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外國語文華學校2024屆八年級語文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外國語文華學校2024屆八年級語文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外國語文華學校2024屆八年級語文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外國語文華學校2024屆八年級語文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外國語文華學校2024屆八年級語文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外國語文華學校2024屆八年級語文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語文基礎知識(12分)1.(2分)選出下列句子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身在井隅,心向璀璨,再平凡的生命,都有權利去追尋不平凡的光芒,而雷海為就是最好的激勵!②人們不禁會問:外賣小哥為何能逆襲奪冠?答案只有兩個字——喜歡。③十幾年前,他到書店讀詩、抄詩;送外賣時,他抓住等餐或休息的間隙背詩。④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落下帷幕,“外賣小哥”雷海為擊敗北大碩士獲得總冠軍,驚呆眾人。⑤十三年的時間,他將詩詞沁入心田,化作春泥,在這一刻都綻放出了格外奪目的光彩!⑥雷海為告訴我們:真正的詩意,不應該只是優雅時光里賭書潑茶、侍花弄草的那份閑情逸致,而更應該是縱使身處困頓,依然不忘抬頭看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⑦有人形容說:他就是《天龍八部》里的掃地僧,平日不管江湖之事,一旦出手就會震驚整個江湖。A.①④③⑤②⑦⑥ B.①④⑦③⑤②⑥C.④②③⑤①⑦⑥ D.④⑦②③⑤⑥①2.(2分)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人生要學會選擇。在心存憂懼的時候,你是自暴自棄、一蹶不振,還是__________、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時候,你是一觸即跳、以牙還牙,還是___________、從容應對?在志得意滿的時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還是___________、淡定超然?A.冷靜運籌振作精神謙虛謹慎B.振作精神冷靜運籌謙虛謹慎C.謙虛謹慎振作精神冷靜運籌D.振作精神謙虛謹慎冷靜運籌3.(2分)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農諺羈絆悵罔吹毛求疵B.顛簸溝壑馳騁名副其實C.舔舐誣蔑抉擇不知所錯D.翡翠浮燥演繹相輔相成4.(2分)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今大上午我市中小學舉行了最大規模的地震應急演練,近十萬名師生參加了演練。B.我市創建全國衛生城市不僅能夠提升城市文明形象,而月可以改善市容市貌,凈化城市環境。C.隨著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使得一些方言劇種的傳承與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D.《中國詩詞大會》通過選手的激烈比拼及嘉賓的精彩點評,喚起了觀眾心中對傳統詩詞文化的記憶和情懷。5.(2分)下面關于修辭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A.世界上還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反問)B.于是點上一枝煙,

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比喻)C.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就像用枝條扎成的村舍外墻那樣粗糙。(比喻、夸張)D.光明!光明!快給我光明!(反復)6.(2分)下列關于文學常識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B.《詩經》是我國古老的詩歌總集,分《風》《雅》《頌》三部分,共315篇。C.《社戲》選自《吶喊》,是以江南農村為背景,展現了一幅記憶中理想的農村畫卷。D.顧拜旦是美國教育家,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二、古詩文閱讀與積累(20分)7、(1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小題。子瞻①遷于齊安②,廬于江上。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③諸山,陂陁蔓延④,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⑤,西曰西山,東曰寒溪。依山臨壑,隱蔽松櫪,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每風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⑥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意適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將適西山,行于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云變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其旁古木數十,其大皆百圍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一旦大風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亭得以廣。