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福建省寧德市高中同心順聯盟校高考歷史二模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從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10年間,中國民主革命正孕育著新的“轉機”。其中最主要的依據是A.新的革命力量——無產階級的成長壯大B.新的革命理論——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C.新的革命運動——五四運動的發生發展D.新的革命高潮——北伐戰爭的順利進行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這首《春天的故事》歌詞中“詩篇”的主題當是:A.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B.試辦經濟特區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開放開發浦東3.讓北宋中期統治者憂嘆“二虜之勢所以難制者,有城國,有行國……比之漢、唐,最為強盛”的“二虜”是指A.遼和西夏 B.遼和金 C.金和西夏 D.金和元4.古典時期雅典公民群體社會經濟結構表據上表可知,當時雅典A.自由農是民主政治的主體 B.土地兼并現象嚴重C.少數富人控制了城邦政權 D.民主政治范圍廣泛5.馮夢龍在《警世通言敘》中指出,小說可以“令人為忠臣,為孝子,為賢婦,為良友,為義夫,為節婦,為樹德之士,為積善之家”;鐘離睿水指出李漁的《十二樓》的創作目的是“今是編以通俗語言,鼓吹經傳;以人情啼笑,接引頑癡。”由此可推知明清小說A.深受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 B.是封建儒學世俗化的產物C.使人們普遍受到文化熏育 D.有利于強化社會政治功能6.英國一位科學家在1965年訪問中國時報道說:過去,農民們把莊稼得病看作是天禍,對得病的莊稼不采取任何措施。現在,在我所訪問的公社里,每個生產隊都對社員進行了訓練,讓他們認識最普通的蟲害和各種類型的作物病害.并讓他們懂得在發現病蟲害時該采取什么補救措施。這表明A.中英已經建立正式外交關系 B.“左”傾錯誤影響基本消除C.政府科技善及工作初見成效 D.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顯著提高7.宋朝時期蔡襄《荔枝譜》:“福州種植荔枝最多,延迤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處,一家之有,至于萬株。”韓彥直《橘桔錄》:“種橘大姓,不復計樹若干,但云有幾畝。”由此可知,宋朝A.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逐漸瓦解 B.農產品開始出現商品化趨勢C.農業出現規模化和產業化趨勢 D.已經實現了經濟重心的南移8.“前者史家,不過記述人間一二有權力者興亡隆替之事,雖名為史,實不過一人一家之譜牒”。此處梁啟超批評了我國的傳統史學的缺點是A.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家 B.知有個人而不知有群體C.知有事實而不知有理想 D.知有陳跡而不知有今務9.1961年,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二大的工作報告中提出,蘇聯正在順利地解決在按人口平均計算的產品產量方面趕上美國的任務。1966年,勃列日涅夫在蘇共二十三大上指出蘇聯正在循序漸進的解決這一任務,并同樣堅信蘇聯將會趕超美國。這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蘇聯()A.否定了改革的必要性B.堅持以農業改革為重點C.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D.基本沿襲了斯大林模式10.有學者指出,自然法作為一種“元則”,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則,是構成近代西歐高效制度的關鍵特征。這種以自然法為基礎的制度起源于羅馬法的所有權制度,以及由這一制度產生的羅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護無權者以對抗掌權者。由此可知A.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發展的根本動力B.羅馬開創的法律和制度對后世具有深刻影響C.自然法是羅馬法律制度體系中最重要的內容D.羅馬法的本質特征是保障無權者對抗有權者11.鄭觀應于19世紀80年代初期,先后擔任輪船招商局幫辦和開平礦務局總辦之時,目睹外國商品傾銷到中國造成白銀外流,另一方面又造成通商口岸區域的本土的手工業者紛紛破產。由此可知,鄭觀應主張創辦早期資本主義企業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財富大量外流 B.