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春季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林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0年4月23日2/18/20241精選課件ppt培訓內容:第一部分傳染病基礎知識和管理第二部分春季常見傳染病第三部分托幼機構與學校傳染病報告與管理2/18/20242精選課件ppt第一部分傳染病基礎知識和管理2/18/20243精選課件ppt自古以來,傳染病的流行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隨著科學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許多對人類具有嚴重威脅的傳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肆虐人類千百年的天花已被消滅,脊髓灰質炎在我國已宣布消除,結核病曾被認為是不治之癥,但在發現了抗結核藥后,就再也不是可怕的瘟疫了。2/18/20244精選課件ppt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類對自然界未及領域的探索和開發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秩序與生態平衡,客觀上為原有傳染病的復蘇和新發傳染病的出現提供了條件。如2003年春的SARS的暴發流行,2004年春禽流感疫情的出現,2008年以來手足口病的流行,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發生,這些跡象表明,傳染病仍然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健康。事實說明,我們的公共衛生事業面臨著嚴峻考驗,我們與傳染病的斗爭任重而道遠。2/18/20245精選課件ppt當今世界,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流行已經不是某一城市、某一地區、甚至某一國家的任務,而是一項全球性的共同行動。當前,國內外醫學界都在努力研究傳染病在全球范圍內的發生規律,集中全社會的資源和力量,阻斷傳染病的流行環節。我國衛生防病法律制度在不斷完善,使傳染病的控制有了明確的目標和策略。
2/18/20246精選課件ppt一、傳染病定義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等)或寄生蟲感染人體后產生的有傳染性的、在一定條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2/18/20247精選課件ppt傳染病常見癥狀1.發熱-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為三個階段1)體溫上升期-可驟然上升至39℃以上,通常伴有寒戰;也可緩慢上升,呈梯形曲線。2)極期-體溫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續數天到數周3)體溫下降期-體溫可緩慢下降,幾天后降至正常,也可在一天內降至正常,此時多伴有大出汗。2.皮疹-許多傳染病在發熱的時候伴有發疹
時間-疹子出現的時間因病種而異,水痘、風疹最早,傷寒最遲;2/18/20248精選課件ppt傳染病常見癥狀
分布-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種不同而有所差異,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軀干;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軀干蔓延
形態-分4種①斑丘疹:多見于麻疹、風疹、猩紅熱等②皰疹或膿皰疹:多見于水痘、手足口病等③出血疹:多見于流行性出血熱、流腦等④蕁麻疹:多見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2/18/20249精選課件ppt2/18/202410精選課件ppt2/18/202411精選課件ppt2/18/202412精選課件ppt2/18/202413精選課件ppt2/18/202414精選課件ppt2/18/202415精選課件ppt二、傳染病的特征
1.有病原體
每種傳染病都有其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真菌、螺旋體等。
2.有傳染性病原體從宿主排出體外,通過一定方式,到達新的易感染者體內,呈現出一定傳染性,其傳染強度與病原體種類、數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狀態等有關。因為其傳染性,對廣大群眾造成危害,如2003年的非典;又因為傳染病是由細菌、病毒等引起,所以發熱是最常見癥狀
2/18/202416精選課件ppt
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節性(1)流行性按傳染病流行病過程的強度和廣度分為:
散發:是指傳染病在人群中散在發生;
流行:是指某一地區或某一單位,在某一時期內,某種傳染病的發病率,超過了歷年同期的發病水平;
大流行:指某種傳染病在一個短時期內迅速傳播、蔓延,超過了一般的流行強度;暴發:指某一局部地區或單位,在短期內突然出現眾多的同一種疾病的病人。2/18/202417精選課件ppt
(2)地方性是指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其中間宿主,受地理條件,氣溫條件變化的影響,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圍內發生。如蟲媒傳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節性指傳染病的發病率,在年度內有季節性升高。此與溫度、濕度的改變有關。
2/18/202418精選課件ppt4.有免疫性
傳染病痊愈后,人體對同一種傳染病病原體產生不感受性,稱為免疫。不同的傳染病、病后免狀態有所不同,有的傳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終身免疫,有的還可感染。能產生抗體,所以目前部分傳染病可使用疫苗來預防。2/18/202419精選課件ppt三、傳染病流行的基本條件
1、傳染源:指病原體在體內生長繁殖并能將其排出體外的人和動物。包括患者、隱性感染者、病原攜帶者和受感染動物。某情情況下,外環境有時也可能成為傳染源。2、傳播途徑:
2/18/202420精選課件ppt二、傳染病流行的基本條件日常生活接觸:如通過手、用具、玩具等蟲媒傳播:蚊子(乙腦,瘧疾)跳蚤等
3、人群易感性:對某一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的人稱為易感者。
以上三個條件是傳染病的傳播、流行的最基本條件,缺一不可。2/18/202421精選課件ppt三、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流行過程是傳染病在人群中發生、蔓延的過程。傳染過程是流行過程的基礎。流行過程是指病原體從已感染者排出,經過一定傳播途徑,又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傳染,并在外界環境因素影響下,不斷地在人群中發生、蔓延或終止的過程,表現為群體現象。傳染病在人群中的傳播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基本環節,統稱流行過程三環節。這三個基本環節必須互相配合,若缺少任何一個環節,新的傳染就不會發生,流行也不會形成。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切斷其中一環節,其流行過程即告終止。2/18/202422精選課件ppt(一)傳染源傳染源是體內有病原體生長、繁殖,并能排出病原體的人和動物。具體說,傳染源就是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某情情況下,外環境有時也可能成為傳染源。⒈病人作為傳染源:病人是重要的傳染源,因為病人體內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而病人的某些癥狀有利于病原體從體內排出。如咳嗽、噴嚏、嘔吐、腹瀉等,都增加了傳播病原體的機會。2/18/202423精選課件ppt傳染病的病程一般分為潛伏期、前驅期、癥狀明顯期、恢復期,各期病人作為傳染源作用的大小,主要取決于他們是否排出病原體及排出的數量和頻率。潛伏期:是病原體侵入機體至臨床癥狀出現的這段時間。各種傳染病潛伏期長短不一,短至數小時,長至數月,甚至數年。潛伏期的流行病學意義及用途:①根據潛伏期可判斷患者的感染時間,以便追蹤傳染源和確定傳播途徑。②根據潛伏期長短確定接觸者的留驗、檢疫或醫學觀察期限。③根據潛伏期長短確定免疫接種的時間。④根據潛伏期評價預防措施的效果。⑤潛伏期的長短可以影響疾病的流行特征。2/18/202424精選課件ppt
臨床癥狀期:為出現該病特異性癥狀和體征的時期。此期病原體在體內繁殖最多,傳染性最強的時期?;謴推冢翰∏橹饾u好轉,主要癥狀消失,免疫力開始出現,體內病原體被清除,一般不再傳染。但有的傳染病只是臨床上痊愈,在恢復期仍可排出病原體。
2/18/202425精選課件ppt
