡。二、失語癥的言語治療
(一)治療目標及時機
1、治療目標①輕度失語②中度失語③重度失語
2、治療時機意識清楚、病情穩定、能夠耐受集中訓練30分鐘左右。(二)治療方法
1、語言訓練①通過照鏡子檢查自己的口腔動作與言語治療師做的口腔動作是否一樣。②模仿治療師發音。③言語治療師畫出口形圖。
2、聽理解訓練①單詞的認知和辯②語句理解3、口語表達訓練①單詞練習②復述單詞③述術句子、短文④實用化練習⑤自發口語練習
4、閱讀理解及朗讀訓練①視覺認識②聽覺認識③朗讀單詞④句子、短文的理解和朗讀⑤朗讀篇章
5、書寫訓練(三)治療形式(1)“一對一”訓練(2)自主訓練(3)小組訓練,又稱集體訓練(4)家庭訓練(四)治療環境1、環境要求安靜避免噪聲、室內照明、溫度、通風等要適宜。2、器材和儀器錄音機、錄聲帶、呼吸訓練器;鏡子、壓舌板和喉鏡、單詞卡、圖卡、短語和短文卡。(三)實用交流能力的訓練①訓練原則以日常活動的內容為訓練課題,提高綜合交流能力。②訓練方法應用PACE技術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訓練實用交流能力的方法之一。(四)非言語交流方式的利用和訓練非言語交流除了具有傳遞信息外,對失語癥患者來說也是一種重要的交流方式。1、手勢語2、畫圖3、交流板或交流手冊4、電腦交流裝置發音器、電腦說話器、環境控制系統。(五)訓練注意事項1、時間安排2、注意疲勞3、訓練目標要適當五、水療法一、概述:應用水治療疾病、功能康復的方法稱為水療法(hydrothapy)。二、治療作用溫度作用: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神經興奮性降低,肌張力下降,疼痛減輕。機械作用①、靜水壓力作用,靜水壓力可增強呼吸運動和氣體代謝,作用血液循環和淋巴管,促進血液和淋巴液回流,有利于減輕水腫。②、水流的沖擊作用,可引起血管擴張,張力提高,神經興奮性增高。③、浮力作用,借助水的浮力進行運動功能訓練。緩慢的水流對皮膚有溫和按摩作用。化學作用三、治療技術與臨床應用水療法的種類很多,如沖浴、擦浴、浸浴、淋浴、濕包裹、蒸氣浴、漩渦浴、蝶形槽浴、步行浴、水中運動、水下洗腸等。1、浸浴(1)溫水浴(37~380C)與不感溫水浴(34~380C)(2)熱水浴(390C以上):有發汗、鎮痛作用。(3)涼水浴(26~330C)與冷水浴(260C以下),有提高神經興奮性作用。藥物浴:在淡水中加入適量的藥物進行浸浴的治療方法為藥物浴。(1)鹽水浴:稱1~2㎏海鹽溶解過濾后加入溫熱浴水中,有促進血液循環、鎮痛、發汗作用。(2)松脂浴:在溫浴水或不感浴水中加入50~100g松脂粉或松脂浸膏,有鎮靜作用。(3)蘇打浴:碳酸氫鈉,有軟化角質層作用。(4)中藥浴:在浴水中加入一定成分的中藥,用以治療皮膚病,關節炎等。氣泡浴:在浴水中通過適量的氣泡進行浸浴的治療方法為氣泡浴。2、漩渦浴:患者全身或肢體在漩渦水中進行治療的方法稱為漩渦浴。3、蝶形槽浴:應用蝶形槽進行全身水浴的治療方法稱為蝶形槽浴或8字形槽浴,又稱哈伯特槽浴。4、水中運動:在水池中進行運動訓練的方法稱為水中運動。步行訓練、平衡訓練、協調訓練、肢體屈伸、外展內收訓練。四、禁忌證精神意識紊亂或失定向力,恐水癥、傳染病、呼吸道感染、心肺肝腎功能不全、嚴重動脈硬化、癲癇、惡性腫瘤、出血性疾病、發熱、炎性感染、皮膚破潰、妊娠、月經期。六、石蠟療法一、概述:以加熱后的石蠟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石蠟療法。石蠟療法是一種良好的傳導熱療法。二、治療作用1、溫熱作用。石蠟的熱容量大,導熱性低,加熱后吸收大量熱、保溫時間長,冷卻凝固時緩慢放出大量熱。2、機械作用。石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粘滯性和伸縮性,可與皮膚緊密接觸。3、潤滑作用。三、治療技術(1)蠟餅法(2)浸蠟法(3)刷蠟法四、臨床應用1、適應證。軟組織扭挫傷恢復期、肌纖維織炎、坐骨神經痛、慢性關節炎、肩關節周圍炎、腱鞘炎、骨折或骨關節術后關節纖維攣縮、術后粘連、瘢痕增生、皮膚角質層增厚等。2、禁忌證。