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小班幼兒入園焦慮表現形式及對策_第1頁
淺析小班幼兒入園焦慮表現形式及對策_第2頁
淺析小班幼兒入園焦慮表現形式及對策_第3頁
淺析小班幼兒入園焦慮表現形式及對策_第4頁
淺析小班幼兒入園焦慮表現形式及對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析小班幼兒入園焦慮表現形式及對策摘要每當幼兒入學開始,便會伴隨著入園焦慮情況的出現。幼兒入園焦慮通常出現在新生幼兒入園時,對周圍環境感到極度的不適應,產生的一系列焦慮情緒。從一個幼兒自己非常熟悉的家庭環境轉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并且還要迅速融入一個有約束力的集體生活,這些無疑都會給幼兒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從大多數的研究調查報告來看,幼兒入園焦慮的問題多會出現在小班幼兒的身上。雖說大部分幼兒都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入園焦慮,但小班幼兒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往往很弱。一但超過它的承受范圍,幼兒的身心健康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例如小班幼兒在入園之時,會出現頻繁的哭鬧。還會出現拒絕參加游戲活動、生活適應困難和過度依戀教師等焦慮表現。盡管教師在處理幼兒入園焦慮這個問題時,可能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是我們也要迎難而上,密切關注幼兒的言行,協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本文就針對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提出了合理的應對策略。關鍵詞:小班幼兒;幼兒入園焦慮;教師的應對策略第1章緒論1.1幼兒入園焦慮問題的研究緣起1.1.1研究緣起每年9月份幼兒園開學時,許多老師與家長便會遇到為之頭疼的問題——幼兒入園焦慮。幼兒入園焦慮對于幼兒來說,也是離開家庭走向社會的一次考驗,屬于正常現象。其實也是幼兒離開原本熟悉的環境進入新的環境之時產生的焦慮情緒反應。而這些焦慮的情緒反應表現為:幼兒嚴重依戀父母和其他撫養人員,不肯去幼兒園,情緒變化無常,哭鬧不止;幼兒經常性地單獨活動,不愿融入集體,與其他小朋友互動交流;幼兒會特別依戀第一位接待他的老師,拒絕參加一切活動,形影不離地緊跟著這位老師。小班幼兒的年齡相對較小,剛進入幼兒園時會離開熟悉的親人,面臨著陌生的環境,就會產生一系列不良的焦慮情緒反應,也就是小班幼兒入園焦慮。如果老師對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問題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將會對幼兒今后的身心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盡管目前在幼兒入園焦慮的這個問題上已經受到眾多幼兒教師和教育研究者的關注,但是幼兒教師、幼兒園和家庭各方在處理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現象時仍會出現較多不妥當的行為。由此本文為了緩解小班幼兒入園焦慮這一問題,通過對小班幼兒入園焦慮時表現形式的分析,探究了幼兒教師、幼兒園和家庭三個方面在面對幼兒入園焦慮問題時存在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對的應其策略。在培養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同時,也進一步實現了高質量高效率的家園合作,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1.1.2個人對幼兒入園焦慮問題的關注為了有效解決幼兒入園焦慮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本研究幼兒入園焦慮的重點對象是小班幼兒。因為小班幼兒年齡偏小,普遍心理不成熟,情緒不太穩定,入園焦慮的表現比中班幼兒和大班幼兒都要多。所以研究小班幼兒入園焦慮成因,并提供相應的解決策略,十分具有研究價值。