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通風能力核定報告33_第1頁
礦井通風能力核定報告33_第2頁
礦井通風能力核定報告33_第3頁
礦井通風能力核定報告33_第4頁
礦井通風能力核定報告3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參加礦井通風能力核定人員名單序號姓名單位職稱123456目錄前言┄┈┈┈┈┈┈┈┈┈┈┈┈┈┈┈┈┈┈┈┈┈┈┈1第一章礦井概況┄┈┈┈┈┈┈┈┄┈┈┈┈┈┈┈┈3第二章礦井通風核定┄┈┈┈┈┈┈┈┄┈┈┈┈┈┈6第三章核定的目的,今后的建議┄┈┈┈┈┈┈┈┄┈17附:1、礦井通風系統布置圖2、礦井通風能力核定表3、礦井通風匯總表4、礦井證照一覽表前言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第81次常務會議提出的“以風定產”等煤礦瓦斯治理措施,按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下發的安監總煤字[2004]2544號關于印發(煤礦生產能力的若干規定)的通知,各煤礦每年要進行一次通風能力核定工作,并根據核定的通風能力科學合理地組織生產,嚴禁超通風能力生產。預防瓦斯事故的發生,依據安監總煤礦字(2005)42號文件有關規定,受盤縣灑基鎮五排煤礦的委托,我公司(六盤水市紀源煤炭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為該礦做2005年度的礦井通風能力核定報告。核定的目的及指導思想堅持以風定產,根據《安全生產法》、《煤礦安全規程》的相關規定,并結合設計方案及《安全專篇》等確定礦井原煤生產規模。杜絕超通風能力生產現象和超負荷運轉。優化通風系統和通風設施,減少漏風,提高有效風量,改善井下空氣及氣候條件,預防事故發生。核定依據安監總煤字(2005)42號文件關于《煤礦通風能力核定(試行)》貴州省煤炭管理局黔煤規定(2005)129號文件“關于開展煤礦通風能力核定工作”。盤縣灑基五排煤礦委托《六盤水市紀源煤炭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為該每礦進行通風能力核定的委托書。灑基五排煤礦提供的錦旗實測通風系統圖及測風記錄等相關資料。煤礦安全規程(2004年)。省煤炭管理局批復的灑基五排煤礦2004年度瓦斯及二氧化碳等級鑒定報告。本礦屬技改(3萬噸改6萬噸)礦井,此次僅對原生產系統進行礦井通風能力核定。第一章礦井概況一、交通位置灑基五排煤礦位于盤縣灑基新廠村蘿嘎境內,屬盤縣煤田的土城一、二井田。2001年1月簡易投產,年設計能力3萬噸,井田內有兩(河)水(城)線通過,礦井距盤縣灑基鎮1.2公里,距盤縣電廠12公里,距小云尚火車站6.5公里,盤縣至灑基公路從本礦北部外圍經過,且通水城,水柏鐵路松河火車站距本礦8公里,區內交通運輸十分方便。地形地貌井田內為山區地勢,山形走向跟地層走向基本一致,地形南高北低,南部山勢較陡,滑坡較為嚴重,溝谷較發育,第四系地層覆蓋較廣。區內最高點為+2062.94米,最低點為+1825米,相對高差為237.94米。走向長250米,傾斜寬200米,礦井面積約0.05平方公里,屬于斜井開拓。河流井田內無河流,各地層均有泉點出露,其流量大小受大氣降水影響。井田內溝谷發育,呈數枝狀分布。雨后山間溝溪流量大,暴雨后有山洪發生,枯季流量小或干枯。四、氣候本區氣候溫和濕潤,屬于嚴熱帶高原性季風氣候,全年雨量充沛,最大風速為15米/秒,風向主要為東南風。日最高氣溫34℃,日最低氣溫-6.6℃,冰凍期為12月和元月,年平均降水量為地震據貴州省環保廳、黔城設通發(1992)230號文件《關于公布貴州省地震烈度新區規則的通知》,本區地震烈度為Ⅵ度。礦井鄰近煤礦及小窯情況井田內現已無小窯開采,但在井田煤層露頭淺部曾有小窯開采過,因小窯停采時間較長,已經跨落封閉,無法調查。雖礦方已掌握部分巷道布置數據,但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加強探放水工作以及制定掘穿老空區應采取的相應措施,確保生產安全。礦區水源、電源及通信情況(一)該礦飲用水來自礦區附近的泉水,工作用水也來自處理后的礦井水和泉水,礦井在地面修建有高位水池,作為主要水源。總之,該礦水源豐富,可滿足礦井水需要。