惡性腫瘤、高熱、急性炎癥、急性損傷、皮膚感染、結核、出血傾向、開放性傷口。七、冷療法(一)概述利用低溫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低溫療法。低溫療法可分為兩類:利用低于體溫與周圍空氣溫度,但在00C以上的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冷療法;00C以下的低溫治療法稱為冷凍療法,其中-1000C以下治療為深度冷凍療法(二)治療作用1、引起小血管收縮。2、冷療可降低感覺神經興奮性,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痛閾提高,感覺的敏感性降低,因而有解痙、鎮痛作用。3、瞬時的冷刺激可易化運動神經元的活性,使松馳的肌肉立即發生收縮;延長冷刺激時?運動神經元激性降低,運動神經傳導速度下降,肌張力與肌力下降,肌痙攣緩解。4、冷可引起皮膚、皮下、肌肉、關節等組織溫度下降,組織代謝下降,氧耗減少,有利于控制急性炎癥,減輕水腫。(三)治療技術1、冷敷①冰水冷敷②冰袋冷敷③冰塊按摩④冷療機治療,冷療機有不同大小的冷療頭,溫度可調。2、冰水浴3、冷吹風4、冷氣霧噴射5、冷療法與其他療法聯合應用,冷療與主動運動,冷療與按摩結合。6、注意事項:①保護好冷療部位周圍的皮膚。②嚴格掌握冷療的溫度的時間。③對冷過敏時局部出現痙攣、潮紅、水腫、蕁麻疹、關節痛、心動過速、血壓下降、虛脫,應立即中止治療。(四)臨床應用1、適應癥。軟組織急性創傷、肌肉痙攣、關節炎急性期、骨關節術后腫痛、皮下出血、鼻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2、禁忌癥。動脈硬化、血管栓塞、雷諾氏病、紅斑狼瘡、血管炎、心肺肝腎功能不全、對冷過敏等。八、生物反饋療法(一)概述反饋技術是指將控制系統的輸出信號以某種方式返輸回控制系統,以調節控制系統的方法。應用電子技術和訓練使人能對自己體內異常的不隨意生理活動進行自我調整控制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生物反饋療法,又稱電子生物反饋療法。(二)治療作用生物反饋治療技術是采用電子儀器將人體內肌電、血管緊張度、汗腺分泌、心率、腦電等不隨意活動的信息轉變為可直接感知的視聽信號。再通過患者的學習和訓練對這些不隨意活動進行自我調節控制,改變異常的活動,使之正常化。(三)治療技術與臨床應用1、肌電生物反饋療法。通過肌電信號反饋,進行治療的方法稱為肌電生物反饋療法。2、手指皮膚溫度生物反饋療法。通過手指皮膚溫度信號反饋進行治療的方法稱為手指皮膚溫度生物反饋療法。3、皮膚電阻生物反饋療法。通過皮膚電阻信號反饋進行治療的方法稱為皮膚電阻生物反饋療法。4、血壓生物反饋療法。通過血壓信號反饋進行治療的方法稱為血壓反饋療法。5、心率生物反饋療法適用于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律不齊、神經癥等。九、壓力療法(一)定義在身體病患部位的外部施加壓力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壓力療法。(二)治療作用1、限制液體進入組織問質,迫使組織間液向靜脈和淋巴管回流。2、限制組織腫脹、增生、變性、改善外形。3、持續包裹加壓時可起隔熱、保溫、提高組織溫度的作用。(三)治療技術與臨床應用1、肢體壓力療法。氣囊袖套式或腿套式正壓治療。本療法適用于靜脈水腫、淋巴性水腫、慢性潰瘍等。禁用于急性軟組織或骨關節感染、急性靜脈炎、急性淋巴管炎、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期、嚴重動脈循環障礙、肺水腫、心力衰竭、惡性腫瘤、骨折未愈合、急性創傷等。2、局部壓力療法。一般多用于肥厚性瘢痕,也可用于肢體水腫。治療采用壓力繃帶、壓力套、壓力衣。3、局部加壓對預防燒傷后瘢痕有較好效果。持續加壓到瘢痕成熟、變薄、變干、變白、變軟為止。構音障礙一、言語產生的機制大腦的控制和調節首先,言語起始于大腦皮層,說話的思維會引起一系列的神經沖動;然后,沖動會迅速的傳遞到呼吸肌喉和其它構音器官;這些神經沖動可能會同時傳遞給所有的肌肉或某些肌肉,此種模式存在短暫時間上的重疊并產生相互影響.