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頂級中學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驗收考試語文(解析)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驗收檢測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和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作答時,將解析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測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
3.本次試卷測試時間為150分鐘,分值為150分。
一、現代文閱讀
(一)現代文閱讀I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中國茶文化自唐代陸羽《茶經》吹響號角起,已歷數千年。相較于西方濃郁重彩的咖啡文化,以“清幽雋永”著稱的茶文化,在某種意義上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文明使者。
茶學典籍的外譯構成了中華茶文化海外傳播的主體媒介。以最具代表性的陸羽《茶經》為例,該書向來為各國奉為茶書經典,流傳甚廣,國外《茶經》譯本達36種。2009年,“大中華文庫”系列之《茶經·續茶經》發行,這是第一部由中國人翻譯并在本土出版的英譯本,標志著中國向世界推介中國茶文化的進階。此外,其他如宋徽宗《大觀茶論》、蔡襄《茶譜》等茶學類典籍的不同譯本也成為向世界傳播中國茶文化的優秀讀本。
據美國學者威廉·烏克斯《茶葉全書》記載:中國的茶葉貿易始于4世紀的四川省,5世紀末,中國與土耳其商人在蒙古邊境貿易時,以茶葉為首要貿易物品,開啟了茶葉的對外貿易歷史,這是中國茶葉外銷的最早記載。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間,葡萄牙人來中國進行包括茶葉、絲綢、瓷器等在內的貿易活動,此為我國茶葉海上貿易之最初記錄。邊境市場、“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開辟,使得中國可用茶葉、絲綢、瓷器等各類商品換回他國的象牙、香料、寶石等特產,既實現了“以物易物”的貿易功能,又達到了中華茶文化海外傳播的功效。
傳播茶文化題材的影像多以紀錄片為主。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名片”,紀錄片的創作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于宏大敘事中體現細致入微,從局部真實中梳理整體認知,在現實中體察本質,在弘揚文化的同時又能夠揭示文化內涵。茶文化紀錄片客觀、多方位地展現了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成為茶文化立體化傳播的有力載體。
中國茶葉和茶文化向世界的傳播,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種貢獻,體現在茶已成為超越一種物質產品的存在,更是與中國人的文化傳承、審美趣味、精神追求相結合而成為一種具有鮮明特點的中國文化樣品。國家領導人多次將自己家鄉的茶葉作為“國禮”贈予來訪的外國政要,并以“茶敘”形式共話友好未來;浙江農林大學和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合作共建了全球首家以傳播茶文化為特色的孔子學院。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到今天的“一帶一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是中國文化的象征,從文化到外交,一杯清茶,正是中國“和而不同”理念的彰顯。
(摘編自劉曉萍《中國茶文化對外傳播路徑研究》)
材料二:
隨著“云消費”時代的來臨,流通的時間障礙、距離障礙和渠道環節消失,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時也增加了競爭強度。“零時差、零距離、零渠道”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極大縮短了茶葉的流通環節,流通與消費新特征使中國茶產業的競爭格局發生根本改變,競爭態勢更加激烈。國外茶葉品牌、跨界的創新茶葉品牌直接加入到傳統茶產業競爭當中,以產品為核心、以產地為根本的單一競爭要素被打破,產品的輕量化、個性化包裝,文化附加價值乃至話題營銷、事件營銷策略的引入,使傳統茶企業在競爭白熱化的同時也面臨著“云消費”時代快速創新、持續變革帶來的巨大挑戰。
中國飲茶、制茶工藝源遠流長,每個產茶省、產茶縣都有結合當地種植條件與飲茶習慣的名茶,形成了“一地一品”的獨具中國特色的茶文化。茶葉的原產地優勢成為傳統茶市場競爭的主導因素,使得傳統茶葉品牌絕大多數由產地品牌構成。
“一地一品”的傳統茶文化賦予產地品牌天然的發展優勢,但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傳統品牌的跨區域發展。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相關數據,目前茶產業頭部品牌市場份額均不超過5%,缺乏一統市場的茶葉品牌,這從側面印證了傳統茶市場品牌擴張的難度。產地品牌的競爭應根植于當地傳統文化與飲茶習慣,一些品牌跨地域盲目擴張往往以失敗告終。“云消費”時代線下消費體驗化、線上消費便捷化的二元商業模式,帶給了產地品牌原產地擴大發展、線上銷售布局的新競爭思路。依托于強大的文化和原產地認證優勢,以及更低的生產成本、更可控的產業鏈安全度、更便捷的產品開發與更新,產地品牌充分挖掘資源優勢,謀求產業鏈的復合化延伸,以產品創新與文化輸出贏得全國市場,取代了過去直接涉足其他省市、門店直營化的擴張思路。
創新茶產品市場興起,跨界競爭帶來全新的商業發展模式。近年來對茶的定義越來越寬泛,茶產業消費市場愈加多元化。除了即食茶飲,花草茶、口味茶、保健茶等都是傳統茶的潛在競爭替代者。一些新興的電商茶葉品牌乃至跨界茶葉品牌,不但迅速崛起搶占傳統茶市場份額,更帶來全面興起的商業發展模式,使傳統茶企遺遇市場沖擊。隨著中國茶消費市場潛力的進一步釋放,以及受年輕消費者快速變化的口味與體驗化、時尚化的消費需求影響,未來中國茶產業將迎來更加白熱化的競爭與市場變局,傳統茶企業也將面臨更大的轉型壓力。對此,應積極轉型突破以應對“云消費”時代的競爭挑戰。
(摘編自李馥佳《“云消費”時代中國茶產業競爭與發展趨勢分析》)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茶經》是“清幽雋永”的中國茶文化的發端,也是第一部由中國人向世界譯介中華茶文化的經典。
B.當下茶產業的競爭,正從產品為核心的競爭轉變為產品包裝的競爭,輕量化、個性化包裝受到重視。
C.茶文化是極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代表,茶葉外銷,既是商品的交易,也包含了茶文化的對外傳播。
D.年輕人消費方式的變化,導致傳統茶企業將面臨更大轉型壓力,也促使消費市場潛力的進一步釋放。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則材料中前者側重介紹中國茶文化對外傳播,后者側重分析茶產業的競爭與發展。
B.“一地一品”的茶文化特點致使一些品牌在其他省市開設直營門店擴張以失敗告終。
C.《茶葉全書》關于中國茶葉外銷的記載,反映了中國茶文化對外傳播有悠久的歷史。
D.“云消費”時代背景下,中國茶產業競爭出現新現象,應積極轉型突破以應對挑戰。
3.下列選項中,最符合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詩句“晴窗細乳戲分茶”中的“分茶”,是宋代流行的用爪、匕等在茶湯上劃出圖像的游戲,體現了宋代茶文化的繁榮。
B.《茶界中國》在主題為“共享一帶一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第六屆中國國際短片電影展上播出,并享譽海外。
C.北京人藝演出的話劇《茶館》,在德國、法國、瑞士三國十四座城市,歷時50天演出25場,受到了歐洲人民的熱烈歡迎。
D.美國茶商托馬斯·沙利文為節約成本開發的袋泡茶滿足了人們便捷飲茶的需求,中國養生品牌受此啟發推出了袋泡養生茶。
4.某茶品店(見下圖)開業后生意火爆,請結合兩則材料與下圖分析其火爆的原因。
1.C2.B3.B
4.(1)經營理念方面: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經營理念,打造個性化的“新中式”茶;(2)品牌形象方面:追求新潮,創新茶品;(3)營銷手段方面:線上線下二元銷售。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第一部”錯。原文說的是“中國茶文化自唐代陸羽《茶經》吹響號角起,已歷數千年。相比較咖啡般濃郁重彩的西方文化,以‘清幽雋永’著稱的茶文化”“以最具代表性的陸羽《茶經》為例,該書向來為各國奉為茶書經典,流傳甚廣,國外《茶經》譯本達36種之多。2009年,‘大中華文庫’系列之《茶經·續茶經》發行,這是第一部由中國人翻譯并在本土出版的英譯本”,并沒有說《茶經》是第一部由中國人向世界譯介中華茶文化的經典。
