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電氣設計規范_第1頁
裝配式建筑電氣設計規范_第2頁
裝配式建筑電氣設計規范_第3頁
裝配式建筑電氣設計規范_第4頁
裝配式建筑電氣設計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裝配式建筑電氣設計規范1.1一般規定1.1.1裝配整體式建筑電氣設計,應做到電氣系統安全可靠、節能環保、設備布置整體美觀。1.1.2裝配整體式建筑電氣設計,應根據建筑的結構形式合理選擇電氣設備和布線方式。1.2供配電系統設計1.2.1變電所或預裝式變電站在室外設置時,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形式宜采用TN-C-S或TN-S系統。配電干線穿結構實體墻進入室內,應在進線處結構實體墻上預埋防水套管。1.2.2變電所在室內設置時,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形式應采用TN-S系統。1.2.3進入各住宅單元的配電干線應設置短路保護、過負荷保護。并應采取防范電氣火災發生的措施。1.2.4電表箱的配出回路應設置短路保護和過負荷保護。1.2.5分戶箱的電源進線應設置切斷相線和中性線的保護電器。并應設置短路保護、過負荷保護和可自動恢復的過、欠電壓保護器。1.2.6戶內的插座回路應設置短路保護、過負荷保護,除掛墻式空調機外,尚應設置剩余電流(30mA)動作保護;廚房、衛生間和空調機的插座回路應獨立設置。1.2.7戶內的照明回路應設置短路保護和過負荷保護,并應獨立設置,不可與插座回路共用。1.3電氣設備選擇與安裝1.3.1住宅的總電源箱宜選擇供電部門認可的箱體,當供電部門無特殊要求時,可選用XL-21或GGD型箱體,落地安裝于高出架空地板150mm的混凝土臺上。1.3.2電表箱應選擇符合電力公司要求的產品,掛裝于首層或其他樓層電氣豎井或公共部位的實體墻上,在豎井內安裝時,底邊距地不宜小于0.5m;在公共部位安裝時,底邊距架空地板不宜小于1.1m。1.3.3電表箱內安裝的電度表數量不應超過12塊,公共部位的用電應獨立設置電度表。1.3.4分戶配電箱應選擇暗裝箱體,宜安裝于進戶處實體墻上,底邊標高距架空地板或地坪1.6m,并用工業化內隔墻板封閉。1.3.5戶內插座的選擇及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電源插座宜在工業化內隔墻板上開孔暗裝,不宜安裝在可裝配的實體墻上;2廚房、衛生間應選擇單相三孔插座,防護等級應滿足IP54要求。廚房電炊插座、衛生間剃須插座和洗衣機插座安裝標高,底邊距架空地板1.1m~1.5m;3有淋浴和浴盆的衛生間,當電熱水器掛墻安裝于1區之內時,其電源插座安裝不應低于2.3m。掛墻式空調機插座不宜低于1.8m;4其他用途的插座應選擇單相三孔插座,底邊距地板0.3m~0.5m。1.3.6設有淋浴和浴盆的衛生間,應預留等電位接線端子箱。端子箱安裝于實體墻上,檢修門應露出工業化內隔墻板面。1.3.7戶內的照明開關與空氣調節三速開關、對講顯示器、家居控制器等應統一標高。除第1.3.5條2、3規定外,電源插座與有線電視插座、計算機信息插座等應統一標高。1.4線路選擇與敷設1.4.1裝配整體式建筑的低壓配電系統的主干線,宜選擇銅芯或電工級鋁合金材質電力電纜。戶內的分支線路應選擇銅芯導線。1.4.2建筑高度為24m~50m時,宜選擇阻燃低煙無鹵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線電纜。建筑高度為24m以下時,可選擇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電線電纜。