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冷和熱第1課冷熱和溫度2第2課熱脹冷縮2第3課水受熱以后4第4課水遇冷以后5第二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第5課地球6第6課月球7第7課太陽8第8課日晷9第三單元昆蟲第9課龐大的“家族”10第10課養昆蟲11第11課探索昆蟲的奧秘13第四單元繁殖第12課用種子繁殖14第13課用根、莖、葉繁殖15第14課動物的繁殖15第五單元生物與環境第15課生物與非生物16第16課動物的庇護所18第17課環境變化以后19專業學習像科學家那樣20新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全冊精編知識點第一單元元冷和熱第1課冷熱與溫度1.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2.放入熱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溫水中會感覺水溫較低;放入冷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溫水中會感覺水溫較高。因此,用手感受冷熱是不準確的。3.利用溫度計可以準確地測量物體的溫度。4.溫度計的使用方法。(1)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溫度計上端。(2)將溫度計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沒在液體中,溫度計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側壁。(3)待溫度計的液柱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視線與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5.溫度計是易碎品,使用時須輕拿輕放。6.探究一杯熱水在變涼過程中水溫的變化。(1)熱水在變涼的過程中,水溫是先快后慢地下降。(2)繼續觀測會發現,水溫下降速度越來越慢,達到某一溫度(一般與室溫相同)時會停止下降,保持不變。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7.各種各樣的溫度計。(1)探針式電子溫度計:用來測量各種液體的溫度,精度高。(2)電子體溫計:用來測量體溫,讀數更方便。(3)溫濕度計:用來測量空氣的溫度和濕度。(4)紅外線溫度計:測量溫度時不需要接觸被測物,更方便、快捷。第2課熱脹冷縮1.液體受熱和遇冷時體積的變化。(1)將燒瓶放入熱水中時,細玻璃管內液面上升。將燒瓶放入冷水中時,細玻璃管內液面下降。(2)玻璃管越細,液柱高度的變化越明顯。(3)液體受熱時體積增大,遇冷時體積縮小。2.氣體受熱和遇冷時體積的變化。(1)將燒瓶放入熱水中時,氣球鼓起來了。(2)將燒瓶放入冷水中時,氣球變癟了。(3)氣體受熱時體積增大,遇冷時體積縮小。3.固體受熱和冷卻后體積的變化。(1)加熱銅球,銅球不能通過鐵圈。(2)冷卻銅球,銅球又能通過鐵圈了。(3)固體受熱時體積增大,遇冷時體積縮小。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4.絕大多數物體受熱時體積會增大,遇冷時體積會縮小,這種現象叫作熱脹冷縮。5.酒精燈的使用方法。(1)打開燈帽,將燈帽豎放在燈旁。 (2)用點著的火柴從燈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點燃酒精燈。(3)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物體。(4)加熱完成后,用燈帽自燈芯右上方斜向蓋滅火焰,然后取下燈帽再蓋一次。(5)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盞酒精燈,以免酒精灑出造成失火。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6)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以免引起燈內酒精燃燒、造成爆炸。6.生活中熱脹冷縮的現象。(1)夏天輪胎容易爆胎。(熱脹)(2)癟的乒乓球放到熱水里能夠復原。(熱脹)(3)夏天架電線時,電線不能拉得太緊。(冷縮)第3課水受熱以后1.冰、水、水蒸氣是同一種物質的不同狀態。項目冰水水蒸氣同無色、無味、透明……異有固定形狀,不會流動,是固體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是液體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是氣體2.冰融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1)冰融化前,溫度持續上升。(2)冰融化時的溫度是0℃。(3)冰融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3.