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檢測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_第1頁
單元檢測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_第2頁
單元檢測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檢測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22·黑龍江省哈三中模擬考試]周厲王在位時,奢侈專橫,以國家名義壟斷山林川澤,借以剝削人民。國人(自由民)公開議論其過失。厲王嚴厲鎮壓,王室重臣召公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勸諫厲王不要限制民眾輿論。后厲王被國人逐奔于彘。這表明西周時期()A.矛盾尖銳,社會動蕩B.國人對王權有一定制約作用C.實行仁政,重視輿論D.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動搖2.[2022·四川省雅安市診斷性考試]射禮是西周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周人早期射禮,禮儀質樸,重在競射、比試技能和武功。東周時期,射禮儀節繁瑣,更多關注娛樂享樂意義。這反映了()A.貴族生活的奢靡B.禮樂制度的松弛C.宗法制度的瓦解D.社會局面的穩定3.秦朝除規定了丞相總理財政經濟事務,收閱各地的“上計”之外,還首創了由御史大夫和柱下史主持上計工作的制度,御史大夫的屬官柱下史負責審閱各郡縣、各部門呈送的有關戶口、墾土及錢谷出入的上計報告。這一制度的實行()A.加強了對地方的財政管控B.強化了三公之間的分權制衡C.擴大了御史大夫的監察權D.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4.秦漢時期職權最重的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東漢初年的太尉、司徒和司空等“三公”,在魏晉南北朝時已喪失實權,成為虛銜,取而代之的是中書、門下和尚書三省。推動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行政事務的增多B.中央集權的要求C.皇權加強的需要D.世家大族的興盛5.[2022·陜西省商洛市模擬考試]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取消了長官辟署佐官的制度及九品中正制。同時詔令“外官九品以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以)上,不得將之官”“州縣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這些舉措()A.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B.完善了地方官員的升遷機制C.促成了察舉制到科舉制的過渡D.基于推進國家廉政建設考量6.[2022·安徽省黃山市檢測]貞觀二年唐太宗曾說到房玄齡、杜如晦身為尚書省仆射,應當幫助君主排憂解難,廣開耳目,求訪賢能之人。如果讓他們每天處理繁重訴訟,可能連閱讀公文都來不及。于是唐太宗下令尚書省把細碎的事情交給仆射之下的左右丞處理。這表明唐太宗()A.意圖分割相權以加強君權B.認識到選賢任能事關國計C.重視官員行政效率的考核D.主張通過科舉制選拔人才7.[2022·河南省信陽市調研考試]唐代前期,各地負責監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與尚書省聯系,唐代中后期則不同,刺史主要是向當地節度觀察使請示匯報。這一變化反映了()A.皇權強化導致尚書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權力膨脹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地方官制的失當削弱了中央集權D.中央利用分權策略加強地方控制8.[2022·安徽省淮北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宋代名臣柳開指出:“同年登第者,指呼為同年。其情愛相視如兄弟,以至子孫累代,莫不為昵比,進相援為顯榮,退相累為黜辱”,如王安石、司馬光等“皆假考試之名,以行其學說,展其勢力也”。這表明宋代科舉()A.促進了程朱理學的發展B.導致社會階層固化C.不利于中央集權的強化D.易于形成朋黨集團9.[2022·吉林省東北師大附中摸底考試]宋代皇帝不可未經中書門下(三省)和樞密院將“圣旨”以“指揮”形式直接下達有關機構,否則,便不符合“國體”。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揮”后也要參照前后敕令,審度可否,還要付錄門下省審讀,然后行下。這表明,宋代中樞機構()A.依附服務于皇權專制B.開始出現分權與制衡C.有效制約了君主專制D.具有規范的運作程序10.[2022·河南省中原名校質量考評]明朝中期,皇帝因閣權過盛,重用吏部以對內閣進行制衡,吏部尚書成為事實上的外廷之長。與此同時,為防范吏部權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閣來加強內閣對吏部要務的參與。這說明了()A.內閣逐步成為法定行政中樞B.吏部已經成為內閣的下屬機構C.閣部制衡下君主專制的加強D.內閣與六部共同協作制約皇權11.[2022·河南省湘豫名校聯盟聯考]據《明會典》記載:針對京官、在外司府州縣官、教官、雜職官、人流倉官,明統治者依照官員辦事能力的強弱進行考核,達到標準的官員給予晉升,達不到標準的就留職或降或罷黜。這說明,明代()A.嚴格劃分官員等級B.重視優化官僚隊伍C.強調官員的差異化D.官吏考核臻于完善12.[2022·白城市高三模擬]“軍機章京”實為軍機處的秘書,其車燈上貼有葫蘆式剪紙(寓緘口之意),以同其他大臣區分身份,他們根據軍機大臣從皇帝處所領旨意,分別擬旨,或明發,或廷寄。廷寄的密發最終要靠驛傳的嚴密性加以保證,驛傳文報需經過密封、交接、反饋等程序。由此可推知軍機處()A.同僚之間等級森嚴B.運作過程嚴謹縝密C.在實踐中權力擴大D.權力為章京所把持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13.[2022·河池市質量檢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承襲明制,地方政治體制仍基本沿用三司制度,并在三司之上設立督撫,用以監察地方和軍務。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幾次改制,以詔諭敕令、各類會典事例的形式,進一步規范了督撫制度,使督撫成為地方政治體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此時,出于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需要,督撫設立往往職權輕,任期短。——摘編自孫文《明清督撫制度的嬗變及其評鑒》材料二1840年鴉片戰爭后,西方殖民勢力進入中國,各地農民起義不斷,而清政府賴以維系政權的八旗、綠營逐漸沒落,尤其是太平天國起義給予八旗、綠營毀滅性打擊。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命令各地舉辦團練保衛地方,而對地方的權威開始流失。清政府將財政權和軍事指揮權下放到地方督撫,同時還伴隨著司法權、用人權等一系列權力,這些權力使得地方督撫的權力更加擴大。——摘編自王學斌《近三十年來晚清督撫制度研究綜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初督撫制度興起與發展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晚清督撫制度發生的變化及其原因。(10分)(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影響清代督撫制度發展的重要因素。(9分)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談者好以專制政體為中國政治詬病,不知中國自秦以來,立國規模,廣土眾民,非一姓一家之力所能專制。故秦始皇始一海內,而李斯、蒙恬之屬,皆以游士擅政,秦之子弟宗戚,一無預焉。漢初若稍稍欲返古貴族分割宰制之遺意,然卒無奈潮流之趨勢何!故公孫弘以布衣為相封侯,遂破以軍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變相之貴族擅權制,終以告歇。博士弟子,補郎、補吏,為入仕正軌,而世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