⒉病原攜帶者作為傳染源:病原攜帶者是指沒有任何臨床癥狀而能排出病原體的人。按其所攜帶病原體的性質,可分為帶毒者、帶菌者、帶蟲者(原蟲或蠕蟲)。人在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是否發病,取決于病原體的毒力、感染量和人的免疫力。攜帶者可分為潛伏期、恢復期及健康病原攜帶者三種。病原攜帶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取決于攜帶者類型,排出病原體的多少、攜帶時間長短、個人職業、個人衛生、社會活動范圍和衛生防疫措施等。2/18/202426精選課件ppt⒊動物作為傳染源:動物作為傳染源造成人類感染的疾病稱人畜共患病。按病原儲存宿主性質可分四類:①以動物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體在動物中保持延續在一定條件下傳給人,人與人之間一般不引起傳播。如鉤斷螺旋體②以人為主的人畜共患病。疾病一般在人群中傳播,動物偶然感染,如人型結核。2/18/202427精選課件ppt(二)傳播途徑1.空氣傳播:病原體以飛沫、飛沫核和塵埃三種形式傳播。流行特征:患者多為兒童;多呈周期性并伴有季節性高峰;流行強度與人口密度、居住條件及易感人口的比例有關。2.經水傳播:是腸道傳染病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流行特征:發病者無年齡、性別和職業差別;病人的分布與供水范圍一致;停用被污染的水或水經消毒凈化后,爆發或流行即可平息;流行強度取決于污染水源的類型、供水范圍、水受污染的程度和頻度、病原體在水中存活時間、飲水衛生管理以及居民的衛生、生活習慣等。2/18/202428精選課件ppt3.經接觸傳播:包括兩類傳播方式:A.直接接觸傳播:是指易感者和傳染源不經外界因素參與而直接接觸所引起的傳播,如性病、艾滋病、某些被動物咬傷而引起的傳染病和一些皮膚病。B.間接接觸傳播:又稱日常生活接觸傳播,是指通過接觸傳染源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所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所造成的傳播。手在間接接觸傳播中起重要作用。
2/18/202429精選課件ppt4.經食物傳播:是指因為食物本身含有病原體或食物在各種條件下被病原體污染所致。流行特征是病人有進食某一食物的病史;5.經土壤傳播:傳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可以直接和間接方式污染土壤;其作用大小取決于病原體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體與土壤接觸的機會及個人衛生習慣。2/18/202430精選課件ppt6.經媒介節肢動物傳播:即蟲媒傳播,可分兩種:A.機械性傳播:是節肢動物接觸或吞食病原體后病原體在它的體表和體內均不繁殖,當它們再次覓食時,通過接觸、反吐、或隨糞便排出病原體而污染食物、食器。B.經吸血節肢動物傳播:是指病原體在吸血節肢動物體內繁殖,然后通過吸血活動將病原體傳-遞給易感體,引起感染。2/18/202431精選課件ppt7.母嬰傳播:是指孕期和分娩期病原體可經胎盤血液使胎兒受到感染。8.血液、體液傳播:輸血、注射、文身等。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醫源性感染:是指在醫療、預防工作中,未能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而引起某種傳染病的傳播。
2/18/202432精選課件ppt(三)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對某種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而易感的人群,其中個體稱為易感者。人群作為一個整體對某種傳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稱為人群易感性。2/18/202433精選課件ppt影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
1.新生兒的增加,生后6個月以上未經人工免疫的嬰兒,體內缺乏特異性免疫力,對許多傳染病都易感;2.易感人口的遷入;3.免疫人口的死亡使人群易感性相對升高;4.免疫力自然消退;2/18/202434精選課件ppt影響人群易感性下降的主要原因:1.預防接種;2.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3.隱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2/18/202435精選課件ppt
(四)影響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因素構成流行過程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基本環節,但傳染病能否發生以及流行程度,受社會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響;1.自然因素的影響:包括土壤、氣候、地理、動植物等,2.社會因素的影響:如社會制度、生產勞動條件、居住生活條件、風俗習慣、醫療條件、文化、經濟、人口移動、社會動蕩、戰爭、宗教信仰等社會因素具有擴大傳染病流行,制止傳染病的發生、蔓延、以至消除的雙重性。2/18/202436精選課件ppt四、傳染病的防治措施傳染病的防治措施是指預防、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具體方法,主要是針對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節采取的綜合措施。包括預防性措施和控制性措施。
(一)預防性措施預防性措施是指在尚未出現疫情之前,針對可能存在病原體的實體和可能受病原體威脅的易感人群所采取的措施。
2/18/202437精選課件ppt1.改善衛生條件:消除外環境中可能存在的疾病傳播因素或使其無害化,是預防傳染病的根本措施。因此,必須改善城市衛生面貌,保持飲水衛生,加強食品衛生監督,實施糞便、垃圾管理和無害化,做好消毒、殺蟲、滅鼠工作。2.開展健康教育:面向全社會,動員群眾自覺的改善不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習慣,講究公共衛生公德,建立起科學、衛生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健康知識對控制和預防傳染病是一種重要的途徑,是國內外公認的一種低投入高效益的方法。2/18/202438精選課件ppt3.做好免疫規劃工作:免疫規劃是通過預防接種的方法來提高人體免疫水平的一種特異性預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預防相應的傳染病,是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免疫程序是指需要接種疫苗的種類,以及接種的先后次序與要求,主要包括兒童基礎免疫程序以及成人或特殊職業人群、特殊地區需要接種程序。2/18/202439精選課件ppt我國現行兒童免疫程序表疫苗名稱卡介苗脊髓灰質炎活疫苗百白破混合疫苗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兒初種第一次一月齡第二次二月齡第一次三月齡第二次第一次四月齡第三次第二次五月齡第三次六月齡第三次八月齡初種一歲半加強加強四歲復種七歲復種復種加強2/18/202440精選課件ppt(二)控制性措施:是指疫情出現后,防止疫情擴散,盡快平息疫情的措施。
1.疫情管理:對所發生的每一例傳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都應按規定及時報告、登記。疫情報告是傳染病的主要來源,是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重要措施。報告種類:甲類、乙類、丙類傳染病。
2.疫情控制
(1)消滅傳染源:
病人:應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只要做到“五早”,才能控制傳染病,防止傳染病在人群中蔓延。2/18/202441精選課件ppt
病原攜帶者:應做好登記,定期隨訪觀察。
密切接觸者:是指與傳染源有過接觸且可能已受感染而處于潛伏期的人。對接觸者都應進行檢疫。如甲類傳染病應進行留驗觀察,乙類和丙類傳染病則實施醫學觀察,可正常工作和學習,但要接受體檢,測量體溫,做病原學檢測和必要的衛生處理,如潛伏期較長的傳染病,對其接觸者可實行預防接種。
動物傳染源:檢疫、屠宰、焚燒、掩埋、消毒等處理2/18/202442精選課件ppt(2)切斷傳播途徑:主要是針對傳染源污染的環境所采取的措施;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污染環境,通風和空氣消毒則是重點;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從腸道排出,應對糞便、垃圾、污水進行處理,并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預防性消毒是針對可能受致病菌污染的場所和物品進行消毒,是最常用的措施。(3)保護易感人群當發生傳染病時,采取被動免疫是保護易感者的有效措施。應急接種、鍛煉身體等2/18/202443精選課件ppt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
和寄生蟲等生物。2/18/202444精選課件ppt切斷傳播途徑2/18/202445精選課件ppt保護易感人群2/18/202446精選課件ppt進入傳染病房,穿好隔離服是為了更好的切斷傳播途徑2/18/202447精選課件ppt洗凈食物,是一種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2/18/202448精選課件ppt給公共設施消毒2/18/202449精選課件ppt焚燒患有傳染病的動物2/18/202450精選課件ppt勤洗手可預防病菌傳染給自己2/18/202451精選課件ppt體育活動可以提高身體素材,增強免疫力2/18/202452精選課件ppt及時的體檢,也是保護易感人群的一個手段2/18/202453精選課件ppt接種疫苗,保護易感人群2/18/202454精選課件ppt五、法定管理的傳染病
2004年開始實施的傳染病防治法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2種乙類傳染病是指:甲型H1N1流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26種
2/18/202455精選課件ppt法定管理的傳染病