1.4.3建筑高度為50m及以上時,應選擇阻燃低煙無鹵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線電纜。1.4.4低壓配電系統的主干線宜在公共區域的電氣豎井內設置。1.4.5戶內的電氣線路宜穿可撓金屬電氣導管或壁厚不小于1.4mm的鍍鋅鋼管,在架空地板下、內隔墻及吊頂內敷設。當戶內電氣線路采用B1-1級難燃電纜時可不穿管敷設。1.4.6電氣線路不應敷設于裝配式實體墻內或樓板內。也不應在兩板之間的縫隙內敷設。1.5電氣節能1.1.1裝配整體式建筑內公共場所、走廊和樓梯間的照明光源應選擇T5、T8直管型三基色熒光燈、自鎮式熒光燈和金屬鹵化物燈等高效光源。1.1.2直管熒光燈宜配用節能電感鎮流器或電子鎮流器。金屬鹵化物燈應配用節能電感鎮流器。1.1.3所選用的燈具應高效節能,其效率應符合下列要求:1熒光燈燈具出光口為敞開式,效率應大于75%;為透明保護罩式應大于70%;為格柵式透光罩應大于65%;2金屬鹵化物燈燈具出光口為敞開式,效率應大于75%;為格柵式透光罩應大于65%。1.1.4公共場所和房間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現行值的規定。1.6防雷與接地1.6.1裝配整體式建筑的防雷,應在屋面設避雷網格,在實體女兒墻上設避雷帶或在屋面設避雷針做接閃器。避雷網格應采用直徑大于等于8mm的鍍鋅圓鋼明敷。避雷帶宜采用直徑大于等于8mm的鍍鋅圓鋼或管壁厚度不小于2.5mm不銹鋼管制作。1.6.2可利用實體柱內兩根主筋做防雷引下線,在兩根柱子對接處,柱內套管與柱內鋼筋連接處應采用不小于Φ16mm的防雷轉接導體跨接。亦可采用25×4鍍鋅扁鋼沿實體柱引下與基礎鋼筋焊接。1.6.3利用基礎鋼筋做接地極,引下線與接地裝置應可靠焊接。在設有引下線的柱子室外地面上0.5m處,設置接地電阻測試盒,測試盒內測試端子與引下線焊接。1.6.4裝配整體式建筑的接地應采用共用接地系統,接地電阻應按各電氣系統接地電阻的最小值確定。當接地電阻的最小值不能確定時,接地電阻值可按小于等于1歐姆設計。1.6.5裝配整體式建筑的防雷與接地除遵循本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行業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的規定。1.7電氣防火1.7.1當裝配整體式建筑內設有變電所時,消防用電設備的電源和普通負荷的電源應在變壓器的低壓出線端分別設置主斷路器。除變壓器的低壓出線端設置的隔離電器外,消防用電設備的電源不應與普通負荷的電源共用同一斷路器。1.7.2當裝配整體式建筑的電源進線為0.4kV時,消防用電設備的電源和普通負荷的電源應在低壓配電室按第1.7.1條規定直接分開。1.7.3消防用電設備的備用電源的供電時間和容量,應滿足各消防用電設備設計火災延續時間最長者的要求,消防用電設備的配電箱和控制箱應設置在控制室或設備間內,當確有困難必須設置在現場時,箱體的耐火性能應滿足消防設備火災時持續運行時間的要求,防護性能應達到IP54的要求。1.7.4消防設備配電線路和控制線路應滿足消防設備在火災時持續運行時間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一類、二類裝配整體式高層建筑的消防水泵、消防電梯和水幕泵的供電干線,應采用剛性礦物絕緣耐火電纜或柔性礦物絕緣耐火(950℃、3h)電纜;2噴淋水泵、防排煙機、加壓送風機和火災應急照明的供電干線應采用柔性礦物絕緣耐火(950℃、1.5h或750℃、3h)電纜;防火卷簾和加壓水泵可采用有機絕緣耐火(750℃、1.5h)電纜。