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效果圖手繪:線稿與上色技法_第1頁
建筑設計效果圖手繪:線稿與上色技法_第2頁
建筑設計效果圖手繪:線稿與上色技法_第3頁
建筑設計效果圖手繪:線稿與上色技法_第4頁
建筑設計效果圖手繪:線稿與上色技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設計效果圖手繪線稿與上色技法目錄\h第1章建筑手繪效果圖的入門基礎\h1.1繪圖工具及其選擇\h1.2線條的畫法\h1.3明暗、陰影的畫法\h繪圖筆的陰影畫法\h繪圖筆排線線型變化\h1.4線型組合訓練\h1.5畫線時遇到的常見問題\h第2章建筑透視的規律與表現技法\h2.1建筑表現的透視概念與表達技巧\h2.1.1一點透視規律\h2.1.2兩點透視的規律\h2.1.3透視空間的快速表達技巧\h2.2立體形象思維表達訓練\h2.3透視訓練中常見錯誤解析\h第3章建筑空間配景的表現技法\h3.1配景的作用\h3.2植物配景的畫法\h幾線條的畫法\h幾種常見問題\h樹枝畫法\h樹枝畫法舉例\h普通喬木畫法舉例\h3.2.2棕櫚喬木\h3.2.3灌木\h灌木畫法舉例\h3.2.4綠地\h3.2.5植物配景的空間層次\h3.3人物配景\h3.3.1人物配景的作用\h衡量建筑的尺度\h突出建筑物的趣味中心\h烘托環境氣氛\h3.3.2人物配景的布局要點\h3.3.3人物配景的繪畫要點\h3.3.4單體人物的畫法\h3.3.5群體人物畫法\h3.3.6人物畫法舉例\h3.4車輛配景\h3.4.1車輛配景的繪畫要點\h3.4.2車輛配景的繪畫步驟\h3.4.3車輛配景畫法舉例\h3.5構成畫面的其他配景\h3.5.1水面、跌水、噴泉與倒影\h3.5.2石頭\h3.5.3鋪裝\h第4章建筑空間線稿的綜合表現\h4.1視點的選擇\h4.2視平線高度的選擇\h構圖的三條規律\h構圖的上下比重\h構圖的左右比重\h4.3構圖的平衡性\h4.4尺度和造型問題\h4.5畫面主次問題\h4.6建筑空間透視圖繪制步驟講解\h4.6.1一點透視建筑舉例—陳列館建筑\h4.6.2兩點透視建筑舉例—小型圖書館建筑\h4.6.3博物館建筑\h4.6.4裝飾結構復雜的建筑—歐式別墅\h4.6.5環境豐富的建筑空間—商業建筑\h4.6.6復雜形體建筑之一—高層建筑\h4.6.7復雜形體建筑之二—異形建筑\h4.7建筑線稿作品賞析\h第5章馬克筆、彩鉛技法實用講解\h5.1馬克筆及其筆觸特點\h馬克筆的筆觸特點\h5.2馬克筆的筆法\h5.2.1單行擺筆\h筆觸方向\h5.2.2構圖的三條規律\h5.2.3疊加擺筆\h疊加筆觸范例\h5.2.4掃筆\h5.2.5點筆\h5.3彩色鉛筆的筆法\h5.4馬克筆和彩鉛的結合\h5.5常見錯誤筆觸的總結與分析\h5.6上色需注意的事項\h5.7建筑配景潤色訓練\h5.7.1樹木的上色\h筆觸提示\h筆觸提示\h筆觸提示\h筆觸提示\h筆觸提示\h5.7.2灌木與草地的上色\h筆觸提示\h筆觸提示\h5.7.3棕櫚的上色\h筆觸提示\h5.7.4人物、車輛和石頭的上色\h人物配景\h車輛配景\h石頭配景\h5.7.5其他配景的上色\h筆觸提示\h筆觸提示\h5.8建筑空間馬克筆繪制步驟詳解\h5.8.1單色馬克筆顏色表現一獨棟別墅\h5.8.2彩鉛為主的顏色表現一售樓處建筑\h線稿完成圖\h主要用色\h5.8.3馬克筆為主的顏色表現一辦公建筑\h線稿完成圖\h主要用色\h5.8.4馬克筆、彩鉛混合表現一辦公建筑\h主要用色\h5.8.5馬克筆、彩鉛混合表現一辦公建筑\h線稿完成圖\h5.8.6夜景氛圍建筑表現一酒店建筑\h線稿完成圖\h主要用色\h5.9建筑空間馬克筆作品展示\h第6章建筑設計草圖表達綜合詳解\h6.1建筑設計草圖的優越性\h6.1.1草圖具有快速性和簡便性\h6.1.2草圖具有探索性和靈活性\h6.1.3草圖便于前期方案展示和交流\h6.1.4草圖還具有指導后期效果圖的作用\h云翔投資辦公空間設計—前廳方案\h6.2建筑設計草圖表達的基本方法\h“符號”配景的表示方法\h6.3建筑設計草圖的表達類型\h6.3.1從使用工具上講\h6.3.2從設計階段上講\h初期階段\h調整階段\h深化階段\h6.4建筑設計草圖作品賞析\h第7章建筑手繪表現作品賞析第1章建筑手繪效果圖的入門基礎1.1繪圖工具及其選擇初學者在學習手繪過程中對于工具的選擇上會有不同的需求,而市面上的繪圖工具種類繁多,最常用的繪圖工具有如下幾種。