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水平的現狀與提升途徑_第1頁
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水平的現狀與提升途徑_第2頁
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水平的現狀與提升途徑_第3頁
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水平的現狀與提升途徑_第4頁
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水平的現狀與提升途徑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o"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水平的現狀與提升途徑"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水平的現狀與提升途徑內容摘要:面對傳媒市場的激烈競爭,新聞媒體及其記者也承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壓力,正在接受著新的考驗與挑戰。近些年,在新聞記者隊伍中也出現了種種讓人們難以接受的不良現象,記者職業道德水平呈現出嚴重的滑坡趨勢。因此,考察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水平現狀,尋求提升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水平的問題已成為迫在眉睫的突出任務關鍵詞:新聞記者提升途徑新聞理論教程新聞專業主義水平現狀職業道德準則權力權利傳媒新聞傳播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入發展,我國新聞傳播媒體迅速增長,新聞記者隊伍不斷擴大。新聞傳播的社會影響力也愈來愈大,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顯示出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面對傳媒市場的激烈競爭,新聞媒體及其記者也承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壓力,正在接受著新的考驗與挑戰。近些年,在新聞記者隊伍中也出現了種種讓人們難以接受的不良現象,記者職業道德水平呈現出嚴重的滑坡趨勢。因此,考察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水平現狀,尋求提升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水平的問題已成為迫在眉睫的突出任務。一、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水平滑坡的現狀隨著社會體制的改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一些不良傾向的影響,近些年,在迅速擴大的記者隊伍里,出現了種種令人難以接受的現象,也讓記者在人們眼中失去了往日的光環。人民網傳媒頻道曾進行過一項名為“你眼中的媒體”的調查中發現:有36%的被調查者對中國新聞道德現狀“不太滿意”或“非常不滿意”;有70%人認為記者最應該提高的是“職業道德水平”①。可見記者的職業道德水平滑坡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關注。⒈制造虛假新聞與有償新聞現象2001年,上海《新聞記者》雜志社做了一次全國“十大假新聞”的專題,原本只是一次性欄目,不料這個欄目馬上成了各種揭露虛假新聞得以“投訴”的地方,面對不斷涌來的大量材料,該刊編輯部不得不每年做一次,而且大有剎不住車的趨勢。虛假新聞和有償新聞不尊重事實,誤導群眾甚至嚴重危害社會。如2006年,《信息時報》記者黃熙燈,因為自己在街上買了一個不太好的西瓜,沒有經過調查就想當然地寫了“嘩眾取寵”的假新聞——《廣州市面出現注水西瓜》一文(“榮獲”2006年十大假新聞),造成廣東、河南兩省部分西瓜賣不出去。最后由國家質檢總局出面辟謠后,才挽回了一些經濟損失。新聞記者主要活動在對新聞事實的采訪和新聞文本的制作過程之中,報道什么和不報道什么都是記者的一種“權利”,社會上有些人就盯上這種“權利”,素質不高的記者就此打起小算盤,他們在采訪過程中,不是要求被采訪方提供各種“方便”,就是趕場子拿“紅包”,接受各種“土特產”,甚至免費旅游、報銷住宿和交通費用等。這種不正常的情形,卻被相當多的記者視為常態,在一些傳媒領導者的眼中也不認為有悖職業規范。這種直接收取“好處”的后果,便是記者不再維護新聞的真實性。難怪有人譏諷說:“錢指揮新聞”的時代來臨了。⒉熱衷于“走穴”現象像演員為了撈外快而私自外出演出一樣,如今的新聞媒介里也出現了類似演員“走穴”的行為。他們并不是憑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感,出現在最需要關注的社會難點、焦點事實現場,而是更熱衷于前往省時省事又有好處的某些場合。如借參加某些新聞發布會獲取好處。一般是被采訪單位做好充分準備,然后約好記者到飯店宴請,給記者發“辛苦費”。記者便走馬觀花,靠被采訪單位負責人精心準備的匯報和文字材料,寫出所需的新聞稿件,然后接受“紅包”。⒊部分編外記者行為失范現象新時期在新聞傳媒機構屬事業單位性質,按企業的方式運營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非正式編制的“新聞記者”——編外記者。如許多電視臺從2000年開始就沒有增加或很少增加過正式用人編制名額,但實際用人量卻是正式編制人員的好幾倍。這些編外記者既為新聞媒體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同時帶來了新的問題。編外記者大致有兩類人,一類是有些社會經驗,善于聯絡各方面的自由文化人;另一種是剛剛走出校園不久的新聞學專業畢業生。許多媒體為了搞活經濟,補充自身記者隊伍的不足,大量聘用這些人當編外記者。據中國人力資源網發布的“2005年中國企業招聘調查”數據顯示,向外招聘普通員工最多的是傳媒行業,高達51%,說明該行業普通員工的流動率最大。②而這些編外記者常常要沖在最前線,但又往往和編制內記者同工不同酬,導致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勢必尋找種種機會,以求補償。他們中的一些人,借采訪報道之名,利用職務之便,拉關系,拉生意、做掮客,從中謀取私利。4.假記者招搖撞騙現象隨著新聞傳播對社會發展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新聞記者越來越受到社會公眾的關注,由于記者社會地位的普遍提高,一些社會無業人員,往往通過不正當渠道和關系獲得所謂的“新聞從業資格證”,假借記者之名到處招搖撞騙。一些百姓,只知道有些事情一經記者報道,就會起到不同凡響的作用,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就把記者當成救星,但卻不知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輕易相信他人。這些假記者正是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趁機向當事人勒索錢財。這些現象嚴重損害了記者的群體形象。進入21世紀的信息時代,新聞傳播已經成為更受世人關注的第四大產業,它對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呼喚新聞傳播的全球化開放視野,也要求新聞記者應具有更高的素質和層次。目前,我國新聞記者隊伍雖以向高學歷、低齡化方向發展,但距新時代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的新聞教育還很有必要從高等普通教育和繼續教育,乃至廣義的社會新聞教育方面大力推進。我們既要提高專業新聞人的素質,又要提高社會受眾的接受水平能力;要在培育優良的新聞記者隊伍的同時,進一步優化社會新聞傳播環境。首先,新聞院校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對職業道德的教育;其次,新聞單位在選拔人才的時候,要著重對記者的職業道德和人品進行考察,而不是一味的要求業務能力的高低。新聞記者擔負著媒體第一重把關人的職責,他們決定著那些信息能夠進入傳播過程,哪些不能進入。現階段隨著媒體的監督力量越來越大,記者的把關人職責也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加強新聞記者職業教育,積極培育優秀的新聞人才更顯得十分重要。注釋①陳力丹.傳媒調查:記者提高職業道德成網友首愿[J/OL].人民網/傳媒視線,/GB/40699/3994904.html②孫正一,柳婷婷.2005:中國新聞業回望(下)[J].新聞記者,2006(1)③轉引陳力丹.假新聞何以泛濫成災[J].上海:新聞記者,2002.(02)④何梓華.新聞理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