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江蘇省部分地區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語文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文言文閱讀專題
江蘇省2023屆高三12月百校聯考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秋九月戊午,冊南詔蒙歸義為云南王。歸義之先本哀牢夷,地居姚州之西,東南接交趾,西北接吐蕃。蠻語謂王曰詔。先有六詔,兵力相埒,莫能相一,歷代因之,以分其勢。蒙舍最在南,故謂之南詔。高宗時,蒙舍細奴邏初入朝。細奴邏生邏盛,邏盛生盛邏皮,盛邏皮生皮邏閣。皮邏閣浸強大,而五詔微弱。會有破渳河蠻之功,乃賂王昱,求合六詔為一。昱為之奏請,朝廷許之,仍賜名歸義。于是以兵威脅服群蠻,不從者滅之,遂擊破吐蕃,徙居大和城。其后卒為邊患。天寶九載。楊國忠德鮮于仲通,薦為劍南節度使。仲通性褊急,失蠻夷心。故事,南詔常與妻子俱謁都督,過云南,云南太守張虔陀多所征求,南詔王閣羅鳳不應,虔陀遣人詈辱之,仍密奏其罪。閣羅鳳忿怨,是歲,發兵反,攻陷云南,殺虔陀,取夷州三十二。十載夏四月壬午,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大敗于瀘南。時仲通將兵八萬,分二道出戎、巂州,至曲州、靖州。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進軍至西洱河,與閣羅鳳戰,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功。閣羅鳳斂戰尸筑為京觀,遂北臣于吐蕃。蠻語謂弟為“鐘”,吐蕃命閣羅鳳為贊普鐘,號曰東帝,給以金印。閣羅鳳刻碑于國門,言己不得已而叛唐,且曰:“我世世事唐,受其封賞,后世容復歸唐,當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制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舊制,百姓有勛者免征役。時調兵既多,國忠奏先取高勛。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唐德宗貞元七年,勿鄧酋長苴夢沖潛通吐蕃,扇誘群蠻,隔絕云南使者。韋皋遣三部落總管蘇峞將兵至琵琶川。八年春二月壬寅,執夢沖,數其罪而斬之,云南之路始通。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南詔歸附》)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
B.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
C.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
D.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因”字為“沿襲”之意,和《過秦論》中的“因遺策,南取漢中”的“因”字含義相同。
B.“德”字為“感激”之意,和《諫太宗十思疏》中“德不厚而望流之遠”的“德”意思不同。
C.“故事”為“按照舊例”之意,和《六國論》中“六國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用法相同。
D.“京觀”,古代戰爭,勝者為了顯示戰功,收集敵人的尸體,封土而成的高冢,也叫京丘。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皮邏閣先用武力威脅使各個蠻族部落服從他的管理,然后朝廷又準許了其把六詔合而為一的請求,擊破吐蕃后移居到了大和城。
B.南詔王閣羅鳳沒有答應張虔陀索求過多財物的要求,張虔陀就派人辱罵他,還秘密奏報他的罪行,結果閣羅鳳發動軍隊反叛了唐朝廷。
C.楊國忠不僅推薦鮮于仲通做了劍南節度使,即使后來鮮于仲通在與南詔的戰爭中大敗,楊國忠仍然幫他掩蓋了失敗的情況,還給他按戰功評定。
D.玄宗下詔大批招募士兵攻擊南詔時并未得到積極響應,楊國忠便采取強硬手段征調,致使民間哀嚎一片。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應募。(4分)
(2)勿鄧酋長苴夢沖潛通吐蕃,扇誘群蠻,隔絕云南使者。(4分)
選文中南詔歸附的過程十分曲折。你認為是哪些方面的因素對南詔歸附產生了影響?請結合文本簡要概述。(3分)
江蘇省2023屆新高考基地學校第三次大聯考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十一年夏,(魯隱)公.會鄭伯于郲,謀伐許也。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庚辰,傅于許,穎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顛。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鄭師畢登。壬午,遂入許。許莊公奔衛。
齊侯以許讓公。公曰:“君謂許不共,故從君討之。許既伏其罪矣,雖君有命,寡.人.弗敢與聞。”乃與鄭人。
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居許東偏,曰:“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于許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雖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敢以許自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況能久有許乎?吾子其奉許叔以撫柔此民也,吾將使獲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沒于地,天其以禮悔禍于許,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如舊昏媾,其能降以相從也。無滋他族實偪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吾子孫其覆亡之不暇,而況能禋祀許乎?寡人之使吾子處此,不唯許國之為,亦聊以固吾圉也。”
乃使公孫獲處許西偏,曰:“凡而器用財賄.,無寘于許。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夫許,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乎?”君子謂:“鄭莊公于是乎有禮。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可謂知禮矣。”
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以詛射潁考叔者。君子謂:“鄭莊公失政刑矣。政以治民,刑以正邪,既無德政,又無威刑,是以及邪。邪而詛之,將何益矣!”
