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屏技術規范書(通用)_第1頁
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屏技術規范書(通用)_第2頁
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屏技術規范書(通用)_第3頁
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屏技術規范書(通用)_第4頁
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屏技術規范書(通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版本號:2必版門。

編號:

中國南方電網有隈責任公司

年7月

2021

本標書對應的專用部分目錄

序號名稱編號

1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

標準技術標書使用說明

1、本技術規范書分為通用部分和專用部分。

2、項目單位根據需求選擇所需設備的技術規范書。技術規范書通用部分條款、專用部分

標準技術參數表和使用條件表固化的參數原則上不能更改。

3、項目單位應按實際要求填寫“項目需求部分:如確實需要改動以下部分,項目單位

應填寫專用部分表2.2中“項目單位需求差異”,與輔助說明文件隨招標計劃一起提交至招標

文件審查會:

①項目單位要求值超出標準技術參數值范圍;

②根據實際使用條件,需要變更污穢等級、海拔高度、耐受地震能力、壓力釋放能力、

環境溫度等要求。

經招標文件審查會同意后,對專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項目單位需求差異”,放入專用部分

表2.2中,隨招標文件同時發出并視為有效,否則將視為無差異。

4、投標人逐項響應技術規范書專用部分中“設備詳細技術要求”、“標準技術特性參數表”

二部分相應內容。填寫投標人響應部分,應嚴格按專用部分的“招標人要求值”一欄填寫相

應的投標人響應部分表格,投標人還應對項目需求部分的表2.2“項目單位需求差異”中給出

的參數進行響應。“項目單位需求差異”與“標準技術特性參數表”和“使用條件”中參數不

同時,以差異表給出的參數為準。投標人填寫技術參數和性能要求響應表時,如有偏差除填

寫“表3.1投標單位技術差異表”外,必要時應提供證明參數優于招標人要求的相關試驗報告。

與通用部分條款的差異也需填寫在“表3.1投標單位技術差異表”中。

5、技術規范書范本的頁面、標題等均為統一格式,不得隨意更改。

6、對擴建工程,項目單位應在專用部分提出與原工程相適應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

要求。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書(通用部分)

目次

1、總則.....................................................................5

2、應遵循的主要標準.........................................................5

3、使用條件.................................................................7

4、技術要求.................................................................8

5、功能要求................................................................11

6、絕緣性能................................................................15

7、電磁兼容................................................................16

8、結構和外觀..............................................................16

9,屏柜要求................................................................17

10、試驗與檢驗.............................................................20

11、包裝、運輸、貯存和質量保證.............................................23

12.6.4.1硬件維護.........................................................26

12.6.4.2軟件維護........................................................26

附錄A(規范性附錄)交換機建模..........................................28

附錄B(資料性附錄)WEB界面規范........................................45

附錄C(規范性附錄)流量控制............................................53

附錄

D(資料性附錄)數據集示例..........................................55

附錄

E(規范性附錄)交換延時累加........................................63

附錄

F(規范性附錄)CSD配置文件........................................64

附錄

G(資料性附錄)交換機面板布局......................................73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書(通用部分)

1、總則

1.1本設備招標技術文件適用于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的功能設計、結構、性能、安裝

和試驗等方面的技術要求。

1.2投標者必須具有3年以上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的設計、制造經驗,并有質檢部門

的認可文件、ISO-9001質量認證書或相當的認證文件,提供的設備必須提供在電力系統商業運行的良

好記錄。

1.3投標者應至少提供一份具備國家相關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的型式試驗報告(靜態功能試驗、

電磁兼容試驗、絕緣試驗、機械性能試驗等),并提供一份投標產品與型式試驗樣品的差異性說明,且

差異性不得超出本技術規范書第10.1.1至10.1.4所明確的范圍。

1.4本設備招標技術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術要求,并未對一切技術細節作出規定,也未充