繪圖筆/針管筆/自動筆/鉛筆以上幾類筆都是用來畫線稿的工具。繪圖筆、自動筆和針管筆可根據需求選擇不同型號。鉛筆有軟硬之分,畫圖時可多備一些。馬克筆初學者用馬克筆大多數以“Touch”牌為先,也有“法卡勒”、“AD”等牌子,大家可以根據需求來選擇。水溶性彩色鉛筆彩色鉛筆有“輝柏嘉”、“馬可”、“施德樓”等牌子,按種類分為24色、36色和48色,建議學生選擇時不要低于36色為宜。復印紙初學者剛開始時建議選擇復印紙來練習,這種紙的質地適合鉛筆、繪圖筆和馬克筆等多種工具表現,而且性價比高,最適合在練習中使用。拷貝紙拷貝紙為半透明紙張,價格便宜,很適合在設計前期用來繪制和修改方案,也可附在底圖上進行拓圖。速寫本速寫本便于攜帶,我們可以用它作為平時積累素材的工具,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同大小的本子,隨走隨畫。在練習線條之前,先要學會把握正確的握筆姿勢,正確的握筆姿態是畫好一張手繪圖的前提,從專業學習的角度來說,建議大家按照以下方式來練習。1.2線條的畫法一條線大致需要分三個動作完成:頓筆、勻速運線(借助小臂拉線)、稍頓收筆。鋼筆畫線條簡潔、大氣、富有韌性,要求筆尖迅速劃過紙面,適合“快速畫”。線條大致分兩種感覺,一種是直線,另一種是顫線。兩種線條各有千秋,可以分開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目的都是為了使畫面富有表現力,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運用。鉛筆線條追求的是“慢速畫”,不易畫的過快、過急,線條首尾也沒有明顯的頓筆,整條線基本保持一致,體現柔中帶剛的效果。1.3明暗、陰影的畫法構成完整畫面的不只是線條,還要有豐富的明暗變化來跟它進行配合,這節我們來總結下明暗陰影的畫法。繪圖筆的陰影畫法繪圖筆畫陰影實際上是用很多單線條經過組合排列形成的塊面效果,這就要求初學者對線條具有一定的把握能力才能做好。TIPS不同面的線條排列也應盡量以不同方向來處理,避免線型重復,弱化了形體的轉折。繪圖筆排線線型變化1.4線型組合訓練掌握了線條和陰影排線的技巧之后,我們可以多做些線條組合的練習,來強化我們所掌握的知識。1.5畫線時遇到的常見問題初學者在訓練初期往往會出現一些錯誤的畫線方式和習慣,這一節我們將總結出來,希望引起大家注意。1起筆時過于強調頓筆的效果,導致效果過于剛硬,應適當頓筆即可。2畫線時速度過慢,導致線條看似很實,實則很笨拙,不靈活,這是因為信心不足造成的。3畫線時無法一步到位,斷斷續續,結果一條線分成好幾筆畫完,效果瑣碎,不整體。4本想一步到位的快線突然放慢速度變成顫線,前半部分靈活,后半部分松軟,不在一個層面上,這也是因為信心不足導致的。5線條虎頭蛇尾,沒有畫完就倉促收筆,效果顯得草率、輕浮。6這4張圖說明線條交點銜接的問題,接頭處我們一般講究強調交點、略出頭,不要刻意對齊交點,否則會顯得很“死板”;但也不能沒有交叉,否則效果會顯得不完整,形體不結實。切忌不要為了強調交點就在交點處過于頓筆強調,這樣會顯得效果很僵硬。7這3張圖是要說明排線問題。圖例中的排線長短不一,大部分線的收尾都沒有和邊線相交,這樣會削弱畫面整體感,而在排線不完整的情況下去補筆,會顯得塊面更加混亂。繪制塊面也要注意排線的間距要控制好,不能大小不一,也不要出現線條重合的現象。8在暗面的排線中盡量不要使用交叉線來排列,一旦失誤,整個塊面就會顯得雜亂無章。第2章建筑透視的規律與表現技法2.1建筑表現的透視概念與表達技巧透視圖作為重要的表達方式之一,能夠隨時表達出所設計對象的三維空間特征。建議大家花些時間掌握好透視的基本規律,尤其是快速透視圖的畫法。在本章中主要講解快速表達所用到的透視技巧。在學習快速透視方法之前,大家應具備相關的基礎知識,理解透視的基本術語,并熟悉一些透視規律。基本術語視點:人眼睛的位置。視平線:由視點向左右延伸的水平線。視高:視點和站點的垂直距離。