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課件_第1頁
臨床醫學課件_第2頁
臨床醫學課件_第3頁
臨床醫學課件_第4頁
臨床醫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hiari畸形延髓頸髓蛛網膜下腔左側椎動脈硬膜外脂肪Chiari畸形女39歲,雙上肢麻木,肉跳手變細2年。雙上肢肌萎縮,肌力III-IV,頸5以下痛覺減低。T1小腦扁桃體及延髓下疝至頸椎管內頸3-胸4脊髓中央管擴張;FLASH(500/45/35

)枕大池顱內外段消失,延髓中央管閉塞,頸1-2后縱韌帶增厚鈣化55硬膜外血腫男55歲,左頂受擊后頭痛半月,以左側面為主,無嘔吐。體征:左側面部角覺敏感。T1(360/11)左側頂葉顱板下類梭形短T1病灶,皮質受壓,腦室系統無改變,T2(2200/120)上述病灶呈長、短混雜改變。70亞急性硬膜外血腫男59歲,急起雙下肢無力三天,1月前有輕微頭部外傷史。伸舌偏右,雙下肢肌力IV,左側上肢張力增高,左側巴氏征(+)。T1(360/11)兩側額葉腦外大片長梭形短T1病灶,局部皮質受壓,大腦縱短T1病灶;T2(2200/120)上述病灶呈長T2及混雜T2改變;T1(320/15)上述病灶呈短T1,兩側腦室、前角受壓,變形,下移。73腦梗塞女58歲,反復頭痛伴雙眼視力下降1年,左肢體無力三天。左側中樞性面癱,左上肢肌力III-IV。(1,2)T1(360/11)右側額葉頂見大片低信號,腦組織介面不清;(3,4)T2(3300/120)上述病灶呈長T2信號;(5,6)增強T1(320/15)上述病灶呈不規則腦回樣、片狀強化。80腦梗塞男43歲,急起右側肢體無力,言語不清1小時。神志清,右側肢體肌力IV。(1,2)T1(360/11)左側額頂顳葉頂見大片稍長T1信號,其間有小塊狀T1改變,占位效應顯著,右側腦室體旁小點狀長T1信號;(3,4)T2(2200/120)上述病灶呈長T2信號,累及皮層。81腦梗塞(1)T1(360/11)左額葉額中回呈長T1信號,境界欠清,無水腫及占位性;(2)T2(2200/120)上述病灶呈長T2信號;(3,4,5)增強,呈腦回狀強化;82男46歲,右側肢體無力16天,口角歪斜1天。右額紋消失,右眼閉合困難,右側鼻唇溝淺,右側肢體肌力IV。小腦梗塞男58歲,急性頭痛,言語不清2天。1年來反復發作;失語,伸舌偏右,右半身肌力差。(1,2)T1左顳枕葉大片長T1信號,左側基底節點狀長T1信號;信號;(3,4,5)T2像上述病灶呈長T2信號;83診斷:左顳枕葉腦梗塞(陳舊性);左側基底區腔隙性腦梗塞(病灶新)。出血性腦梗塞男57歲,急起右側肢體乏力伴意識不清12天。睜眼昏迷,右側肢體肌力0

