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重慶市七校高三下學期5月三診考試語文試題()_第1頁
2023屆重慶市七校高三下學期5月三診考試語文試題()_第2頁
2023屆重慶市七校高三下學期5月三診考試語文試題()_第3頁
2023屆重慶市七校高三下學期5月三診考試語文試題()_第4頁
2023屆重慶市七校高三下學期5月三診考試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屆重慶市七校高三下學期5月三診考試語文試題()2023屆重慶市七校高三下學期5月三診測試

語文試題

試卷分第I卷和第II卷兩部分,本試卷滿分150分,測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

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解析標號涂黑。

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解析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

4.測試結束后,將答題卷交回。第Ⅰ卷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1(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登泰山記》這篇游記散文是寫實,但經過了精心的藝術處理和加工。文章的藝術特色,很值得我們借鑒。

首先,緊緊圍繞著“寒冬”來描繪,并且貫穿始終。開始時,自京都乘風雪,點出了“風雪”二字,接著便步步深化。登山時“道中迷霧冰滑,蹬幾不可登”;到達山頂時“蒼山負雪,明燭天南”;觀日出時“大風揚積雪擊面”;游覽時“冰雪,無瀑水,無烏獸音跡”,“雪與人膝齊”。這些文字直接描寫風雪,用來顯示時令的特征,從藝術處理的角度看,這并不困難。精妙的是,借助于描寫對象來顯示寒冬的景象。例如日出前,山峰“白若樗蒱”,山本來是青色的,現在卻白如樗蒱,當然是積雪覆蓋所致,于是,嚴冬的特征被點染出來了。“絳皓駁色”,山峰蒙雪,當然是白的了,這樣,時令的特征又被點染出來了。在文章中,不僅有時令特征,而且有地點特征。所寫的樹木、石頭等,都很切合泰山的景物特征,至于泰山日出,就更有特點了,這是在別的地方所不能見到的。

其次,繁簡得宜,詳略得當。出京都的一路風雪,一筆帶過,然后,馬上深入到文章的中心。觀日出,是重點,因而筆重墨多,其余的,就稍作勾勒和點染;寫泰山的樹木、石頭,用墨更少,兩三字就交代完畢,只要說明清楚就行,沒有枝蔓。既做到有繁有簡,更做到繁中有簡、詳中有略。例如寫日出的情景是詳細的,但是,具體的每一句,又是簡明的,只用幾個字就描述了某一具體的形象。在繁復中求簡略,又在簡略中求生動,這是姚鼐散文的風格,也反映出桐城派這個文學流派的風格特征。

-節選自《古文鑒賞辭典·登泰山記》

材料二:

在現代學術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視為文學流派。這固然不錯,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稱,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譽。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又不盡然。桐城派從清初產生,延續有清一代,至民國依然余波不斷,這三百年基業,顯然不是單憑文幸就可以支撐。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難發現,它并非單純的文派,其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教育、藝術等諸多領域,皆成就斐然。

縱觀桐城派三百年發展歷程,不僅誕生了方苞、方觀承、陳用光、鄧廷楨、姚瑩、曾國藩、郭嵩燾等朝廷大員,在禁煙、禁酒、治河、戍邊、保疆、治軍、通商、洋務等各個方面卓有建樹;也涌現出郭嵩燾、黎庶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歐洲的一流外交家,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并孕育出姚鼐、吳德旋、曾國藩、祁窩藻、張裕釗等人的書法碑帖藝術,與桐城文章交相輝睞。同時,桐城派人物幾乎都有豐富的教育經歷,從翰林院教習,到省級學政,再到書院山長,可謂人才輩出,澤被深遠山有鑒于此,桐城派實際是一個真正的文化流派。在眾多流派成員之間,雖然跨越地域時空限制,但都遵循著大致相近的學術理念、價值追求與精神祈向,彼此聲氣相通,薪火相傳,形成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共同體。從桐城派的生成歷史來看,三百年一以貫之的是古文辭章與經世濟民,而連接辭章與經世的理念是義法。義法最早是經史之學的通行概念,后來方苞把它引入辭章,開創古文義法。簡單地講,“義法”,“義”就是言有物,“法”就是言有序,兩者相合而成文。其所言之物,并非憑空想象,而是源自現實,寄托經世濟民之宏愿;所序之文,也并非辭藻堆砌,而是字里行間流貫生命之氣。義法既是格律與神氣之統一,也是德行與辭章之統一,還是立言與立功之統一。后來劉大概發展了義法理論,強調文人之能事,通過字句、音節來體悟文章的神氣,在吟詠唱嘆之間蕩滌靈府,在吞吐俯仰之際貫通古今。姚鼐在方、劉基礎上,吸收乾嘉漢學考據之法,與義理、辭章相融合,義理以盡性,考據以窮理、辭章發其奧蘊、最終實現義理、考據與辭章的統一。此三合一之論,既欲合喜善美而為一,又欲合儒林、道學與文苑而為一,體現了姚鼐“道與藝合”“天與人一”的文章至境論。曾國藩紹述姚氏,在義理、考據、辭章之外,增加了經濟之學,經濟在孔門乃政事之科。在四者之中,曾國藩雖重義理,堅守桐城派一貫之立場,但更強調經世濟民才是思想的基礎,如此一來,曾國藩挈攬眾長,其文經史百家,其學思辨融通,其事經國濟民,通達宏闊,中興桐城,開辟新境。晚清民國,嚴復、林紓以桐城之文,翻譯西文、西學,啟蒙民智,他們與無數仁人志士合力,共同促進中國社會由古代向近現代的轉化。可以說,桐城派三百年歷史,延續幾代人,弟子門人逾千,大體都遵循相近的價值理念,把辭章學術與立身相結合,把個體命運與時代家國相聯結,與時俱進,淑世牖民。