分引述有關標準和規范的條文,投標方應提供符合本招標技術文件和工業標準的優質產品。

1.5如果投標方沒有以書面形式對本招標技術文件(含通用、專用部分)的條文提出異議,則意

味著投標方提供的設備(或系統)完全符合本招標技術文件的要求。如有異議,不管是多么微小,都應在

專用部分''表3.1投標單位技術差異表”中加以詳細描述。

1.6本設備招標技術文件所使用的標準如遇與投標方所執行的標準不一致時,按較高標準執行。

1.7本設備招標技術文件經買、賣雙方確認后作為訂貨合同的技術附件,與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

律效力。

1.8本招標技術文件未盡事宜,由買賣雙方協商確定。

1.9投標方在應標招標技術文件中應如實反映應標產品與本招標技術文件的技術差異。如果投標

方沒有提出技術差異,而在執行合同的過程中,招標方發現投標方提供的產品與其應標招標技術文件

的條文存在差異,招標方有權利要求退貨,并將對下一年度的評標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1.10投標方應在應標技術部分按本招標技術文件的要求如實詳細的填寫應標設備的標準配置表,

并在應標商務部分按此標準配置進行報價,如發現二者有矛盾之處,將對評標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1.11投標方應充分理解本招標技術文件并按本招標技術文件的具體條款、格式要求填寫應標的技

術文件,如發現應標的技術文件條款、格式不符合本招標技術文件的要求,則認為應標不嚴肅,在評

標時將有不同程度的扣分。

1.12投標方提供的設備應符合《中國南方電網公司標準設計和典型造價V2.1》(南方電網基建

[2018]21號)的要求。

2、應遵循的主要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招標技術文件中引用而構成本招標技術文件的基本條文。在本招

標技術文件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招標技術文件的各方應探討使用

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按標準號順序排列標準,如果各標準要求有所不同,滿足更高的標準要

求。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書(通用部分)

IEC60721環境條件分類(Classificationofenvironmentalconditions)

IEC62351-6電力系統管理及其關聯的信息交換.數據和通信安全.第6部分:IEC61850的安全性

(PowersystemsmanagementandassociatedinformationexchangeDataandcommunicationssecurity

Part6:SecurityforIEC61850)

IEC62351-7電力系統管理及相關信息交換.數據和通信安全.笫7部分:網絡和系統管理(NSM)

數據對象模型(PowersystemsmanagementandassociatedinformationexchangeDataand

communicationssecurityPart7:Networkandsystemmanagement(NSM)dataobjectmodels)

IEC9314-3-1990信息處理系統.光纖排列數據接口(FDDI).第3部分:物理層介質依附關系

(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sFibredistributedDataInterface(FDDI)Part3:PhysicalLayerMedium

Dependent(PMD))

IEEE802.1q-2003IEEEStandardsfor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一VirtualBridgedLocal

AreaNetworks

IEEE802.Ip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LANLayer2QoS/CoSProtocolforTraffic

Prioritization

IEEE802.3-2008信息技術一系統間通信和信息交換一局域網和城域網特定要求一第3部

分:CSMA/CD接人方式和物理層規范(IEEEStandardforInfor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informationexchangebetweensystems-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3: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CSMA/CD)AccessMethodand

PhysicalLayerSpecifications)

IETFRFC2030SimpleNetworkTimeProtocol(SNTP),Version4forIPv4,IPv6andOSI

GB/T2423.1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A:低溫

GB/T2423.2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B:高溫

GB/T2423.3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Cab:恒定濕熱試驗

GB/T2423.5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Ea和導則:沖擊

GB/T2423.18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Kb:鹽霧,交變(氯化鈉溶液)

GB/T4208-2017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

GB9254信息技術設備的無線電騷擾限制和測量方法

GB/T14598.3-2006電氣繼電器第5部分: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的絕緣配合要求和試驗

GB/T15153.2-2000遠動設備及系統第2部分:工作條件第2篇環境條件(氣候、機械和其它非

電影響因素)

GB/T17626.2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

GB/T17626.3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

GB/T17626.4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

GB/T17626.5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GB/T17626.6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書(通用部分)