丙類傳染病是指: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11種。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傳染病,根據其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的,由國務院衛生行礦部門決定并予以公布。2/18/202456精選課件ppt
其中手足口病2008年列入丙類傳染病管理,甲型H1N1流感2009年列入乙類傳染病按甲類傳染病管理39種法定管理傳染病,可實施預防接種的有18種疫苗。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傳染病防治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2/18/202457精選課件ppt甲類為強制管理傳染病乙類為嚴格管理傳染病丙類為監測管理傳染病2/18/202458精選課件ppt傳染病分類按照主要傳播途徑可將傳染病分為四大類:呼吸道傳染病如傳染性非典、甲型H1N1流感、麻疹、肺結核、流腦、百日咳、白喉、猩紅熱、流行性腮腺炎、風疹等。多發于冬春季節。腸道傳染病如霍亂、甲肝、戊肝、菌痢、傷寒、手足口病等。多發生在夏秋季自然疫源及蟲媒傳染病如鼠疫、布病、瘧疾、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乙腦等。血源及性傳播傳染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淋病等。2/18/202459精選課件ppt六傳染病報告管理2005年衛生部印發《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2006年5月19日衛生部印發《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2006年衛生部印發《國家救災防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試行)》2/18/202460精選課件ppt2006年4月6日衛生部印發《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試行)》2006年6月12日衛生部印發了《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報告及調查處理指南(試行)》2006年8月22日衛生部印發了關于修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2/18/202461精選課件ppt“權限”和“口令”由管理員分配公網網址:①中國網通②中國聯通http://13③中國電信VPN網址:2/18/202462精選課件ppt衛生行政部門職責1、負責本轄區內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的管理,建設和完善本轄區內傳染病信息網絡報告系統,并為系統正常運行提供保障條件。2、定期組織開展對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等工作監督檢查。3、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轄區的具體情況,組織制定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實施方案,落實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4、衛生部及省級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全國或各省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需要,可增加傳染病監測報告病種和內容。2/18/202463精選課件pptCDC職責(1)負責本轄區的傳染病信息報告業務管理、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實施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和相關方案,建立健全傳染病信息管理組織和制度。
(2)負責本轄區的傳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和反饋,預測傳染病發生、流行趨勢,開展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質量評價。
(3)負責本轄區信息報告網絡系統的維護,提供技術支持。2/18/202464精選課件ppt(4)動態監視本轄區的傳染病報告信息,對疫情變化態勢進行分析,及時分析報告、調查核實異常情況或甲類及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疫情。
(5)負責對本轄區的傳染病信息分析相關數據備份,確保報告數據安全。
(6)開展對本轄區的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的考核和評估。
(7)負責對本轄區內醫療機構和其他責任報告單位報告傳染病信息的審核;(8)承擔本轄區內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責任報告單位報告的傳染病信息的網絡直報2/18/202465精選課件ppt醫療機構職責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建立健全傳染病診斷、報告和登記制度;負責對本單位相關醫務人員進行傳染病信息報告培訓;協助CDC開展傳染病疫情的調查。2/18/202466精選課件ppt采供血機構職責應對獻血員進行登記,發現HIV抗體檢測兩次初篩陽性結果的,應按傳染病報告卡登記的內容,在本規范報告時限內,向屬地CDC報告。2/18/202467精選課件ppt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CDC、采供血機構、衛生檢疫機構均為責任報告單位;其執行職務的人員和鄉村醫生、個體開業醫生均為責任疫情報告人,必須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進行疫情報告,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2/18/202468精選課件ppt報告病種報告病種包括:1、法定傳染?。?/p>
2、其他傳染?。ㄊ〖壢嗣裾疀Q定按照乙類、丙類管理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和其他暴發、流行或原因不明的傳染病)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點監測疾病。2/18/202469精選課件ppt報告時限(1)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于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未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于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向當地縣級CDC報告,并于2小時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2/18/202470精選課件ppt報告時限(2)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未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于24小時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2/18/202471精選課件ppt報告時限(3)縣級CDC收到無網絡直報條件責任報告單位報送的傳染病報告卡后,應于2小時內通過網絡直報。其他符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標準的傳染病暴發疫情,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規范》要求報告。2/18/202472精選課件ppt
報告數據管理審核訂正補報查重2/18/202473精選課件ppt報告數據的審核(1)傳染病報告卡錄入人員對收到的傳染病報告卡須進行錯項、漏項、邏輯錯誤等檢查,對有疑問的報告卡必須及時向填卡人核實。2/18/202474精選課件ppt報告數據的審核(2)縣級CDC疫情管理人員每日上網對轄區內報告的傳染病信息進行審核,對有疑問的報告信息及時反饋報告單位或向報告人核實。2/18/202475精選課件ppt報告數據的審核(3)
各級CDC每日進行報告信息審核時,對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的報告信息,應立即調查核實,于2小時內通過網絡對報告信息進行確認,對誤報、重報信息應及時刪除。2/18/202476精選課件ppt報告數據的審核(4)對于其他傳染病報告卡,由縣級CDC核對無誤后,于24小時內通過網絡對報告信息確認。2/18/202477精選課件ppt訂正在同一醫療衛生機構發生報告病例診斷變更、已報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錯誤時,應由該醫療衛生機構及時進行訂正報告,并重新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卡片類別選擇訂正項,并注明原報告病名。對報告的疑似病例,應及時進行排除或確診。轉診病例發生診斷變更、死亡時,由轉診醫療機構填寫訂正卡并向病人現住址所在地縣級CDC報告。2/18/202478精選課件ppt對于調查核實現住址查無此人的病例,應由核實單位更正為地址不詳。實行專病報告管理的傳染病,由相應的專病管理機構或部門對報告的病例進行追蹤調查,發現傳染病報告卡信息有誤或排除病例時及時訂正。由專病管理機構或部門訂正過的病例需要再次訂正的,應通知專病管理機構或部門再次進行訂正。2/18/202479精選課件ppt補報和查重補報