-節選自任雪山《作為傳統文化共同體的桐城派》

1.(改編)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登泰山記》最精妙之處在于全文緊扣“寒冬”,不僅直接描寫風雪,還借助于描寫對象來顯示寒冬的景象。

B.姚鼐散文的風格是在繁復中求簡略,又在簡略中求生動,這也是桐城派中許多作家的風格特征。

C.在現代學術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視為文學流派;從歷史發展過程看,桐城派形成了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共同體。

D.姚鼐實現義理、考據與辭章的統一,曾國藩強調經世濟民,嚴復、林紓啟蒙民智,表現了文化人的擔當。

2.(改編)根據材料,下列對姚鼐文章成就及影響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登泰山記》是姚鼐的代表作品,也是最能代表桐城派語言簡潔風格的作品之一。

B.姚鼐不僅在散文創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書法碑帖藝術上也是卓有成就。

C.姚鼐實現義理、考據與辭章的統一,體現其“道與藝合”“天與人一”的文章至境論。

D.曾國藩深受姚鼐思想的影響,堅守桐城派立場,故最終中興桐城,開辟新境。

3.(改編)下列說法中不能夠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二核心觀點的一項是()(3分)

A.曾國藩把桐城派推向全國,曾門弟子又承續大業,延展鋪揚,聲勢赫奕。

B.鄧廷楨任安徽巡撫時,援引梅曾亮、管同、宋翔鳳等桐城派成員入幕府,參贊政務。

C.姚鼐接續前賢,培育弟子門人,編纂《古文辭類纂》,為桐城派開疆辟土。

D.姚鼐強調義理、考據與辭章的統一,實質是讓傳統古文更有效地為封建統治者服務。

4.(改編)姚鼐在方、劉基礎上,吸收乾嘉漢學考據之法,與義理、辭章相融合。《登泰山記》是如何體現“考據”(客觀考證)的?(4分)

5.(改編)姚鼐被認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其理由有哪些?請結合材料和所學的內容加以分析。(4分)

(二)現代文閱讀1(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文本一:

長夜(節選)

胡炎

父親從ICU轉入呼吸科普通病房,就像去鬼門關轉了一遭,有驚無險地回來了,林濤禁不住再次落淚。

夜色降臨,陪護的家屬們見縫插針,把簡易床搭得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林濤坐在椅子上,兩肘支著床沿,看著父親頭頂上方緩緩滴落的藥液。他不知道今晚的輸液要持續到什么時候,但他愿意就這么一直輸下去,看那些小小的液滴跳起生命的舞蹈。房間里充滿了各種聲音,三個老人已熱睡,包括父親。父親的呼嚕盡管不如平時底氣足,卻依然雄壯,出氣時偶爾還能發出悠揚的哨音。一個中年女性顯然被吵得無法入眠,不時煩躁地翻著身。另一個精瘦的老漢始終坐著,嘴里自言自語。最讓人受不了的是鄰床那個黑臉男人,一聲接一聲地咳,似乎要把肺葉咳出來。他的妻子正給他捶背,用了很大力,手下發出“咚咚”的響聲。父親顯然受到了攪擾,半夢半醒著,間或抬起頭,左右打量一下,又接著睡去。林濤索性用衛生紙團了兩個球,塞進父親的耳朵里。