視距:站點(視點)離畫面的距離。滅點:也稱“消失點”,是空間中相互平行的透視線在畫面上匯集到視平線上的交叉點。真高線:建筑物的高度基準線。*以上術語希望大家不要盲目的死記硬背,要理解性的去記憶。2.1.1一點透視規律“一點透視”即只有一個滅點,任何有關進深的線(放射線)都會向一個點消失。縱向線和橫向線沒有透視,且保持平行。一點透視有較強的縱深感,很適合用在表現莊重、對稱的空間中。2.1.2兩點透視的規律兩點透視(成角透視)只有垂直線與畫面平行,其他兩組線條均與畫面構成角度上的傾斜,每一組各有一個滅點。因此,兩點透視有兩個滅點,而兩個滅點必須在同一水平線上。兩點透視是人們觀察建筑物多數情況下的正常視角,它能清楚地表達相鄰兩個立面的透視關系。2.1.3透視空間的快速表達技巧兩點透視是建筑表現最常用的透視角度,下邊將為大家舉例說明怎樣高效準確地表達透視空間。1首先在畫紙偏下方的位置畫一條視平線,然后確定建筑物的真高線(真高線選擇建筑物形態最突出的位置即可),視平線距地面大約1.5米左右。2確定滅點的位置,建議最好不要把滅點定在離畫面中心較近的位置,否則畫出來的建筑物會變形,要盡量將滅點定在畫紙左右兩側,有時為了畫面需要也會定在畫紙以外。總之,滅點離建筑物越遠,建筑物的透視相對越小,反之越大。3當前兩步確定好之后,我們就可以依次連接空間中的透視線,使建筑物大體體塊基本成型。待大體塊完成之后,繼續深入刻畫建筑物的結構,每一個細節都要按照滅點的方向進行連接,如果滅點在紙外看不到,就要比較著相鄰的透視線來進行定位。離視平線越遠的透視線的傾斜角度越大,反之越小,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規律,無時無刻進行比較。2.2立體形象思維表達訓練無論是手繪表現,還是空間設計,我們都應該在初期建立對立體幾何形態的認識,它是構成任何形體的最基本的結構形式,在空間中通過搭接、咬合和穿插來組合成各式各樣的形體。首先我們來看看最基本的單體元素。以上兩組立方體分別在一點透視和兩點透視中整齊排列。通過這樣的訓練,我們可以進一步強化空間透視的準確性,也可以準確地衡量形體相互之間的尺度感。單體的組合形式,可以使我們形象地樹立概念性的空間思考意識,建立對建筑造型和空間的初級理解。在這組練習中,我們稍微加深難度,嘗試采用穿插的形式進行體塊關系的表現,這樣做可以鍛煉學生從整體的概念出發,了解更多的體面關系,同時還要注意透視準確。進一步加強難度,嘗試運用不同的元素和不同的透視角度來把握空間和體塊關系。關于立體形象思維的表達練習有很多種,在此不能一一舉例,希望大家在平時多積累,多思考,并努力地把所想的畫出來,最好能夠在沒有參照物的情況下進行表現,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學習目的,在設計工作中運用自如。2.3透視訓練中常見錯誤解析在這一節我們來總結繪畫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錯誤。一般來說,初學者最常出現的問題大致分為以下3點。1透視概念模糊,畫面中的透視線過于分散,不能完全匯聚到一個滅點上。2沒有仔細地推敲物體之間的近中遠位置關系,空間進深感弱,這也是透視的重點問題之一。3視平線沒有按照正常人的視點定位,導致空間視角錯誤轉換。第3章建筑空間配景的表現技法3.1配景的作用建筑手繪中的配景可以進一步增強畫面的空間感和生動性,使場景更加真實。其畫法簡單概括,并且帶有一定模式,在畫面中起到陪襯主體的作用。畫面中沒有配景作陪襯,建筑物顯得孤立,而且沒有尺度比較,構不成空間感。豐富的配景既能襯托建筑物的正確比例,也能構成完整的空間,使人身臨其境。3.2植物配景的畫法植物是配景表現中最常見的內容,任何一個場景都會有植物的體現,按照畫面中上、中、下的層次關系,可以將其確定為“喬木”、“灌木”、“綠地”三種概念劃分。3.2.1普通喬木幾線條的畫法我們首先來介紹線條的畫法。幾種常見問題普通喬木種類多樣,在繪畫過程中我們不需要過細地描繪樹種,只要抓住其形態特征,概括地表達出來就可以。樹枝畫法樹枝畫法舉例普通喬木畫法舉例3.2.2棕櫚喬木棕櫚樹屬于大型熱帶樹木,它的特征明顯,樹葉修長而略帶弧度,整體樹形挺拔,具有一定的現代感。