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邪?”遂相與營之。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子瞻于是最樂。(蘇轍《武昌九曲亭記》節選)【注釋】:①子瞻: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②齊安:即黃州,今湖北黃岡。宋神宗元豐三年,蘇軾遭陷害被貶黃州。③武昌:今鄂州。④陂陁(pōtuó)蔓延:山勢高低起伏,連綿不斷。⑤浮圖:梵語,亦作佛圖、浮屠,即塔也。精舍:佛寺。⑥亂流:橫渡江水1.對下面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廬于江上廬:結廬,居住B.不足以席眾客席:草席C.然將適西山適:到……去D.西山之勝始具勝:美景2.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B.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C.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D.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3.下面對文本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武昌諸山中的風景秀美,吸引蘇軾屢次前往,使他流連忘返。B.蘇軾到齊安后,徜徉山水,結交朋友,保持著他一貫的豁達灑脫。C.蘇軾為了容納更多賓客,將亭旁古樹拔去一棵,使得九曲亭得以擴建。D.九曲亭擴建之后,西山的勝景才算完備了。蘇軾對此極為高興。4.將第三大題文言語段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8、(3分)閱讀下面古詩,回答問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1.下列對《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第一節五句,句句押韻,“號”“茅”“郊”“梢”“坳”都是韻腳。B.第一節五句,詩人寓情于客觀描寫之中,表現出他對大風破屋的焦急之情。C.第二節五句,是對第一節的補充,是為了引起別人的同情和幫助。D.“忍能對面為盜賊”表現了詩人因“老無力”而受欺侮的境況。2.賞析“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9、(7分)默寫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紅旗飄飄把手招。②坐潭上,__________________,寂寥無人,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人們常用唐代詩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朋友雖然相距遙遠卻如在身邊的感情。⑤《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中,表現詩人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懷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現代文閱讀(25分)10、(10分)文學類作品閱讀西溪的晴雨郁達夫①西北風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曉得蘆花總還沒有白,前兩星期,源寧來看了西湖,說他倒覺得有點失望,因為湖光山色,太整齊,太小巧,不夠味兒。他開來的一張節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項;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張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寧去嘗一嘗這西湖近旁的野趣。②天色是陰陰漠漠的一層,濕風吹來,有點兒冷,也有點兒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氣息。車過方井旁邊,自然又下車來,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們的古墓。從墓門望進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個大洞,什么也看不見,鼻子里卻聞吸到了一種霉灰的陰氣。③把鼻子掀了兩掀,聳了一聳肩膀,大家都說,可惜忘記帶了電筒,但在下意識里,自然也有一種恐怖、不安和畏縮的心意,在那里作惡,直到了花塢的溪旁,走進窗明幾凈的靜蓮庵堂去坐下,喝了兩碗清茶,這一些鬼胎,方才洗滌了個空空脫脫。④游西溪,本來是以松木場下船,帶了酒盒行廚,慢慢兒地向西搖去為正宗。