“不好意思啊!”黑臉男人在咳嗽的間隙向他致歉。“沒事。”林濤表示理解。

黑臉男人苦笑道:“我這是自作自受。一輩子沒別的愛好,就愛喝兩口,沒想到被一口酒嗆了肺,瞎!”話音未落,又咳了起來。

他的妻子許是憋久了,終于忍不住發了火:“錢沒掙幾個,都讓你扔進了醫院。接著喝呀,喝死拉倒!”她氣呼呼地躺下,任由自己男人沒完沒了地咳下去。

林濤遞給黑臉男人一個訕笑,轉臉看著父親枕邊的監測儀。他看不懂那些變化的曲線,但他知道那些跳動的數字代表什么:綠色的是心率,藍色的是血氧飽和度,黃色的是呼吸頻率,白色的是血壓。此時,監測儀“嘀嘀”的嗚叫和父親的鼾聲,對林濤來說,不啻為人世間最美妙的音樂。

父親的腿在往上蜷,身子也扭動起來。林濤知道父親要小便,他把接尿器拿過去,用一只手幫父親。從小到大,這還是他頭一次接觸父親的私密部位。父親尿得很多,足足持續了一分多鐘。

已是凌晨,林濤困極了。在ICU時,雖然神經緊繃,倒不必如此操勞,但在這里,什么事都得親力親為。他伏在父親腳邊打盹兒,可又不敢睡過去。恍惚中,他聞到了一種怪怪的味道。仔細嗅嗅,竟是煙味。這倒怪了,病房里哪來的煙味?他抬起頭四下張望,六個病人中五個都睡著了,唯獨那個坐在床上的精瘦老漢在偷偷抽煙。林濤頓時氣不打一處來,這還有點兒公德嗎?一屋子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都在接受他的二次傷害。林濤真想過去揍他,但終究克制住了,只是沖到護士臺,說:“有人抽煙!”

“什么?”滿臉倦意的護士似乎不大相信。“有人抽煙!”林濤大聲重復了一遍。

護士蹙蹙眉,快步走進病房,不容分說奪了那個精瘦老漢的煙:“干什么你!”所有人都在她尖厲的嗓音中醒來,大伙兒同仇敵愾,一起聲討這個害人害己的老人。

“家屬呢?怎么也不管管!”護士厲聲問。

老漢的兒子正貓在墻角熟睡,疲憊至極的祥子,眼泡也腫著。他終于從大夢里爬起來,張口就是一句“他媽的”,倒讓大伙兒愣住了。

“他媽的,你作死呀!”

誰也沒想到,神色黯然的老漢突然抬起兩只手,左右開弓扇起自己耳光。他一邊扇,一邊咳嗽,后來開始哭哭笑笑。沒人能夠制止他,護士無奈,離開了。老漢的兒子對大伙兒說:“叫他扇,神經病!”說完,他倒頭繼續呼呼大睡。約莫過了半個小時,老漢終于筋疲力盡,怪笑了一聲,倒在床上,片刻便發出了雷鳴般的鼾聲。這一夜,林濤無眠。他發覺自己的憤懣正一點點散去,代之而起的竟是一種難以名狀的感動。他看到那個老漢的兒子悄悄起身為老漢掖了掖被角,還有黑臉男人的妻子,在丈夫驟起的咳嗽聲中抬起頭,觀察著……林濤想,不管怎樣,在那些枯萎的生命前,他們和自己一樣,陪伴著、守護著,也許有點兒麻木、有點兒怨懟,但他們始終和生命的長夜同在。是的,此刻,在這個病房里,每個人都是長夜里的同行者,也是靈魂的慰藉者。

聽著藥液滴落的聲響,看著病房里的一切,林濤感到似乎有一只看不見的手,把那些下降的生命從幽暗的深淵里往上拉,一下,又一下,頑強地持續著……

文本二:

如果我們保持對生命的敬畏,那一定離靈魂不遠。從本質上說,正是緣于敬畏生命,我們才會關注人的喜怒哀樂,關注人的遭際和命運。而當我們的目光探尋到生命的底部,我們或許就會隱隱看到靈魂的模樣。

我曾經寫過多年的小小說,近兩年主要精力轉向中、短篇小說創作。但小小說我還會寫,不僅出于與其難以割舍的情結,更在于我對這個篇幅短小的文體越來越充滿敬畏,“就像敬畏生命、敬畏靈魂。如果我的靈魂沒有受到強烈的觸動,我寧愿不寫。在我看來,任何輕舉輕放的文字,甚或連篇累牘的技術性編造,都是對小小說的褻瀆與不尊。