(節選自《左氏春秋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于許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雖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敢以許自為功乎
B.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于許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雖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敢/以許自為功乎
C.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于許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雖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敢以許自為功乎
D.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于許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雖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敢/以許自為功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公,為古代爵位的第一等。其余大國稱侯,如齊侯;小國稱伯,如鄭伯。B.寡人,古代君主的謙稱,意思為寡德之人,指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C.社稷,是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合稱,社為土神,稷為谷神,后來泛稱國家。D.賄,文中指用財物買通別人,與《氓》中“以我賄遷”的“賄”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魯齊鄭合力攻下許國后,魯隱公拒絕齊侯建議沒有接受許國的領地,而是把許國的領地讓給鄭國。
B.周王朝由于失去德政,以致周王室已經衰敗下來,周王室的子孫也漸漸失去了尊貴等級的地位。
C.潁考叔因在登城時被子都用箭射中摔死,鄭伯讓人獻出公豬、狗和雞等祭品詛咒射死潁考叔的兇手。
D.用筆曲折而意含褒貶,借君子的評論既對鄭莊公遵守禮制進行褒揚,又對鄭莊公失政刑作出批評。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吾子其奉許叔以撫柔此民也,吾將使獲也佐吾子。
(2)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14.鄭伯為什么要派許大夫百里幫助許叔治理許東部邊境地區?請簡要說明。(3分)
江蘇決勝新高考2023屆高三年級12月大聯考語文試題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范雎至秦,王庭迎,謂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太后。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范雎辭讓。
秦王跽曰:“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
范雎曰:“大王之國,北有甘泉、谷口,南帶涇、渭,右隴、蜀,左關、阪,戰車千乘,奮擊百萬。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霸王之業可致。今反閉而不敢窺兵于山東者,是穰侯為國謀不忠,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
王曰:“愿聞所失計。”
雎曰:“大王越韓、魏而攻強齊,非計也。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之則害于秦。臣意王之計欲少出師而悉韓、魏之兵,則不義矣。今見與國之不可親,越人之國而攻,可乎疏于計矣!昔者,齊人伐楚,戰勝,破軍殺將,再辟千里,膚寸之地無得者,豈齊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諸侯見齊之罷露,君臣之不親,舉兵而伐之,主辱軍破,為天下笑。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韓、魏也。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遠攻,不亦繆乎今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若欲霸,必親中國而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趙強則楚附,楚強則趙附。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可虛也。”
王曰:“寡人欲親魏,魏,多變之國也,寡人不能親。請問親魏奈何”范雎曰:“卑辭重幣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賂之。不可,舉兵而伐之。”于是舉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請附。
曰:“秦、韓之地形,相錯如繡。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變,為秦害者莫大于韓。王不如收韓。”王曰:“寡人欲收韓,不聽,為之奈何”
范雎曰:“舉兵而攻滎陽,則成皋之路不通;北斬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兵不下;一即著而攻滎陽,則其國斷而為三。韓見必亡,焉得不聽韓聽而霸事可成也。”
王曰:“善。”
(節選自《戰國策》)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
B.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