3.2.3灌木灌木是眾多低矮植物的統稱,是比“樹”低的植物配景,在畫面中起點綴、填充的作用,其姿態自然豐富。畫法上同樣也需要概括處理,線條的運用和前面講到的喬木類似。灌木畫法舉例在植物過多的情況下,我們要采用概括的手法來表達其形態,不必畫得很寫實,需利用線條之間的疏密變化來區分群組植物的層次關系3.2.4綠地綠地的畫法一般使用統一的筆觸形式進行概括處理,要講求線條的遠近疏密和過渡變化,同時注意留白。3.2.5植物配景的空間層次在一個空間中,我們將植物表現分為三個空間層次。近景植物近景植物靠近觀者的位置,表現時一般只畫樹干和主要的枝葉,不宜畫出樹的全貌,也可在樹干上畫些紋理,表達樹冠落在樹干上的陰影。樹干下的根部需要用草叢或者灌木進行遮擋,使樹干與地面的過渡較為自然。中景植物中景植物與建筑物同時處在一個空間層次中,其形體和明暗關系的表達要相對細致些,同時還要和建筑物進行主次比較。如果是成片樹木,要注意彼此之間的高矮關系。遠景植物遠景植物在處理上要相對概括,可忽略樹葉的細小外形,多以靈活的線條簡單地描繪其整體輪廓,同時也要注意高矮變化,增強生動性。3.3人物配景3.3.1人物配景的作用衡量建筑的尺度突出建筑物的趣味中心烘托環境氣氛3.3.2人物配景的布局要點場景中近、中、遠三個空間層次的人都可以概括表達,尤其是中、遠景的人,頭部只需要畫圈就行,可以忽略人體的嚴格比例要求。3.3.3人物配景的繪畫要點3.3.4單體人物的畫法3.3.5群體人物畫法一般會在建筑物的入口處畫些成組的人群,這樣是為了起引導作用。同時在建筑周邊畫些零星的人物,和入口處的人群形成疏密關系。3.3.6人物畫法舉例3.4車輛配景車輛也是配景表現中最常見的內容之一,在現代建筑場景中常出現車輛,可以烘托建筑物的時代感,也可通過車輛配景的視角,表現、鞏固建筑物的視角。3.4.1車輛配景的繪畫要點車輛在配景表現中難度較大,我們在訓練的時候需注意以下幾點。1人視圖的車一般不用畫出車的頂面。2車輪因透視的關系要畫成橢圓形。3注意車身的長寬比例。4車下面的投影要強調從而襯托車身。3.4.2車輛配景的繪畫步驟1把整個車型歸納成一個長方體,注意長寬高的比例關系。2截出車身的位置,注意車頂和車身的高矮比例。3畫出車頂的形態,車廂的線在原有的基礎上要強調出弧度,接著畫出車輪的形狀。4細化車的細節,最后加重陰影以突出車身。3.4.3車輛配景畫法舉例3.5構成畫面的其他配景3.5.1水面、跌水、噴泉與倒影在手繪中,水的表現通常有幾種特定狀態:水面、跌水和噴泉。跌水是指水流跌落的形式,體現水流的自然動感,表現時應將水的邊緣虛化,用虛線排出水流的動向,運筆要快,并注意大面積留白。噴泉可以概括為噴涌和噴射兩種形式。3.5.2石頭石頭可以與水、草地配合,還可以放在路邊等合適的位置作為配景點綴,畫法簡單,運用折線較多,圓中透硬。3.5.3鋪裝鋪裝在手繪中的表現一般是比較概括的,以突出鋪裝特征效果為主,常見的有石板、卵石、磚面、木棧道等。第4章建筑空間線稿的綜合表現4.1視點的選擇視點定在什么位置,主要是看繪圖者想要表達建筑哪個面。一般來講,建筑物的正面入口或者設計最為精彩的部分是我們的首選。視點離建筑物的距離也會影響繪制效果,如果離得過近,則看不到建筑的全貌,透視變得夸張,畫出來的形體會變形。為了能夠體現正常的視覺效果,視點要退得稍遠些,這樣就能夠完整地體現整個建筑物了。4.2視平線高度的選擇不管建筑物的層數有多少,視平線都要避免放在建筑總高度的中點位置,防止上下兩部分的透視斜度一樣,造成建筑物的形象呆板。一般都會把視平線壓低,形成仰視效果,來體現建筑物的雄偉感。構圖的三條規律構圖是初學者比較容易忽略的問題,實際上它也是有一定規律的,我們總結出以下三點。構圖的上下比重所謂上下比重就是建筑物的地平線的定位,多數建筑表現中都會把地平線確定在畫面中心靠下的位置,這樣定位的目的是為了使畫面具有穩定感,如整個物體集中在上面,就會顯得很“飄”。再者就是較高的建筑物的制高點容易畫出紙外。構圖的左右比重左右比重與面對建筑物的角度有關,例如,視點較偏向建筑物的正面,那么當前面的消失點就是主滅點,側面的消失點就是次滅點。這時需要把主滅點這一側作為重點強調,而整體構圖就要向次滅點的方向偏移,同時還要增加主滅點這側內容的表現密度,這樣做是為了避免畫面結構的傾斜或絕對均衡。