責任報告單位發現本年度內漏報的傳染病病例,應及時補報。查重
CDC及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每日對報告信息進行查重,對重復報告信息進行刪除。2/18/202480精選課件ppt2/18/202481精選課件ppt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
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事件
2/18/202482精選課件ppt衛生行政部門職責: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根據《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要求,組織人員對本規范規定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核實、確認和分級。指定專門機構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系統的技術管理,網絡系統維護,網絡人員的指導、培訓。2/18/202483精選課件ppt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或其他專業防治機構:負責職責范圍內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業務管理工作、網絡直報和審核工作,定期匯總、分析轄區內相關領域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2/18/202484精選課件ppt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負責報告發現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或其他專業防治機構接受公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舉報、咨詢和監督,負責收集、核實、分析轄區內來源于其他渠道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2/18/202485精選課件ppt報告范圍與標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范圍,包括可能構成或已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其報告標準不完全等同于《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判定標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確認、分級由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實施。2/18/202486精選課件ppt(一)傳染病1、鼠疫:發現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2、霍亂:發現1例及以上霍亂病例。3、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發現1例及以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現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5、炭疽:發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例及以上皮膚炭疽或腸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職業性炭疽病例。2/18/202487精選課件ppt6、甲肝/戊肝: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7、傷寒(副傷寒):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傷寒(副傷寒)病例,或出現2例及以上死亡。8、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現2例及以上死亡。2/18/202488精選課件ppt9、麻疹: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10、風疹: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風疹病例。1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3天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例及以上流腦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12、登革熱:1周內,一個縣(市、區)發生5例及以上登革熱病例;或首次發現病例。2/18/202489精選課件ppt13、流行性出血熱:1周內,同一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高發地區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熱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4、鉤端螺旋體病:1周內,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鉤端螺旋體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15、流行性乙型腦炎:1周內,同一鄉鎮、街道等發生5例及以上乙腦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2/18/202490精選課件ppt16、瘧疾:以行政村為單位,1個月內,發現5例(高發地區10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內無當地感染病例報告的鄉鎮,以行政村為單位,1個月內發現5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在惡性瘧流行地區,以鄉(鎮)為單位,1個月內發現2例及以上惡性瘧死亡病例;在非惡性瘧流行地區,出現輸入性惡性瘧繼發感染病例。2/18/202491精選課件ppt17、血吸蟲病:在未控制地區,以行政村為單位,2周內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點1周內連續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傳播控制地區,以行政村為單位,2周內發生急性血吸蟲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點1周內連續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傳播阻斷地區或非流行區,發現當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釘螺。2/18/202492精選課件ppt18、流感:1周內,在同一學校、幼兒園或其他集體單位發生30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樣癥狀住院病例,或發生1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死亡。19、流行性腮腺炎: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18/202493精選課件ppt20、感染性腹瀉(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中發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瀉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21、猩紅熱: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猩紅熱病例。22、水痘: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2/18/202494精選課件ppt23、輸血性乙肝、丙肝、HIV: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發生3例及以上輸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24、新發或再發傳染病:發現本縣(區)從未發生過的傳染病或發生本縣近5年從未報告的或國家宣布已消滅的傳染病。25、不明原因肺炎: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18/202495精選課件ppt(二)食物中毒:1、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2、學校、幼兒園、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3、地區性或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2/18/202496精選課件ppt(三)職業中毒: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四)其他中毒:出現食物中毒、職業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五)環境因素事件:發生環境因素改變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六)意外輻射照射事件:出現意外輻射照射人員1例及以上。