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基坑支護方案_第1頁
地下室基坑支護方案_第2頁
地下室基坑支護方案_第3頁
地下室基坑支護方案_第4頁
地下室基坑支護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下室基坑支護方案一、工程概況擬建建筑樓高30層,框剪結構,設有兩層地下室,周長196.4m,平面呈長方型,地下室底板標高為-8.80m。該建筑采用人工挖孔樁為基礎。該工程地下室基坑支護方案原采用旋噴樁止水帷幕+土釘墻。基坑南、北側采用三重管旋噴樁止水帷幕,直徑為φ1300,間距為1100,東西側采用單重管旋噴樁止水帷幕,直徑為φ600,間距為400。基坑四周止水帷幕已全部施工完畢,經有關單位通過抽芯檢測,發現樁身局部松散不連續,認為現有的止水帷幕達不到止水擋土的效果。因此重新考慮該工程基坑的支護方案,以確保基坑土方開挖,人工挖孔樁及地下室施工的質量和安全及周圍建(構)筑物的安全。二、工程地質、水文條件該工程的地質、水文情況根據深圳市勘察測繪院提供勘察報告顯示,自上而下依次為:1、人工雜填土:主要由粘性土類少量碎石及建筑垃圾所組成,在場地普遍分布,層厚1.5~4.5m。2、埋藏植物層:僅在場區局部地方,層厚0.4~0.8m3、第四紀沖積層:(1)粉質粘土:呈可塑狀態,場地內均勻分布,層厚1.0~3.0m(2)淤泥質粉質粘土:呈軟塑~流塑狀態,層厚1.5~4.7m。(3)圓礫:不均勻含少量粗礫砂,底部有厚0.30~4.9m的卵石層,粒徑2~6cm,最大12cm,層厚2.4~5.5m。4、第四紀殘積層粉質粘土由細砂巖風化殘積而成,原結構尚可辯認,風化不均勻,局部有強風化硬塊,呈硬塑層厚1.0~4.9m。5、朱羅紀變質巖:(1)強風化層:風化不均勻,夾有少量中等風化巖塊,層厚3.5~12.0m,層頂面標高-13.3~16.6m。(2)中風化層:層頂面在場地內東高西低,頂面標高在-18.7~-26.4m之間。場區內地下水情況:主要賦存于沖積圓礫層中,基巖中見有少量裂隙水,地下水靠大氣降水補給,穩定水位埋深1.1~2.6m。三、該地下室基坑工程的特點:1、場區內工程地質條件差,淤泥層、砂礫層較厚,含水豐富。若基坑圍護結構止水效果不好,基坑內外地下水貫通。在基坑土方開挖,地下室施工降水過程中,會造導致基坑外土層地下水位下降。影響鄰近建筑物的安全,而基坑周圍附近范圍內均有建筑物。特別是南邊的加油站及北邊的七層低層建筑物,這些低層建筑的基礎一般較淺,對降水特別敏感,一旦遇地下水位下降而發生沉降或倒塌事故,后患無窮,因此,該基坑圍護必須滿足在土方及地下室施工期間,基坑內降水不影響基坑外地下水位的變化。2、該工程基礎采用人工挖孔樁為基礎,在人工挖孔樁施工期間降水同樣會對周圍的建筑物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基坑圍護結構的埋深不僅只滿足基坑土方及地下室施工需要,而且要滿足人工挖孔樁施工的需要,圍護埋深必須進入弱透水層一定的深度。3、地下室底板標高恰好處在砂礫強透水層位置,若止水不好,在施工期間可能會出現涌砂、隆底,輕則影響地下室防水效果,重則可能會引起基坑倒塌事故。4、旋噴樁作為止水帷幕是目前常用的止水帷幕中止水效果較好的一種,在一般情況下,旋噴樁樁身不會出現松散及不連續等現象,但從現已施工的旋噴樁檢測發現樁身水泥土有松散、斷層現象,說明強透水的砂礫層中的地下水基本處于運動狀態,因此一般的圍護結構不適用于這種水文地質條件差的地區。四、基坑支護方案基坑支護形式目前很多,選擇支護形式主要根據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基坑周圍環境及支護結構的使用功能,該工程基坑周圍近距離范圍均有對降水而產生沉降,特別是敏感的建筑物,因此基坑圍護結構必須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保證基坑內降水不影響基坑外地下水位的變化。該工程地下水位高,含有厚淤泥層及砂礫層,砂礫層,含水豐富,滲透性強,為典型的強透水層,這種水文地質條件決定了不是一般的止水帷幕能達到防水效果,已施工的旋噴樁抽檢出現樁身水泥松散,不連續的現象。