發聲:包括從肺產生呼氣流的過程和在聲門將呼氣流變成間斷氣流并生成聲波的過程.1呼吸運動2說話時的呼吸3喉4喉的運動調節調音在說話時,通過聲門以上各器官的協調運動產生語音的過程.1下頜2舌3軟腭4唇定義和分類運動性構音障礙是由于參與構音的諸器官(肺、聲帶、軟腭、舌、下頜、口唇)的肌肉系統及神經系統的疾病所致運動功能障礙,結果使構音方面出現各種癥狀,也就是由于發音說話器官的肌肉系統疾患運動麻痹、協調運動障礙所致。器質性構音障礙是由于發音說話器官的構造異常所致。功能性構音障礙是指錯誤構音呈固定狀態,但找不到作為構音障礙的原因,即構音器官無形態異常及功能異常,且有正常范圍的聽力水平,且語言發育已達4歲以上的水平,則構音已固定化。構音障礙是指一組由中樞或周圍神經系統神經病變所致的言語障礙常由肌肉麻痹、肌力減弱、運動不協調或肌張力改變引起患者的語法和音韻學特征是正常的與神經學基礎相聯系的特征性表現言語系統肌力和肌張力改變反射嘔吐反射部分正常人可能無法引出單側嘔吐反射消失或亢進才有臨床意義感覺和運動成分眉心反射(請受測者眼睛正視前方,以食指輕敲受測者眉心,避免受測者看見,正常情況下眨眼反應會在反覆輕敲3-4下后減弱或消失。如未消失,則常見于額葉損傷和帕金森)陽性提示帕金森病病理反射吸吮反射吸吮反射陽性提示腦橋面神經核團水平以上的UMN病變,常與廣泛累及額葉運動前區的病變有關。癡呆的患者常能引出此反射。突唇反射突唇反射陽性提示UMN病變。但做這個結論要謹慎,因為目前60歲以上的正常人中有34%可引出此反射。下頜反射下頜反射陽性可能是腦橋中部三叉神經核團水平以上雙側UMN受損的特征性表現言語系統肌肉顫動-由過量的運動單位自發放電所致的肌肉短暫顫動顏面部舌萎縮-由失神經支配所致肌肉體積減小面部不對稱(單側面癱)舌肌萎縮-對稱性或單側舌肌隆起或凹陷言語系統不自主運動大部分舌的快、慢或持續運動(例:前伸、后縮、側方運動、翻轉)咳嗽力弱強哭強笑這種假球性癥狀是雙側UMN受累的表現非言語系統姿勢和反射步態肢體遠端(麻木、肌無力面部表現視物困難指鼻試驗(可引出運動末期震顫)跟膝脛試驗(引出輪替運動障礙)震顫(靜止性、運動末、意向性或運動性),刻板(肌張力增高、被動運動保持),痙攣(肌肉控制系統牽張反射亢進),遲緩(肌無力)疲勞肌束顫動、萎縮遲緩型構音障礙LMN損傷所致的肌力低下和肌張力降低言語運動準確性降低言語任務:發長元音,閱讀,會話性言語和重音測試主要的異常言語特征:呼吸-發元音時間短,無力音(查S/Z比率)發聲-氣息音、聲嘶、復音、失音、吸氣聲共鳴-鼻噴氣聲、鼻音化發音-準確性降低韻律-單一音調、單一音量痙攣型構音障礙由UMN損傷(中樞神經系統)引起UMN損傷引起的兩組綜合征:減退和亢進減退-功能喪失,肌無力亢進-運動增多,導致過度活躍如反射亢進(例:嘔吐反射亢進,口部病理反射陽性,肌痙攣)假球征:強哭強笑UMN病變使自主運動(言語)受損,包括四種主要的肌肉功能異常痙攣肌無力運動范圍減小運動速度減慢與損傷的運動方式有關,而不只是單個肌肉肌力低下。要把言語方式作為一個整體來評價。言語任務:會話性言語,閱讀,言語AMRs,發長元音主要的異常言語特征:呼吸:發音時間短或短語發聲-費力音,粗糙音,低音調共鳴-鼻音化發音-發音準確性降低韻律-語速慢,短語,單一音調,單一音量,重音增強或失重音,說話費力失調型構音障礙小腦控制環路損傷所致共濟失調和肌張力降低顯著特征是運動不精確,速度減小和肌張力降低言語任務:發長元音,閱讀(使用可以出現停頓多音節詞以使癥狀明顯),會話性言語,主要的異常言語特征呼吸-短語,講話時氣短發生-音調音量不定,粗糙音共鳴-可能出現鼻音化發音-不適宜停頓,清晰度降低韻律-速度不定,單一音調,單一音量,重音增強或失重音自我感覺像“醉酒言語”,減慢語速會使清晰度有所提高運動過弱型構音障礙基底節控制環路對言語有影響主要是由于它與大腦皮層運動區存在纖維聯系。運動過弱型構音障礙中98%(Berry,1983),與帕金森病或帕金森綜合征(PSP:進行性核上性麻痹,MSA:多系統萎縮,OPCA:橄欖腦橋小腦萎縮)有關。血管性損傷,毒素代謝,外傷和感染也可起此種言語障礙。