B.“轉變為產品包裝的競爭”以偏概全。原文說的是“以產品為核心、以產地為根本的單一競爭要素被打破,產品的輕量化、個性化包裝,文化附加價值乃至話題營銷、事件營銷策略的引入”,并沒有說產品包裝競爭完全取代了產品核心競爭。
D.“年輕人消費方式的變化”“導致傳統茶產業面臨更大轉型壓力”強加因果。原文“隨著中國茶消費市場潛力的進一步釋放,以及受年輕消費者快速變化的口味與體驗化、時尚化的消費需求影響,未來中國茶產業將迎來更加白熱化的競爭與市場變局,傳統茶企業也將面臨更大的轉型壓力”可知,將面臨壓力的是傳統茶企業,而非茶產業;同時應該是受到年輕人口味的變化的影響,而非“年輕人消費方式的變化”。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B.“致使一些品牌在其他省市開設直營門店擴張以失敗告終”錯。原文說的是“產地品牌的競爭應根植于當地傳統文化與飲茶習慣,一些品牌跨地域盲目擴張往往以失敗告終”。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介紹茶文化的對外傳播。
A.講述宋代茶文化的繁榮。
B.《茶界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傳播傳統文化,符合題意。
C.是話劇《茶館》演出受到歡迎。
D.講述茶文化的創新產品。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根據材料一原文“中國茶葉和茶文化向世界的傳播,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這種貢獻,體現在茶已超越一種物質產品的存在,更是與中國人的文化傳承、審美趣味、精神追求相結合而成為一種具有鮮明特點的中國文化樣品”可知,茶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中一個重要方面。而圖中“從五千年的云霧中走來,沐浴著中華的陽光”也充分體現了該品牌傳承中國古老茶文化的決心。由此可知,其成功原因有經營理念方面: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經營理念,打造個性化的“新中式”茶。
根據材料二原文“創新茶產品市場興起,跨界競爭帶來全新的商業發展模式。近年來對茶的定義越來越寬泛,茶產業消費市場愈加多元化”和圖中“我是新潮的中國茶品”可知,其成功原因有品牌形象方面:追求新潮,創新茶品。
根據材料二原文“隨著‘云消費’時代的來臨,流通的時間障礙、距離障礙和渠道環節消失,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時也增加了競爭強度。‘零時差、零距離、零渠道’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極大縮短了茶葉的流通環節,流通與消費新特征使中國茶產業的競爭格局發生根本改變,競爭態勢更加激烈”和圖中“E時代”可知,其成功原因有營銷手段方面:線上線下二元銷售。
(二)現代文閱讀Ⅱ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斷魂筑
蔡楠
自從荊軻死了之后,高漸離再也沒有摸過我。他把我裝進箱子里,悠悠地對我說,燕國不保了,我們該離開這里了。我聽見有東西噼里啪啦砸在箱子上。直到那東西順著箱子的縫隙滴在絲弦上濡濕了我的身體,我才知道那是高漸離洶涌的淚水。
果然,秦國大軍旋風一樣掃過燕國。他們的旋風是向北刮,我和高漸離是向南逃。他帶著我爬過他故鄉范陽城的殘垣斷壁,涉過血水流淌的易水河,來到白洋淀邊的秋風臺。那時,秋風臺已經被炮火掀去了半邊。我感覺,高漸離的腳步在這里停頓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漸離和太子丹送別荊軻的場面連我都記憶猶新。我發出的高亢悲壯的音律在這里曾經撼動了那么多人。那是我迄今為止最痛快淋漓的吶喊。吶喊完了,我開始疲憊地歇在高漸離的行李箱里。作為一把筑,我除了聽命于高漸離的手指,發出不同的音律,我還能做什么呢?
來到了宋子城,我們就聽到了太子丹被他的父親割掉頭顱獻給秦國的消息。高漸離拍著行李箱,拍著我昏睡的身體,嘶啞著嗓子說,燕王喜割掉的不僅是太子丹的頭顱,他割掉的也是他自己的頭顱啊!高漸離的話很快就得到了應驗。秦國大將王翦的兒子王賁把燕王喜從薊城追到了遼東,硬是生生的把他的頭顱揪了下來。丹的頭顱掉了,喜的頭顱掉了,燕國天空的星辰也掉了。
我和高漸離不能再往南逃了。逃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秦國的星辰。我們在宋子居住了下來。高漸離做了一家酒樓的酒保。他的名字改成了燕惜。我就被燕惜安排在他那簡易得不能再簡易的床底下。雖然我動彈不得,但每天我又都在跟隨著他。我是他的影子,一個曾是天底下最好的樂手的影子。我隨著他端盤上菜,刷盤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睜睜地看著他的一雙調琴弄筑的纖手變得粗糙皸裂,骨節粗大。看著他的心在一點一點破碎開來,我躁動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動自己頸細肩圓的身子,我的十三根銅弦錚錚作響。我覺得那簡易的床鋪也在我的響聲中搖晃。我停止不下自己。直到中間那根長弦在燕惜沉重的嘆息聲里砰然抻斷,我才有了暫時的安靜。
燕惜停止嘆息是在那個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晚他破例多喝了幾杯冰燒酒,正要回房休息,卻聽到了一陣久違的筑聲隱隱傳來。他循著筑聲挪動著腳步,他的襤褸的衣袂很快就飄到了主人家的堂前。那是一個咸陽來的客人在擊筑。堂下一群人正側耳細聽。一曲終了,眾人鼓掌贊嘆。燕惜卻不合時宜地嘟噥了一聲:好是好,就是差了一些東西!
差什么東西呢?主人和客人把燕惜請到了堂上。燕惜說,客人的筑聲是從琴弦上彈出來的,只能悅人耳,還不是真正的音樂。真正的音樂是悅人心,是從心底里發出來的!客人把筑一下子就擲到了他的腳邊,那你彈一首真正的音樂給我聽聽!
燕惜一腳就把那筑踢到了堂下。然后一個漂亮的轉身,走了。他從床下掏出塵封的我,然后換上了那身在燕國朝廷穿過的華麗衣服,整容凈面,回到了主人堂上。在眾人驚詫的目光里,修頎俊逸的燕惜左手按住我的頭部,右手捏著竹尺,優雅而嫻熟地一擊,我渴盼已久的身體頓時生動起來,震顫著發出了一聲貫穿天地的妙音。眾人的心一下子就被擊昏了。昏迷的心不會死去,它們注定還會被持續的筑聲所喚醒。一陣高亢的筑音穿過,接下來就是激越的旋律。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荊軻曾經唱過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好——主人、客人還有堂下的聽眾禁不住歡呼起來。燕惜卻流著淚嘟噥著,好什么好,這十三根銅弦還斷著一根呢!
那個夜晚過后,我沒有再回到箱子里。我重新回到了燕惜的懷抱。我們又變得形影不離了。我們搬出了那家酒樓。燕惜對我說,不怪那幾杯冰燒酒,該是離開宋子的時候了,有人在等我們呢!
誰在等我們?是嬴政。不,應該叫他秦始皇,他現在已經統一六國了。戰鼓聲已經遠離了咸陽宮,現在這里需要音樂。需要音樂來粉飾裝點大秦的一統江山。我和燕惜就做了秦始皇的宮廷樂師。秦始皇要讓燕惜做一曲《秦頌》,只是在進宮之前,他讓人熏瞎了燕惜的眼睛。其實,燕惜的眼睛根本不用熏了,他基本上已經為荊軻哭瞎了。
與秦始皇面對面的時候,我才知道他不但懂戰爭,懂政治,他還懂音樂,懂我。當我在燕惜的手下發聲委婉的時候,他微笑。他滿足于君臨四方威加海內,帝王大業從此開始。當我發聲慷慨的時候,他朗笑。他得意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當我發聲激昂的時候,他狂笑。他感嘆一個曾經的私生子,終于統一了天下所有的聲音,終于讓天下最好的樂師最美的樂曲為他而奏。他狂笑著,受了我聲音的吸引,一步一步走向燕惜,走向我。他俯身想從燕惜的手里拿過我,然后自己彈奏。而這時,我卻發出了鉛一樣沉鈍的聲音。我灌滿鉛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閃電,飛快地向秦始皇砸去——
應該說我是長著眼睛的,但我的眼睛終究不如人的眼睛,更何況是秦始皇的眼睛。他比閃電還快的眼睛幫助他的頭躲過了這致命的一擊。我和沉重的鉛塊跌在大殿,整個身子霎時七零八落。我成了一把斷魂筑!
燕惜在秦始皇的劍下一動不動。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還有眼淚,竟然還有鉛塊一樣的眼淚砸落。
燕惜被秦始皇送上了絞架。我的七零八落的殘骸也被他聚攏起來,放在了燕惜的腳下。秦始皇拍拍燕惜的肩膀,輕聲地說,我早就知道,你不是燕惜,你是高漸離!熏瞎你的眼睛,是想讓你專心音樂。
燕惜抬起頭,冷笑道,不,我不是高漸離,我是荊軻的影子,我也是燕國的影子!