在這種地質水文條件,出現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因為旋噴、定噴攪拌樁的施工工藝不適用于這種含水豐富的強透水、砂、礫地層。若在現有圍護結構的基礎上,再增加一道類似旋噴、定噴、攪拌樁等臨時止水帷幕,同樣會出現類似情況。我司認為,采用地下連續墻+鋼筋砼內支撐作為基坑的支護結構是最合適的。地下連續墻+砼內支撐作為支護結構的優點1、地下連續墻是目前圍護結構中擋土防水性能最好的一種,一般情況下,能隔斷基坑內外的地下水,保證基坑土方開挖,地下室施工及人工挖孔樁施工降水時不影響基坑外的地下水位,不會對基坑周圍的建筑物造成危害,無后顧之憂,同時可降低地下室工程樁施工的措施費,又能保證質量。2、地下連續墻兼作地下室外墻的一部分,作為承重墻間接減少了地下室造價,縮短地下室施工工期。3、連續墻兼作建筑物的基礎原設計在地下室外墻周邊的28根φ1200挖孔樁及承臺、柱子可以省掉,大大減少了基礎工程的造價及縮短工期且有顯著的經濟效益。4、地下連續墻施工工藝目前已很成熟,完全能保證施工質量,完全可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安全,可靠。5、地下連續墻施工機械化程度高,施工工期快。6、鋼筋混凝土內支撐剛度大,變形小,能保證承重連續墻的位移滿足要求,又能保證周圍建筑物安全。7、鋼筋混凝土內支撐在基坑范圍內施工,不需超出紅線范圍,與周圍建筑物、電纜、管道無關系,減少與其他部門的不必牽扯。8、鋼筋混凝土內支撐可與土方平行施工對總工期影響不大。9、地下連續墻作圍護結構,從單方造價來看似乎較貴,但綜合考慮基礎地下室及土方的造價,比其它圍護結構便宜,而且安全可靠,無后顧之憂。綜上所述,選擇地下連續墻+鋼筋混凝土支撐作為支護結構是可行的。凈。(2).按設計要求進行壓頂梁鋼筋綁扎,注意與連續墻預留筋的連結,相應埋設好支撐預埋件。(3).采用定型鋼模板支立側模,利用內撐及拉桿、外撐加以支頂穩固。(4).澆筑壓頂梁砼(C30),用插入式振動棒進行砼的振搗,砼終凝后12小時才能拆除側模并及時灑水養護。2、腰梁施工本工程在連續墻內側標高-3.10處設置一道腰梁,腰梁截面為600×1000mm,砼強度等級為C25,腰梁與連續墻的連結通過連續墻身內的鋼筋來實現(詳見設計圖)。在腰梁與混凝土支撐梁的連結處預留鋼筋,便以支撐梁施工時的連接。腰梁施工時應與土方開挖相配合進行,當土方開挖到腰梁底標高時,先每隔2m將連續墻內側部份混凝土鑿除,露出連續墻主筋,然后將腰梁鋼筋與連續墻鋼筋焊接,最后綁扎好其它鋼筋,支立外側模后即可澆筑腰梁砼。3、鋼筋混凝土支撐施工鋼筋混凝土支撐施工與第一層土方開挖同時進行。施工方法:1)、平整夯實支撐梁底部份的土方。2)、測放各支撐梁的軸線及標高3)、進行支撐梁底墊層砼(強度C15,厚10cm)的澆注。4)、綁扎支撐梁鋼筋,注意與腰梁預留筋的連接,預埋爆破塑料管。5)、支立側模板。6)、澆注支撐梁混凝土(強度C25),用插入式振動棒進行砼的振搗,終凝后12小時才能拆除側模并及時灑水養護。七、基坑開挖監測方案在本工程施工前,應對場區附近現有的建筑物、道路、圍墻等周邊環境作好原始記錄,設置相應的檢測控制點,以便在土方開挖及支護結構施工期間進行觀測比較,實行科學的信息化施工。基坑開挖期間,擬對周圍建筑物及道路進行沉降、位移、裂縫等各項觀測。(一)、沉降觀測根據甲方提供的城市高程點為水準點,沿基坑周邊建筑物、道路等附屬近布設沉降觀測點,以形成一個高程控制觀測網對周邊環境進行沉降觀測。1、采用瑞士SNA-2水準儀按水準檢測方法施測,采用中絲讀數進行閉合觀測。2、土方開挖過程中,每天應對各觀測點進行1~2次的沉降觀測,觀測應在標志穩定的情況下才能進行。3、發現觀測數據有錯或有懷疑時,必須重測并注明原因,觀測完畢,應在現場計算閉合差,若超限應立即重測。(二)、位移觀測基準點是必須設在變形區以外的穩定地點,以大于50m為宜,觀測點則沿基坑周邊布置,采用瑞士T2經緯儀方向觀測法則角度,鋼尺測量距離的方法進行支護結構的頂部水平位移檢測。1、基坑開挖過程中,每天觀測一次,觀測時取每邊一基點架設經緯儀,后視另一基點,設置準直線以觀測點,各觀測點相對于準直線的垂直偏移量。2、要盡量減少儀器的對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