(二)礦井主供電源為兩回路電源供電,電源引自土城礦6KV變電所,經雙回路高壓輸電線路到該礦100KV變壓器變壓后使用。(三)該礦對外通訊用程控電話和移動通信網對外聯系,通訊較為方便。井下電話設置礦用防爆電話,具體設置地點是生產調度室、井底車場、工作面運輸巷及運輸石門和掘進工作面等處。煤層開采技術條件瓦斯根據原一二九地質隊在精查勘探時,期對所有的可煤層都進進行了煤層瓦斯含量的實驗,據實驗結果,算出煤層的自然瓦斯含量+1500水平以上為7.2米3/噸,為可燃物,故將此塊段定為高瓦斯塊段,尤其12#煤層瓦斯含量更大。其絕對瓦斯涌出量為1.07m3/min。,相對瓦斯涌出量為15.12m3/min。礦井絕對二氧化碳涌出量為0m3地溫:井田內無地溫異?,F象,屬于地溫正常礦井。煤塵爆炸性:原精查勘探過程中對全區范圍內采取19個點作了爆炸性試驗,結果表明:火焰長度為>5—500毫米,巖粉量50—70%,水分0.62%mad,灰分13.16%ad,揮發分26.25%vdaf,抑制煤層爆炸最低鹽分量80%,焦渣特征為6,確定該塊段內的各煤層其煤塵都具有爆炸危險性。煤的自燃傾向性:該礦段內煤層有自燃發火性,自燃發火期為9~12個月,其自燃傾向分類為二類,Ⅱ級自燃礦井。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該礦自建礦以來從未發生過煤與瓦斯突出現象,臨近礦井也從未發生過,但是,由于煤塵瓦斯含量較高,瓦斯涌出量大,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必須加強煤與瓦斯突出防治工作。井田范圍、開拓及開采情況(一)井田范圍:根據國土部門劃定的開采范圍,礦井井田由以下五個拐點坐標依次連線圈定而成:拐點:XY1、2883270.0035455260.002、2883820.0035455850.003、2883825.0035456290.004、2883200.0035455820.005、2883150.0035455440.00其范圍為走向長250米,傾斜寬200米,礦井面積約0.05平方公里。(二)開拓情況:礦井開拓方式為斜井開拓揭穿各煤層,在礦井12#煤層+1768水平布置1203回采工作面回采,在+1780水平布置1712運輸巷掘進工作面及1712回風巷掘進工作面準備下一個回采工作面。(三)開采情況:本礦現開采12#煤層,在水平布置1203回采工作面回采,采面用單體液壓支柱支護,最大控頂距4.2米,最小控頂距3.2米,采用3—4排控頂,柱距800mm,排距1000mm;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密集柱切頂,當周期來壓或頂板破碎時在頂排加打叢柱,必要時設木垛加強支護。工作面采用電煤鉆打眼,爆破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第二章礦井通風核定一、通風系統和通風方式(一)通風系統:有一個回采工作面即1203回采工作面;二個掘進工作面即1712運輸巷掘進工作面和1712回風巷掘進工作面。具體通風線路為:1203回采工作面:新鮮風流→主斜井井口→主斜井→井底車場→12#層運輸大巷→12#層暗斜井→1203運輸巷→1203采面→1203回風巷→12#層回風斜巷→12#層總回風巷→總回風巷→總回風上山→運行主扇→地面。1712運輸巷掘進工作面:新鮮風流→主斜井井口→主斜井→井底車場→15#層運輸巷→17#運輸石門→1712運輸巷→1712運輸巷掘進迎頭→1712運輸巷→1712外切眼→1712回風巷回風繞道→17#層回風石門→15#層運輸巷→總回風巷→總回風上山→運行主扇→地面。1712回風巷掘進工作面:新鮮風流→主斜井井口→主斜井→井底車場→15#層運輸巷→17#運輸石門→1712運輸巷→1712回風巷掘進迎頭→1712回風巷→1712回風巷回風繞道→17#層回風石門→15#層運輸巷→總回風巷→總回風上山→運行主扇→地面。(二)通風方式:礦井的通風方式為邊界式;通風方法為邊界抽出式通風。二、風井數目、位置、服務范圍及時間風井數目:該礦井只有一個回風井口數,從主斜井井口進風,總回風上山回風。其風井口坐標位置為:X=2883400;Y=35455918;井口標高為+1871m;服務范圍是作為全礦井的總回風之用,服務年限11.43年。