本研究通過實證的觀察,重點分析了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表現形式和影響因素,這有利于為幼兒教師緩解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策略提出十分有效的建議。也可以為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的學生和剛入職的幼兒教師的教學提供有效的借鑒,這也有利于提升一名幼兒教師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綜合的知識素質和復合型的能力素質等。這樣一來,便能迅速有效地緩解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現狀,使小班幼兒入園時的焦慮情緒穩定下來,減少幼兒入園焦慮的不良情緒反應。那么幼兒教師,家長和幼兒園三方便能為幼兒提供高質量的學前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幼兒的身體和智力不僅可以得到有效開發,而且還可以在幼兒教師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與人友好交往的優秀行為表現。1.2概念界定(1)焦慮焦慮是指個人對即將來臨的、可能會造成的危險或威脅所產生的緊張、不安、憂慮、煩惱等不愉快的復雜情緒狀態。也是人對現實或未來事物的價值特性出現嚴重惡化趨勢所產生的情感反映。當人們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過度擔心時,產生的煩躁情緒就含有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它與危急情況和難以預測、難以應付的事件有關。焦慮本身是人類一種正常的情感反映,但是過度的焦慮或過弱的焦慮就會形成情感性或生理性疾病。所以如何緩解焦慮情緒,釋放心理壓力就顯得尤為重要。(2)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表現包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反抗階段,幼兒會嚎啕大哭、又踢又鬧。第二個階段,失望階段,這個時候幼兒依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第三個階段,超脫階段,這個時候幼兒可以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比如正常的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會出現分離焦慮的主要原因是幼兒環境的巨大變化,先從生活規律到生活習慣,都與在家里、周圍的情況有所不同,所以會造成幼兒的分離焦慮。分離焦慮主要出現在兒童身上,多發生于兒童6歲以前,成人也存在分離焦慮的情況。兒童在和有親密依戀關系的撫養人突然分離時會出現哭鬧,晚上會有夜驚、做噩夢,不能適應周圍的環境,擔心依戀對象可能遭到傷害,或一去不復返,煩躁不安、痛苦、發脾氣、淡漠等過度的情緒反應。長期的分離焦慮會引起幼兒生理上的應激反應,長時間焦慮,容易使幼兒抵抗能力下降,而成人也會出現睡眠障礙、經常做噩夢,或者出現一些回避性行為。因此,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分散幼兒注意力,是解決幼兒分離焦慮的有效途徑。(3)入園焦慮幼兒入園前,無論入園準備得多么細致,還是有些幼兒會撕心裂肺地哭喊著不愿意進幼兒園,由于生活環境的改變,幼兒無法接受每天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幼兒園里,所以幼兒就對幼兒園產生了恐懼和抵觸情緒,這就叫做入園焦慮。幼兒入園常見問題——新入園的幼兒一般都會出現情緒波動,坐臥不安,甚至劇烈的哭鬧,幼兒園教育理論者往往把這種現象稱為“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期一般持續一到兩周。而“分離焦慮”又被稱為“入園焦慮”。第2章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現狀及分析2.1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研究2.1.1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現象的觀察在這調查期間,筆者都有好好地觀察學習指導老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同時也會遇到許多帶有入園焦慮的幼兒。