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課時練習 20 曹劌論戰(附答案)_第1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課時練習 20 曹劌論戰(附答案)_第2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課時練習 20 曹劌論戰(附答案)_第3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課時練習 20 曹劌論戰(附答案)_第4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課時練習 20 曹劌論戰(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曹劌論戰課前預習記錄月日星期文學常識對對碰。1.填空。(1)《曹劌論戰》一文選自我國的一部史學和文學名著《____》,該書舊傳為____時期魯國史官____所作。(2)本文記敘的是齊國和魯國之間的____之戰,是魯國抵抗齊國進攻的一次戰役。2.文學常識積累。《曹劌論戰》選自《_________》,這是我國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敘述的是春秋時期各國的重要史實,相傳為魯國史官__________根據魯國國史《春秋》所編,故文中稱齊軍攻打魯國為“_________”。★我來讀課文閱讀《曹劌論戰》,完成下面小題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3.解釋選文中加點的詞語。鼓:盈:4.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公與之乘,戰于長勺(2)夫戰,勇氣也。5.選文中的“將鼓”“將馳”表現莊公的________;“未可”“可矣”表現曹劌_________。而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結局證明曹劌指揮的正確。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6.下列對句子停頓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7.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肉食者謀之肉食者鄙,未能遠謀B.又何間焉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C.弗敢加也萬鐘于我何加焉D.忠之屬也屬予作文以記之8.下面對課文內容理解正確無誤的一項是()A.魯莊公在見曹劌之前對迎戰齊國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B.魯莊公是本文的中心人物,他雖有缺點,但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能禮賢下士。C.曹劌論述戰勝齊國的原因時認為,“彼竭我盈”時方可追擊敵軍。D.本文說明必須取信于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善于把握戰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9.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第一段寫鄉人對戰爭的冷漠態度是為了反襯曹劌的愛國熱情。B.本文第二段將莊公和曹劌的不同指揮方式做了對比。C.“即克,公問其故”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啟下作用。D.本文剪裁得當,詳寫戰前曹劌與莊公的對話,略寫戰斗的場面及戰后的分析。★辨析音字詞10.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曹劌(_____)小惠未遍(_____)小信未孚(_____)又何間焉(_____)公與之乘(_____)長勺(_____)11.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的字注音。又何間焉肉食者鄙犧牲玉帛望其旗靡小信未孚登shì而望之★句子默寫12.民諺云:“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后一句在《曹劌論戰》中也有類似的表達。曹劌對其鄉人曰:“_____,_____。”(《左傳?曹劌論戰》)13.用課文原句填空。(1)曉戰隨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2)簍蒿滿地蘆芽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3)綠楊煙外曉寒輕,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白露為霜。(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夫戰,勇氣也。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14.(1)《曹劌論戰》中,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秋時期,魯與齊交戰,起初魯莊公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被曹劌阻止了,曹劌采取“敵疲我打”的方針,戰勝了齊軍,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有名戰例。這“敵疲我打”的方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曹劌論戰》中,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春秋時期,魯與齊交戰,起初魯莊公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被曹劌阻止了,曹劌采取“敵疲我打”的方針,戰勝了齊軍,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有名戰例。這“敵疲我打”的方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用原文填空。(1)曹劌請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明魯莊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曹劌解釋為何追逐齊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曹劌論戰》中表現曹劌小心謹慎觀察敵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根據提示,用原文回答。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曾對本文做了精辟的分析:“當時的情況是弱國抵抗強國,文中指出了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于民,敘述了利于轉入反攻的陣地——長勺,敘述了利于開始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敘述了追擊開始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雖然是一個不大的戰例,卻同時說的是戰略防御的原則。”其中“取信于民”是指魯莊公說的____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是指_______之時,因為__,__,__;“轍亂旗靡”是曹劌_____,_____發現的。20.理解填空。(1)課文中表明魯莊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曹劌認為進攻的有利時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擊的有利時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根據要求填空。(1)曹劌請見魯莊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劌認為“可以一戰”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劌不讓魯莊公追擊齊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劌判定敵方確系潰敗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1)左傳春秋左丘明(2)長勺【詳解】(1)《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左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2)根據原文中的“齊師伐我”“戰于長勺”可知本文記敘的是齊國和魯國之間的長勺之戰。