4.3構圖的平衡性在表現中,有時為了打破僵硬的格局,在不破壞整體設計效果的情況下可以自由地添加配景內容使畫面達到平衡,這是在調節畫面的節奏關系。所謂的平衡,并不是完全均等,而是一種“不對稱的均衡”。在平時的練習中,大家可以做些快速的構圖嘗試。這種表達形式只是講究對圖面的構圖處理,不要求細致表達圖中物體的具體形態,越隨性越好,持久的練習可以幫助大家熟練掌握畫面構圖的能力,希望大家認真對待。4.4尺度和造型問題關于尺度,實際上就是整個建筑物與環境之間的比例關系。建筑物周圍沒有配景,我們則無法衡量出它的高度,只有結合配景進行比較,才能明確建筑物的正確尺度。配景偏高,建筑物就會顯矮;配景偏低,建筑物就會顯高。造型問題是初學者最常出現的問題之一,初學者對于建筑物的形體并沒有太強的感覺,也沒有認真的進行比較分析,多數都是盲目地畫,最后出現很多結構上的問題。4.5畫面主次問題畫面主次實際上就是指主體元素與配景之間的關系。在繪制時一定要注意整體去考慮這兩部分的關系,避免喧賓奪主。通常情況下為了突出主體建筑,配景的繪制會相對簡潔概括。4.6建筑空間透視圖繪制步驟講解4.6.1一點透視建筑舉例—陳列館建筑這幅作品的建筑物位于畫面的中心位置,體塊明顯,配景較對稱地安排在建筑物的兩側,近、中、遠層次明顯,畫面進深感強。下面將采用一點透視的手法對其進行表現。1將建筑物歸納成幾何形體,整體畫出外輪廓,畫線時用筆較輕且干脆利落,然后再對周圍的環境進行定位,比例要準確。

2進一步描繪建筑物的造型,在整體的基礎上刻畫局部,手法同樣要概括。3用軟鉛筆(6B)開始勾勒建筑物的具體形態,這時就要注意鉛筆線條的特點了,盡量使用較穩的線來刻畫。待建筑體塊畫好之后,再對較近的配景進行刻畫。

4完善配景的形體塑造,注意前、中、后三個空間層次的變化。5給建筑物上明暗調子,暗面的排線要整,亮面留白,灰面省略,同時注意陰影的層次。水面部分概括地畫出建筑物的倒影。6強化建筑物的形體邊緣,同時深入刻畫配景部分,使畫面達到完整統一的效果。4.6.2兩點透視建筑舉例—小型圖書館建筑這張建筑的小體塊比較多,初學者在注意大形體透視的同時往往忽略小形體的透視和細節變化,因此這部分我們將針對這點進行步驟講解。1利用硬鉛筆(2H)先將建筑物的透視確定下來,建筑物的長、寬、高框架需要我們在最開始的時候衡量準確,然后再確定配景的位置和比例。2對建筑的體塊進行塑造,用單根線條刻畫大的體塊關系。3用軟鉛筆(6B)勾出建筑輪廓細節。4對配景進行塑造,注意形體和比例上的準確性。5給建筑物的暗面加陰影調子,受光部位繼續留白。6對建筑的材質進行簡單刻畫,進一步加強明暗層次的對比和邊緣線,使建筑體塊效果更加明顯。最后完善配景的處理。

4.6.3博物館建筑這張建筑是以磚墻為主,整體形態為方形,看似不復雜,但有很多棱角,在處理時容易畫平均,我們將針對這個問題來做步驟詳解。1將整個建筑物概括成幾何形體畫在紙上,注意透視和相互之間的比例關系。2細化形體塊面,注意小體塊之間的轉折和透視,同時用放松的線條處理配景。3用軟鉛筆(4B)給建筑物加明暗調子,灰面和亮面暫時留白,暗部集中加重,首先區分兩個明暗層次關系。4待暗部處理的差不多時,再換支較硬的鉛筆(HB)處理灰面,畫的時候要和暗部作對比,不可把調子的暗部畫平均,亮面繼續留白,同時刻畫配景部分。

5深入細節,使畫面達到完整統一。4.6.4裝飾結構復雜的建筑—歐式別墅歐式建筑形體復雜,表面上帶有很多裝飾角線和羅馬柱,塑造起來容易混亂。在處理此類建筑時要注意取舍和概括,把復雜的形體簡單化,把握好整體感。這部分我們將針對這種類型的建筑進行分布講解。1不要被歐式建筑繁瑣的線條給迷惑,還是要找出它們的幾何形態進行概括。2用單線條在原有的基礎上畫出墻上的柱體和門窗等建筑的細部,這一步也是概括細化幾何體。3用繪圖筆勾勒出建筑的大體形態。4畫出建筑的造型細節,概括地畫出裝飾角線和墻柱的造型。5畫出建筑周邊的環境配景,線條也要相對概括,勾勒出外形即可。6畫出建筑物的角線造型和材質效果。7為畫面添加光影效果。4.6.5環境豐富的建筑空間—商業建筑商業建筑環境較為豐富,人群和車輛密度較大,在繪制時要考慮將建筑物與配景融入整個環境,配景相對較多的情況下盡可能的不要喧賓奪主,要有主次之分,合理地安排好彼此間的疏密關系,為畫面空間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1定位好視平線、建筑地平線和真高線。2衡量好建筑物的長、寬、高的比例關系,然后定位透視線。3開始畫建筑正面的造型,用單線概括形體,注意形體轉折部位。4細化建筑物的體塊,注意轉折點交代的要清楚,車輛以長方體來進行概括定位。5在建筑整體體塊處理好的情況下開始畫其裝飾細節,線條要干脆利落,車的形態也隨著刻畫出來,最后添加樹的位置。