有的小班幼兒因為年齡偏小,非常容易產生入園焦慮,可以從早晨入園哭到下午離園為止,課間活動時經常性地單獨躲在一旁哭泣,不愿意融入集體,排斥其他幼兒和幼兒教師的接近。嚴重時有的幼兒大聲哭泣不止,還會導致嘔吐的現象發生。面對這種情況,幼兒教師手忙腳亂,家長們更是擔驚受怕因此,筆者開始認真思考如何解決這個難題,有哪些策略和方法可以緩解小班幼兒的入園焦慮。如果筆者能夠解決這個難題,不僅有利于小班幼兒的健康成長,還有利于提升幼兒教師的教學工作。所以小班幼兒入園焦慮成為了筆者較為關注的問題。2.1.2幼兒入園焦慮的現象在幼兒園里工作的老師,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幼兒入園焦慮的問題。清晨,當幼兒的父母或爺爺奶奶送幼兒入園時,年齡偏小,情緒不穩定的幼兒會哭著吵著要回家,不想來幼兒園。這時,幼兒的父母或爺爺奶奶便會把幼兒的手硬塞到老師的手里,再急急忙忙地離開幼兒園。等到幼兒園課間活動時,有的幼兒會獨自一人在旁邊呆著,與其他幼兒零互動交流,做游戲時也不會融入到集體之中。還有的幼兒已經對某個熟悉的老師形成了嚴重的依戀,中午午休時間,一但那個老師有事暫時離開了幼兒午休室,他便會起床拉著那個老師的手,哭著鬧著不讓老師離開幼兒午休室。放學后幼兒的父母或爺爺奶奶便會走到老師的面前來詢問幼兒在學校里的一些情況,打聽幼兒在學校里,有沒有哭鬧,有沒有好好吃飯,有沒有好好喝水,有沒有好好睡覺等,接著又會拜托老師照顧一下帶有入園焦慮現象的幼兒。這種幼兒入園焦慮也會給家長的生活與工作帶來較多的阻礙與壓力。這些情況都屬于幼兒入園焦慮普遍的現象,而這種普遍現象在小班之中又特別明顯。2.1.3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個案觀察個人案例:吳珍珍小朋友平時在幼兒園里表現得十分活潑,開朗,非常愿意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參加各種活動,但最近我發現吳珍珍小朋友在早晨入園進班時,表現得十分抗拒,非常不愿意上學。經常以哭鬧的形式要求老師幫她找媽媽,于是我通過對幼兒的觀察,積極與吳珍珍小朋友家長的交流了解。原來自從吳珍珍小朋友入園以來,她的媽媽每天幼兒園上學,放學都會來接吳珍珍小朋友,但最近吳珍珍小朋友的媽媽要去上班,就沒有時間來幼兒園接孩子,拜托了吳珍珍小朋友的奶奶來接送孩子上學,因為幼兒長期習慣了媽媽接送她上學,所以就導致幼兒非常地依賴媽媽,一但媽媽不在身邊,就會產生負面情緒。例如幼兒入園哭鬧,不想上學等。于是,我采用了注意力轉移法,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來轉移幼兒的注意力,使吳珍珍小朋友的負面情緒得到有效控制。2.2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表現形式2.2.1入園時幼兒哭,鬧小班幼兒剛入園時,通常會引起分離焦慮的出現。此時的幼兒就必然會產生不安感,由于這個時期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他們稍不合意就會大發脾氣、大聲喊叫、哇哇哭鬧。而幼兒哭鬧和不情愿的情況是因為幼兒從小在家長身邊長大,突然要離開家庭環境到另一個陌生的環境當中去,他們就會產生“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2.2.2依戀依戀是指一個人對某一特定的個體長久持續的情感聯系。依戀的意思是留戀,舍不得離開。它一般也會被定義為幼兒和他的照顧者(一般為父母親)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系。它產生于幼兒與其照料者母子依戀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是一種感情上的聯結和紐帶。例如,當一個幼兒對接待他的第一位幼兒教師逐漸熟悉起來,慢慢地開始依賴這位幼兒教師,并且形影不離地跟在這位幼兒教師的身后。一但這位幼兒教師有事暫時離開了幼兒,那么幼兒此時便會哭鬧不止。依戀關系又分為了五種類型,分別是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回避型依戀,混亂型依戀和反抗型依戀。安全型依戀是指安全依戀的幼兒當母親在場的時候急于探索游戲室,但只要幼兒發現母親不在身邊時,便會出現不安,恐慌,亂發脾氣,哭鬧的入園焦慮表現形式。