C.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
D.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寡人,古代君主的謙稱,意為寡德之人,如《燭之武退秦師》中“是寡人之過也”。
B.千乘,即千輛馬車,也為諸侯代稱,如“千乘之國”。古代四馬拉一輛兵車叫一乘。
C.山東,指泰山以東地區,與“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過秦論》)中“山東”義同。
D.中國,文中指處于秦國周圍的諸侯國,如韓魏等,相對于距秦國較遠的齊楚等國而言。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秦王親自到大廳迎接范雎,并向范雎道歉,而且跪身說話,表現了秦王向范雎請教的急切而誠懇的心理。
B.范雎面對秦王的請求沒有直接答應,而是加以推辭,刻畫了一個察言觀色、謹慎精明、欲擒故縱的辯士形象。
C.范雎認為秦國擁有有利的地勢和強大的軍隊,卻不能成就霸業,是因為穰侯的不忠導致秦王決策的失誤。
D.范雎針對秦王提出魏韓不從的問題而獻出不同的對策,秦王依計而行,最終魏韓二國都只好歸附了秦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諸侯見齊之罷露,君臣之不親,舉兵而伐之,主辱軍破,為天下笑。
(2)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變,為秦害者莫大于韓。
14.范雎為秦王成就霸業獻出怎樣的總體謀略他又是如何說服秦王的請簡要概括。(3分)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2022-2023學年高三12月階段性抽測二語文試題
二、古代詩文閱讀(39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4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題。
王雅,字茂達,東海郯人。雅少知名,州檄主簿,舉秀才,除郎中,出補永興令,以干理著稱。累遷尚書左右丞,歷廷尉、侍中、左衛將軍、丹陽尹,領太子左衛率。雅性好接下,敬慎奉公,孝武帝深加禮遇,雖在外職,侍見甚數,朝廷大事多參謀議。帝每置酒宴集,雅未至,不先舉觴,其見重如此。然任遇有過其才,時人被以佞幸之目。帝起清暑殿于后宮,開北上閣,出華林園,與美人張氏同游止,惟雅與焉。會稽王道子領太子太傅,以雅為太子少傅。時王珣兒婚,賓客車騎甚眾,會聞雅拜少傅,回詣雅者過半。時風俗頹弊,無復廉恥。然少傅之任,朝望屬珣,珣亦頗以自許。及中詔用雅,眾遂赴雅焉。將拜,遇雨,請以傘入。王珣不許之,因冒雨而拜。雅既貴幸,威權甚震,門下車騎常數百,而善應接,傾心禮之。帝以道子無社稷器干,慮晏駕之后皇室傾危,乃選時望以為籓屏,將擢王恭、殷仲堪等,先以訪雅。雅以恭等無當世之才,不可大任,乃從容曰:“王恭風神簡貴志氣方嚴既居外戚之重當親賢之寄然其稟性峻隘無所苞容執自是之操無守節之志仲堪雖謹于細行,以文義著稱,亦無弘量,且干略不長。若委以連率之重,據形勝之地,今四海無事,足能守職,若道不常隆,必為亂階矣。”帝以恭等為當時秀望,謂雅疾其勝己,故不從。二人皆被升用,其后竟敗,有識之士稱其知人。遷領軍、尚書、散騎常侍,方大崇進之,將參副相之重,而帝崩,倉卒不獲顧命。雅素被優遇,一旦失權,又以朝廷方亂,內外攜離,但慎默而已,無所辯正。雖在孝武世,亦不能犯顏廷爭,凡所謀謨,唯唯而已。
(節選自《晉書·列傳第五十三》)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恭風神/簡貴志氣/方嚴既居外戚之重/當親賢之/寄然其稟性峻隘/無所苞容執/自是之操/無守節之志/
B.王恭風神簡貴/志氣方嚴/既居外戚之重/當親賢之寄/然其稟性峻隘/無所苞容/執自是之操/無守節之志/
C.王恭風神/簡貴志氣方嚴/既居外戚之重/當親賢之/寄然其稟性/峻隘無所苞容/執自是之操/無守節之志/
D.王恭風神簡貴/志氣方嚴/既居外戚之重/當親賢之寄/然其稟性峻隘無/所苞容執/自是之操/無守節之志/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觴,古代盛酒的器具,與《歸去來兮辭》中“引壺觴以自酌”的“觴”相同。
B.會稽,古代郡名,位于江南,與《蘭亭集序》中“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的“會稽”相同。
C.社稷,代指國家。其中“社”為土神,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一片神鴉社鼓”的“社”相同。
D.晏駕,古時帝王死亡的諱稱,相同意思的說法還有“駕崩”“山陵崩”“薨”等。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孝武帝深加禮遇/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
B.其見重如此/信而見疑(《屈原列傳》)
C.將拜/謹拜表以聞(《陳情表》)
D.朝廷方亂/余方心動欲還(《石鐘山記》)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雅年少時便以干練能理事著稱,一生曾擔任過廷尉、少傅、領軍、尚書等多種職務,將做副相時,皇上突然離世,他便失寵,沉默不爭。
B.晉時世風頹敗,士紳沒有廉恥。賓客原本是去參加王珣兒子的婚禮,恰逢聽說王雅被授予太子少傅之職,結果不少人都跑去了王雅那里。
C.王雅雖然擔任外職,卻常常參與謀議朝廷大事。皇上想提拔王恭、殷仲堪等人擔任屏藩之臣,先去咨詢王雅,王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D.王雅雖然素來受到優厚待遇,但處事謙讓、謹慎。即使在孝武帝時,他也不會犯顏當廷抗爭,凡是有所謀劃時,他都只是唯唯諾諾而已。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然任遇有過其才,時人被以佞幸之目。(4分)
(2)雅既貴幸,威權甚震,門下車騎常數百,而善應接,傾心禮之。(5分)
14.文中說到孝武帝對王雅“深加禮遇”,其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3分)