(七)傳染病菌、毒種丟失:發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亂、脊灰等菌毒種丟失事件。2/18/202497精選課件ppt(八)預防接種和預防服藥群體性不良反應1、群體性預防接種反應:一個預防接種單位一次預防接種活動中出現群體性疑似異常反應;或發生死亡。2、群體預防性服藥反應:一個預防服藥點一次預防服藥活動中出現不良反應(或心因性反應)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2/18/202498精選課件ppt(九)醫源性感染事件:醫源性、實驗室和醫院感染暴發。(十)群體性不明原因疾?。?周內,一個醫療機構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有相同臨床癥狀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十一)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18/202499精選課件ppt報告內容(一)事件信息(二)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信息2/18/2024100精選課件ppt事件信息信息報告主要內容包括:事件名稱、事件類別、發生時間、地點、涉及的地域范圍、人數、主要癥狀與體征、可能的原因、已經采取的措施、事件的發展趨勢、下步工作計劃等。具體內容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2/18/2024101精選課件ppt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信息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信息分為1、初次報告2、進程報告3、結案報告2/18/2024102精選課件ppt報告方式、時限和程序獲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應當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屬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同時進行網絡直報,直報的信息由指定的專業機構審核后進入國家數據庫。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應采用最快的通訊方式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報送屬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2/18/2024103精選課件ppt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的專業機構,應對信息進行審核,確定真實性,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同時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報告同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盡快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現場調查2/18/2024104精選課件ppt如確認為實際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根據不同的級別,及時組織采取相應的措施,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如尚未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的,由專業防治機構密切跟蹤事態發展,隨時報告事態變化情況。2/18/2024105精選課件ppt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2/18/2024106精選課件ppt第二部分春季常見傳染病2/18/2024107精選課件ppt春季常見傳染病種類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麻疹風疹肺結核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猩紅熱水痘2/18/2024108精選課件ppt一、手足口病內容參照衛生部2010年4月21日《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和《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9版)》。手足口病雖然5-7月份為發病高峰,但往往在春季便開始呈現流行暴發趨勢。2/18/2024109精選課件ppt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腸道病毒71型(EV71)多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2/18/2024110精選課件ppt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少數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致死原因主要為腦干腦炎及神經源性肺水腫。多由EV71感染引起,
2/18/2024111精選課件ppt(一)流行概況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1957年新西蘭首次報導,1958年分離出柯薩奇病毒,1959年提出HFMD命名。我國自1981年在上海始見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東、湖北、西寧、廣東等十幾個省市均有報道。1995年武漢病毒研究所從手足口病人中分離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衛生防疫站也從手足口病患者中分離出2株EV71病毒。
2/18/2024112精選課件ppt(一)流行概況
2008年安徽阜陽、2009年河南民權手足口病疫情經媒體報道引起全國關注,2008年列為丙類傳染病,成為重點防控傳染病之一。2/18/2024113精選課件ppt林州市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2009年概況全市共報告甲乙丙類傳染病病例4957例。其中報告手足口病病例883例,報告發病率為86.29/10萬。占傳染病發病例數的17.81%,占安陽市手足口病例總數的19.98%,發病例數居安陽市第一位。與2008年(23例)相比提高3705.42%。重癥病例7例,占手足口病例總數的0.79%,占安陽市重癥病例總數(21例)的33.33%。無死亡病例報告。2/18/2024114精選課件ppt2/18/2024115精選課件ppt2/18/2024116精選課件ppt2/18/2024117精選課件ppt林州市2009年手足口病分鄉鎮(街道)發病示意圖2/18/2024118精選課件ppt林州市手足口病年齡性別分布年齡組男女合計構成累計構成0-2224465.21%5.21%1-756714216.08%21.29%2-24615440045.30%66.59%3-946515918.01%84.60%4-58369410.65%95.24%5-175222.49%97.73%6-1340.45%98.19%7-4370.79%98.98%8--110.11%99.09%9----0.00%99.09%≥107180.91%100.00%合計524359883100.00%
2/18/2024119精選課件ppt林州市手足口病職業分布職業病例數構成(%)散居兒童81692.42幼托兒童566.34學生80.91農民10.11工人10.11商業服務10.11合計4420100.002/18/2024120精選課件ppt2/18/2024121精選課件ppt林州市與安陽市實驗室檢測結果病例種類病例數實驗室診斷病例EV71(+)EV71(+)構成(%)CoxA16(+)其它腸道病毒(+)安陽市所有病例4421774355.84628安陽市重癥病例2111872.7303安陽市死亡病例11110000林州市所有病例883462247.835192/18/2024122精選課件ppt林州市總體疫情特點全年除1月外均有發病,疫情增長迅速,以4、5、6、7、8月份為發病高峰,占全年發病數的88.34%。疫情范圍非常廣,所有鄉鎮街道均有發病。2歲組發病最多,占總病例的45.30%。5歲以下可以占到97.73%。職業分布上以散居兒童為主,占92.42%,其次為幼托兒童。男多于女,男女發病比例為1.46:1。從全市范圍看,優勢毒株為EV71。重癥病例分布占安陽市33.33%。重癥病例均以3歲以下的散居兒童為主。重癥病例中EV71感染要遠遠高于普通病例。2/18/2024123精選課件ppt(二)病原學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屬于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包括柯薩奇病毒A組以CVA16型、腸道病毒71型(EV71);其它腸道病毒、??刹《?ECHO)等。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較為常見。腸道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75%酒精和5%來蘇不能將其滅活,對乙醚、去氯膽酸鹽等不敏感;對紫外線和干燥敏感,各種氧化劑(高錳酸鉀、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鐘可以滅活病毒。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長期保存,在外環境中可長期存活。2/18/2024124精選課件ppt(三)流行病學1.傳染源