像我們那么高坐了汽車,飛鳴而過古蕩、東岳,一個鐘頭要走百來里路的旅客,終于是難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車座里,引頸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見一派空明,遙蓋在淡綠成陰的斜平海上;這中間不見水,不見山,當然也不見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綠綠,遠無岸,近亦無田園村落的一個大斜坡,過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為止的那一條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處就在這里,尤其是當微雨朦朧,江南草長的春或秋的半中間。⑤從留下上船,回環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蘆花淺水里打圈圈;圓橋茅舍,桑樹蓼花,是本地的風光,還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帶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覺,忽而又會得移上你的面前來,和你點一點頭,又匆匆的別了。⑥搖船的少女,也總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個站在船尾把搖櫓,一個坐在船頭上使槳,身體一伸一俯,一往一來,和櫓聲的咿呀,水波的起落,湊合成一大又圓又曲的進行軟調;游人到此,自然會想起瘦西湖邊,竹西歌吹的閑情,而源寧昨天在漪園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靈簽,仿佛是完全的應了,簽詩的語文,是《庸風?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同“邀”)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⑦此后便到了交蘆庵,上了彈指樓,因為是在雨里,帶水拖泥,終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這一天向晚回來,在湖濱酒樓上放談之下,源寧卻一本正經地說:“今天的西溪,卻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⑧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風和,并且在報上也曾看到了蘆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龍夫婦,又來約去西溪,去的時候,太晚了一點,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彈指樓上,葫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陽,反照在蘆花淺渚的高頭,花也并未怒放,樹葉也不曾凋落,原不見秋,更不見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蕩,飄飄然,渾渾然,洞貫了我們的腸腑。老僧無相,燒了面,泡了茶,更送來了酒,末后還拿出了紙和墨,我們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邊的蘆花蕩,就問無相,花要幾時才能全白?老僧操著緩慢的楚國口音,微笑著說:“總要到陰歷十月的中間;若有月亮,更為出色。”說后,還提出了一個交換的條件,要我們到那時候,再去一玩,他當預備些精饌相待,聊當作潤筆,可是今天的字,卻非寫不可。老龍寫了“一劍橫飛破六合,萬家憔悴哭三吳”的十四個字,我也附和著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見過的聯語:“春夢有時來枕畔,夕陽依舊上簾鉤。”⑨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樓來,小河里起了晚煙,船中間滿載了黑暗,龍婦又逸興遄飛,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簫來吹著。“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倒真有點像是七月既望,和東坡在赤壁的夜游。1.(游記·游蹤)閱讀全文,跟隨作者的游蹤,感受作者筆下雨天西溪的野趣,補全下面的思維導圖。2.(游記·語言)讀一讀下列句子,分析加點詞的表達效果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帶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覺,忽而又會得移上你的面前來,和你點一點頭,又匆匆的別了。3.(游記·構思)大志和小志就這篇游記的構思展開熱烈討論,請根據語境補全他們的對話。大志:本文只要寫西溪的晴天景色和雨天景色就可以了,第一段寫西湖景色不是離題了嗎?我認為去掉該部分,文章主體——西溪的晴雨更突出。小志:不,我認為該保留,4.(游記·雅興)閱讀游記,需讀出文章的意蘊,獲得自己的感悟。請借助知識卡片,并結合作者一行人晴天游西溪富有雅興的經歷,聯系你的出游體驗或閱讀積累,闡述你對出游“雅興”的理解和思考。知識卡片雅興:高雅的興趣、興致。尋五柳之先生,琴尊雅興。——(南朝·梁)蕭統《錦帶書十二月啟·夾鐘二月》雅興共尋方外樂,新詩爭羨郢中才。——(唐)牟融《游報本寺》古代文人雅士、騷人墨客好云游天下、好博覽群書、好飲酒喝茶、好書畫琴棋、好品詩論文、好細察精思、好高談闊論……綜觀其多才多藝、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你會發現其內涵相當豐富,風雅而有情趣。11、(15分)閱讀下文,完成各題。地球將會變得有多熱①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2015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隨后,科學家又表示,2016年將會是歷史上最熱的一年。自有記錄以來,世界十大最熱年都發生在1998年之后,8個在2005年之后,其中,2011~2015年是歷史上最熱的5年。