江蘇省靖江市劉國鈞中學2023屆高三語文調研模擬試卷(一)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武靈王平晝閑居,曰:“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議寡人矣。”肥義曰:“臣聞之,疑事無功,疑行無名。今王即定負遺俗之慮,殆毋顧天下之議矣。夫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樂,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賢者戚焉。世有順我者,則胡服之功未可知也。雖敺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王遂胡服。使王孫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將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家聽于親,國聽于君,古今之公行也。且寡人聞之,事利國者行無邪,因貴戚者名不累。故寡人愿募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使緤謁之叔,請服焉。”公子成再拜曰:“臣固聞王之胡服也,不佞寢疾,不能趨走,是以不先進。王今命之,臣固敢竭其愚忠。中國者,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義行也。王釋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學者離中國臣愿大王圖之。”使者報王。王曰:“吾固聞叔之病也。”即之公叔成家,自請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觀其鄉而順宜,因其事而制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國也。且昔者簡主不塞晉陽以及上黨,而襄王兼戎取代,以攘諸胡,此愚知之所明也。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圍鄗,非社稷之神靈,即鄗幾不守。先王忿之,其怨未能報也。今騎射之服,近可以備上黨之形,遠可以報中山之怨。而叔也順中國之俗以逆簡、襄之意,惡變服之名而忘國事之恥,非寡人所望于子!”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達于王之議,敢道世俗之間。今欲繼簡、襄之意,以順先王之志,臣敢不聽令。”再拜,乃賜胡服。
(節選自《戰國策·趙策二》)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王釋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學者離中國/臣愿大王圖之
B.王釋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學者/離中國/臣愿大王圖之
C.王釋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學者/離中國/臣愿大王圖之
D.王釋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學者離中國/臣愿大王圖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的“以”與“作《師說》以貽之”的“以”意思、用法相同。
B.不佞,沒有口才,不善用花言巧語討好人,也用作謙詞,文中為公子成的自稱。
C.中國,古代中原地區,位于黃河流域,與“李憑中國彈箜篌”的“中國”相同。
D.稽首,恭敬的跪拜禮,頭至地,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主所用。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武靈王銳意推行胡服騎射,但是對政策能否順利推行尚不能確認,因此他將自己的想法透露給肥義,希望能得到他的認可。
B.肥義堅決支持趙武靈王的改革,認為要想成就大事不必顧及別人的非議,從而打消了趙武靈王的顧慮,堅定了他改革的決心。
C.公子成是趙武靈王的叔叔,在趙國具有重大的影響力,趙武靈王希望他能在胡服改革中起到表率作用,最終親自探訪說服他。
D.公子成因為生病不想在胡服騎射改革中爭當先進,在聽了趙武靈王的解釋后,明白了穿胡服的重要意義,成為改革的擁護者。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狂夫之樂,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賢者戚焉。
(2)是以圣人觀其鄉而順宜,因其事而制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國也。
14.趙武靈王說服公子成的理由有哪些?請簡要概括。
江蘇省靖江市劉國鈞中學2023屆高三語文調研模擬試卷(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胡應炎,字煥卿,常之晉陵人。宋樞密副使宿八世孫也,父聰淮南節度計議官。咸淳中應炎登進士第,授溧水尉,未赴。元丞相伯顏南伐,師次常境。知府王洙遁,朝廷以姚訔知府事,復命將軍王安節、都統劉師勇將兵雜守之。訔等至常,見應炎,喜曰:“君吾劇孟①也,得君,敵不足破矣!”署節度判官。應炎歸告聰及兄應發、弟應登曰:“吾家世受國恩,今戎馬在郊王室將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當奉以出避吾身許國不得復徇家矣”既應訔命,即選民之壯勇者三千人,自將登城。為訔畫曰:“吾州京師北門,不可失守。然城痹塹狹,兵皆市人,非素所撫循者。而北兵銳且眾,乘勝遠來,其鋒不可,當恐未易與戰也。宜樹木柵傅城,多調粟、繕械為守計。”訔然之。初洙遁時,其客王虎臣盜郡印,自稱知府,詣伯顏軍門獻之。伯顏不知其詐,命還守常,而遣兵與俱。及城,訔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伯顏怒,命元帥唆都率步騎二十余萬圍之。應炎與安節、師勇分門出城,各累大捷,殺其將校甚眾。功上,進直秘閣。圍且久,元兵多傷斃。唆都請益師,伯顏遂以西域諸部兵來會,攻圍益急,餉援俱絕。城遂陷,師勇遁,訔、安節死之。應炎率民兵巷戰。至孔子廟前眾潰,猶手刃數人,力屈,遂就擒。唆都讓之曰:“若即嘗多殺吾將校者邪?”應炎曰:“吾欲殺汝,何將校也。恨力不及耳!”唆都怒,腰斬之。時年二十七。兵入屠城,聰應發皆被殺。(節選自高啟《胡應炎傳》)