焦慮型依戀是指嬰兒在母親離開之后不愿讓母親離開,纏著母親,想和母親在一起,而母親回來后嬰兒有可能會不斷地攻擊母親,用以懲罰她的離開。焦慮型依戀,簡單來講就是用焦慮的情緒來掩飾被拋棄的恐懼。有焦慮性依戀的人往往缺乏安全感,而且還非常的多疑、患得患失。產生焦慮型依戀的原因大多都是與小時候的生長環境有關系,缺少父愛或者母愛。在小時候他們遇到困難或者害怕的時候,并沒有得到父母及時有效的關注,所以長期處于被冷落或者被拋棄的恐懼中,從而讓他們產生了焦慮型依戀。回避型依戀也叫躲避依戀,是嬰兒依戀類型之一,母親在場或者離開都無所謂,自己玩自己的。實際上這類嬰兒與母親之間并未形成特別親密的情感聯結,被稱為無依戀嬰兒,這類嬰兒占少數。混亂型依戀也稱作紊亂型依戀,這種類型幼兒的表現與監護人分離或重聚時的情緒,行為表現不相適宜。這種幼兒依戀行為表現為一定的情緒,行為上的反常,不規律化,難以監控和預測,其內心實質上是由于幼兒對依賴對象的情感不確定造成的猶豫和徘徊。反抗型依戀也稱"矛盾型依戀",亦稱"C型依戀",是幼兒依戀的一種。約10%的嬰兒屬于此類型。反抗型依戀是美國心理學家安斯沃思在1978年根據陌生情境測驗提出的。這類幼兒對母親將要離開時顯得很警惕,而當母親離開時又表現得非常苦惱,極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暫的分離都會引起幼兒的大喊大叫。但與母親在一起時又無法把母親作為安全探究的基地。當母親回來時,他對母親的態度又是矛盾的,既尋求與母親的接觸,同時又反抗與母親的接觸,當母親親近他時,會生氣地拒絕,推開。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戲似乎不太容易,不時地朝母親這里看。安全型依戀是積極依戀,而回避型依戀和反抗型依戀均屬于消極依戀,是不安全型依戀。2.2.3不正常午睡中午幼兒園小朋友們午休時,幼兒先前在家一直沒有養成午休的好習慣,就會導致幼兒跟不上集體生活的作息制度。再加上小班部分幼兒因受入園焦慮的影響,在中午午休時便會出現一系列的不良情緒反映。例如小班幼兒在中午午休時,對母親太過于依賴,就會導致每天中午午休時間因為哭鬧而不容易入睡,即使鬧累了有了睡意還是會發出輕輕的抽泣聲。一到午休時間就會變得更加明顯,以大哭大鬧型居多。可能是因為小班幼兒剛剛入園,面臨新的環境時充滿了恐懼與焦慮。在應對小班幼兒午休的大哭大鬧行為時,幼兒教師應該采取溫柔撫慰的策略幫助他們入眠。如當小班幼兒因為不想午睡或睡不著而大哭大鬧時,幼兒教師可以抱一抱,親一親他們,肌膚接觸可以給他們帶來親切感與安全感,而且幼兒教師像母親一樣抱著他們會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安慰,從而減輕因為新入園而產生的分離焦慮,進而將情感依戀由家人轉移到幼兒教師的身上。從而使他們產生安全感,慢慢地分離焦慮的情緒就會穩定下來,不一會兒便會入睡。2.3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影響因素分析2.3.1幼兒自身因素幼兒在全新的環境中會缺乏安全感,陌生的環境會使幼兒無所適從。在陌生的環境中幼兒會因為自身原因——缺乏安全感,從而導致年齡偏小的小班幼兒產生入園焦慮的現象。安全感是一個人生存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幼兒從出生開始,在入園之前已經明確地建立起了對自己父母和親人的信任。對于家庭成員以外的人員,他們是陌生而又略顯抗拒的。對于剛剛入園的幼兒來說,幼兒園里的人和周圍的環境充滿著不確定性,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與老師和同伴友好相處。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必然會希望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有的幼兒在剛剛入園時,需要抱著自己家帶來的某個物品才能入睡,而有的幼兒則總是不停地跟老師說要找自己的媽媽或是家庭的其他成員,幼兒這種焦躁不安的行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2.3.2幼兒園環境因素有的幼兒園對幼兒入園焦慮這一問題并沒有認識到它的嚴重性,也沒有采取任何積極有效的應對策略。幼兒園環境的物質條件,影響著幼兒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的質量。當然,幼兒園環境的物質條件有時也會影響著幼兒入園時的情緒,嚴重時還有可能導致幼兒產生入園焦慮的現象。而幼兒園教師的觀念和行為也是影響幼兒園環境質量的決定因素。