就目前而言,地球的溫度似乎一直在上升,地球究竟能變得有多熱?人類應當如何止地球變熱的加劇呢?②地球變熱的原因是溫室效應。縱觀地球46億年的歷史,它經歷了無數次溫度波動,但最終總能回歸到大約相同的溫度范圍,這是因為它存在控制自身溫度的機制。其中一個關鍵機制就是溫室效應。空氣中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氣,會圍困來自太陽的輻射,就像一個隔熱層包裹著地球。沒有溫室效應,地球平均溫度將低達-18℃,地表將覆蓋冰,我們所知的生命將無法存活。③很明顯,溫室效應是個好現象,但它也可能過猶不及。在地球上人類存在的時間非常短,然而我們卻成為地球氣候變化最重要的驅動因素。通過燃燒化石燃料和砍伐樹木,我們向大氣層釋放了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在2000~2010年的10年間,我們釋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已經超過了前10年的4倍,且這種上升趨勢并沒有任何逆轉的跡象。④過多的碳排放,將對氣候帶來什么影響呢?科學家們建立了電腦模型模擬地球氣候變化,這些模型可以估計當釋放了特定量的溫室氣體,氣候所發生的變化、模擬結果表明,如果溫室氣體釋放量像過去50年一樣繼續上升,那么到本世紀中葉,地球溫度將比工業化前高出1.5℃,到本世紀末,地球溫度將比工業化前高出4℃。⑤地球持變熱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全球氣溫上升1℃,不少林蔭、田野就會變成干枯的荒漠;增加2℃,眾多珊瑚礁就會消失;升溫3℃,夏季時北極圈將失去積雪,亞馬遜雨林會逐漸枯萎;提高4℃,威尼斯等沿海城市將被憲全淹沒……英國《自然》雜志曾刊文稱,到2100年,地球可能至少升溫4℃.對人類來說,2℃是地球升溫的“警戒線”,4℃則會是“災難性的”。⑥目前,人類主要的精力,毫無疑問是用在如何阻止地球變熱的加劇上。國際社會已經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降低二氧化碳含量的兩大途徑:工業上直接減排和森林碳匯間接減排,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約儲存了248萬億噸碳,其中1.15萬億噸碳儲存在森林生態系統中,與工業直接減排相比,森林碳匯間接減排投資少、代價低、綜合效益大,更具經濟可行性和現實操作性,許多國家已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1.文章④—⑥段說明了哪些內容?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2.文章第①段畫線句子有什么作用?3.簡要分析第③段畫線句子運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在2000~2010年的10年間,我們釋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已經超過了前10年的4倍且這種上升趨勢并沒有任何遞轉的跡象。4.下面句子摘自第③段,句中加點字“最”能否刪掉,為什么?我們卻成為地球氣候變化最重要的驅動因素。四、名著閱讀與綜合性學習(10分)12、(5分)名著閱讀①“用苦痛換來歡樂”是他寫給埃爾多迪伯爵夫人信中的話,也是他的人生寫照。“他”是《名人傳》中_________。②讀文學名著,如與摯友握談,似聽大師教誨。假如你是一位閱讀文學名著的積極分子,請你為《傅雷家書》寫一段50字左右的推薦語。________________13、(5分)立德中學開展“保護環境——從垃圾分類開始”主題活動,下面是同學們搜集的相關材料。(材料一)目前,我國許多城市的垃圾分類標準不夠具體,分類回收的垃圾桶也不統一,“混裝”“混運”現象嚴重,導致終端處理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垃圾終端處理多為就近填埋,這不僅會占用大量的土地,還會嚴重污染土地及水源。(材料二)下圖是初三(8)班同學繪制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流程圖”。(材料三)許多國家在垃圾處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如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就制定了《資源復原法》《固體廢棄物處置法》等法律法規,并嚴格執行;日本在各個學段均開設專門的環境教育課程,每年都會組織小學階段的學生參觀垃圾處理廠:英國每個家庭都冇三個顏色不同的垃圾桶,環衛部門的垃圾車也相應分成三種顏色,回收垃圾時三輛車同時工作。(1)請根據材料一的內容,概括我國目前垃圾處理方式帶來的弊端。(2)請介紹材料二流程圖中“餐廚垃圾”部分,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50個字)(3)請根據材料三的內容,談談國外在垃圾處理方面給予我們哪些啟示。五、書寫與作文(53分)14、書寫(3分)15、作文(50分)作文。閱讀泰戈爾這首短詩,請自選角度寫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體不限,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葉總是謙遜地專心地垂著綠蔭。”

參考答案一、語文基礎知識(12分)1、C【解題分析】