。(1)T1左側大腦半球有大片長T1信號,其中可見斑點狀短T1信號,左側面腦室輕度受壓;(2)T2像上述病灶呈混雜T2信號;由于位于左大腦動脈分布區,梗塞后出血多為瘀斑狀,無血腫中心,含鐵血黃素沉著呈不規則的點狀。86混合性中風女69歲,漸起發呆半月,3天前言語不清、吞咽困難。神志欠清,右側上下肢肌力差,病理反射(+)。(1,2)T1左側顳葉有斑點狀短T1信號及右側基底區境界不清的稍長T1信號;(2)T2像上述病灶呈長T2信號;87基底節區腦出血(1)T1右側外囊區有一環狀短T1信號,中心呈等T1,外周有稍長T1信號,占位性明顯;(2)T2像上述病灶呈長T2信號,中心呈等T2,外周有水腫;(3,4,5)增強,血腫呈環狀強化。89男32歲,急起頭痛,口角歪斜,左側肢體無力2天。伸舌偏右,左側肢體肌力IV。基底節區腦出血女69歲,漸起發呆半月,3天前言語不清、吞咽困難。神志欠清,右側上下肢肌力差,病理反射(+)。(1,2)T1左側顳葉有斑點狀短T1信號及右側基底區境界不清的稍長T1信號;(2)T2像上述病灶呈長T2信號;90腦干出血男24歲,頭暈伴視物成雙1周余。(1)腦干片狀高信號,界清,腦干不膨大,第四腦室頂受壓;(2)T2像上述病灶呈長T2信號;(3,4)增掃病灶周邊強化。96動靜脈畸形女30歲,陣發性四肢抽搐7天,有腦血管病史,神清,神經系統(-)。(1)左側額后片狀水樣長T1信號,邊緣小結節改變及條狀短T1信號;(2)T2像上述病灶呈長T2信號,其中有塊狀短T2信號,有100弧形流空現象,占位性不明顯;(3,4)增掃結節狀病變呈團塊化顯著強化,左側腦室輕微擴大。動靜脈畸形男52歲,間歇性頭暈10年,抽搐1次,神經系統(-)。(1)右側枕葉呈斑片狀短T1信號信蜂窩狀長T1信號,并可見迂曲的流入增強信號,局部腦溝增寬。無水腫及占位;(2)T2像上述病灶呈長。101T2信號,流空明顯,并可見增粗的右側大腦中動脈的分支向病灶供血;(3,4)增掃病灶呈片狀、扭曲條狀強化。動靜脈畸形女72歲,頭昏、左側肢體無力3月,神經系統(-)。(1)右側鞍旁囊性短T1信號,內有少許等T1信號,境界清楚;(2)病灶呈環狀低信號,其中心為小圓形長T2高信號;(3-4)增掃呈類圓性強化病灶居右側面海綿竇111腦膿腫女30歲,1月內兩次發作性四肢抽搐。神清、顱神經(-),右上肢無力II,肌張力增高,可引出病理反射。(1)左頂葉塊狀等T1信號,周圍片狀長T1水腫帶,局部腦組織界面不清;(2)左頂病灶呈稍長T2信號,不均勻,水腫明顯;(3-4)增掃呈團塊狀均勻強化,未見明確中心壞死液化腔,境界清楚,左側腦室體部受壓。122星形膠質細胞瘤女43歲,發作性意識喪失,四肢抽搐1次,神經系統(-)(1)T1像左側額頂圓形長T1信號,邊緣光滑,其間信號略有不均勻;(2)T2像呈均勻長T2信號;(3-5)增掃無強化。213小腦蚓部膠質瘤男61歲,發作性頭痛4月,雙視乳頭水腫。(1)T1像后顱凹下吲部囊狀T1異常信號,后部有等T1小結節,境界清;(2)呈長T2信號,后部有少許等T2結節;邊緣水腫;(3-5)增掃后部小結節均勻強化,幕上腦室較大,室管膜下腔腦脊液滲透出。221膠質母細胞瘤出血男42歲,言語不清,右上下肢體無力3天右側肢體肌力IV。(1)T1像左側頂葉塊狀病變,呈短T1,可見周圍水腫;(2)呈等或短T2信號,周邊有大量水腫;(3-5)增掃呈不均勻輕度強化,邊緣條狀流空影。233額葉凸面腦膜瘤男68歲,發作性意識喪失1次,神經系統(-)。(1)T1像右側額葉凸面大塊長T1灶,基底貼附于腦膜上,局部皮層受壓內移,周圍水腫少許;(2)呈稍長T2信號,中心有放射狀流空現象;(3-5)增掃呈均勻強化,右腦室下移,中線左移。233頂葉腦膜瘤女46歲,眩暈、嘔吐4天,神經系統(-)。(1)T1像右側頂葉皮層旁圓形等T1灶,局部腦回及腦溝界面不清;(2)呈短T2信號;(3-4)增掃呈圓形均勻強化,境界清,貼附于硬膜,局部硬膜強化,皮層受壓內陷。259囊性腦膜瘤男21歲,發作性意識喪失,四肢抽搐3年,癥狀加重1天,神經系統(-)。(1)T1像左側鏞旁大片短T1灶,邊緣清,有水腫,側室受壓明顯;(2)呈均勻長T2信號,可見邊緣包膜呈等T2改變;(3-4)增掃左額極見小環狀及放射狀強化影。272腦膜瘤男76歲,行走不穩3月,雙下肢肌力IV。(1)T1像右側額葉鏞旁小圓形等T1灶,邊緣清,局部灰質受壓;(2)呈等T2改變,(3)增掃均勻強化;(4-5)