冰受熱以后從固態變成液態,這種現象叫作融化。4.水沸騰前后溫度和體積的變化。(1)水沸騰前,溫度持續上升。(2)水沸騰時的溫度是100℃。(3)水沸騰以后,停止加熱前,溫度保持不變。(4)沸騰會產生水蒸氣,停止加熱后,燒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5.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升高到100℃時,水會沸騰,并產生大量氣泡。水沸騰時的溫度叫作水的沸點。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6.水燒開后,水壺周圍的“白氣”并不是水蒸氣,而是水蒸氣凝結成的液態小水珠。第4課水遇冷以后1.燒杯中的水被加熱后產生水蒸氣,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棒后,從氣態變成液態,形成了小水滴。2.水蒸氣遇冷以后從氣態變成液態,這種現象叫作凝結。(1)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滴,這就是露水。露水多出現在溫差較大的凌晨時分。這時的氣溫在一天中比較低。(2)夏天從冰箱中取出的飲料瓶外壁上出現小水珠、冬天進入室內時眼鏡片上出現“霧氣”,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的。3.研究水結冰前后溫度和體積的變化。(1)水結冰時的溫度是0℃。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2)水結冰的過程中溫度不變,試管中的冰面會比原來的水面高一些。4.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降低到0℃時,水會結冰。水結冰時,體積會增大。(1)冬天室外溫度較低,當達到0℃時,水缸里的水會結冰,體積會增大,會將缸撐破。(2)屋檐下掛滿冰凌,是因為融化的雪水在往下流的過程中遇冷凝固成了冰。(3)塑料瓶里的水結冰后,塑料瓶會鼓脹。5.在自然界中,水能以液態、氣態、固態三種狀態存在。當環境溫度發生變化且達到一定程度時,水會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第二單元地球、月球與太陽第5課地球1.蓋天說:漢代以前,中國人認為天像一口鍋,倒扣在地上;地像一個方形的棋盤,是平的。即天圓地方。2.地球是球體的證據。(1)生活在海邊的人們發現,當帆船回港時,總是先看見船帆,后看見船身。由此,人們認識到海面不是平的。船模在球面上移動:先看見船帆,后看見船身。船模在平面上移動:一直能看見整個船身。(2)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時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陰影,推測地球是球形的。(3)1519年,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朝著一個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隊又回到了出發地。這是證實地球是球體的最令人信服的證據之一。3.地球是一顆藍色的星球,是球體。4.像地球這樣,自身不發光,圍繞太陽運行,且質量足夠大的天體,被稱為行星。5.地球表面有液態的水,溫度適宜,是太陽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特別是有高級智慧生物的行星。6.從太空中拍攝的地球照片上看,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層或冰川;藍色部分可能是海洋;綠色部分可能是森林或草原;咖啡色部分可能是荒漠。其中,藍色部分面積最大,因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絕大部分。第6課月球1.在宇宙中,環繞行星運行的天體被稱為衛星。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是地球的衛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體。它還是迄今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地外天體。2.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液態水,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3.月球自己不發光,但能夠反射太陽光。4.觀察月球表面。(1)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月球。(2)月球地貌的最顯著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3)月球表面看上去明亮的是高地,看上去陰暗的是“月海”。