(節選自胡炎《生命的底部是靈魂》)

6.(原創)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黑臉男人的老婆“氣呼呼地躺下,任由自己男人沒完沒了地咳下去”,表述了對自己丈夫的怨恨,與后文她“在丈夫驟起的咳嗽聲中抬起頭,觀察著”形成鮮明對比,說明她有醒悟和反思。

B.林濤自父親入院起便親力親為照顧父親,從“父親的腿在往上蜷,身子也扭動起來”,便知道父親要小便,說明對父親的身體狀況了如指掌。

C.老漢的兒子從疲憊至極的熟睡中被吵醒,大罵自己的父親“作死”,任由父親自扇耳光,“倒頭繼續呼呼大睡”,看似無情,實則真實地展現了久病陪護的艱難。

D.護士的嗓音尖厲,不容分說奪了那個精瘦老漢的煙,可見護士對于這份夜班工作心生抱怨,最后沒能夠制止老漢自扇耳光便無奈離開了,還體現她工作無能。

7.(原創)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個老人已經熟睡,而寫“精瘦的老漢始終坐著,嘴里自言自語”,為后文寫他凌晨偷偷起來抽煙埋下伏筆。這些普通人所承受的精神或心理的痛苦,在不經意之間傳達出來。

B.林濤“愿意就這么一直輸下去,看那些小小的液滴跳起生命的舞蹈”,使用比喻手法,把輸液的液滴滴落比作舞蹈,也符合林濤在父親轉入普通病房后的心情。

C.病房環境混亂嘈雜,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漸次登場,對這些小人物的塑造采用了極凝練的筆法,只取其神,不畫其形。

D.小說結尾部分林濤的“感動”來得突然而意外,使文章前后產生巨大的反轉效應,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式的結尾。8.(原創)文本一畫橫線的句子表現了老漢怎樣的心理?是如何表現的?(6分)

9.(原創)文本二開頭提到“如果我們保持對生命的敬畏,那一定離靈魂不遠”,請結合文本一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四年春,齊侯(齊桓公)以諸侯之師倓蔡,蔡潰,遂伐楚。

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灑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楚。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谷同好,何如?”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屈完及諸侯盟。

(節選自《左傳·僖公四年》)

材料二:

夏,齊孝公伐我北鄙。

(魯僖)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使下臣犒執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縣磐,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齊)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大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齊侯乃還。

(節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材料三:

戰國者,縱橫之世也。縱橫之學,本于古者行人之官。觀春秋之辭命,列國大夫聘問諸侯,出使專對,蓋欲文其言以達旨而已。至戰國而扺掌揣摩,騰說以取富貴,其辭敷張而揚厲,變其本而加恢奇焉,不可謂非行人辭命之極也。孔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奚為?”是則比興之旨,諷喻之義,固行人之所肄也。縱橫者流,推而衍之,是以能委折而入情,微婉而善諷也。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

10,(原創)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3分)

爾A貢B包C茅D不E入F王G祭H不I共J無K以L縮M酒N寡O人P是Q征

11.(原創)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谷”意為不善,本是周天子的謙稱,后為諸侯霸主僭用,這里是齊桓公的自稱。

B.“雖眾,無所用之”的“雖”,意為雖然,與《離騷》中“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雖”意思不同。

C.“彌縫其闕”的“闕”,意為缺漏、過失,與《燭之武退秦師》中“闕秦以利晉”的“闕”意思不同。

D.“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的“用”,意為采用,與《諫逐客書》中“孝公用商鞅之法”的“用”意思相同。

12.(原創)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齊桓公糾合諸侯之兵伐楚,倚強恃眾,來勢洶洶,羅列楚王罪狀,聲稱自己擁有征討之權,表現得義正辭嚴。

R.面對齊國的軟硬兼施,層層進逼,楚國也以實力為后盾,從容應付,時而和順謙恭,時而激昂慷慨,最終成功化解危機,訂立盟約。

C.齊孝公率軍入侵魯國,咄咄逼人地質問展喜魯國人是否害怕,展喜巧妙作答,只有人格卑鄙的小人才會害怕,有道德修養的君子則無所畏懼。

D.春秋戰國時期戰亂頻仍,在縱橫捭闔的外交活動中,各國使官運用比興、諷喻之法,留下大量理富文美的外交辭令。

13.(原創)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齊侯曰:“室如縣磐,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4分)

(2)觀春秋之辭命,列國大夫聘問諸侯,出使專對,蓋欲文其言以達旨而已。(4分)