GB/T17626.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

GB/T17626.10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試驗

GB/T17626.16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0Hz?150kHz共模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

GB/T17626.18電磁兼容試驗與測量技術阻尼振蕩波抗擾度試驗GB/T17626.29電磁兼容試

驗和測量技術直流電源輸入端口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抗擾度試驗

DL/T860變電站通信網絡和系統

DL/T1241-2013電力工業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

DL/T1912-2018智能變電站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

YD/T1099-2013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要求

Q/CSG1204005.67.7-2014南方電網一體化電網運行智能系統技術規范第6部分:廠站應用第7

篇:廠站裝置功能及接口規范第7分冊:工業以太網交換機

Q/CSG1204009中國南方電網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技術規范

Q/CSG1203065-2020變電站IEC61850工程通用應用模型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第14令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規定

國能安全[2015J36號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總體方案等安全防護方案和評估規范

電監信息[2012]62號電力行業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Q/CSG1203066-2019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試行)

3、使用條件

3.1正常工作大氣條件

正常工作大氣要求如下:

a)室內安裝

安裝在戶內時,可選擇工作環境溫度范圍為表1中C1的設備。

b)室外安裝

安裝在室外柜時,應選擇工作環境溫度范圍為表1中C2的設備。

c)特定場合

其他特定場合,應滿足長期安全可靠運行和IEC60721的要求。

表1工作場所環境溫度和濕度分級

環境溫度濕度

范圍最大變化率相對濕度注1使用場所

別最大絕對濕度g/m3

°C℃/h%

C1一25?+55205?9528室內

C2-40-+70205-10028室外

注1:交換機內部既不應凝露,也不應結冰。

3.2大氣壓力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書(通用部分)

70kPa~106kPa(.

注:70kPa相當于海拔3000m。

3.3鹽霧

用于沿海地區的交換機應滿足GB/T2423.18—2012中嚴酷等級(2)要求。

3.4周圍環境

a)場地符合GB/T9361-2011中B類安全要求;

b)使用地點不出現超過GB/T11287規定的嚴酷等級為I級的振動;

c)使用地點無爆炸危險的物質,周圍介質中不含有能腐蝕金屬、破壞絕緣和表面敷層的介質及

導電介質,沒有嚴重的霉菌存在;

4、技術要求

4.1接口要求

41.1接口規格

變電站內的過程層交換機宜采用標準的接口配置,至少應支持表2中的配置;須對三種型號分別

應標及報價,I型可采用II型進行應標。

表2過程層交換機端口典型配置

規格100M光口1000M光口調試端口運維端口機箱尺寸

兩臺拼成1U

I型6212

19英寸整層

n型164121U19英寸

in型016121U19英寸

注采用LC接口時千兆光口應手隹容百兆光口工作模式。

4.1.2接口布局

業務端口、調試端口、運維端口均應布置在機箱同一側。

I、II型交換機接口按照百兆口1T6進行排序,千兆口按照25-28進行排序,端口面板印字按

照端口序號進行印字,且千兆端口按照G1-G4進行千兆口印字,如Gl(25)、G4(28)o

HI型交換機接口按照1-16進行排序,端口面板印字按照G1-G16進行印字。

4.1.3以太網電接口

應符合Q/CSG1204005.67.7-2014中5.3.2的要求。

4.1.4以太網光接口

光接口應滿足以下要求:

a)百兆100BASE-FX光接口應符合IEC9314-3-1990的規定;

b)千兆1000BASE-SX光接口應符合IEEE802.3-2008的規定;

c)光口統一采用多模光器件,LC接口形式;

d)光模塊宜采用可更換光模塊,應支持熱插拔。

有特殊工程需求的,應符合DL/T1241-2013的規定。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書(通用部分)

