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級語文課件-鄉愁“衡水杯”一等獎_第1頁
初中九年級語文課件-鄉愁“衡水杯”一等獎_第2頁
初中九年級語文課件-鄉愁“衡水杯”一等獎_第3頁
初中九年級語文課件-鄉愁“衡水杯”一等獎_第4頁
初中九年級語文課件-鄉愁“衡水杯”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人、評論家

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1949年去臺灣。多年漂泊海外,致力于現代主義詩歌創作。游子思鄉之情是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容。余光中(1928--2017)《鄉愁》的創作

70年代初創作《鄉愁》時,余光中時而低首沉思,時而抬頭遠眺。他說:“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鄉愁余光中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語調深沉;語速舒緩;感情真摯思考一:詩人借助時空的變化層層推進詩情,請把表示時間變化的詞找出來。

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

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人生的四個階段。而這四個階段,恰恰是詩人的整個一生。思考二:鄉愁本是一種非常抽象的情感,詩人卻用具體可感的事物把鄉愁形象化,請同學們找一找,這首詩用了哪些具體事物表現鄉愁?明確:作者借物抒情,把濃濃的鄉愁濃縮在四個具體的事物上: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小時候——郵票——求學在外,思念母親。母子離愁長大后——船票——新婚離別,思念嬌妻。夫妻離愁后來——墳墓——生死隔絕,哀思難抑。喪母哀愁現在——海峽——國家分裂,憂思綿綿。思歸國愁思考三:

這些形象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幾個詞好在哪里?分別改成“大大的”、“寬寬的”、“高高的”、“深深的”不是更能表現鄉愁的濃重嗎?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明確:

運用疊詞,增強詩歌表現力。

郵票的“小”、船票的“窄”、墳墓的“矮”、海峽的“淺”,與母子分別、夫妻分離、生死相隔、同胞相去的凝重的愁思恰好形成了強烈而又鮮明的對比,更突顯出“愁”之深之重。

我清楚地記得,自己小小的年紀便做了流亡的學生,逃到大后方去讀書求學.學校的取信欄,我每天去看兩次,排著長隊,緊著心弦,尋找母親那熟悉的字跡.要多少次失望后才能收到一封信.于是,我讀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爛背于心.小小的郵票有一個圓圓的郵戳,小圓圈內的城市呀,那里有我的母親,有我的家!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美國的冬夜如此凄冷,寒風無情的撞擊窗欞.我緊纂著那張回程的船票,盼望著歸期的來.我的家鄉,我那朝思暮想的新娘,你睡了嗎?你是否和我一樣在回味我們兩小無猜的童年時光?閉上眼,你的一舉一動都在我的腦中浮現.臨行前,你幫我整理行裝,把每一件衣服都看了又看,生怕扣掉了,開了線!就讓我把對你的思念留在這一張小小的船票上吧!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我急急地趕回來,卻還是晚了,沒見上母親最后一面!母親哪,是你,拉著我的小手逃過了南京大屠殺,躲過了重慶的大轟炸.而如今,一方小小的墳墓,陰陽的距離,薄薄的一層混泥土,內外相隔,那么遙遠.母親的慈魂呀,你是否踏上了回鄉的路?回到了那個江南的小鎮?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人過中年以后,落葉歸根的愿望更加強烈。故國故鄉故園便頻頻地入夢來,早晨醒來,夢去無痕,鄉愁難譴。翻開中國地圖,神游太湖,看看蔣山青,秦淮碧,想想昔年那里美麗的表妹……可這一灣海峽,二指寬罷了,淺淺的一層海水比紙還薄,可就是涉不過去,涉不過去呀!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鄉愁余光中小時候

長大后

后來

現在郵票

船票

墳墓

海峽借物抒情戀母思妻悼母盼聚親情愛情憂國愛國之情逐層推進板書思考:本文表現怎樣的主題?

這是一首抒情詩,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把抽象的鄉愁具體化、實物化,表達了作者渴望與親人團聚,渴望祖國早日統一,結束分離之苦的強烈愿望。

我們就一起來從詩文中“尋美”,并把尋出的美用這樣的句式表達出來:“余光中的《鄉愁》詩美在

,例如

。提示:(可從整體結構、構思立意、詞句運用、思想感情等角度)

示范:余光中的《鄉愁》詩美在整齊劃一的結構上。例如:全詩的四節詩的每一節都分四行,相對應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數相同。

(1)從整體結構上,美在整齊劃一的結構上。美在一唱三嘆的音樂節奏上。

(2)從構思立意上,美在從小到老的時間順序上。美在身處各地的空間變化上。美在托物寄情的比喻形象上。

(3)從詞句運用上,美在數量詞的運用上。美在每節詩中長句和短句的運用上。

(4)從思想感情上,美在表情達意時人稱的不斷變化上。美在每一節詩都是一幅凄美的圖畫上。美在主題的逐步深化、最后升華上。

余光中《鄉愁》的美表現在哪里?結構美:寓變化于統一。統一,就是段式、句式比較整齊,段與段、句與句之間又比較和諧對稱;變化,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調節,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音樂美:除了“頭”字的有規律的重復外,尾韻并不嚴格,主要表現在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靶⌒〉摹薄罢摹薄鞍摹薄皽\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疊詞運用,更顯得低回掩抑,如怨如訴。一課文仿寫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仿寫:鄉愁是________。二

說一說有關鄉愁的詩或句子……

鄉愁是一杯濃濃的酒鄉愁是一輪圓圓的月鄉愁是故鄉那灣永遠流淌的小溪鄉愁是遠走時父親久久的佇望鄉愁是別離時媽媽不斷的揮手鄉愁是雕刻在記憶中的古老童話鄉愁是人一輩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灣《次北固山下》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別離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鄉愁》席慕蓉

這兩首詩有著相似的寫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陸,后來赴臺灣。兩位詩人都鐘情于中國古典文化,承繼傳統文化中鄉愁的永恒主題寫出了新意。

不同之處在于,席慕蓉的故鄉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長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