劇孟,漢代大俠,被譽為助成大事之才。后常用來借指行俠仗義的人士。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戎馬在郊/王室將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當奉以出避/吾身許國/不得復徇家矣/
B.今戎馬在郊/王室將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當奉以出避/吾身許國/不得復徇家矣/
C.今戎馬在郊/王室將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當奉/以出避吾身/許國不得/復徇家矣/
D.今戎馬在郊/王室將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當奉以出避吾身/許國不得/復徇家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是指在中國古代科舉制中,通過最后一級測試(殿試)的考生。
B.署即代理,與《陳情表》“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的“署”不同。
C.京師在我國古代指帝王的都城,還可以指天子的軍隊。文中是指后者。
D.直秘閣是一種表恩榮的虛職,本需秘閣館大臣輪流值班,后不必赴任。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元朝丞相伯顏南下攻打宋朝的時候,軍隊駐扎在常州境內,朝廷任命姚訔掌管常州,又派王安節、劉師勇帶領軍隊一起駐守。
B.王洙逃跑后,其幕僚王虎臣盜去官印,冒充知府,到伯顏處獻印表示投降。伯顏不知道他是假裝投降,命令他返回常州守城。
C.常州陷落,劉師勇逃跑,姚訔為守城而死,胡應炎率領市民與元兵展開巷戰,到孔子廟那里眾人潰散,胡應炎仍然堅持作戰。
D.胡應炎英勇殺敵,終因筋疲力盡被元兵活捉,他被腰斬后,元兵入常州屠城,胡應炎的父親胡聰和兄長胡應發都被元軍殺死。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宜樹木柵傅城,多調粟、繕械為守計。
(2)唆都請益師,伯顏遂以西域諸部兵來會,攻圍益急,餉援俱絕。
14.胡應炎認為常州城不容易防守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3分)
文言文閱讀專題
江蘇省2023屆高三12月百校聯考語文試卷
10.C(原句為: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
11.C(本文中的“故事”是按照舊例的意思,為名詞做狀語的用法。“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的“故事”是舊事、先例的意思,為名詞用法。)
12.A(時序顛倒)
13.(1)人們聽說云南多流行由瘴氣引起的疾病,還未交戰士兵就要死掉十分之八、九,沒有人愿意響應招募。(“瘴癘”、“十八九”、“莫”、“應募”各1分)
(2)勿鄧酋長苴夢沖暗中與吐蕃勾結,煽動引誘蠻族各部,阻隔云南使者與唐往來。(“潛”、“通”、“扇”、“隔絕”各1分)
14.①南詔王方面:其實一直并非誠心歸附;②唐玄宗方面:用人不善,如偏信楊國忠等;③唐朝官員方面:氣量狹小,不恤民生,不得民心。(每點1分)
參考譯文:
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秋九月戊午(二十三日),冊封南詔蒙歸義為云南王。蒙歸義的祖先本是哀牢夷人,地處姚州的西邊,東南與交趾相接,西北與吐蕃相接。蠻語言稱王為詔。以前有六個詔,他們的軍隊實力相當,不能統一,歷代沿襲,以此來分散他們的勢力。蒙舍在最南部,所以稱為南詔。唐高宗(李治)時,蒙舍王細奴邏開始謁見天子。細奴邏生子邏盛,邏盛生子盛邏皮,盛邏皮生子皮邏閣。皮邏閣時南詔逐漸強大,而其余五詔力量衰微。恰巧皮邏閣立有擊敗渳河蠻的功勞,于是他賄賂王昱,請求把六詔合而為一。王昱為他向朝廷奏請,朝廷準許了他的請求,仍然贈皮邏閣以歸義的名號。自此他用武力威脅來使各個蠻族部落服從,有不服從的就將其消滅,接著又擊敗了吐蕃,移居到大和城。以致最終成為唐邊境遭到侵犯的禍患。唐玄宗天寶九年(750年)。楊國忠為了感激鮮于仲通,推薦他為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氣量狹小,性情急躁,失去蠻夷各族的人心。按照過去的慣例,南詔王常常與妻兒一同來覲見都督,經過云南時,云南太守張虔陀大量地勒索財物,南詔王閣羅鳳沒有答應他的要求,張虔陀就派人辱罵他,還秘密奏報他的罪行。閣羅鳳很憤恨,這年,他發動軍隊反叛唐朝廷,攻陷了云南郡,殺掉張虔陀,強奪原歸附于唐的西南夷三十二個州。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夏季四月壬午(三十日),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討伐南詔,被南詔在瀘南打得大敗。當時鮮于仲通率領八萬軍隊分兩路從戎州、巂州出發,到曲州、靖州。南詔王閣羅鳳派遣使者前來謝罪,請求歸還所俘獲掠奪的東西,把云南城修繕好后離開,并且說:“現在吐蕃重兵逼近邊境,如不答應我,我就將歸順吐蕃,云南就不歸唐朝所有了。”鮮于仲通沒有答應,囚禁了他的使者。進軍到西洱河,與閣羅鳳交戰,唐軍大敗,士兵死了六萬人,鮮于仲通僅只身逃脫。楊國忠掩蓋了他失敗的情況,仍舊給他按戰功評定。閣羅鳳收攏聚集戰死者的尸體修建成京觀,于是北向吐蕃稱臣。蠻語稱弟弟為“鐘”,吐蕃給予閣羅鳳為“贊普鐘”的名號,號為“東帝”,給他金印。閣羅鳳在邊境刻石立碑,說明自己不得已背叛唐朝,并且說:“我們世世代代侍奉唐朝,接受他們的官爵和財物,后代如能允許再返回唐朝,應當把此碑指給唐朝使者看,使他們知道我的叛唐不是出自本來的心愿。”玄宗下詔大批招募兩京及河南、河北士兵攻擊南詔。人們聽說云南多流行由瘴氣引起的疾病,不及交戰士兵就要死掉十分之八、九,沒有人愿意響應招募。楊國忠派遣御史分別到各道捕捉壯丁,用枷鎖鎖至軍隊所在地。按照舊的制度,百姓中有功者可免除服兵役。當時調兵的量多,楊國忠上奏皇帝請求先征發功勞大的人。自此應征出發的人憂愁怨恨,父母妻子孩子送別親人,民間到處是哭聲。唐德宗貞元七年,勿鄧酋長苴夢沖暗中與吐蕃勾結,煽動引誘蠻族各部,阻隔云南使者與唐往來。韋皋派三部落總管蘇峞領兵到琵琶川。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春二月壬寅(十七日),捉住了苴夢沖,一一列舉他的罪狀后把他殺死,通往云南的道路開始暢通。