(有刪改)
5.關于文中燕惜聞筑聲重新擊筑演奏的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燕惜循著筑聲走到堂前,不合時宜的評價,目的是想展示自己的音樂水平。
B.燕惜掏出塵封的筑,換上華服,整容凈面,是不想讓堂上的主客看輕他。
C.燕惜心念故國舊友,擊筑時不惜暴露身份,唱起了《易水歌》,因此被抓。
D.燕惜在曲終眾人的歡呼中卻流淚嘟囔,表明他此時撫今追昔的沉痛感傷。
6.下列對文本相關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殘垣斷壁的范陽城,血水流淌的易水河等景物,烘托了燕國在戰火中搖搖欲墜的情景,也奠定了小說悲壯的基調。
B.“高漸離拍著行李箱,拍著我昏睡的身體”,兩個“拍”字,運用動作描寫,表現了高漸離極其無奈憤懣的心理。
C.用排比句式寫秦始皇聽到燕惜擊筑時“微笑”“朗笑”“狂笑”的表情,增強語勢,著力表現秦統一六國的雄壯豪邁。
D.文末高漸離被殺這一悲慘的結局使人唏噓慨嘆,似有濃得化不開的沉悶和悲傷,同時也增加了歷史的凝重與沉郁。
7.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高漸離的形象特點。
8.本文以“筑”的視角敘述歷史人物的遭遇,這樣的視角有怎樣的效果?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5.D6.C
7.①有政治遠見。從好友荊軻的死和燕王的行為,能預知燕國不保。
②懷念故友,眷戀故國。憶起荊軻刺秦失敗的傷感,對燕國的眷戀,以及知音難覓的孤寂,此時從心底發出的音樂沒有人能真正地聽懂,回憶里的荊軻和燕國再次撞擊他的心靈。
③以死報國,刺殺秦始皇。忠于燕國,從刺秦失敗的遺憾,對燕國不變的忠貞可看出。
8.①從人物形象上看,讓靜物“筑”開口。通過對“筑”的動作和心理描寫,襯托了高漸離惜情重義、忍辱負重、壯心不已的形象。
②從主旨上看,用“筑”講述歷史人物真實的遭遇,充分表現了歷史文化中深層的悲壯與厚重,增添了歷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滄桑感。
③從表述效果上看,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物以人的感情,視角獨特,引人入勝。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
A.“目的是想展示自己的音樂水平”錯。燕惜循著筑聲走到堂前,源于他對音樂的熱愛,也為后文重新擊筑做了鋪墊。
B.“是不想讓堂上的主客看輕他”錯。高漸離許久不彈筑,再次拿起時換上華服,整容凈面,一方面是出于對音樂的尊重,就如古人重視祭祀,凡祭祀必沐浴齋戒;另一方面,也是覺得不需要再過隱姓埋名的生活了。
C.“因此被抓”錯。文章沒有寫他因此被抓,而是寫“那個夜晚過后,我沒有再回到箱子里。我重新回到了燕惜的懷抱。我們又變得形影不離了。我們搬出了那家酒樓。燕惜對我說,不怪那幾杯冰燒酒,該是離開宋子的時候了,有人在等我們呢!”寫他準備去行刺秦王。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藝術手法及其表現力的能力。
C.“著力表現秦統一六國的雄壯豪邁”說法有誤。原文用排比句式寫秦始皇聽到燕惜擊筑時“微笑”“朗笑”“狂笑”的表情,是為了突出秦始皇的志得意滿,得意忘形,從而為下文高漸離復仇做鋪墊。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作品藝術形象的能力。
根據原文“他把我裝進箱子里,悠悠地對我說,燕國不保了,我們該離開這里了”“高漸離拍著行李箱,拍著我昏睡的身體,嘶啞著嗓子說,燕王喜割掉的不僅是太子丹的頭顱,他割掉的也是他自己的頭顱啊!高漸離的話很快就得到了應驗”可知,高漸離有政治遠見,能通過好友荊軻的死和燕王的做法,預知燕國不保。
“他帶著我爬過他故鄉范陽城的殘垣斷壁,涉過血水流淌的易水河,來到白洋淀邊的秋風臺。那時,秋風臺已經被炮火掀去了半邊。我感覺,高漸離的腳步在這里停頓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漸離和太子丹送別荊軻的場面連我都記憶猶新”,高漸離忘不了荊軻,忘不了燕國,“其實,燕惜的眼睛根本不用熏了,他基本上已經為荊軻哭瞎了”;“我們在宋子居住了下來。高漸離做了一家酒樓的酒保。他的名字改成了燕惜。我就被燕惜安排在他那簡易得不能再簡易的床底下”“我眼睜睜地看著他的一雙調琴弄筑的纖手變得粗糙皸裂,骨節粗大。看著他的心在一點一點破碎開來”,高漸離不再彈奏筑,因為知音已逝,從心底發出的音樂沒有人能真正地聽懂。可以看出高漸離與荊軻感情深厚,他始終在懷念故友,眷戀故國。
“我和燕惜就做了秦始皇的宮廷樂師。秦始皇要讓燕惜做一曲《秦頌》,只是在進宮之前,他讓人熏瞎了燕惜的眼睛”,為了報仇,高漸離來到秦宮;果然,秦始皇被他的音樂吸引,“他俯身想從燕惜的手里拿過我,然后自己彈奏。而這時,我卻發出了鉛一樣沉鈍的聲音。我灌滿鉛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閃電,飛快地向秦始皇砸去——”“燕惜被秦始皇送上了絞架”,高漸離最終做出了行刺秦始皇的選擇,并最終為此殞命,由此可見他忠于燕國,以死報國。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作品敘述視角與敘述特色的能力。
作品以“筑”這一物的視角進行敘述,讓靜物“筑”開口,可以從旁觀者的角度塑造高漸離的形象,如寫“筑”的心理和行動,“我感覺,高漸離的腳步在這里停頓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漸離和太子丹送別荊軻的場面連我都記憶猶新。我發出的高亢悲壯的音律在這里曾經撼動了那么多人”“我隨著他端盤上菜,刷盤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睜睜地看著他的一雙調琴弄筑的纖手變得粗糙皸裂,骨節粗大。看著他的心在一點一點破碎開來,我躁動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動自己頸細肩圓的身子,我的十三根銅弦錚錚作響。我覺得那簡易的床鋪也在我的響聲中搖晃。我停止不下自己”“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還有眼淚,竟然還有鉛塊一樣的眼淚砸落”等。這些描寫襯托了高漸離惜情重義、忍辱負重、壯心不已的形象。
“筑”作為高漸離身邊的事物,不僅能看到高漸離的言行舉止,還能看破高漸離迫于時勢外在偽裝下的真實想法,如“看著他的心在一點一點破碎開來,我躁動不安”“昏迷的心不會死去,它們注定還會被持續的筑聲所喚醒”“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荊軻曾經唱過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而正是這些內心所想,促使高漸離不斷做出新的選擇,使得人物的遭遇更加真實豐滿。用“筑”講述歷史人物真實的遭遇,充分表現了歷史文化中深層的悲壯與厚重,增添了歷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滄桑感。
文章表現的雖是高漸離這一人物的言行舉止和生平經歷,卻沒有從他的視角展開描寫,而是用擬人化的手法,從“筑”的視角來寫,視角獨特,引人入勝;且賦予“筑”以人的感情,作為高漸離最終擊殺秦始皇不成含恨而去的見證,這一視角另辟蹊徑,使文章充滿新意。
二、古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張儀為秦連橫,說趙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獻書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擯秦,秦兵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東。弊邑恐懼懾伏,繕甲厲兵,飾車騎,習馳射,力田積乘,守四封之內。愁居懾處,不敢動搖,唯大王有意督過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舉巴蜀,并漢中,東收兩周而西遷九鼎,守白馬之津。秦雖辟遠,然而心忿悄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鈍兵,軍于澠池,愿渡河逾漳,據番吾,迎戰邯鄲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戰,以正殷紂之事。敬使臣先以聞于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以為從者,恃蘇秦之計。熒惑諸侯,以是為非,以非為是。欲反覆齊國而不能,自令車裂于齊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與秦為昆弟之國,而韓、魏稱為東蕃之臣,齊獻魚鹽之地,此斷趙之右臂也。夫斷右臂而求與人斗,失其黨而孤居,求欲無危,豈可得哉?今秦發三將軍:一軍塞午道,告齊使興師渡清河,軍于邯鄲之東;一軍軍于成皋,驅韓、魏而軍于河外;一軍軍于澠池。約曰:四國為一以攻趙破趙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隱情先以聞于左右臣竊為大王計,莫如與秦遇于澠池,面相見而身相結也。臣請案兵無攻,愿大王之定計。”
趙王曰:“先王之時,奉陽君相,專權擅勢,蔽晦先王,獨斷官事。寡人宮居,屬于師傅,不能與國謀。先王棄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淺,私心固竊疑焉。以為一從不事秦,非國之長利也。乃且愿變心易慮,剖地謝前過以事秦。方將約車趨行,而適聞使者之明詔。”于是乃以車三百乘入朝澠池,割河間以事秦。
(節選自《戰國策·趙策二》)
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解析標號涂黑。
四國A為B一C以D攻E趙F破G趙H而I四J分K其L地M是N故O不P敢Q匿R意S隱T情U先V以W聞X于Y左Z右
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A.連橫,戰國時期張儀提出的外交策略,指六國合力抗秦。
B.擯,通“儐”,接引賓客。在文中表示尊敬、敬服的意思。
C.軍,駐扎,與“晉軍函陵”(《燭之武退秦師》)意思不同。
D.昆弟,指兄弟,也有友好友愛的意思。在本文中取后者意。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儀為秦國游說趙武靈王,首先將國書獻給趙國的御史,然后當面向趙王闡明秦國立場,凸顯事件的嚴肅性。
B.秦兵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只是借口。秦國以曾受趙國威脅為由脅迫趙王,根本目的是想讓趙國臣服于秦國。
C.秦國在準備攻打趙國之前,已經分別與逼近趙國的楚國、韓國、魏國和齊國等四國結為兄弟之國。
D.面對不利的形勢,趙武靈王托詞自己較少參與國政,最終決定親自朝見秦王,并把河間之地割給秦國。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斷右臂而求與人斗,失其黨而孤居,求欲無危,豈可得哉?
