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汽車電氣系統檢測與維修》目錄CONTENTS汽車電子電路制備與敷設蓄電池檢查保養汽車充電系統的檢測維修汽車起動系統的檢測維修汽車照明系統的檢測維修信號裝置檢測維修任務1任務3任務4任務5任務6任務2任務7信息娛樂系統檢修維修任務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蓄電池工作原理(2)熟悉蓄電池型號含義2.能力目標(1)能夠檢測蓄電池狀態。(2)能夠補充蓄電池電量。(3)能夠更換蓄電池。任務導入客戶報修車輛僅通過起動輔助裝置起動,需要檢查蓄電池并在必要時更換,你需要了解哪些知識以幫助你完成該工作任務?
蓄電池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11.蓄電池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汽車上的蓄電池結構主要包括電槽、隔板、端子、上蓋/頂蓋、池槽、極板等。目前,轎車上使用的蓄電池主要有普通鉛酸蓄電池和免維護蓄電池兩種。如圖蓄電池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1(一)普通鉛酸蓄電池的結構普通鉛酸蓄電池由極板、隔板、殼體、電解液等部分組成。如圖2-6所示。其中,殼體為一整體式結構的容器,一般分為6個格,每格里都裝有電解液,將正負極板組和隔板浸入電解液中便成為一個單格電池。每個單格電池的標稱電壓為2V,6個單格電池由聯條串聯起來,成為12V蓄電池,通過正極柱(正極端子)和負極柱(負極端子)與外界相連。蓄電池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1蓄電池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1(1)單格電池的組成將正極板組、負極板組和隔板浸入電解液中,便組成一個單格電池。蓄電池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1同樣,負極板組的組成:在鉛銻砷合金鑄成的柵架上填充青灰色的活性物質純鉛(Pb),組成負極板。再取N+1片負極板,用連接板相連,便組成負極板組。蓄電池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1取一套正極板組和一套負極板組,交叉組裝,為了避免正負極板相互接觸而短路,在每兩片相鄰正負極板間放置一片微孔塑料或玻璃纖維制成的隔板,浸入電解液中,便組成一個單格電池。如圖所示。蓄電池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1(2)電解液電解液由專用硫酸和蒸餾水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密度一般在1.24-1.31g/cm3。電解液與極板上的活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來完成蓄電池的功能。注意:一般的工業用硫酸和普通水中含有鐵、銅等導電雜質,決不能加入到蓄電池中去,否則會自行放電或損壞極板。蓄電池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1當極板浸入電解液時,在負極板處的金屬鉛受到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有溶解于電解液的傾向,因而有少量鉛進入溶液,生成Pb2+,在極板上留下兩個電子2e,使極板帶負電;另一方面,由于正、負電荷的吸引,Pb2+有沉附于極板表面的傾向。當兩者達到平衡時,溶解便停止,此時極板具有負電位,約為-0.1V。在正極板處少量Pb02溶入電解液,與水生成Pb(OH)4,再分離成四價鉛離子Pb4+和氫氧根離子OH-。由于Pb4+沉附于極板的傾向,大于溶解的傾向,因而沉附在正極板上,使極板呈正電位。當達到平衡時,約為+2.0V。蓄電池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1因此,當外電路未接通,反應達到相對平衡狀態時,蓄電池的單格靜止電動勢約為:E0=2.0-(-0.1)=2.1V。蓄電池的工作過程,如圖所示。蓄電池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1放電反應如圖所示。當接通外電路負載蓄電池放電時,正極板上的PbO2和負極板上的Pb與H2SO4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了PbSO4并附在極板上。隨著放電的不斷進行,硫酸逐漸消耗,并且生成水,電解液中的硫酸減少了,水增多了,使電解液濃度逐漸減小,電解液的密度下降了。蓄電池的結構和工作原理1.1充電反應如圖所示。連接上充電機充電,在外部電流的作用下,蓄電池恢復到原來的形態,正極板是PbO2,負極板上是Pb,隨著充電的不斷進行,電解液中的硫酸增多了,水減少了,使電解液濃度逐漸增大,電解液的密度上升了。所以,可通過測量電解液密度的方法來判斷蓄電池的充電或放電程度。