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區域發展的自然環境基礎-教師版_第1頁
2.1區域發展的自然環境基礎-教師版_第2頁
2.1區域發展的自然環境基礎-教師版_第3頁
2.1區域發展的自然環境基礎-教師版_第4頁
2.1區域發展的自然環境基礎-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區域發展的自然環境基礎[應達成的地理核心素養]結合圖文資料,分析自然環境與區域發展的關系。(綜合思維)結合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從自然環境基礎視角認識區域發展。(區域認知)能夠繪制自然條件與資源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的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地理實踐力。(地理實踐力)結合實例,說明自然條件和資源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人地協調觀)[達成方法]構建情境化教學:通過將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相結合,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究能力。培養地理思維能力:通過案例或圖像等資料,歸納、分析自然環境與區域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認識人類利用、改造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謀取人地和諧。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圖片、視頻、動畫等資源,生動形象地展示人類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能力。課前預習案◆自主學習請通讀教材思考:自然條件對區域發展的重要性:任何一個區域的發展都離不開自然條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對區域發展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在古代。例如四大古代文明發祥地都有優越的自然條件:自然條件表現位置北溫帶的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原地形,地勢平坦氣候溫度適宜,降水適中水源充足土壤深厚、肥沃2.自然條件只是區域發展的重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表現舉例自然條件很優越,區域發展水平卻不高南亞的孟加拉國自然條件較差,但能夠發展得很好西北太平洋島國日本3.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需要改造自然。①改造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謀求人地和諧。(2)如果人類活動違背自然規律,雖然在短期內能夠獲得經濟效益,終究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4.自然資源是區域發展的物質基礎。(1)在不同發展階段,影響區域發展的自然資源種類不同。不同發展階段影響區域發展的自然資源種類農業社會土地資源工業社會礦產資源(2)在一定生產力水平下,自然資源豐富程度是區域發展的重要基礎。表現舉例一種重要能源或關鍵性礦產資源的發現與開發,會使區域經濟發生根本性改變沙特阿拉伯盛產石油有的區域礦產資源貧乏,成為制約區域發展的重要因素圖瓦盧等眾多小島國,礦產資源極度缺乏(3)自然資源的種類和儲量區域分布與組合極不平衡,有的區域不僅自然資源種類多而且數量大,對其經濟發展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5.自然資源對區域的發展有重要作用,而如何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是區域發展的關鍵。(1)有的區域盡管礦產資源豐富,但過度依賴礦產資源,也會制約區域經濟的發展。(2)有些國家礦產資源貧乏,卻并未阻礙其經濟發展。◆知識框架課中探究案◆探究新知探究:分析山西省煤炭資源與經濟發展材料: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構成中比重較大。山西省煤炭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圖2.7)。1949年以來,山西省累計煤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4,煤炭外調量最高時占全國省際煤炭外調量的3/4左右,近年來仍維持在1/3的水平。煤炭工業是山西省的支柱產業,最高時超過全省工業增加值的1/3,2015年占15%。近些年,山西省的煤炭產量下降,經濟增速較為緩慢。(1).分析山西省經濟發展與煤炭資源的關系。初期:山西省煤炭資源豐富且分布范圍廣、煤種齊全、煤質優良、開采條件好等,煤炭工業成為支柱產業。中期:山西省煤炭資源枯竭、經濟增速緩慢。因為產業結構單一且環境污染嚴重。后期:山西省通過延長煤炭產業鏈,優化產業結構,治理環境污染。(2).閱讀下列內容,討論其對山西省煤炭工業發展的影響。《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總體目標是,經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污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t,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全國化學需氧量、氨、二氧化硫、氦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2001萬噸、207萬噸、1580萬噸、1574萬噸以內,比2015年分別下降10%、10%、15%和15%。全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比2015年降10%以上。①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會對環境造成破壞,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山西煤炭資源的產量會進一步下降;②同時國家節能減排方案的實施以及新能源的開發利用,西氣東輸工程的建設,會導致煤炭資源消費量下降,山西的煤炭消費市場萎縮;③加之長期的煤炭開采,使開采成本上升;④山西的水資源短缺,都會導致山西煤炭資源的能源地位下降,煤炭工業發展受阻,進一步影響經濟發展。課后練習案◆當堂達標訓練1.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主要依靠的是()A.礦產B.地形C.科技D.國家政策解析:C日本地形以山地為主,且礦產資源短缺,制約了其經濟發展,A、B錯誤;日本科技發達,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大,C正確;各國的政策都是推動經濟發展,D錯誤。