PD的典型癥狀為: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和姿勢反射消失(肌強直)常見書寫過小癥言語任務:發長元音,言語AMRs,閱讀,會話性言語。主要的異常言語特征:呼吸-發元音時間短發聲-氣息聲,費力音,音量顯著降低,音調范圍小共鳴-通常是正常的發音-語量減少,清晰度降低,流暢性降低韻律-語速快,不適宜停頓,單一音調和單一音量運動過強型構音障礙運動過強型構音障礙的顯著言語特征是由異常的不自主運動造成的,這種不自主運動在進行有目的的言語運動是最為明顯。這些運動可能有節奏感也可能不規則,總之不可預測,可快可慢運動過強型構音障礙分為兩類,即快異常不自主運動型和慢異常不自主運動型快型主要見于肌震攣,痙攣,舞蹈病,顫搐慢型主要見于手足徐動癥,運動障礙,肌張力異常言語任務:發長元音,AMRs,會話性言語主要的言語特征是不可預測的發音停頓和音量急劇變化單側上運動神經元型構音障礙單側上運動神經元型構音障礙與上運動神經元損傷有關主要是發音障礙,反射減弱和言語相關肌肉運動不協調患者通常合并偏癱(或叫半身不遂)和單側中樞性面癱言語任務:發長元音,會話性言語患者常表現為費力音或粗糙音,不規則,和發音停頓混合性構音障礙多種構音障礙的混合或合并構音障礙的評定1內容2構音器官評定目的范圍用具方法檢查說明3構音檢查房間及設施要求、檢查用具、檢查范圍和方法構音障礙的治療手法構音改善的訓練包括呼吸訓練舌訓練唇訓練發音的訓練減慢言語速度辨音訓練利用患者的視覺途徑克服鼻音化訓練包括”推撐”療法引導氣流法使用腭托克服費力音的訓練克服氣息音的訓練語調訓練音量訓練增強或替換交流系統的應用語言發育遲緩定義在發育過程中的兒童語言發育沒有達到與其年齡相應的水平,但不包括由聽力障礙而引起的語言發育遲緩及構音障礙等其他語言障礙類型病因聽覺障礙、兒童自閉癥、智力發育遲緩、受語言學習限定的特異性障礙、語言環境脫離、構音器官的異常主要表現語言學習障礙、與別人缺少目光接觸,煩躁多動,不與小朋友玩等行為方面的表現語言發育遲緩評定目的、流程、評定內容包括病史采集(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康復治療和訓練史)、相關檢查(聽力檢查圖片詞匯檢查心理語言能力檢查兒童智力檢查構音障礙檢查)、語言行為的評定(言語符號交流態度基礎性過程)語言發育遲緩的訓練基本條件良好的外在環境和適宜的條件、多學科協作訓練原則:以評定的語言階段為訓練的出發點、改善和豐富患兒的語言環境、去除影響患兒語言發展的不利因素訓練方法1未學會言語符號兒童的訓練(匹配和選擇)事物事態的概念尚未分化階段的訓練(注視和追視的訓練對事物的持續記憶訓練伴有運動的游戲事物的操作)從事物的功能性操作到示范項的學習其他重要事項(家庭指導和交流的指導)手勢符號訓練、擴大詞匯量訓練、詞句訓練、語法訓練、表達訓練、文字訓練、交流訓練、家庭環境調整口吃定義指口語由于反復拖延堵塞等原因所致流暢性出現障礙的現象原因原因不明、開始年齡多在3~5歲、兒童易口吃的情況(興奮急于表達與他人搶話與不喜歡的人說話使用較難詞匯等)、成人易口吃的情況癥狀構音重復(音音節詞)、輔音延長元音延長、歪曲音緊張音、重音或爆發式發音、構音間斷中斷插入終止、說錯話自我修正、速度變化、用殘留的呼氣說話、聲音大小高低音質的變化、伴隨癥狀評定學齡前兒童口吃的評定、自由會話圖片單詞命名句子描述復述以及一起復述回答問題母子間談話、學生期及成人期口吃的評定、自由會話圖片單詞命名句子描述朗讀復述以及一起復述回答問題對口吃是否有預感治療口吃兒童父母的指導、學會誘導兒童減慢語速、變提問為交流、言語表達多關心兒童少難為、隨時隨地交流、即刻重復、傾聽與關注、語言發育口吃兒童的治療:語速、音量、語音、呼吸和呼吸氣流的控制、努力性和肌肉緊張、節律、態度成人口吃的治療控制言語節律與速度、韻律訓練、齊讀、聽覺反饋儀器的訓練耳聾一分類傳導性耳聾、感覺神經性耳聾、混合性耳聾、中樞性耳聾聾兒的聽覺言語訓練方法一聽覺口語訓練法methodoneAVTherapy強調聽覺、言語和認知依照自然發展之程序結合起來,在有意義的情境中透過會話式的互動學習說話。注重殘余聽力的運用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強調在訓練中應先將聽覺加以發展,否則聽覺或視聽并用的技巧不會建立起來。