14.(原創)在《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對秦王說“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在選文中,屈完和展喜也有類似的表述,請找出來并分析其意圖。(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15~16題

鷓鴣天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這首詞寫于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年近五十的從北方回到蘇州,故地重游,悼念亡妻而作。

15.(改編)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頭“同來何事不同歸”一句,劈頭一問,看似無理,卻極有情,道出了詞人失去妻子后強烈的悲苦之情。

B.上片“頭白鴛鴦失伴飛”中“頭白”二字一語雙關,既指詞人自己,也指亡妻,形象寫出詞人晚年喪偶的孤獨凄涼。

C.下片運用對比手法,“舊棲”與“新垅”形成鮮明對比,更讓詞人產生“物是人非”的悲嘆。

D.本詞與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均為悼亡之作,且都使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來寄寓對亡妻深深的悼念之情。

16.(原創)有評論家指出,本詞善于運用賦比興三種手法,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請結合詩歌對此觀點簡要分析。(6分)

17.(改編)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人常借鴻雁俊書、鯉魚捎信來抒發游子思鄉之情和羈旅之感,如《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兩句就含蓄地表現了相思之苦。

(2)唐詩善于通過構筑“無聲”境界,傳遞出欲訴無言的情懷,營造意蘊深廣的審美空間,譬如含有“無聲”二字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

(3)魏晉名士,風流倜儻,雅好長嘯。其實嘯只是一種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靈魂。“嘯”興盛于魏晉,如“__________”;唐宋時期,文人的吟嘯已經不多了,但仍能聽到一絲余音,如“____________”。

第Ⅱ卷

三、語言文字運用(共2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本題共3小題,11分)

中國畫對意境的追求,同樣體現在主題性創作中。主題性繪畫一直是新中國美術創作的主流、經典佳作不勝枚舉。例如在《長城秋韻》創作中,更生動地表述畫作主題,創作團隊運用中國畫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段,遠取勢、近取質,在突出主景的同時大膽留白。不僅強化了層巒疊嶂、云霧繚繞的視覺感受,還恰如其分地表述出長城雄渾、沉靜、偉岸的氣質。

在創作中,創應該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對于中國畫主題性創作來說,保持畫種藝術語言的獨特性從而①有多么重要: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

現手法上,具有獨特的審美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大觀小、小中見大,這些都可以視為中國畫的“優長”。此外,“書卷氣”是中國傳統書畫特有的美學范疇,文化的融入性更增添了其“內美”;而寫意性旨趣,又使作品本身的內涵延伸出巨大的審美空間。這樣的“優長”,使人們在欣賞中國畫時總是②,回味無窮。

中國畫的意義遠遠不止是視覺的,它更是文化的沉淀與結晶、是社會的、地域的、人文的價值體現。它與政治、經濟、自然等③,與書法、篆刻、戲曲等一脈相通。就此而言,以“大文化”視城研究中國畫的審美精神和創作規律,才能開拓中國畫創作新境界。

18.(原創)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19.(原創)下列各句中的引號與文中“優長”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在表現唐代劉禹錫《秋詞》詩意時,如何藝術地詮釋"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B中國畫如何開藝術新境齊白石之“新”在于樸實天趣,黃賓虹之“新”在于渾厚華滋

C.有幾個“慈祥”的老板把撿來的菜葉用鹽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D.港澳臺同胞都積極為“希望工程”捐款。

20,(原創)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述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11(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流言總是帶著陰沉之氣。這陰沉氣有時是東西廂房的薰衣草氣味,有時是樟腦丸氣味,還有時是肉砧板上的氣味。它不是那種板煙和雪茄的氣味,也不是六六粉和敵敵畏的氣味。它不是那種陽剛凜冽的氣味,而是①。是閨閣和廚房的混淆的氣味,有點脂粉香,有點油煙味,還有點汗氣的。流言還都有些②,是哈了氣的窗玻璃,也是蒙了灰塵的窗玻璃。這城市的弄堂有多少,③是數也數不清,說也說不完的。這些流言有一種蔓延的洇染的作用,它們會把一些正傳也變成流言一般曖昧的東西,于是,什么是正傳,什么是流言,便有些分不清。它們難免有著荒誕不經的面目,這荒誕也是女人家短見識的荒誕,帶著些少見多怪、還有些幻覺的。它們在弄堂這種地方,從一扇后門傳進另一扇后門,轉眼間便全世界皆知了。它們就好像一種無聲的電波,在城市的上空交叉穿行;它們還好像是無形的浮云。籠罩著城市,漸漸釀成一場是非的雨。