C.④是總領句,由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外賣小哥”雷海為奪冠引出話題;②是過渡轉折,由人們的疑問引出答案,接在④后邊;③是對②雷海為喜歡詩詞的具體闡釋;⑤的“十三年的時間”緊接③的“十幾年前”,由過去到現在;①是針對前邊雷海為成功經歷的提煉;⑦是對①的形象比喻;⑥是總結,由雷海為的經歷得到的啟示。故選C。2、B【解題分析】本題考查運用詞語的能力。結合語境義來選擇相應的詞語即可。3、B【解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字形的掌握情況,對漢字字形的正確書寫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形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時的積累,也要聯系整個詞語的意思。A項有誤,應為“悵惘”;C項有誤,應為“不知所措”;D項有誤,應為“浮躁”。故選B。4、A【解題分析】

B.語序不當,將“改善市容市貌,凈化城市環境”和“能夠提升城市文明形象”調換位置。C.缺少主語,刪去“隨著”或“使得”。D.搭配不當,刪去“和情懷”。故選A。5、B【解題分析】B應是反語修辭。6、C【解題分析】

A.應是儒家思想的著作;B.應是共305篇;D.顧拜旦是美法國教育家;故選C。二、古詩文閱讀與積累(20分)7、1.B2.B3.C4.他們一直走到深山的盡頭,直到筋疲力盡才停下休息,掃除落葉以草地為席,喝酒慰勞自己。【解題分析】選自:《武昌九曲亭記》作者:蘇轍年代:北宋參考譯文:子瞻被貶到齊安(今黃岡),在長江邊上建房居住。齊安沒有出名的山,而長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連錦不斷,山谷幽深寂靜,里面有佛塔寺廟僧舍,西邊的叫西山寺,東邊的叫寒溪寺。它們背靠山梁,面對山溝,隱蔽在茂密的松樹櫪樹叢中,寂寞清靜,與世隔絕,見不到車馬的喧囂和來人的足跡。每當風停了,太陽出來,江面波平浪靜的時候,子瞻就拄著拐杖,帶著美酒,乘坐漁船,橫渡長江,直奔南山而來。山中有幾個人,熱情好客,喜游山水,聽說子瞻到來,都裹著頭巾,歡笑著迎上來,然后攜手同行,逍遙自在地拾級而上,一直走到深山盡處,大家都筋疲力盡了,方水停下歇息,掃去落葉,坐在草地上,彼此舉起酒杯,互相問候,玩到心情舒適時,竟至忘記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為過著這樣愜意的生活,子瞻在齊安住了三年,都不覺得時間過得很久。然而將往西山去時,就要從青松翠柏之間經過,走過彎彎曲曲的羊腸山路,才會見到稍微豐坦的地方,游覽者一定會在此休息。人們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賞,躲在茂密林蔭下小憩,向下可俯視滾滾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邊可掃視小溪幽谷,風云變化和樹林山腳正面、反面的種種景象,都在人們身邊呈現出來。平地上有一座破舊的亭子,它的遺址非常狹小,不能夠坐下許多游客。亭子旁有幾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圍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夠用刀斧來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樹下,就整天(無可奈何地)斜視著它們。一天,來了一陣暴風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連根撥倒,子瞻趁機將那倒下老樹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擴大。子瞻與朋友們進山看了看,相視而笑,說道:“這大概是(老天爺)想成全我們重修亭臺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勝景才算完備了。子瞻對這件事極為高興。1.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B項解釋錯誤,席:引申為坐。2.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B項正確,可以根據句意來劃分,句意為:3.本題考查的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逐項進行分析即可。C項理解不正確,原文意思,不是蘇軾將亭旁古樹拔去一棵,而是“一旦大風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亭得以廣”。4.本題考查的是對文言句子的翻譯。我們在翻譯的過程中,只要字字對譯,不丟關鍵字,然后語句通順,意思明確,就可以拿滿分了。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重點詞語,一定要翻譯到位,切忌漏翻關鍵詞語。重點詞語:息:休息。勞:慰勞。點睛: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譯出原文造句的特點。8、1.C2.此三句直抒胸臆,表現詩人關心民生疾苦,同情勞動人民,表達了作者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解題分析】1.“是為了引起別人的同情和幫助”錯。“歸來倚杖自嘆息”總收[0-9]{1,}.(9分)[0-9]{1,}.(9分)[0-9]{1,}.(9分)2.賞析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洪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激情和火熱希望。這種感情,詠歌不足以表達,所以詩人直抒胸臆,發出了由衷的感嘆。抒發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得淋漓盡致。9、①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②四面竹樹環合悄愴幽邃③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④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⑤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解題分析】