(在日常交流中不刻意回避視覺線索)方法二綜合感官學習法methodtwoMultipleSensoryTherapy強調從初始階段,在整個訓練期及各個環節中都應將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相結合,來幫助聾兒感受聲音、學習語言。方法三音素辨聽訓練法methodthreePhonematicRecognizingTherapy注重術后聽覺功能的培建和漢語拼音的學習,以拼音音素為核心,組織相應的詞匯、兒歌和故事等作為主要的辨聽學習內容。從訓練初期即強調語音清晰度的矯正。語言治療一、概論1.1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的狀況一些神經科、兒科等臨床醫生在臨床工作中注意到了語言障礙的問題,對他們的發生機制進行了一些研究,在語言障礙的評價方法上也進行了初步嘗試。由于當時中國沒有專門的語言治療人員從事這一方面的工作,所以眾多患者根本得不到及時的語言功能評價和康復治療。80年代初期言語聽力康復的狀況重度聾兒大多在聾啞學校失語癥、構音障礙無人進行治療語言發育遲滯兒童或在家中或在弱智學校很多人認為口吃不是什么大問題1.2嗓音障礙的康復80年代初,北京友誼醫院成立了嗓音研究室,開設了嗓音障礙專科門診。開展了電子耳蝸植入后患兒的語音分析天津、湖北、山西等省市的一些醫院也開展了嗓音障礙的康復和研究。1.3腦損傷后語言障礙方面的康復80年代中期,康復醫學引入中國,國家立項成立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中心建成后按照國外發達國家的康復模式設立了語言治療科。這是當時中國第一個言語治療科室。借助國外資料摸索從事語言康復,并派遣治療人員到國外學習,邀請國外專家進行正規的指導培訓,言語康復水平得到極大地提高。2000年以后,先后成立了語言聽力國際合作中心和吞咽中心,聘請了多名國外專家作為客座教授。開展了語言治療評價方法的研制。借鑒國外評價方法和理論,并結合中國的語言特點編制了失語癥、構音障礙、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得評價方法,這些方法通過培訓班已推廣到全國的醫院和康復中心。失語癥、構音障礙的治療水平已基本上與國際水平接軌。康復的類型:各種語言障礙以及吞咽障礙。治療病人的數量迅速增加。從1988年的1千余人次發展到2005年以來達到年治療各種語言障礙和吞咽障礙近3萬人次1.4聾兒語言康復以及唇腭裂語言康復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是中國專門的聾兒聽力康復機構,擔負著聽力檢測、助聽器選配、聾兒語言訓練工作以及全國聾兒語訓教師的培訓。他們還編制了聾兒的聽力語言評估方法。電子耳蝸植入后的語言康復訓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在中國各省市都建成了聾兒康復機構。唇腭裂兒童的語言治療近幾年以來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成立了唇腭裂兒童治療中心,開展了唇腭裂兒童的語言治療。2.幾個概念性名詞言語治療是由言語治療專業人員對各類言語障礙患者進行評價、診斷、治療和研究的一門學科。主要的言語語言障礙包括:失語癥、構音障礙、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發聲障礙和口吃等。語言:是由抽象的詞語,按一定的邏輯排列成詞匯以表達一種思維、理論、行動和需要的內容,然后采用多種形式(文字、手勢、表情)等表達出來。語言治療:對語言障礙患者進行檢查、評價,以針對其機能障礙水平的恢復、交流能力低下的改善及矯形器使用效果的提高為目的所采取的直接性的、系統性的措施,為其最終回歸家庭、回歸社會提供援助。