江蘇省2023屆新高考基地學校第三次大聯考語文試題
10.(3分)A
11.(3分)D(兩句中“賄”都是財物的意思,義同。)
12.(3分)A(文中沒有說魯隱公把許國的領地讓給鄭國。)
13.(1)(4分)您一定要幫助許叔安撫這里的百姓,我將派公孫獲輔佐您。
評分建議:譯出大意得2分;“吾子”“撫柔”兩處,每譯對一處得1分。
(2)(4分)禮制可以治理國家,安定社稷,使百姓有序,對后代子孫有益。
評分建議:譯出大意得2分;“經”“嗣”兩處,每譯對一處得1分。
14.(3分)①幫助許叔安撫百姓;②鞏固鄭國邊疆。
評分建議:一點2分,兩點3分;意思對即可。
(魯隱公)十一年夏,魯隱公在郲地會見鄭伯,圖謀攻打許國。秋七月,魯隱公同齊侯、鄭伯攻打許。庚辰日逼近許地潁考叔拿著鄭莊公的旗幟“蝥弧”爭先登上城墻,子都從下面用箭射他,潁考叔摔下來死了。瑕叔盈又舉著“蝥弧”沖上城,向四周揮動旗幟,大喊說:“國君登城了!”于是鄭國的軍隊全部登上了城墻。壬午日就占領了許國。許莊公逃到衛國。
(占領許國后,)齊侯把許地讓給魯隱公。隱公說:“您說許不納貢,所以我跟隨您討伐許國。許國已經伏罪,即使有您命令,我也不敢接受。”于是把許地給了鄭人。
鄭伯派許大夫百里幫助許叔治理許東部邊境地區,說:“上天降禍于許國,肯定是神靈對許君有不滿,而借我的手(懲罰許國)。我雖然就一兩個兄弟尚且不能相安,哪敢把占領許國作為自己的功勞?我有個弟弟,不能和睦相處,而讓他四處求食,哪里能長期占有許國呢?您一定要幫助許叔安撫這里的百姓,我將派公孫獲輔佐您。如果我吞并土地,上天一定根據禮制悔恨降禍于許國,那還不如現在就讓許公回來管理他的國家。(如此一來)只要我鄭國有事求他,就如姻親一樣,他定能愉快地聽從我。不使外族和我鄭國爭奪這里領土。(如果讓外族奪取這里的土地,)我子孫一定會挽救危亡也沒空暇,又怎能顧得上祭祀許廟呢?我讓您管理這里,不只是為許氏,也是姑且來鞏固我的邊陲啊。”
于是讓公孫獲治理許西部邊境,說:“但凡你們的器具、財產、貨物,不要放在許國。我死后,你就趕緊離開那里。我先祖在這里新建都邑,周王室卻已衰敗,周朝的子孫漸漸失去地位。再說許是太岳的后代,上天已經厭棄周的德政,我豈能與許爭奪土地呢?”君子認為:“鄭莊公在這件事上符合禮制。禮制可以治理國家,安定社稷,使百姓有序,對后代子孫有益。至于許,無視法度就討伐它,服罪就寬恕它,考慮自己的德行而處置,考量自己的力量而行動,等待時機而出兵,不連累后人,可以說鄭莊公懂得禮制。”
鄭莊公讓一百人指揮者拿出一頭公豬,二十五人的指揮者拿出一條狗和一只雞,來詛咒射死潁考叔的兇手。君子說:“鄭莊公失掉了政和刑。政用來治理百姓,刑用來糾正邪惡。既缺乏清明的政治,又沒有威嚴的刑法,所以才發生邪惡。已經發生邪惡而加以詛咒,有什么好處!”
江蘇決勝新高考2023屆高三年級12月大聯考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3分)D
11.(3分)C(山東指崤山以東。)
12.(3分)D(原文只說魏國歸附,而沒交代韓國歸附秦國。)
13.(1)(4分)諸侯見齊國疲敝困乏,君臣不和睦,起兵來攻打它,國君受辱,軍隊失敗,被天下人恥笑。.
評分建議:譯出大意得2分;“罷露”、被動句式兩處,每譯對一處得1分。
(2)(4分)秦周圍有韓國,就像樹有蛀蟲,人有心腹之病。天下一旦發生變化,成為秦國危害的沒有誰比韓國(造成的)大。
評分建議:譯出大意得2分;“蠹”“莫”兩處,每譯對一處得1分。
14.(3分)遠交而近攻(1分)。首先分析秦越韓魏而攻齊謀略失誤的原因(1分),再舉齊人伐楚最終失敗的例子加以佐證(1分)。
評分建議:意思對即可。
范雎來到秦宮,秦王親自到大廳迎接。秦王對范雎說:“我很久就該親自來領受您的教導,正碰上要急于處理義渠的事務,而我每天又要親自給太后問安;現在義渠的事已經處理完畢,我這才能夠親自領受您的教導了。”范雎推辭。
秦王跪身說:“秦國是個偏僻邊遠的國家,我又是一個沒有才能的人,先生竟然光臨這里。我能接受先生的教導,這是上天要先生扶助先王,不拋棄我。今后事無大小,上至太后,下及大臣,所有一切,都希望先生一一給我教導,千萬不要對我有什么疑惑。”
范雎說:“大王的國家,北有甘泉、谷口,南帶涇、渭,右有隴、蜀,左有關、阪,戰車千輛,精兵百萬。憑借秦國兵卒的勇敢和車騎的眾多,來抵擋諸侯國,可以實現霸王的功業。如今反而關閉函谷關,士兵不敢窺視崤山以東諸侯,這是穰侯為秦國謀劃不忠,導致大王的決策失誤啊!”
秦王說:“希望聽到謀劃失誤的地方。”
范雎說:“大王越過韓、魏的國土去進攻強大的齊國,這不是好的謀略。出兵少了,則不能夠損傷齊國;出兵多了,則對秦國有害。臣揣摩大王的計謀,是想本國少出兵,而讓韓、魏全部出兵,這就不合乎道義了。如今明知盟國不可以親近,卻越過他們的國土去作戰,這可以嗎?顯然疏于謀劃啊!從前,齊國攻打楚國,打了勝仗,攻破楚國的軍隊,殺了楚國的將帥,再次拓地千里,但到最后連寸土也沒得到,難道齊國不想得到土地嗎?形勢不允許它占有啊!諸侯見齊國士卒疲弊,君臣不和睦,起兵來攻打它,國君受辱,軍隊失敗,被天下人恥笑。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就因為齊國攻打楚國而使韓、魏獲得土地(壯大起來)。大王不如采取結交遠方國家而攻擊近處國家的策略,得到寸土是大王的寸土,得到尺地是大王的尺地。如今舍近而攻遠,這不是個錯誤嗎?如今韓、魏居各諸侯國的中央,是天下的樞紐。大王如果想要成就霸業,一定先要親近周圍的國家,把它當作天下的樞紐,來威脅楚國和趙國。趙國強盛,那么楚國就要依附秦國;楚國強盛,那么趙國就要依附秦國。楚、趙都來依附秦國,齊國一定恐慌,齊國恐慌肯定用謙卑言辭、厚重禮物來侍奉秦國。如果齊國歸附秦國,那么韓、魏就有虛可乘了。”
秦王說:“我想親近魏國,但魏國善于變化,我無法親近它。請問怎么辦才能親近魏國呢?”范雎說:“用謙卑言辭、厚重禮物來侍奉它。這樣不行,就割地賄賂它。這樣還不行,就起兵來攻打它。”于是秦國起兵來攻打邢丘,邢丘被攻陷,魏國果然請求歸附秦國。
范雎說:“秦、韓兩國的地形,相互交錯,如同繡錦。秦國周圍有韓國,就像樹有蛀蟲,人有心腹之病。天下一旦發生變化,成為秦國危害的沒有誰比韓國(造成的)大。大王不如收歸韓國。”秦王說:“我打算收歸韓國,韓國不聽從,怎么辦呢?”