蓄電池的標識1.2按我國原機械部標準JB/T2599—1985《起動型鉛蓄電池標準》的規定,國產鉛蓄電池的型號分為三段,其排列及其含義如圖所示:蓄電池的標識1.2第一段:表示串聯的蓄電池單格數。用阿拉伯數字組成。其額定電壓是這個數字的2倍。如“6”表示該蓄電池有6個單格電池串聯,額定電壓為12V。第二段:表示蓄電池的類型和特征。用漢語拼音字母表示。其中前一部分字母表示蓄電池的類型,如表1所示,如“Q”表示起動用鉛蓄電池;后一部分為蓄電池的特征代號,如表2所示,如“A”表示干荷電蓄電池,如此位空缺表示其為普通鉛蓄電池,如同時具有兩種特征按表2所列順序將兩個代號并列標記。蓄電池的標識1.2蓄電池的標識1.2第三段:表示蓄電池的額定容量。用阿拉伯數字組成。其單位為A·h,如“105”表示蓄電池的額定容量為105A·h。此外,部分蓄電池在額定容量后用一個字母表示其具有的特殊性能,如:G-高起動率;S-塑料槽;D-低溫起動性能好。型號舉例:6-QAW-100,表示此蓄電池由6個單格電池組成,額定電壓為12V,額定容量為100A·h,是起動用干荷電免維護蓄電池。檢測蓄電池狀態1.3當懷疑蓄電池虧電,已經不能滿足汽車起動的要求時,需要檢查蓄電池狀況,檢測蓄電池的電壓及性能,蓄電池的性能檢測步驟:2.蓄電池外觀檢查檢查蓄電池的外觀,主要檢查:(1)蓄電池極樁處有無腐蝕;(2)蓄電池有無電解液滲漏;(3)搖晃蓄電池有無松動。注意:在檢查過程中,避免手接觸到極樁的腐蝕物和滲漏的電解液。檢測蓄電池狀態1.33.蓄電池端電壓測試蓄電池端電壓測試是用來判斷蓄電池是否虧電的常用方法。一個充滿電的蓄電池,理論電壓為12.6V,夏天蓄電池電壓低于12.2V需充電,冬天蓄電池電壓低于12.4V需充電。檢測蓄電池狀態1.3使用萬用表檢測蓄電池端電壓步驟:(1)打開點火鑰匙。(2)打開大燈或將鼓風機風速調至最大,工作30s左右。(3)關閉點火鑰匙,關閉汽車上所有用電設備。(4)檢查萬用表,然后將檔位至于直流電壓20V位置。(5)將萬用表紅色表筆連接蓄電池正極,黑色表筆連接蓄電池負極,如圖2-24所示,觀察萬用表讀數并記錄。檢測蓄電池狀態1.34.蓄電池起動電壓測試一個充滿電的蓄電池,理論起動電壓不得低于9.6V。使用智能蓄電池測試儀檢測蓄電池起動電壓步驟:(1)關閉汽車所有用電設備;(2)蓄電池測試儀紅色夾子連接在蓄電池正極,黑色夾子連接至蓄電池負極;(3)在主界面選擇“起動負荷”,按“ENTER”鍵進入測試界面,起動發動機,智能蓄電池測試儀會自動記錄起動時蓄電池的最低電壓,記錄屏幕顯示測試結果。補充蓄電池電量1.4①關閉點火開關;②確保所有蓄電池端子連接清潔且緊固;③將充電器正極引線連接至蓄電池電池正極端子,位于蓄電池上或發動機艙蓋下分置式跨接器雙頭螺栓上;如圖2-35所示。補充蓄電池電量1.4④將充電器負極引線連接至發動機艙牢固的發動機搭鐵或搭鐵雙頭螺栓上;⑤接通充電器并設置為正常充電的最高檔位;⑥每半小時檢查1次蓄電池溫度是否正常,若觸摸時感覺溫度高于45℃,則中斷充電,冷卻后再繼續充電;更換蓄電池1.52.斷開蓄電池①關閉點火開關;②將點火鑰匙置于車外,以免意外接通點火開關;③打開發動機艙蓋;④打開隔熱套蓋;⑤打開蓄電池負極上方的蓋板;更換蓄電池1.53.拆卸蓄電池①將螺母旋開幾圈并將蓄電池正極線接線端從蓄電池正極上拔下;②將隔熱套略微向上拉;③旋出固定支架上的螺栓;④取下固定支架;⑤沿行駛方向從蓄電池支架中拉出蓄電池并向上從發動機艙中取出。更換蓄電池1.54.更換并安裝蓄電池(安裝以倒序進行,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如果蓄電池安裝不牢固,可能產生以下危害:◆由于振蕩造成蓄電池損壞(爆炸危險),會縮短蓄電池的使用壽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畢業生實習的自我鑒定范文(32篇)
- 財產租賃合同集錦(20篇)
- 小學北師大版活動2 紐扣掉了自己縫教案及反思
- 小學科學教科版(2024)三年級下冊3.蠶長大了教學設計
- 《數字課堂:多媒體課件展示》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總結范文(11篇)
- 人教版 (新起點)五年級下冊Unit 1 Keeping HealthyLesson 1公開課教學設計及反思
- 深圳料理培訓課件
- 幼兒教師演講稿:因為愛所以愛(16篇)
- 《汽車后市場》課件:深入解析汽車服務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 水利工程施工監理規范(SL288-2014)用表填表說明及示例
- 馬島戰爭課件教學課件
- 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系統開挖工程施工方案
- 社區獲得性肺炎(1)護理病歷臨床病案
- 口腔護理學基礎-口腔四手操作技術
- 2024年官方獸醫考試題庫
- 歷史中考沖刺之答題技巧選擇題材料題論述題(部編版)
- 《聯合國教科文:學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文版
- 女生青春期教育教學設計
- 主體結構工程施工單選題100道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全冊同步教案 (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