具體指標見表3、表4要求。

表3100BASE-FX接口參數

接口類型參數要求單位

波長范圍1270?1380nm

發送光功率(最大)-14.0dBm

光功率(最小)-20.0dBm

波長范圍1270~1380nm

接收光功率(最大)-14.0dBm

接收靈敏度-31.0dBm

強制接收靈敏度-25.0dBm

表41000BASE-SX接口參數

要求

接口類型參數單位

62.5MmMMF50MmMMF

波長范圍770?860nm

發送平均發射光功率(最大)0.0dBm

平均發射光功率(最小)-9.5dBm

波長范圍770?860nm

平均接收光功率(最大)

接收0.0dBm

接收靈敏度-17.0dBm

強制接收靈敏度-12.5-13.5dBm

4.1.5帶外接口

帶外接口包括調試端口和運維端口。調試端口用于交換機的配置和調試,運維端口用于實時監視和

管理。

a)運維端口應為100BASE-FX以太網光接口;

b)調試端口應為RJ45以太網電接口。

4.2告警接點

當電源斷電或故障時交換機應能夠提供硬接點輸出,硬接點應至少支持裝置故障和裝置告警兩付

接點。

4.3電源模塊

交換機供電要求如下:

直流電源:220V、110V,允許偏差一20%?+20%;

為方便調試,裝置也應支持220V交流供電。

交換機的電源模塊應滿足以下要求:

a)使用的電源模塊應為滿足變電站現場運行環境的工業級產品;

b)應支持雙電源模塊熱備份,采用端子式接線方式。

4.4性能要求

4.4.1整機吞吐量

應符合Q/CSG1204005.67.7-2014中5.5.1的要求。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書(通用部分)

4.4.2端口轉發速率

應符合Q/CSG1204005.67.7-2014中5.5.2的要求。

4.4.3地址緩存能力

應符合Q/CSG1204005.67.7-2014中5.5.3的要求。

4.4.4地址學習速率

應符合Q/CSG1204005.67.7-2014中5.5.4的要求。

4.4.5存儲轉發時延

交換機一對端口線速轉發下的平均時延應小于10M。

交換機啟用交換延時累加功能后存儲轉發延時應小于20晚。

4.4,6時延抖動

應符合Q/CSG1204005.67.7-2014中5.5.6的要求。

4.4.7幀丟失率

應符合Q/CSG1204005.67.7-2014中5.5.7的要求。

4.4.8背靠背幀

應符合Q/CSG1204005.67.7-20145.5.8的要求。

4.4.9隊頭堵塞

交換機應避免產生隊頭阻塞,不堵塞端口的幀丟失率為0。

4.5功耗

為有利于交換機長時間可靠運行,交換機功耗不應過高,滿載時整機功耗宜不大于(10+1X電接口數

量+2X光接口數量)W。

交換機滿載時整機功耗宜不大于下面公式的計算結果:

P=10+\Xa+2Xb

式中:

P——交換機的整機功耗,單位為瓦特(W);

a——交換機配置的電接口的數量;

b一一交換機配置的光接口的數量。

4.6可靠性

交換機應采用自然散熱(無風扇)方式。

交換機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不低于200000小時。

4.7網絡安全

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規定》(國家發改委14號令)、

《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總體方案等安全防護方案和評估規范》(國能安全(2015)36號)、《電力行

業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電監信息(2012)62號)、《中國南方電網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

技術規范》(Q/CSG1204009)等相關要求,并滿足以下具體要求: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書(通用部分)

a)應滿足Q/CSG1204009《中國南方電網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技術規范》中所對應的安全等級