(2)先王棄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淺,私心固竊疑焉。
13.張儀的說辭對趙國來說實際上就是最后通牒,是當時強秦對外慣用的外交辭令。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其說辭的思路。
9.FMU10.C11.A
12.(1)一個被砍斷了右臂的人還想要去與人搏斗,就失去了同盟而孤立無援,要想沒有危險,這怎么可能呢?
(2)當先王丟下群臣離開人間的時候,我年齡還相當小,親政的時日不多,內心本就對合縱之策非常疑惑。
13.①首先他恭維趙國勢力強大;②然后話鋒一轉,指責趙王以前的合縱大大損傷了秦國的利益,秦國不僅懷恨已久,而且不惜與趙國一戰;③接著他不談戰事,指出合縱聯盟解體已成定勢,而連橫已成各國的共識;④最后張儀再現鋒芒,以強大的暴力脅迫趙王就范。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我們盟誓說:“四國團結一致攻打趙國,滅掉趙后由四國瓜分趙國領土。’我不敢隱瞞真相,事先通知大王陛下。
“四國為一以攻趙”,“以”為連詞,表目的關系,前后不可斷開,故在F處斷句;
“破趙而四分其地”,“而”表承接關系,連接前后動作,且“其地”為“分”的賓語,其后斷開,故在M處斷句;
“是故不敢匿意隱情”,“匿意隱情”為并列短語,作“敢”的賓語,其后斷開,故在U處斷句。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和文言實詞的能力。
C.“意思不同”錯誤,均為“駐扎”的意思。句意:駐扎在澠池/晉軍駐扎在函陵。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首先將國書獻給趙國的御史”錯誤,“弊邑秦王使臣敢獻書于大王御史”中“大王御史”,表面上指國君的下屬御史,實際上指國君本人。古人對于國君一般不直接指稱。只敬稱其手下人,以代替國君自己。如稱“執事”“陛下”等。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斗”,搏斗;“黨”,同盟;“豈”,難道。
(2)“棄群臣”,國君死的委婉說法;“日淺”;時間短;“固”,本來;“焉”,代指合縱之策。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根據“大王收率天下以擯秦,秦兵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東。弊邑恐懼懾伏,繕甲厲兵,飾車騎,習馳射,力田積乘,守四封之內。愁居懾處,不敢動搖,唯大王有意督過之也”可知,首先他恭維趙國勢力強大。
根據“今秦以大王之力,西舉巴蜀,并漢中,東收兩周而西遷九鼎,守白馬之津。秦雖辟遠,然而心忿悄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鈍兵,軍于澠池,愿渡河逾漳,據番吾,迎戰邯鄲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戰,以正殷紂之事。敬使臣先以聞于左右”可知,然后話鋒一轉,指責趙王以前的合縱大大損傷了秦國的利益,秦國不僅懷恨已久,而且不惜與趙國一戰。
根據“凡大王之所信以為從者,恃蘇秦之計。熒惑諸侯,以是為非,以非為是。欲反覆齊國而不能,自令車裂于齊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與秦為昆弟之國,而韓、魏稱為東蕃之臣,齊獻魚鹽之地,此斷趙之右臂也”可知,接著他不談戰事,指出合縱聯盟解體已成定勢,而連橫已成各國的共識。
根據“夫斷右臂而求與人斗,失其黨而孤居,求欲無危,豈可得哉?今秦發三將軍:一軍塞午道,告齊使興師渡清河,軍于邯鄲之東;一軍軍于成皋,驅韓、魏而軍于河外;一軍軍于澠池。約曰:四國為一以攻趙破趙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隱情先以聞于左右臣竊為大王計,莫如與秦遇于澠池,面相見而身相結也。臣請案兵無攻,愿大王之定計”可知,最后張儀再現鋒芒,以強大的暴力脅迫趙王就范。
參考譯文:
張儀替秦國推行連橫主張而又游說趙武王道:“敝國君王派我通過御史給大王獻上國書。大王率領天下諸侯對抗秦國,以致使秦軍不敢出函谷關已十五年了。大王的威信通行于天下和山東六國,我秦國對此非常恐懼,于是便修繕鎧甲磨勵兵器,整頓戰車,苦練騎射,勤于耕作,聚積糧食,嚴守四面邊疆,過著憂愁恐懼的日子,不敢輕舉妄動,惟恐大王有意責備我們的過錯。現在秦國仰仗大王的威力,西面收復巴、蜀,兼并漢中,東面征服東、西兩周,把象征天子的九鼎運移到西方,鎮守白馬渡口。秦國雖然地處僻遠,但是心懷憤恨已經很久了。如今敝國秦王只有敝甲鈍兵,駐扎在澠池,希望渡過黃河,越過漳水占領番吾,與趙軍會戰于邯鄲城下。希望在甲子之日和趙軍會戰,以仿效武王伐紂的故事。秦王特派我將此事事先敬告大王陛下。”
“一般地說,大王聽信合縱的原因,不過靠的是蘇秦的計謀。蘇秦惑亂諸侯,顛倒是非黑白,但是他陰謀顛覆齊國卻沒有成功,自己反而被車裂于齊國集市上。由此看來,天下各諸侯國是聯合為一的。現在楚國和秦國結為兄弟之邦,韓、魏兩國也自稱是秦國的東方之臣,齊國獻出魚鹽之地,這就切斷了趙國的右臂。一個被砍斷了右臂的人還想要去與人搏斗,就失去了同盟而孤立無援,要想沒有危險,這怎么可能呢?現在秦國派出三路大軍:一路堵塞午道,并通知齊國讓它派出大軍渡過清河,駐扎在邯鄲以東;一路駐扎在韓國成皋,指揮韓、魏之軍,列陣在魏國的河外;另一路軍隊駐扎在澠池。我們盟誓說:‘四國團結一致攻打趙國,滅掉趙后由四國瓜分趙國領土。’我不敢隱瞞真相,事先通知大王陛下。我私下為大王考慮,大王不如和秦王在澠池相會,見了面以后而使兩國互結友好。我請求秦王停兵不進攻趙國,希望大王急速決定計劃。”
趙武王說:“先王在位的時候,奉陽君為宰相,他為人專權跋扈,蒙蔽先王,一人獨斷朝政,而我在深宮中讀書,不能參與國政。當先王丟下群臣離開人間的時候,我年齡還相當小,親政的時日不多,內心本就對合縱之策非常疑惑。與各諸侯訂立合縱之盟抗拒秦國,根本不是治國安邦的長久之計。因此正想重新考慮,改變戰略國策,向秦割地,對以前參加合縱的錯誤表示謝罪,希望與秦國友好。我正準備車馬要到秦國去時,適逢您到來,使我能夠領受教誨。”于是趙武王率領三百領戰車到澠池去朝見秦惠王,并把河間之地獻給秦國。
(二)古詩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春題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此詩是面對朝堂朋黨傾軋加劇、民生凋敝的現實,屢次上書言事卻不被采納而自求外派杭州后,即將任滿回京所作。
14.下面對本詩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前六句寫西湖春景,突出西湖景色的秀麗優美,后兩句寫情,表述詩人對西湖之“戀”,情景交融。
B.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風景畫,湖水澄澈,千山蒼翠,明月如珠,早稻新發,如此美景讓詩人留戀。
C.這首詩善用比喻,如頸聯寫早稻初生,似一塊巨大的綠色地毯,鋪滿厚厚的絲絨,新穎有趣又生動貼切。
D.“青羅裙帶展新蒲”一句寫稻田里辛勤勞作的少女隨風飄搖的裙帶,以少女勞作之美襯托春日西湖之美。
15.本詩尾聯與白居易《西湖留別》中的詩句“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都表述了對西湖的留戀不舍,請結合兩詩內容分析其原因。
14.D15.①對西湖如畫美景的喜愛。②對西湖閑適安樂生活的眷戀。③對京城官場朋黨互相傾軋現狀的厭倦。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D.“寫稻田里辛勤勞作的少女隨風飄搖的裙帶,以少女勞作之美襯托春日西湖之美”錯誤。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的描寫蒲葉披風像少女身上飄曳的裙帶,格調清新。表述詩人對西湖風光的贊美。不是寫少女勞作,也不是以少女勞作之美襯托春日西湖之美。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早稻初生,似一塊巨大的綠色地毯,上面鋪滿厚厚的絲絨線頭;蒲葉披風,像少女身上飄曳的裙帶。一幅格調清新的山水畫圖展現眼前,詩人喜愛不已,不由發出對西湖風光的贊美,留戀不忍離開。“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在綠藤覆蓋的陰棚下,鋪陳飲酒和歌舞的的地方;這時,歌妓們乘坐的船只正停泊在紅色的荷花叢中,人面與荷花互相映照,十分美艷。可概括為:對西湖如畫美景的喜愛。
②“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在綠藤覆蓋的陰棚下,鋪陳飲酒和歌舞的的地方;這時,歌妓們乘坐的船只正停泊在紅色的荷花叢中,人面與荷花互相映照,十分美艷,沉醉其中。《春題湖上》詩中詩人對杭州美景的喜愛,對西湖閑適安樂生活的眷戀之情。可概括為:對西湖閑適安樂生活的眷戀。
③“此詩是面對朝堂朋黨傾軋加劇、民生凋敝的現實,屢次上書言事卻不被采納而自求外派杭州后,即將任滿回京所作”“一半勾留是此湖”面對朝堂朋黨傾軋加劇、民生凋敝的現實,心生厭倦寧愿留在杭州。可概括為:對京城官場朋黨互相傾軋現狀的厭倦。