人是人腸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隱性感染者難以鑒別和發現。發病前數天,感染者咽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后一周內傳染性最強。2.傳播途徑腸道病毒可經胃腸道(糞-口途徑)傳播,也可經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播,亦可因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膚或粘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傳播。尚不能明確是否可經水或食物傳播。
2/18/2024125精選課件ppt3.易感性。人對人腸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尤以3歲及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顯性感染和隱性感染后均可獲得特異性免疫力,產生的中和抗體可在體內存留較長時間,對同血清型病毒產生比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間鮮有交叉免疫。4.流行特征。該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性,全年均可發生,一般5-7月為發病高峰。托幼機構等易感人群集中單位可發生暴發。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控制難度大,容易出現暴發和短時間內較大范圍流行。2/18/2024126精選課件ppt3.易感性人對人腸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尤以3歲及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顯性感染和隱性感染后均可獲得特異性免疫力,產生的中和抗體可在體內存留較長時間,對同血清型病毒產生比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間鮮有交叉免疫。4.流行特征。該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性,全年均可發生,一般5-7月為發病高峰。托幼機構等易感人群集中單位可發生暴發。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控制難度大,容易出現暴發和短時間內較大范圍流行。2/18/2024127精選課件ppt(四)臨床表現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為7-10天普通病例表現。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砂橛锌人浴⒘魈?、食欲不振等癥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周內痊愈,預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2/18/2024128精選課件ppt重癥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于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干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遺癥。
1.神經系統表現: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查體可見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陽性。
2/18/2024129精選課件ppt2.呼吸系統表現:呼吸淺促、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啰音或痰鳴音。3.循環系統表現: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2/18/2024130精選課件ppt(五)診斷標準與鑒別診斷臨床診斷病例
1.在流行季節發病,常見于學齡前兒童,嬰幼兒多見。
32.2.發熱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無發熱。
極少數重癥病例皮疹不典型,臨床診斷困難,需結合病原學或血清學檢查做出診斷。
無皮疹病例,臨床不宜診斷為手足口病。
2/18/2024131精選課件ppt確診病例
臨床診斷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確診。
1.腸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異性核酸檢測陽性。
2.分離出腸道病毒,并鑒定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
3.急性期與恢復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中和抗體有4倍以上的升高。
2/18/2024132精選課件ppt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發熱。
重癥病例:
(1)重型:出現神經系統受累表現。如:精神差、嗜睡、易驚、譫妄;頭痛、嘔吐;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驚厥。體征可見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2)危重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
①頻繁抽搐、昏迷、腦疝。
②呼吸困難、紫紺、血性泡沫痰、肺部羅音等。
③休克等循環功能不全表現。
2/18/2024133精選課件ppt五、鑒別診斷
(一)其他兒童發疹性疾病。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要與丘疹性蕁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兒急疹、帶狀皰疹以及風疹等鑒別。可根據流行病學特點、皮疹形態、部位、出疹時間、有無淋巴結腫大以及伴隨癥狀等進行鑒別,以皮疹形態及部位最為重要。最終可依據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測進行鑒別。
(二)其他病毒所致腦炎或腦膜炎。
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腦炎或腦膜炎如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CMV)、EB病毒、呼吸道病毒等,臨床表現與手足口病合并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重癥病例表現相似,對皮疹不典型者,應根據流行病學史盡快留取標本進行腸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學檢查,結合病原學或血清學檢查做出診斷。
2/18/2024134精選課件ppt(三)脊髓灰質炎。
重癥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緩性癱瘓(AFP)時需與脊髓灰質炎鑒別。后者主要表現為雙峰熱,病程第2周退熱前或退熱過程中出現弛緩性癱瘓,病情多在熱退后到達頂點,無皮疹。
(四)肺炎。
重癥手足口病可發生神經源性肺水腫,應與肺炎鑒別。肺炎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癥狀,一般無皮疹,無粉紅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加重或減輕均呈逐漸演變,可見肺實變病灶、肺不張及胸腔積液等。
(五)暴發性心肌炎。
以循環障礙為主要表現的重癥手足口病病例需與暴發性心肌炎鑒別。暴發性心肌炎無皮疹,有嚴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阿斯綜合征發作表現;心肌酶譜多有明顯升高;胸片或心臟彩超提示心臟擴大,心功能異常恢復較慢。最終可依據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測進行鑒別。
2/18/2024135精選課件ppt(六)疾病監測(一)疫情報告
1.個案報告。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的有關規定,對符合病例定義的手足口病病例進行報告。如為重癥病例,請在“重癥患者”處選擇“是”;如為實驗室診斷病例,請在“實驗室結果”處選擇相應的腸道病毒病原學分型信息。實行網絡直報的醫療機構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未實行網絡直報的醫療機構應于24小時之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