的等級要求;

b)源MAC地址應為IEEE申請的授權MAC地址;

c)支持基于端口的MAC綁定功能;

d)業務端口僅支持傳輸GOOSE、SV等過程層業務報文;

e)業務端口應與運維端口、調試端口物理隔離,禁止通過業務端口進行遠程運維、調試等操作;

f)業務端口與運維端口禁止使用高風險網絡服務以及與業務無關的服務及端口:

g)運維端口僅允許查閱交換機的參數、狀態量、統計測量數據、CSD、CID、ICD配置文件等信

息;禁止通過運維端口改變交換機的運行工況、運行狀態。

h)調試端口應支持用戶權限管理,至少支持管理員權限和普通用戶權限,普通用戶不能修改設

置;

i)調試端口應提供密碼管理,密碼不少于8位,為字母、數字或特殊字符組合而成;

j)合法用戶可通過調試端口查閱操作日志、安全日志。操作日志包括交換機的登錄、修改設置

等操作;安全日志包括交換機非法登錄、告警等事件;

k)支持對非法數據報文的過濾功能,如FCS幀校驗錯誤、超短幀、超長幀等;

1)應具有抵御惡性攻擊能力,如大流量、DoS攻擊等;

m)系統及設備嚴禁含有預置的安全漏洞、惡意代碼。

4.8組屏要求

(1)過程層交換機可集中組屏。過程層交換機宜按A1網+A2網、B1網+B2網分別組屏,各電壓等

級宜分開組屏;每面屏不宜超過6臺交換機。

(2)過程層交換機也可分散組屏,分別安裝于所在間隔或對象的保護柜內。

(3)雙重化配置的過程層交換機,A網、B網宜采用不同設備供應商的設備。

4.9光纜選擇要求

可靠性要求較高的過程層信息傳輸宜采用光纖。雙重化保護的GOOSE跳閘控制回路等需要增強

可靠性的兩套系統,應采用各自獨立的光纜。主控樓計算機房與各小室之間的網絡連接應采用光纜。

起點、終點為同一對象(斷路器/間隔)的纜芯可合用同一根光纜,整合后光纜芯數不超過24芯。光纜

的選用根據其傳輸性能、使用的環境條件決定。除線路縱聯保護專用光纖外,其余宜采用緩變型多模

光纖。室內光纜可采用尾纜連接。室外光纜可根據敷設方式采用非金屬加強芯阻燃光纜或鎧裝非金屬

加強芯阻燃光纜,纜芯一般采用緊套光纖。光纜芯數宜選取4芯、8芯、12芯和24芯。每根光纜或尾

纜應預留20%的備用芯,最少2芯。

5、功能要求

5.1數據幀過濾

應符合Q/CSG1204005.67.7-2014中5.4.1的要求。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書(通用部分)

5.2組網協議

可按照電力系統的需求進行組網,組網協議應支持RSTP等國際標準協議。

5.3網絡管理

交換機的網絡管理功能通過運維端口和調試端口分別實現。

運維端口實現以下功能:

a)應支持SNMP的網絡管理能力:

b)應支持被第三方網絡管理系統管理;

c)應支持DL/T860的網絡關聯服務、數據讀寫服務、報告服務、文件服務,可采用

MMS或GOOSE通信機制,應符合附錄A的DL"860模型要求;

d)應支持設備信息查詢、參數信息查詢、工作狀態查詢、端口數據統計、異常告警、

網絡拓撲發現、配置文件上傳、日志上傳等。

調試端口除實現以上功能外,還應實現以下功能:

a)應支持對交換機配置文件的下裝和上傳,配置文件應支持WEB下裝;

b)應支持交換機的參數配置和功能配置;

c)應支持Web頁面管理能力,Web界面內容參見附錄B的WEB界面規范要求.