6鉛筆線勾完之后,我們開始用繪圖筆進行勾線,還是要從整體輪廓入手,畫出大體快。7逐步深入建筑和配景細節,使輪廓接近完整。8既然是商業街,就一定少不了人群,在建筑周邊添加人物配景,注意畫人物時要和車輛、樹木和建筑同時比較,把握好正確的比例關系。近景人相對細致,遠景人則要概括。9最后為畫面添加光影效果,使畫面更完整。4.6.6復雜形體建筑之一—高層建筑高層建筑通常是指7層或7層以上,以及檐高20米以上的建筑。它們的透視相對低層建筑來說更大,視角相對夸張。在繪制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把握好它的透視。其次要注意的是,高層建筑繪制一般會出現三點透視的現象。在這里提醒大家,在畫圖時盡量慎用三點透視,因為其特有的豎線傾斜性會讓很多人誤以為建筑物本身就是傾斜的,進而產生誤會。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將三點透視修正為兩點透視,這樣并不會影響高層建筑給人們高聳的感覺。1用鉛筆畫出建筑的輪廓。2用單線條勾出建筑的基本形態,畫出配景的高度。3用繪圖筆勾畫出建筑物的體塊輪廓,這一步不做細節處理。4深入畫出建筑物的形體細節,用線要相對穩些,同時還要注意透視方向。5繪制配景,為場景增添氣氛,商業街的人群流量較大,因此處理時要注意人群的疏密關系和遠近層次。車輛的畫法要概括,旁邊的樹木作為配景組合的一部分,除了增加氣氛之外,也起到了限制構圖的作用。

6為畫面添加光影效果。4.6.7復雜形體建筑之二—異形建筑異形建筑沒有明顯的透視變化,造型中有很多線條屬于弧線,在建筑表現中的難度很大。控制好弧線和明暗層次是我們畫好這個建筑的關鍵點,下面我們將針對此類建筑進行講解。1使用鉛筆畫出建筑的輪廓形態。起稿時我們可以首先將弧形轉變成直線條進行高度和寬度定位,在直線定位完成之后,再用弧線進行推敲。2定位好大形后,我們繼續用單線條刻畫建筑及周圍環境的細節,這一步也是概括處理。3勾出建筑的外輪廓。畫弧線時要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斷斷續續,要有連貫性,開始的時候可以放慢速度,做到勻速運線就可以。4為環境添加配景,同時細化建筑物的形體。5為畫面添加光影效果。6深入刻畫畫面細節。4.7建筑線稿作品賞析第5章馬克筆、彩鉛技法實用講解5.1馬克筆及其筆觸特點這章內容主要介紹馬克筆和彩鉛的上色技巧,在學習上色之前我們先要對工具進行了解。首先我們來介紹馬克筆,下圖是馬克筆的筆頭形態。馬克筆的筆觸特點5.2馬克筆的筆法筆觸是最能體現馬克筆表現效果的,最常用的包括“單行擺筆”、“疊加擺筆”、“掃筆”、“點筆”等技巧。5.2.1單行擺筆“擺筆”是馬克筆的最基本筆法形式,這種形式就是線條簡單的平行或垂直排列,最終強調面的效果,為畫面建立秩序感,每一筆之間的交接痕跡都會比較明顯。筆觸方向5.2.2構圖的三條規律構圖是初學者比較容易忽略的問題,實際上它也是有一定規律的,我們給它分為以下幾點。總結:馬克筆排線和繪圖筆排線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用筆將線條畫整,運筆一氣呵成,體現塊面效果。筆觸漸變的排線示意圖:寬線條利用筆的寬頭整齊排列,過渡時利用筆頭畫細線。5.2.3疊加擺筆筆觸的疊加能使畫面色彩豐富,過渡清晰。為了強調更明顯的對比效果,體現豐富的筆觸,我們往往會在第一層顏色鋪完后再疊加一層。疊加筆觸范例通過以上訓練,可以很好地培養用馬克筆塑造形體的能力。畫的時候要注意每個體面之間的筆觸變化,強化形體轉折,使其變得更加厚重。5.2.4掃筆“掃筆”的方法是起筆稍重,然后迅速運筆提筆,速度要比擺筆更快且無明顯的收筆痕跡。無明顯收筆并不代表草率收筆,它也有一定的方向控制和長短要求,是為了強調明顯的衰減變化。