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悄愴、幽邃、摶、天涯、鄰、庇、俱”等字詞容易寫錯。三、現代文閱讀(25分)10、1.(1)恐怖不安和清茶滌蕩相映成趣;(2)沿山大道景色的空明青翠;(3)從留下上船;(4)竹西歌吹般的閑情2.運用擬人手法,將青山人格化;生動形象地描寫出青山突然出現又快速消失的景象;表現出游船在水中的蕩漾和輕快,風景之宜人。3.將西湖湖光山色的整齊小巧與西溪晴雨景色的變化多姿對比;更突出西溪景色的夠味兒;使情感跌宕起伏,充滿情趣;引出下文游覽西溪的記敘。4.第一層,僅概括內容,理解膚淺。示例一:“我”與老龍夫婦約去西溪賞蘆花,老龍給老僧題字;“我”附和著抄聯語;一起喝酒賞景至晚上;龍婦逸興又起,趁著夜色吹起洞簫。他們的行為很有閑情雅致。第二層,僅從作者角度理解雅興,理解較淺層。示例二:“我”與老龍夫婦約去西溪賞蘆花,喝酒題詞,溪畔吹簫,充滿閑情雅致。就如蘇東坡月夜與友泛舟赤壁,留下膾炙人口的《赤壁賦》,傳下佳話。這些文人往往興之所致,便豪興大發。他們多才多藝,生活多姿多彩。第三層,能從文化現象角度理解雅興,理解有深度。示例三:“我”與老龍夫婦約去西溪賞蘆花,喝酒題詞,溪畔吹簫,充滿閑情雅致。就如蘇東坡月夜與友泛舟赤壁,留下膾炙人口的《赤壁賦》,傳下佳話。這些文人活得張揚恣肆,生活多姿多彩是基于他們文化底蘊深厚,情趣高雅,思想自由不羈。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同等重要,在出游中,收獲志同道合的朋友,欣賞美景獲得審美愉悅,忘記世俗的名利追逐。讓我們擯棄上車睡覺,到了景點拍個美顏照,游玩之后啥也不知道的俗游,而投入到能升華我們靈魂的雅游中。【解題分析】1.考查文中的主要內容和人物的感受。通讀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文章第①段交代了游西溪的原因;(1)第②③段介紹了參觀古墓和靜蓮庵堂,下意識里有一種恐怖、不安和畏縮的心意,但是兩杯清茶之后內心自然清凈;(2)第④段坐車領略了沿山大道的景色,自是一派空明青翠,微雨朦朧;(3)第⑤段描寫從留下上船,所欣賞的特殊景致,感受它回環、古怪的秀美之色;(4)第⑥段描寫在船上欣賞搖船的少女,感受竹西歌吹般的閑情;第⑦段彈指樓上做好評;第⑧⑨段略寫了晴天西溪的景色。據此分析作答即可。2.考查對文中重點句子的賞析能力。加點字“點一點頭,又匆匆的別了”原本是形容人的,這里把青山人格化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青山在不知不覺中突然出現,而后又匆忙離開視線的過程,表現了船在水上游走的輕盈,也突出了景色的優美。據此分析作答即可。3.考查對文章構思的理解。文章第一段寫西湖是一個引子,引出下文游西溪的原因;寫西湖“太整齊,太小巧,不夠味兒”是為了襯托出后文西溪晴雨景色的變化多姿,更能突出體現西溪的景色之美,也為突出了一行人游西溪時情感的跌宕起伏做了鋪墊。據此分析作答即可。4.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所表現主題的賞析。文章以小見大,從作者一人富有雅興的賞游記錄中,對古今文人雅士所具有的高雅情趣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并結合現在人們的游覽態度做出比較,突出前人之“雅興”。作者在《西溪的晴雨》中,記敘了賞游西溪的兩次經歷:一次在雨中,一次是晴日,而途中所見所為,無不充滿了文人的雅興,讓讀者在感受美的同時,體會到了悠然的詩情意趣。文章開篇以西湖“太整齊,太小巧,不夠味”為鋪墊,而應友人相約,在雨中游覽西溪,可見作者審美情趣是傾向曲折、博大和朦朧的,這正是文人的雅興。而游賞路上,天色是“陰陰漠漠的”,呼吸的是“野草花的氣息”甚或有些“霉灰的陰氣”;高坐車上,所見“一派空明”,“渺渺茫茫,青青綠綠”;乘船游覽,撇開風景,敘寫搖船少女的風姿,回顧老人祠里的靈簽,聯想竹西歌吹的閑情,自有文人的雅興和浪漫情懷。至于記敘晴日游覽西溪的經歷,則更是用筆婉致。晴明高照,便在彈琴樓上消磨時日;秋雪庵里賞景,“原不見秋,更不見雪”;報上有“蘆花怒放”的消息,而所見卻不盡然;就連寺廟的老僧也求字相邀,龍婦也洞簫歌吹,凡此種種,作者在文章中營造濃重的詩意氛圍,讓人在品讀文人雅興中產生美的藝術感受。答題時要注意緊扣“雅興”二字,結合文章主要內容和知識卡片中雅興及古今文人雅士雅興的概述,不僅要從作者角度還從文化現象的角度也闡述“雅興”,內容要有一定深度,不能膚淺的僅僅概括本文的內容。注意語句通順,內容要豐富。11、1.過多的碳排放對氣候的影響;地球持續變熱的危害;人類阻止地球變熱的途徑。(意思對即可)2.運用設問,引發讀者思考,引起閱讀興趣。引出下文的說明內容。(意思對即可)3.作比較,列數字,具體準確強調突出說明了我們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意思對即可)4.不能刪掉,“最”從程度上限制,說明我們在氣候變化中作用之大達到極點。如果刪掉意思僅表示我們在地球氣候變化中作用大,與事實不符,所以不能刪掉,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謹。(意思對即可)【解題分析】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細讀文章④—⑥段,結合關鍵句子回答。第④段寫過多的碳排放對氣候的影響;第⑤段寫地球持續變熱的危害;第⑥段寫人類阻止地球變熱的途徑。2.本題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地球究竟能變得有多熱?人類應當如何止地球變熱的加劇呢?”