下裝到交換機的配置文件(如CSD、CID、ICD等)應默認保存到configuration目錄。

5.4網絡風暴抑制

交換機應支持廣播風暴抑制、組播風暴抑制和未知單播風暴抑制功能。風暴抑制參數配置應整機

統一配置,風暴抑制應在輸入側抑制,配置的風暴抑制值為每個端口的抑制值,默認設置廣播風暴抑

制功能開啟。

交換機網絡風暴實際抑制結果不應超過抑制設定值的110%0

5.5流量控制

交換機應支持組播流量控制功能,根據組播MAC地址自動識別不同的組播組并按設定的閾值進行

流量控制,避免異常組播對變電站網絡產生有害影響。

流量控制閾值的取值范圍在0~100Mbit/s之間可選,最小設置單位不大于64kbit/s。

單路GOOSE控制塊的默認控制閾值為2Mbit/s,單路SV控制塊的默認控制閾值為15Mbit/s。

流量控制應按組播目的地址進行限制,同一組播地址的報文從任一端口輸出時不應超過默認控制

閾值。

流量控制的實現例參見附錄Co

5.6虛擬局域網VLAN

將局域網內的交換機邏輯地而不是物理地劃分成多個網段從而實現虛擬工作組。

交換機應支持IEEE802.1Q定義的VLAN標準,至少應支持4096個VLAN,應支持在轉發的

幀中插入標記頭,刪除標記頭功能。

具體要求見YD/T1099-2013中7.6規定。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書(通用部分)

5.7優先級QoS

交換機應支持IEEE802.Ip流量優先級控制標準,提供流量優先級和動態組播過濾服務,應至少支

持4個優先級隊列,具有絕對優先級功能,應能夠確保關鍵應用和時間要求高的信息流優先進行傳輸。

不應使帶有序列標簽的數據如:SV、GOOSE等報文產生亂序現象。

默認設置絕對優先級功能開啟,電力部分業務報文優先級見表5。

優先級為:7、6、5、4、3、2、1和0。7為最高優先級,依次降低,0為最低優先級。

表5電力部分業務報文優先級

服務優先級

GOOSE7

GSE1

SV4

5.8組播

交換機應支持通過配置靜態組播地址表的方式實現組播報文的過濾,配置方式包括:

a)基于組播MAC地址、VLAN號和端口等方式配置。

b)基于CSD文件配置。

交換機支持的靜態組播組數量應不少于512個。

組播組外的端口不轉發,未知組播默認不轉發。

5.9端口鏡像

交換機應支持端口鏡像功能,當鏡像數據速率不大于端口轉發速率時,不應出現幀丟失、亂序、

復制現象。

5.10時間同步

交換機應支持SNTP協議,并滿足IETFRFC2030的要求,交換機SNTP時間同步準確度應優于

10mso

交換機應支持以下時間同步管理功能:

a)基于NTP協議的服務器模式;

b)主動上送時間同步管理狀態自檢信息;

c)與其它廠家網絡設備的互聯互通。

只允許在運維端口、調試端口開放SNTP協議和NTP協議。

5.11交換機建模

交換機應支持DL/T860建模,具體要求見附錄A。并按DL/T860規定的通信服務機制通信,實

現交換機配置、工作狀態和告警信息的上送。

交換機提供設備識別代碼作為設備的唯一身份標識并支持上送,設備識別代碼使用

LPHD.PhyNam.serNum建模。

交換機ICD文件中應預先定義統一名稱的數據集,并由裝置制造廠商預先配置數據集中的數據。

若某類數據集內容為空,可不建該數據集。交換機數據集示例參見附錄D。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書(通用部分)

交換機預定義下列數據集:

a)參數數據集(dsParameter)

b)狀態量數據集(dsDin)

c)統計測量數據集(dsAin)

注1:在數據集過大或信號需要分組的情況下,可將該數據集分成多個以從1開始的數字作為尾綴

的數據集,如需要多個狀態量數據集時,狀態量數據集名依次為dsDinl、dsDin2、dsdsDin3。

注2:數據集成員都應采用FCD,數據集成員個數不應超過256個。

5.12交換延時累加

交換機應支持SV數據幀的交換延時累加功能,實現方式參見附錄E。

交換延時累加使用SV數據幀中的4個保留字節,幀格式見表6。

表6SV數據幀交換延時標注格式

目的MAC/源MAC以太網類型APPIDPDU長度保留字段(4字節)APDU

(12字節)(2字節)(2字節)(2字節)Bit31Bit30Bit|29-24]Bit[23-0]