21.(原創)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6分)

22.(原創)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分析其表述效果。(4分

四、寫作(60分)

23.(改編)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真正的優秀不是別人逼出來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死磕;也有人認為并不盡然。對此,你有哪些感悟,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屆重慶市七校高三下學期5月三診測試

語文解析

1.(3分)A(“不僅直接描寫風雪,還借助于描寫對象來顯示寒冬的景象”說法錯誤。從材料一第二段“首先,緊緊圍繞著‘寒冬’來描繪,并且貫穿始終”“這些文字直接描寫風雪,用來顯示時令的特征,從藝術處理的角度看,這并不困難。精妙的是,借助于描寫對象來顯示寒冬的景象”,可見,《登泰山記》最精妙之處不包含“全文緊扣‘寒冬’”“直接描寫風雪”)

2.(3分)D(“故中興桐城,開辟新境”以偏概全。從材料二第二段“曾國藩紹述姚氏,在義理、考據、辭章之外,增加了經濟之學,經濟在孔門乃政事之科。在四者之中,曾國藩雖重義理,堅守桐城派一貫之立場,但更強調經世濟民才是思想的基礎,如此一來,曾國藩挈攬眾長,其文經史百家,其學思辨融通,其事經國濟民,通達宏闊,中興桐城,開辟新境”可知,曾國藩“中興桐城,開辟新境”不只是深受姚鼐思想的影響,堅守桐城派一貫之立場。)

3.(3分)D(A.選項表明桐城派在全國成就斐然;B.選項表明桐城派在政治方面的成就;C項表明桐城派在教育方面的成就;D項表現的是桐城派的服務對象,沒有表現出它的成就)

4.(4分)①“古長城”“三谷”“環水”“東谷”“石刻”“天門”等都是考證的內容;②本文是一篇寫實的游記散文,敘述客觀,用語平實,鮮少流露情感。

5.(4分)①有豐富的書院教育經歷,培養出大批古文人才;②在書法碑帖藝術等藝術領域頗有建樹建;③構起較為完備的桐城派古文理論體系(答“實現義理、考據與辭章的統一,體現了姚鼐“道與藝合”“天與人一”的文章至境論。”亦可);④一生著述頗豐,以自己的創作成就為古文創作樹立典范。

6.(3分)C(A項不是她的醒悟和反思,這種矛盾的表現正是體現人的真實而復雜的心理。B項從“從小到大,這還是他頭一次接觸父親的私密部位”和“在ICU時,雖然神經緊繃,倒不必如此操勞,但在這里,什么事都得親力親為”可知,林濤并非“自父親入院起便親歷親為照顧父親”,“對父親身體狀況了如指掌”的說法也并不妥當。D項屬于過分解讀。)

7.(3分)A(B項不是比喻,是擬人。C項“只取其神,不畫其形”錯誤。D項小說結尾沒有產生巨大的反轉效應,也不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式的結尾。)

8.(6分)①表現了老漢懊惱、自責、愧疚的心理(3分)②通過抬手、扇耳光等動作描寫和神色黯然的神態描寫來表現老漢因無法自控而給眾人帶來傷害的自責和愧疚。(3分)

9.(6分)①這句話指的是因為敬畏生命,關注人的喜怒哀樂,關注人的遭際和命運,感受到靈魂的真實與動人。(2分)②文本一中,病人家屬始終不離不棄的陪伴,以及責備外衣下的關心,將生命從幽暗的深淵里往上拉,既是親情的體現,更是對生命的敬畏。(分)③黑臉男人和老漢等病人在對欲望的滿足和不愛惜生命的矛盾中自責、愧疚,體現了對生命的執著,讓人感悟到靈魂的底色。(2分)

10.(3分)F、J、N

11.(3分)D(B“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雖”意為即使,所以不同。C.“闕秦以利晉”的“闕”意為削弱,因此不同。D“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的“用”意為因為,“孝公用商鞅之法”的“用”意為采用,所以不同。)

12.(3分)C“小人”和“君子”在這里可以是以見識的高下來分,意為沒有見識的人和有見識的人;也可以是以地位的高低來分,意為地位卑微的小民和地位尊貴的君王。但不能是以道德修養的高低來分,所以錯誤。

13.(1)(4分)齊孝公說:“百姓的家像掛起來的磬一樣空空蕩蕩,田野光光禿禿連青草也沒有,你們依仗什么不害怕?”(縣磐、何恃、恐各1分)