刀治療半年增掃呈中心未強化,邊緣強化,周圍有水腫。273垂體微腺瘤女17歲,頭痛15天。神經系統(-),泌乳素增高,達正常人3倍。(1)T1像鞍內等T1灶,垂體異常飽滿,邊緣清;(2)呈等T2改變,(3)增掃病灶及垂體均勻強化;(4)鞍隔隆起;(5)鞍隔上抬,鞍內病灶均勻強化,漏壯斗垂體信海綿竇強化。285聽神經纖維瘤女50歲,左耳聽力下降,耳嗚,面部麻木1年余。(1)T1像右側橋小腦角區塊狀等T1灶,其間斑點狀長T1病灶;(2)呈等T2改變,其斑點狀長T2影;(3-5)增掃不規則環狀強化,瘤體內有壞死區。288惡性淋巴瘤女34歲,近事遺忘,頭痛數月,共濟失調,四肢有可疑的病理反射。(1-2)T1像左額葉大塊稍長T1灶,周邊有少許水腫,右側腦室三角區片狀略長T1灶,右小腦稍長T1灶;(3-4)左顳頂等T2改變,其間有小塊短T2影,其余呈長T2改變;(5-6)增掃不規則,分散強化。328脂肪瘤女54歲,頭部外傷后幻聽、幻視1月,神經系統(-)。(1)T1像大腦繃裂,胼胝上方條狀短T1灶,邊緣清,腦精通系統無改變;(2)呈長T2改變,(3-6)增掃無強化。340脂肪瘤女33歲,頭痛、惡心2月,神經系統(-)。(1)T1像右側環池內塊狀短T1灶,局部環池擴大;(2-3)呈長T2改變,(4-5)增掃無強化。341頸靜脈球瘤男36歲,聲音嘶啞,左側面部活動不靈10月,左面癱,左聽力減退,伸舌偏左,左共濟失調。(1-3)T1像左側頸靜脈孔區見塊狀等T1灶,邊緣清,壓迫腦干及左側小腦角,第四腦室變形;(4-6)呈長或稍長T2改變。343小腦半球蛛網膜囊腫女3歲,左手活動不靈1月,神經系統(-)。(1)T1像右側小腦半球見大片囊狀長T1灶,右側小腦半球腦干受壓移位;(2)呈長T2改變,(3)增掃無強化351腦室內囊男35歲,頭痛1周,伸舌右偏。(1)T1像左側腦室體部擴大,內側跨越中線,后部外側見線狀高信號,病變與CSF相同,囊壁為等T1改變;(2)呈長T2改變,(3-4)增掃囊內無強化。352腦轉移瘤女43歲,頭痛,頭昏,一過性事物不清,左側同向偏盲,有肺癌史。(1)T1像右側顳后內側面塊狀短T1灶,邊緣欠清,有占位性;(2)呈等T2改變,水腫不明顯;(3-4)增掃均勻強化。3551975年通過CT看到腦組織SiretomCTScanner(128x128)CT掃描基線

掃描基線聽眉線:外眶上嵴到耳屏上緣聽眥線:外眼眥到耳屏上緣頭聽眶線:外眶下嵴到耳屏下緣顱腦掃描一般以聽眶下線為基線向上掃至頭頂層厚:8-10mm,層距:10mm1.冠狀面2.矢狀面3.橫斷面CT掃描層面

常規掃描一般情況下不用高分辨率掃描,常規掃描層厚與層距:10mm,掃描方式采用連續掃描。

特殊掃描薄層掃描:層厚5mm以下,用于觀察細小病灶,掃描患者的射線劑量增加。重疊掃描:在連續掃描方式下,層距小于層厚,減少部分容積效應,不會漏診小病灶。

CT頭顱掃描

原則上增強掃描是在平掃后針對病變進行的掃描,出現下列情況一般應考慮增強掃描:平掃后發現某些征象如組織密度異常、有占位性懷疑鞍區、小腦橋角及后顱凹的病灶血管造影及常規X線已證實的病灶懷疑血管性病變如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顱內病變的隨防復查CT頭顱增強掃描

為使病灶顯示清晰,用60%—70%純泛影葡胺或泛影葡胺,每千克體重1.5—2.0ml,含碘量可為20—40g。給藥方法可分為一次性靜脈滴注法,靜脈注射法和兩次法,注射完畢即進行掃描。

腦池造影掃描

通過小腦延髓池或腰穿注入造影劑或氣體,利用體位變化使其充盈腦池,再行CT掃描的技術,造影劑只能用非離子型的碘造影劑如伊索顯,歐乃配克,碘必樂。造影增強掃描(contrastenhancedscan)

一般顯示腦組織的窗寬與窗位分別是:W70~100和C35~50,但觀察不同部位和不同病變進需要采用相應的窗口設置,以適應診斷的需要。調節窗口方法:

當病變和周圍組織密度接近,適當調窄窗寬;如觀察的局部需要層次多一些,可調節窗位并調寬窗寬。CT頭顱顯示技術CT值測量:測量CT值可了解病變性質,在增強掃描時更要測CT值,以便與平掃對比。病變范圍測量:測大小、直徑來間接了解病變體積。圖像重建:矢狀面、冠狀面和任意斜面的重建。圖像拍攝:在多幅或激光照相機上輸出圖像。CT測量1.顱腦腫瘤原發或轉移瘤,尤其是多發腫瘤2.顱腦損傷各種血腫,尤其是多發血腫和顱窩血腫的診斷3.炎癥及寄生蟲4.腦血管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腦卒中,AV畸形,蛛網膜下隙出血和腦內血腫等5.癥狀性癲癇6.先天性畸形7.顱內壓增高原因不明者8.腦白質病和顱內疾患不明者9.顱腦以外疾患顱腦CT檢查的適應證極限分辨率未超過常規X線檢查;定位:小于1cm的病灶,易漏診;定性:受病變部位、大小病程等影響;不是所有臟器適合CT檢查,空腔性臟器(胃、腸),血管造影;

CT只能反映解剖方面信息,幾乎無功能和生化信息。CT特點

CT對較小腫瘤,特別是密度與腦實質密度相近,CT難以發現。

CT對顱后窩、腦干或顱底腫瘤常因骨偽影或部分容積效應的影響而漏診。CT不能顯示粘連所致的腦室系統、導水管和正中孔梗阻的原因。對觀察腦干病變以及有關某些腦血管疾患的細節等,亦為CT不足之處,尚需MRI和腦血管造影加以補充。CT局限性

平掃(plainscan)是未注射造影劑的常規檢查。

1)密度變化:正常腦灰質的CT值:30-40H,正常腦白質的CT值:25-32H。低于25H為低密度,顱內腫瘤密度變化反映了腫瘤本身結構及其繼發的壞死、囊變(低密度)。高于40H為高密度,急性出血、鈣化(高密度)。脂質CT值為低于水(0H),囊腫密度多低而均勻。顱內腫瘤CT表現2)占位性改變:顱內腫瘤或囊腫一般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占體位征象,由于它們的體積、瘤周圍水腫和膠質增生,還有腫瘤或囊腫引起的腦積水,導致顱內正常結構的受壓、變形和移位。顱內腫瘤CT表現CT的主要任務有:確定有無腫瘤確定腫瘤的基本位置顯示腫瘤的特征,確定其性質CT對顱內腫瘤的檢出率達95%以上。顱內腫瘤的CT診斷CT除能清楚地顯示顱內解剖結構外,還可顯示腫瘤本身及其周圍結構的情況,因而定位比較準確。但有時病變發生在臨界部位,如區分腦內、外,腦室內、外和幕上、幕下,在實際工作中仍有一定困難。腫瘤定位

根據腫瘤CT表現和特征、好發部位等結合臨床癥狀、體征及發病年齡而定。某些特殊部位的腫瘤如垂體瘤、聽神經瘤、松果體區腫瘤,膠樣囊腫等均有其特定位置。少數特殊腫瘤,CT掃描難以定性者,還需要行MRI(磁共振成像)或血管造影協助定性。腫瘤定性顱內腫瘤的CT診斷主要根據以下幾點:典型的部位,即腫瘤的好發部位;癥狀出現的年齡;增強前后密度的變化;腫瘤的結構:囊性、實性、瘤內有無出血、鈣化及脂肪成分等;腫瘤本身的形態、輪廓、增強的形式以及有無灶周水腫等;主要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腫瘤的診斷右側上頜竇(箭)中息肉【CT表現】早期時膿腫中央由壞死組織的膿液組成,呈略低密度其外為纖維包膜層(等密度),包膜外圍為反應性腦水腫(低密度)。增強掃描顯示包膜環形強化。晚期時,中央膿液和壞死組織液化(低密度),纖維包膜增厚(稍高),周圍水腫減輕(低密度)。腦膿腫abscess右側低密度類圓性病變,并有規則環形的高密度環,周圍存在水腫區。左側枕部處有一中心為低密度病變,并有規則環形的高密度環,周圍存在水腫區。腦膿腫abscess010212男68,虛弱,疲憊,食欲缺乏,體重減輕和盜汗,進行常規與增掃,出現環狀增強病灶,并有心雜音史,診斷為亞急性細菌的心內膜炎導致多發腦膿腫,培養中發現葡萄球菌奧里斯呈陽性