保護中國的自然經濟C.為自強提供資本和技術 D.抵制外國經濟侵略12.明朝地方日歷中曾提到:正月頭八天,分別主管雞、犬、豬、羊、牛、馬、人、谷的運勢。如果第一天晴,雞就會生長發育良好:如果是陰天,則會有病災。以此類推,第七八兩天的天氣決定了一年人和莊稼的好壞。材料反映了A.傳統農學與天文學結合 B.傳統歷法蘊含人文主義C.天文學發展陷入了停滯 D.天人合一思想影響深遠13.如表為1941~1945年蘇聯和德國各個武器門類產量方面的對比表。表中數據的對比反映出A.蘇聯具有絕對的軍事優勢B.德國戰敗是由雙方的實力決定的C.蘇聯工業化建設成就卓著D.德國的經濟體系存在著嚴重缺陷14.觀察《非洲奴隸貿易圖》(15—19世紀)。結合所學知識,以下解讀不正確的是A.非洲奴隸主要是經海路被販賣到異國 B.非洲奴隸被擄掠至美洲、歐洲和亞洲C.見證奴隸貿易的戈雷島位于達喀爾東南海面 D.非洲東部海岸是奴隸貿易的主要場所15.甲午戰爭后的“公車上書”與巴黎和會時的五四運動都是愛國救亡運動,但兩者的規模與影響差別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覺醒程度與群眾基礎不同B.外交失利導致的損害程度不同C.大眾傳媒發展水平與方式不同D.列強攫取中國利權的手段不同16.唐宋筆記中對當朝君主的記載較多。唐人用諸多異象來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對“人事”的關注加強了。在君臣關系上,唐人多涉及前代,并敘述較少,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處時代,對君臣關系更加關注,多詳載內廷變革與矛盾。這種變化反映了宋代A.明君賢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訴求B.理學成為封建正統思想C.市民階層的普遍文化心理傾向D.社會輿論影響政治生活17.荀子認為:“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故為之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禮儀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據此判斷荀子A.主張性惡反對性善 B.主張禮法并用C.強調實施嚴刑峻法 D.提倡為政以德18.據統計,1940年與1926—1927年相比,蘇聯工業品的價格提高了5.5倍,而農產品價格卻只提高2.32倍。據此可知當時的蘇聯A.農民為工業化作出了犧牲 B.新經濟政策實施成效顯著C.蘇聯已經初步實現工業化 D.衛國戰爭造成糧食的短缺19.“御筆”、“手詔”和“上批”是繞開政府和監督機關、由皇帝直接下達的命令。據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所引用的此類命令統計,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共計109次,而宋神宗有1260次,這說明北宋中期A.統治者致力于加強中央集權 B.王安石徹底改變宋初的體制C.中樞決策的程序性有所減弱 D.監察諫議制度出現重大變化20.如圖漫畫反映的是A.《租借法案》 B.杜魯門主義 C.馬歇爾計劃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1.1960年11月初,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規定:人民公社實行三級所有,隊(相當原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為基礎,至少7年不變;允許社員經營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業;節約勞動力,加強農業生產第一線等。該文件的發布A.有利于扭轉當時農村的經濟形勢B.配合了工業領域大躍進運動的展開C.保證了農業生產的快速持續發展D.成為當時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開端22.觀察如圖,浮雕上的軍人形象源自人民英雄紀念碑中的《八一南昌起義》浮雕A.北洋軍 B.護國軍 C.國民革命軍 D.工農革命軍23.《新青年》創刊之初,宣揚科學與民主,介紹西方思想,卻沒有受到關注,不得不休刊。復刊后,對孔教展開猛攻,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新青年》影響力增強主要得益于A.資本主義迅猛發展 B.順應社會時局變化C.儒家思想地位動搖 D.巴黎和會引發關注24.根據下表可知全國重點建設城市非農業人口變動情況(不包括轄縣)單位:萬人A.“一五”計劃有利于平衡工業布局 B.合理調整工商業推動人口遷移C.忽視了對農業的發展和建設 D.優先發展重工業改變工業結構25.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卷十二》中,對近代列強在華不同時期投資第一位的相關數據統計(見下表)。