(2)(4分)看春秋時期的外交辭令,列國大夫訪問諸侯,出使四方隨機應答,都想要通過修飾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想法。(辭命、聘問、文、達旨各1分)

14.(3分)①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②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使下臣犒執事/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

③意圖:迎合示弱,恭順有禮,以退為進。(1點1分)

材料一:

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率領諸侯國的軍隊攻打蔡國。蔡國潰敗,接著又去攻打楚國。

楚成王派使節到諸侯之師對齊桓公說:“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雙方相距遙遠,即使是馬牛牝牡相誘也不相及。沒想到您進入了我們的國土,這是什么緣故?”管仲回答說:“從前召康公命令我們先君姜太公說:‘五等諸侯和九州長官,你都有權征討他們,從而共同輔佐周王室。’召康公還給了我們先君征討的范圍:東到海邊,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你們應當進貢的包茅沒有交納,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沒有用來滲濾酒渣的東西,我特來征收貢物;周昭王向南征伐沒有返回,我特來查問這件事。”楚國使臣回答說:“貢品沒有交納,是我們國君的過錯,我們怎么敢不供給呢?周昭王南征沒有返回,還是請您到水邊去問一問吧!”于是諸侯聯軍繼續前進,臨時駐扎在陘。

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諸侯軍中去交涉。諸侯軍后撤,臨時駐扎在召陵。齊桓公讓諸侯國的軍隊擺開陣勢,與屈完同乘一輛戰車觀看軍容。齊桓公說:“諸侯們難道是為我而來嗎?他們不過是為了繼承我們先君的友好關系罷了。你們也同我們建立友好關系,怎么樣?”屈完回答說:“承蒙您為我們國家的社稷求福,忍辱容我們國君保持目前的地位,這正是我們國君的心愿。”齊桓公說:“我率領這些諸侯軍隊作戰,誰能夠抵擋他們?用這些軍隊攻打城池,什么樣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說:“如果您用仁德來安撫諸侯,哪個敢不順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話,那么楚國就把方城山當作城墻,把漢水當作護城河,您的兵馬雖然眾多,恐怕也沒有用處!”

后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材料二:

夏天,齊孝公率兵攻打我國北部邊境。

僖公派展喜去慰勞齊軍,并叫他到展禽那里討教犒勞齊軍時的外交辭令。齊孝公還沒有進入魯國國境,展喜出境迎上去進見他,說:“寡君聽說您親移貴步,即將屈尊光臨敝邑,所以派遣下臣來犒勞您的左右侍從。”齊孝公說:“魯國人害怕嗎?”展喜回答說:“沒有見識的人害怕,有見識的人就不(普通的小人害怕了,有地位的君子并不害怕)。”齊孝公說:“百姓的家空空蕩蕩就像懸掛起來的磬,四野光光禿禿連青草都沒有,你們依仗什么不害怕?”展喜回答說:“依仗先王的命令。從前周公、齊大公輔佐周室,在左右協助成王。成王慰勞他們,賜給他們盟約,說:‘世世代代的子孫不要互相侵害!’這個盟約保存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所以齊桓公聯合諸侯,謀求解決他們之間的分歧,彌補他們的缺失,救助他們的災禍,這都是為了發揚光大齊大公的職責啊。等到君侯您登上君位,諸侯都給予厚望,說:‘他會繼承桓公的功業吧。’我們國家因此不敢修筑城廓,聚集百姓,大家都說:‘難道他即位才九年,就丟棄王命,廢掉職責嗎?他怎么向先君交代?他一定不會這樣的。’依仗這個才不害怕。”齊孝公于是收兵回國。

材料三:

戰國,是縱橫之術盛行的時代。縱橫學說,起源于古代的行人之官。看春秋時期的外交辭令,列國大夫訪問諸侯,出使四方隨機應答,都想要通過修飾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想法。到戰國時,縱橫家們四方游說,侃侃而談,研讀兵書,用心體會,宣揚自己的學說來求取富貴,他們的言辭鋪陳渲染,講究排場,改變事物本來的面目而令它更加的不同尋常,不能說不是外交辭令的極點了。孔子說:“熟讀《詩經》三百篇,交給他以政治任務,卻辦不好;叫他出使外國,又不能獨立地去談判酬酢;縱是讀得多,又有什么用處呢?”雖然比興的意圖,委婉說理的要義,本來就是使者需要學習的。但縱橫家們,將這些方法推而廣之,因此能夠說理周全而動之以情,言辭精微委婉而善于含蓄地勸諫。