范雎說:“起兵攻打滎陽,那么成皋的道路就不通了;北邊截斷太行的道路,那么上黨的兵也就不能南下了;一舉而攻下滎陽,那么韓國將分成孤立的三塊。韓國看到自身將要覆亡,哪里能不聽從呢?韓國順從秦國,那么大王的霸業就可以成功了。”
秦王說:“這很好!”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2022-2023學年高三12月階段性抽測二語文試題
9.B
10.D(“薨”是指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11.C(授予官職/上,獻)
12.A(“他便失寵”錯誤,由原文“雅素被優遇,一旦失權,又以朝廷方亂,內外攜離,但慎默而已,無所辯正”可知,是說他失去威權,并不能說他失寵。)
13.(1)然而他的職務和待遇超過了才能,當時人給他加上巧言獲得寵幸的名目。(4分)
(2)王雅尊貴受寵以后,威權很大,門下常停著幾百車騎,他都能很好地應對接待,盡心地禮待他們。(5分)
14.①從小知名,干練能理事。②性好接下,為人謙卑。③敬慎奉公。(共3分,每點1分)
參考譯文:
王雅,字茂達,是東海郯人。王雅年少時就被眾人所知,州中征召他做主簿,被舉薦為秀才,后來又被任命郎中,外調補任永興令,以干練能理事著稱。多次升遷做了尚書左右丞,歷任廷尉、侍中、左衛將軍、丹陽尹,兼任太子左衛率。王雅本性喜好結交地位低下的人,恭敬謹慎奉公行事,孝武帝給予很高的禮遇,雖然是任外職,也屢屢受到接見,常參與謀議朝廷大事。孝武帝每次設酒宴,王雅沒來就不先舉起酒杯飲酒,他被孝武帝器重到這樣的地步。然而他的職務和待遇超過了才能,當時人給他加上巧言獲得寵幸的名目。孝武帝在后宮修建清暑殿,開北上閣,出華林園,和美人張氏一起游玩,只有王雅在身邊。會稽王司馬道子兼任太子太傅,任命王雅為太子少傅。當時王珣的兒子大婚,賓客和車馬很多,恰逢聽聞王雅被授予少傅之職,超過一本的人都到了王雅處。當時風俗頹敗,人們沒有廉恥。然而少傅這一官職,朝廷之中都認為屬于王珣,王珣也很自信。等到宮中詔書宣布任用王雅,眾人就都跑到王雅那里去了。將要舉行任職儀式時,天下雨了,請求打傘進去。王珣不同意,于是冒雨舉行儀式。王雅尊貴受寵信以后,威權很大,門下常停著幾百車騎,他都能很好地應對接待,盡心地禮待他們。晉孝武帝因司馬道子沒有治國的才干,擔心百年之后皇室傾覆危亡,就選當時有名望的人擔任屏藩之臣,將要提拔王恭、殷仲堪等人時,先去咨詢王雅。王雅認為王恭等人沒有治世之才,不可擔當大任,就不急不忙地說:“王恭風度簡傲高貴,神情方正嚴肅,已居有外戚的貴重,承當著親賢的寄托,然而他稟性嚴峻狹隘。不能容人,有自以為是的操行,沒有守節的心志。殷仲堪雖然在小事上很謹慎,以文辭義理著稱,也沒有大器量,而且才干和謀略不足。如果委以地方長官的重任,依據地形優越的地方,現在天下無事,他們足可以完成職守,如果國家有什么變動,他們必定成為禍亂的起因。”孝武帝認為王恭等人是當時有名望的杰出人物,以為王雅是嫉妒他們超過自己,所以就不聽他的。這倆人都被提拔任用,后來終于出了事,有識之士稱他能鑒別他人的品行才能。王雅后遷任領軍、尚書、散騎常侍,將要大大地推崇重用他,承擔副相的重任,這時孝武帝去世,倉猝之間沒得到遺詔。王雅素來受到優厚的待遇,突然失去威權,又因為朝廷正亂,內外離心,他只是謹慎沉默而已,沒有什么辯爭匡正。即使在晉孝武帝時,也不能犯顏當廷抗爭,凡是有所謀劃時,他只是唯唯諾諾而已。
江蘇省靖江市劉國鈞中學2023屆高三語文調研模擬試卷(一)
10.B11.C12.D
13.(1)狂狷的人覺得高興的事,有理智的人會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高興的事,賢明者卻對此擔憂。
(2)因此圣賢之人觀察當地的習俗然后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措施,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制定禮法,這樣做既有利于民眾,也有益于國家。
14.①胡服騎射既有利于民眾,也有益于國家;②施行胡服騎射的改革既能堅守國土,又能報中山侵略先王的仇恨,非常有必要性;③這樣做是繼承簡子、襄子的遺愿,實現先王的遺志。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現在大王卻舍棄這些優秀文化,因襲落后部族的服裝,這是改變傳統教育方法,更新古代的道德準則,違背眾人的心意,背離了先王之道,拋棄了中原的先進文化。我希望大王您慎重地考慮這件事。“襲”是動詞,“遠方之服”是其賓語,二者之間不宜斷開,排除CD;“畔學者”“離中國”是對稱結構,中間宜開,排除A。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含義及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的能力。A.兩句中的“以”都是連詞,表目的,來。意思、用法相同。句意:現在我準備穿著胡服練習騎馬射箭來教導民眾/寫《師說》來贈給他。B.解說正確。C.“李憑中國彈箜篌”的“中國”指“國之中央”,意謂在京城。兩句中的“中國”含義不同。D.解說正確。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因為生病”錯誤,原文“吾固聞叔之病也”意思是,我本就知道王叔反對這件事。“病”,憂慮、不滿。再根據公子成對武靈王的一番話可知,公子成不想在胡服騎射改革中爭當先進的原因并非生病,而是他本身就反對這件事兒。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狂夫”,狂狷的人;“知”,通“智”,理智;“戚”,擔憂。