(三)名篇名句默寫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闡述自己對子路“哂之”原因的兩句是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的弟子各言其志,冉有的“____,____”可以看出他謙虛謹慎的品格。
(3)《靜女》中用雙關手法贊美心上人容顏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用對寫的手法,想象心上人征途回望,念念情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曹丕在《短歌行》中借“其物如故,其人不存”來表述對亡父的哀思,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用相似的語境表述了對故國的哀思。
(6)《鵲橋仙》中,在牛郎織女即將分別的悲傷氣氛中,秦觀卻認為長久的真愛不受時空限制的樂觀之情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
(7)《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比喻的手法肯定人民群眾力量強大,建議君王謹慎考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8)《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對比手法說明真誠待人和輕視他人而帶來不同結果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
①.為國以禮②.其言不讓③.如其禮樂④.以俟君子⑤.彤管有煒⑥.說懌女美⑦.還顧望舊鄉⑧.長路漫浩浩⑨.雕欄玉砌應猶在⑩.只是朱顏改.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俟、煒、說懌、浩、砌、暮、覆、竭。
三、基礎部分
17.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吾與點也(跟隨)舍瑟而作(起身)族庖月更刀(眾)
B.進乎技矣(超過)又欲肆其西封(擴張)足之所履(踩)
C.俯足以畜妻子(養活)刑于寡妻(處罰)動刀甚微(輕)
D.晉軍函陵(駐扎)簡能而任之(選拔)朝濟而夕設版焉(救濟)
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
A.“與”:贊同。句意:我贊成曾點的觀點。
C.“刑”:通“型”,樹立榜樣。句意:給妻子做道德規范。
D.“濟”:渡河。句意:早晨剛剛渡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
故選B。
18.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當神器之重(掌握);以御于家邦(治理);莫不殷憂而道著(深)
B.仁者播其惠(恩惠);因之以饑懂(接續);善刀而藏之(愛惜)
C.如土委地(散落);焉用亡鄭以陪鄰(陪同);度,然后知長短(丈量)
D.有復于王者(報復);承天景命(大);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喜愛)
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正確。句意:掌握帝位的重權。/進而治理好一家一國。/無不是在深深的憂慮中就治道顯著。
B.“善刀而藏之”的“善”通“繕”,修治,這里是拭擦的意思。句意:仁愛的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接著又遇上饑荒。/將刀擦凈,收藏起來。
C.“焉用亡鄭以陪鄰”的“陪”通“倍”,意思是增加。句意:像泥土一樣堆積在地面上。/(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量一量,這樣才能知道是長還是短。
D.“有復于王者”的“復”意為回答、報告。“百姓皆以王為愛也”的“愛”意為愛惜,這里含有吝嗇之意。句意:(假如)有人報告對大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百姓都認為大王吝嗇。
故選A。
19.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①然后驅而之善②牛何之
B.①又欲肆其西封②吾其還也
C.①子路率爾而對曰②以吾一日長乎爾
D.①庖丁為文惠君解牛②為之躊躇滿志
A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①動詞,到,往。句意:這樣之后督促他們一心向善。
②動詞,到,往。句意:把牛牽到哪里去?
B.①代詞,它。句意:又想擴張它西邊的邊界。
②副詞,表商量語氣,還是。句意:我們還是回去吧。
C.①……的樣子。句意:子路輕率的回答說。
②代詞,你們。句意:不要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
D.介詞,替,給。句意:庖丁給梁惠王宰牛。
②介詞,因為。句意:因此悠然自得,心滿意足。
故選A。
20.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闕秦以利晉②謹庠序之教③朝秦楚④為肥甘不足于口與⑤風乎舞雩⑥良庖歲更刀⑦端章甫⑧既東封鄭⑨越國以鄙遠
A.①③/②⑤⑦/⑧/④⑨/⑥B.①③⑧/⑤⑦/②/⑥/④⑨
C.①⑧/④⑨/③⑥/②/⑤⑦D.①③⑧/②⑥/④⑤⑦/⑨
B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能力。
①“闕”:使……“缺”,侵損,削減。句意:侵損秦國來對晉國有利。
②“謹”:形容詞動用,認真地從事。句意: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
③“朝”:使……來朝見。句意:使秦國楚國來朝拜。
④“肥”:形容詞用作名詞,肥美的食物。句意:是因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夠吃嗎?
⑤“風”:名詞動用,吹風。句意:到舞雩臺上吹風。
⑥“歲”:名詞作狀語,每年。句意:優秀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
⑦“章甫”:名詞動用,戴禮帽。句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
⑧“封”:使……成為封地。句意: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以后。
⑨“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地。句意:越過別國家把遠方的土地當作自己的邊境。
可見,①③⑧,使動用法;⑤⑦,名詞動用;②,形容詞動用;⑥,名詞作狀語;④⑨,形容詞用作名詞。
故選B。
21.下列句子中,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異乎三子者之撰;②雖董之以嚴刑;③百姓之不見保;④未之有也;⑤不吾知也;⑥是乃仁術也;⑦夫晉,何厭之有;⑧莫之能御也;⑨是寡人之過也
A.①⑤/③⑨/④⑦⑧/②⑥B.①②/③/④⑤⑦⑧/⑥⑨
C.①②/③⑦/④⑤⑧/⑥⑨D.①⑤/②③/④⑦/⑥⑧⑨
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狀語后置句,“異乎三子者之撰”即“乎三子者之撰異”。句意:跟他們三個所說的有所不同。
②狀語后置句,“雖董之以嚴刑”應為“雖以嚴刑董之”。句意:雖然可以用嚴刑來監督他們。
③被動句,“見”表被動。句意:老百姓沒有受到愛護。
④賓語前置句,“未之有”應為“未有之”。句意:未曾有過。
⑤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不知吾也”。句意:不了解我。
⑥判斷句,“也”表判斷。句意:這是仁道。
⑦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夫晉,有何厭。句意: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
⑧賓語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莫能御之也”。句意:沒有人能夠抵御他。
⑨判斷句,“也”表判斷。句意:這是我過錯呀。
故①②為狀語后置句,③為被動句,④⑤⑦⑧為賓語前置句,⑥⑨為判斷句。
故選B。
22.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①批大郤,導大窾;②莫春者,春服既成;③唯求則非邦也與
B.①是罔民也;②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③申之以孝悌之義
C.①技蓋至此乎;②刀刃若新發于硎;③失其所與,不知
D.①振之以威怒;②永保無疆之休;③根不固而求木之長
A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象的理解能力。
A.郤,同“隙”,縫隙。句意:擊如大的縫隙,引刀進入骨節之間的空出。/莫,同“暮”,晚。句意:晚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經穿定了。/與,同“歟”,語氣助詞,表疑問。句意:難道冉求講的不是國家的事嗎?