15.(3分)B(“頭白”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鴛鴦,也指詞人自己。鴛鴦頭上有白毛(李商隱《石城》:“鴛鴦兩白頭。”),而詞人此時已年屆五十,也到了滿頭青絲漸成雪的年齡。)

16.(6分)①賦:上片開頭兩句用賦,直抒胸臆,寫這次重回蘇州經過閶門,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長眠地下,不禁悲從中來;下片最后三句復用賦體,寫居所依依,卻天人永隔,夜間輾轉難眠中,昔日妻子挑燈補衣的情景歷歷在目,卻再難重見,運用平實的細節與意象寫出伉儷間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

②比:“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兩句,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鴛鴦比喻自己知天命之年卻成為鰥夫,孑身獨存的苦狀,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③興:“原上草,露初晞”既是對亡妻墳前景物的描寫,又借露水哀嘆妻子生命的短暫。

17.(6分)

(1)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2)①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②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

(3)登東皋以舒嘯/嘯傲東軒下扣舷獨嘯/彈琴復長嘯/天門一長嘯

18.(3分)揚長避短意猶未盡息息相關

19.(3分)BA選項表示引用;B選項與材料中的引號都是突出強調;C選項表示反語;D選項表示特定稱謂。

20.(4分)例如在《長城秋韻》創作中,為了更生動地表述畫作主題,創作團隊運用中國畫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遠取勢、近取質,在突出主景的同時大膽留白。

21.(6分)①帶有些陰柔委婉的氣味。

②云遮霧罩(或影影綽綽、朦朦朧朧、迷蒙不清)

③流言就有多少

22.(4分)①句子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本體是流言,喻體是浮云和雨。(1分)②把流言比作浮云籠罩城市,形象地寫出了流言傳播廣泛的特點;(1分)③把流言的散播比作醞釀成一場是非的雨,生動地寫出了流言顛倒是非、對當事人造成負面影響的特點。(1分)④本句化抽象為形象,表述新穎獨特,引起讀者的對流言造成的影響的反思。(1分)

命題指導思想:參照四省聯考題,語言文字運用中補寫句子的題有文學類文本,增加了難度。本語段選的是王安憶的《長恨歌》的節選部分,是經典名著,能增加學生的文學素養,讓學生體會語句表述的細微不同所帶來的含義的區別,體現了高考立德樹人的要求。

23.

真正的優秀不是別人逼出來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死磕;也有人認為并不盡然。這是一則蘊含思辨關系的作文命題。“不是……,而是……”表示并列關系,非此即彼,二者平列,既無轉折意味,也不選擇可能。這句話包括兩層含義:

1.真正的優秀不是別人逼出來的。對此我們可以持不同態度。

(1)否定態度:他人逼迫的內涵是他人的壓力、環境的內卷,被這些裹挾被迫前行。被別人逼迫,極易陷入精神內耗;而這樣的推力一旦消失,自己前進的動力也就沒有了,最終可能淪為躺平擺爛之流。

(2)辯證看待:別人的逼迫是外力、推力、助力,對自己的發展可以起一定的推動作用,如美國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倒逼華為公司自主研發芯片,轉型升級。

2.真正的優秀是自己和自己死磕。對此我們也可以持不同態度。

(1)肯定態度:“和自己死磕”的內涵是自己與自己對抗,是自我追求和自我鞭策,是對實現夢想的渴求,是與困境對抗到底,絕不退縮,永不屈服。

(2)辯證看待“死磕”:死磕有其積極意義,但有時死磕也代表著鉆牛角尖,心懷執念,或者固守僵化,不知變通,這樣的死磕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一定要圍繞這兩個核心概念寫,偷換話題,算三等。)

1.否認別人的逼迫,肯定在于自己和自己死磕。

2.不否認別人的逼迫,但是更在于自己和自己死磕。

建議切入分45分

一等(60--51):對這句話有鮮明的態度,論證有思辨性,觀點內涵分析透徹,論證深刻有層次,論據準確、豐富、多樣,語言表述水平高。

二等上(50-46):對這句話有鮮明的態度,論證有思辨性,觀點內涵分析比較透徹,論證條理清晰,論據比較具體充實,語言表述流暢。

二等下(45--42):缺少思辨力,論證時只寫死磕一個方面,不能兼顧死磕和逼迫的對舉關系;或者不能辯證分析死磕。論證條理清晰,論據比較具體充實,語言表述較流暢。

三等(41--36):缺少思辨力,行文時缺少分析論證,論證缺少條理,論據不充實,語言表述不流暢。

四等(35--20):文章由材料引入,但較多篇幅與材料無關;或者內容基本符合寫作要求,但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