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學課件-第六章農業經濟制度及其演變_第1頁
農業經濟學課件-第六章農業經濟制度及其演變_第2頁
農業經濟學課件-第六章農業經濟制度及其演變_第3頁
農業經濟學課件-第六章農業經濟制度及其演變_第4頁
農業經濟學課件-第六章農業經濟制度及其演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農業經濟制度及其演變本章要點學完本章,你應該做到掌握制度變遷理論的基本內容了解中國農業經濟制度的演變歷程了解土地制度和土地產權的基本內涵掌握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演變及現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內容掌握農業家庭經營廣泛存在的原因掌握中國農業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內涵、特點以及存在問題第一節制度理論概述第二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第三節中國農業家庭經營制度的演變第一節制度理論概述三、產權制度第一節制度理論概述一、制度的含義及功能(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制度的認識制度最初來自物質生產條件,以后才上升為法律。制度的本質就是在社會分工協作體中不同集團、階層和階級之間的利益關系。二、制度變遷三、產權制度第一節制度理論概述一、制度的含義及功能(二)新制度經濟學對制度的認識1、約翰?康芒斯:制度是遵循著同一規則的交易活動的集合2、道格拉斯?諾思:制度是為人們的相互關系而人為設定的一些制約3、對制度的分類:(1)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2)內在制度與外在制度(3)基本制度與具體制度二、制度變遷三、產權制度第一節制度理論概述一、制度的含義及功能(三)制度的功能1、降低交易成本2、創造合作條件3、提供激勵機制4、使外部性內部化二、制度變遷三、產權制度第一節制度理論概述一、制度的含義及功能(一)制度變遷的根本原因制度變遷的根本原因是人們可以從制度變化中獲得利益,在制度均衡的狀態下,不可能再有更優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結構取代現有的制度,人們沒有動力去改變現狀。然而隨著時間的變化,相對條件的改變,原有制度逐漸變得無效率,當行為個體發現制度變遷的預期收入大于維持現有制度的成本時,他們就會從利益最大化目標出發采取行動改變舊制度,建立新制度,或者對舊制度進行修正、完善。二、制度變遷三、產權制度第一節制度理論概述一、制度的含義及功能(二)制度變遷的方式1、從制度變遷的主體來劃分:誘致性變遷與強制性變遷2、從制度變遷的速度來劃分:漸進式變遷與突進式變遷3、從制度變遷主體的態度來劃分:主動式變遷與被動式變遷4、從制度變遷的范圍來劃分:局部變遷與整體變遷二、制度變遷三、產權制度第一節制度理論概述一、制度的含義及功能(一)產權的含義產權即財產的權利,對財產的任何權利都由權能和利益兩個部分構成,產權是二者的有機統一。權能是產權主體對財產的權力或職能,即“產權主體能干什么”;產權的利益是產權對產權主體的效用或帶來的好處,即“產權主體能夠得到什么”。權能和利益相互依存,產權是二者的內在統一:一方面,利益是權能的目的,即產權主體的行為動機,有權是為了有利;另一方面,權利則是獲得利益的手段或充分條件,有權才能有利。二、制度變遷三、產權制度第一節制度理論概述一、制度的含義及功能(二)產權的權屬1、所有權2、占有權3、使用權4、收益權5、處置權二、制度變遷三、產權制度第一節制度理論概述一、制度的含義及功能(三)產權制度產權制度是國家所提供的一種基礎性的制度安排,是劃分、確認、界定、保護和行使財產權利的一系列規則,是制度化的財產權利關系,不僅對經濟效率有重要影響,還是其他許多制度安排的構成基礎。二、制度變遷第二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第二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一、土地制度和土地產權(一)土地制度的概念1、廣義的土地制度是指人們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由于土地的歸屬和利用問題而產生的所有土地關系的總稱2、狹義的土地制度僅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國家管理制度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第二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一、土地制度和土地產權(二)土地制度的特點1、地位的基礎性2、構成的復雜性3、各國(或各地區)的差異性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第二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一、土地制度和土地產權(三)土地制度的構成1、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是指在一定社會經濟制度下,人們擁有土地的經濟法律形式。土地所有制是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關系的基礎。2、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使用制度是對土地使用的程序、條件和形式的規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3、土地國家管理制度土地國家管理制度是指國家政權以社會代表的身份,對全國土地在宏觀上進行管理、監督和調控的制度、機制和手段的集合。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第二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一、土地制度和土地產權(四)土地產權的含義與權能構成1、土地產權的含義:關于土地的排他性完全權利2、土地產權的權能構成:(1)土地所有權(2)土地占有權(3)土地使用權(4)土地收益權(5)土地處置權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第二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一、土地制度和土地產權(一)古代社會的農村土地制度1、原始社會時期土地產權制度為氏族公社公有制。土地經營制度是共有共耕與共有私耕并存。土地收益分配實行平均分配,共享成果。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第二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一、土地制度和土地產權(一)古代社會的農村土地制度2、奴隸社會時期(1)土地產權制度為國王“王有”的土地國有制。