如果沒有明顯的收尾筆觸的話,就會畫不出來衰減效果。所以,“掃筆”也是我們需要掌握的基本技巧之一。5.2.5點筆“點筆”常用來表現植物,特點是筆觸不以線條為主,而是以筆塊為主。它在筆法上是最靈活隨意的,這一點也值得初學者注意。點筆雖然靈活,但也要有方向性和整體性,要控制好邊緣線和疏密變化,不能隨處點筆導致畫面凌亂。5.3彩色鉛筆的筆法彩色鉛筆是非常容易學習和使用的工具,它本身來講沒有什么復雜的技術可言,只要筆觸排列有方向,有秩序,不凌亂就可以。但是它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下面我們就來詳細地介紹。彩鉛斜向排筆的時候居多,但是也有橫向和豎向排筆,但是無論什么方向,都要注意筆觸要整體統一。彩鉛的筆觸有時還需要隨著形體的變化而調整,我們要學會靈活的控制筆觸的方向,讓圖面更和諧。彩鉛可以很好地體現漸變效果,通過筆觸的漸變,使顏色過渡更加自然。單支彩鉛或者兩種彩鉛的顏色可以互相疊加,使顏色更加豐富。5.4馬克筆和彩鉛的結合5.5常見錯誤筆觸的總結與分析5.6上色需注意的事項手繪表現的色彩和繪畫有所不同,其搭配是帶有一定模式的,不管是不是美術專業的學生,都較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我們只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規律,同時結合筆觸處理,就會出現很好的效果。在繪制時,我們首先要確定畫面主色調,主色調的概念就是籠罩在畫面場景中大量區域的色彩,例如,場景大面積顏色是偏黃色,或者是偏藍色;然后選擇相對偏灰的顏色來定位畫面的主色調,而偏灰的顏色并不完全是指灰色,它也包括灰色系的藍或灰色系的黃等。盡管畫面中整體上屬于灰色系,但是在一些局部的位置上,可以選擇色彩較純、明度較高的顏色進行點綴。例如,人物、車輛等小面積區域,來體現灰中透亮的效果。在給場景上色時,還要考慮色彩的冷暖關系。冷和暖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比較出來的感覺。例如,同屬于暖色系的紅色和黃色,紅色就要比黃色顯得暖一些;藍色里面包括了天藍和深藍,深藍就會相對顯得冷些。我們在處理畫面的時候,通常受光面偏暖,背光面偏冷,冷暖互相搭配,能使畫面的顏色更加豐富耐看。除了色彩冷暖之外,還要考慮色彩的明暗關系。如果一張效果圖中沒有明暗變化,就等于沒有了光影效果,場景空間感和物體體量感就得不到完美體現。5.7建筑配景潤色訓練在學習場景潤色之前,我們先用配景做個鋪墊,以實例來分析配景上色的一些技巧和規律。5.7.1樹木的上色筆觸提示筆觸提示筆觸提示主要顏色:筆觸提示筆觸提示5.7.2灌木與草地的上色筆觸提示筆觸提示5.7.3棕櫚的上色筆觸提示5.7.4人物、車輛和石頭的上色人物配景人物的顏色一般都處理的比較鮮明,經常會用較明亮的顏色表現,這樣對畫面就起到了點綴的作用,并活躍了場景氣氛。車輛配景車輛的上色只要處理好塊面轉折,用大筆觸涂整便好,車窗的處理需要體現出玻璃的透明感和亮度,車燈用紅色稍稍點綴,最后再用重色畫出車身下的陰影。石頭配景石頭的處理一般都偏灰色,亮面基本留白,暗部稍加重色,體現出明暗關系便可。5.7.5其他配景的上色筆觸提示筆觸提示5.8建筑空間馬克筆繪制步驟詳解5.8.1單色馬克筆顏色表現一獨棟別墅在學習上色的最初階段我們可以選擇單色(主要是灰色)馬克筆進行練習。因為單色訓練沒有過多的顏色變化,只有明暗(素描關系),因此容易把握建筑空間的體量關系和光源變化,對于初學馬克筆的讀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我們以一個獨棟別墅來進行步驟分解。1用淺灰色(冷灰)畫出建筑物的暗部和陰影,受光部位留白,筆觸以擺筆為主。2加深建筑物的暗部,強化體塊轉折,使建筑物的體量感更足,注意筆觸之間的變化。3加深建筑物的陰影部位,使其光影效果更強烈,待建筑物體塊明確后,大筆觸畫出周圍環境與建筑進行銜接。4用較淺的暖灰色畫出周邊環境,確定植物的明暗關系,注意筆觸要隨意自然。5加深環境的暗部顏色,上色過程中要保留原先的亮部顏色,筆觸銜接要自然。遠處植物要簡潔概括,近處植物要細致深入,重點突出。