-0x88BA--TestOVF保留ART-

注:Test:檢修標志位;OVF:溢出標志位;ART:交換延時累加值。

交換延時累加功能遵循以下規定:

a)交換機僅對符合DL/T860規定的SV數據幀進行交換時延的累加;

b)SV數據幀長度為64?1522字節,交換機端口線速轉發時,交換延時累加功能正常工作;

c)交換延時累加的準確度應優于200ns;

d)交換延時累加值(ART)的分辨率為8ns,字長為24Bil,最大值為OxFFFFFF(134217720ns);

e)默認情況下,溢出標志位(OVF)置為0;

f)當交換機檢測到累加本機交換延時后會導致ART值的溢出,或交換機由于硬件故障等原因無

法完成交換延時累加功能時,將OVF標志位置1,ART值保持不變;

g)由于交換延時累加功能和IEC62351-6,IEC62351-7都使用SV數據幀的保留字段,出于兼容

性考慮,當使用IEC62351功能時,交換機將OVF標志位置1,保留字段保持不變;

h)交換機檢測到OVF標志位為1時,保持SV數據幀的保留字段不變。

5.13交換機離線配置

交換機應支持CSD配置文件,通過導入CSD配置文件完成交換機的離線自動配置。交換機也可

將當前運行的配置參數以CSD文件格式導出,并滿足以下要求:

a)支持基于過程層網絡的CSD文件和基于單臺交換機的CSD文件導入功能;

b)支持導出僅包含本交換機訂閱關系和配置的CSD文件;

c)下裝CSD文件異常時,裝置應能告警,不應死機或頻繁重啟;

d)基于單臺交換機的CSD文件中的Switchname與IEDNAME不一致時,裝置應告警,且CSD

文件不應生效;

e)交換機應從CID中獲取IEDNAME?Web界面僅允許查看正DNAME。

交換機通過CSD實現組播配置時,未配置的業務端口除鏡像端口外宜默認自動關閉(端口狀態自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書(通用部分)

動配置為DISABLE)。

CSD配置文件通過解析SCD文件自動生成,內容包括IED設備訂閱關系和網絡拓撲關系。CSD

配置文件生成、下裝、存檔的實現流程見圖1。CSD配置文件實例及版本管理參見附錄F。

圖1交換機離線配置過程圖

注:交換機配置工具從SCD文件獲取GOOSE/SV的訂閱關系,結合網絡拓撲關系(若SCD文件中無相應內容則

需另外提供)生成CSD配置文件?,交換機導入CSD文件即可完成離線配置。

CSD文件命名規則應符合:

a)基于過程層網絡的CSD文件:變電站名-電壓等級-A1/B1/A2/B2網-SW.csd,文件名不使用

中文。示例:dagang-220kV-AI-SW.csd;

dagang-220kV-Al-SW.csd

?」配置文件尾綴

—網絡設備通用名稱

-------------------網絡所屬網絡分類

-------------------------------網絡所屬電壓等級

變電站名稱

圖2網絡CSD文件命名規則

b)基于單臺交換機的CSD文件:變電站名-電壓等級-A1/B1/A2/B2網-網絡設備lEDname.csd,

文件名不使用中文。示例:dagang-220kV-A1-SW1.csd:

dagang-220kVAlSW1.csd

配置文件尾綴

--------網絡設備IED名稱

-------------------網絡所屬網絡分類

--------------------------------網絡所屬電壓等級

一變電站名稱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書(通用部分)

圖3單臺交換機CSD文件命名規則

對CSD文件進行CRC校驗,具體示例請見附錄F。

5.14裝置軟件版本構成

裝置軟件版本描述方法如圖4所示:

裝置型號

XXX-XXXXXX-**-N-XXXXXXVL00XXXXXXXXXX

1——⑧程序校驗碼

-------------⑦基礎軟件生成日期

----------------------⑥基礎軟件版本

------------------------------⑤功能代碼,如I型:F6G2,II型:Fl6c4,m型:G16,

-------------------------------------④-N表示過程層交換機

----------------------------------③"基礎型號"代碼,如I型:PI,n型:P2,in型:P3:

----------------------------------------②廠家系列代碼,限2~5位字符

-------------------------------------------------①廠家硬件平臺代碼,限2-5位字符

圖4軟件版本描述示意圖

5.15交換機ICD文件

在遵循Q/CSG1203065-《變電站IEC61850工程通用應用模型》、Q/CSG1204059-《變電站間隔層

和過程層IEC61850配置工具技術規范(試行)》、Q/CSG1203066-《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

范(試行)》、《智能站配置文件規范化工作會議紀要》(2020年7月20II)的基礎上,過程層交換機的

ICD文件還應滿足如下要求。

(1)PhysConn元素的Ptype=Port屬性賦值順序應與實際接口布局編號及排序一致,對應關系見

下表:

業務口

運維口

型號百兆口千兆口

Port屬性端口印字Port屬性端口印字Port屬性端口印字

I型交換機1、2...61、2....625、26Gl(25)、G2(26)

101.MMS-A>

II型交換機1、2...161、2...1625、26、27、28G1(25)...G4(28)

102MMS-B

III型交換機——1、2....16Gl、G2...G16

(2)業務端口應在G1訪問點配置,運維端口應在S1訪問點配置。

(3)ICD文件的拆分方案。II型交換機具備4個ICD文件:一個全文件,一個支持CSD配置的文

件,一個支持VLAN配置文件,一個支持靜態組播配置文件;IH型交換機具備2個ICD文件:一

個具備512個組播地址配置的大文件、一個具備256個組播地址配置的小文件。

5.16CSD文件

CSD文件除執行附錄F要求外,還應滿足如下要求:

1)原則上不應擴充規范以外的私有信息。

2)Topology元素下的Switch元素順序以name屬性值的數字部分升序排列。

3)Switch元素下的Port元素順序以name屬性值的數字部分升序排列。

智能變電站過程層以太網交換機技術規范書(通用部分)

4)GOOSEIN下的GOCBRef元素順序應以GSE元素的APPID屬性值的數字部分升序排列。

5)GOOSEOUT下的GOCBRef元素順序應以GSE元素的APPID屬性值的數字部分升序排列。

6)SVIN下的SMVCBRef元素順序應以SMV元素的APP1D屬性值的數字部分升序排列。

7)SVOUT下的SMVCBRef元素順序應以SMV元素的APPID屬性值的數字部分升序排列。

8)SwConfig元素下的SwitchPar元素順序以name屬性值的數字部分升序排列。

9)SwitchPar元素下的fibConfigList元素順序應以appid屬性值的數字部分升序排列。

10)fibConfigList元素下的portbitmap僅包含輸出端口,且端口順序以屬性值的數字部分

升序排列。

11)Switch元素下的Port元素

應包含交換機所有業務端口,不包含運維端口,Port屬性總數與交換機業務端口數一致。

Port元素中沒有SVIN、SVOUT、GOOSEIN、GOOSEOUT數據,則無需配置SVIN,SVOUT、GOOSEIN,

GOOSEOUT相關元素,不應含空SVIN、SVOUT、GOOSEIN、GOOSEOUT子元素。

12)應按附錄F格式配置VLAN-ID、APPID的屬性值,首位不得為0。

6、絕緣性能

6.1絕緣

應符合Q/CSG1204005.67.7-2014中5.7.1的要求。

6.2濕熱

應符合Q/CSG1204005.67.7-2014中5,7.2的要求。

6.3機械性能

機械性能要求見表7,試驗后,交換機應能正常工作,性能符合4.4要求。

表7機械性能要求

試驗項目符合標準設定參數試驗值

位移幅值7mm

GB/T15153.2—

正弦穩態振動加速度幅值20mm15mm

2000

頻率范圍2Hz?9Hz9Hz?200Hz200Hz?500Hz

半正弦脈沖持續時間11ms

沖擊GB/T15153.2—

2000峰值加速度300m/s2

GB/T15153.2-

自由跌落跌落高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