B.罔,同“網”,張網捕捉,比喻陷害。句意:這就是陷害百姓。/涂,同“途”,道路。句意: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行走。/無通假字。句意:反復地用孝順父母、敬重兄長的道理開導他們。
C.蓋,“盍”,何、怎么。句意:技藝怎么到這地步?/無通假字。句意:刀刃就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知,同“智”,明智。句意: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
D.振,同“震”,威嚇。句意:用威風怒氣來威嚇他們。/無通假字。句意:永保無窮的福祿。/無通假字。句意:根不穩固卻想要樹木章得好。
故選A。
23.下列有關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方而坐,臣子朝見君主則面向北方,因此“北面”一詞有向別人臣服的意思。
B.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燭之武退秦師》中“晉侯”“秦伯”皆是用爵稱。
C.四書為儒家經典,朱熹將《禮記》中《大學》、《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春秋》合為四書。
D.“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諸侯在非規定時間朝見天子;同,諸侯一起朝見天子。
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C.“和《論語》、《春秋》合為四書”錯誤,《四書》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沒有“《春秋》”。
故選C。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地方戲是流行于一定地區、具有地方特色的戲曲劇種的逼稱。濃郁的鄉土氣息是地方戲______的特征。不同地區的地方戲,反映的是不同地區的鄉土味,體現的是當地的鄉土文化與生活風貌。作為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形式,地方戲是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從誕生之初便與土地和農民建立了______的關系,有著其他藝術門類______的親民性與生動性。鄉村群眾之所以喜歡地方戲,是因為地方戲中蘊含著_____的鄉土美。比如,盛行于魯南蘇北地區的拉魂腔(又稱柳琴戲),就是當地百姓重要的精神食糧。
如今,在城市化的大規模推進中,鄉村社會逐漸喪失了自己的話語表述和文化自信,最能顯現鄉村文化及農民價值觀的地方戲,自然也隨著式微的鄉村文化而慢慢地漸受冷落。鄉村要振興,文化應先行。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的地方戲,理應當好鄉土文化的表述者,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
24.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得天獨厚密不可分不可企及通俗易懂
B.與生俱來休戚與共無可比擬家喻戶曉
C.與生俱來密不可分無可比擬通俗易懂
D.得天獨厚休戚與共不可企及家喻戶曉
25.下列各句中的括號,和文中括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新時代青少年應“少年心事當孥云”(李賀《致酒行》),不應在游戲中虛度青春。
B.7月23日,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名稱源于屈原長詩《天問》)發射升空。
C.《四庫全書》經過360多位學者十年編纂,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完成。
D.根據《黑龍江省建筑業管理條例》,我市建筑工程全部達到優良工程(的標準)。
26.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最能體現鄉村文化及農民價值觀的地方戲,自然也隨著鄉村文化的式微而慢慢地受到冷落。
B.最能顯現鄉村文化及農民價值觀的地方戲,自然也隨著鄉村文化的式微而慢慢地漸受冷落。
C.最能顯現鄉村文化及農民價值觀的地方戲,自然也隨著式微的鄉村文化而慢慢地受到冷落。
D.最能體現鄉村文化及農民價值觀的地方戲,自然也隨著式微的鄉村文化而慢慢地漸受冷落。
24.C25.C26.A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得天獨厚:意為獨具特殊的優越條件,也指所處的環境特別好,也指人的天賦、機遇非常好。一般為褒義詞。與生俱來:表示個人的特別、不可替代性,一生下來就是如此。結合“地方戲”“特征”分析,應該是地方戲一產生就有的特征,選用“與生俱來”。
密不可分:形容十分緊密,不可分割。休戚與共:意思是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禍患共同抵擋。形容關系緊密,利害相同。形容地方戲和“土地和農民”的關系,用“密不可分”。
不可企及:意思是沒有希望達到,形容遠遠趕不上。無可比擬:意思是沒有可以相比的。修飾“親民性與生動性”,強調“親民性與生動性”的不可比,選用“無可比擬”。
通俗易懂:意思為廣大人民群眾都能懂得。家喻戶曉:意思是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修飾“鄉土美”,強調鄉土美的普遍性、易懂性,選用“通俗易懂”。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標點符號作用的能力。
文中“柳琴戲”是對前面“拉魂腔”的解釋說明。
A.補充說明交代出處。
B.補充說明交代出處。
C.“公元1782年”是對“乾隆四十七年”的解釋說明。
D.用于補缺或訂誤。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畫線句語病有:
搭配不當,“顯現”“鄉村文化及農民價值觀”搭配不當,可以把“顯現”改為“體現”;
不合邏輯,“隨著式微的鄉村文化”應該為“隨著鄉村文化的式微”;
語義重復,“漸”,副詞,慢慢地,逐步地,與前面“慢慢地”重復,可以把“漸受”改為“受到”。
只有A項修改正確。
故選A。
閱讀下面的圖表和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于1973年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用于自我認知的心理學模型——“冰山模型”(見上圖),①。
首先是冰山上露出海面的部分,包括知識和技能,是容易了解與測量的,相對而言也是比較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展的。
其次是冰山中間的部分,為什么能力在冰山中間呢?因為它在海面上半隱半浮,有些能力比較容易體現出來,比如溝通能力;②,甚至你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擁有這個能力,比如領導力。能力的習得相較于知識和技能更難,但一旦掌握可以遷移。
最后是完全隱藏在海面之下的部分,③,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在某種意義上它們可以看作天賦,它們不太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但卻對人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27.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8.現代企業在招聘面試時,多會問“你為什么要選擇我們公司”等、“你曾經解決過什么樣的難題”等問題,而很少問“你有什么專業資格證書”等問題。結合材料簡要說明其原因。
27.①該模型包括三個部分;②有些能力是隱性的(有些能力是不容易被外人看出來的);③包括價值觀、性格特質和動機
28.(1)第一類問題是考察員工的價值觀和動機,這些問題對員工行為起決定性作用,因此這類會多問;(2)第二類問題是對員工能力的考察,能力是可以遷移的,所以這類問題也會多問;(3)第三類問題是考察員工的知識與技能,這不是很重要,因為它們可以通過培訓獲得,所以可少問。
2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此處是總領下文的句子,根據后文“首先是冰山上露出海面的部分”“其次是冰山中間的部分”“最后是完全隱藏在海面之下的部分”可知,這個模型包括三部分。可填:該模型包括三個部分;
第二空,此處是探討為何“能力”在冰山中間,注意分號表示并列,內容相對,此句與“有些能力比較容易體現出來”照應,意思相反,再結合“甚至你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擁有這個能力”可知有些能力是隱形的。可填:有些能力是隱性的(有些能力是不容易被外人看出來的);
第三空,由圖下方內容可知“天賦”包括“價值觀”“性格特質”“動機”,可填:包括價值觀、性格特質和動機。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探討問題、分析原因的能力。
根據“冰山模型”可知,知識技能屬于露在上面的部分,“是容易了解與測量的,相對而言也是比較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展的”。而“專業資格證書”代表的是招聘者的知識技能,“你有什么專業資格證書”是考察員工的知識與技能,這不是很重要,因為它們可以通過培訓獲得,所以可少問。
“能力”屬于冰山中間部分,有的能力是顯性的,“比較容易體現出來”;而有些能力是隱性的,“甚至你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擁有這個能力”,并且“能力的習得相較于知識和技能更難,但一旦掌握可以遷移”。“你曾經解決過什么樣的難題”涉及的正是能力問題,這類問題是對員工能力的考察,能力是可以遷移的,所以這類問題也會多問;
“天賦”在冰山最下面,完全隱藏在海面之下,包括“價值觀”“性格特質”“動機”,“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它們不太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但卻對人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你為什么要選擇我們公司”是考察員工的價值觀和動機,這些問題對員工行為起決定性作用,因此這類會多問。
四、寫作
2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如果你老是把弦繃得緊緊的,弓就會很容易折斷;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時就能頂用。"
材料二:西班牙哲學家格拉西安說:“承受壓力的重荷,噴水池才噴射出銀花朵朵。”