5.模擬環形山的形成。(1)細沙模擬月球表面。(2)大小不同的石子模擬的是大小不同的流星體,石子從不同高度落下表示流星體撞擊月面的速度不同。較大的流星體撞擊形成較大的環形山,較小的流星體撞擊形成較小的環形山。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3)環形山大部分是由來自宇宙的流星體撞擊形成的。6.觀察“環形山”的陰影變化。(1)手電筒代表太陽,當陽光從不同角度照射環形山時,形成的陰影不同。(2)農歷每月的初七至初九和二十二至二十四,太陽光斜射我們看到的月面,環形山最為明顯。7.模擬月球的公轉。(1)落地燈相當于太陽,排球相當于月球,人的頭部相當于地球。(2)月相的產生是因為日、地、月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發生變化,由于月球不透明,其一半的面積總會處于被太陽照亮的狀態。(3)月相是我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明亮的區域。8.月相的變化規律。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1)月相的變化周期大概是30天。(2)農歷的一個月內,上半月的月相是由缺到圓,亮面在右側;下半月的月相是由圓到缺,亮面在左側。(3)認識月相名稱。9.月亮和太陽一樣,也會東升西落。第7課太陽1.太陽是一顆自身能發光、發熱的氣體星球,表面溫度約為5700攝氏度,內部溫度可達1600萬攝氏度。太陽的體積相當于130萬個地球那么大。2.天文學家把太陽這樣的星球稱為恒星。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3.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約為1.5億千米,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30萬千米/秒。此刻照在你身上的太陽光大約是8分20秒前從太陽發出的。4.陽光照射到地面,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就是太陽高度角。用太陽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陽的高度。5.太陽一天之內東升西落,正午時分太陽高度角最大,日出或日落時分太陽高度角最小。6.上午9:00和下午3:00的太陽高度角是相同的。以正午太陽高度為對稱點,上午和下午的太陽高度呈軸對稱。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7.同一時刻、同一地點,陽光下不同物體的太陽高度角相同。第8課日晷1.影子的形成需要三個條件:光源、不透明物體和承接影子的屏。2.影子長短與方向的變化。(1)影子的方向與光源所在的方向相反。(2)影子的長短與光源的照射角度有關。光源照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照射角度越小,影子越長。3.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隨太陽高度的變化而變化。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早、晚的影子較長。影子的長短變化是長→短→長。(2)太陽的方向變化是東→南→西,影子的方向變化是西→北→東。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3)同一時刻,我們周圍物體的影子的方向都是相同的。4.古代人利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與太陽的移動的關系制造出了計時工具日晷。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5.日晷的工作原理: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晷針的影子會投向晷盤,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晷針影子就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比現代鐘表的指針,晷盤則好比鐘表的表面,用來顯示時刻。6.日晷有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立式日晷等。第三單元 昆蟲第9課龐大的“家族”1.至今,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約150萬種動物,其中種類最多的是昆蟲,占整個動物界種數的80%以上。2.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多數有一對或兩對翅。頭胸頭頭胸頭3.生活中常見的昆蟲有螞蟻、蜻蜓、蝴蝶、蜜蜂、蟋蟀、螳螂、蟬、七星瓢蟲、蒼蠅、蚊子、蟑螂等。4.昆蟲中種類最多的是甲蟲。甲蟲身體外部有硬殼,前翅變成堅硬的鞘翅,覆蓋在能飛的后翅上。