2/18/2024136精選課件ppt2.聚集性病例報告。托幼機構和學校、醫療機構發現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時,應以最快的方式向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1周內,同一托幼機構或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級(或宿舍)發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發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發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局部地區或集體單位發生流行或暴發時,1周10例,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及有關規定,及時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2/18/2024137精選課件ppt(七)預防控制1、現場調查處置(1)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重癥或死亡時,縣(區)級及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立即組織開展現場調查處置。
①聚集性病例調查:了解聚集性病例的臨床表現、流行特征,以分析流行因素,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據。要對首發或指示病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填寫《手足口病個案調查表》(附件2)。2/18/2024138精選課件ppt②重癥或死亡病例調查:詳細了解病例的基本信息、臨床癥狀、發病就診治療過程、感染傳播情況、病原檢測結果,以分析重癥及死亡病例的主要危險因素,填寫《手足口病重癥或死亡病例個案調查表》(附件3)。調查結束后,各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將結果錄入統一數據庫,報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③專題調查:根據當地手足口病疫情特點及流行特征,可開展專題調查,以了解當地的主要傳播方式以及感染危險因素等,為制定干預措施提供依據。專題調查的方案及其內容,應根據調查目的專門設計。④醫療機構要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2/18/2024139精選課件ppt(2)傳染源的管理?;純簯皶r就醫,并遵醫囑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進行治療。居家患兒,家長或監護人應在社區(村)醫生的指導下,密切關注患兒的病情變化,如發現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相關癥狀時,應立即送醫院就診,同時,要盡量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住院患兒應在指定區域內接受治療,防止與其他患兒發生交叉感染。管理時限為自患兒被發現起至癥狀消失后1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等負責本轄區居家治療的手足口病患兒的隨訪工作,掌握居家治療患兒的病情進展情況。2/18/2024140精選課件ppt(3)標本采集和檢測。(1)所有重癥和死亡病例均要采集標本,可以采集咽拭子、糞便或肛拭子、皰疹液、腦脊液、血清等,死亡病例還可采集腦、肺、腸淋巴結等組織標本。聚集性病例至少要采集2例病例標本開展病原學檢測。(2)醫療機構負責樣本采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指導醫療機構進行相關生物學標本的采集。(3)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根據本地的技術能力,對采集的標本開展核酸檢測、病毒分離;不具備技術條件時,及時送上級機構進行檢測(附件1)。2/18/2024141精選課件ppt(4)消毒措施。病家、托幼機構和小學的消毒應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由單位及時進行消毒,或由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對其進行消毒處理。醫療機構的消毒由醫療機構安排專人進行。消毒方法參見《消毒技術規范》(2002版)和《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附件4)。2/18/2024142精選課件ppt
(5)健康教育。與教育、宣傳、廣電等部門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手機短信、宣傳單/宣傳畫等多種方式,開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工作,使5歲以下兒童家長及托幼機構工作人員等了解手足口病的臨床癥狀,掌握最基本的預防措施,強調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環境衛生措施對于有效預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動員托幼機構老師和管理人員、兒童家長成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主動參與者,形成群防群控。與重癥或死亡病例發病前1周或發病后有共同生活、居住史的5歲以下兒童,要對其家長或監護人進行健康教育,做好兒童的密切觀察,出現癥狀要及時就診和治療。2/18/2024143精選課件ppt2、重點人群及重點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為降低人群手足口病的發病率,減少聚集性病例,避免醫院感染,各地要做好以散居兒童為主的重點人群和以托幼機構、醫療機構為主的重點場所的預防控制工作。(1)散居兒童的預防控制措施。
①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②嬰幼兒的尿布要及時清洗、曝曬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2/18/2024144精選課件ppt③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兒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④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⑤兒童出現發熱、出疹等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⑥居家治療的患兒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以減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2/18/2024145精選課件ppt(2)托幼機構預防控制措施。
①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采取立即送診、居家觀察等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②出現重癥或死亡病例,或1周內同一班級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建議病例所在班級停課10天;1周內累計出現10例及以上或3個班級分別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時,經風險評估后,可建議托幼機構停課10天;③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等良好的衛生習慣;老師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狀況;
2/18/2024146精選課件ppt④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定期對玩具、兒童個人衛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⑤定期對活動室、寢室、教室、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⑥托幼機構應每日對廁所進行清掃、消毒,工作人員應戴手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⑦托幼機構應配合衛生部門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2/18/2024147精選課件ppt(3)醫療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
①各級醫療機構應加強預檢分診,專辟診室(臺)接診發熱、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診及就診等區域的清潔消毒頻次,室內清掃時應采用濕式清潔方式;②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位病例后,均應認真洗手或對雙手消毒,或更換使用一次性手套;
2/18/2024148精選課件ppt③診療、護理手足口病病例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儀器、體溫計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時消毒;④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消毒后才能繼續使用;⑤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2/18/2024149精選課件ppt預防手足口病十五字訣:
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最好加上:不串門,不聚堆2/18/2024150精選課件ppt二、肺結核我們說到肺結核,很多人都會覺得那很遙遠,遠到了《紅樓夢》里的林黛玉,遠到了魯迅先生的小說《藥》。肺結核過去在民間被稱為“肺癆”,過去有一句俗話叫“十癆九死”。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肺結核早已經不再是不治之癥,這個病似乎遠離了人們的視線。