班級計劃舉行關于“負重和減重”的主題討論,請你結合材料含義和現實生活寫一篇發言稿,在班會上與同學交流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略
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
材料以兩句名言為切入點,引發考生對“負重”與“減重”的辯證考量。柏拉圖認為如果總是處于“負重”狀態,會“弦緊易繃”,過猶不及,放松緊繃的弦,輕裝減重,在要使用時就能頂用。格拉西安則認為因為承受壓力的重荷,噴水池才噴射出銀花朵朵。前者認為減重方能持續發展,后者認為負重方能成就美好。我們辯證思考地去看待,可以發現,兩人的觀點都體現了對人生壓力的理性認識,不同情境下不同的態度,都是有道理的。如認可“減重”,就要肯定“減重”的價值,如在適當的時候釋放壓力,學會休息,調整狀態,才能走得更遠,由此聯系生活與社會現實,如當前“雙減政策”“教育焦慮”“全民內卷”“雞娃”等,都可視為人們面對重荷做出的反應與對策。如認可“負重”,可以談“重荷”對于人的意義,如激發人的潛能、斗志,可以讓人坦蕩而充實地活著,壓力越大,生活越真實,重荷可以讓人變得更充實,更強大,更有可能成功,負重前行能夠有助于“突圍而出”。當然也可以辯證分析二者的關系。
寫作要求部分,明確了任務情境,班級的主題討論;明確了主題,即“負重和減重”;明確了文體,即“發言稿”,面向的對象“同學”。寫作的時候要有文體意識,同時行文之中要注意和同學之間的互動。
行文構思上,可以先提出發言稿的話題,接著列舉自然現象引出觀點,如以梅花為例引出“給生命負重,它會因壓力而精彩”;然后從“民族的生命因負重而精彩”“適當的壓力是催化劑。讓生命跑得更快。跨得更遠。跳得更高”“逆境可以扭轉乾坤”“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則使人亡身”的角度加以論證;最后總結,如“壓力絕不是負擔。而更是動力。因為生命在壓力中激發潛能。創造奇跡。完成了高度的跳躍”,并發出呼吁。
立意:
1.負重,讓生命更精彩。
2.肩荷巨木,猛志前趨。
3.輕裝減重,步履輕盈。
4.負重以行穩,減重而致遠。
5.增重有度,減重有方。
6.做好加減法,方可致終途。24
第頁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驗收檢測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和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作答時,將解析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測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
3.本次試卷測試時間為150分鐘,分值為150分。
一、現代文閱讀
(一)現代文閱讀I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中國茶文化自唐代陸羽《茶經》吹響號角起,已歷數千年。相較于西方濃郁重彩的咖啡文化,以“清幽雋永”著稱的茶文化,在某種意義上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文明使者。
茶學典籍的外譯構成了中華茶文化海外傳播的主體媒介。以最具代表性的陸羽《茶經》為例,該書向來為各國奉為茶書經典,流傳甚廣,國外《茶經》譯本達36種。2009年,“大中華文庫”系列之《茶經·續茶經》發行,這是第一部由中國人翻譯并在本土出版的英譯本,標志著中國向世界推介中國茶文化的進階。此外,其他如宋徽宗《大觀茶論》、蔡襄《茶譜》等茶學類典籍的不同譯本也成為向世界傳播中國茶文化的優秀讀本。
據美國學者威廉·烏克斯《茶葉全書》記載:中國的茶葉貿易始于4世紀的四川省,5世紀末,中國與土耳其商人在蒙古邊境貿易時,以茶葉為首要貿易物品,開啟了茶葉的對外貿易歷史,這是中國茶葉外銷的最早記載。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間,葡萄牙人來中國進行包括茶葉、絲綢、瓷器等在內的貿易活動,此為我國茶葉海上貿易之最初記錄。邊境市場、“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開辟,使得中國可用茶葉、絲綢、瓷器等各類商品換回他國的象牙、香料、寶石等特產,既實現了“以物易物”的貿易功能,又達到了中華茶文化海外傳播的功效。
傳播茶文化題材的影像多以紀錄片為主。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名片”,紀錄片的創作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于宏大敘事中體現細致入微,從局部真實中梳理整體認知,在現實中體察本質,在弘揚文化的同時又能夠揭示文化內涵。茶文化紀錄片客觀、多方位地展現了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成為茶文化立體化傳播的有力載體。
中國茶葉和茶文化向世界的傳播,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種貢獻,體現在茶已成為超越一種物質產品的存在,更是與中國人的文化傳承、審美趣味、精神追求相結合而成為一種具有鮮明特點的中國文化樣品。國家領導人多次將自己家鄉的茶葉作為“國禮”贈予來訪的外國政要,并以“茶敘”形式共話友好未來;浙江農林大學和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合作共建了全球首家以傳播茶文化為特色的孔子學院。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到今天的“一帶一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是中國文化的象征,從文化到外交,一杯清茶,正是中國“和而不同”理念的彰顯。
(摘編自劉曉萍《中國茶文化對外傳播路徑研究》)
材料二:
隨著“云消費”時代的來臨,流通的時間障礙、距離障礙和渠道環節消失,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時也增加了競爭強度。“零時差、零距離、零渠道”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極大縮短了茶葉的流通環節,流通與消費新特征使中國茶產業的競爭格局發生根本改變,競爭態勢更加激烈。國外茶葉品牌、跨界的創新茶葉品牌直接加入到傳統茶產業競爭當中,以產品為核心、以產地為根本的單一競爭要素被打破,產品的輕量化、個性化包裝,文化附加價值乃至話題營銷、事件營銷策略的引入,使傳統茶企業在競爭白熱化的同時也面臨著“云消費”時代快速創新、持續變革帶來的巨大挑戰。
中國飲茶、制茶工藝源遠流長,每個產茶省、產茶縣都有結合當地種植條件與飲茶習慣的名茶,形成了“一地一品”的獨具中國特色的茶文化。茶葉的原產地優勢成為傳統茶市場競爭的主導因素,使得傳統茶葉品牌絕大多數由產地品牌構成。
“一地一品”的傳統茶文化賦予產地品牌天然的發展優勢,但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傳統品牌的跨區域發展。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相關數據,目前茶產業頭部品牌市場份額均不超過5%,缺乏一統市場的茶葉品牌,這從側面印證了傳統茶市場品牌擴張的難度。產地品牌的競爭應根植于當地傳統文化與飲茶習慣,一些品牌跨地域盲目擴張往往以失敗告終。“云消費”時代線下消費體驗化、線上消費便捷化的二元商業模式,帶給了產地品牌原產地擴大發展、線上銷售布局的新競爭思路。依托于強大的文化和原產地認證優勢,以及更低的生產成本、更可控的產業鏈安全度、更便捷的產品開發與更新,產地品牌充分挖掘資源優勢,謀求產業鏈的復合化延伸,以產品創新與文化輸出贏得全國市場,取代了過去直接涉足其他省市、門店直營化的擴張思路。
創新茶產品市場興起,跨界競爭帶來全新的商業發展模式。近年來對茶的定義越來越寬泛,茶產業消費市場愈加多元化。除了即食茶飲,花草茶、口味茶、保健茶等都是傳統茶的潛在競爭替代者。一些新興的電商茶葉品牌乃至跨界茶葉品牌,不但迅速崛起搶占傳統茶市場份額,更帶來全面興起的商業發展模式,使傳統茶企遺遇市場沖擊。隨著中國茶消費市場潛力的進一步釋放,以及受年輕消費者快速變化的口味與體驗化、時尚化的消費需求影響,未來中國茶產業將迎來更加白熱化的競爭與市場變局,傳統茶企業也將面臨更大的轉型壓力。對此,應積極轉型突破以應對“云消費”時代的競爭挑戰。
(摘編自李馥佳《“云消費”時代中國茶產業競爭與發展趨勢分析》)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茶經》是“清幽雋永”中國茶文化的發端,也是第一部由中國人向世界譯介中華茶文化的經典。
B.當下茶產業的競爭,正從產品為核心的競爭轉變為產品包裝的競爭,輕量化、個性化包裝受到重視。
C.茶文化是極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代表,茶葉外銷,既是商品的交易,也包含了茶文化的對外傳播。
D.年輕人消費方式的變化,導致傳統茶企業將面臨更大轉型壓力,也促使消費市場潛力的進一步釋放。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則材料中前者側重介紹中國茶文化對外傳播,后者側重分析茶產業的競爭與發展。
B.“一地一品”的茶文化特點致使一些品牌在其他省市開設直營門店擴張以失敗告終。
C.《茶葉全書》關于中國茶葉外銷的記載,反映了中國茶文化對外傳播有悠久的歷史。
D.“云消費”時代背景下,中國茶產業競爭出現新現象,應積極轉型突破以應對挑戰。
3.下列選項中,最符合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詩句“晴窗細乳戲分茶”中的“分茶”,是宋代流行的用爪、匕等在茶湯上劃出圖像的游戲,體現了宋代茶文化的繁榮。
B.《茶界中國》在主題為“共享一帶一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第六屆中國國際短片電影展上播出,并享譽海外。
C.北京人藝演出的話劇《茶館》,在德國、法國、瑞士三國十四座城市,歷時50天演出25場,受到了歐洲人民的熱烈歡迎。
D.美國茶商托馬斯·沙利文為節約成本開發的袋泡茶滿足了人們便捷飲茶的需求,中國養生品牌受此啟發推出了袋泡養生茶。
4.某茶品店(見下圖)開業后生意火爆,請結合兩則材料與下圖分析其火爆的原因。
(二)現代文閱讀Ⅱ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斷魂筑
蔡楠
自從荊軻死了之后,高漸離再也沒有摸過我。他把我裝進箱子里,悠悠地對我說,燕國不保了,我們該離開這里了。我聽見有東西噼里啪啦砸在箱子上。直到那東西順著箱子的縫隙滴在絲弦上濡濕了我的身體,我才知道那是高漸離洶涌的淚水。
果然,秦國大軍旋風一樣掃過燕國。他們的旋風是向北刮,我和高漸離是向南逃。他帶著我爬過他故鄉范陽城的殘垣斷壁,涉過血水流淌的易水河,來到白洋淀邊的秋風臺。那時,秋風臺已經被炮火掀去了半邊。我感覺,高漸離的腳步在這里停頓了好久。往事如昨,高漸離和太子丹送別荊軻的場面連我都記憶猶新。我發出的高亢悲壯的音律在這里曾經撼動了那么多人。那是我迄今為止最痛快淋漓的吶喊。吶喊完了,我開始疲憊地歇在高漸離的行李箱里。作為一把筑,我除了聽命于高漸離的手指,發出不同的音律,我還能做什么呢?