井下通風設施及構筑物布置(一)井下通風設施1、1712運輸巷掘進迎頭使用型號為YBT52—2,功率為11kw,吸風量為177m32、1712回風巷掘進迎頭使用型號為YBT52—2,功率為11kw,吸風量為177m3具體見通風系統圖。(二)井下通風構筑物1、井下通風構筑物主要為調節風門和永久風門。(1)總回風巷與井底車場間有兩道永久風門,(2)1712外切眼調節風門2、其通風構筑物詳見通風系統圖需風量、風壓、等積孔礦井需風量按各菜、掘工作面、硐室及其他巷道等用風地點分別進行計算Q礦井≥(∑Q采+∑Q掘+∑Q硐+∑Q備+∑Q其它)×K礦通(m3/min)1、2#層1203回采工作面風量計算:(按《煤礦安全規程》(2001年版)執行說明進行計算)(1)按稀釋瓦斯計算:Q采=100×q采×KCH4=100×1.47×1.07=157.29m3/m(2)按工作面溫度選擇適宜的風速計算Q采=60×v1采×s采=60×0.8×7.4=355.2m3(3)按采面同時作業的最多人數計算:Q采=4×N×K=4×30×1.35=162m3(4)按炸藥消耗量計算:Q采=25×A=25×6=150m3(5)按風速進行驗算:根據以上計算,取最大值355.2m3V2采=Q采/60S=355.2/(60×7.4)=0.8m/s即:0.25m/s<V采=0.8m/s<4m/S符合風速要求。綜上所述,該礦1203回采工作面最大需風量355.2m3/min,實際供風量365m式中:q采—回采工作面回風巷風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平均絕對涌出量,(取1.47m3/min,該值為2004年瓦斯等級鑒定報告中CH4kCH4—一采面瓦斯涌出量不均衡通風系數(正常生產條件下,連續觀測一個月,日最大絕對瓦斯涌出量與月平均日瓦斯絕對涌出量的比值:即1.47/1.37=1.07)。v1采—采煤工作面風速,m/s(回采工作面空氣溫度小于18。C時,工作面風速應為0.9m/s,本礦井現工作面空氣溫度小于18。C,故取0.9m/s;s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斷面積,采面3—4排控頂,最到控頂距4.2m,最小控頂距3.2m,采高2m,則采面平均斷面積7.4m2N—工作面同時工作的最多人,取30人;K—風量備用系數,取1.35;25—每公斤炸藥爆破后應供給的最低風量,m3/min、公斤;A—井下一次性爆破炸藥的最大用量,6kg;2、掘進工作面需風量的計算掘進工作面需風量的計算與回采工作面需風量的計算方法相同。17#層1712運輸巷掘進工作面需風量計算(1)按瓦斯涌出量計算Q掘=100×q掘×K掘通=100×(0.01×168×0.2231)×(0.01×168×0.65)/(0.01×168×0.2231)=109m3(2)按炸藥量計算Q=25×A=25×1.8=45m3(3)按同時作業的人數計算Q=4×N×K=4×15×1.35=81m3(4)按一臺局部扇風機的實際吸風量計算煤巷掘進:Q掘=Q扇×Ii+15s=177+15×3.24=226m3(5)按風速進行驗算(分巖巷、煤巷、半煤巖巷分別進行驗算):本礦井17#層屬于煤巷掘進。V掘=Q掘/60S=355.2/(60×3.24)=1.82m/s,符合通風要求。綜上所述,該礦每個掘進頭所需風量226m3/min,全礦井共二個掘進工作面,即1712回風巷和1712運輸巷掘進工作面,兩個掘進工作面所配備的兩臺局扇型號完全相同,所以供需風量為226×2=452m3/min。而兩臺局扇位置的實際風量為其中:Q掘—一個掘進工作面需要的風量,m3/min;q掘——掘進工作面回風流中的瓦斯(或二氧化碳)的絕對瓦斯涌出量q掘=(0.01×168×0.2231)m3/min;K掘通—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風系數,(正常生產條件下,連續觀測一個月,日最大絕對瓦斯涌出量與月平均日瓦斯絕對涌出量的比值(0.01×168×0.65)/(0.01×168×0.2231);S—掘進工作面的平均面積,(上寬1.4米,下寬2.2米,中高1.8米,S均=3.24m2N—掘進工作面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N=15人;A—一掘進工作面一次爆破使用最大炸藥量,1.8公斤;Ii—一掘進工作面同時通風局