2/18/2024151精選課件ppt(一)結核病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結核桿菌可能侵入人體全身各種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臟,稱為肺結核病。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十癆九死”,“癆”指的就是結核病,當時由于沒有特效的藥物,結核病的死亡率相當高。解放前,資本主義國家把中國說成“東亞病夫”,也主要是指結核病《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死于肺結核咯血2/18/2024152精選課件ppt我們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18/2024153精選課件ppt(二)肺結核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經呼吸道傳播的慢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病人咳嗽、噴嚏、或大聲說話時噴出的飛沫傳播給他人,這種簡單的傳播途徑使許多人都容易被結核病患者傳染。2/18/2024154精選課件ppt(三)、病人的發現主要癥狀2/18/2024155精選課件ppt其它癥狀2/18/2024156精選課件ppt其它癥狀:疲乏體重減輕消瘦2/18/2024157精選課件ppt85.8%的活動性病人和93.3%的涂陽病人
有癥狀2/18/2024158精選課件ppt(四)、病人的篩選可疑肺結核癥狀:(1)咳嗽、咳痰>二周(2)咯血或血痰(3)發熱、胸痛>二周(4)其他:乏力、盜汗、閉經、食欲減退、人消瘦、結節性紅斑等2/18/2024159精選課件ppt病人篩選方法1、問診2、X線檢查3、實驗室檢查痰結核菌檢查4、PPD.Test.2/18/2024160精選課件ppt(五)、肺結核的病原學診斷意義:確立診斷、培養陽性是診斷肺結核金標準涂片陽性是發現傳染源的依據制訂化療方案的依據判斷化療療效的主要指標2/18/2024161精選課件ppt痰涂片檢查結核桿菌痰內查到結核菌的病人是治療的重點?;熓菤缂毦蛞种萍毦L。痰結核菌檢查簡便易行,價廉,準確性較高。定期做痰結核菌檢查觀察細菌改變,是考核化療效果的最好指標。如應用化療后細菌減少或消失,是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的標志,反之則表示化療未發揮作用甚至治療失敗,需要改變藥物以增強療效。因此,病人應遵守醫生規定按時送合格的痰標本檢查。2/18/2024162精選課件ppt肺結核X線表現的特點好發部位:上葉尖后段、下葉背段病灶范圍:可局限也可很廣泛X線影像可呈多形態表現易形成空洞,有引流起支氣管相通有支氣管播散病灶呈球形病灶時直徑多在3cm以內,周圍有衛星灶可伴胸腔積液,胸膜增厚與粘連病變吸收緩慢2/18/2024163精選課件ppt胸部CT掃描對肺結核診斷的價值發現胸內隱匿部位病變鑒別縱隔淋巴結結核與腫瘤,發現縱隔腫大淋巴結早期發現肺內粟粒陰影對診斷有困難的肺內塊影,孤立結節空洞和浸潤陰影的鑒別診斷可檢出少量胸腔積液,包裹積液,葉間積液和其他胸膜疾病發現肺大皰結核性支擴和濃密病灶內的空洞2/18/2024164精選課件ppt結核菌素皮試試驗的意義
陰性反應:1、未感染結核菌;2、已感染過結核菌:變態反應前期;3、免疫功能受干擾;免疫功能損害;4、結素質量及技術上原因,5、麻疹、百日咳等急性傳染病及各種危重病人可無反應或僅有弱陽性。一般陽性反應:1、受過結核菌感染;2、接種過BCG;3、非結核分枝桿菌交叉反應;4、三歲內未接種過BCG兒童表示有活動性結核病。2/18/2024165精選課件ppt結核菌素皮試試驗的意義
強陽性反應:表示體內受到濃厚感染,機體處于超敏狀態,故發病機會多,兒童則具有診斷意義。成人不一定表示體內就存在活動性結核病,但對肺部存在的病變有助于診斷。接種過卡介苗兒童再感染判斷:以前后二次結素皮試的凈增值>=16mm,為結核再感染。避免由復強作用,結素交叉變態反應及閱讀誤差。2/18/2024166精選課件ppt結核病分類1原發性結核病原發結核病為原發結核感染所致的臨床病癥。包括原發綜合征和胸內淋巴結結核。2血行播散性肺結核包括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急性粟粒型肺結核)及亞急性、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
2/18/2024167精選課件ppt3繼發性肺結核繼發性肺結核是肺結核中的一個主要類型,包括浸潤性、纖維空洞、結核球及干酪性肺炎等。4結核性胸膜炎臨床上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包括結核性干性胸膜炎、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結核性膿胸。2/18/2024168精選課件ppt5其他肺外結核其他肺外結核按部位及臟器命名,如:骨關節結核、結核性腦膜炎、腎結核、腸結核等。2/18/2024169精選課件ppt檢查和診斷1.檢查機構結核病防治所(結核病專科門診)--大部分設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來的衛生防疫站)2/18/2024170精選課件ppt2.檢查項目2/18/2024171精選課件pptPPD試驗2/18/2024172精選課件ppt48-72H后看結果2/18/2024173精選課件ppt診斷涂陽病人涂陰病人未查痰病人結核性胸膜炎其它肺外結核肺結核病人2/18/2024174精選課件ppt(六)治療和管理1.治療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2/18/2024175精選課件ppt2.管理對確診為肺結核并納入治療的病人進行全程督導管理,每個病人確定一名督導醫生(社區/村級-鄉鎮/街道級-縣/區級-市級)負責督促病人按時服藥和定期復查,并免費提供相關健康咨詢和營養指導等2/18/2024176精選課件ppt2/18/2024177精選課件ppt2/18/2024178精選課件ppt3.療效90%以上的新發病人都是可以治愈的
前提:正規治療,即到專門的結核病防治機構接受正規的治療和管理,全程不間斷地完成6-8個月的療程2/18/2024179精選課件ppt(七)預防控制(1)傳染性1.傳染源:痰涂片檢查陽性的肺結核病人肺外結核?。ㄈ绻墙Y核、腦膜結核、淋巴結核等)通常不具有傳染性。2/18/2024180精選課件ppt(1)傳染性2.傳染性的大小取決于:(1)傳染性病人病情的嚴重(2)排菌量的多少(3)咳嗽的頻度(4)房間的通風情況(5)接觸者的密切程度(6)接觸者的抵抗力2/18/2024181精選課件ppt(1)傳染性結核病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一個傳染性肺結核病人一年中能使10-15人感染結核菌2/18/2024182精選課件ppt(1)傳染性3.傳播途徑2/18/2024183精選課件ppt(2)感染與發病1.感染人群具有普遍易感高危人群:肺結核病人的家庭成員(尤其是兒童)醫務人員在通風不良的集體環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如學生、民工等涂陽病人密切接觸者、糖尿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劑者、矽肺病人、HIV/AIDS等2/18/2024184精選課件ppt(2)感染與發病2.發病感染后僅有少部分人發病,主要與機體對結核菌的抵抗力有關兒童、青春期少年、老人和營養不良者、糖尿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最容易患結核病2/18/2024185精選課件ppt(3)預防關鍵:及時發現和徹底治愈肺結核病人其它措施:
1.新生兒接種卡介苗(BCG)
2.及時發現、報告和治療病人
3.開窗通風、加強鍛煉
2/18/2024186精選課件ppt(3)預防1.接種卡介苗對象:新生兒作用:預防兒童期的結核性腦膜炎、粟粒型肺結核2/18/2024187精選課件ppt(3)預防2.及時發現和報告學生肺結核病人早發現,早治療,嚴防學校結核病暴發流行
2/18/2024188精選課件ppt(3)預防3.做好在校學生的肺結核治療和管理傳染性肺結核病人-休學,在家隔離治療,由家庭所在地結核病防治機構負責病人的治療和管理,傳染性消失后,憑結核病防治機構的診斷證明方可復學非傳染性病人在治療期間可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注冊會計師模擬試題+參考答案解析
- 教育工作會議
- 中醫學課件:溫里藥性與應用
- 《POP廣告》課件演示
- 紙制品行業安全生產法規與標準實施考核試卷
- 玻璃保溫容器生產質量控制與改進措施實施策略考核試卷
- 私募股權投資盡職調查實務考核試卷
- 紙張表面處理技術考核試卷
- 禮儀用品企業市場營銷策略調整與優化考核試卷
- 2025年耐磨球段項目建議書
- 音樂演唱會居間協議書
- 《母雞》作業設計-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 高校人才引進機制研究
- 【高中物理競賽專題大全】競賽專題1力學50題競賽真題強化訓練解析版
- 《2023中國會議統計分析報告》
-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護理
- 2020教學能力大賽國賽一等獎實施報告匯報PPT-國一
- 信訪事項復查申請書
-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老師領進門》
- 《伊利乳業集團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對策分析案例(論文)10000字》
- 2023年副主任醫師(副高)-急診醫學(副高)考試歷年高頻考點真題附帶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