(2)以井田制形式的集體共耕為主的土地經營制度。(3)土地收益分配形式主要表現為“助耕公田”。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第二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一、土地制度和土地產權(一)古代社會的農村土地制度3、封建社會時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有三種形式,即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農土地小私有制。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第二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一、土地制度和土地產權(二)近現代農村土地制度主要特點有:1、土地所有權集中2、土地使用權分散3、高額的地租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第二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一、土地制度和土地產權(三)新中國成立后的農村土地制度1、土地改革(1950—1952年)2、農業合作化(1953—1957年)3、人民公社(1958—1978年)4、家庭承包責任制(1979年至今)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第二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一、土地制度和土地產權(四)現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1、農村土地所有制農村土地歸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和農村集體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第二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一、土地制度和土地產權(四)現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2、農村土地使用制度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是中國農村土地使用的基本制度,它以農村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為基礎,將農村土地的使用權承包到戶,將獲得的勞動剩余與勞動努力程度直接掛鉤,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第二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一、土地制度和土地產權(四)現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土地承包經營權包含承包權和經營權兩個要素,其中,承包權是經營權的先決條件,經營權是在承包權取得的基礎上的延伸,即承包權完成后,承包方依法對承包地行使經營權。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第二節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演變一、土地制度和土地產權(四)現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4、農村土地利用與管理制度農村土地利用是人類占有農村土地的最終目的,農村土地管理是為了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農村土地利用與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農村土地利用規劃,農村土地開發、整理與復墾,農村土地合理利用與耕地保護,農村土地用途管制,農村土地征用等。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第三節中國農業家庭經營制度的演變第三節

中國農業家庭經營制度的演變一、農業家庭經營的含義與演變(一)農業家庭經營的含義農業家庭經營是指以農民家庭為生產經營單位,以家庭勞動力為主,獨立或相對獨立地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自負盈虧的一種經營制度二、中國的農業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第三節

中國農業家庭經營制度的演變一、農業家庭經營的含義與演變(二)農業家庭經營的歷史演變1、原始社會: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后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2、奴隸社會:家長奴隸制—社會范圍內的奴隸制3、封建社會: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農業生產4、資本主義社會:家庭農場5、社會主義社會:集體農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二、中國的農業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第三節

中國農業家庭經營制度的演變一、農業家庭經營的含義與演變(一)農業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產生1、家庭承包經營的萌發階段(1978年秋——1980年9月)2、家庭承包經營的全面發展階段(1980年9月——1981年年底)3、家庭承包經營的確立階段(1982年春——1984年初)二、中國的農業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第三節

中國農業家庭經營制度的演變一、農業家庭經營的含義與演變(二)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特點1、以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為基礎2、土地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3、統一經營和農戶分散經營相結合二、中國的農業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第三節

中國農業家庭經營制度的演變一、農業家庭經營的含義與演變(三)農業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存在的問題1、農民的經營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