5.做昆蟲模型。第10課養昆蟲1.昆蟲的一生在形態、生活習性方面會有很大的不同。2.很多科學家都有記日記的習慣,他們會從日積月累的日記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發。3.養蠶方法。(1)在紙盒里鋪上干凈的紙,并扎孔透氣。(2)移動蠶寶寶時要用毛筆輕輕地掃。(3)蠶寶寶喜歡吃新鮮的桑葉。(4)要每天清除糞便、換桑葉。4.觀察蠶卵和蟻蠶。(1)蠶卵是淡灰色的橢圓形,中間凹陷,快孵出蠶的卵會變大變白,卵殼接近透明。(2)剛出生的小蠶全身烏黑,布滿細毛,形似螞蟻,因此叫蟻蠶。5.將蠶寶寶放在方格紙上,在頭部、尾部的位置畫記號。連接兩個記號,這條線的長度就是蠶寶寶的身體長度。6.觀察蠶寶寶。(1)蠶的幼蟲在生長過程中的變化:身體由短變長,由細變粗,體色由黑色變成青白色。(2)蠶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兩側的小黑點叫氣門。7.蠶蛻皮。(1)蠶生長到一定階段,會長出新皮,換下舊皮,這叫蛻皮。(2)從蟻蠶到吐絲結繭,蠶共需蛻4次皮。(3)蠶在蛻皮前不吃也不動,稱“眠”。8.蠶吐絲結繭前不吃桑葉了,身體變得潔白,還有些透明,開始搖頭晃腦地練習吐絲。9.蠶繭呈橢圓形,起到保護蠶蛹的作用,由一根蠶絲組成。10.蠶在蠶繭中還會蛻皮2次,蠶的一生共蛻皮6次。11.飛蛾破繭而出,它的形狀頭像蝴蝶,全身被白色鱗毛。胸它不再進食、不能飛行。腹雌、雄蠶蛾交尾產卵后不久便會死亡。12.蠶的一生。(1)蠶的生長發育與溫度、濕度、食物等有關。(2)從蠶卵中破殼而出到蠶蛾死亡約50天。(3)蠶的一生經歷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外部形態各不相同。13.菜青蟲的一生也會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第11課探究昆蟲的奧秘1.除了通過觀察昆蟲、整理分析觀察日記,還可以通過實驗探究昆蟲的奧秘。2.什么樣的實驗設計是合理的。(1)要考慮到對比實驗的公平性,除了對比因素不同外,其他因素要保持完全一致。(2)要避免實驗結果的偶然性,就要選取更多的樣本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更具有普遍性。(3)“兩個飼養盒”“放在相同的地方”考慮了公平性;“10條蠶寶寶”避免了偶然性。3.對提出問題的要求。(1)提我們能夠通過觀察和實驗找到答案的問題。(2)提與“誰、什么、怎么樣、什么樣、哪里”等詞有關的問題。4.“米在什么情況下不容易生蟲?”這不是可以馬上通過實驗研究解決、找到答案的問題。第四單元繁殖第12課用種子繁殖1.種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種子就是一個生命,只要落在適宜的環境里,它就能生根、發芽,長成一株新的植物。2.種子的內部構造。(1)種皮:保護種子。(2)胚根:發育成植物的根。(3)胚芽:發育成植物的莖、葉。(4)子葉:提供或轉運營養物質。有的種子有一片子葉,有的種子有兩片子葉。玉米種子(單子葉)菜豆種子(雙子葉)3.浸泡蠶豆種子可以加快種子發芽的速度。4.種子的萌發會先長根,后長莖和葉。5.將種子按不同方向擺,根都會向下生長,芽都會向上生長。6.葵花子的可出苗土深由葵花子的長度、土壤硬度等因素決定。通常土深不能超過4厘米。7.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1)借助果皮彈力傳播種子的植物:鳳仙花、油菜、豌豆等。(2)借助風傳播種子的植物:蒲公英、懸鈴木、槭樹等。(3)借助水傳播種子的植物:椰子、水葫蘆、睡蓮等。(4)借助動物傳播種子的植物:野櫻桃、鬼針草、蒼耳等。第13課用根、莖、葉繁殖1.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外,還可以用營養器官繁殖。2.花、果實、種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根、莖、葉是植物的營養器官。利用植物的營養器官進行繁殖的方式叫營養繁殖。3.用根繁殖。(1)紅薯的塊根可以長出新的紅薯苗。(2)薊的根鉆出地面,長成一株新的植物。4.用莖繁殖。(1)生姜塊莖上的小芽能繼續萌發。(2)把水仙的球莖浸入水中,就能生根、發芽、開花。(3)用莖繁殖的方法有扦插、壓條等。5.用葉繁殖。(1)落地生根的葉上的幼芽落到土里就能長出新苗。(2)長壽花的葉子插在土里就能成活。第14課動物的繁殖1.在自然條件下,大多數動物通過雌雄結合產生后代。2.動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產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復雜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動物與生俱來的本領。(1)動物求偶的方式多種多樣。孔雀開屏角馬搏斗彈涂魚跳舞雄蛙鳴叫(2)動物求偶成功后交配,會以不同的方式產生后代。3.觀察雞蛋。蛋黃上面明顯的小白點是胚盤,蛋黃上有明顯小白點的雞蛋才能孵出小雞。4.人類胎兒的生長發育。