腦水腫(細胞外間隙積水)與腦腫脹(細胞膜內積液所致細胞腫脹)是顱內腫瘤常見的并發癥。與腫瘤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有關,稱為血管源性水腫。其CT表現境界不清的低密度影,CT值在20Hu左右。水腫多發生在白質,這是因為灰質細胞外間隙(10—20

m)小于白質(80

m)。水腫帶常沿主要的神經通道分布。注射造影劑后不增強。腦水腫

對頭顱腦外傷CT是首選檢查方法,能迅速、準確地定位顱腦內血腫及挫傷范圍;對亞急性、慢性腦挫傷,平掃后需增強掃描,對發現等密度血腫的意義。頭顱外傷CT征象:右顳骨內側有雙凸形高密區,中線右移。診斷:硬膜外(硬膜與顱骨間)血腫(多數為腦膜動脈破裂)。若為硬膜下血腫,則血腫范圍較廣,常越過顱骨縫,占位性強。頭部外傷約1小時,當時意識喪失,約10分鐘后清醒。頭顱損傷000605女90,頭外傷和精神狀況發生改變,CT示顱骨增厚,佩吉特氏病Paget'sdisease。970127男14,被足球打中眼睛后,視力模糊無復視。檢查示眼眶腫和水腫,可能眼眶氣腫,頜面CT冠狀像,中間的"爆裂"破裂,左側篩骨空氣細胞中有血液/流體,無眼眶骨折。000529

女21,有熱度,WBC增高、面部疼痛。CT示眼眶膿腫,外科引流證實。

男49,左下顎腫塊,CT示下顎有囊腫及鄰近硬化,顎成釉細胞瘤相似。990329CT征象:平掃示左額、顳部顱骨內板下有新月形高密度影,鄰近組織受壓,并向中線移位。特點:硬膜下血腫發生于硬腦膜與蛛網膜之間。顱骨內板下高密度的新月形影,CSF進入血腫時為等密度或低密度。血腫范圍廣,占位性強。男70歲,頭部外傷約2天。左額、顳部急性硬膜下血腫

腦內血腫的CT表現主要為血腫本身影像、周圍腦組織變化和占位表現。病期不同,表現各有差異。腦內新鮮血腫在CT上呈均勻一致的高密度(60-80H),出血后3~4小時,血腫密度可達90H。出血病灶周圍有一圈低密度帶,為壞死水腫帶。腦水腫與占位性在3~7日此最明顯。

16日后,占位性開始減輕。腦出血

由于血腫內的血紅蛋白分解,其密度逐漸下降。此過程是從邊緣向中心發展,血腫直徑以每日0.65cm速度收縮,同時血腫中心密度一般以每日1.4H速度逐漸下降。所以直徑小于2cm的血腫,在3周左右變成等密度,較大的則需4~6周。從CT上觀察血腫在縮小(根據密度),但實際血凝塊大小變化不大,占位性并未減輕,一般血腫周圍的水腫在出血后2周最明顯范圍最大。男55歲,左側肢體偏癱,有高血壓史。

右側外囊區有腎形高密度區,邊界規則,內有低密度條狀影,周圍出現水腫,額與枕角變窄,中線輕度左移。6天后變為均勻高密度,水腫增寬,中線左移。高血壓性腦出血多發生于中老年人,且有一定的好發部位(基底節、丘腦、大腦半球、小腦和腦干),表現為腎形。急性腦出血急性腦出血左側肢體活動障礙3小時

右側丘腦有一橢圓形、密度均勻和邊界規則的高密度影。右側腦室與第四腦室出現相同密度影,兩側基底核區見斑點狀低密度影,第三腦室左移,中線無移位。診斷:右側腦室急性出血,破潰進入腦室系統。腦出血男48歲,左側肢體癱瘓,口角歪斜,20天后恢復較快。

右外囊區有一腎形高密度影出血,邊緣有低密度環示輕度水腫,20天后復查,變為低密度。右側外囊出血

因血管阻塞造成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分腦血管阻塞和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兩大類。病理改變分三期:即缺血期、梗塞期(壞死、吞噬期)和液化期(機化期):

4-6h為缺血期,缺血區開始出現水腫,

12h后。細胞出現壞死,且呈進行性加重,此時梗阻部分與正常腦組織無法區分。

24h能看出病理表現:灰白質分界不清,腦溝變淺、閉塞,局部腦回變扁平,逐漸進展,水腫加重。梗塞2-15日,梗塞低密度區域最清楚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和占位,少數可見出血(灰白質交界處),水腫開始消退。