(2)“是以”,因此;“因”,根據;“厚”,對……有益。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結合“是以圣人觀其鄉而順宜,因其事而制禮,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國也”可知,從圣人的做法談起,強調這樣做既有利于民眾,也有益于國家。
結合“昔者簡主不塞晉陽以及上黨,而襄王兼戎取代,以攘諸胡,此愚知之所明也”“先王忿之,其怨未能報也”“叔也順中國之俗以逆簡、襄之意,惡變服之名而忘國事之恥”可知,武靈王這樣做是繼承簡子、襄子的遺愿,實現先王的遺志。
結合“今騎射之服,近可以備上黨之形,遠可以報中山之怨”可知,說明施行胡服騎射既能堅守國土,又能報中山侵略先王的仇恨,符合國家的實際情況,非常有必要性。
參考譯文:
趙武靈王平日里閑居,說:“現在我準備穿著胡服練習騎馬射箭來教導民眾,這樣一來,國內一定會有人非議指責我。”肥義說:“我聽說,做事情猶豫不決就不可能成功,行動在即還顧慮重重就決不會成名。現在大王既然下定決心背棄世俗偏見,那就一定不要顧慮天下人的非議了。凡是追求最高道德的人都不去附和俗人的意見,成就偉大功業的人都不會去與眾人商議。愚蠢的人在事情發生以后還看不明白,而聰明的人卻能在事情未發生之前就有所察覺,大王您還是馬上按您的想法去付諸實施吧。”趙武靈王說:“我不是對胡服騎射這件事有什么顧慮,而是擔心天下人笑話我。狂狷的人覺得高興的事,有理智的人會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高興的事,賢明者卻對此擔憂。如果國人支持我的話,那么改穿胡服的功效就不可估量。即使舉世的百姓都譏笑我,北方胡人和中山國的地方我也一定會得到手。”趙武靈王于是改穿胡人的服裝。武靈王派王孫緤去告訴公子成自己的意思,說:“我已經改穿胡服了,而且將要穿著它上朝,我希望王叔也改穿胡服。在家里聽命于父母,在朝廷要聽命于君王,這是自古至今公認的道理。何況我曾聽說過,只要你做的事情有利于國家就不必顧忌別人說什么,依靠貴族來辦事,就不會遭人非議。所以我希望仰仗王叔的威望,促成改穿胡服這件事的成功。我派王孫緤特地來稟告您,希望您也穿上胡服。”公子成拜了兩拜說:“我本來已經聽說大王改穿胡服這件事了,只是因我臥病在床,行動不便,因此沒能盡快去拜見大王。現在大王您既然通知了我,我就理應大膽地盡我的一點愚忠。中原地區是德政仁義普遍施行的地方,是讀《詩》、《書》、《禮》、《樂》的地方,是各國諸侯不遠千里前來觀光的地方,是四方少數民族效仿學習的地方。現在大王卻舍棄這些優秀文化,因襲落后部族的服裝,這是改變傳統教育方法,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科研論文寫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高級微生物》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春東方職業學院《商務英語視聽說IV》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節奏與打擊樂基礎訓練》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運城市運康中學2025年初三預測密卷(新課標II卷)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寄生蟲學檢驗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江市2025年五下數學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答案
- 天津市七校靜海一中楊村中學2025年高三下學期第一次摸底考試語文試題理試卷含解析
- 山西省大學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全真模擬生物試題含解析
-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市級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摸底聯考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恙蟲病正式》課件
- 《新食品安全法培訓》課件
- 易錯點18 世界近現代史上的反殖民抗爭-備戰2023年中考歷史考試易錯題(原卷版)
- 微通道內納米流體傳熱流動特性
- 初中計算機基礎知識
-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單元測試(含答案) 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下冊
- 上海市閔行區區管國企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衛生院鄉村醫保培訓課件
- 微陣列技術在腫瘤標志物研究-洞察分析
- 2024至2030年中國氣力輸送系統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初中數學52個經典母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