5.常見的動物繁殖方式有卵生和胎生。(1)像魚、鳥等動物那樣產卵的繁殖方式叫卵生。(2)像人、馬、貓等哺乳動物那樣直接生出胎兒的繁殖方式叫胎生。6.有些動物產卵以后,卵會在適宜的環境里自然孵化。而有些動物產卵以后,要盡最大努力去保護卵、孵化卵。7.很多父母不僅要承擔繁重的哺育任務,還要教會小動物生存的本領。第五單元生物與環境第15課生物與非生物1.像動物、植物這樣有生命的物體稱為生物。像石頭這樣沒有生命的物體稱為非生物。2.生物的特點。(1)植物的特點:能夠長大、會繁殖、不能運動。(2)動物的特點:能夠長大、會繁殖、能運動、需要食物。(3)生物的共同特點:都會生長,會繁殖,會對環境變化作出反應,幾乎都需要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3.石筍“長高”是石灰巖堆積的結果,不具備生命特征,不是生物。4.青苔需要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營養,會生長、繁殖,會對環境變化作出反應,具備生物的特征,是生物。5.識別生物和非生物。(1)圖中屬于生物的是山羊、松樹、青草、小魚、烏龜、老鷹等;屬于非生物的是巖石、高山、白云、陽光、空氣、雪、溪流、土壤等。(2)以動物(山羊)、植物(松樹)為例將有關系的生物與非生物連線。(3)生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中的非生物。第16課動物的庇護所1.大自然為動植物提供生存所需要的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等,還為動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種材料。2.野生動物的家。(1)松鼠在樹木主干的松軟處挖一個洞,主要用來儲存食物、躲避天敵、遮擋風雨。(2)燕子在農家屋檐下營巢,巢多是將銜來的泥和草莖用唾液黏結而成,內鋪以細軟雜草、羽毛、破布等,還有一些青蒿葉。(3)黃鱔常在稻田、小溪、池塘等處的淤泥里自己打洞或在天然的泥洞、石洞中穴居和冬眠。(4)蜜蜂會用蜂蠟筑造成六角形的巢房,然后拼合成蜂巢,以便蜂王產卵、儲存蜂蜜、養育幼蟲等。(5)狗熊的家在山上的樹洞或石洞里。(6)螞蟻的巢穴在土壤里。3.動物的家有適合動物們生活的環境條件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等,有充足的食物,有利于躲避天敵等。4.動物們不會一直住在家里。它們總是忙忙碌碌,會出去尋找食物、尋找配偶、尋找安家的材料,季節變化時有些動物還會遷徙到別的地方。5.給鳥兒安家。(1)要考慮鳥巢的材料、尺寸,安放鳥巢的位置、時間,鳥巢的清潔,如何吸引鳥兒入住等因素。(2)鳥兒的家一般安在屋檐下、庭院樹木的枝頭上、大樹的樹杈間等隱蔽的地方。(3)鳥兒的家一般用枝條、草莖以及毛、羽等材料搭建。第17課環境變化以后1.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如溫度、降水量等)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生物有自己適應環境變化的方式。2.季節更替時,生物的適應方法。(1)雷鳥會變換羽毛顏色。(2)麻雀的脂肪和毛量會發生變化。(3)北極狐的毛色和毛量會發生變化。(4)猴面包樹靠粗壯的樹干蓄水來度過旱季。(5)秋季,一些樹木的葉子會變黃、飄落。3.自然環境在不停地發生變化,有緩慢而具規律的氣候變化,也有急速的天氣變化,還有海嘯、火山噴發、隕石撞擊等災害性事件。當生物無法適應變化時,就會死亡甚至滅絕。4.科學家普遍認為,恐龍、猛犸象的滅絕是環境的突然變化造成的。5.環境的變化除了自然原因以外,還有人為原因。如:砍伐森林、城市擴張、石油泄漏、排放廢氣等。6.有些魚類需要在不同的水域進行周期性遷徙,以保證正常繁殖或越冬,這種行為被稱為洄游。7.魚道是供魚類洄游通過水閘或大壩的人工水槽。8.在藏羚羊遷徙必經之地修建鐵路的方案。(1)盡可能繞避。(2)根據藏羚羊的遷徙規律等,在相應的地段設置通道,以保障藏羚羊正常生活、遷徙和繁衍。(3)通道形式有橋梁下方、隧道上方等。(4)聽取野生動物專家、環保部門、當地牧民的建議。專項學習 像科學家那樣……1.科學家關注大自然,并力求解答大自然中無數的“為什么”。他們具有一些共同的素養:對世界充滿好奇、不盲從權威、重視證據、持之以恒。2.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分享交流。(1)作出假設時要把可能影響結果的因素都羅列出來,但一次只能選擇一個因素作出假設。(2)搜集證據時可以多做幾次實驗,這樣得到的數據更可信。(3)可以用表格記錄、整理信息。3.擺的快慢與擺線長度有關。擺線越長,擺越慢;擺線越短,擺越快。4.擺從起點出發,又回到起點算一次擺動。【教學目標】1.用估算、制作統計圖表等數學方法研究科學問題;通過整理觀察記錄,發現植物生長的規律。2.明白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3.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4.