這些數據反映出時間1840—1895年1895—1911年1911—1927年1927—1937年1937—1945年1945—1949年國家英國英國日本美國美國美國數量(萬元)802633955696271196926209647918比重(%)82.528.144.237.375.568.1A.近代英國在華投資額不斷下降B.近代美國在華投資額不斷增長C.甲午戰爭后日本開始占據第一D.甲午戰爭后英國喪失絕對優勢26.某學者認為,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與漢代獨尊儒術之間的連綴是一種必然,諸子百家的獨尊意識為百家爭鳴最后走上獨尊的樓閣構筑了最初的階梯,諸子百家之間的師心自用則是獨尊意識的內部體現。該學者意在指出百家爭鳴A.推動了社會階層的逐步分化 B.使儒家倫理被社會大眾認可C.隱含著專制主義的發展趨向 D.使法家學說成為當時的顯學27.19世紀70年代以前,在各大洋行中任職買辦的廣東人遠超半數。之后,經營絲業的外國商行雇傭了更多浙江人代替廣東人;幾乎所有外商銀行的中國買辦都來自江蘇。這種變化反映了A.江浙已取代廣東的經濟地位 B.近代中國經濟格局的變動C.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平衡 D.江浙的文化底蘊超過廣東28.20世紀初,報刊評論運用了大量新的外交詞匯:國民外交、外交主體、外交方針、外交政策、世界政策、帝國主義、強權、聯盟、協約、領海權、領空權、漁業權等等,成為當時中國外交的主流話語。大量外交新詞匯的使用體現了當時A.民族意識開始興起B.外交策略改變C.國人認清列強本質D.外交的近代化29.從1935年開始的第二期“羅斯福新政”,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著重通過社會保險法案、全國勞工關系法案、公用事業法案等法規,以立法的形式鞏固新政成果,同時推動工會建設。其價值在于A.確定法治為社會發展的基石B.使自己的政策通過立法得以長期推行C.穩定資本主義,遏制社會主義D.為保障國民生存權轉變政府職能30.下表為4932年蘇聯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統計。據此可知蘇聯428—429年五年計劃規定的指標4932年工業中4.52.43.5農業中4.844.76.4零售商品流轉額中7594400國民收入中447.393A.社會主義建設急躁冒進 B.各經濟部門之間實現基本平衡C.斯大林模式已基本確立 D.提前完成了一五計劃各項目標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在一次談話中說:在救濟工作中,我們是同有正當自尊心的美國人打交道。對他們來說,單純的施舍會傷害要求保持個人獨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數美國人都想為他們所得到的東西付出點什么。這里所說的付出一點什么,指的是老老實實地工作,而這種工作正是防止他們精神上頹廢的屏障。”——解力夫《二次大戰三巨頭(二)身殘志堅——羅斯福》問題:(1)“羅斯福談話”的主要社會背景是什么?(2)為避免“單純的施舍”,“在救濟工作中”羅斯福采取了那些具體措施?(3)這些措施對當時美國產生了那些積極影響?32.閱讀下列關于中國古代沙糖的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北宋人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宋代的筆記文)(成書于1095年)有一則笑話:頃有秉政者,深被眷倚,言事無不從。一日御宴,教坊雜劇為小商,自稱姓趙名氏,負以瓦瓿,賣沙糖。道逢故人,喜而拜之。伸足誤踏瓿倒,糖流于地,小商彈指嘆息曰:“甜采你即溜也,怎奈何!”左右皆笑。俚語以王姓為“甜采”。材料二《馬可·波羅行紀》,亨利·玉爾的輯譯記載:“在這座城市歸屬大汗之前當地人不懂得如何制作精糖,他們只是習慣于把蔗漿熬煮并澄取精華,冷卻后,即變成黑稠糊。”材料三元代官修《農桑輯要》甘蔗一節有云:“其下截肥好者,留熬沙糖。”并收編了詳細的“煎熬法”,是將甘蔗“壓擠取汁”之后,“即用銅鍋,內斟酌多寡,以文武火煎熬。其鍋隔墻安置,墻外燒火,無令煙火近鍋。專令一人看視,熬至稠粘,似黑棗合色。用瓦盆一個,底上鉆箸頭大竅眼一個;盆下,用甕承接。將熬成汁用瓢豁于盆內。極好者澄于盆;流于甕內者,止可調渴水飲用。”——以上均摘自《讀書》2019.9(1)以上三則材料可以用來研究什么主題?圍繞這一主題可以得出什么重要信息?(2)你認為上述關于沙糖的敘述是否真實?請以三則史料的價值為依據說明理由。33.材料鄉飲酒禮始于周代鄉人以時聚會宴飲的禮儀,長期承擔著社會教化的職能,到元代卻逐漸淡化。洪武五年,明太祖正式向全國推廣修訂后的鄉飲酒禮,其禮儀程式主要從儒家典籍和唐宋禮制中損益而來,但增加了宣講國家律法的“讀律”一項。洪武十六年,明太祖又下詔頒行鄉飲酒禮圖式,對府州縣和民間里社鄉飲酒禮作出了詳細規定。府州縣的鄉飲酒禮程序非常繁瑣,賓客座次以官爵高低和年齡長幼為序,而里社的鄉飲酒禮儀式相對簡略,賓客座次也僅以年齡長幼為序。