6進一步調整畫面整體關系;同時強化建筑物的材質肌理,用高光筆點綴玻璃材質和高光部位;最后用大筆觸畫出天空效果。5.8.2彩鉛為主的顏色表現一售樓處建筑右圖的建筑我們主要利用彩鉛來進行繪制講解,目的是讓大家充分了解彩鉛的特點,熟練掌握其技能。線稿完成圖主要用色1用彩鉛畫出畫面整體的基調,注意開始的顏色不要過重,先從淺色著手,排線要整體。2加重暗面的效果處理,使色彩得到進一步深入。3對材質進行重點刻畫。4整體調整畫面關系。5.8.3馬克筆為主的顏色表現一辦公建筑右圖的建筑表現圖我們運用馬克筆進行上色。在上色過程中要考慮畫面整體效果,處理好空間關系,注意取舍,突出主體。線稿完成圖主要用色1用暖灰色(WG2)畫出建筑物的暗部和地面的基本色調,筆觸要整;再用黃綠色鋪出綠地和植物的固有色,筆觸要按照形體結構去運筆。建筑物玻璃部位采用淡藍色馬克筆平涂。2為畫面添加暗部層次,使明暗關系更加明確。3進一步深化畫面效果,處理局部細節。4調整畫面整體關系,處理天空的層次變化。利用淡紫色馬克筆進行疊加,筆觸盡量含蓄,避免畫亂。注意云彩邊線的處理要整,不能畫碎。最后用藍色彩鉛繼續疊加,豐富天空的層次感。5.8.4馬克筆、彩鉛混合表現一辦公建筑右側的效果圖顏色較豐富,在處理時我們首先將畫面效果定位成偏藍灰色的冷色調,運用了馬克筆和彩鉛結合的方式進行表達。在表達過程中要注意主體建筑要畫的更加細致些,配景部分要相對概括,通過這樣的區分,拉開空間關系,突出設計重點。主要用色1定位建筑物的主色調。用藍色彩鉛整體排線,畫出建筑體塊之間的固有色,暖灰色(WG2)畫出白色材質的暗部效果。2細致表現出建筑物的整體關系。3整體調整畫面關系,添加配景顏色。5.8.5馬克筆、彩鉛混合表現一辦公建筑這張建筑圖體現了大面積的玻璃效果,在表現時我們要注意玻璃內部虛體的表達和對反射效果的塑造。工具上采用以馬克筆為主,彩鉛為輔的表達方式。線稿完成圖1用淡藍色馬克筆在玻璃的位置上大筆觸平涂,筆觸要擺整齊,實墻部分用褐色彩鉛打底。2加強建筑物的體塊層次。3深入局部,強化細節。4細化材質效果,調整畫面整體關系。5.8.6夜景氛圍建筑表現一酒店建筑右側的表現圖是一種夜景效果,場景整體色調屬于藍紫色調,與建筑物內部的黃色燈光形成鮮明的對比。在處理這幅圖時我們要拉大冷暖對比,把握好夜景效果的氣氛。線稿完成圖主要用色1畫出建筑內部的空間效果,大面積的黃色占據主導。2刻畫建筑物的外延效果和環境氣氛。3深入刻畫局部細節。4調整整體圖面,活躍空間氣氛。5.9建筑空間馬克筆作品展示第6章建筑設計草圖表達綜合詳解6.1建筑設計草圖的優越性設計草圖是設計師的必備技能,草圖畫不好的人,自然就會影響構思的表達。在設計歸納與推理的過程中,對功能問題的考慮,對建筑體塊和整體環境的分析等,都是運用草圖的形式表達出來的。它有很多的優越性,其中包括以下幾點。6.1.1草圖具有快速性和簡便性與后期的表現性手繪不同的是,快速草圖不需要進行細致入微的刻畫,而是追求簡潔、灑脫的畫面效果,將腦海中一閃即逝的想法,通過線條整合概念地體現在圖紙上。這種表達方式在當今快節奏的設計工作中也是極為實用的。6.1.2草圖具有探索性和靈活性在方案構思的過程中對于圖形的把握并非很容易做到,即使想到了也往往是一閃即逝的,這時設計者就需要通過徒手草圖的表達手段進行不斷地嘗試和涂改,以確保探索出新的設計想法。這種類型的草圖常常有很多不確定的線條同時存在,它也是一個分析、推敲和比較的過程。6.1.3草圖便于前期方案展示和交流建筑設計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它必須是團隊合作,同時還需要通過很多非專業人士的認可和批準,隨時都要和有關人員進行展示討論和交流,這時徒手草圖的魅力就可以完全地展示出來。它可以是圖形和文字并茂,也可以是單色和多色混合,同時它還便于攜帶,在項目交流過程中起到理想的效果。6.1.4草圖還具有指導后期效果圖的作用一個成熟的設計方案圖形往往是從不成熟的圖形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通過手繪草圖的不斷推敲,設計師的思路就會越加清晰,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