激發學生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教學重難點】1.整理觀察獲得的信息,發現鳳仙花生長的規律。2.明晰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為每組學生準備一株碩果累累的鳳仙花、一張大白紙、幾張主要生長階段的鳳仙花照片。學生準備:個人的觀察日記或觀察記錄表。【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經過長達幾個月的種植活動,我們親歷了栽培、管理的過程,觀察、記錄了鳳仙花一生的生長變化。整理并分析我們收集的信息,我們有哪些新的收獲呢?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1)展示并交流我們種植的鳳仙花或其他植物的生長變化記錄表。(2)將我們記錄的不同時期鳳仙花的圖片,按生長變化的順序排列起來。(3)根據我們的記錄,完成下表。計算鳳仙花從播下種子到結出新的種子需要多長時間。(4)根據記錄的不同階段鳳仙花植株的高度,制作鳳仙花高度變化統計圖,分析鳳仙花高度生長變化的規律。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1)根據鳳仙花生長的變化,可以將其主要分為哪幾個階段?可以將鳳仙花植株分為哪幾個部分?(2)鳳仙花的生命周期大約是多長?(3)鳳仙花高度生長變化規律是怎樣的?3.交流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鳳仙花生長的過程中,哪些現象可以說明水、陽光、空氣、溫度等影響植物的生長?2.成熟的鳳仙花植株包括哪幾部分?每部分有什么作用?3.鳳仙花的生命周期是多長時間?運用我們的觀察記錄說明鳳仙花生長變化的規律。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1.做一個鳳仙花模型。2.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長變化,與鳳仙花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板書設計】鳳仙花的一生1.植物的生命周期:種子——發芽——生長——開花——結果。2.鳳仙花植株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3.植物的生長需要水、陽光、空氣、溫度等條件。【教學反思】本課時根據實踐記錄的數據圖表,探究鳳仙花一生的生長規律。活動中,一方面滲透科學講求實證的思想,幫助學生樹立用證據陳述觀點的意識;另一方面引領學生學習使用觀察記錄的結果,培養學生整理信息資料、分析學習資料的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水平。【教學目標】1.明白常見的電器用電的來源及電器的作用。2.討論認知生活和學習中有關電的現象。3.注意生活中的用電安全。【教學重難點】電器用電的來源,用電的安全知識。【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若干生活電器。學生準備:家庭電器的課外認識。【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通電后,電器就能工作,為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方便。我們對電有哪些了解?知道哪些有關電的知識?我們是怎樣知道這些知識的?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討論前,明晰討論要點。(1)用討論的方式記錄我們對電的認識。(2)生活中使用的電都是由電源提供的,像電燈、電視機等是由發電廠供電;而像手機、石英鐘等則是由電池供電。調查家中使用的電器。這些電器用的電來自哪里?通電后能做什么?2.討論中,圍繞問題展開交流。(1)我們學習生活中,電給我們帶來哪些方便?(2)生活中電器電的來源怎么分類?電器各自的作用是什么?3.討論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電,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子?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用電安全提示:1.墻壁插座內的電,是發電廠通過電網輸送到各家各戶的,一旦觸及能引發事故、致人死亡,所以千萬不能直接觸摸!2.不能用插座中的電做任何實驗!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只用干電池來做實驗。3.不要靠近變壓器以及斷開或裸露的電線。當看到斷開或裸露的電線時,要馬上報告家長、老師或有關人員。【板書設計】電和我們的生活1.生活中使用的電都是由電源提供的。2.像電燈、電視機等是由發電廠供電;像手機、石英鐘等都是由電池供電。3.安全用電:不能用插座中的電做任何實驗;不要靠近變壓器以及斷開或裸露的電線。