洪武二十二年,明太祖再次頒布鄉飲酒禮圖式,按照無過、有過及過犯程度分別設置三等座次。同時,《大明律》還對違反鄉飲酒禮規定的行為制定了懲罰措施。但正如時人觀察到的,一些懲戒性的規定在民間因“恐啟爭生釁”而致廢擱已久。——據楊艷秋《明代的以禮化俗及禮向基層的滲透——明洪武朝鄉飲酒禮考察》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太祖推行鄉飲酒禮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太祖推行鄉飲酒禮的作用。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據材料“從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10年間,中國民主革命正孕育著新的‘轉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民主革命最大的轉機就是無產階級力量壯大。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分界線,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階級關系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轉機主要體現在階級關系的變化上,A選項符合題意;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五四運動的發展均屬于變動的表現,但并非是實質性因素,因此BC選項排除;北伐戰爭開始時間是在1926年,與共產黨成立的1921年時間不符合,D選項排除。2、C【解析】
據材料“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可知1992年南巡講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的召開,大會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故選C;A是1978年,B是1980年,D是1990年,均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3、A【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北宋中期與北宋并立的兩個朝代分別是遼和西夏,故選A項;金建立于北宋末期,排除BC項;元是滅亡南宋后建立,排除D項。故選A。4、A【解析】
依據古希臘民主政治來看,本邦成年男性才享有政治權利。表格數據顯示,小農階層在公民比例中最高,因此可以看出自由農是民主政治的主體。A正確;材料不能顯示雅典土地兼并狀況,B排除;材料不能證明公民在城邦中的比例,不能說少數富人控制了城邦政權,C排除;雅典民主政治只局限于公民,范圍不廣泛,D排除。故選A。5、D【解析】
根據“令人為忠臣,為孝子,為賢婦,為良友,為義夫,為節婦,為樹德之士,為積善之家”、“鼓吹經傳……接引頑癡”等內容可知明清小說起到社會教化的作用,故選D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說的社會教化功能,沒有體現商品經濟的發展,更不能說明使人民普遍受到文化熏育,排除AC項;明清小說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反映的是市民階層的價值觀,不是封建儒學世俗化的產物,排除B項。故選D。6、C【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英國科學家報道中國在1965年生產隊對社員進行農作物病蟲害的培訓,說明政府對農業科技發展的重視,C正確;中英的建交時間為1972年3月14日,A排除;當時左傾錯誤仍然十分嚴重,B排除;在人民公社化體制下,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并不高,D排除。故選C。7、C【解析】
材料反映出當時福州等地有專門種植荔枝、桔子的大戶,體現了農業出現規模化和產業化趨勢,C正確;A項是鴉片戰爭后,排除;B項“開始”表述錯誤,排除;材料不能反映南移,排除D。8、B【解析】
根據材料“雖名為史,實不過一人一家之譜牒””結合所學可知,梁啟超旨在批評以王朝更替為主題的史實敘述,而忽略了社會群體,故B項正確。A項,材料未強調國家,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理想,排除。D項,材料未強調陳說今務,排除。9、D【解析】從材料“蘇聯正在順利地解決在按人口平均計算的產品產量方面趕上美國的任務”“蘇聯正在循序漸進的解決這一任務,并同樣堅信蘇聯將會趕超美國”中可以看出,無論是赫魯曉夫改革還是勃列日涅夫改革,都基本沿襲了斯大林模式的計劃經濟體制,故D正確;A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是赫魯曉夫改革的重點,排除。10、B【解析】