部通風機臺數,取1臺;V掘—掘進工作面的風速,m/s;3、硐室所需風量該礦井井下機電硐室較分散,且設備負荷不大,絕大多數電氣設備均設置于巷道較寬處,故未設機電硐室,而其它小硐室靠擴散風流變能解決,井下只考慮水倉和絞車硐室所需風量,據日常測定結果,水倉每分鐘只需25—30m3Q水倉=100×qCH4×K=100×0.25×1.3=32.5m3絞車硐室風量實測得70m3根據以上計算,全礦井的實際需風量為:Q礦井=∑Q采+∑Q掘+∑Q其它=355.2+2×226+32.5+70=909.7(m3/min)=15.16m3從上述結果看,全礦井只需風量為909.7(m3/min),而礦井實測總進風量為960(m3/min),總回風量為1100(m3/min),滿足生產要求。該礦井風壓、等積孔1、依據設計規范,小型煤礦只計算礦井通風困難時期的阻力。根據各用風地點風流分配計算1203回采工作面接替時期的通風負壓以及1712運輸巷和1712回風巷掘進頭等的通風負壓,由于本礦均用木梯形棚支護,其計算如下:總風壓h、總風阻R等積孔Ah1=0.0025×450×8.2×189.5/4.23=23.62Pa;R1=(0.0025×450×8.2)/4.23=0.1245kg/m7(2)巷道突然擴大:h1-2=(S2/S1-1)2×v22/2×1.25=(7/4-1)2×2.12/2×1.25=0.158Pa;R1-2=h1-2/Q2=0.158/13.72=0.0018kg/m7(3)風流分岔:h2-4和h2-3h2-3=1.1×1.25×(4.12-2×4.1×1.219cos53。+1.2192)/2=0.9226Pa;R2-3=h2-3/Q2=0.9266/33.06=0.028kg/m7h2-4=1.1×1.25×(4.12-2×4.1×1.219+1.2192)=0.58124Pa;R2-4=h2-4/Q22-4=0.5812/65.6=0.0089kg/m7(4)h3-5=(0.002×95×8×8.12)/4.13=1.447Pa;R3-5=(0.002×95×8)/4.13=0.022kg/m7h5-6=(0.002×31×8×8.12)/4.13=0.472Pa;R5-6=(0.002×31×8)/4.13=0.0072kg/m7h6-7=(0.002×50×7.2×4.82)/3.22=1.62Pa;R6-7=(0.002×50×7.2)/3.22=0.0219kg/m7h7-8=(0.002×70×7.2×8.12)/3.23=6.458Pa;R7-8=(0.002×70×7.2)/3.23=0.30768kg/m7h8-9=(0.002×90×8×8.12)/3.23=9.15Pa;R8-9=(0.002×90×8)/3.23=0.0439kg/m7(5)h4-10=(0.0017×45×8×4.582)/4.13=0.186Pa;R4-10=(0.0017×45×8)/4.13=0.0089kg/m7h10-11=(0.0017×125×8×4.582)/4.13=0.517Pa;R10-11=(0.0017×125×8)/4.13=0.0246kg/m7h11-12=(0.002×50×8×4.582)/4.13=0.22Pa;R11-12=(0.002×50×8)/4.13=0.0116kg/m7h12-13=(0.0017×125×8×4.582)/4.13=0.517Pa;R12-13=(0.0017×125×8)/4.13=0.0246kg/m7h13-14=(0.0017×50×8×4.582)/3.23=0.435Pa;R13-14=(0.0017×50×8)/3.23=0.02075kg/m7h14-15=(0.0017×90×8×4.942)/4.13=0.911Pa;R14-15=(0.0017×90×8)/4.13=0.01778kg/m7h15-16=(0.004×425×8×14.662)/4.23=39.45Pa;;R15-16=(0.004×425×8)/4.23=0.183kg/m7則礦井總風阻R為R=R1+R1-2+R2-3+R2-4+R3-5+R5-6+R6-7+R7-8+R8-9+R4-10+R10-11+R11-12+R12-13+R13-14+R14-15+R15-16=1.41035kg/m7礦井總風壓h阻=h1+h1-2+h2-3+h2-4+h3-5+h5-6+h6-7+h7-8+h8-