先設置問題,后文對此進行解答,是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設問的作用是引發讀者思考,引起閱讀興趣。此設問引出了下文的說明內容,即過多的碳排放將對氣候帶來的影響和“人類主要的精力,毫無疑問是用在如何阻止地球變熱的加劇上”。3.本題考查對說明文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判斷能力。劃線句子運用了數字“4倍”,這很顯然是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同時劃線句子還把2000~2010年的10年間釋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和前10年間釋放二氧化碳的速率作了對比,從而凸顯出我們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因此又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答題模式:運用了……的說明方法,具體準確(生動形象或突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4.本題考查對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嚴密性特點的把握能力,往往考查一些限制性詞語,如“可能”“大概”“主要”“最”等詞語,這些詞語一般不能刪除,如果刪除就會改變句意,體現不出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嚴密性了。答題時,先說明詞語的意思及作用,再說明用了該詞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說明刪去后該句意思的改變,最后強調這個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本句中的“最”是程度副詞,起限制作用,句意是“我們在氣候變化中作用之大達到極點”,如果刪去,則表示“我們在地球氣候變化中作用大”,與事實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強調:這個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嚴密性。四、名著閱讀與綜合性學習(10分)12、貝多芬要求對所選書名、作者、及其名著的主要內容或人物進行概括介紹,語言要簡潔流暢,具有一定的鼓動性。【解題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名著閱讀的積累能力。用心讀課標推薦的名著,對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題、主要情節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關作品涉及的文學常識等,并注意分門別類地加以區別識記,這樣按照題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閱讀《名人傳》《傅雷家書》,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再根據問題進行回答即可。(1)“用苦痛換來歡樂”的是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中的“貝多芬”。“用苦痛換來歡樂”一句可以總結貝多芬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2)為《傅雷家書》寫推薦語。推薦語的內容可以介紹書名、作者、及其名著的主要內容或人物。如《傅雷家書》作者傅雷,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家書中有父母的諄諄教誨,與孩子的真誠交流,飽含著傅雷對他兒子的濃濃深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對藝術的理解。其中有很多哲理性的句子,很值得我們學習。而且更是有大篇幅的文字是為兒子解惑,當然,這也同樣適用于我們。13、(1)增加垃圾處理成本;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環境(或污染土地與水源)(2)生活垃圾分為四類,其中對餐廚垃圾可作資源化處理,用于“供熱或發電”或“堆肥回用”(3)加強立法與監管;及早進行環保教育并納入課程;注重分類投放和回收。【解題分析】

(1)抓住材料,篩選信息。1)導致終端處理成本大大增加。2)占用大量的土地,3)嚴重污染土地及水源。(2)把握住順序,要有關鍵詞,語言盡量凝練。示例:垃圾中的餐廚垃圾要進行資源優化處理,然后用于“供熱或發電”或“堆肥回用”。(3)對材料信息進行篩選分類,答題時也要分條列舉。1)“如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就制定了《資源復原法》《固體廢棄物處置法》等法律法規,并嚴格執行”啟示我們要加強立法和監管。2)“日本在各個學段均開設專門的環境教育課程,每年都會組織小學階段的學生參觀垃圾處理廠”啟示我們要及早進行環保教育并納入課程。3)“英國每個家庭都冇三個顏色不同的垃圾桶,環衛部門的垃圾車也相應分成三種顏色,回收垃圾時三輛車同時工作。”啟示我們要注重分類投放和回收。五、書寫與作文(53分)14、甘當綠葉“世間花葉不相倫,花落金盆葉作塵。”李商隱的這句詩一語道破了鮮花與綠葉所受待遇的不公。我曾經也對綠葉的不幸遭遇充滿了同情,但最近發生的一件小事讓我明白了“綠葉”也有她特別的美。七月的陽光像一只明晃晃的照射燈,毫不留情地帶走了一切溫柔的美感。我一個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憤憤不平。學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