2.左傳左丘明齊師伐我【詳解】《曹劌論戰》選自《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成,記敘范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因左丘明是魯國人,所以文中稱齊軍攻打魯國為“齊師伐我”,意為“齊軍攻打我國”。3.擊鼓進軍;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4.(1)魯莊公與曹劌同乘坐一輛戰車,在長勺作戰。(2)作戰靠的是勇氣。5.急躁冒進;胸有成竹或從容不迫。齊師敗績遂逐齊師【解析】3.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要能結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①句意: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鼓,名詞作動詞,擊鼓進軍;②句意: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4.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的情況。注意:①與,和;之,代詞,指曹劌;于,介詞,在。“戰于長勺”是“于長勺戰”的倒裝,翻譯時注意調整語序。②夫,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沒有實際意義;戰,作戰。“勇氣也”是判斷句式。5.考查對人物形象及文章內容的理解概括。

“公將鼓之”、“公將馳之”,齊軍未動魯莊公便要“鼓之”“馳之”,充分說明了魯莊公急于搶先攻擊,急躁冒進的特點;曹劌的兩個“未可”、兩個“可矣”,表現了曹劌胸有成竹,沉著思斷,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擊的時機。從齊軍的“敗績”和“遂逐齊師”可知曹劌的戰略戰術是正確的,才會取得了戰役的勝利。可知最后兩空的答案是:齊師敗績;遂逐齊師。【點睛】譯文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向下看,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戰勝齊軍后,魯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是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下埋伏。我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跡散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決定追擊他們。”6.C7.A8.D9.D【分析】6.本題考查斷句。根據句子意思和虛詞及句子成分可斷句。這幾句的意思為: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一鼓”第一次擊鼓,作句子的主語,“作氣”鼓舞士兵的士氣,謂語,所以應該在“一鼓”和“作氣”中間斷開,AB項斷句錯誤。“再”是第二次擊鼓,“三”是第三次擊鼓,應該是在“再”和“三”后面斷開停頓,故C項斷句正確。故選C。7.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謀劃/謀劃;B.參與/偶爾,間或;C.虛夸/好處、益處;D.類/通“囑”,囑咐。故選B。8.本題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內容。A.有誤,通過曹劌和魯莊公的對話可知,魯莊公沒有做好迎戰的準備,他不知道迎戰依靠的是什么。B.有誤,文章題目是《曹劌論戰》,又圍繞曹劌的戰前問戰,戰中指揮,戰后論戰三部分,刻畫曹劌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及愛國精神,曹劌才是文章的主要人物。C.有誤,根據第三段“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可知,“彼竭我盈”是出擊的最佳時機。故選D。9.本題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內容。D.“略寫戰斗的場面及戰后的分析”有誤,戰斗的場面屬于略寫部分,但是戰后的分析敘述了曹劌對出擊時機和追擊時機的解釋,比較詳細,屬于詳寫。故選D。【點睛】譯文: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說:“打仗的事當權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立命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曹劌說:“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向下看,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戰勝齊軍后,魯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是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下埋伏。我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跡散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決定追擊他們。”10.ɡuìbiànfújiànchénɡsháo【詳解】關于字音,要求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音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多音字。注意“遍”“孚”“間”“乘”的拼音。遍,普遍。孚,使人信服。間,參與。11.(jiàn)(bǐ)(bó)(mǐ)(fú)(軾)【詳解】試題分析:作答時,注意易錯音的積累,掌握漢語拼寫規則,規范拼音書寫,不要寫成英語字母;根據拼音寫漢字,除了根據具體的語境,還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注意“軾”的字形和“間”“靡”字的讀音。1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型背誦默寫能力。“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地位低下的人也可作出巨大的貢獻。因此應找出在《曹劌論戰》中與此意思相對應的詩句即可。13.宵眠抱玉鞍正是河豚欲上時紅杏枝頭春意鬧蒹葭蒼蒼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一鼓作氣【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古詩文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解題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歌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合適的詩句,三是答題時不能寫錯別字。考點: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能力層級為識記A。14.(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詳解】略1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詳解】略16.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詳解】略17.(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3)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4)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分析】(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意為: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這是曹劌請見的原因。(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意為: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據實情判斷。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