材料表明,自然法蘊含“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則,是構成近代西方國家高效制度的關鍵,這種以自然法為基礎的制度起源于羅馬的所有權制度及其衍生的保民官制度,體現出羅馬開創的法律和制度對后世具有深刻影響,故B項正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資本主義的發展,A項錯誤。自然法是羅馬法的指導思想,不是具體的法律制度,C項錯誤。羅馬法的本質特征是維護奴隸主的統治,D項錯誤。11、A【解析】
鄭觀應認為外國商品傾銷造成中國白銀外流,同時口岸手工業者破產,有鑒于此,其擔任輪船招商局幫辦和開平礦務局總辦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財富大量外流,A正確;鄭觀應是資產階級維新派,贊成發展民族工業,而非自然經濟,排除B;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技術多源自外國,而且從鄭觀應目睹情況推斷,其目的不在為自強提供資本和技術,排除C;輪船招商局和開平礦務局創辦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侵略,但是這不是其主觀目的,排除D。12、D【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這反映了天與人的關系緊密相聯,不可分割,天人合一思想影響深遠,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表述并不全面,排除;B選項材料并未強調,排除;C選項材料并未體現,排除。故選D。13、C【解析】
材料數據顯示蘇聯各個武器門類產量方面都遠遠強于德國,這反映了蘇聯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工業化建設成就卓著,C正確;A不是材料主旨;德國戰敗是在盟軍的強大攻擊下失敗的,其法西斯侵略的性質導致其失去民心,而不是“雙方的實力決定”,B錯誤;此時德國實行的是國民經濟軍事化,D與材料無關。14、D【解析】
觀察《非洲奴隸貿易圖》可知,15—19世紀奴隸貿易的主要場所在非洲西部海岸,而不是東部海岸,D項符合題意;非洲奴隸主要是經海路被販賣到異國他鄉,位于達喀爾東南海面的戈雷島見證了奴隸貿易等說法屬實,ABC三項不符合題意。15、A【解析】
本題考查五四運動和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詳解】公車上書時西方民主思想影響有限,而參與者也僅僅局限于上京應考的知識分子,而五四運動是在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和新文化運動的思想沖擊之下各階層廣泛參與的愛國運動,由此看出導致二者差別的主要因素是民族覺醒與群眾基礎的不同,故A正確;BD都不是主要原因,而且說法也不科學,不管列強的手段如何不同,都是損害中國利益,每一個中國人都應奮起反抗,故排除BD;大眾傳媒對民眾有影響是外因,關鍵是內因民眾自身的覺醒,故C錯誤。【點睛】五四運動的意義:(1)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愛國主義精神貫穿運動的始終,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運動是一場廣泛傳播民主和科學的新文化運動,體現了民主和科學精神。(3)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體現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曙光噴薄欲出。16、A【解析】由材料“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處時代,對君臣關系更加關注,多詳載內廷變革與矛盾”可以得出,宋代比較注重君臣關系的相關內容的記載,體現了士人企圖實現君臣共治的理想,A符合題意;理學的核心在于維護皇權,與材料所述無關,B不正確;C“普遍”的說法不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社會輿論的作用的相關信息,D不正確。點睛:本題考查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解題的思維邏輯是“現象——本質”。本題的現象是宋代對君臣關系更加關注,這從實質上反映出士人企圖實現君臣共治的理想.17、B【解析】
材料強調了通過“明禮儀,起法正,重刑法”,既崇尚禮制,又注重法治,即“隆禮重法”,才能達到天下皆治而善。由此可知看出荀子主張禮法并用,故B正確;材料不是說明荀子用性惡論反對性善論,排除A;嚴刑峻法是法家的思想主張,排除C;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主張,排除D。故選B。18、A【解析】