【教學反思】生活中用電的現象很多,本節主要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思考,初步的對電器電源進行分類認識,總結各用電器的生活用途。這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的思考總結,應以啟發引導學生思考為主。同時要強調生活中的用電安全。【教學目標】1.連接簡單電路,觀察、描述和記錄點亮小燈泡的實驗現象。2.體會對周圍事物進行有目的、細致地觀察的樂趣,敢于根據現象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激發進一步探究電的興趣。【教學重難點】1.認識小燈泡的結構,正確連接小燈泡。2.知道小燈泡點亮的原因是電流流進燈絲。【教學準備】小燈泡、1.5V的干電池、導線、實驗記錄單、小燈泡的剖面圖或剖開的大燈泡的實物、電池和小燈泡的圖片等。【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聚焦問題1.打開手電筒的開關,小燈泡就亮了,它是怎樣亮起來的?2.如果有導線和電池,你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嗎?用示意圖表達你的想法。二、學單導學,自主實驗1.實驗前,明晰實驗設計方案。(1)觀察小燈泡。找一找小燈泡的發光部位在哪里;想一想小燈泡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2)用一段導線和一節電池讓小燈泡亮起來,并記錄有哪些連接能點亮小燈泡,哪些連接不能點亮小燈泡。2.實驗中,圍繞問題展開觀察。(1)小燈泡發光的是什么部位?燈泡的結構是怎樣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2)怎樣將導線和電池連接,小燈泡才能發光?3.實驗后,匯報交流實驗現象。三、深入研討,建構認識1.展示我們的實驗記錄,交流哪些連接能點亮小燈泡,哪些連接不能點亮小燈泡。2.分析那些能點亮小燈泡的連接,你認為電池和小燈泡怎樣連接,小燈泡才能亮起來?3.你認為小燈泡是如何亮起來的?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干電池的金屬銅帽端是正極,另一端是負極。當導線直接與電池的正、負極相連,而沒有經過小燈泡時,就會造成短路。短路時,電池中的電會很快消耗完,并且電池還會在一瞬間發熱變燙,甚至可能爆炸。所以,在實驗中,要避免出現短路。【板書設計】點亮小燈泡1.小燈泡由玻璃泡、燈絲、金屬架、兩個連接點組成。2.干電池有正極(金屬銅帽端)和負極。3.電流經過小燈泡燈絲時,稱為通路;導線直接與電池正負極相連,沒經過小燈泡燈絲時,稱為短路。【教學反思】我上《點亮小燈泡》一課時,在備課過程中有了新的發現和思考。首先是備課,重新研究教材,使我能準確把握好重點,找準研究點。《點亮小燈泡》一課,用導線連接小燈泡這一活動并不難,學生在活動操作中可以逐漸完成。但是為什么這樣連接小燈泡就能亮,這是我們要引導學生認知的關鍵,即深入地研究小燈泡的構造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所以在備課時,我將這一部分作為重點研究,制作了直觀的課件,讓學生觀察理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海峽會展面試題及答案大全
- 現代雙語面試題目及答案
- 學會基本插花技巧的試題及答案
- 五年級數學(小數乘除法)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園藝師綠色技術與創新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電解櫥柜拉籃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4年福建事業單位考試信心倍增試題及答案
- 園藝景觀設計解析試題及答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復習安排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福建事業單位考試實踐操作提升試題及答案
- 防流感班會課件
- 2025安徽蚌埠市國有資本運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年春季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5課《白鵝》課件(統編版)
- 2024北京市大興初二(下)期中數學試卷及答案
- JGT266-2011 泡沫混凝土標準規范
- 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解讀課件
- 宿舍教室報修維修登記表
- 現澆箱梁支架施工方案(共87頁結構圖多附現場照片)
- 自學考試——軍人心理咨詢與治療
- 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說課稿1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