324m以下的單層和多層住宅可采用有機絕緣(750℃、1.5h)耐火電纜。1.7.5消防設備的分支線路和控制線路,可選用與消防供電干線耐火等級降一類的電線或電纜,但不可采用阻燃級電線或電纜。1.7.6消防用電設備配電系統的分支線路,不宜跨越防火分區。1.7.7剛性礦物絕緣耐火電纜可采用電纜吊架敷設。柔性礦物絕緣耐火電纜可采用梯級式電纜橋架敷設。有機絕緣類耐火電纜應采用防火橋架敷設。1.8弱電設計1.8.1裝配整體式建筑的弱電系統應根據使用功能及工程實際需求統籌配置,弱電管線及設備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裝配整體式建筑的特點。1.8.2弱電管線埋設宜與裝配式結構主體分離,豎向管線宜集中設置在建筑公共區域的管井內。必須穿越裝配式結構主體時,應預留孔洞或保護管。1.8.3當室內弱電線路采用B1-1級難燃電纜時,可不穿管敷設;阻燃級別在B1-2級及以下的弱電線纜均應在保護管或線槽內敷設,且線纜敷設中間不應有接頭。弱電分支線路宜穿可撓金屬電氣導管或壁厚不小于1.4mm的薄壁鍍鋅鋼管在吊頂、內隔墻及地面架空夾層內敷設。1.8.4弱電管線在內隔墻中敷設時,宜優先采用帶穿線管的工業化內隔墻板。1.8.5弱電主管網至機柜(或弱電箱)應預留線路保護管;機柜(或弱電箱)經吊頂(或地面架空地板)至各出線終端均應預留線路保護管及終端出線盒,保護管直徑應根據穿線數量或線纜對應的設備數量選取。1.8.6當對阻燃及防火有要求的弱電消防管線在無阻燃、防火作用的輕鋼龍骨等內隔墻中敷設時,應根據現行相關標準、規范的要求采取相應的阻燃及防火措施。1.8.7當弱電與強電共用管道井時,弱電線纜宜在管道井內與強電線纜分開敷設。1.8.8弱電線纜沿吊頂內及地面架空夾層內敷設時,宜盡可能與強電線路分開敷設。1.8.9弱電箱、弱電出線終端與強電配電箱及電源插座等宜保持一定距離,且二者邊距不宜小于200mm。1.8.10除特殊要求外,弱電出線終端的安裝高度宜為中心距最終鋪設完成后的地面300mm,并宜與無特殊要求的強電插座的安裝高度一致。1.8.11當套內配置的整體廚房、整體衛浴等場所有智能化的監控要求時,相應的管線、接口及設備應預留、配置到位。1.8.12同類弱電箱及弱電管線的尺寸及敷設位置應規范統一,并與建筑模數、結構部品及構件等相協調。1.8.13當敷設條件允許時,弱電管線宜在吊頂夾層內及地面架空夾層內敷設。1.8.14各弱電子系統的管線宜盡可能減少與水暖管線相互交叉,當交叉難以避免時,應在水暖管線的上方敷設。1.8.15弱電箱宜避免在有水的水暖管線及箱體的正下方安裝;弱電出線終端宜避免與有水的水暖管線及箱體上下重疊安裝,當重疊難以避免時,應在有水的水暖管線及箱體的上方安裝。1.8.16各弱電子系統的管線應與各相關專業做好管道綜合,管線宜確定具體位置及路由;應與相關專業配合,按照規范的要求在弱電設備管線穿越樓板或隔墻處采取相應的防水、防火及隔聲密封等措施。1.8.17弱電系統的機房、豎井等設備用房的位置、面積、預留的管線孔洞及弱電設備搬運通道等均應按照系統需求設置,并應充分考慮弱電系統變更、調整和擴展的便利性。1.8.18弱電系統的組成及配置的管線應考慮未來網絡融合的便利性,在設置或使用電視、電話或計算機等相應的場所做好管線預留。1.8.19裝配整體式建筑的弱電防雷接地系統宜采用共用接地系統,并應在避雷裝置、防雷引下線與接地極之間做可靠的電氣聯結。其接地電阻值、接閃器及引下線和接地極規格、材質以及防腐處理等方面的要求均應滿足現行的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設計規范》GB50343的規定。1.8.20防雷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