2-3周,梗塞區內或邊緣出現弧形或結節狀稍高密度,邊緣不清楚。占位性減少。

4-5周,梗塞密度接近腦脊液。梗塞

男性69歲,突然肢體乏力、跌倒伴語言不清8天。

平掃示左額葉及鄰近顳葉、頂葉大片不均勻低密度區,左側腦室受壓變窄,中線右移。左側大腦半球梗塞

女64歲,因摔到昏迷,平描示右側顳葉、頂葉大片腦梗死,治療7天后癥狀無好轉。中心出現多處高密度影,中線左移。CT示中心型:梗死區大,楔形分布,出血在梗死區中心,出血量大,這與動脈內栓子脫落、血管再通有關。周圍水腫明顯。

CT示邊緣型:梗死區可大可小,出血在梗死區周邊,量小,與梗死區中心壞死、繼發性周邊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或缺血壞死造成破裂有關。周圍水腫明顯。梗死后缺血區血管再通內有血液溢出出血性梗塞

平掃:類圓或條形高密度,動脈壁有鈣化時,CT易顯示。增掃:均一強化,若動脈壁增厚,會出現強化環。動脈瘤內有血栓形成時:平掃:血栓形成的等密度區域中有一稍高密度的血液影。增掃:原等密度強化不明顯,原稍高密度強化明顯。若動脈瘤由血栓完全填充,中心為等密度。邊緣為高密度或鈣化,動脈瘤壁富含微血管。動脈瘤破裂出血時:

CT難確定動脈瘤體,通過對出血部位、范圍來確定瘤體。動脈瘤女59歲,右眼視物模糊2個月,無頭痛、惡心和嘔吐。

平掃鞍上池有一圓形高密度影,無鈣化。增掃為均一化強化,頸內DSA示頸內動脈虹吸段巨大動脈瘤。

瘤體直徑:<1.0cm一般動脈瘤

1.0~2.5cm大動脈瘤

>2.5cm巨大動脈瘤頸內動脈虹吸段動脈瘤

腦血管畸形是顱內血管的先天性發育畸形,表現為顱內某一區域血管異常增多,多見于大腦中動脈分布區的腦皮質。畸形血管呈現團塊狀,其中為紆曲擴張血管,管壁多有變性、鈣化,周圍腦組織由于長期出血,可能出現萎縮和膠質增生。AVM臨床表現:出血、癲癇和頭痛。

未破裂時,平掃示邊界不清的低、高密度區。呈團或片狀,或鈣化,無水腫及占位,周圍腦組織可萎縮。增掃:塊狀血管團強化,可見紆曲擴張合并顱內出血:CT特征以出血為主。動靜脈血管畸形AVM男34歲,反復發作性四肢抽搐CT平掃見右頂部有一邊緣不清的片狀及紆曲條狀高密度影。CT增掃見區域內斑點狀及條狀強化,邊緣不清,無占位性MRA造影:腦右側動脈的頂后支及腦后動脈的頂枕支增粗,并于兩支血管吻合處見一畸形血管團。右頂葉動靜脈血管畸形

男性65歲,頭痛半年,右側肢體不靈活月余。

平掃示左額葉近大腦鏞有結節狀、不均勻稍低密度病變,外側面有明顯弧形水腫區。增掃:呈強化,密度不均勻,無腦膜尾征。若為腦膜瘤,則水腫不明顯。間質性星形細胞瘤

女性51歲,頭痛3個月,加重一天。

平掃示右顳、枕葉有一類圓形高密度區、其內有小斑片狀低密度影,其上方層面頂葉腫塊為卵圓形,呈等密度周圍有水腫帶,右側面腦室變窄左移。膠質母細胞瘤由于瘤內出血,平掃出現高密度影。高血壓腦內出血一般近基底核區。若區分可增掃。膠質母細胞瘤女性61歲,患有左肺癌,現頭痛、嘔吐。

平掃示右丘腦有類圓稍高密度影、周圍有低密度影,增掃腫塊呈中等強化,不均勻高密度,兩側腦半球有多個小結節狀病灶。腦轉移瘤女性49歲,右側頭痛、記憶力減退2個月。

平掃示右頂、枕區小斑點狀稍高密度影,其內有低密度水腫區,水腫最大范圍在瘤的上下兩端右側室受壓,增掃,在緊巾顱骨內板處見一“腎形”中度不均勻強化區,其內有斑片狀低密度影。腦膜瘤由于其內壞死、囊變脂肪變性或陳舊出血而出現低密度;增掃時不強化。瘤周水腫邊緣清楚,位于腦外。腦膜瘤女性35歲,突發癲癇在發作,持續5分鐘后緩和。