蘇聯工業品和農產品價格剪刀差越來越大,這說明農業在蘇聯工業化進程中做出了犧牲,選項A正確;1940年新經濟政策早已結束,排除B;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實現了工業化,選項C排除;此時衛國戰爭尚未開始,排除D。19、C【解析】
從“109次”到“1260次”,說明北宋中期中樞決策的程序性有所減弱,皇帝意在繞開政府和監督機關對他的權力制約,從而加強皇權,故選C;材料中皇帝想要加強的是皇權,而非中央集權,排除A;B項說法過于絕對,其“徹底”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重點在于皇權的變動,而非監察諫議制度,排除D。20、C【解析】
由漫畫中的“美國”、美元符號、“歐洲經濟”以及兩人的裝扮可知,該漫畫反映的是美國1947年援助歐洲經濟恢復的馬歇爾計劃,故C正確;《租借法案》指的是1941年開始的美國免費或有償提供給同盟國糧食,軍事物資以及武器裝備,故A錯誤;杜魯門主義不涉及經濟援助,故B錯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成立于1949年的軍事組織,故D錯誤。21、A【解析】
由材料信息“1960年11月”“隊(相當原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為基礎,至少7年不變;允許社員經營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業;節約勞動力,加強農業生產第一線等”可知,該文件的發布是為了糾正人民公社化運動帶來的失誤,這有利于扭轉當時農村的經濟形勢,故A正確;大躍進運動的展開是在1958年,故B錯誤;農業生產的快速持續發展不符合史實,故C錯誤;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故D錯誤。22、C【解析】
根據材料“人民英雄紀念碑中的《八一南昌起義》浮雕”可知是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率領國民革命軍發動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答案為C;北洋軍是北伐戰爭時國民革命軍攻打的對象,不符題意,A錯誤;護國軍是討伐袁世凱的軍隊,1916年袁世凱死后就撤銷,B錯誤;朱德等人率領南昌起義的軍隊與毛澤東秋收起義的軍隊在井岡山會師后稱工農革命軍,在南昌起義之后,D錯誤。23、B【解析】
《新青年》創刊之初,宣揚科學與民主,介紹西方思想,卻沒有受到關注,《新青年》猛攻孔教,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說明《新青年》影響力增強主要得益于順應社會時局變化,故選B;AD材料無法體現,排除;C是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不是《新青年》影響力增強的原因,排除。24、A【解析】
由表格數據可知,成都、西安、蘭州等中西部城市的非農業人口得到了快速增長,這說明在一五計劃期間,中國政府注重中西部工業化的發展,這使工業布局逐漸平衡,故選A;非農業人口的增長是工業化的結果,而非人口遷移的結果,排除B;材料沒有農業的相關數據,無法得出C項結論,畢竟工業的發展不代表農業就必然被犧牲和忽視,故排除;材料數據只說明了非農業人口的增長情況,未涉及各具體工業部門的組成比例問題,無法得出D項結論,排除。25、D【解析】
材料看不出英國不斷的下降,只能看出到辛亥革命之前是有下降趨勢,A錯誤;材料只能看出從1927年以后美國的投資額不斷增長,不能概括整個近代的特征,B錯誤;甲午戰爭以后日本并沒有占據第1位,只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占據第1位,C錯誤;從1895年到1911年英國的投資額比重明顯下降,喪失了絕對的優勢,D正確。26、C【解析】
根據材料“諸子百家的獨尊意識為百家爭鳴最后走上獨尊的樓閣構筑了最初的階梯”可知,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獨尊意識,即所隱含的“師心自用”的專制主義意識為漢代獨尊儒術提供了前提條件,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和漢代獨尊儒術的聯系,與社會階層的分化無關,A項錯誤;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沒有使儒家倫理被社會大眾認可,B項錯誤;材料內容強調的是百家爭鳴隱含著的專制主義趨勢對漢代獨尊儒術的影響,沒有強調使法家學說成為當時顯學的內容,D項錯誤。27、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材料中江浙商人買辦在近代對外通商中占主要地位,反映了鴉片戰后通商口岸的開放使廣東的傳統對外通商地位下降,推動了江浙地區經濟地位的上升,B項正確;“取代”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排除C項;題干并未強調文化底蘊問題,排除D項。故選B。28、D【解析】