四川德昌地處橫斷山區青藏高原東緣的安寧河谷地帶,低緯度高原河谷的獨特位置是種植草莓的“天然溫室”。德昌草莓在每年11月中旬開始成熟,陸續上市,一直持續到翌年5月底結束。據此回答23題。2.德昌被譽為種植草莓的“天然溫室”,其主要理由是()A.低緯度的高原河谷,冬春季光熱資源較豐富B.草莓生長期陰雨天多,大氣保溫作用強C.地處河谷,熱量不易散失,保溫效果好D.位于高原河谷,氣溫較高3.德昌草莓上市早、鮮果供應時間長的原因是()A.空氣清新,光合作用充分,草莓生長旺盛B.冬春季節氣溫較高,生長期持續時間長C.水質優良,草莓生長速度快D.河谷地帶沖積土壤深厚肥沃,環保無污染解析:2.A3.B第2題,由材料“德昌草莓在每年11月中旬開始成熟,陸續上市,一直持續到翌年5月底結束”可知,“天然溫室”主要強調草莓栽培區冬春季氣候溫暖。相對周圍高原地區,河谷地帶地勢低,熱量條件好,且德昌位于山脈背風坡,為雨影區,光照條件好,A正確。第3題,空氣清新與草莓上市早、鮮果供應時間長沒有直接聯系,A錯誤;德昌草莓種植區位于低緯度高原河谷地帶,冬春季氣溫較高,因此草莓上市時間早,德昌草莓生長期長,因此鮮果供應時間長,B正確;水質優良與草莓生長速度快無直接聯系,C錯誤;河谷地帶沖積土壤深厚肥沃,環保無污染,主要影響草莓的品質,不是上市早、鮮果供應時間長的主要原因,D錯誤。區域發展與區域自然條件密切相關。據此完成45題。4.珠江三角洲發展基塘農業的最主要自然條件是()A.光熱水土自然條件好B.地勢低洼C.土地遼闊,平原面積廣D.河網密布5.寧夏平原要發展水稻種植,必須改造的自然條件是()①土壤②氣候③地形④水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④解析:4.B5.C第4題,基塘農業是把地勢低洼處挖成池塘飼養魚類,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圍成為基堤,在基堤上種植果樹、甘蔗、桑樹等,所以珠江三角洲發展基塘農業的最主要自然條件是地勢低洼(地勢低洼處易發生洪澇災害,不宜進行傳統的農業種植),B正確。珠江三角洲光熱水條件好(土壤肥力一般),河網密布,但這些均不是該地發展基塘農業的最主要自然條件,A、D錯。珠江三角洲位于河口三角洲平原,面積相對較大,但平原面積廣并不一定發展基塘農業,C錯。故選B。第5題,水稻種植對水熱條件要求較高,需水量大。寧夏平原地處我國內陸地區,氣候偏干旱,發展水稻種植首先需要改善水源條件;水稻的需肥量較大,還需要改善土壤條件,①④正確。氣候條件難以改造,②錯。寧夏平原為平原地形,地形條件適合種植水稻,沒有必要改造,③錯。故選C。青海省油氣資源比較豐富,加上近年來新能源的開發,出現能源過剩現象。如圖是青海省電力構成情況。讀圖,回答67題。6.圖中新能源主要包括()A.風能、太陽能B.核能、太陽能C.核能、地熱能D.風能、地熱能7.青海省為解決能源過剩問題應該大力發展()A.紡織工業B.電子工業C.食品加工工業D.石油化學工業解析:6.A7.D第6題,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圖中新能源主要包括風能、太陽能,A正確;青海省屬于經濟欠發達省份,不適宜核能發展,地熱能豐富,但目前開發較少,B、C、D錯誤。第7題,根據材料可知,青海省油氣資源豐富,存在能源過剩現象,適宜發展高耗能工業。為解決能源過剩問題,應該大力發展石油化學工業,D正確;紡織工業、電子工業、食品加工工業耗能少,不能解決能源過剩問題,A、B、C錯誤。豐富的自然資源可能成為經濟發展的詛咒而不是祝福。乍得石油探明儲量豐富,過去直接出口原油換取外匯。目前乍得社會經濟發展緩慢,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陷入了“資源詛咒”。據此完成89題。8.乍得陷入“資源詛咒”的原因是()①工業基礎薄弱,石油加工能力不足②石油價格低③人才短缺,技術水平低④交通設施落后,運輸不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關于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A.自然資源是區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B.自然資源是區域發展的物質基礎C.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工業化速度慢D.“資源詛咒”無法打破解析:8.C9.B第8題,乍得石油資源儲量豐富,過去直接出口原油換取外匯,工業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石油的深加工能力不足,經濟發展緩慢,人才短缺,技術水平低;同時,交通等基礎設施落后,運輸不便,經濟發展面臨困境,從而陷入“資源詛咒”,①③④正確。世界石油市場價格并非只對乍得產生影響,所以石油價格低不是導致該國陷入“資源詛咒”的原因,排除②。故選C。第9題,自然資源是區域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B正確,A錯。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其工業化速度也可能很快,C錯。通過加大技術投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調整產業結構等措施,可以有效打破“資源詛咒”,D錯。故選B。10.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2021年12月22日,世界海拔最高風電項目——西藏措美縣哲古風電場首批機組并網發電。哲古風電項目位于喜馬拉雅山北麓,機艙最高海拔達5157.8米,大多位于東西方向的山脊上。風電場距省道直線距離較近,有縣道直達風電場區山腳下。項目建設與哲古湖旅游景區深度融合,風力發電將成為哲古湖旅游景區的一道新景觀。材料二圖甲為西藏自治區主要城鎮分布圖,圖乙為哲古風電場景觀圖。.描述圖中城鎮分布特點,并分析原因。分布特點:分布不均,東南部多、西北部少;主要集中在東南部河谷地帶。原因:河谷地形,海拔低,氣候溫暖;地勢平坦,節省建筑投資;有河流經過,水源充足;農業發達;交通便利。.說明哲古風電場建設的有利條件。政策支持;哲古風電場位于山脊,風速大;周圍地表裸露,摩擦力小;有縣道直達哲古風電場區,交通便利;土地面積廣,地價低;可與旅游業深度融合。(3).簡述哲古風電場項目對當地發展的意義。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當地能源結構調整;增加就業;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有利于鄉村振興;促進當地產業發展;帶動當地的旅游業發展。1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岷江發源于四川北部,穿行于高山峽谷,出岷山后向南從成都平原西緣穿過。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材料二下圖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圖(1).結合都江堰附近區域的氣候和地形特點,分析修建都江堰的自然原因。①都江堰附近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