額部增掃示一圓形囊性低密度區,內部均勻,CT值15H腫塊內側面見一等密度結節,CT值45H,緊貼大腦鏞。MRI的T1成像呈囊性,結節明顯,邊緣清楚,無水腫。腦膜瘤(囊變)女性41歲,半個月前開哭笑無常,站立不穩,雙眼視力下降。CT平掃示左腦室旁白質內有一圓形低密度影,邊界不清。該病變是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性病最常見一種,好發于腦室周圍、視神經、腦干、小腦白質與小腦干、脊髓。病因不清,可能與自身免疫,或病毒有關。多發性硬化000717女44,嚴重頭疼,CT示蛛網膜下出血,隨后四腦室顱內血管造影術未發現何動脈瘤。970113女32,在車輛事故以后嘔吐、嚴重頭疼、惡心、復視,CT檢查顱內出血。CT發現第三腦室膠體囊腫,與外傷無關。此情況會引起急性顱內壓力增高和暴卒,所以神經外科應進行手術。女47,惡心、嘔吐、語言障礙和右側虛弱。CT示幾個早期中腦動脈梗塞灶,豆狀核低密度,"環狀帶"。另一個MCA梗塞特征,就是MCA的高信號沒有顯示。980223女46,惡心、嘔吐和嚴重頭疼。增強CT示蛛網膜下出血,第三腦室中有少量血液和基底動脈未端動脈瘤,Angiography確認基底未端動脈瘤,向大腦血管提供血流量減少,并發現水腫。9802099605203小時后,出現偏癱的和dysarthric、最后昏迷,懷疑血栓造成腦內頸動脈栓塞,引起中腦損傷,建議血管造影確認。男26,由于沒有用保險帶,撞車造成顱腦損傷,意識清楚,神經檢查檢查正常,CT示右側中腦動脈高密度,961007女44,健康,突然昏迷而送入急診室,無藥物使用/濫用、糖尿病或高血壓,神經檢查示深度昏迷和雙側Babinski呈陽性,CT示頭顱內巨動脈瘤破裂。女42,CT示顱內有鈣化灶,周圍少量水腫,懷疑為oligodendroglioma,外科確認。981109男42,CT像有多發低密度灶,有些灶壁有結節及鈣化,為急性與慢性囊蟲病。990405軸向FSET2軸向SE的T1像:大腦轉移瘤多發性硬化的損傷Lesionsofmultiplesclerosis123579106在一年內病情變化情況,腦白質中高信號的小區域。腦梗塞CT掃描:在癥狀的開始大約3小時之后檢查正常。若嚴重時,為低密度。癥狀后3小時四天后急性腦梗塞acutecerebralinfarction

在癥狀開始大約3小時之后,CT掃描未發現異常正常。若嚴重時,為低密度。同前MRI掃描PD,急性腦梗塞

左邊腦回急性腦梗塞,這一區域組織含水過多,導致弛豫時間長變長,呈明亮信號,由于組織梗塞的和水腫,和右側比較溝無法辨認。T2像中梗塞區域為高信號同前MRI掃描T2,急性腦梗塞四天后PDT245歲的婦女在下午4點,發現右側軀體虛弱和語言出現障礙CT掃描正常,在癥狀的開始后8小時后用T2加權掃描,發現有輕微變化。左邊半球的部分(經過中腦動脈提供)有異常信號(水腫)。同前,四天后的T2掃描病例同前,一周后CT掃描情況同前1個月后CT當天PD4天后T2當天T24天后PD病歷摘要

患者郭春元,男,64歲,主因“間斷頭暈2周,加重1天,神志不清、四肢強直17小時”急診以“腦干梗塞”收入院。主訴:

患者2周前無明顯誘因反復發作頭暈,無明顯頭痛,不伴惡心嘔吐,不伴視物旋轉及言語障礙,無肢體活動障礙及意識障礙、不伴四肢抽搐、發熱。每日發作1次,每次持續3-4分鐘,癥狀可自行緩解,患者未予重視。入院前1天早晨及中午各發作頭暈1次,伴視物不清、行走不穩、耳鳴,時間約2分鐘。遂來我院急診就診,行急診頭CT示多發腦梗塞,予以擴血管治療,患者癥狀消失,回家。入院當天早晨患者突然出現頭暈,嘔吐大量咖啡樣物,非噴射樣,且行走不穩,迅速出現言語不能、肢體僵直,不伴尿便失禁、肢體抽搐,急送我院急診,以“腦干梗塞,應激性潰瘍”留觀,予以擴血管、脫水、抗炎、抑酸及對癥治療,為進一步治療收入院。病歷摘要現病史:

高血壓、陳舊心肌梗塞史數年,具體用藥不詳。99年患腦梗塞,未留后遺癥。否認糖尿病、手術外傷史、藥物過敏史,不吸煙,飲酒史數十年(白酒2兩/日)。父親因肺結核去世,母親健在。高血壓、陳舊心肌梗塞史數年,具體用藥不詳。99年患腦梗塞,未留后遺癥。否認糖尿病、手術外傷史、藥物過敏史,不吸煙,飲酒史數十年(白酒2兩/日)。父親因肺結核去世,母親健在。病歷摘要既往史:

神志欠清,睜眼狀,呼之不應,交流不能,刺激后四肢去腦強直。雙瞳等,直徑=2mm,光反應遲鈍,雙眼球分離位,左眼外下斜視,偶見眼球浮動。雙側面紋淺,伸舌不合作,四肢強直樣,肌張力高,腱反射弱,雙側Babinski`s(+)、Pussep`s(+),頸軟,余查體不合作。病歷摘要入院

入院后予以降纖、抗凝、脫水、降顱壓、抑酸、抗炎及對癥支持治療。患者病情逐漸穩定,生命體征平穩,未再吐咖啡樣物,四肢強直發作明顯減少,時有強哭,行頭MRI結果支持診斷,加高壓氧及針灸治療。2001-2-17患者出現腹瀉、黃色水樣便,經化驗檢查及內科會診考慮為“急性菌痢”,予以抗炎、補液及對癥治療后,腹瀉有所緩解,繼續目前治療并觀察患者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病歷摘要

神清、閉鎖狀態,可以眼部活動交流,呼吸平穩,偶可聞鼾音,左眼外下斜視,眼動欠充分,雙側面紋淺,伸舌不出,四肢偶有強直發作,肌張力高,腱反射低,雙下肢Babinski’s(+)、Pussep’s(+),頸軟,余查體不合作。病歷摘要目前頭CT(2001-1-26):右底節、雙側放射冠可見多個點片狀低密度影,雙側腦室對稱擴大,中線結構居中,腦溝裂池增寬加深。頭MRI(2001-2-9):雙底節、室旁及皮層下可見多發散在斑片狀長T1、長T2信號,邊界模糊,腦干內可見片狀長T1、長T2信號,邊界模糊。頭MRA(2001-2-9):右椎動脈及基底動脈未顯示,左椎動脈顯示欠佳。ECG:竇性心律,陳舊下壁心肌梗塞。便常規(2001-2-17):棕稀便,WBC120/HP,RBC30/HP。血常規(2001-2-17):WBC13200/ul,N89.4%,L7.6%。血生化(2001-2-17):Glu7.0mol/L,BUN5.7mol/L,Na+135mol/L,K+5.3mol/L,CL+98mol/L。,病歷摘要輔助檢查:病歷分析定位診斷:起病前后眩暈、嘔吐、耳鳴、行走不穩癥狀前庭小腦及迷走神經系統受累四肢癱、錐體束征、去腦強直發作雙側廣泛錐體束損害顱神經眼瞼以下雙側運動障礙雙側皮質腦干束及核性損害腦干以基底為主的彌漫性損害基底動脈病變病歷分析定性診斷:起病形式,反復的TIA史,及癥狀波動,迅速達到癥狀高峰不在緩解既往史提示卒中高危因素影響學特點

臨床經過高血壓動脈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腦梗塞閉鎖綜合征

(Locked-inSyndrome)

也稱腦橋性假性昏迷,由于構音運動不能而緘默,因兩側周圍性面癱而表情淡漠,咽喉肌麻痹而吞咽不能。且四肢無自主活動,被誤認為昏迷狀態。但患者意識清楚,對疼痛刺激及聲音、語言均能感知,并用瞬目及垂直性眼球運動以示意傳情。有正常的睡眠周期,腦電圖正常。病變部位在橋腦基底部,多因基底動脈血栓形成引起雙側皮質延髓束與皮質脊髓束均被阻斷所致。閉鎖綜合征與醒狀昏迷的比較

去大腦皮質狀態無動緘默癥閉鎖綜合癥意識狀態障礙障礙清晰緘默無語明顯明顯明顯瞬目及凝視無目的性可追尋目標上下自如、解意傳情對光、角膜反射存在存在存在咳嗽、疼痛反射存在存在存在咀嚼、吞咽動作可有常有消失睡眠周期有有明顯原始病理反射明顯常無常無強直姿勢去皮質強直對被動運動有抵抗去腦強直發作腦電圖低波幅慢波高波幅慢波正常

腦干的解剖及影像便血(hematochezia)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