當一名幼兒教師具有正確的觀念和行為時,通過協調幼兒園的各方面因素,就可以創設一個良好的幼兒園發展環境,為幼兒入園的學習與生活提供了有利的環境條件。反之,則會導致幼兒入園焦慮的情況發生。幼兒園文化對于幼兒園整體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影響著一個幼兒園的精神風貌,對幼兒園的教職員工和幼兒都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一個幼兒園的文化氛圍不好,也會影響著幼兒情緒的變化,從而導致幼兒入園焦慮情緒的產生。2.3.3家庭因素家長在教養幼兒的方式上,往往溺愛自己的孩子。對于幼兒提出的要求,都是盡全力滿足。而他們很少會對幼兒的心理狀態,同伴交往等方面給予足夠的關心。這樣一來,極易增加幼兒的心理壓力,從而導致他們產生入園焦慮情緒;同時,幼兒根本沒有獨立面對,解決難題的機會。而幼兒與同伴之間互動交流的減少,也會影響著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第3章緩解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應對策略3.1幼兒教師做好入園前的家訪工作幼兒教師在幼兒正式入園前,對每位幼兒進行家訪,認真傾聽家長對自己孩子生活習慣和脾氣稟性的介紹,然后善意地提醒家長為幼兒做一些入園準備,如準備一些替換的衣服、準備一樣心愛的玩具等。認真傾聽家長的介紹,按時記錄幼兒學習生活等日常起居情況。而家長通過與教師進行有效的交流,對幼兒園的工作也會更加放心,進而緩解家長的焦慮。此外,也可以和幼兒做一些交流,讓幼兒熟悉老師,增強幼兒對老師的信任。3.2開展親子活動,減少幼兒對陌生環境的排斥感讓家長與幼兒一起參與幼兒園活動,體驗幼兒園生活。在親子活動里,幼兒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幼兒園,在老師引導下積極參加各種室內外活動,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如,老師為幼兒安排了寶寶點名時間,幼兒自我介紹后,“找朋友”的音樂響起,家長和孩子拉起小手,去找自己的朋友,逐步體驗到交往的快樂。家長可以讓孩子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活動場所延伸到幼兒園,而幼兒園自由,快樂的教學生活氛圍也會讓幼兒毫無顧忌地全心接受。在進入幼兒園之前,為幼兒進行這一充分的準備,可以很有效地緩和幼兒對陌生環境的緊張情緒。特別是家長對孩子的陪伴,使得幼兒可以平緩度過幼兒園的生活。3.3特殊群體情況,個別對待每年小班新生中都會有幾位特別的幼兒,其入園焦慮超出其他正常幼兒。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在幼兒園里采取一些特殊對策,如開辟專門活動室以穩定情緒;對于拒絕進食的幼兒為其準備一些小點心,或向家長了解其飲食偏好等。與家長積極溝通并研究制定最有效的方案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3.4家園配合,協同一致入園焦慮不僅表現在幼兒身上,其實不少家長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主要因為擔心幼兒在幼兒園這一相對全新的環境是否能夠正常學習生活。有些家長心神不定,在護送孩子時,依依不舍地分開,總是牽掛,并時常電話詢問孩子在園中的情況,一切以孩子為重等現象也是無法避免的。所以,教師應與家長建立緊密的聯系,主動和家長交流幼兒在園情況,隨時了解幼兒的動態,做好家長工作,爭取家長的配合,以便共同幫助幼兒克服不良情緒。避免家長對孩子入園的焦慮心理,也是緩解幼兒入園焦慮癥狀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結論解決好幼兒入園焦慮的問題對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研究通過觀察法觀察到小班幼兒入園焦慮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第一,依戀親人、不愿入園、哭鬧不止;小班幼兒剛入園時,語言表達能力差,情緒也不太穩定。在與家人分離時,第一反應表現為抱著家人不放手大聲哭鬧不止,甚至嚴重時,還會發生嘔吐不止的現象。第二,不愿交流,漠視一切;幼兒不愿意與別的幼兒說話,也不愿意與別的幼兒一同玩游戲,經常性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