語言學水平階段在大腦內完成生理學水平階段通過構音器官的協調運動說出單詞字句和文章聲學水平階段以聲的形式傳遞單詞或字句3、適應癥4、治療途徑包括訓練和指導手法介入輔助具替代方式5、治療原則及原理早期開始、及時評定、循序漸進及時給予反饋、患者主動參與5、訓練形式一對一訓練、自主訓練、小組訓練、家庭訓練6、治療環境:環境要求、器材和儀器、訓練前準備7、注意事項反饋的重要性、關心患者狀態、確保交流手段、重視患者本人的訓練、注意觀察患者的異常反映二、失語癥定義失語癥是指正常地獲得語言后,因某種原因使得語言區域及其相關區域受到損傷,因此而產生的后天性語言機能的障礙。病因常見有腦血管病.腦腫瘤.感染等言語癥狀:聽理解障礙包括語音辯識障礙和語義理解障礙;口語表達障礙包括發音障礙.說話費力.錯語.雜亂語.找詞和命名困難.刻板語言.言語的持續現象.模仿語言.語法障礙.言語流暢性與非流暢性.復述;閱讀障礙包括形音義失讀.形音失讀.形義失讀;書寫障礙包括書寫不能.構字障礙.鏡像書寫.書寫過多.惰性書寫.象形書寫.錯誤語法運動性失語癥(Broca’saphasia,Motoraphasiaexpressiveaphasia)聽理解相對較好,能理解簡單對話,復雜語句理解困難。言語不流利、發音與節奏受到影響,語速緩慢、費力、缺乏語調變化、停頓時間長或字音延長;言語失用語法結構簡單,限于實義詞,虛詞的使用明顯障礙,電報式言語(問:“星期日你干什么了?”答:“電視”)。復述差,但比自發言語好,句子復述時虛詞常省略書寫緩慢而費力,缺乏語法詞(連詞、虛詞)、形容詞,句法簡單。閱讀理解類似聽理解,對長的、抽象的無圖片的材料、復雜句法結構的材料閱讀困難。病灶:左半球額下回后部,影響到布羅卡區,或/及皮層下結構。感覺性失語癥wernicke’saphasia,sensoryaphasia,receptiveaphasia聽力正常,但不理解詞的意思,答非所問。嚴重者只能理解簡單的少量日常用語。言語流利,甚至滔滔不絕,但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思。話語中夾雜數量不等的自造詞即新詞、語義性錯語、音素性錯語等。發音好,語句保持正常長度和韻律。復述錯語多,流利。復述往往無法進行,一旦患者聽懂一個詞,就會抓住這些零星聽懂的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承包商入廠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7A
- 2024-2025廠里職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參考答案(輕巧奪冠)
- 25年公司廠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答案解析
- 2025實踐中如何啟動法律程序確認合同終止工程
- 2025勞動合同解除證明書時間規定
- 2025年超低頻綜合參數測試儀項目建議書
- 2025年氯磺化聚乙烯項目建議書
- 2025年酶標記制劑合作協議書
- 2025深圳公寓租房合同
- 2025年斗型布草車合作協議書
- (二模)濟寧市2025年4月高考模擬考試地理試卷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招聘考試真題2024
- 抽化糞池合同協議
- 中醫養生館運營方案中醫養生館策劃書
- (二模)寧波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考模擬考試 英語試卷(含答案)+聽力音頻+聽力原文
- 高考備考:100個高考常考易錯的文言實詞(翻譯+正誤辨析)
- 軟件項目交付管理制度
- 知識產權現場審核記錄表模板
- 食品安全自查、從業人員健康管理、進貨查驗記錄、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等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 2024年吉林省中考滿分作文《情味浸潤的時光》4
- 基于PLC的自動生產線控制系統的設計畢業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