根據材料“國民外交、外交主體、外交方針、外交政策、世界政策、帝國主義、強權、聯盟、協約、領海權、領空權、漁業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量外交新詞匯體現了國際外交理念及國際主權意識,反映了中國外交的近代化,D項正確;A項,民族意識開始興起于19世紀末且題干并未全面體現民族意識,排除;B項,題干不能體現當時中國的外交策略,排除;C項,題干并未強調與國人對列強的認知,排除。29、D【解析】本題考查獲取材料信息、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題干信息中羅斯福政府的做法體現了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其價值在于轉變了政府的職能,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故D項正確;B項中的“長期推行”不符合史實,排除;確定法治為社會發展的基石是1787年憲法,故A項錯誤;C項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考點】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及影響30、A【解析】
據材料數據可知,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農業所占的比例428年只占4.8,五年計劃的指標也只有44.7,而到4932年卻達到了6.4,這明顯是急躁冒勁的表現,故A選項正確;材料看不出各部門之間的基本平衡,并且不符合史實,故B選項錯誤;斯大林模式于4936年建立,故C選項錯誤;材料的時間是一五計劃時間,但看不出提前完成一五計劃目標的內容,故D選項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美國經歷了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造成企業大量停產,失業人數激增(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生活水平大幅降低。(2)政府舉辦公共工程,實施“以工代賑”,擴大消費需求;組建民間自然資源保護對,從事造林、筑路、森林防火、防止水患、水土保持等市政工程;成立民間工程署,以完成工程計劃和支付工資。(3)“以工代賑”給美國失業者提供從事公共事業的機會,解決了就業問題;同時維護了失業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使美國走出經濟危機。【解析】
(1)依據所學從美國經歷了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以及造成危害回答。(2)依據所學從政府舉辦公共工程,實施“以工代賑”,擴大消費需求以及組建民間自然資源保護等角度思考回答。(3)依據“以工代賑”的特點從提供從事公共事業的機會,解決了就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糖批發市場的競爭態勢考核試卷
- 煤炭加工脫硫脫鐵技術考核試卷
- 山東省聊城市2025年高三零診歷史試題含解析
- 遼源市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下學期教學質量監測語文試題含解析
- 蘇州市職業大學《景觀設計原理A》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工程造價控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數字藝術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商學院《機器學習算法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如東縣2025年初三畢業班適應性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音樂課件制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DB13-T 5821-2023 預拌流態固化土回填技術規程
- 訴前調解申請書
- 內蒙古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登記表
- DL∕T 1928-2018 火力發電廠氫氣系統安全運行技術導則
- 健康養老產業行業營銷策略方案
- DZ∕T 0173-2022 大地電磁測深法技術規程
- 醫療服務售后服務保證協議書
- 在線網課知慧《形勢與政策(吉林大學)》單元測試考核答案
- 樣本相關系數課件
- 三年級必讀書課外閱讀測試(附答案)
- 畢業設計論文-智能電表的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