9+h4-10+h10-11+h11-12+h12-13+h13-14+h14-15+h15-16=23.62+0.158+0.9226+0.58124+1.447+0.472+1.62+6.458+9.15+186+0.517+0.22+0.517+0.435+0.911+39.45=86.665Pa=8.84mmH2O2、該礦井的通風等積孔As1=(0.38Q)/(h阻1/2)==(0.38×13.77)/8.841/2=1.938m2;礦井最沒困難時期的負壓根據該礦2004年由六盤水市煤礦設計所提供的安全專篇得知礦井最困難時期的總阻力h阻大及等積孔A難為:h阻大=33.04mmH2OA難=(0.38Q)/33.041/2=(0.38×16.54)/33.041/2=1.09m該礦井等積孔1<A難<2,屬中阻力礦井。通風機設備、功率復核主要通風機為江西省萍鄉銳通風機廠生產的BK60—NO10型礦用防爆軸流式通風機,數量為2臺,其中一臺工作,一臺備用,工作風量為708~1272m3/min,負壓360~1580Pa,于2002年7月生產;配套電機型號均為Y225M—局部通風機為湖南煤機廠生產的局扇型號為YBT52—2型礦用防爆軸流式通風機,數量四臺,其中,兩臺工作,兩臺備用,電動機功率為11kw,吸風量為177m3六、礦井通風能力核定(一)相關數據的確定由于該礦為高瓦斯礦井,根據規定采用高瓦斯、突出礦井和有沖擊地壓的礦井計算公式:P=(Q入×350)/(0.0926×q2×∑k×104)取用的參數:礦井總進風量(Q);經過實測礦井總進風量為960m3/min,經過計算,礦井實際需風量為909.7mQ入—礦井總回風量,取1100m3/min。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根據該礦2004年瓦斯等級鑒定報告結果并經貴州省煤炭管理局批復,該礦相對瓦斯涌出量為15.12m3礦井綜合系數∑k=K產.K瓦.K備.K漏=1.19×1.2×1.14=1.63,取1.6;∑k—綜合系數;其中:K產—礦井產量不均衡系數,K產的取值范圍:產量最高月平均日產量/年平均日產量=320/268.5=1.19;K瓦—礦井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數,高瓦斯礦井不小于1.2K備—備用工作面用風系數(無備用工作面);K漏—礦井內部漏風系數,礦井總進風量/礦井有效風量年平均值960/(960-960×10%)=1.14(漏風按10%);煤礦上半年平均日產量上半年灑基五排煤礦出煤48268噸,平均日產噸煤268噸(按180天計算)。日產噸煤需風量m3/min。按總回風瓦斯不超過0.75%計算:q=(q相×10K)/(0.75×60×24)=0.0926×q相K=0.0926×15.12×1.35=1.89m3/min。q—R日產噸煤所需風量m3/min。q相—相對瓦斯涌出量,15.12m3/min。K—通風備用系數,根據礦井實際取1.35;P—礦井通風能力,萬t/a;計算公式及方法該礦井為高瓦斯礦井,根據安監總字(2005)42號文件規定,采用公式:P=(Q×350)/(0.0926×q×∑k×104)=(926×350)/(0.0926×15.12×1.6×104)=11.9(萬t/a);根據以上計算,該礦的通風能力能滿足11.9.9萬t/a的生產規模。該礦2004生產計劃為6萬噸,不會超通風能力生產。七、礦井通風能力驗證工作面供風量為365m3/min,大于實際需風量355.2m3/min可滿足供風要求。掘進工作面供風的兩臺局扇安設處的風量為484m3/min,大于兩掘進供風的需風量2×226=452m3/min,滿足生產要求。礦井總有效風量為960-960×0.95=912m3/min,大于目前正常生產情況下的需風量909.7m3/min,滿足生產要求。主扇提供的最大風量(總回風量)為1272m3/min,實測總進風量為1100m3/min,,能滿足生產要求,不會超通風能力生產。第三章今后的建議今后的建議:通過核定礦井的通風能力,礦井的供風能力可達12萬噸/年的井型,滿足該礦現6萬噸/年的井型,但也存在不足,總回風巷巷道斷面偏小,彎道多,造成礦井通風阻力增大,主要通風機的效率降低。建議在今后的通風管理中,完善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