來到了宋子城,我們就聽到了太子丹被他的父親割掉頭顱獻給秦國的消息。高漸離拍著行李箱,拍著我昏睡的身體,嘶啞著嗓子說,燕王喜割掉的不僅是太子丹的頭顱,他割掉的也是他自己的頭顱啊!高漸離的話很快就得到了應驗。秦國大將王翦的兒子王賁把燕王喜從薊城追到了遼東,硬是生生的把他的頭顱揪了下來。丹的頭顱掉了,喜的頭顱掉了,燕國天空的星辰也掉了。
我和高漸離不能再往南逃了。逃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秦國的星辰。我們在宋子居住了下來。高漸離做了一家酒樓的酒保。他的名字改成了燕惜。我就被燕惜安排在他那簡易得不能再簡易的床底下。雖然我動彈不得,但每天我又都在跟隨著他。我是他的影子,一個曾是天底下最好的樂手的影子。我隨著他端盤上菜,刷盤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睜睜地看著他的一雙調琴弄筑的纖手變得粗糙皸裂,骨節粗大。看著他的心在一點一點破碎開來,我躁動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動自己頸細肩圓的身子,我的十三根銅弦錚錚作響。我覺得那簡易的床鋪也在我的響聲中搖晃。我停止不下自己。直到中間那根長弦在燕惜沉重的嘆息聲里砰然抻斷,我才有了暫時的安靜。
燕惜停止嘆息是在那個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晚他破例多喝了幾杯冰燒酒,正要回房休息,卻聽到了一陣久違的筑聲隱隱傳來。他循著筑聲挪動著腳步,他的襤褸的衣袂很快就飄到了主人家的堂前。那是一個咸陽來的客人在擊筑。堂下一群人正側耳細聽。一曲終了,眾人鼓掌贊嘆。燕惜卻不合時宜地嘟噥了一聲:好是好,就是差了一些東西!
差什么東西呢?主人和客人把燕惜請到了堂上。燕惜說,客人的筑聲是從琴弦上彈出來的,只能悅人耳,還不是真正的音樂。真正的音樂是悅人心,是從心底里發出來的!客人把筑一下子就擲到了他的腳邊,那你彈一首真正的音樂給我聽聽!
燕惜一腳就把那筑踢到了堂下。然后一個漂亮的轉身,走了。他從床下掏出塵封的我,然后換上了那身在燕國朝廷穿過的華麗衣服,整容凈面,回到了主人堂上。在眾人驚詫的目光里,修頎俊逸的燕惜左手按住我的頭部,右手捏著竹尺,優雅而嫻熟地一擊,我渴盼已久的身體頓時生動起來,震顫著發出了一聲貫穿天地的妙音。眾人的心一下子就被擊昏了。昏迷的心不會死去,它們注定還會被持續的筑聲所喚醒。一陣高亢的筑音穿過,接下來就是激越的旋律。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荊軻曾經唱過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好——主人、客人還有堂下的聽眾禁不住歡呼起來。燕惜卻流著淚嘟噥著,好什么好,這十三根銅弦還斷著一根呢!
那個夜晚過后,我沒有再回到箱子里。我重新回到了燕惜的懷抱。我們又變得形影不離了。我們搬出了那家酒樓。燕惜對我說,不怪那幾杯冰燒酒,該是離開宋子的時候了,有人在等我們呢!
誰在等我們?是嬴政。不,應該叫他秦始皇,他現在已經統一六國了。戰鼓聲已經遠離了咸陽宮,現在這里需要音樂。需要音樂來粉飾裝點大秦的一統江山。我和燕惜就做了秦始皇的宮廷樂師。秦始皇要讓燕惜做一曲《秦頌》,只是在進宮之前,他讓人熏瞎了燕惜的眼睛。其實,燕惜的眼睛根本不用熏了,他基本上已經為荊軻哭瞎了。
與秦始皇面對面的時候,我才知道他不但懂戰爭,懂政治,他還懂音樂,懂我。當我在燕惜的手下發聲委婉的時候,他微笑。他滿足于君臨四方威加海內,帝王大業從此開始。當我發聲慷慨的時候,他朗笑。他得意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當我發聲激昂的時候,他狂笑。他感嘆一個曾經的私生子,終于統一了天下所有的聲音,終于讓天下最好的樂師最美的樂曲為他而奏。他狂笑著,受了我聲音的吸引,一步一步走向燕惜,走向我。他俯身想從燕惜的手里拿過我,然后自己彈奏。而這時,我卻發出了鉛一樣沉鈍的聲音。我灌滿鉛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閃電,飛快地向秦始皇砸去——
應該說我是長著眼睛的,但我的眼睛終究不如人的眼睛,更何況是秦始皇的眼睛。他比閃電還快的眼睛幫助他的頭躲過了這致命的一擊。我和沉重的鉛塊跌在大殿,整個身子霎時七零八落。我成了一把斷魂筑!
燕惜在秦始皇的劍下一動不動。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還有眼淚,竟然還有鉛塊一樣的眼淚砸落。
燕惜被秦始皇送上了絞架。我的七零八落的殘骸也被他聚攏起來,放在了燕惜的腳下。秦始皇拍拍燕惜的肩膀,輕聲地說,我早就知道,你不是燕惜,你是高漸離!熏瞎你的眼睛,是想讓你專心音樂。
燕惜抬起頭,冷笑道,不,我不是高漸離,我是荊軻的影子,我也是燕國的影子!
(有刪改)
5.關于文中燕惜聞筑聲重新擊筑演奏的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燕惜循著筑聲走到堂前,不合時宜評價,目的是想展示自己的音樂水平。
B.燕惜掏出塵封的筑,換上華服,整容凈面,是不想讓堂上的主客看輕他。
C.燕惜心念故國舊友,擊筑時不惜暴露身份,唱起了《易水歌》,因此被抓。
D.燕惜在曲終眾人的歡呼中卻流淚嘟囔,表明他此時撫今追昔的沉痛感傷。
6.下列對文本相關藝術特色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殘垣斷壁的范陽城,血水流淌的易水河等景物,烘托了燕國在戰火中搖搖欲墜的情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第二十八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第二次綜合練習生物試題含解析
- 內江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英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運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能源與動力技術進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學區五校聯考2025屆初三第一次模擬考試(1月)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華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大學物理學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心理咨詢理論與技術(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第三次模擬練習英語試題文試題含答案
- 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鍵盤基礎訓練(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東苑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鍋爐壓力容器安全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國家開放大學一網一平臺電大《建筑測量》實驗報告1-5題庫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英語課件Unit 5 Part B C 第6課時
- 陜西延長石油靖邊煤業有限公司海測灘煤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 淺析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機制及實踐路徑
- 2022-2023學年山東省煙臺市高一(下)期中英語試卷-普通用卷
- 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
- 2023年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23年】241號
- 德磐氫化丁腈橡膠
- 伊利經銷商設立、變更、撤銷、評估管理及考核辦法
- 二手車購車合同范本2份(全國通用版)
- LB/T 018-2011旅游飯店節能減排指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